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姓

(漢字姓氏之一)

鎖定
範姓,中華姓氏之一,尊範武子士會)為範姓的得姓始祖,追源於三皇五帝之帝,往上可追源到黃帝軒轅氏及少典氏。
據《古今姓氏書辨證》和《元和姓纂》等資料記載:中國上古時期的帝堯,姓祁,又號陶唐氏,的兒子丹朱被封於劉國,以國為氏稱劉氏,十八世裔孫劉累為夏王孔甲養龍,賜氏御龍。到商朝稱為豕韋氏,在周朝稱為唐杜氏周宣王時冤殺大臣杜伯,於是兒子杜隰叔(xí shū)投奔晉國,擔任士師(法官),以官名改姓士,生了兒子士蒍(wěi),孫子士缺,曾孫士會(範武子)擔任晉國上卿、正卿中軍將(元帥),受封官於範,後世子孫以封邑“範”為姓,稱範氏。
範姓是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6位;在新百家姓中排名第51位,約有500多萬人,一説約有660多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0.37%;中國範姓一支遷居越南,現今範姓已是越南第四大姓,佔越南總人口的7.8%,約有700萬人;全球範姓人口約有1300多萬人。
中文名
範姓
外文名
Fan
得姓方式
封邑
得姓始祖
範武子(士會)
主要郡望
南陽郡高平郡汝南郡
主要堂號
南陽堂、高平堂、後樂堂等
古代名人
範武子范蠡范雎範座范增範滂范曄範希朝范寬范仲淹范成大範梈範景文範西屏
近現代名人
範築先範旭東范文瀾範長江範立礎範海福範本堯範滇元範長龍

範姓歷史發展

範姓基本簡介

範,在漢族文學專著《説文解字》中是一種草,產範草的地方也稱為範。
小篆中範的字型是從草、從水。範姓是蛇騰圖,以蛇為氏族族徽,由表木、水、蛇組成。是巳,為蛇圖騰,丫”是表木,“十”是“四方”,代表四時。汜人居範邑,也以地為姓
範氏部分起源於河南範縣東南高碼頭鄉老範莊村。
範氏授姓地位於河南 範縣境內,原授姓之地範邑位於現範縣張莊鄉東舊城村。

範姓相關史料記載

元和姓纂》記載:“帝裔孫劉累之後,在周為唐杜氏周宣王滅杜,杜伯之子隰(xí)叔奔晉為士師,曾孫士會,食採於範,遂為範氏。”
新唐書·宰相世系》記載:“在周封為杜伯,亦稱唐杜氏。至宣王,滅其國。其子隰叔奔晉為士師,生士蒍,蒍生成伯缺,缺生士會範武子)。”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匄(gài,範宣子:範匄)之祖,自虞(唐虞:堯舜時期)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範氏。”
姓觿》明朝:“杜伯無罪見殺,其子隰奔晉,為晉士師,子孫以職位為氏,遂為士氏。晉上卿士會佐文公,襄公,又滅赤狄有功,食邑於範,為範氏。”
姓氏來源演變】陶唐氏(帝堯) — 劉氏/御龍氏 — 豕韋氏 — 唐杜氏士氏 — 範氏

範姓姓氏起源

  • 出自祁姓
晉國範氏為帝堯陶唐氏裔孫劉累之後,以封邑名為氏。範氏比許多其他姓氏更特殊的地方,就是對於自己姓氏的來龍去脈,十分清楚。
自杜隰(xí)叔投奔晉國後擔任士師(法官),以官名改姓士,生了兒子士蒍(wěi)。
士蒍後世大宗世代稱士氏,士蒍有二子,長子士缺、次子士轂。士缺又有二子,幼子名士會,是為範武子。士會後累遷至晉國正卿,封於隨邑,為隨氏之祖,又封於範邑,立範氏,為範氏始祖。士會嫡子範文子士燮,為國之賢臣;次子士魴,立彘氏,士魴便是彘恭子。幼子士囏侍秦,復劉氏,漢高祖劉邦就是他的後代。
士燮生範宣子士匄,善刑法,執政晉國。士匄生範獻子士鞅,又為晉國執政。士鞅生子範昭子士吉射,因為前497年趙氏發生內亂,趙鞅殺死了中行氏的姻親邯鄲趙午,也作為中行氏姻親的範吉射幫助中行氏和邯鄲趙氏一起對趙氏進行圍攻,但最終被四卿打敗為趙簡子所驅逐,範氏才退出了晉國政壇。此時,士蒍已是子孫滿天下。
範氏的始祖,在得姓之初便已顯赫萬分,自士會範武子以後,範文子、範宣子以及範獻子,世代都是晉國的上卿,可以説是曾經左右早期政治的世家鉅族之一。
以地為姓:楚國有範地,春秋時期有楚國大夫範山範無宇等範姓人物。
  • 出自他族改姓
1、源於西南夷,出自晉朝末期林邑王範文,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晉朝時期,南蠻有林邑王(亦稱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範文。林邑,是一個古國名稱。在漢朝時期為象林郡,“林邑”就是象林之邑的省稱,其地境在占城一帶(今越南中部地區)。該支範氏族人在歷史上多有進入中國廣西地區定居者,是今廣西地區瑤族苗族京族範氏的主流。
2、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博都哩氏,源於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國時期為女真孛術魯氏,以姓為氏,滿語拼音為Boduri Hala,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以西廣大地區)。清朝中葉以後多改漢姓為範氏、博氏、魯氏、花氏、卜氏、布氏等。滿族範佳氏,滿語拼音為Fangiya Hala,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清朝中葉以後約有三分之一的族人皆改漢姓為範氏。 [1] 
3、源於鄂温克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鄂温克族布利托天氏,亦稱布勒多索夫氏、博都哩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國時期稱孛術魯氏(孛魯術氏),以姓為氏,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市以西廣大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拼音為Boduri Hala。清朝中葉以後,鄂温克族、滿族布利托天氏多改漢姓為範氏、博氏、魯氏、花氏、卜氏、布氏等。 [2] 
4、源於其他各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彝族、京族、阿昌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範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範氏。

範姓順陽範氏

順陽範氏,是指魏晉南北朝時期一個興起於順陽郡(今河南淅川縣李官橋鎮一帶)的範氏家族。範氏是當時順陽地區重要的士族之一。這支範氏人,興起於秦漢之際,在東晉南北朝時期聲名顯赫,自隋唐時期開始衰落,歷經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其間累世相繼,有多達二十九人名載史籍,貴顯於世,是當時中國範姓最為顯赫的一支。順陽範氏憑藉累世經學,堅守術業,邁十百載,浸成文化世族。範氏第一代範晷少年遊學他鄉,被闢為官,子孫藉其蔭資,好學文化,為官朝政,效忠儒學皇權,終保範氏一族仕途坦捷,順陽範氏家族政治地位在兩晉南朝也得以維持。著名人物有範晷範堅範汪範寧范曄範縝範雲等等。
範姓始祖 範姓始祖
因戰國的越相范蠡的籍貫和順陽範氏在地望上一致,故有人認為順陽範氏的先祖為范蠡。只是,范蠡之子範中男被處極刑後,其餘二子也不知所終,致使順陽範氏之後的世系開始不明,無從考證。還有資料稱智伯滅範後,有範姓人自範縣徙居順陽。
範氏自戰國范蠡後由於世系不明,子孫又不聞達,致使其後範氏很少有人見顯於歷史,範氏在魏晉以前的家族世系自是模糊不清。延至魏晉,範晷的出現才使順陽範氏家族的發展峯迴路轉。依照田餘慶先生所論定義,順陽範氏於兩晉始應屬新出門户。作為兩晉南朝順陽範氏第一代的範晷,他的出現對順陽範氏的振興和發展起到了關鍵的鋪墊作用。範晷以士起家,進取登仕,正是因為他的入仕,使得其家族子孫在門閥階層形成的兩晉時期開始憑其餘蔭,入仕為官,幾代之後,門第興盛,終使順陽範氏成為兩晉南朝的世族之家。
東晉一朝,順陽範氏成員家族興儒學,助儒學皇權,但終究難抗玄學門閥政治,屢受排擠,成為皇權與門閥政治爭權奪利的犧牲品。及至南朝,範泰本創新局面,甚得劉宋皇權青睞。但其子范曄又惹禍端,使得順陽範氏受誅牽連者甚眾。其後雖有梁初範雲以振順陽範氏,然其後代又不通顯。至陳,順陽範氏同所有的士族一樣,又復歸西晉以前難顯於史的狀態。在經歷了兩晉南朝的輝煌之後,順陽範氏最後又蔑爾無聞。
順陽範氏世系
輩數
在世年代
代表人物
擔任職務
主要事蹟
爵位
第一代
東漢末、三國西晉時期
西晉重臣,順陽範氏自此崛起
-
第二代
東晉時期
範廣(範晷之子)
用自家的糧食賑濟災民
-
範稚(範晷之子)
-
-
範堅(範晷之子)
尚書右丞、護軍長史
博學多才,善於屬文。著有文集十三卷。
第三代
東晉時期
範汪(範稚之子)
著有文集十卷、醫學專著《範東陽方》一百七十餘卷、《圍棋九品序錄》及《棋品》五卷、且工書法。
武興穆侯
範隆(範廣養子,疏族範方之子)
博通經籍,無所不覽,著有《春秋三傳》,撰《三禮吉凶宗紀》。
-
範啓(範堅之子)
著有文集五卷,行於世。
-
第四代
東晉時期
範康(範汪長子)
-
-
武興縣侯
範寧(範汪之子)
編著的《春秋穀梁傳集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春秋穀梁傳》的註釋版本
陽遂鄉侯
範蓋(範汪之女、王坦之之妻)
-
-
範少連(範汪之子)
-
-
第五代
東晉時期
範弘之(範康之子)
餘杭縣令、太學博士
-
武興縣侯
範泰(範寧之子)
南朝宋開國功臣、著名政治家、學者、詩人。著有《古今善言》二十四篇、文集二十卷。
陽遂宣侯
範雍(範寧之子)
-
-
-
範凱(範寧之子)
-
-
-
第六代
南朝宋
範昂(範泰長子)
-
-
-
範皓(範泰次子)
編著《論語別義》
-
範氏(範晏的姐姐、王錫之妻)
-
-
範晏(範泰三子)
-
-
范曄(範泰四子)
一生才華橫溢,史學成就突出。編著史學著作《後漢書》。還有集十五卷,《和香方》一卷,《雜香膏方》一卷,《百官階次》一卷,《齊職儀》五十卷,皆佚。存世僅有《後漢書》《雙鶴詩序》《樂遊應詔詩》。
武興縣五等侯
範氏(范曄的妹妹、謝述之妻)
-
-
範廣淵(範泰五子)
撫軍諮議參軍記室
-
-
第七代
範藹(范曄之子)
-
娶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外孫女王氏(琅琊王氏王偃劉榮男之女)
-
範遙(范曄之子)
-
-
-
範叔蔞(范曄之子)
-
-
-
範璩之(範少連之孫)
-
-
第八代
南朝宋、
範魯連(範藹之子)
-
-
-
範濛(範璩之之子)
-
-
範抗(範璩之之子)
奉召請
-
-
範氏(範抗的妹妹、袁叔明之妻)
-
陳郡袁氏袁叔明
-
第九代
南朝齊、南朝梁
範縝(範濛之子)
撰寫無神論代表作《神滅論
-
範雲(範抗之子)
南朝梁開國功臣、“竟陵八友”之一、當時文壇領袖之一。著有集三十卷。
霄城文侯
第十代
南朝梁
範胥(範縝之子)
-
-
範氏(範雲之女、梁太宗蕭綱之妻)
-
適南梁皇帝梁太宗蕭綱
-
範孝才(範雲之子)
-
霄城縣侯
第十一代
南朝梁、西梁北周隋朝
範迪(範胥之子)
著有文集十卷
-
範遹(範胥之子)
中衞、東平王長史
-
-
範氏(範孝才之女、許亨之妻、許善心之母)
-
高陽許氏許亨,博學有高節、侍皇后講讀
永樂郡君
第十二代
範裒(範迪之子)
-
-
-
表格參考資料: [31-33] 

範姓遷徙分佈

範氏是一個很大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一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有500多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37%左右。範姓在堯為唐氏、在舜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周為唐杜氏。
範姓以河南範縣發祥,智伯滅範後,有範姓人徙居南陽順陽,三家分晉後,範姓采地入魏,居今河南、河北、山西之間。戰國時南陽范蠡入楚仕宦而定居湖北。
秦漢之際,範姓已徙至安徽、四川、浙江、江西等地。西漢中葉時,有度遼將軍範明友,因北擊烏桓有功,封平陵(今山東歷城)侯,其大部子孫回遷南陽。範明友裔孫範馥在東漢末年為避董卓之亂而遷居錢塘,這一時期還形成範姓的另兩大郡望,汝南範姓是東漢金鄉侯範式之後,河內範姓是東漢司隸校尉範滂之後,範滂初居汝南,後裔中的一部徙河內,一部徙代郡(今山西大同)。
西晉的永嘉之亂,使南陽順陽的範堅(左將軍範晷之少子)避亂江南,範汪(範晷之孫)南渡,其後代落籍于丹陽(今安徽當塗),後分出一支移居甘肅敦煌,並派生出懷州範姓。南陽範姓居江南者,在東晉南朝之間人才濟濟,光耀史冊。唐安史之亂時,有河內人範坤舉家十八口遷杭州,又遷南京,再遷福建寧化黃竹逕,是為範姓入閩始祖。唐代宰相範履冰(汝南範滂後裔)為唐代範姓的最高官,其六世孫範隋唐懿宗時調任浙江麗水縣丞,後因戰亂不得北歸,遂定居蘇州吳縣
宋時,入閩的範姓有移居廣東海陽、嘉應梅州大埔、長樂、陸豐、饒豐等地,此期範隋的後裔出了個大名鼎鼎的范仲淹,范仲淹去世後葬河南府洛陽縣尹樊裏萬安山下(今河南省伊川彭婆鄉許營村北),其子孫因守墓之故居洛陽。隨着金兵南下和蒙古兵南侵,范仲淹裔孫大舉外遷避難,有嫡孫範正國開基江西臨川,明時有其十四代孫範昌期從蘇州回中原主祠,洪武年間,範正國的十世孫範嶽山任隆慶倉大使,因失職被充軍瀋陽,其三子範孝文一支世居瀋陽,並在東北繁衍昌盛起來。至清朝時,範孝文七世孫范文程仕歷清初四帝,子孫留居北京。
如今,範姓在全國分佈廣泛,尤以河南、四川、遼寧山東、江蘇、黑龍江、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七省範姓約佔全國漢族範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範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七。

