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聯邦(Swiss Confederation),簡稱“瑞士”。首都伯爾尼,位於歐洲中部,北與德國接壤,東臨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南臨意大利,西臨法國。地處北温帶,四季分明,全國地勢高峻,礦產資源匱乏,森林及水力資源豐富,總面積41284平方千米,全國由26個州組成(其中6個州為半州)。截至2021年,總人口873.8萬人,主要為瑞士人,其中外籍人口約佔26.5%,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及拉丁羅曼語4種語言均為官方語言,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和新教。
[4]
目錄
瑞士歷史沿革
編輯主詞條:瑞士歷史
瑞士國土範圍在史前是凱爾特人的活動區域,凱爾特人曾經是歐洲中部的土著居民,他們的部落在公元前2世紀曾經擴展到今天的法國、比利時、意大利北部、西班牙以及萊茵河流域的廣大範圍,在他們的全盛時期還曾經成功地攻佔了羅馬城。
公元前58年,瑞士被凱撒的軍隊征服,遭羅馬帝國的統治達400年之久。
公元3~7世紀,日耳曼部族阿勒曼尼人侵入瑞士東部和北部,並在此定居,這些地方成為以後瑞士的德語區;勃艮第人侵佔了西部,這裏就是以後瑞士的法語區。
774年,瑞士領土全部併入法蘭克王國。
11世紀起,汝拉山脈以東的勃艮第地區、阿勒曼尼公國和阿爾卑斯山以南地區均歸神聖羅馬帝國統治。此後瑞士領土被分裂為許多獨立和半獨立的伯爵領地、封建領主領地以及貴族共和國。策林根、基堡、薩瓦和哈布斯堡四大家族先後在瑞士爭權奪利,最終哈布斯堡家族成為瑞士最大的封建領主。
1291年8月1日,烏里、施維茨和下瓦爾登三個州在反對哈布斯堡王朝的鬥爭中秘密結成永久同盟,即瑞士建國之始。
1648年,法國、瑞典大敗神聖羅馬帝國軍隊,迫使其於當年10月求和,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瑞士真正獨立,成為主權國家。
1798年,拿破崙侵略瑞士,建立海爾維第共和國。
1803年,瑞士將法軍驅除出境,瑞士擴張到19個州,恢復聯邦。
瑞士地理環境
編輯瑞士區域位置
瑞士位於歐洲中部,北部與德國接壤,東臨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南臨意大利,西臨法國。其領土東起東經10°29′26″格勞賓登州的沙瓦拉茨峯,西至東經5°57′24″的日內瓦的尚希鎮,最南端位於北緯45°49′8″,靠近提契諾州的基亞索,最北面在北緯47°48′35″,系沙夫豪森州的巴爾根。總面積41284平方千米,南北長220.1千米,東西長348.4千米。
[4]
瑞士地形地貌
瑞士全國地勢高峻,西北部的汝拉山區、中部的平原及南部的阿爾卑斯地區構成三個自然地形區。連接歐洲南北的主要幹線穿越瑞士的阿爾卑斯山。最低點位於阿斯科那市,海拔196米,最高點是杜富爾峯,海拔4634米。
[5]
瑞士氣候
瑞士地處北温帶,受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交替影響,四季分明,氣候變化較大,年平均氣温9℃。南邊的提契諾州屬炎熱的地中海型氣候,其他地區則為中歐氣候,夏季温度為20℃-25℃,冬季為2℃-6℃,春秋季則為7℃-14℃。除了氣温差別外,降雨量也不同。瓦萊州的Stalden的降雨量每年只有52毫米。而距離Stalden 40千米處的Monte Rosa山峯,每年降水量卻達400毫米之多。在瑞士,幾千米內的土地上就會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色及氣候條件。
[5]
瑞士自然資源
瑞士礦產資源匱乏,僅有少量鹽礦、煤礦、鐵礦和錳礦。生產生活所需能源、工業原料主要依賴進口。森林面積127.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9.3%(2019年)。水力資源豐富,利用率達95%。瑞士的淡水資源佔歐洲總量的6%。 歐洲三大河流,萊茵河、羅納河和因河均發源於瑞士。
[5]
瑞士行政區劃
編輯瑞士區劃詳情
瑞士的行政區劃分為三級,即聯邦、州、市鎮。全國由26個州組成(其中6個州為半州):蘇黎世、伯爾尼、盧塞恩、烏里、施維茨、上瓦爾登(半州)、下瓦爾登(半州)、格拉魯斯、楚格、弗裏堡、索羅圖恩、巴塞爾城(半州)、巴塞爾鄉(半州)、沙夫豪森、外阿彭策爾(半州)、內阿彭策爾(半州)、聖加侖、格勞賓登、阿爾高、圖爾高、提契諾、沃州、瓦萊、納沙泰爾、日內瓦、汝拉。
[4]
名稱 | 首府 | 加入時間 | 使用語言 |
