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雪橇

(冬季雪上運動項目)

鎖定
雪橇xuě qiāo(Luge),雪上運動項目之一。在比賽中乘坐金屬製或木製的雙橇滑板沿着有各種彎度的專用冰道高速滑降至終點的一種運動。 [1]  最理想的天氣是0℃或低於0℃的晴天。 [19] 
雪橇運動起源於瑞士,後逐漸在歐洲、北美和亞洲等地流行。雪橇最初為木製,後發展成用金屬製作。1884年英國舉行首次雪橇公開賽。 [2]  1964年因斯布魯克冬季奧運會雪橇首次亮相奧運會。 2014年索契冬季奧運會增加了雪橇團體接力。 [18] 
雪橇運動的最高組織結構是國際無舵雪橇聯合會和國際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聯合會,該組織於1923年11月在巴黎成立,總部現設意大利米蘭。 [3]  中國雪橇運動最高組織為中國雪橇協會。
2026年米蘭-科爾蒂納冬奧會雪車大項增設鋼架雪車混合團體小項。 [20] 
中文名
雪橇
外文名
Luge [17] 
類    別
競技類
起源時間
1480年
主要比賽
冬奧會
代表人物
喬治·哈克爾,阿爾明·佐格勒

雪橇項目歷史

雪橇國際發展史

1480年,無舵雪橇比賽已在挪威
1552年,在奧地利的埃爾茨山(Erzberg)舉辦了無舵雪橇比賽。
18世紀,在俄國聖彼得堡已將雪橇作為冬季的一種户外遊戲。而當時在莫斯科則經常有人在人造的冰坡上從事這種活動。就在這個時期,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柏林在貝爾維宮附近也建造了雪橇滑道。
1883年2月12日,由瑞士達沃斯鎮温泉附近的旅館發起,組織了一次無舵雪橇比賽。這次比賽吸引了瑞士、美國,英國,德國,奧地利、荷蘭、瑞典7個國家的21名運動員參加。
1883年,有舵雪橇起源於瑞士冰雪運動基地聖莫里茨,由在這裏的美國人達烏先達發明。他將兩個單人雪橇用木板釘在一起,前面的用來控制轉彎。雪橇從山上雪道滑下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這就是有舵雪橇的前身。後來在阿爾卑斯山區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開展。同年瑞士馬季斯製成了一套完整的有舵雪橇,架子為木製,滑板為鐵製,經過改進,逐漸形成現代的雪橇。
1884年,英國舉行首次雪橇公開賽。 [23] 
1889年以後,第一個無舵雪橇俱樂部在德國創立。
1903年,聖莫里茨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條雪橇滑道。從此有舵雪橇流傳於北歐各國。
1913年,奧地利、德國和瑞士創建了“國際雪橇聯合會”(International Sled Sports Federation)。 [23] 
1914年,捷克斯洛伐克舉行了第一次歐洲錦標賽。
1923年11月,巴黎成立了世界雪橇運動聯合會。
1924年,有舵雪橇運動被列為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
1935年,為加強對無舵雪橇運動的領導,國際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聯合會決定設立“無舵雪橇部”,並定期舉辦世界錦標賽。
1954年,國際無舵雪橇會議在瑞士達沃斯鎮舉行。就在這次會議上,一些國家的代表倡議﹐脱離國際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聯合會,創辦獨立的國際無舵雪橇組織,並建議從1955年開始單獨舉辦世界無舵雪橇錦標賽。倡議立即獲得了通過。
1955年第一屆世界雪橇錦標賽在挪威奧斯陸舉行。 [21] 
1957年,國際無舵雪橇聯合會(ILF)終於在瑞士成立。
1964年,無舵雪橇運動被列為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國際無舵雪橇聯合會對規則進行了一次修改,禁止使用加熱裝置,並在出發前對雪橇的温度進行檢查。
1983年10月,中國雪橇協會成立,主席和秘書長分別由劉興和屠銘德擔任。
1983年11月,中國雪車協會成立,主席和秘書長分別由劉興和屠銘德擔任。
1984年2月13日,國際無舵雪橇聯合會薩拉熱窩代表大會一致表決同意中國雪橇協會加入國際無舵雪橇聯合會。
1984年4月18日,國際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聯合會同意中國雪車協會加入。
1985年,為進一步普及無舵雪橇運動,國際無舵雪橇聯合會決定從1987年開始舉辦世界天然滑道無舵雪橇錦標賽,比賽項目設有男子個人,女子個人、男子雙人及團體。
2003年,無舵雪橇已發展到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有47個國家和地區的無舵雪橇組織加入了國際無舵雪橇聯合會。 [4] 
2022年,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於瑞士洛桑審議通過2026年米蘭-科爾蒂納冬奧會的項目設置和運動員配額方案,該屆冬奧會雪車大項增設鋼架雪車混合團體小項,由一名男運動員和一名女運動員組隊參賽 [20] 
雪橇運動