範姓人口分佈

宋朝時期,範姓大約有69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9%,為宋朝第二十一大姓。分佈主要集中於四川、河北、河南、江蘇,這四省範姓大約佔範姓總人口的57%,其次分佈於山東、山西、湖北、江西、陝西,這五省的範姓又集中了31%。四川為範姓第一大省,居住了範姓總人口的20%。全國形成了四川、冀豫、蘇魯三大塊範姓人口聚集中心。
範姓家譜 範姓家譜
明朝時期,範姓大約有43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7%,為明朝第五十二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範姓人口增長是負值,600年中範姓人口淨減少了26萬。面對戰亂和屠殺,受害羣體首先應是主體在北方的人羣,範姓是北方地區的姓氏,自然遭到嚴重的衝擊。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福建,這三省範姓大約佔範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佈於山西、江西、山東,這三省的範姓又集中了25%。浙江省的範姓人口約佔範姓總人口的20%,為範姓第一大省。全國範姓中心由北、由西向東南漂移,形成了浙蘇閩贛的範姓人口聚集中心。
當代範姓的人口已近460萬,為全國第五十一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7%。在全國的範圍內主要集中於河南、安徽、山東三省,大約佔範姓總人口的33%,其次分佈於河北、江蘇、四川、遼寧、黑龍江、山西,這六省的範姓又集中了29%。河南省是範姓第一大省,約佔範姓總人口的17%。全國形成了以河南為中心的四川、遼寧三大塊範姓人口聚集地區。範姓在人羣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晉豫魯、冀京津、皖蘇滬浙大部,範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4%以上,中心地區可達0.9%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0.3%,居住了大約72.5%的範姓人口。在四川東部、重慶、雲南北端和西南、貴州西北、甘肅大部、寧夏南部、陝西西南、湖北西南、湖南東北部、廣東大部,範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3%一0.4%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7.8%,居住了大約18.4%的範姓人口。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發佈2021年全國姓名報告。根據報告,範姓分佈最多的省份是河南。 [28] 

範姓傳統文化

範姓郡望堂號

  • 郡望
南陽郡:戰國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置郡。漢時轄境相當於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間和湖北大洪山以北應山、隕縣間地。治所在宛縣(今河南省南陽)。
高平郡:指今寧夏固原。兩漢、十六國北魏均有此縣。北周改為平高郡(治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漢有“高平第一城”之稱,言其險固。北魏在這一帶置軍鎮,置郡,皆稱高平。
錢塘郡:秦置錢唐縣,在靈隱山麓,隋移今浙江省杭州市。唐加“土”傍為錢塘。民國與仁和縣合併為杭縣。治所在今浙江省杭州市
敦煌郡漢武帝酒泉郡分置。轄境在今甘肅河西走廊西端。治所在今甘肅省敦煌
汝南郡:漢置汝南郡,治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北)。東晉懸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平輿。
河內郡,古以黃河以北為河內,以南、以西為河外,這是晉國人的觀點。楚漢之際置河內郡,轄今豫北的西部,治懷縣(今河南省武陟西南)。西晉移治野王(今沁陽)。隋於野王為河內縣。隋唐河內郡即懷州。元懷慶路。明清懷慶府。河內縣之名不變,常為治所。民國政府時,改河內縣為沁陽。
山陽郡:漢時置郡。轄境在今山東省金鄉縣東北。東晉至隋初,移治江蘇淮安市。
外黃縣:漢置外黃縣,唐以後廢,故城在今河南省杞縣東,治所在今河南省民權
  • 堂號
南陽堂、高平堂、錢塘堂、敦煌堂、汝南堂、河內堂、山陽堂、外黃堂,都是以望立堂。
此外還有後樂堂、芝本堂、雞黍堂、永思堂、崇本堂敦本堂、積善堂、忠恕堂、經義堂、逵道堂。

範姓宗祠楹聯

  • 四言通用聯
源自堯裔;望出高平。
全聯典出範姓源流和郡望。
塵甑養晦;攬轡待清。
上聯典指東漢陳留外黃人範丹(一作範冉),字史雲,經學家、文學家馬融的弟子,通五經,尤其精於《易》和《尚書》。桓帝時曾被任為萊蕪長,他不幹。生活極為貧困,居住簡陋,經常斷糧,當時人稱“甑中生塵範史雲,釜中生錢範萊蕪。”“養晦”,謂隱居待時。下聯典指東漢汝南徵羌範滂,字孟博,舉孝廉,以清詔使到冀州,登車攬轡,慨然有志要澄清天下,後升光祿勳主事,因與太學生結交,反對宦官,延熹年間死於獄中。
沼吳歸隱;述漢成書
上聯典指春秋末越國大夫范蠡,字少伯,楚國宛人。越國被吳國打敗時,隨越王勾踐到吳為人質三年。回越後,助勾踐刻苦圖強,終於滅了吳國,改名陶朱公,以經商致富。“沼吳”,指廢吳國宮室為污池,即滅吳。下聯典指南朝宋史學家范曄,字蔚宗,順陽人,歷官尚書吏部郎宣城太守、左衞將軍太子詹事,掌管禁軍,參與機要。他刪、取各家《後漢書》之作,著《後漢書》,成紀傳八十卷。
文正世澤;萬笏家聲。
全聯典指北宋·范仲淹,卒諡文正。
心存忠恕;胸具甲兵。
上聯典指北宋范仲淹之子範純仁,自布衣至宰相,自述平生所學,得之“忠恕”二字。下聯典指范仲淹與韓琦任陝西經略副使,西夏人相誡曰:“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數萬甲兵。”
長嘯卻虜;杖策入關。
上聯典指北宋範鎮,少時作《長嘯卻胡虜賦》。下聯典指明末范文程,曾謁清太祖,策定清軍入關之計。
鴻門碎鬥;岳陽題文。
上聯典指鴻門宴上,范增拔劍擊碎劉邦所贈玉斗,曰:“豎子不足與謀……”下聯典指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德如風月;才比方朔。
上聯典指宋·範啓,博學窮理,高尚不樂仕進,理宗賜號“風月處士”。下聯典指宋·範杲,上書自言才比東方朔,擢知制誥。
  • 六言通用聯
生平惟存忠恕;胸懷廣具甲兵。
上聯典指北宋範純仁,皇祐年間進士,歷官襄城知縣、侍御史,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河中府、和州、慶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哲宗時,官尚書僕射中書侍郎徽宗時,官至觀文殿大學士。他曾説:“我生平所學,得‘忠恕’二字,一生用之不盡。”下聯典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字希文,少年時貧困而苦學,做官後以敢言著稱。大中祥符年間進士,歷官西溪鹽官、以天章閣待制權知開封府寶元年間,西夏攻延州,他與韓琦同任陝西經略副使,改革軍制,鞏固邊防,夏人互相告誡説:“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數萬甲兵。”慶曆年間官至參知政事。工於詩詞散文,文章富於政治內容,詩詞風格明健。
杖策定入關計;卻虜作長嘯聲。
上聯典指明末清初瀋陽人范文程,字憲鬥,號輝嶽。明代萬曆年間投後金努爾哈赤,後得皇太極信任,參與軍政機密,策定清軍入關之計,又提出錄用明代官員、廢除饄加派、開科取士等,多被採納。清初開國典章制度,多由他起草制定。前後歷太祖、太宗、世祖、聖祖四朝,官至大學士、太傅兼太子太師。下聯典指北宋成都華陽人範鎮,字景仁,進士出身仁宗音知諫院,後為翰林學士,封蜀郡公。在變法問題上,支持司馬光反對新法,而與王安石不和。少年時曾作《長嘯卻胡騎賦》,後來出使遼國,遼人説:“這就是長嘯公。”
  • 七言通用聯
責君碎鬥顯忠愛;後東先憂法聖賢。
上聯典出秦項羽謀士范增的事典。范增(前277-前204),居剿(今安徽桐城南)人。善代謀。秦末農民戰爭時,曾勸項梁立楚王族後裔為楚懷王。前207年,秦軍圍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楚懷王命宋義、項羽救趙,他為末將。後歸項羽,為其主要謀士,被尊為亞父。曾屢勸項羽殺劉邦,羽不聽,反中劉邦反間計,削其權力,憤而離去,病死於途國。劉邦嘗言:“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下出典出北宋大臣、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989-1052),這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中祥符進士。仁宋天聖初,任西溪鹽官。康定元年(1040),以龍圖閣直學士經略陝西,積極防禦西夏,注意聯合羌族,頗受羌人尊重。工詩詞散文,文章富於政治內容多為闡述其政治主張,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句表達其憂國憂民的心情。有《范文正公集》。
有祛病回春妙手;存先憂後樂雄心。
上聯典出東晉名醫範汪,字玄平,博學多通善醫。下聯典出北宋大臣、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
齏鹽淡薄心常樂;瀟灑襟期洽亦豪。
上聯典出宋代侍人範周,字無外,負才不羈,安貧自樂。下聯典出宋代侍人範良遂,字次卿,自號墨莊居士。放情山水,不慕榮利,長於詩歌。其兄顯貴,他寧靜淡泊,瀟灑自豪。
四海雲霞開曙色;五湖煙水蕩春光。
上聯典指明末清初范文程。下聯典指北宋·範鎮。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此聯為馬列主義歷史學家范文瀾(1893-1969)自題聯。
  •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黨禍株連,子寧割愛;鄧公應夢,母為留名。
上聯説東漢範滂因反對宦官受害,自請入獄時與母親訣別:“願母親割捨不忍的大恩,不要太難過!”母親説:“你今天能夠和李(膺)杜(密)齊名,死又有何遺憾!既有了好名聲,還想長壽,能兼得嗎?”下聯典指北宋華陽人範祖禹,字淳甫,範鎮的堂弟。進士出身,跟從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鑑》,後歷官秘書正字、給事中、翰林學士兼侍講等。相傳他出生時,母親夢見一個穿金甲的神來到內室,説:“我是漢代將軍鄧禹。”所以他出生後,母親為他取名“祖禹”。
攬轡澄清,列芳名於八顧;先憂後樂,儷偉望於一韓。
上聯典出東漢光祿勳主事範滂,字孟博,徵羌人。以清詔使使冀州,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下聯典出北宋大臣范仲淹的事典。
博大開君,經筵反覆陳説;清廉律己,萊蕪歌頌相聞。
上聯典出宋代詩御史範純仁,這堯夫,吳縣人。以博大開上意,忠篤革士風,有惠政和文集。官至以文殿大學士,以目疾乞歸,卒諡忠宣。下聯典出東漢名士範丹,一作範冉,字雲史,外黃人。桓帝以為萊蕪長,遭母憂不到官。後賣卜於梁沛之間。結草屋而居,有時絕糧。閭時歌曰:“甑中生塵範雲史,釜中生魚範萊蕪。”三府累闢不就,卒諡貞節先生。
表世風流,仰止景仁道德;冠朝人物,稱揚文正功勳。
上聯典指宋代名人範景仁的事典。下聯典指北宋大臣、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
建廟卜藍崗,水聚天心鍾秀氣;傳家貽墨帳,門羅將相振宗風
此聯為福建永定縣藍崗範氏宗祠聯
兵甲富於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憂樂關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蘇台。
此聯為江蘇省蘇州范仲淹祠聯

範姓家譜文獻

族譜名稱
編者
編纂時間與方式
藏地
安徽休寧範氏族譜九章
(明)範淶修
明萬曆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九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範氏宗譜十卷,首一卷
(清)範啓照纂修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後樂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釣渚範氏宗譜十卷,首一卷
(清)範啓照纂修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後樂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長沙範氏族譜九卷
(清)範真直等修
清光緒甲午年(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範朱通譜不分卷
著者待考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範氏家乘左編二十七卷、右編十九卷
(清)範端信等纂修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六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寧鄉楚溈範氏續修族譜三十三卷,末五卷
(民國)範南陔主修
民國二年(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郴州汝城範氏族譜十八卷
(民國)范陽等纂修
民國三年(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古虞金壇範氏宗譜二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範金相纂修
民國四年(1915年)芝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瀏陽範氏族譜
(民國)範神福元等修
民國十三年(1924年)高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範姓字輩排序

范仲淹編定中原地區範氏字輩:“仲純正直公良士宗文伯叔子希昌彥友善可彌安君章微顯用循迪廣欽崇存本宜充厚時遵道晉隆同享祖貴榮傳譜蘇河通珍珠全地理古松萬代青”。
范仲淹編定蘇州地區範氏字輩:“仲純正直公之家幫國庭天元從汝啓惟允必能興儀德宏烈學端承敬懋芳秉中延孝立引谷裕名揚同福祖有功宣林蘇居豐金玉貫九州幽蘭好其青”。
范仲淹後裔一支字輩:“仲淹純佑節亙三萬二郎滋文生伯十大四均甫良文顯子清素文政處士彰監公傳伯王立雲廷裕後昌十九世祖諱子孫念勿忘昌元振紹顯萬世繼榮光積德存心遠中和位育長師為九州寶善宜正家常濟美經多本延齡福祚康千代河海洋”。
黑龍江範氏字輩:“芝玉希(喜)德祥”。
遼寧省海城市範氏字輩:瀋陽:十三世忠宣房範嶽(詳見江西支)謫戌瀋陽,嶽四傳至範鏓,生子範沉,孫 範楠,範楠生范文程。所定20字號:承時鴻建樹、正一茂先傳、垂世思廣(光)大、維基在北(本)、原(源)。
四川巴中雙流範氏字輩:森法高富庭,子文世明國,如希好朝良,後代永興龍,宗清四雲華,為先得大大聖
山東青島範氏字輩:“德學業佳”。
山東濟南範氏字輩:“本立而道生振殿文學尚”。
山東德州範氏字輩:“雙連富大興振英萬寶同”。
山東濰坊範氏字輩:“希(士)文洪(世)兆會懷之作”。
山東日照範氏字輩:“錫慶崇偉奉開成世顏龍”。
山東惠民範氏字輩:“存春兆子有”。
山東夏津範氏字輩:“忠厚傳家遠詩書續第昌”。
山東新泰範氏字輩:“明清慶培(新)”。
山東泰安範氏字輩:“長純憲兆希”。
山東寧陽範氏字輩:萬家立業長,世賜佑文淑,永希懷兆玉,繼孝成德昌。(磁窯範正一)
四川蒼溪範氏字輩:“德恩興幫文”。
河南範縣範氏字輩:“德思興傳永道在俊玉常”。
河南南陽範氏字輩:“運國玉雲”。
河南鄭州範氏字輩:“欽崇存本”。
河南輝縣範氏字輩:“家乃友維新”。
河南沈丘範氏字輩:“敦(景)法(玉)守成書耕傳家”。
河南開封範氏字輩:“百士(世)常(長)相建永名耀後仙”。
河北唐山範氏字輩:“垂世(士)恩光(廣)”。
湖北江陵範氏字輩:“大德後必蒼”。
安徽碭山範氏字輩:“安蓋汝朝樹,鬥榮保存升,忠厚傳家遠,和平作勝基,繼承先祖德,繁茂萬世昌。”
範氏一支字輩:“英賢廣登恢先申”。
範氏一支字輩:“神世錦運道連讓逸輝久”。
範氏一支字輩:“希文存金芳夢福”。
範氏一支字輩:“宗先(德)高平”。
範氏一支字輩:“長丙文治禮義,廣明家傳理旭”。
範氏一支字輩:“孝學修乃興德”。
範氏一支字輩:“大三士恭錦元衍儒照光永昌正清明道家庭安康天開文應長髮齊祥”。
範氏一支字輩:“君源殿奕度(憲)宗國邦炳康興仲文鴻伯藝淑偉秀”。
範氏一支字輩:中樹西立震,雲春景玉增,學成紅文寶,德福永澤鋒

範姓姓氏名望

範姓名人頻率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範姓歷代名人228名,佔總名人數的0.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十二位;範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66%,排在並列第三十五位;範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44%,排在並列第五十位;範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46%,排在並列第五十位。