---|---|---|---|
1351年 | 德語 | ||
1353年 | 德語、法語 | ||
1332年 | 德語 | ||
阿爾特多夫 | 1291年 | 德語 | |
1291年 | 德語 | ||
薩爾嫩 | 1291年 | 德語 | |
施坦斯 | 1291年 | 德語 | |
格拉魯斯 | 1352年 | 德語 | |
1352年 | 德語 | ||
1481年 | 德語、法語 | ||
1481年 | 德語 | ||
1501年 | 德語 | ||
利斯塔爾 | 1501年 | 德語 | |
沙夫豪森州 | 沙夫豪森 | 1501年 | 德語 |
1513年 | 德語 | ||
1513年 | 德語 | ||
聖加侖 | 1803年 | 德語、羅曼什語、意大利語 | |
庫爾 | 1803年 | 德語 | |
阿爾高 | 1803年 | 德語 | |
弗勞恩費爾德 | 1803年 | 德語 | |
貝林佐納 | 1803年 | 意大利語 | |
1803年 | 法語 | ||
1815年 | 德語、法語 | ||
1815年 | 法語 | ||
1815年 | 法語 | ||
德萊蒙 | 1979年 | 法語 |
瑞士主要城市
伯爾尼是瑞士的首都、行政中心,也是一個文化和旅遊城市。市區人口14.44萬(資料資源:伯爾尼市官方網站)
[1]
[18]
,瑞士聯邦政府、議會及瑞士國家銀行、各國大使館及一些國際機構均聚集於此。伯爾尼市擁有歐洲最大的具有中世紀特色的購物區,老城作為歐洲保存最為完好的中世紀古城之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
伯爾尼城始建於12世紀,至18世紀建成現在規模,伯爾尼老城原來一些木質結構的建築被中世紀的多次大火燒燬,後來重建時改為石頭結構,現仍保持完好。碎石鋪成的馬車道,街道兩旁是彼此相連的漫長拱廓,紅瓦白牆相映生輝的古老房屋,各有典故的街心噴泉彩柱,16世紀的鐘塔及始建於1421年的晚期哥特式大教堂,使伯爾尼顯得古色古香,保留着中世紀時的風貌。
蘇黎世是瑞士第一大城市,瑞士的經濟之都,工商業、科學和文化中心,由於這裏集中了全球120多家銀行的總部,其中半數以上是外國銀行,故其又被譽為“歐洲億萬富翁都市”。瑞士聯合銀行、瑞士信貸銀行、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以及許多歐洲私人銀行的總部均設於蘇黎世。瑞士銀行業高效嚴格的保密能力,使得蘇黎世成為世界上主要的離岸銀行業務中心,金融方面的帳户流轉約佔據整個蘇黎世市四分之一的經濟活動。瑞士證券交易所的總部即設於蘇黎世,蘇黎世證券交易所交易額在西歐交易所中首屈一指。蘇黎世也是世界最大的黃金交易市場之一,是西歐重要的金融中心。
蘇黎世是瑞士重要的交通樞紐,蘇黎世國際機場是瑞士最大的國際機場,歐洲最主要的的航空樞紐之一。蘇黎世火車總站是瑞士最大的火車站。蘇黎世還是瑞士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之一,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蘇黎世大學是享譽全球的高等學府。
日內瓦為瑞士第二大城市,世界鐘錶之都,也是重要的世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是世界最重要的國際合作中心之一。日內瓦市有39個國際組織總部,每年超過4700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部長和其他高級官員前往參加會議,日內瓦每年舉行3400多場會議,來自世界各地的18.2萬名代表與會。此外,近750個非政府組織設立在日內瓦。
日內瓦尤以國際組織所在地和國際會議城市著稱於世,與紐約、維也納並稱為聯合國城。日內瓦的國際機構大致分三類:第一,聯合國機構,如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衞生組織等;第二,政府間機構,如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等;第三,非政府組織,如國際奧委會、各國議會聯盟、保衞兒童國際聯合會、國際紅十字會等。著名的萬國宮原是國聯的所在地,而今是聯合國駐歐洲總部,已成為重要的多邊外交活動中心之一,有關國際裁軍、貿易、勞工、衞生、氣象、電訊、人權等涉及世界和平、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許多重大國際會議都在這裏舉行。近 130個國家在此設有常駐聯合國和其它國際組織代表。中國於1954年設立駐日內瓦總領館,1972年改為常駐聯合國日內瓦代表處和其它國際組織代表團。