雪橇中國發展史

早些時候,東北地區交通很不發達,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特別是大雪過後出行更不方便,馬拉雪橇就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東北的林場中,人們冬天常用馬拉雪橇作為運輸工具運木材。因此,雪橇最初在中國主要是作為一種交通工具使用,後來才作為一種娛樂活動慢慢流行開來。
雪橇作為體育運動在中國的起步較晚。2015年,中國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才真正開始開展這項運動。雪橇並非只需要駛下山坡,比賽的時間是以百分之一秒來計算,運動員要通過細微的身體調整來控制滑行方向,其中使用的技術是經過十年或更長時間才得以完善的。我國開展雪橇競技運動面臨着三個主要的制約因素:一是運動技術和訓練水平不足,二是缺乏比賽的場地和訓練器材,三是缺少雪橇運動員。
為準備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中國國家雪橇隊於2015年9月正式成立,同時聘請了來自歐洲的教練來擔任中國國家雪橇隊的教練。列支敦士登人沃爾夫岡?舍德勒(Wolfgang Schadler)曾在美國無舵雪橇隊執教24年,在俄羅斯隊執教5年。
2015年年初,舍德勒訪問北京並確認執教中國隊。他説:“我花幾分鐘時間就做出了決定。這是一個令人着迷的國家,也是一個重大的機會。”舍德勒招募了美國人託尼•本肖夫(Tony Benshoof)擔任教練。 [21]  [22] 

雪橇硬件要求

雪橇比賽場地

(一)無舵雪橇
無舵雪橇滑行道採用木材、石頭及水泥築成。整個滑行道的平均傾斜度為9/10~11/100,長為1000-1500米。路線形狀除直線外還應有左轉彎S形、菱形等。發出點及終點必須備有通訊設備,整個路線必須設有充足的照明燈光。 [5] 
(二)有舵雪橇
滑道全長1500米,平均坡度為4度30分,最大坡度為8度30分。彎道部分的半徑必須在20米以上,滑道的護牆最少不得低於50釐米。
雪車滑道、雪車比賽設施;是用混凝土或木材建造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凹型滑道。寬1.40米,兩側為護牆。護牆的內側高1.40米,外側高2-7米。滑道及兩側的護牆均需澆冰。比賽線路長度為1300-2000米,全程設有15-20個彎道,彎道的半徑不得小於20米。滑道的平均坡度為4°-8°。起點與終點的高度差為100-150米。 [6] 