範姓先秦兩漢

範武子範會(約前660年-前583年),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政治家、軍事家,官至正卿中軍將,範姓得姓始祖。他執政時以教民勸化為務,使晉國之盜皆逃於秦國。
範無恤(生卒年不詳),範氏,名無恤,春秋時期晉國政治人物。前615年冬,秦康公伐晉,與晉國三軍在河曲(今山西省永濟縣)決戰。趙盾將中軍,範無恤為趙盾駕駛戰車,與秦國作戰。
範山(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期楚國大夫。輔佐楚穆王奠定楚國霸業的基礎。
範文子範燮(?-前574年),範會之子,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政治家,官至中軍佐,被譽為是晉國良識派大夫。
範宣子範匄(?-前548年),範燮之子,中國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政治家、軍事家、法家先驅。官至正卿中軍將。他執政期間,剪除欒氏黨族,制定《範宣子刑書》,使得晉國進入六卿專權時代,並由禮治走向法治。
範無宇(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期楚國大夫。楚靈王曾就修築陳國、蔡國、不羹的城牆,派子皙去詢問範無宇,範無宇指出此事的危害性,認為不可,楚靈王不聽,過了三年,陳國、蔡國和不羹的人接納了棄疾,殺死了楚靈王。
範子華(生卒年不詳),範氏,名子華。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名望貴族,他很得晉國國君的寵信,權傾一時。事蹟《列子》有所記載。
範獻子範鞅(?-前501年),範匄之子,春秋後期晉國大夫、政治家,外交家。官至正卿中軍將。他執政期間架空國君,使範氏成為晉國第一大世卿。
範昭子範吉射(生卒年不詳),範鞅之子,春秋時晉國大夫,官至下軍佐。他是晉國六卿中範氏的最後一代宗主,最終在六卿內訌中敗亡,與中行氏一同出奔齊國
範皋夷(?-前492年),士氏、按封地又為範氏,名皋夷,史稱範皋夷。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是範昭子的族人。
范蠡(前536年-前448年),字少伯,又稱鴟夷子皮、陶朱公楚國宛地三户(在今河南淅川)人,春秋末期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經濟學家,越國大夫、相國,曾獻策輔助越王勾踐興越滅吳,官至上將軍,後歸隱經商,三成鉅富,三散家財,被後世尊為商聖、財神 [3] 
範環(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楚國大臣,戰國時楚懷王欲扶植甘茂為秦相,他勸懷王此計不可行。以為甘茂賢,秦有賢相,非楚國之利。不如以公孫郝(《史記》作向壽)相秦,則楚之大利。
范雎(?-前255年),又稱範且,魏國芮城(今山西芮城)人,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縱橫家、軍事謀略家、戰略家、外交家、秦國宰相,曾向秦昭王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被拜為相國,封於應(今今河南寶豐西南),號為應侯。 [4-6] 
範座(生卒年不詳),戰國末期政治家、縱橫家、魏國宰相魏安釐王時擔任相國。魏國作為合縱領袖,全賴範座之功。
范增(前278年-前204年),居巢(今安徽巢湖西南)人,秦末謀略家、政治家,曾勸項梁立楚懷王后裔為王,後成為項羽的首席謀臣幕僚,被尊稱為亞父,輔佐他建立西楚霸業,封歷陽侯。 [7] 
範目(生卒年不詳),人稱範三侯,秦漢時期將領。生活在秦、漢之際,巴人的部族長。由於他的遠見卓識和勇敢,在巴人中很有影響。因助劉邦組勁旅,北定三秦、協助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被劉邦先後封以建章鄉侯、慈鳧鄉侯、渡沔縣侯,因範目三次封侯,故有“範三侯”之稱。
範昆(生卒年不詳),西漢官員,漢武帝時任光祿大夫
範主(生卒年不詳),一作範生。西漢人物,漢武帝時期農民起義領袖。
範明友(?-前66年),隴西人,西漢時期將領,霍光的女婿,在對匈奴、烏桓、羌的戰爭中建有戰功,歷任羌騎校尉、中郎將度遼將軍光祿勳,歷封平陵侯、關內侯
範延壽(?-前19年),字子路,西漢官員,曾在漢成帝時擔任北海太守。
範升(生卒年不詳),字辯卿,代郡(今山西代縣)人。東漢經學家,曾任易經博士。
範遷(?-66年),字子廬,沛國(今安徽濉溪西北)人,東漢時期政治家、宰相,官至司徒。他擔任漁陽郡太守時,以智略安邊,使匈奴不敢入境。為官清廉,持身儉約,被後世奉為清正廉潔的典範。
範羌(生卒年不詳),東漢時期將領,耿恭在疏勒城被匈奴大軍圍困時,派遣軍吏範羌回朝請求援兵,後率援軍二千人冒大雪迎救校尉耿恭於疏勒。
範式(生卒年不詳),字巨卿,山陽金鄉(今山東金鄉)人,東漢名士,有“雞黍之交”的典故流傳後世,曾任荊州刺史、廬江太守等職。
範冉(112年-185年),又稱範丹,字史雲,陳留外黃(今河南省杞縣)人,東漢名士,馬融的弟子,精通五經,曾被漢桓帝任命為萊蕪縣長,但沒有就職。因家中貧窮,被時人稱為“甑中生塵範史雲,釜中生魚範萊蕪”。
範滂(137年-169年),字孟博,汝南征羌(今河南郾城)人,東漢時期名臣、名士,與郭林宗宗慈等人並稱八顧,因抑制豪強,反對十常侍黨錮之禍時死於獄中。 [8] 
範康(生卒年不詳),字仲真,渤海人,東漢末年名士。與劉表陳翔範滂孔昱檀敷張儉岑晊並稱“江夏八俊”或“八及”。“及”者,言其能導人追宗者也。
範津(生卒年不詳),字文淵,荊州南陽郡人,漢靈帝時漢陽郡太守。曾在涼州北地郡擔任武官,乃是傅燮的舉薦人之一。
範方(生卒年不詳),公孫瓚屬吏。初平中,瓚遣方將騎助兗州刺史劉岱。
範蔓(生卒年不詳),扶南國大王,勇健有權略,以兵威攻伐鄰國,各鄰國都服屬扶南國,範蔓自號為「扶南大王」。

範姓魏晉南北朝

  • 三國時期
範強(生卒年不詳),三國時期蜀漢將領。
範熊(?-284年)是占城第一王朝國王。他是林邑國建立者區連的外孫。區連死後,林邑國傳數世,無嗣,由範熊繼位。
範粲(202年-285年),字承明,陳留外黃(今河南民權)人,範冉之孫,三國時曹魏大臣,官至侍中。他忠於曹氏,自司馬氏廢黜曹爽起便閉口不言,並長住車上,以示足不踏晉土,直至去世,長達三十六年。 [9] 
範慎(206-274年),字孝敬,廣陵(今江蘇揚州)人,三國時孫吳大臣,歷仕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四朝,官至太尉,曾著有《矯非》二十篇。
範平(生卒年不詳),字子安,吳郡錢塘(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孫吳學者,曾任臨海太守。他性好藏書,家中遍備諸子百家著作,達七千餘卷。
範姬(232年—?)名姬,廣陵人。東吳太尉範慎的女兒,嫁給孫奇為妻,東吳的烈女。
  • 晉朝時期
範晷(?-約299年),字彥長,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人,西晉時期政治家、大臣、順陽範氏始祖,歷任馮翊太守、涼州刺史、雍州刺史等職,勸民農桑,政績突出。 [42] 
範廣(生卒年不詳),字仲將,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李官橋鎮)人。範晷之子。西晉時期曾被推舉作孝廉及任靈壽縣縣令,但沒有出任。到東晉時期,被任命為堂邑縣縣令,適逢大旱,範廣用去了自己的幾千斛米去接濟百姓,導致遠近流落的人都前往堂邑縣,令當時堂邑縣户口數目增加了十倍。及曾收養其疏親範方之子範隆
範長生(219年-318年),一名延久(重久),字元壽,涪陵丹心(今四川黔江)人,十六國時期政治家、成漢宰相。他是蜀地天師道首領,被成漢政權任命為相,封為四時八節天地太師、西山侯。譙秀的《蜀記》將他與容成公張道陵等道教人物並稱為蜀之八仙
範喬(221年-298年),字伯孫,範粲之子,陳留外黃(今河南民權)人,西晉隱士,一生多次推辭朝廷徵辟,史稱“一舉孝廉、八薦公府、再舉清白異行、又舉寒素,一無所就”。
範隆(生卒年不詳),字玄嵩,雁門(今山西右玉)人,十六國時期前趙政治家、宰相,曾任前趙尚書僕射太尉尚書令中書令司空。他博通經籍,無所不覽,著有《春秋三傳》、《三禮吉凶宗紀》。
範宣(生卒年不詳),字宣子,陳留(今河南陳留東北)人,東晉儒學家、書畫家,曾教授戴逵書法。《歷代名畫記》稱讚他的畫“荀衞之後,範宣第一”。
範堅(生卒年不詳),字子常,範晷之子,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人。東晉時期政治家、經學家,曾參與討伐蘇峻之亂,官至護軍長史、尚書右丞,封都亭侯。
範文(Phạm Văn,?-349年占城國國王,336年349年在位。
範賁(?-349年),範長生之子,十六國時期成漢宰相皇帝,歷任侍中、丞相、皇帝。他在桓温平蜀後被隗文、鄧定等將領推舉為皇帝,最終被東晉益州刺史周撫、龍驤將軍朱燾攻殺。
範汪(約308年-372年),字玄平,範晷之孫,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人,東晉時期政治家、醫學家、官員。官至徐兗二州刺史,封武興縣侯。他善於清談、書法、醫術、圍棋,著有《範東陽方》、《棋品》。
範啓(生卒年不詳),字榮期,南陽郡順陽(今河南內鄉縣)人。東晉大臣,尚書右丞範堅之子。以才義顯於當世,與清談之士袁宏等交好。初為秘書郎,累遷黃門侍郎。著有文集五卷,行於世。
範寧(約339年-401年),字武子,範汪之子,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人,東晉時期著名儒學家、經學家、官員。官至豫章太守,封陽遂鄉侯。他推儒學,反對魏晉玄風,撰有《春秋榖梁傳集解》,是現存最早的《穀梁傳》註解,被收入《十三經注疏》。
範胡達(生卒年不詳),4世紀末期林邑國國王,史書又作範須達、範明達。
範蓋(生卒年不詳),東晉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李官橋鎮)人,順陽範氏第四代,東晉政治家、醫學家範汪之女,經學家範寧之妹,名臣王坦之之妻。
範弘之(生卒年不詳),字長文,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人,範汪之孫。東晉官員,歷任太學博士、餘杭縣令。
  • 南北朝時期
範泰(355年-428年),字伯倫,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人,範寧之子,南朝宋時期政治家、大臣、學者,官至侍中國子祭酒,撰有《古今善言》24卷。 [10] 
範皓(生卒年不詳),範泰次子,曾任宜都太守,編著《論語別義》。
範晏(生卒年不詳),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李官橋鎮)人。南朝宋其間曾任侍中光祿大夫
范曄(398年-445年),字蔚宗,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人,範泰之子,南朝宋時期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官員,號稱“博涉經史,善為文章,能隸書,曉音律”,著有《後漢書》。他認同無神論,反對天命論、圖讖説。 [11-12] 
範璩之(生卒年不詳),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李官橋鎮)人。南朝宋其間曾任中書侍郎
範義(?-459年)南朝宋時人,字明休, 南朝宋濟陽考城(今河南民權東)人。官至竟陵王劉誕左司馬、左將軍。
範叔孫(?-?),吳郡錢唐縣(今浙江省杭州市西靈隱山麓)人。南朝宋時間在竟陵王劉誕之下任國中軍將軍,但在孝建年初辭職。
範柏年(?—479),梁州(今漢中)人,祖籍梓潼(今四川梓潼縣),後來移居梁州華陽縣(在今勉縣境)。南朝宋時期官員、將領,官至梁州刺史。在梁州做州將時,州刺史派他到京師建康見宋明帝並請示機宜。宋明帝在問及梁州是否有貪水時,範柏年靈巧答對,留下了“廉泉讓水”的故事。
範述曾(431—509年),字子玄,一字穎彥,吳郡錢唐人。自幼好學,拜餘杭名士呂道惠為師,精研五經,頗通其義。梁武帝稱其“治身廉約”。述曾好施興,其生平所得俸祿皆分施於民,及老,壁立無所資,家徒四壁。
範岫(440年—514年),字懋賓,南朝濟陽考城(今河南商丘民權縣)人。南北朝時期官員、將領。曾任右衞將軍、晉陵太守
範元琰(441~511年),字伯珪,吳郡錢塘(杭州)人也。祖悦之,太學博士,徵不至,父靈瑜,居父憂,以毀卒。元琰時童孺,哀慕盡禮。親黨異之。及長,好學,博通經史,兼精佛義,然性謙敬,不以所長驕人。
範縝(約450年—515年),字子真,漢族,南鄉舞陰人。南北朝時期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文學家、道家代表人物、傑出的無神論者。 [13] 
範雲(451年-503年),字彥龍,南鄉舞陰(今河南淅川)人,範縝從弟,南朝時期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南梁宰相,歷仕齊梁兩朝,官至尚書右僕射,封霄城侯。他早年曾入竟陵王蕭子良幕府,與蕭衍沈約謝朓等人並稱竟陵八友
範紹(?-528年)敦煌龍勒(今甘肅敦煌西南)人,字始孫。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員、歷任安北將軍幷州刺史太常卿等職。太和初,為太學生、門下通事令史,掌奏文案。孝文帝將南征,乃於河北諸地廣開屯田,除西道六州營田大使,加步兵校尉。勤於勸課,頻歲大獲。為主衣都統,甚得胡太后嘉獎 [30] 
範胥(生卒年不詳),字長才,南朝梁著名無神論者範縝之子。他繼承父志,傳父業,亦有口才。官至國子博士
範迪(?-579年),範迪少機辯,善屬文。歷任中書黃門侍郎尚書右丞、散騎常侍。蕭巋之十七年,卒。有文集十卷。 [41] 
範舍樂(生卒年不詳),北魏、北齊時期官員、將領,任左廂大都督東雍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有武藝,筋力絕人。魏末,從崔暹李崇等征討有功,授統軍。後入爾朱榮軍中,頻有戰功,授都督。後隨爾朱兆破步藩於梁郡。高祖義旗舉,棄兆歸信都。從高祖破兆於廣阿、韓陵,並有功,賜爵平舒男。每從徵役,多有剋捷。除相府左廂大都督。尋出為東雍州刺史。世宗嗣事,封平舒縣侯,拜儀同。天保中,進位開府 [29] 
範粹(548年-575年),字景純,邊城郡邊城縣(今河南光山縣)人,南北朝時期北齊將領,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範淑妃(生卒年不詳),中國南北朝南朝梁簡文帝蕭綱的妃嬪,封為淑妃。範淑妃在南朝梁大同元年(536年)生蕭綱之女溧陽公主,太清三年(549年),梁武帝去世,蕭綱即位為梁簡文帝,封範氏為淑妃。
範孝才(生卒年不詳),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李官橋鎮)人。南朝梁其間曾任司徒祭酒、太子中舍人
範泉(生卒年不詳)南朝陳律學家。陳武帝即位後,認為《梁律》“綱目滋繁,矧屬亂離,憲章遺紊”,下令搜求梁時明法人才。範泉以尚書刪定郎,“參定律令”,製成《律》30卷,《令律》40卷。除少數內容略有改動外,“自餘篇目條綱,輕重簡繁,一用梁法”,史稱《陳律》是“條流冗離,綱目雖多,博而非要”。範泉後為比部郎。