巴塞爾是瑞士化工醫藥工業的中心,尤其以全球知名藥業公司諾華和霍夫曼·羅氏集團為首的瑞士最大藥品公司總部都設在巴塞爾。國際清算銀行和國際重建發展銀行的總部設在巴塞爾。著名的世界鐘錶珠寶展覽會和國際醫藥展覽會每年都在巴塞爾舉行。
洛桑是瑞士第五大城市,沃州的首府。瑞士西部僅次於日內瓦的經濟政治中心,瑞士法語區的文化中心。洛桑因是國際奧委會總部及奧林匹克博物館的所在地而被稱為“奧林匹克之都”,瑞士聯邦法院、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洛桑大學、聯邦理工學院、世界酒店培訓中心等各類文理學院、組織機構、藝術院校均坐落於此。
瑞士國家象徵
編輯瑞士國名
瑞士(英文:Switzerland;法文:Suisse)Switzer是來自阿勒曼尼語中指施維茨及周邊領地的總稱“Schwiizer”,該地區為建立舊瑞士邦聯最初的老三州之一。Switzer源自外來語,並以該地區指稱邦聯全體。瑞士人自1499年的斯瓦比亞戰爭後以Schwyzer稱呼自己,也常與“邦聯”(Eidgenossen)搭配使用。
瑞士以新拉丁語的國名全稱Confederatio Helvetica,於1848年成為聯邦體制國家後逐漸被採用。拿破崙時期以赫爾維蒂為共和國名稱,Confederatio Helvetica於1879年在硬幣上出現,1902年落成的聯邦宮也能夠見到,瑞士公章自1948年起刻有該詞。Helvetica源自在羅馬帝國建立以前以居住於瑞士高原的赫爾維蒂人(Helvetii)。赫爾維蒂(Helvetia)最初出現於約翰·卡斯帕魏森巴赫(Johann Caspar Weisse)。
瑞士國旗
瑞士國旗呈正方形。旗底為紅色,正中一個白色十字。瑞士國旗圖案的來歷眾説紛紜,其中有代表性的説法就有四種。至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聯邦憲法,正式規定紅底白十字旗為瑞士聯邦國旗。白色象徵和平、公正和光明,紅色象徵着奮鬥和愛國熱情;國旗的整組圖案象徵國家的統一。
瑞士國徽
瑞士軍徽
瑞士軍徽是瑞士國徽的變形,於1858年現世,使用至今。瑞士軍徽用於海軍、陸軍、空軍及海軍陸戰隊。士兵及軍官的軍服都印有瑞士軍徽。
而且瑞士軍刀和士兵刀上都印有瑞士軍徽,但現時的瑞士士兵及軍官不用士兵刀而是用軍官刀,不同部隊用不同款的軍官刀。而且所有部隊,軍校、軍隊部門的徽章上都有瑞士軍徽。
瑞士國歌
瑞士詩篇是瑞士國歌,原文為法語,作者為列昂哈爾德·維德美爾,由修道士阿爾貝里克·茨維濟希配曲,茨維濟希只是從自己1835年創作的B大調彌撒曲中找了一段適合的曲調配上,1841年11月22日在蘇黎世音樂節上首次演唱,受到歡迎,1961年定為國歌。
歌詞大意:祖國,請你召喚,我們披肝瀝膽,將身奉獻!瑞士萬壽無疆,兒女茁壯成長,象聖雅各之戰,爭赴疆場。
瑞士人口
編輯瑞士人口為873.8萬人,其中外籍人口約佔26.5%。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及拉丁羅曼語4種語言均為官方語言,居民中講德語的約佔62%,法語23%,意大利語8%,拉丁羅曼語0.5%,其他語言23%。信奉天主教的居民佔33%,新教21%,其他宗教14%,無宗教信仰32%。(資料來源:瑞士聯邦統計局網站)。
[4]
[20]
瑞士政治
編輯瑞士政體
瑞士實行議會民主制。瑞士為委員制國家,最高國家元首為聯邦主席,亦稱主席,但只為形式上領導人。真正的權力源自七席聯邦委員會,由國家七個機關的部長(包括現任聯邦主席)組織構成。聯邦委員會全體成員集體作為國家元首。聯邦主席由聯邦委員會七名委員輪任,對外代表瑞士,任期一年。
[4]
瑞士憲法
瑞士憲法於1848年制訂通過,1874年以來曾多次修改。瑞士實行“公民表決”和“公民倡議”形式的直接民主。凡修改憲法條款、簽訂期限為15年以上的國際條約或加入重要國際組織,必須經過公民表決並由各州通過方能生效。1999年瑞士公民表決通過新憲法,明確規定瑞士是聯邦制國家,各州有自己的憲法。聯邦政府管轄外交、財政、金融、聯邦税收、貨幣、國防、海關、鐵路、郵電、能源、電視、廣播和社會保障等,其它事務由各州管轄。各州必須遵守聯邦的全國性法規並接受聯邦的監督。新憲法還確定了國際法高於國內法的原則。
[4]
瑞士議會
聯邦議會是最高立法機構,由具有同等權限的國民院和聯邦院組成。只有兩院一致批准,法律或決議方能生效。國民院有200名議員,由公民普選產生,任期4年;聯邦院有46名議員,由各州選派,任期因州而異,最長4年。兩院議長任期均為1年。2022/2023年度國民院議長馬丁·堪迪納斯(MartinCandinas,中間黨),聯邦院議長布里吉特·哈伯莉-科勒(BrigitteHäberli-Koller,中間黨)。
[5]
[12]
[21]
瑞士政府