雪橇比賽裝備

(一)無舵雪橇
雪橇全長為70-140釐米,寬為34-38釐米,高為8-20釐米。雪橇為木製,底面有一對平行的金屬滑板,寬不超過45釐米。雪橇前部沒有舵板,後部也沒有制動閘。滑板上部為支架。滑板前面翹起部分可有一定柔軟性,以利轉彎,但不準裝置能操縱滑板的舵和制動器。單座重量不準超過20公斤,雙座不準超過22公斤。 [7] 
無舵雪橇結構 無舵雪橇結構
(二)有舵雪橇
雙人人座雪車長不得超過2.70米,寬0.67米,滑橇板寬度8毫米。雙人座雪車比賽時,總重量不得超過375公斤,四人人座雪車最長3.80米,寬0.67米,滑橇板最小寬度為12毫米。四人人座雪車總重量不得超過630公斤,不足重量可攜帶其他加重物補足。
雪車服裝、運動員穿戴用具;包括比賽服,護肩、護肘、頭盔和專用釘靴。靴釘為刷型並均勻分佈於靴底。靴釘的長度不超過14毫米,間隔不超過3釐米。 [6] 
雪橇場地和雪橇裝備

雪橇比賽規則

(一)無舵雪橇
冬奧會無舵雪橇比賽共設男子單人,雙人及女子單人3個項目。男子單人和女子單人每個國家和地區限報3人,雙人不得超過2個隊。男、女單人比賽為4輪,即每名運動員滑行4次,以4輪滑行累計的時間計算成績,時間少者名次列前。雙人採用2輪。男子單人、女子單人和雙人均分別進行,單人2天,雙人1天,通常安排在上午。比賽採用單個出發。分組與有舵雪橇(雪車)相同。出發順序第1輪通過抽籤,從第2輪開始按照積分(即將每輪比賽獲得的名次換算成分數),前15名按照排名的逆序出發,其他運動員則按升序。團體為世界錦標賽項目。每個國家和地區限報1個隊。每個隊由1個男子單人、1個女子單人和1個雙人組成。比賽2天完成,先進行男子單人,然後女子單人,最後是男子雙人,三者成績相加,時間少者名次列前。 [8] 
出發前,運動員要坐在雪橇上,兩腿伸直,兩腳置於滑板前翹的兩側,腳尖向內,挾住前翹,以便更好地保持身體平衡和控制雪橇運動的方向。出發時,運動員兩手握緊起點線兩側助推欄上的手柄,根據裁判員出發口令,兩臂用力向後推撐,接着用戴有防滑手套的兩手用力向後撥冰(通常2—3下),以使雪橇最大限度地獲得加速度。然後身體迅速仰卧在雪橇上,兩臂伸直,置於體側。通過身體動作,如肩和腿的扭動擺動及姿勢變換等,操縱雪橇沿滑道快速回轉、滑降。防滑手套上的防滑釘長度為4毫米。 [8] 
無舵雪橇判罰規則
雪橇單座重量不準超過20公斤,雙座不準超過22公斤。到達終點時,運動員須坐在雪橇上,否則不予計算成績。 [9] 
(二)有舵雪橇(雪車)
冬奧會鋼架雪車比賽,男子每個國家和地區限報3人,女子限報2人。比賽進行2輪,連續進行。比賽採用單人出發,在同一天進行兩輪,出發順序第1輪通過抽籤決定,第一輪成績最好的20名男選手和12名女選手晉級第二輪,第二輪則按第一輪比賽的名次逆序排列,最後一名運動員第一個出發。2輪成績相加,時間少者名次列前。 [10] 
出發時,選手排列在起點等候,依照出發順序出發。出發的信號燈亮起之後,選手必須在30秒內完成出發動作。運動員手持雪車,身體前傾,兩腿交替快速向前跑動,接着將雪車放到冰上,身體隨之俯卧在雪車上面兩個握手的中間,頭在前,腳在後,兩臂伸直,置於體側兩個握手的外面,通過身體和安裝在鞋尖處的齒狀釘,控制雪車沿滑道快速滑降。 [10] 
有舵雪橇(雪車)判罰規則
有舵雪橇服裝、運動員穿戴用具包括比賽服,護肩、護肘、頭盔和專用釘靴。靴釘為刷型並均勻分佈於靴底。靴釘的長度不超過14毫米,間隔不超過3釐米。 [6]  出發動作必須全部由選手自行完成,不得藉助他人之力。俯式冰橇規定只能以俯卧式進行,選手的腹部貼在雪車上的姿勢才被允許。中途允許掉落雪車,但在通過終點時,選手必須在雪車上才算完成比賽。到達終點時運動員均須在座位上,否則成績無效。 [10] 