範姓隋唐五代

  • 隋唐時期
範安貴(561年-615年),字孝升,朔方巖淥人。隋朝時期著名將領。仕隋為將帥,數從征討,有名於世。範安貴襟懷俶儻,志氣縱橫,劍技凌於萬人,射藝逾於百發。歷任右武候大將軍右驍衞大將軍左候衞將軍等職。封安寧郡公。
範承業(生卒年不詳),隋唐時期官員,和三王吳府同是江蘇吳縣人,生於隋唐之際。公在丁年時,博通經史,兼資武略,智勇超羣,精通醫術,時常醫人救世。
範長壽(生卒年不詳),唐朝畫家,唐初為武騎尉。師法張僧繇,善畫道釋、人物,尤善畫風俗故實,田家景侯。事見《京洛寺塔記》、《歷代名畫記》、《唐書藝文志》、《唐朝名畫錄》、《宣和畫譜》。
範履冰(?-690年),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唐朝時期宰相,官至春官尚書同平章事。他與劉禕之苗神客等並居北門學士,為武則天撰寫《列女傳》、《臣軌》、《百僚新誡》等九千餘篇。
範崇凱(生卒年不詳),四川內江人,唐朝丙辰科狀元,曾奉唐玄宗之命作《華萼樓賦》,與其弟範元凱並稱“梧酮雙鳳”。
範元凱(生卒年不詳),資州內江(今四川內江)人。約於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至天寶五載(746)間為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從事。餘無考,與兄崇凱號梧桐雙鳳。
範傳真(生卒年不詳),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人,範傳正之兄。起家武功尉,唐貞元二十年(804)調任宣州寧國令。赴任之際,範傳正同僚賦詩送行,柳宗元作《送寧國範明府詩序》。
範傳正(生卒年不詳),字西老,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人。唐朝官員、文學家、詩人。唐德宗貞元十年(794)甲戌科陳諷榜進士第二人。初授集賢殿校。範傳正性精悍,歷歙、湖、蘇三州刺史,有政績。累擢宣歙觀察使
範希朝(?-814年),字致君,蒲州虞鄉(今山西運城)人。唐朝中期名將,歷任振武節度使、麟勝節度使、神策京西行營節度使、朔方節度使河東節度使。他曾主動放棄節度使職位,要求去任還朝,因長期鎮守邊疆,被時人比作趙充國
範公輔(836年—923年),唐朝末期官員,唐乾符間官任御史中丞,授金紫光祿大夫。原籍河光州固始縣。乾符末,黃巢義軍轉戰浙贛閩,南方戰事連綿,光啓三年(887)他奉旨籌集軍餉撫閩。因深感朝政腐敗,預料唐朝氣數將盡,於是棄官隱居於感德場金字山下(今政和鐵山鎮範屯村),在那裏開闢田園,植樹種果,發展農耕。又構建了規模宏敞的府第,俗稱“官廳”,至今部分尚存。同時,又在村周廣植桃樹,使擇居地如同世外桃源,故後人稱其為桃源處士。隨着農業的開發,村莊規模不斷擴大,其子孫繁衍分遷,後裔遍佈全縣各地及周邊縣市。卒後葬於鐵山江上村回龍寺東,其墓尚存。範公輔在政和早期開發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20-21] 
範瓊(生卒年不詳),唐朝唐文宗時期人。唐朝時期著名畫家。開成年(836年至840年)與陳皓、彭堅同時同藝寓居蜀城(今成都)。
範隋(生卒年不詳),邠州(今陝西彬縣)人,唐朝鹹通其間為處州麗水(今浙江麗水)縣丞,遇戰亂不能回鄉,因此定居於蘇州。是範履冰之六世孫、范仲淹之高祖。現世藏有其告身(即委任狀)《範隋告身》。
範子高(863—?),福建大田縣人。唐朝時期官員,官至禮部尚書。其父範元超為御史中丞。範子高於唐僖宗光啓三年(887年)登丁未科進士第。授翰林院侍讀學士,後升侍郎。由於任內政績顯著,受到皇室寵信,又系朝臣子弟,於昭宗景福二年(893年)晉升為禮部尚書。範子高父子同朝為官,盡職盡責,任勞任怨,全力扶正朝綱。當時處於唐末,政治腐敗,宦官擅權,朝綱已廢,內亂將起,範子高父子目賭這一切,遂於昭宗天覆元年(901年)雙雙辭職,且為避朱全忠亂,攜眷入閩,寓居建州,專心從教。唐末天祐二年(905年),尤溪縣令舉薦範子高蒞尤復政,任兩税都典,後擢行軍賜案。此間,範元超隨子在尤溪擇地,定居豐城鄉小田村(今均溪鎮玉田村)。範子高年過六旬辭職回鄉,擇居於小田玉峯小屋(今為仙亭),傳授禮儀,研究天文,為民診治疾病,人稱為“百事通”。 [22] 
範攄(shū)(生卒年不詳),自號五云溪人、云溪子,吳(江蘇吳縣)人。約唐僖宗乾符中前後在世。與詩人方幹同時,乾符間客於湖州霅川,聞李涉遇盜,曾往遊巫峽。布衣以終。李鹹用曾有《悼範攄處士詩》。
  • 五代十國時期
範延光(?-940年),字子環,五代十國時期著名將領,歷仕後唐後晉兩朝。唐明宗年間平定朱守殷叛亂,三次擔任樞密使,官至天雄軍節度使。封東平郡王,後以太子太師致仕。
範滔(891—950),福建浦城下沙村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名臣、將領。曾任南唐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僕射,行右監門衙將軍同正兼御史大夫上柱國 [23] 
範禹偁(?-?),九隴(大既今四川省)人,五代十國時期後蜀官員,歷任禮部侍郎翰林學士、簡州刺史等職。
範仁恕(生卒年不詳),字超光,五代十國時期後蜀宰相,官至中書侍郎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曾與李昊勸説後主孟昶投降北宋。
範白虎(910年-972年),五代十國時期越南地方豪強,十二使君之一,號範防遏,據守藤州(今海興省金洞)。後歸順丁部領,成為丁朝的親衞將軍。