聯邦委員會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由7名委員組成,分任7個部的部長,實行集體領導,任期四年。設主席和副主席,由聯邦委員輪任,任期1年,不得連任。2023年度聯邦委員會組成如下:
聯邦主席兼內政部長阿蘭·貝爾塞(Alain Berset,社民黨),聯邦副主席兼國防、民防和體育部長薇奧拉·阿姆赫德(Viola Amherd,女,中間黨),聯邦委員兼經濟、教研部長居伊·帕姆蘭(Guy Parmelin,人民黨),聯邦委員兼財政部長卡琳·凱勒-祖特爾(Karin Keller-Sutter,女,自民黨),聯邦委員兼外長伊尼亞齊奧·卡西斯(Ignazio Cassis,自民黨),聯邦委員兼環境、交通、能源和通信部長阿爾伯特·羅斯提(Albert Rösti,人民黨),聯邦委員兼司法警察部長伊麗莎白·鮑梅-施耐德(Elisabeth Baume-Schneider,女,社民黨)。
[5]
[12]
[18]
[21]
瑞士司法
聯邦法院是瑞最高司法機構。法院內設民事、刑事、公法和社會法法庭,現有聯邦法官38名,均由議會選舉產生,正、副院長每兩年改選一次。現任聯邦法院院長為伊夫·唐薩雷斯(Yves Donzallaz),副院長為弗朗索瓦·謝(François Chaix)。
瑞士政黨
瑞士大小政黨共有30多個,主要政黨有:
政黨 | 介紹 | 主席/總書記 |
人民黨(SVP) | 法語區稱中間民主聯盟,1971年由農民黨和民主黨合併組成 | 現任主席馬克·謝莎(Marco Chiesa) |
自由民主黨(FDP) | 法語區稱激進民主黨,1894年成立 | 主席蒂埃裏·布爾卡特(Thierry Burkart) |
社會民主黨(SP) | 法語區稱社會黨,1888年成立 | 雙主席瑪蒂亞·梅耶爾(Mattea Meyer)和塞德里克·韋爾姆斯(Cédric Wermuth) |
中間黨(Die Mitte) | 2021年1月由基督教民主人民黨(CVP)和公民民主黨(BDP)合併而成 | 主席格哈德·普菲斯特(Gerhard Pfister) |
綠黨 (GPS) | 建於1983年 | 主席為巴爾特哈薩·格萊特里(Balthasar Glättli) |
自由綠黨(GLP) | 建於2004年,自2007年起在全國範圍內參選 | 主席約爾克·格羅森(Jürg Grossen) |
新教人民黨(EVP) | 建於1919年 | 主席莉莉安·施圖德(Lilian Studer) |
瑞士共產黨 | 總書記阿伊 | |
瑞士政要
阿蘭·貝爾塞:聯邦主席兼內政部長,1972年4月出生,社民黨。經濟學博士。2003年至2011年任聯邦議會聯邦院議員,其間任2008/2009年度聯邦院議長。2011年12月當選聯邦委員,2012年1月起出任聯邦委員兼內政部長,2017年、2022年輪任聯邦副主席,2018年、2023年輪任聯邦主席(任期1年),2023年6月宣佈2024年起不再擔任聯邦委員。
[4]
[12]
[18]
瑞士經濟
編輯瑞士綜述
瑞士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政府儘量減少干預,對外主張自由貿易。
瑞士主要經濟數字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 | 7316億瑞郎(2021年)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 84055瑞郎(2021年) |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 4.2%(2021年) |
貨幣名稱 | 瑞士法郎(簡稱瑞郎),1瑞郎=100生丁 |
通貨膨脹率 | |
失業率 | 1.9%(2023年6月) |
截至2021年07月23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對瑞士主權信用評級為AAA/AAA,展望為穩定。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對瑞士主權信用評級為AAA,展望為穩定。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對瑞士主權信用評級為AAA。
[5]
瑞士農業
瑞士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燕麥、馬鈴薯和甜菜。肉類基本自給,奶製品自給有餘。瑞士政府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對農業長期實施補貼政策,諸如發放補助金,對山區提供特別補助,對主要農產品提供價格補貼;限制和減少蔬菜和水果的進口;對農民提供無息貸款;支持農業的機械化和專業化;加強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培訓;普及重視農業知識。