雪橇重要賽事

雪橇中國賽事

第一屆全國雪橇錦標賽在挪威利勒哈默爾雪橇場圓滿舉辦。參賽運動員共13名,分別代表北京市、河北省、廣東省、陝西省、呼倫貝爾市、哈爾濱體育學院、新疆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競賽執行國際雪橇聯合會競賽規則,由競賽工作組負責該次全國錦標賽。外籍技術人員為參賽運動員進行抽籤、稱重、檢橇,以確保比賽公平、公正。 [11] 

雪橇國際賽事

冬奧會;冬奧會雪橇項目分為無舵雪橇有舵雪橇項目。無舵雪橇項目分為男子單人雪橇,男子雙人雪橇,女子單人雪橇等3個項目,共設立3枚金牌。 [12]  有舵雪橇項目分為男子雙人雪車,男子四人雪車,女子雙人雪車等3個項目,共設立3枚金牌。 [12] 
世界有舵雪橇錦標賽;每年舉行一次世界有舵雪橇錦標賽。比賽分雙人、四人兩種;冬季奧運會年無世界錦標賽。 [13] 

雪橇組織機構

國際無舵雪橇聯合會
1957年從國際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聯合會分出成立,總部設在奧地利。國際無舵雪橇聯合會的宗旨是; 通過會員協會,把所有雪橇運動中愛好者聯合起來,為發展雪橇運動以及運動員的文化權利而努力。反對種族,政治,宗教信仰歧視;比賽頒獎時為優勝者升國旗、奏國歌。管轄的正式比賽有; 奧運會的無舵雪橇比賽、世界無舵雪橇錦標賽、歐洲無舵雪橇錦標賽、歐洲青年無舵雪橇錦標賽、各種盃賽(歐洲盃、國家杯、世界盃) [3] 
國際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聯合會
1923年11月在法國巴黎成立,總部設在意大利米蘭。正式工作語言為法語、英語和德語。國際橇聯的宗旨是;發展羣眾性和競賽性的雪橇運動;支持奧林匹克的“業餘精神”,促進會員之間的友好往來。管轄的正式比賽有; 世界有舵雪橇錦標賽、各洲有舵雪橇錦標賽、各洲青年有舵雪橇錦標賽。 [3] 
中國雪橇協會
1983年10月,中國雪橇協會成立,主席和秘書長分別由劉興和屠銘德擔任。1984年12月1日,中國雪橇協會向國際無舵雪橇聯合會提交了入會申請報告。1984年2月13日,國際無舵雪橇聯合會薩拉熱窩代表大會一致表決同意中國雪橇協會加入國際無舵雪橇聯合會。 [14] 
中國雪車協會
1983年11月,中國雪車協會成立,主席和秘書長分別由劉興和屠銘德擔任。1984年1月26日,中國雪車協會向國際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聯合會提交了入會申請。1984年4月18日,國際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聯合會同意中國雪車協會加入。 [14] 

雪橇代表人物

阿爾明·佐格勒(意大利語;Armin Zöggeler)於1974年1月4日出生於意大利是一名意大利無舵雪橇運動員。1994年冬奧會男子單人無舵雪橇銅牌;1998年長野冬奧會男子單人無舵雪橇銀牌;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男子單人無舵雪橇金牌。2005年世錦賽無舵雪橇單人冠軍。 [15] 
恩德里希,瑞士有舵雪橇運動員,1947年獲4人雪橇世界冠軍,1948年獲冬奧會雙人雪橇金牌。1949年、1953年兩次獲雙人雪橇世界冠軍。 [16] 
蒙蒂,意大利有舵雪橇運動員,3屆奧運會獲6枚獎牌,其中1968年雙座和四座獲金牌,1957—1961年,1963年、1966年、1968年共8次獲雙座賽世界冠軍。1960年、196l年、1968年共3次獲4座賽世界冠軍。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