範姓宋元

  • 宋、遼、金時期
範質(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威縣)人,五代宋初時期政治家、宰相,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五朝,兩朝為相,官至侍中,歷封蕭國公、魯國公。他曾主持編定《顯德刑律統類》,撰有《五代通錄》。
範廷召(927年-1001年),冀州棗強(今河北省棗強縣)人,五代宋初名將,官至殿前都指揮使、河西節度使。他從軍四十餘年,曾參與高平之戰宋滅北漢之戰雍熙北伐徐河之戰
範墉(?-990年),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大臣。他原是吳越官員,隨吳越王錢俶歸宋,官至武寧軍節度使。後被追封為周國公。
範旻(936-981年),字貴參,大名府宗城人。北宋時期官員,宰相範質之子。著有文集二十卷、《邕管記》三卷。
範正辭(936年-1010年),字直道,齊州(今山東濟南)人,北宋大臣,歷任淄州知州、饒州知州、江南轉運副使、考功員外郎、河東轉運使、膳部郎中等職,以執法猛烈著稱。
範杲(938年-993年),字師回,大名宗城(今河北威縣)人,範質之侄,北宋時期官員、宋初文壇“梁高柳範”四傑之一,曾任史館修撰,參與編修《文苑英華》、《太祖實錄》。
範巨倆(944年-984年),又作範巨量、範巨備,曲江茶鄉(今越南南策縣)人,北宋時期越南丁朝前黎朝將領。他是吳朝將領範令公之孫,率部投奔丁部領,成為黎桓的心腹。後煽動兵變,擁立黎桓為皇帝,並隨黎桓擊退宋軍、征討占城。後世越南人將其尊為獄神
范寬(約950年-約1032年),本名中正,字中立(仲立),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北宋時期著名畫家,擅畫山水,與董源李成並稱“北宋三大家”。趙孟頫曾稱讚他的畫“真古今絕筆也”。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圖》等。
範諷(生卒年不詳),字補之,齊州(今山東濟南)人,範正辭之子,北宋大臣,曾任龍圖閣直學士、三司使,在宰相李迪呂夷簡黨爭中被貶謫出京,後起復,官至給事中。他曠達豪放,與張轞、石介李冠徐遁等交遊,時號“東州逸黨”。
範貽孫(960年~1002年),字餘慶,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北宋時期官員,宰相範質之孫,範旻之子。第進士,授大理評事。太宗雍熙中為著作佐郎、直集賢院,遷太常博士。真宗朝官至主客員外郎。鹹平五年卒,年四十三。事見《武夷新集》卷九《高平範公墓誌銘》。
範雍(981年-1046年),字伯純,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北宋時期政治家、大臣,官至振武軍節度使。他鎮守陝西期間,被党項人稱為大範老子。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範夢齡曾孫--範墉之子,北宋改革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 [14] 
範恪(生卒年不詳),字許國,開封人。北宋時期將領。初名全,少隸軍籍於許州,選入捧日軍,又選為殿前指揮使,歷行門、龍旗直、散員押班。
範鎮(1007年-1088年),字景仁,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北宋時期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三範修史之一。官至端明殿學士,封蜀郡公。曾參與修撰《仁宗實錄》、《起居注》、《新唐書》、《類編》等書,與範祖禹、範衝並稱三範修史。他在政治上支持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認為變法是殘民之術。
範祥(?-1060年),字晉公,邠州三水(今陝西旬邑)人,北宋大臣,官至陝西轉運副使。他曾建議朝廷改革鹽法,實行鈔鹽制度,免除百姓運鹽的勞役,每年節約榷鹽貨物經費數百萬緡。
範宗傑(生卒年不詳),河南(今河南洛陽)人,範雍之子,北宋大臣,官至陝西轉運使。他擔任陝西路解鹽制置使期間,曾整頓範祥制定的鹽鈔法,以防止因不法商人而導致的鹽價暴跌情況。
範師道(1005年-1063年),字貫之,蘇州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北宋大臣,官至户部郎中、明州知州。他任職台諫近十年,遇事必有諫諍。著有《垂拱元龜會要詳節》四十卷。
範純祐(1024年-1063年),字天成,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范仲淹長子,北宋官員,官至司竹監。他精通兵法,曾隨父抵禦西夏,參與修建大順城(在今甘肅慶陽,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範純仁(1027年-1101年),字堯夫,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范仲淹次子,北宋時期政治家、宰相,官至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與司馬光同屬保守派,但卻反對廢除青苗法、免役法。他自布衣至宰相,始終廉儉如一,平生唯重“忠恕”,認為只要能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便能達到聖賢的境界。
範育(生卒年不詳),字巽之,邠州三水(今陝西旬邑)人,範祥之子,北宋大臣,官至户部侍郎。他擔任熙州知州期間,據理力爭,反對放棄蘭州障蔽的質孤堡與勝如堡。
範百祿(1030年-1094年),字子功,華陽(今四川成都)人,範鎮之侄,北宋名臣,官至中書侍郎(副宰相)。他曾奏請朝廷分,建議恢復文吏領兵的舊制,後又勸説司馬光,反對廢除免役法
範百常(生卒年不詳),華陽(今四川成都)人,範鎮之侄,北宋大臣,曾任茂州知州。他在任期間,修築茂州城(在今四川阿壩,現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擊退鄰州蠻族的進攻。
範純禮(1031年-1106年),字彝叟(夷叟),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范仲淹第三子,北宋時期政治家、尚書右丞(副宰相)。歷任秘書省正字、遂州知州、京西轉運副使、江淮荊浙等路發運使吏部郎中、給事中、開封知府、尚書右丞(副宰相)、靜江軍節度副使、鴻慶宮提舉等職。
範世京(生卒年不詳),字延祖,蘇州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範師道之子,北宋大臣,官至秘書丞。他擔任海鹽知縣期間,勸農耕桑,教化百姓,治績突出,史稱“治聲動浙右”。
範祖述(生卒年不詳),華陽(今四川成都)人,範百祿之子,北宋大臣官至朝議大夫。擔任鞏縣知縣時,開鑿南山,引水入洛陽,使得鞏縣再無水患。
範子奇(1035-1097),字中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範宗傑之子,北宋大臣,官至吏部侍郎。他擔任慶州知州期間,“廣儲蓄,繕城柵,嚴守備,羈黠羌,推誠待下”,深得軍心。
範鍔(1035一1117),字隱之,浙江蘭溪香溪人。北宋大臣。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癸已登鄭獬榜進士。初授無為軍通判,歷七州四漕,遷開封府尹,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太府少卿。提舉洞霄宮,封長社郡公。壽八十二而薨。崇寧三年(1104)嘗撰《天真院記》,舊見《東陽志》。有司馬公光贊,文載像傳。
範祖禹(1041年-1098年),字淳甫(淳父、純父、純甫),一字夢得,華陽(今四川成都)人,範鎮侄孫,北宋時期著名史學家、文學家,三範修史之一。參協助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鑑》,負責唐紀部分,著有《唐鑑》十二卷、《帝學》八卷等。《唐鑑》一書深明唐三百年治亂,被程頤譽為“自三代以後無此議論”。後世學者因而尊稱他為“唐鑑公”。
範純粹(1046年-1117年),字德孺,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范仲淹第四子,北宋時期政治家、大臣,官至徽猷閣待制。
範坦(約1050-1112年),字中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範子奇之子,北宋名臣,官至權知開封府、户部侍郎。他曾參與幣制的整頓,廢止夾錫錢,並將當十錢改為當三錢。 [39] 
範鏜(約1050年-約1102年),字宏甫,浦城(今屬福建)人。北宋時期官員,官至監察御史禮部侍郎中書舍人工部尚書等職。神宗熙寧六年(1073)進士,調太原府兵曹參軍。八年,充館閣校勘、中書刑房習學公事。元豐元年(1078)為利州路轉運判官。二年,拜監察御史裏行。四年,提點淮南東路刑獄。哲宗元祐間歷知倍州,洪州。紹聖四年(1097)權禮部侍郎為使遼國信使。元符元年(1098)由中書舍人試給事中。二年,出知蘄州、青州。三年,由瀛州徙滁州。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知澶州。入為工部尚書。崇寧元年(1102)出知太原。召除龍圖閣學士,卒。清光緒《續修浦城縣誌》卷二一有傳。
範筠(1060-1130),婺州蘭溪(今金華蘭溪)人,北宋大臣,官至上柱國少保資政殿大學士,封榮國公。他生有十子,號稱“一門雙柱國,十子九登科”。
範致明(?-1119),字晦叔,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北宋官員,庚辰科(1100年)榜眼,授待制,後貶嶽州酒税監。他著有《岳陽風土記》,考證郡縣歷史沿革、山川變化、古蹟存亡,清代時被收錄於《欽定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中。
範致虛(?-1129年),字謙叔,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北宋時期名臣,官至尚書左丞(副宰相)、陝西宣撫使,曾率五路西軍入京勤王,抗擊金兵。南宋建立後,被召為資政殿學士、知鄧州。 [40] 
範温(生卒年不詳),字元實,華陽(今四川雙流)人,範祖禹之子,北宋詩評家。他是秦觀的女婿,曾隨黃庭堅學詩,著有《潛溪詩眼》。
範周(生卒年不詳),宋代詩人,字無外,蘇州吳縣人。范仲淹從孫。負才不羈,工詩詞,安貧自樂。方臘起事,周率學舍諸生冠帶夜巡,以大燈籠題詩其上。方臘將見詩,即為罷去。
範瓊(?-1129年),字寶臣,開封(今屬河南)人。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將領。
範汝為(?-1132年),建州甌寧(今福建建甌)人,南宋時期農民起義軍首領,出身私鹽販,在建炎四年(1130年)、紹興元年(1131年)兩次發動起義,最終被韓世忠鎮壓,自焚而死。
範衝(?-1141年),字元長,華陽(今四川雙流)人,範祖禹之子,南宋時期著名史學家、官員、三範修史之一。官至宗正少卿兼直史館。他重修《神宗實錄》,全面否定王安石,保留原書的黑墨字,新修以紅字,刪字以黃,被世人稱為“朱墨史”。
範承吉(1089-1154年)間人,字寵之。遼朝天祚帝天慶八年(1118年)中進士,官至金源令。金朝時,授御前承應文字,除昭文館直學士。歷河東北路轉運使、順天軍節度使。遇地震,民舍損壞,承吉使僚屬負責屋舍維修,排定先後,不問貧富,百姓省費而房舍修營及時。累遷光祿大夫,致仕。貞元二年死,卒年六十六。
範拱(1096—1169),字清叔,漢族,濟南人。金朝大臣。範拱在北宋末年考取進士,任廣濟軍軍曹,後為權邦彥書記。金兵南侵後,投靠劉豫,歷任中書舍人,代理尚書右丞尚書左丞門下侍郎。 任職期間極力勸諫劉豫取消什一税以減輕百姓的負擔,並釋放了大批因交不起税而被捕入獄的百姓,金國廢除偽齊國,成為完顏宗弼的屬官,再次請求減少百姓的賦税,最終使百姓減少了三分之一的税賦,後出任金國淄州刺史。皇統四年(1144年),致仕。大定七年(1167年),復出擔任太常寺卿。大定九年(1169年),範拱再次致仕,後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
範同(1097-1148年),南宋建康(今江蘇南京)人,字擇善。政和進士,後再中博學宏詞科。歷任吏部員外郎參知政事等職。
範宗尹(1100年-1136年),字覺民,襄陽鄧城(今湖北襄樊西北)人,南宋宰相。他自科舉及第,僅九年便宣麻拜相,官至右僕射同平章事御營使,年僅三十,史稱“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執政期間,推行鎮撫使制度,廢除御營司,以宰相兼掌樞密院。
範如圭(1102年-1160年),字伯達,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南宋官員,官至利州路提點刑獄。他曾公開指斥秦檜“曲學倍師、忘仇辱國之罪”,稱其“喪心病狂”、“遺臭萬世”。
範洵(1099一1142),字茂仁,浙江蘭溪香溪人,南宋時期官員。為範筠第七子,南宋重和元年(1118年)進士。紹興年間累官至大理寺正卿(注: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大理寺正卿,相當於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在審理岳飛案的過程中,知道岳飛無辜,受冤枉。範洵想為岳飛冤案伸張正義,向高宗皇帝趙構寫了一道奏摺為岳飛辯冤,“因高宗輕信秦檜”,奏摺沒能獲准。範洵不願與奸臣秦檜同流合污,就掛冠而歸。範洵此舉觸忤了秦檜,在範洵歸途中,秦檜假傳聖旨,派人追殺範洵於嚴州(今建德)白石灘。特賜朝請大夫,忠義見金蘭二志。呂祖謙有贊,文載像傳。
範浚(1102年-1150年),字茂名(茂明),世稱香溪先生,婺州蘭溪(今金華蘭溪)人,範筠之子,南宋時期著名理學家、教育家、詩人,在寶惠寺香溪書院絳帳授徒,被朱熹尊稱為範子,著有《香溪文集》。他的理學思想影響久遠,被稱為“婺學之開宗,浙學之託始”。
範端臣(1116-1178)字元卿,號蒙齋,蘭溪香溪(今浙江蘭溪)人,南宋官員、文學家。自幼從叔父範浚學,千言成誦,過目不忘。詩書易理,備研其精;正草隸篆,皆造於妙,為範浚高第弟子。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登張孝祥榜進士第二人,為榜眼。官授起居舍人、右史,以文翰沸聲館閣。出知韶州,歷江西轉運使。
范成大(1126-1193),號石湖居士,吳郡人(今江蘇蘇州),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田園詩派”的集大成者。初為徽州司户參軍,累遷禮部員外郎。淳熙五年以中大夫為參知政事,是著名“中興四大詩人”之一。封崇國公,諡文穆。
範之柔(生卒年不詳),字叔剛,自號墨莊。蘇州吳縣(治今江蘇蘇州)人,徙居崑山。南宋時期官員、北宋名臣范仲淹五世孫。孝宗乾道八年(1172)中進士,嘉定初拜監察御史,歷官至禮部尚書。後以通議大夫致仕,卒贈特進、端明殿學士,諡清獻。
範邦彥(生卒年不詳),字子美,邢州唐山(今河北邢台)人,南宋時期官員,是有志復國的抗戰派。宋徽宗宣和年間的太學生、辛棄疾的岳父。宋欽宗靖康末年,邢州被金兵攻佔,範氏家鄉沉淪於金朝統治之下。後範邦彥舉於鄉,任蔡州新息縣令,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因荒淫無道被部將殺死,範邦彥率眾開蔡州城門以迎王師,並率全家南徙,駐家京口。後被授湖州籤判,改鎮江,升知通州,卒於官,年七十四。
範處義(1132~1203),字由中,裏範村人。南宋時期官員、文學家。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歷官大理簿國子丞太府少卿,知建寧府,終右文殿修撰中奉大夫,蘭溪開國男,食邑300户。善詩文。時論南宋之初,攻序者莫如鄭樵(福建莆田人),最尊序者莫如處義。著有《詩傳》、《詩補傳》、《解頤新語》若干卷。
範如玉(生卒年不詳),邢州唐山(今河北邢台)人,知書通文,有才學,是南宋詞人辛棄疾之妻、範邦彥之女。
範楷(生卒年不詳),字子式,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宋寧宗嘉定元年(1208年)進士,調懷寧縣尉。歷建康府轉般倉,臨安府教授,宗正丞(《延祐四明志》卷五)。十四年為宗學諭(《宋會要輯稿》崇儒一之二四)。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年)除秘書少監,紹定三年(1230年)工部尚書(《宋史》卷四七七《李全傳》)。累遷權工部尚書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南宋館閣續錄》卷九)。初在經筵,於有關朝政之事知無不言。李全據淮安,反狀益急,楷上書極論,忤旨去位。
範成進(?-約1233年),南宋時期將領。寶慶三年(1227),為宋盱眙守將。與張惠進剿夏全。後降金,受封為膠西郡王。金天興元年(1232)九月,起用為元帥,隨金哀宗發京師。次年正月,聽完顏承裔節制,領所部從蒲城攻衞州,在白公廟為蒙古兵所敗。不知所終。
範鍾(1171年-1248年),字仲和,婺州蘭溪人(今金華蘭溪)人,南宋時期政治家、宰相,官至左丞相樞密使,封東陽郡公。他廉潔奉公,雖官至宰相,卻沒在故里置地建宅,辭官後只能住在金華驛館中,被時人稱為“無地起樓台宰相”。
範應鈴(約1180年-1220年前後在世),字旗叟,號西堂,豐城(今屬江西)人。南宋官員、詩人。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進士。歷知永新、崇仁縣,通判撫州、蘄州,知吉州、廣西、浙東提刑。官至大理少卿。卒,諡清敏。著有有《西堂集》十卷,對越集四十九卷,已佚。事見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宋史》卷四一○有傳。今錄詩二首。徐鹿卿曰:“應鈴經術似兒寬,決獄似雋不疑,治民似龔遂,風采似範滂,理財似劉晏,而正大過之。”人以為名言。 [34] 
範應元(生卒年不詳),字善甫,蜀之順慶人。南宋時期宋理宗年間人,道教妙真派中興祖師,著有《老子道德經古本集註》。
範天順(?-1273)南宋愛國將領。任荊湖都統制,奉命守襄陽(今屬湖北襄陽市)。1267年,元軍大舉圍攻襄、樊,多次打敗南宋援兵。襄陽被困六年,範天順率領軍民奮力抵抗、日夜守戰、尤為盡力。1273年,主將呂文煥降元,範天順寧死不降,在仰天長嘆 :“生為宋臣,死當為宋鬼”後,身受重傷的範天順,在自己守衞的地方自縊殉國。南宋朝廷追贈他定江軍承宣使。
範晞文(生卒年不詳),字景文,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末元初詩人。宋理宗景定中太學生,與葉李上書劾賈似道,貶至瓊州(今海南島)。元朝元世祖至元程鉅夫薦晞文為江浙儒學提舉,未赴,後流寓無錫以終。事見清嘉慶《無錫金匱縣誌》卷三○。著有《對牀夜話》。
范文虎(?-1302年)男,祖籍山東省 ,南宋時期將領。後來官至元朝中書右丞、兩浙大都督。
  • 元朝時期
範康(生卒年不詳),字子安,杭州人,元朝時期劇作家、詞人。明性理善,講解能詞章,通音律,作品有《杜子美遊曲江》、《竹葉舟》等(現均存於錄鬼簿)。
範居中(生卒年不詳),元代戲曲作家,字子正,號冰壺,杭州人士。學識淵博,文字秀異,善制南北合腔,吸收詩詞意境入曲,時遠近知名,惜流傳於世僅存南北合腔《秋思》一套。
範五老(Phạm Ngũ Lão,1255年-1320年),越南陳朝名將。
範槨(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機,清江縣人(江西樟樹市)。元朝詩人,文學家,是當時文壇領袖,“元詩四大家”之一。