[4]
瑞士工業
工業是瑞士的支柱型產業,機械製造、化工、醫藥、高檔鐘錶、食品加工是瑞士的主要支柱產業。工業技術水平先進,產品質量精良,在國際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除ABB、雀巢、諾華、蘇爾壽等著名大公司外,絕大多數為中小企業。
[18]
機械、電子和金屬業
機械、電子和金屬業是瑞士主要工業部門之一,包括冶金、機械工程、車輛製造、電子工業和精密零件加工等。產值佔GDP比重約7%,就業人口占比8%。該行業是瑞士第二大出口行業,約有80%的產品用於出口。2020年,受疫情影響,該行業年銷售額下滑9.8%,出口額為607億瑞郎,較上年收縮11.2%,佔瑞士出口總額的27%,出口產品主要包括機械、精密器械、金屬、電子電氣和交通工具。
醫藥化工業
醫藥化工產值佔瑞士GDP比重超過5%,在全球醫藥化工領域居領先地位。產品多達3萬餘種,其中特種化工產品所佔比重超過90%,是瑞士醫藥化工業的命脈和出口盈利的主要來源。主要產品大類包括醫藥和診斷技術、精細化工產品、維他命、香料香精、植保產品、獸藥、工業用特種化工產品、染料和塗料等。該行業是瑞士第一大出口行業,2020年,該行業出口額為1164億瑞郎,逆勢上漲1.6%,佔出口總額51.7%。
鐘錶業
鐘錶業是瑞士第三大出口行業。作為世界最大的鐘表生產國之一,瑞士擁有眾多享譽世界的鐘表品牌,如斯沃琪 、勞力士、百達翡麗、天梭、浪琴等,產品以腕錶為主,另有座鐘和擺鐘等。瑞士每年生產的手錶中有95%以上用於出口。2020年鐘錶業出口169.8億瑞郎,佔出口總額的7.5%。
食品加工
食品加工業是瑞士最早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奶製品、咖啡、巧克力等領域的國際知名度較高,從業者近6萬人。產品主要用於國內消費。2020年,瑞士食品和嗜好品出口額為86.9億瑞郎,佔出口總額的3.9%。全球最大的食品生產企業雀巢公司總部位於瑞士沃韋。
[5]
瑞士金融
金融業是瑞士的重要經濟部門之一。得益於健全的銀行體系和先進的資產管理水平,瑞士被譽為全球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和國際資產管理業務領導者。金融業發達,2021年全國共有銀行239家。最大城市蘇黎世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是僅次於倫敦的世界第二大黃金交易市場。
[5]
[18]
中央銀行
瑞士的中央銀行是瑞士國家銀行,相對於聯邦政府有較大自主權,負責執行國家貨幣政策,其主要政策宗旨是在考慮經濟發展的同時確保物價穩定。
商業銀行
瑞士銀行業包括大銀行、州立銀行、信用合作銀行、外國銀行、私人銀行等。其中,瑞士金融監管局定義的“系統重要大銀行”有四家,分別是瑞士聯合銀行(簡稱瑞銀集團,UBS)、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萊 夫 埃 森 銀 行 ( Raiffeisen Schweiz ) 和 蘇 黎 世 州 立 銀 行 ( ZürcherKantonalbank)四家大銀行的資產負債總額佔瑞士銀行業近一半,包攬瑞士40%以上的國內信貸業務以及近40%的地產抵押業務。大銀行的主要業務範圍是:資產管理、股票管理、外匯交易、貴金屬交易、信用證、擔保及金融衍生交易,其分支機構和服務網絡遍佈全球。
瑞銀集團和瑞士信貸銀行與中國國內銀行合作密切。瑞銀集團在北京和上海設有分行,在上海、廣州和深圳均設有辦事處,主要從事證券、投資融資服務等業務。瑞信在上海設有分行,在北京設有代表處。
州立銀行
瑞士共有24家州立銀行,其中21家由政府提供無限擔保。在組織形式上,除沃州、楚格州、汝拉州、瓦萊州和日內瓦州銀行是混合股份制,其他19家州立銀行都是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官方性質機構,其自有資本來源於州,所獲盈利的一部分也必須交給州政府。州立銀行均屬綜合性銀行,其優勢領域是儲蓄和地產抵押業務,同時為本州企業提供資產管理、有價證券和外匯管理、小型信貸、出口信貸及租賃等業務。部分州立銀行為國有性質,可提供政府擔保。最大的州立銀行包括蘇黎世州銀行、沃州銀行、巴塞爾州銀行、盧塞恩州銀行、聖加倫州銀行和伯爾尼州銀行等。
外國銀行