範姓明清

  • 明朝時期
範常(生卒年不詳),字子權,滁州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歷任元帥府都事、太平知府、翰林直學士兼太常卿等職。
範祖幹(?—1385)字景先。浙江金華人。明代文學家。受業於許謙之門。元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克婺州,持《大學》以進,敷陳治道。命為諮議,以親老辭。學者稱純孝先生。著有《羣經指要》、《讀書記》、《大學中庸發微》、《柏軒集》。
範衷(生卒年不詳),字恭肅,豐城(今屬江西)人,明朝官員。永樂十九年(1421)進士。授壽昌知縣,開荒,興水利。正統中考績最佳當遷。縣民頌其德乞留,允。後知汝州吏部尚書王直察舉天下廉吏,衷為第一。
範理(1408—1473),明朝官員。字道濟,號操齋,天台縣城人。明宣德四年(1429)鄉試第一名(解元)。翌年赴京會試,中進士。歷任江陵知縣、德安知府、南京工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職。
範廣(?-1457年),遼東人,明朝時期著名將領,協助於謙等取得北京保衞戰的勝利。
範淵(1453~1512),字靜之,號君山,明朝官員。弘治九年(1496)登進士,授刑部陝西司主事,歷任員外郎、郎中。
範鏓(生卒年不詳),字平甫,瀋陽人(今遼寧省瀋陽市)。明朝嘉靖年間重臣,官至兵部侍郎
範嵩(1471年11月28日—1557年),字邦秀,號衢村,福建省建寧府甌寧縣(今建甌吉陽鎮巖下村)人,明代官員、詩人。嘉靖年間歷任廣西按察使,雲南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後奉敕巡撫四川,最後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致仕。範嵩工於詩文,有《範嵩詩集》詩數十首傳世。
範輅(1474年-1536年),字以載,號質庵,別號三峯,湖廣承宣布政使司直隸州郴州桂陽縣人(今湖南郴州市汝城縣),明朝官員。
範欽(1506-1585)字堯卿,一作安欽,號東明,浙江鄞縣(今寧波)人,明朝著名藏書家。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與張時徹屠大山稱為“東海三司馬”。他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天一閣”的主人。
範惟一(1510-1584),明朝時期文學家、詩文家、官員。字允中,一字於中,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北宋名臣范仲淹十六世孫。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歷官鈞州知州、濟南府同知工部郎中湖廣僉事、南京太僕寺卿等。
範大澈(1524-1610)明朝著名藏書家、收藏家。字子宣,又字子靜,號訥庵。別署南海釣者、灌園叟等。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是藏書家範欽的侄子。嘉靖二十八年(1549)隨叔父範欽遊京師,題詩於塔壁,被大學士袁煒發現,延聘為熟師,居京師三年,官補國子生徐階薦為掌記室、37歲,仕官鴻臚寺序班。曾“七奉璽書”,出使琉球、遼東、朝鮮等地區。“進秩二品”。
範應期(1527年-1594年),浙江湖州府烏程縣人,明朝時期大臣。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中允經筵講官,官至國子監祭酒
範謙(1534-1597),字汝益,號含虛,江西豐城縣人,明朝大臣。隆慶二年(1568)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參與纂修世宗、穆宗二朝實錄及《大明會典》。後歷任佈政、按察、太僕寺卿、太黨寺卿、國子監祭酒禮部侍郎,掌詹事府事。再為經筵講官,國史副總裁、東宮侍班官,升禮部尚書翰林院學士。萬曆二十三年(1595),督修昭陵。萬曆二十五年十月卒於官,年六十四。諡文恪。有《雙柏堂集》。
範允臨(1558~1641年)明朝時期官員、書畫家。字長倩,號長白,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屬江蘇)人。北宋名臣范仲淹十七世孫,萬曆二十三年進士,官至福建布政司參議。
範復粹(1580年-1658年),字玉坡,號清六,山東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人。明朝後期政治家、內閣首輔
範文若(1587-1634),字香令,號荀鴨,自稱吳儂,松江人。明朝著名戲曲家。著有《花筵簾》《夢花酣》《鴛鴦棒》《花眉旦》《金明池》《勘皮靴》等作品。
範景文(1587-1644),字夢章,號思仁,別號質公,河間府吳橋(今屬河北)人。明朝末期政治家、文學家、東閣大學士。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崇禎間起用,累官兵部尚書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宰相),入參機務,京師陷,俄傳帝出,景文草遺疏,赴井死,諡文貞(文忠)。
範慧妃(?~?),生卒年不詳,明熹宗皇貴妃
範景姒(1601—1639年), 吳橋(今河北吳橋)人。兵部尚書範景文之妹。其容貌清秀,儀態端莊,嫺淑知禮,不習女工,而喜讀書,通經史,很得父母歡心,寵愛有加,嫁同邑王世德為妻。天啓四年,王世德赴京秋試,遽以疾卒,年僅二十二歲。訃至,景姒肝腸寸斷,欲死而絕食數日,日後節孝撫孤,鬱鬱寡歡。工書畫,繪大士像,彷彿龍眠(李公麟) ;亦善詩,著《冰玉齋詩草》。有關範景姒的簡介,清·王漁洋池北偶談》有記載。
範淑泰(1603-1642)字通也,大來,又字木漸。在生在範氏這樣的家庭裏,自幼跟從叔父範廷輔讀書,立志以天下事為己任。他24歲中舉,次年中崇禎戊辰(1628)科進士,授行人司行人,又升工科給事中兵科右給事中吏科左給事中兵科都給事中等。
範志完(?—1643),字叔愷,號成六,本縣利民人,宋范仲淹後裔。自幼聰穎,為文高古,母作《八行圖》以教之。明朝崇禎四年(1631年)中進士。任宣府、寧國推官、真定知府、關內道副使。崇禎十四年(1641)冬,升右僉都御史山西巡撫。後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薊州、永平、山海、通州、天津諸鎮軍務。
範礦(16世紀-1657年10月27日),字我蘧,四川敍州府富順縣人,明朝、南明政治家。歷任兵部右侍郎、兵部尚書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等職。
  • 清朝時期
范文程(1597-1666),字憲鬥,號輝嶽,遼寧瀋陽人。著名清朝開國宰輔、文臣領袖,傑出政治家、謀略家。有“清初第一文臣”之稱,曾任內秘書院大學士、議政大臣等職,封太傅兼太子太師,諡號“文肅”,清聖祖為他親提“元輔高風”匾額。其子孫範承謨範承勳範時繹等十幾人,分任總督、尚書、侍郎等要職,家族官居高位者之多為中國歷史少見。
範光文(1600-1672),清初藏書家,順治六年(1649)進士,授禮部主事,任吏部主事,陝西學政,遷吏部文選司。
範驤(1608~1675),清初書法家,字文白,號默庵,海寧人,以品格高潔聞名。清朝建立後,地方上推舉他為賢良方正,堅辭不就。著有《點庵集》、《昭代尺牘小傳》。
範承謨(1624年-1676年),字覲公,號螺山,遼東瀋陽(今遼寧瀋陽)人,漢軍鑲黃旗,清朝大臣,大學士范文程次子。範承謨進士出身,曾任職翰林院,累遷至浙江巡撫。他在浙江四年,勘察荒田,奏請免賦,賑災撫民,漕米改折,深得當地民心。後升任福建總督三藩之亂時,範承謨拒不附逆,被耿精忠囚禁,始終堅守臣節。康熙十五年(1676年),範承謨遇害,後追贈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諡號忠貞。後來,福建百姓請求為範承謨建造祠堂,康熙帝便親自書寫“忠貞炳日”的匾額。
範鎬鼎(1626-1707)字彪西,洪洞人。性孝友,闡明絳州辛全之學。康熙六年進士,以母老不仕。河、汾間人士多從之受經。十八年,以博學鴻儒薦,未起。立希賢書院,置田贍學者。
範必英(1631—1692)。初名雲威,字龍仙。後改為字秀實,一字秋濤,號伏庵,別號杜圻山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清朝初期藏書家,明朝書畫家範允臨之子。順治十四年舉人。康熙中召博學鴻詞,授檢討,分纂《明史》,以故告歸。居鄉廉靜,築萬卷樓,儲書二十四櫝,皆手自校訂。工詩古文詞,好掖引後進,子弟多有成就。
範荃(1633-1705),清朝初期詩文家。本名恆美,字德一,慕其先文穆公(宋詩人范成大)之詩詞,亦號石湖,甘泉(今江都)人。與徐石麒羅煜以詞相倡和,為北湖三詞家。著有《讀史小識》、《竹隱居隨筆》、《文集》、《詩集》、《梅花詩》、《論語詩》。其詞有《春雨詞》、《秋吟》、《秋花雜詠》、《柳塘寤語》、《今之石湖詞》。又有《劉隨州評》、《範氏家乘》等。 [24] 
範承勳(1641-1714),字蘇公,范文程第三子。歷官至雲貴總督江南江西總督兵部尚書太子太保
範時崇(1663~1720),字自牧,號蒼巖,漢軍鑲黃旗人,清朝開國元勳范文程之孫,福建總督範承謨之子,官至福建浙江總督左都御史兵部尚書
範廷謀(生卒年不詳),字周路,號省庵,浙江甬城(今寧波)人,祖籍江蘇蘇州,清朝時期官員,為北宋名臣范仲淹第十九代孫。範廷謀於1725年(雍正3年),奉旨接替黃立本,於台灣地區擔任台灣府知府。
範西屏(1709-1769),名世勳,海寧郭店人。清朝時期著名圍棋國手,被棋壇推崇為“棋聖”。著有《桃花泉弈譜》2卷,總結前人經驗,推陳出新。為清代棋譜中權威之作,流傳頗廣。另著有《二子譜》等。
範棫士(1710-1769),字思皇,亦字祖年,號芄野,江南婁縣(今上海)人。清朝時期文學家、書法家。
範衷(1738-1797年),字士垣,號恭亭,清代上虞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登進士,名列第三,為探花。
範崇簡(1757-1840),字完初,號懶牛,又號浮休居士,齋號蜂窠館。江蘇通州人。範崇簡為康乾文字獄時期範氏詩文世家最有成就的詩人 ,主要著述有《懶牛詩抄》1卷,錄詩359首;《懷舊瑣言》1卷。
範荑香(1805-1886年),原名蒥淑,字茹香,又字荑卿。廣東大埔三河鎮梓里村人。清代詩人、為近代嶺東三大女詩人之一,與黎玉貞葉璧華齊名。範引頤之女,同邑鄧耿光室。十二歲即能賦詩填詞。有《化碧集》,梅州管又新民國五年(1916)刊行。
範氏姮越南語:Phạm Thị Hằng,1810年—1901年),又作範氏嫦、範氏浩、範登氏,越南阮朝憲祖阮福暶紹治帝)后妃,翼宗阮福時(嗣德帝)生母。徽號慈裕(Từ Dụ),故通稱“慈裕太后”。一生經歷十朝,被尊為“太太皇太后”,死後諡號“儀天章皇后”。
範寅(1827-1897),清朝時期語言學家、書法家。名廣濟,字仰川,榜名寅,又字虎臣,號(嘯)風,別署扁舟子。浙江會稽(今紹興)皇甫莊人,著有《越諺》。 [25] 
範汝增(1840-1867),太平天國將領,廣西平南人。以功封首王。
範金鏞(1851-1914)又名明榕,字福廷、號藕舫,又號漚舫,晚號漚道人。江西新建區樂化人,主要生活於清末光緒年間。光緒六年中進士,歷任禮部主事、雲南知縣,落職後在家奉侍老母。近代著名畫家、詩人,畫藝師法元人,工花鳥。
範當世(1854-1905)字肯堂,因排行居一,號伯子。原名鑄,字無錯。江蘇通州(今南通市)人。清末文學家、詩文名家、桐城派後期作家。
範樸園,男,太平天國七年 (1857)天試狀元。據《江南春夢庵筆記》中記載:“偽科所取狀元,癸丑朱世 傑、甲寅喬彥才乙卯葉春元丙辰劉盛培丁巳範樸園……”可知範樸園為了巳科狀元。自太平天國六年東、北兩王內訌,太平天國七年六月翼王率軍遠征後,東、北、翼三試罷免。 故可知範樸園為天試也稱京試狀元。據《欽定士階條例》序 後記載範樸園曾出任天試閲文官。
範軾(生卒年不詳),字亦坡,號眉生,湖北黃陂人。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三十一世孫。光緒二十三年(1897)與兒子範熙壬秋闈中同科中舉,獲光緒皇帝御賜“父子同榜”匾額與鎏金長聯。