外國銀行是外國人持有半數以上股本和投票權的銀行,主要來自歐盟國家(逾50%)和日本(約20%)。業務範圍主要是國外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根據瑞士商報統計,2017年,瑞士共98家外國銀行,資產負債表排名前三的銀行分別是盈豐銀行(EFG Bank AG),法國興業銀行和嘉盛銀行(Bank J. Safra Sarasin AG)。2019年,在瑞士有71家被外資控股的銀行和23家外國銀行的分支機構。
[5]
保險公司
瑞士保險業發達。2019年,有198家保險公司受到聯邦金融監管局監管,包括19家人壽保險公司、118家財產保險公司、11家補充醫療保險公司、25家再保險公司和25家專屬保險公司。其中,瑞士保險公司為149家,其餘49家為外國保險公司。從保費金額計算,保險主要標的包括人身、醫療、事故和機動車。主要企業包括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瑞士再保險公司、瑞士人壽保險公司、安盛—豐泰保險公司。2018年,瑞士保險公司的資產達5820億法郎。
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1872年成立。1997年與英國最大的煙草集團BAT的金融保險業務分部(BASF)合併,組成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總部設在蘇黎世。新集團為世界第二大保險公司,員工約5.4萬人。2019年盈利53億美元。
證券市場
瑞士證券交易所位於蘇黎世,為瑞士主要的股票、債券及期權等衍生工具的交易所,歐洲最重要的股票交易市場之一,是世界上技術最先進的證券交易所之一。1995年由蘇黎世、巴塞爾和日內瓦這三家有百年曆史的證券交易所合併而成。此外,瑞士還有伯爾尼交易所,主要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瑞士證券交易所是SIX集團的一部分,該集團在證券交易和結算、金融信息以及支付交易方面提供全球性服務。
得益於其自我監管能力,瑞士證券交易所為國內外股票、債券、交易型交易基金(ETF)、交易所交易產品(ETP)、基金以及結構化產品的掛牌上市和交易提供了友好的市場框架條件。目前共有包括雀巢、ABB、諾華、羅氏等知名企業在內的251家企業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2020年,瑞士證券交易所的交易額為1.75萬億瑞郎,營業收入為14億瑞郎。瑞士證券交易所一個重要特點是集合了眾多生命科學類企業,歐洲大型交易市場上超過1/3的生命科學行業的市場資本都在瑞士證券交易市場進行交易。
信用卡使用
瑞士當地信用卡使用相當普遍。維薩卡和萬事達卡使用十分方便,在絕大多數商鋪都可以接受。2011年起,瑞士最大收單機構SIX-Multipay公司與銀聯合作,旅遊城市的主要商鋪可使用銀聯卡。瑞士SIX集團已啓動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合作,未來有望在交通樞紐和主要商鋪使用國內移動支付手段。
[5]
中瑞金融合作
瑞士共有6家銀行(瑞士銀行有限公司、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瑞士蘇黎世州銀行、歐洲金融銀行集團瑞士有限公司、匯豐私人銀行(瑞士)有限公司、瑞士銀行盈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3家保險公司(豐泰保險公司、蘇黎世保險公司和瑞士再保險公司)在中國共設立了8家代表處和5家營業性分支機構。
2013年5月,兩國簽署《中國人民銀行與瑞士聯邦財政部金融對話諒解備忘錄》,宣佈建立中瑞金融對話機制。2015年10月,中國建設銀行蘇黎世分行獲得瑞方頒發的營業執照,並被人民銀行授權擔任瑞士人民幣業務清算行。11月,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人民幣與瑞郎直接交易,瑞郎成為第7個可直接與人民幣進行交易的主要貨幣。2016年1月,建設銀行蘇黎世分行正式掛牌營業。2018年6月,工商銀行蘇黎世分行開業。2021年10月,中國銀行日內瓦分行開業。
[6]
瑞士貨幣
瑞士當地貨幣為瑞士法郎(簡稱瑞郎),1瑞郎=100生丁,可自由兑換。金融危機以來,瑞郎升值速度較快,而且幅度較大,2011年9月,瑞士國家銀行為抑制瑞郎升值,將歐元兑瑞郎匯率下限設定為1.2。2015年1月15日,瑞士國家銀行宣佈取消該匯率下限,瑞郎短期內大幅升值後逐步回落。新冠疫情全球爆發以來,瑞郎作為避險貨幣受到追捧面臨升值壓力。2021年3月31日,匯率為1美元=0.9434瑞郎,1歐元=1.1064瑞郎。
瑞士旅遊業