範姓近代以來

  • 抗日和革命烈士
範熙同(?-1944),女,河北永年人,抗日烈士。
範琴芬(1920-1938),女,湖南永順人,抗日烈士。
範致中(1915-1943),山西芮城人,抗日烈士。
範振輝(1903-1938),福建壽寧人,革命烈士。
範樹民(1920-1938),河北館陶人,抗日烈士。抗日民族英雄範築先之次子。
範春元(1921-1943),山西襄垣人,抗日烈士。
範學勤(?-1940),抗日烈士。
範鬱文(1909-1939),山西陽高人,抗日烈士。
範克明(1918-1942),山西新絳人,抗日烈士。
範廷蘭(1903-1938),河南温縣人,抗日烈士。
範江富(1904-1938),福建壽寧人,抗日烈士。
範守仁(1912-1942),山西長治人,抗日烈士。
範漢卿(1890-1939),北京人,抗日烈士。
範立軒(1896-1942),河北威縣人,抗日烈士。
範樂春(1903-1941),女,福建永定人,抗日烈士。林伯渠的夫人,中央蘇區著名的婦女領袖。
範方士(1917-1945),山西芮城人,抗日烈士。
範子俠(1908-1942),江蘇豐縣人,抗日烈士。
範煌(1913-1944),山西萬榮人,抗日烈士。
範易(1901-1928),四川富順人,無產階級革命烈士。
範合(1920-1943),河北獻縣人,抗日烈士。
範平(1916-1940),山西夏縣人,抗日烈士。
  • 文史界、教育界及其他
範炳辰(1866~1947)男,原名範昌麟,字明樞。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
范文虎(1870-1936),原名賡治,字文甫,後改名文虎,鄞縣縣城人,民國初年醫生。有“醫林怪傑”之稱的范文虎,執醫40餘載,不但醫術精湛,蜚聲杏林,而且憤世嫉俗,高風亮節,有古俠士之風。
範源濂(1875—1927),字靜生,出生於1875年,湖南長沙府湘陰縣(今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人,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
範紫東(1879—1954),名凝績,字紫東,後以字行。清末乾州東鄉西營寨(今乾縣靈源鄉西營寨)人。範紫東是一位著名的秦腔劇作家,作為易俗社的創始人之一,從 1912 年西安易俗社成立開始,歷經四十餘年,撰寫了《三滴血》、《頤和園》、《新華夢》等大、小型劇本 68 個。
范文瀾(1893-1969),字雲台、芸台、仲雲、仲芸,筆名武波、武陂,浙江紹興人。著名當代史學家。主編《中國通史簡編》,還著有:《中國近代史》(上冊)、《歷史考略》、《羣經概論》、《水滸注寫景文鈔》、《文心雕龍注》、《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唐朝佛教》、《范文瀾史學論文集》等。
範壽康(1896.1.6-1983.2.27),字允藏,浙江省上虞縣人。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
範苑聲(1901—1990),字抒棠,安徽省潛山縣人。中國近代教育家、愛國人士
範會國(1899~1983) ,字秉鈞,文教鎮田墩村人,中國當代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 他一生刻苦鑽研,治學嚴謹,造詣精深,誨人不倦,生活清樸,正如《人民日報》、新華社播發的文稿中所説的:半個多世紀來,他孜孜不倦地潛心數學研究,致力於我國教育事業,深受人們尊敬和愛戴。 [26-27] 
範無病(1903一1989),即海燈法師,四川江油人,又名範靖鶴。中國著名武術家、禪宗上師。
範治綸(1906年-1978年),字立之,湖北鄂城(今鄂州)人,水利學家,中國水利教育的早期先驅。
範長江(1909-1970),原名範希天,四川內江人(今四川內江東興區)。著名新聞記者、新聞學家。
範濟洲(1912-2001),森林經理學家、林業教育家。長期從事森林經理學科的完善和發展。他所設計的森林調查工具(綜合型森林測尺,通稱“範氏測杖”)在森林調查中廣為應用;倡導推動地位指數的研究和應用,填補了評定中國森林生產力技術的空白。關心中國林業建設,多次為合理經營中國森林和發展北京地區的林業而宣傳呼籲。
範緒箕(1914-2015)男,1914年1月5日生於北京,籍貫江蘇江寧,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著名力學家和航空教育家。
範敬宜(1931年6月12日—2010年11月13日),江蘇省蘇州市人,197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為范仲淹的28世孫,自幼對詩書畫都很敏悟。學生時受過當時文史哲方面傑出學者的薰陶,師從吳門畫派的傑出名家樊伯炎,深得吳門真傳。1949年畢業於無錫國學專修學校,1951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中文系。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精於詩書畫,當代著名新聞工作者
範曾(1938.7.5-),字十翼,別署抱衝齋主,江蘇南通人,中國當代大儒、思想家、國學大師、書畫巨匠、文學家、詩人。
範融,安徽潛山人,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書畫家,現為中國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範平志,1955年12月出生於四川廣漢,博士,國家973首席科學家,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
範躍進,男,1958年8月,山東冠縣人,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城市發展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主席,原青島大學黨委書記、校長。
範劍青,男,普林斯頓大學 Frederick L. More 金融學講座教授與系主任,復旦大學大數據學院教授、院長。
範平,男,1963年11月生,福建永定人,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深圳大學物理與能源學院院長、深圳市先進薄膜與應用重點實驗室主任、深圳大學薄膜物理與應用研究所所長。
範先羣,男,1964年1月出生,漢族,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
範九倫,男,漢族,出生於1964年11月,河南省温縣人,現任西安郵電大學黨委委員、校長
範衞宏,中共黨員,教育學碩士,西南財經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範江華,男,中山大學理學博士,現任廣西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院長、碩士生導師。
範景宇: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暢銷書作家。
範海濤:傳記作家,海濤口述歷史·人物傳記工作室創始人。
范姜國一:範景宇之女,少年大學生、少年作家。
  • 軍政界
範宰宇(生卒年待考),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台灣省總政治作戰部政治作戰學校校長。
範庭(生卒年待考),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豫北別動第五總隊隊長。
範玉書(生卒年待考),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台灣省第八十六軍副軍長。
範祚胤(生卒年待考),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國防部”人事次長室處長。
範寶華(生卒年待考),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台灣省三軍參謀本部通信電子資訊參謀次長室系統資訊處處長。
範熙壬(1878—1938),字任卿,號耘勤,門人尊稱“萊園”先生。湖北黃陂(今武漢黃陂區天河人,範軾子,張之洞的得意門生。曾參加了震驚中外的“公車上書”,失敗後留日,與同盟會會員黃興宋教仁過從甚密,追隨孫中山;1906年在日創辦《新譯界》,探求立法救國。還翻譯了《資本論》。是中國清末民初司法體系的理論構建者與實踐者,民初國會眾議院議員。
範築先(1881-1938),原名金標,又名奪魁,字竹仙。山東館陶(今屬河北省)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烈士、愛國將領。
範鴻仙(1882-1914),安徽省合肥縣北鄉杏店村人。曾任《民呼日報》、《民籲日報》編輯。著名民主愛國人士。鐵血軍總司令。1935年3月21日,國民黨中央追贈範鴻仙為陸軍上將
範石生(1887-1939),雲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小街鎮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
範予遂(1893—1983),山東省五蓮縣許孟鎮范家車村人,早年加入中國國民黨,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和常務委員、國民政府立法委員會委員等職。全國解放後,歷任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人民政府委員、山東省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委員、民革山東省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1983年10月11日在因病濟南逝世,享年90歲。
範紹增(1894-1977),四川大竹縣清河鄉人。中國國民黨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範漢傑(1895-1976),又名範其迭,字漢傑,廣東大埔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國民革命軍副總司令。
範藎(1899-1938),豐城淘沙後坊村人,著名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第一九八師副師長,抗日名將。
範偉(1906-1986),廣東東莞縣(今東莞市)茶山圩人,老紅軍。
範普權(1910-1991),原名範則博,山東省慶雲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範忠祥(1911-1993),湖北省天門市聶範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范陽春(1913-1994),福建永定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範明(1914-2010),原名郝克勇,陝西臨潼櫟陽鎮郝邢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範朝利(1914-2012),河南新縣郭家河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
範保順(1914-1987),湖北天門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範子瑜(1914-2002),湖南張家界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範富山(1914-1996),山西省定襄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範朝福(1915-1993),河南省新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少將。
範希賢(1917-),福建永定人。曾用名範喜賢。1932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廣東省副省長等職。
範慕韓(1917-1996),山西繁峙人。北京大學肄業。曾任國務院機械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經委經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範天恩(1922-2001.12.2),山東省泰安市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112師335團團長,被志願軍司令部授予模範團長稱號。
範萬章(1927--1952),中國人民志願軍二級戰鬥英雄
範承祚:1931年4月生於江蘇省寶應縣。大使、詩人、高翻、教授。20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就讀於寶應中學和揚州中學,1953年考入北京大學新聞專業。作為解放後我國派出的首批留學生之一,1957年畢業於阿爾巴尼亞地拉那大學人文學院。同年入外交部工作。曾任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代領導人的阿爾巴尼亞語主要譯員,是新中國授予和表彰的首批50名“資深翻譯家”之一。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先後任中國駐阿、希〔臘〕使館參贊和駐阿爾巴尼亞特命全權大使,中華詩詞學會首屆理事。
範慧娟,1935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寧波鎮海三北。曾就讀上海進德女中、曉明女中。1950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5年考入外交學院外交系英文班。1993年12月,範慧娟被任命為中國第五任駐愛爾蘭大使。
範多富,男,漢族,1937年12月生,甘肅省永靖縣人,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曾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範欽臣,1941年6月生,河南鞏義人。196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6年7月畢業於武漢鋼鐵學院化工系。曾任河南省政協主席、河南省委常務副書記。
範曉光(1945.7-),湖北陽新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
範堆相(1946.8-),山西省晉城澤州縣人,曾任山西省省委常委、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
範長龍(1947-),遼寧丹東東港市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上將。2012年11月15日,當選為中央軍委副主席。
範印華(1948.3-),河北獻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中將
範松青(1955年~)生於湖南。曾任廣州市政協副秘書長。
範麗青,女,1955年出生,福建省南安溪美街道人。1979年考入廈門大學中文系,1983從廈門大學畢業後進入新華社。現任國台辦新聞局副局長,此前歷任新華社國內部記者、新華社香港分社記者、新華社高級記者、新華社港台部副主任。中共第十四大代表。
範驍駿,1956年10月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將領,上將軍銜。現任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政委。
範照兵,1958年4月生,湖北天門人,現任河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
範衞平,1959年10月生,江西豐城人。曾任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現任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
範曉莉,1961年11月生,吉林敦化人。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範華平,1962年10月生,雲南瀘西人。現任山東省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省公安廳廳長、黨委書記,兼山東警察學院院長。
範繼英,1963年6月出生,遼寧蓋州人。現任遼寧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省政協黨組副書記,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兼)。
範承才,1964年1月生,籍貫重慶。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陸軍司令員。全國人大代表 。
範一飛:1964年8月出生,江蘇泰興人,現任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
範鋭平,1966年4月生,湖北鍾祥人。現任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
範鋭君,1972年11月出生,寧夏鹽池人。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 [15-16] 
  • 科研、工程、醫學界
範立礎:橋樑結構工程與橋樑抗震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橋樑工程學科學術帶頭人。
範海福:晶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
範維唐礦山壓力及開採機械化專家,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原煤炭工業部副部長,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名譽會長。
範本堯航天器研製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顧問、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
範滇元:激光與光電子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九三學社社員,上海光機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深圳大學二維材料光電科技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
範維澄:火災安全科學與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
範守善:材料物理和化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凝聚態物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富士康納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範上達:肝移植及肝膽胰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外科系榮休教授,養和醫院肝臟外科中心主任。
範代娣西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集中在重組蛋白質工程、生物醫學材料高密度發酵工程及其生產產品開發等領域。範代娣被譽為“類人膠原蛋白”之母。2017年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現任西北大學生物醫藥研究院院長,陝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 [17] 
  • 實業和商業界
範旭東(1883-1945),湖南湘陰縣人,字旭東。是中國化工實業家,中國重化學工業的奠基人,被稱作“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
範現國,1960年出生,河北隆堯人,無黨派人士,高級經濟師,全國人大代表、世界方便麪協會中國分會會長,今麥郎面品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河北華龍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範偉,1962年9月生,復星集團執行董事兼聯席總裁。
範現軍,1970年11月生,山東德州人,工程師,中共黨員。現任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車集團有限公司商用車研究院院長。
範曉忻,1973年生,現任金電聯行(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裁。
範紅衞:宿遷市宿城區政協副主席、恆力集團總經理。2021年,範紅衞位列“2021年度中國傑出商界女性榜”第4位。 [18] 
範秀蓮海思科副總經理。2021年,範秀蓮位列“2021年度中國傑出商界女性榜”第85位。 [18] 
範敏華海南普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2021年,範敏華位列“2021年度中國傑出商界女性榜”第83位。 [18] 
範敏攜程創始人之一。
範雲軍: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範海濤輝縣孟莊鎮南李莊村黨支部書記,市工商聯副主席、孟電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全國人大代表。
範朝霞:曾任執行董事兼經理。範朝霞未在京運通ny擔任職務,但持有京運通達95.55%的股權。
範勁松:現任開潤股份董事長,90分品牌創始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安徽省委員會委員、安徽省總商會副會長。
範鋒:速途網絡(北京速途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EO)。
範應龍:澳達控股集團總裁,北京紛享世界科技有限公司CEO。
範馳,現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
範虎,現任華訊方舟首席執行官,曾任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
  • 藝術界、影視界
範瑞娟:1924年生,浙江紹興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越劇代表性傳承人,越劇範派創始人,國家一級演員
範澤華,1938年4月生,廣東省普寧洪陽鎮人。1949年後傳統戲曲“三改”——“改人”、“改戲”、“改制”之後,潮劇第一代表演藝術家,與姚璇秋蕭南英吳麗君陳麗華等並稱第一代潮劇的“五朵金花”。工青衣、閨門旦,亦反串小生。尤其以青衣行當表現傳統悲劇人物,代表劇目有《春香傳》、《蘆林會》、《劉明珠》與《趙氏孤兒》等。
範聖琦,1933年生,國家一級演員、民盟盟員、中共黨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交響樂愛好者學會理事。
範偉:國家一級演員,喜劇表演藝術家。
範明:國家一級演員,導演。
範雷:國家一級演員,曾參演《炊事班的故事》。
範儉:中國內地紀錄片導演
范冰冰:中國著名演員、製片人、歌手。
範志博:中國著名演員。
範琳琳:中國內地女演員,出品人 。
範夢:中國內地女演員。
範雨林:中國內地男演員。
範湉湉:中國內地女演員、主持人。
範曉東: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
範振鈺: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1941年開始登台演出,1950年拜班德貴為師,專事捧哏。
範文淼:中央電視台播送中心轉播部音頻技術科科長。
範世琦:《快樂男聲》全國六強,高大帥氣的青春偶像。
範帥:十佳男模。
範丞丞:中國內地男歌手、男子組合樂華七子NEXTNINE PERCENT成員。
範朋飛:中國內地男歌手,音樂人。 [19] 
  • 運動、體育界
范志毅:前中國職業男子足球運動員、教練員,曾擔任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隊長,現任上海市足球協會副主席。
範運傑:中國前女子職業足球運動員。
範瑛:中國前女子乒乓球隊運動員。
範柏羣: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範曉冬:中國足球運動員。
範蔚菁:中國圍棋職業二段棋手。
範志雄水上摩托國際級健將。
範志強:中國足球運動員。
範凌江: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範可新:中國女子短道速滑運動員。
範廷鈺:中國圍棋職業棋手。
范曄:中國體操運動員。
範可新,中國女子短道速滑隊運動員。 [38] 
範蘇圓,國家級運動健將,中國女子冰壺運動員。 [37] 
範校兵,中國單板滑雪運動員。 [36] 
範鐸耀,中國雪橇運動員。 [35] 

範姓港台及海外名人

範光陵:著名詩人和書畫家,著名現任中華工商管理學會理事長,"文化總會國際文化促進會" 代主委。對台灣電腦發展貢獻特殊,被譽為"電腦之父"。著名世界文化人,台灣中華文化協會理事長及台灣一百人民團體聯盟負責人。
範欽強,美國高平(Kopin)科技公司創始人。
范文同(Phạm Văn Đồng,1906年3月1日-2000年4月29日),越南共產黨老一輩領導人,曾任越南政府總理兼外交部部長。
範雄(Phạm Hùng,1912年6月11日~1988年3月10日),越南黨和國家領導人,曾任越南部長會議主席( 總理)。
范家謙(Pham Gia Khiem)1944年8月6日生,曾任越南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政府副總理兼外交部長
範平明(Pham Binh Minh)1960年出生,現任越共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
範明政,越南政治家。出生於清化省厚祿縣花祿鄉,1986年12月25日加入越南共產黨。現任越南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越南總理。
範振鋒:香港電台節目主持人,演員、歌手。
範秀明:1955年11月28日出生於中國香港別名小范,著名影視導演。
范曉萱:1977年2月27日出生於台北,祖籍湖北省仙桃市,中國台灣流行樂女歌手、音樂製作人、詞曲創作人、影視演員。
範鴻齡:香港著名商界人士。
羅範椒芬:香港前高官。
范瑋琪:華語流行樂女歌手、影視演員、主持人。
範鴻軒:台灣著名演員。
范文芳:1971年1月27日出生於新加坡,祖籍廣東惠州,新加坡影視女演員。
范植偉:中國台灣男演員。
范逸臣:中國台灣男歌手、演員。

範姓虛構人物

範喜良,古代中國民間愛情故事孟姜女哭長城》中孟姜女的丈夫杞梁,秦朝修築長城的民夫。傳説名為範喜良,又名為萬喜良,還有叫萬杞梁的。最早記載在信史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裏。周靈王二十二年秋,齊莊公姜光伐衞、晉,奪取朝歌。前549年,齊莊公從朝歌回師,沒有回齊都臨淄便突襲莒國。莒君以重賂約和,他拒不接受,後在激戰中被俘而死。傳其妻孟姜哭夫十日,城牆為之倒塌。後人編造“孟姜女哭長城”故事。
范進,出自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説儒林外史》,登場於第三回《周學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兇鬧捷報》。范進是書中一個很有特色的人物。生於白廟村的貧窮家庭
範遙,號稱苦頭陀,金庸武俠小説《倚天屠龍記》中的人物,是明教教主座下光明右使,人稱範右使,楊逍、範遙當年江湖上與楊逍並稱“逍遙二仙”,都是英俊瀟灑的美男子。範遙自負於天下武學無所不窺,武功正邪兼修,淵博無比,劍法神奇。與楊逍在明教之中同為一等高手。明教教主陽頂天失蹤後,他為了給明教除去隱患,不惜自毀俊顏,設法潛入汝陽王府,扮作啞巴,易名“苦頭陀”,在王府傳授指導郡主趙敏的武功,伺機行動。少年時曾痴戀紫衫龍王黛綺絲而不得。行事上,範遙比楊逍佻皮邪氣,是為明教中第一號不要命的硬漢,忠肝義膽。
範建,是貓膩所著架空歷史權謀小説《慶餘年》的角色,葉輕眉的迷弟,範閒的養父,原為户部侍郎,後晉升為户部尚書。電視劇《慶餘年》登場的虛擬人物,從户部侍郎晉升為户部尚書,範閒的養父。由高曙光飾演。
範閒,是貓膩所著權謀小説《慶餘年》主人公,穿越人士,慶國數十年風雨畫卷的見證者。其容貌俊美無雙,尤勝於女子,生性淡薄剛毅,善良而腹黑,城府極深,重視恩情。最終隱居江南。電視劇《慶餘年》裏的主人公,由張若昀飾演。
範若若,網文作家貓膩所著的權謀小説《慶餘年》的虛擬角色之一,户部尚書範建之女。後成為苦荷的徒弟,學習過醫術。電視劇《慶餘年》中的女配角,範建的女兒,由宋軼飾演。
範思轍,是電視劇《慶餘年》中虛擬人物之一,男主角範閒的弟弟,範建之子,由新生代演員郭麒麟飾演。
參考資料
  • 1.    據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博都哩氏,源於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國時期為女真孛術魯氏,以姓為氏,滿語拼音為Boduri Hala,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以西廣大地區)。清朝中葉以後多改漢姓為範氏、博氏、魯氏、花氏、卜氏、布氏等。滿族範佳氏,滿語拼音為Fangiya Hala,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清朝中葉以後約有三分之一的族人皆改漢姓為範氏。
  • 2.    據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鄂温克族布利托天氏,亦稱布勒多索夫氏、博都哩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國時期稱孛術魯氏(孛魯術氏),以姓為氏,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市以西廣大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拼音為Boduri Hala。清朝中葉以後,鄂温克族、滿族布利托天氏多改漢姓為範氏、博氏、魯氏、花氏、卜氏、布氏等。
  • 3.    饒恆久. 范蠡生平考論[J]. 社會科學戰線, 2000(6):135-143.
  • 4.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範睢者,魏人也,字叔。遊説諸侯,欲事魏王,家貧無以自資,乃先事魏中大夫須賈。 須賈為魏昭王使於齊,範睢從。留數月,未得報。齊襄王聞睢辯口,乃使人賜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辭謝不敢受。須賈知之,大怒,以為睢持魏國陰事告齊,故得此饋,令睢受其牛酒,還其金。既歸,心怒睢,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諸公子,曰魏齊。魏齊大怒,使舍人笞擊睢,折脅摺齒。睢詳死,即卷以簀,置廁中。賓客飲者醉,更溺睢,故僇辱以懲後,令無妄言者。睢從簀中謂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謝公。”守者乃請出棄簀中死人。魏齊醉,曰:“可矣。”範睢得出。後魏齊悔,復召求之。魏人鄭安平聞之,乃遂操範睢亡。
  • 5.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範睢曰:“大王之國,四塞以為固,北有甘泉、谷口,南帶涇、渭,右隴、蜀,左關、阪,奮擊百萬,戰車千乘,利則出攻,不利則入守,此王者之地也。民怯於私鬥而勇於公戰,此王者之民也。王並此二者而有之。夫以秦卒之勇,車騎之眾,以治諸侯,譬若施韓盧而搏蹇兔也,霸王之業可致也,而羣臣莫當其位。至今閉關十五年,不敢窺兵於山東者,是穰侯為秦謀不忠,而大王之計有所失也。”秦王跽曰:“寡人願聞失計。”
  • 6.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然左右多竊聽者,範睢恐,未敢言內,先言外事,以觀秦王之俯仰。因進曰:“夫穰侯越韓、魏而攻齊綱、壽,非計也。少出師則不足以傷齊,多出師則害於秦。臣意王之計,欲少出師而悉韓、魏之兵也,則不義矣。今見與國之不親也,越人之國而攻,可乎?其於計疏矣。且昔齊湣王南攻楚,破軍殺將,再闢地千里,而齊尺寸之地無得焉者,豈不欲得地哉,形勢不能有也。諸侯見齊之罷弊,君臣之不和也,興兵而伐齊,大破之。士辱兵頓,皆咎其王,曰:‘誰為此計者乎?’王曰:‘文子為之。’大臣作亂,文子出走。故齊所以大破者,以其伐楚而肥韓、魏也。此所謂借賊兵而齎盜糧者也。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釋此而遠攻,不亦繆乎!且昔者中山之國地方五百里,趙獨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天下莫之能害也。今夫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王其欲霸,必親中國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楚彊則附趙,趙彊則附楚,楚、趙皆附,齊必懼矣。齊懼,必卑辭重幣以事秦。齊附而韓、魏因可虜也。”昭王曰:“吾欲親魏久矣,而魏多變之國也,寡人不能親。請問親魏柰何?”對曰:“王卑詞重幣以事之;不可,則割地而賂之;不可,因舉兵而伐之。”王曰:“寡人敬聞命矣。”乃拜範睢為客卿,謀兵事。卒聽範睢謀,使五大夫綰伐魏,拔懷。後二歲,拔邢丘。
  • 7.    國學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史記·卷五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0-08-06]
  • 8.    《後漢書-黨錮列傳》: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範滂、尹勳、蔡衍、羊陟為“八顧”。顧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 9.    《晉書·隱逸列傳》:範粲,字承明,陳留外黃人,漢萊蕪長丹之孫也。粲高亮貞正,有丹風,而博涉強記,學皆可師,遠近請益者甚眾,性不矜莊,而見之皆肅如也。魏時州府交闢,皆無所就。久之,乃應命為治中,轉別駕,闢太尉掾、尚書郎,出為徵西司馬,所歷職皆有聲稱。及宣帝輔政,遷武威太守。到郡,選良吏,立學校,勸農桑。是時戎夷頗侵疆場,粲明設防備,敵不敢犯,西域流通,無烽燧之警。又郡壤富實,珍玩充積,粲檢制之,息其華侈。以母老罷官。郡既接近寇戎,粲又重鎮輒去職,朝廷尤之,左遷樂涫令。頃之,轉太宰從事中郎。遭母憂,以至孝稱。服闕,復為太宰中郎。
  • 10.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南史(唐)李延壽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8-06]
  • 11.    《宋書·卷六十九》:范曄,字蔚宗,順陽人,車騎將軍泰少子也。母如廁產之,額為磚所傷,故以磚為小字。出繼從伯弘之,襲封武興縣五等侯。
  • 12.    范曄  .中國警察網[引用日期2020-08-06]
  • 13.    範縝-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網——駐馬店唯一重點綜合新聞網站  .駐馬店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08-06]
  • 14.    范仲淹:“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北京日報[引用日期2020-08-06]
  • 15.    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幹部任前公示公告(2019年第6號)  .新華網新聞.2019-09-20[引用日期2020-08-16]
  • 16.    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劉可為調研招商引資工作|劉可  .新浪財經.2019-12-03[引用日期2020-08-16]
  • 17.    範代娣-西北大學|化工學院  .西北大學化工學院[引用日期2020-08-16]
  • 18.    福布斯中國發布2021年度中國傑出商界女性榜 立訊精密王來春首次問鼎 - 商業 - 福布斯中國 | Forbes China  .福布斯[引用日期2021-04-06]
  • 19.    最強盤點:這些明星居然是河南人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1-11-05]
  • 20.    歷史名人-旅遊快訊  .南平市人民政府.2014-10-09[引用日期2021-11-19]
  • 21.    政和名人錄-南平市政和名人大全  .政和人物[引用日期2021-11-19]
  • 22.    大田名人錄-三明市大田名人大全  .大田名人錄[引用日期2021-11-19]
  • 23.    浦城縣名人錄-南平市浦城縣名人大全  .浦城縣人物[引用日期2021-11-19]
  • 24.    範荃(北湖三詞家)-江都區清代人物專題  .江都區清代人物專題[引用日期2021-11-23]
  • 25.    “奇人”範嘯風  .文史縱橫[引用日期2021-11-23]
  • 26.    數學大家範會國-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引用日期2021-11-23]
  • 27.    範會國-文昌當代人物專題  .文昌當代人物專題[引用日期2021-11-23]
  • 28.    常見姓氏分佈來了,看看你的姓氏在哪個省份最多  .北京日報[引用日期2022-01-24]
  • 29.    李百藥《北齊書·慕容儼傳》:範舍樂,有武藝,筋力絕人。魏末,從崔暹、李崇等征討有功,授統軍。後入爾朱榮軍中,頻有戰功,授都督。後隨爾朱兆破步藩於梁郡。高祖義旗舉,棄兆歸信都。從高祖破兆於廣阿、韓陵,並有功,賜爵平舒男。每從徵役,多有剋捷。除相府左廂大都督。尋出為東雍州刺史。世宗嗣事,封平舒縣侯,拜儀同。天保中,進位開府。
  • 30.    魏收《魏書·範紹傳》:紹,字始孫,敦煌龍勒人。太和初,充太學生,高祖選為門下通事令史。遷公車令。尋除奉車都尉,轉右都水使者。母憂去職,起除龍驤府長史。其年冬,使還都,值朝廷有南討之計。紹為西道六州營田大使。還,拜遊擊將軍,遷龍驤將軍、太府少卿。出除安北將軍、幷州刺史。清慎守法,頗得民和。復入為太常卿。莊帝初,遇害河陰。
  • 31.    劉克兵:《兩晉南朝南陽順陽範氏家族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05 年,第6-25頁。
  • 32.    張斌:《範雲及範氏家族文學考論》,碩士學位論文,浙江大學人文學院,2007年,第6-7頁。
  • 33.    魏徵等《隋書·列傳卷二十三·許善心傳》:善心母範氏,梁太子中舍人孝才之女,少寡養孤,博學有高節。高祖知之,敕 尚食每獻時新,常遣分賜。嘗詔範入內,侍皇后講讀,封永樂郡君。及善心遇禍, 範年九十有二,臨喪不哭,撫柩曰:“能死國難,我有兒矣。”因卧不食,後十餘 日亦終。
  • 34.    《宋史·卷一百六十九》:範應鈴,字旂叟,豐城人。方娠,大父夢雙日照庭,應鈴生。稍長,厲志於學,丞相周必大見其文,嘉賞之。開禧元年,舉進士,調永新尉。   調衡州錄事,總領聞應鈴名,闢為屬。改知崇仁縣,始至,明約束,信期會,正紀綱,曉諭吏民,使知所趨避。然後罷鄉吏之供需,校版籍之欺敝,不數月省簿成,即以其簿及苗税則例上之總領所,自此賦役均矣。夙興,冠裳聽訟,發擿如神,故事無不依期結正,雖負者亦無不心服。真德秀扁其堂曰"對越"。將代,整治如始至。歲杪,與百姓休息,閣債負,蠲租税,釋囚繫,恤生瘞死,崇孝勸睦,仁民厚俗之事,悉舉以行,形之榜揭,見者嗟嘆。調提轄文思院,幹辦諸軍審計,添差通判撫州,以言者罷,與祠。丁內艱,服除,通判蘄州。   召為金部郎官,入見,首言:"今以朝行暮改之規模,欲變累年上玩下慢之積習;以悠悠內治之敝政,欲圖一旦赫赫外攘之大功。"又曰:"公論不出於君子,而參以逢君之小人;紀綱不正於朝廷,而牽於弄權之閹寺。"言皆讜直,識者韙之。遷尚左郎官,尋為浙東提點刑獄,力丐便養,改直秘閣、江西提舉常平,並詭挾三萬户,風采凜然。   授直寶謨閣,湖南轉運判官兼安撫司。峒獠蔣、何三族聚千餘人,執縣令,殺王官,帥憲招捕,逾年不至,應鈴曰:"招之適以長寇,亟捕之可也。"即調飛虎等軍會隅總討之,應鈴親臨誓師,號令明壯,士卒鼓勇以前,禽蔣時選父子及兇渠五人誅之,脅從者使之安業,未一月全師而歸。授直煥章閣,上疏謝事,不允;擢大理少卿,再請又不允。一旦籍府庫,核簿書,處決官事已,遂及家務,纖悉不遺。僚屬勸以清心省事,曰:"生死,數也,平生學力,正在今日。"帥別之傑問疾,應鈴整冠肅入,言論如平常,之傑退,悠然而逝。   應鈴開明磊落,守正不阿,別白是非,見義必為,不以得失利害動其心。書饋不交上官,薦舉不徇權門,當官而行,無敢撓以非義。所至無留訟,無滯獄,繩吏不少貸,亦未嘗沒其貲,曰:"彼之貨以悖入,官又從而悖入之,可乎?"進修潔,案奸贓,振樹風聲,聞者興起。家居時,人有不平,不走官府,而走應鈴之門;為不善者,輒相戒曰:"無使範公聞之。"讀書明大義,尤喜《左氏春秋》,所著有《西堂雜著》十卷,斷訟語曰《對越集》四十九卷。徐鹿卿曰:"應鈴經術似兒寬,決獄似雋不疑,治民似龔遂,風采似範滂,理財似劉晏,而正大過之。"人以為名言。
  • 35.    範鐸耀 - Duoyao FAN 雪橇 - 2022年北京冬奧會  .北京冬奧[引用日期2022-02-12]
  • 36.    範校兵 - Xiaobing FAN 單板滑雪 - 2022年北京冬奧會  .2022年北京冬奧會[引用日期2022-02-12]
  • 37.    範蘇圓 - SuYuan FAN 冰壺 - 2022年北京冬奧會  .2022年北京冬奧會[引用日期2022-02-12]
  • 38.    範可新 - Kexin FAN 短道速滑 - 2022年北京冬奧會  .2022年北京冬奧會[引用日期2022-02-12]
  • 39.    《宋史·列傳·卷四十七》:坦字伯履,以父任為開封府推官、金部員外郎、大理少卿,改左司員外郎。押伴夏國使,應對合旨,賜進士第,權起居舍人。使於遼,覆命,具語錄以獻。徽宗覽而善之,付鴻臚,令後奉使者視為式。遷殿中監,知開封府,再命使遼。時興邊議,非時遣使以觀釁,坦以不宜始禍,辭其行。徽宗怒,責舒州團練副使,稍復集賢殿修撰,知江寧府、洪揚二州。   召為户部侍郎,論當十及夾錫錢之弊。以便親請外,知河陽。入辭,徽宗曰:"夾錫錢之害,甚於當十,宜速正之,為一道率。"坦至,即奏罷之。政和初,復為户部,遂改當十錢為當三;罷淮鹽入東北;鬻諸州公田,以實常平。又上疏言:"户部歲入有限,用則無窮。今節度使八十員,留後至刺史數千員,自非軍功得之,宜減其半奉;及他工技末作,一切裁損。"時以為當。   時張商英為相,坦多與之合。及商英去,言者論坦助為匱竭之説,以搖眾聽;又言坦建議鬻田、改常平法、廢元符令及罷夾錫錢之罪,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置韶州。以赦,復徽猷閣待制,卒,年六十二。
  • 40.    《宋史·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範致虛,字謙叔,建州建陽人。 初,致虛在講議司,延康殿學士劉昺嘗乘蔡京怒擠之。后王寀坐妖言繫獄,事連昺論死,致虛爭之,昺得減竄,士論賢之。遷尚書右丞,進左丞。   母喪逾年,起知東平府,改大名府。入見,時朝廷欲用師契丹,致虛言邊隙一開,必有意外之患。宰相謂其懷異。致虛乞終喪,從之。免喪,知鄧州,改河南府。中人規景華苑,欲奪故相富弼園宅。致虛言:"弼和戎有大功,使朝廷享百年之安,乃不保數畝之居邪?"弼園宅得不取。復移鄧州、提舉亳州明道宮。帝方好老氏,致虛希時好,營飭道宇,賜名煉真宮。   靖康元年,召赴闕,道除知京兆府。時金人圍太原,聲震關中,致虛修戰守備甚力。朝廷命錢蓋節制陝西,除致虛陝西宣撫使。金人分道再犯京師,詔致虛會兵入援。錢蓋兵十萬至潁昌,聞京師破而遁,西道總管王襄南走。致虛獨與西道副總管孫昭遠合兵,環慶帥臣王似、熙河帥臣王倚以兵來會。致虛合步騎號二十萬,以右武大夫馬昌祐統之,命杜常將民兵萬人趨京師,夏俶將萬人守陵寢。   兵有僧趙宗印者,喜談兵,席益薦之。致虛以便宜假官,俾充宣撫司參議官兼節制軍馬。致虛以大軍遵陸,宗印以舟師趨西京。金人破京師,遣人持登城不下之詔,以止入援之師,致虛斬之。初,金人守潼關,致虛奪之,作長城,起潼關迄龍門,所築僅及肩。宗印又以僧為一軍,號"尊勝隊",童子行為一軍,號"淨勝隊"。致虛勇而無謀,委己以聽宗印。宗印徒大言,實未嘗知兵。至是,宗印舟師至三門津,致虛使整兵出潼關。金守臣高世由謂其帥粘罕曰:"致虛儒者,不知兵,遣斥候三千,自足殺之。"致虛軍出武關,至鄧州千秋鎮,金將婁宿以精騎衝之,不戰而潰,死者過半。杜常、夏俶先遁,致虛斬之。孫昭遠、王似、王倚等留陝府,致虛收餘兵入潼關。方致虛之鼓行出關也,裨將李彥仙曰:"行者利速,多為支軍,則舍不至淹,敗不至覆。若眾羣聚而出殽、澠,一蹴於險,則皆潰矣。"致虛不聽,遂底於敗。   高宗即位,言者論其逗撓不進,徙知鄧州。尋加觀文殿學士,復知京兆府;致虛力辭,而薦席益、李彌大、唐重自代。詔以重守京兆,致虛復知鄧州。次年,宗印領兵出武關,與致虛合。會金將銀硃兵壓境,致虛遁,宗印兵不戰走,轉運使劉汲力戰死焉。致虛坐落職,責授安遠軍節度副使,英州安置。高宗幸建康,召復資政殿學士、知鼎州。行至巴陵卒,贈銀青光祿大夫。
  • 41.    《周書·列傳·卷四十八》:範迪,順陽人。祖縝,尚書左丞。父胥,鄱陽內史。迪少 機辯,善屬文。歷中書黃門侍郎、尚書右丞、散騎常侍。巋之 十七年,卒。有文集十卷。子裒。迪弟遹,文采劣於迪,而經 術過之。位至中衞、東平王長史。
  • 42.    《晉書·列傳第六十》範晷,字彥長,南陽順陽人也。少遊學清河,遂徙家僑居。郡命為五官掾,歷河內郡丞。太守裴楷雅知之,薦為侍御史。調補上谷太守,遭喪,不之官。後為司徒左長史,轉馮翊太守,甚有政能,善於綏撫,百姓愛悦之。徵拜少府,出為涼州刺史,轉雍州。於時西土荒毀,氏羌蹈藉,田桑失收,百姓困弊,晷傾心化導,勸以農桑,所部甚賴之。元康中,加左將軍,卒於官。二子:廣、稚。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