瑞士最大的服務出口行業,也是國家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對GDP貢獻率約為6%。該行業涵蓋與旅遊相關的餐飲、住宿和交通等產業。旅遊業十分發達,是僅次於機械製造和化工醫藥的第三大創匯行業。2022年,瑞士接待過夜遊客5564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60%。
[5]
[15]
[18]
瑞士對外貿易
瑞士1960年1月1日加入《關税和貿易總協定(GATT)》,是1995年1月1日世貿組織(WTO)創建時的正式成員。WTO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市。瑞士對所有WTO成員以及和瑞士簽訂了多邊、雙邊和技術貿易協定的國家實行最惠國待遇,向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提供普惠制。瑞士普惠制方案覆蓋產品範圍大、無關税配額或限額,也無所謂“畢業制度”的限制。2021年,瑞士進口額為2965億瑞郎,出口額為3477億瑞郎。
外貿在瑞士經濟中佔重要地位。95%的原料、能源和60%的消費品依靠進口;工業產品的70%-90%外銷,商品和服務出口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0%。
瑞士對外投資
瑞士是歐洲對華投資最多的非歐盟國家。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20年,中國新批瑞士在華投資項目81個,實際利用瑞士資金6.5億美元,增長1.4%。瑞士對華投資主要集中在化工化纖、食品加工、電器工具、醫療用品、汽車配件、建築材料、紡織服裝和貿易等領域。ABB、雀巢和羅氏等多家瑞士大企業已在華設立了投資性公司。迅達電梯公司1980年參與組建了改革開放後國內首家工業外資企業。瑞士銀行(投資銀行)和裕利公司(藥品分銷)是中國服務業對外開放過程中首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企業。截至2020年底,瑞士累計對華非金融類直接投資88.3億美元。
[5]
瑞士外來投資
瑞士對外援助
瑞士將幫助戰亂國家恢復和平、發展經濟、消除貧困作為其發展援助的主要目標,並通過雙邊和多邊途徑加以實施。援助對象主要是非洲、亞洲、拉美地區貧窮的中、小發展中國家以及東歐和獨聯體國家。2022年,瑞士對外援助支出42.7億瑞郎。
[4]
[18]
瑞士文化
編輯瑞士語言
瑞士有4種官方語言,分別是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及拉丁羅曼語。居民中講德語的約佔62.8%,法語22.9%,意大利語8.2%,拉丁羅曼語0.5%,其他語言5.6%。
瑞士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德語。26個州中有17個是德語州。西部地區主要講法語,有4個法語州:日內瓦、汝拉、納沙泰爾和沃州。有3個德、法雙語州:伯爾尼、弗裏堡和瓦萊州。使用意大利語的州主要是提契諾州,此外在格勞賓登州南部的4個山谷地區也講意大利語。格勞賓登州使用羅曼語,也使用德語及意大利語。眾多外國居民給瑞士帶來了多樣的語言。
[5]
瑞士宗教
瑞士信奉天主教的居民佔37.2%,新教25%,其他宗教7.4%,無宗教信仰24%。瑞士的天主教祭典流傳至今。在祭典日,人們穿着民族服裝,唱歌、跳舞和祈禱。兒童節祭典又稱瘋狂的祭典,參加人戴上假面具,把裝有青豌豆的袋子綁在褲子上,互相追打。此時連神父也戴上假面具,和人們一同參加祭典。在山嶽地帶,村民穿上華麗的服飾,樂團奏樂。祭典完畢,神父還到居民家為人和牲畜的興旺而祈禱與祝福。
[5]
瑞士禁忌
瑞士習俗
瑞士人不喜歡隨意觸碰他人的身體,一旦碰到他人的身體,馬上就會説對不起。有禮讓婦女和老人的習慣,即使彼此都是男性,也會給有急事的人讓路。喜歡安靜,在房內行走總是儘可能避免發出過大響聲。
瑞士人習慣行握手禮,握手時兩眼注視對方。親朋好友見面,有時也施擁抱禮,女子則施吻面禮。對於陌生人,總是彬彬有禮,樂於助人,無論你是問路還是尋人,都有人熱情地為你指點。
在瑞士進行商業會晤最好事先安排,並要嚴守約會時間。受邀請到瑞士人家中做客,通常送的禮物是鮮花、巧克力或葡萄酒,但不要送紅玫瑰。在瑞士人的發祥地施維茨,男性一般穿過膝的長褲,袖子寬大的襯衫和短夾克;女性着絲質上衣,長裙,天鵝絨背心。
容易引起誤解的或被忽視的習俗
(1)時間觀念強。習慣按時赴約,如晚到十分鐘以上,須打個電話。如早到,一般開車轉一小圈或在附近散散步,以便如時赴約。
(2)收到邀請,能否出席要回復。如中途有變不能如約,要儘早通知主人,以便其另作安排。臨時不到或忘了出席都是極不禮貌的行為。
(3)不要把約會安排在7月份和8月份的度假期間。
(4)不願炫耀自己的財富,也恥於透露自己的困窘,認為炫耀財富是不禮貌的,因此對金錢一般避而不談。
(5)交談中恰當的話題有:體育運動、對瑞士的觀感、旅遊。應迴避有關減肥和節食(特別是在用餐時間)的話題以及個人年齡、職業、家庭或私人生活等問題。
(6)愛清潔,不但個人居室住所幹淨整齊,也十分注意保持公共場所的衞生,無論城市鄉間,都絕少有亂棄廢物的現象。
(7)不願看到在公共場所(公寓、陽台、餐廳等處)曬衣服,認為這樣做不雅觀。
瑞士節日
瑞士每週工作5天,星期六和星期日為公休日。瑞士各州都有責任宣佈公共假期。瑞士聯邦法律規定,每年8月1日是國慶節,當天瑞士各地都像週日一樣休息。全國性公共假期有:新年(1月1日);貝爾托特日(1月2日);耶穌受難日;復活節後的星期一;耶穌昇天日*;萬聖節*(11月1日);聖靈無原罪節*;聖誕節(12月25日);節禮日(12月26日)(注:*僅適用於天主教人口較多的州或區域)。
[5]
瑞士娛樂
瑞士的班得瑞樂團,在當地是一支極受歡迎的抒情演奏團體,自1990年推出第一張專輯後,即在當地造成轟動,其不落俗套的編曲,精簡的樂器配置,使每首曲子都呈現出清新的自然氣息。
班得瑞音樂是瑞士音樂公司Audio Video Kommunications AG旗下的一個新紀元音樂團體。其作品以環境音樂為主,亦有一些改編自歐美鄉村音樂的樂曲,另外還有相當數量的是重新演奏一些成名曲目。
阿爾卑斯長號阿爾卑斯長號原是阿爾卑斯山區牧民召喚牧羣、傳遞信息的工具,其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超過500年。這種長3到4米,重4公斤的木質號角已成為瑞士山區文化的代表。
每年在瑞士瓦萊州南達鎮都會舉行國際阿爾卑斯長號音樂節和比賽。瓦萊州南達鎮地處瑞士西南、阿爾卑斯山脈中心地帶,一年一度的音樂節是當地重要的文化活動,也使這個小鎮得以名揚海外。音樂節上,參賽者大多身穿傳統民族服裝,有的獨奏、有的重奏、有的全家老小齊上陣,用阿爾卑斯長號獨特的聲音演奏出樂曲。
瑞士特產
瑞士軍刀
瑞士軍刀從外形上看如同水果刀,但它的設計完美、加工精巧,並且有數十種功能,令人愛不釋手,其名聲遠揚全球。多數瑞士人認為,瑞士軍刀更適於作為瑞士的象徵。瑞士軍刀裏面擁有圓珠筆、牙籤、剪刀、平口刀、開罐器、螺絲起子、鑷子等工具。方便又輕巧。
瑞士表
奶酪
瑞士奶酪分三個種類,分別是艾蒙塔爾奶酪、格魯耶爾奶酪、阿彭策爾奶酪和僧侶頭奶酪,年產量約在13萬噸。雖然奶酪的生產對全國經濟發展沒有明顯貢獻,但由於是採用傳統方式製造的,因此瑞士奶酪以高品質和特殊風味而聞名全球。
瑞士軍事
編輯瑞士實行民兵制,現役編制兵力14萬人,有陸、空軍兩個軍種。凡20-34歲身體健康的男性公民都必須服兵役,服役人員一生中參加軍訓時間總計280天。服役期間和退役後,單兵武器裝備均歸個人保管。1995年,瑞士頒佈了第一部民役法,規定自1997年起公民可在軍役和民役間自由選擇。聯邦委員會擁有最高指揮權並通過國防部領導軍隊。總體作戰指導思想是防禦戰。2022年國防開支約58.7億瑞郎,約佔全部財政支出的0.76%。
[4]
[18]
瑞士交通
編輯瑞士公路
2021年,瑞士總長841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44公里。2020年,全國共有機動車約660萬輛,其中汽車約470萬輛。
[23]
瑞士擁有全球最密集的高速公路網和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公路隧道——聖哥達隧道,總長17公里,連接德國和意大利,對於歐洲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5]
瑞士鐵路
鐵路總長5317公里(2020年),全部電氣化,密度居世界前列,全國共1672個火車站。
[23]
瑞士鐵路網的運載率位居歐洲之首,且火車非常準時。瑞士人乘坐火車頻繁,被譽為“鐵路冠軍”,人均每年乘坐火車70餘次。瑞士國土面積不大,且多山地地形,因此並無太多高速鐵路的需求,除Mattstetten-Rothrist(位於伯爾尼和奧爾滕之間)短途路線有200千米/小時的列車外,並沒有其他高鐵線路。
[5]
瑞士空運
瑞士有14個民用機場,包括3個國際機場和11個地方機場。三大國際機場為蘇黎世機場、日內瓦機場和巴塞爾機場(位於法國境內)。蘇黎世機場是歐洲最重要的樞紐之一,日內瓦國際機場和巴塞爾歐洲機場也有大量連接歐洲主要商業中心與旅遊目的地的航班,以及許多飛往國外目的地的直航航線。日內瓦機場和巴塞爾機場均位於邊境地區,距離鄰近國家僅一步之遙,這為鄰近國家通過瑞士與歐盟其他國家開展國際貿易提供了極大便利。
2019年,瑞士共有139萬架次起、降航班。受疫情影響,2020年空運渠道運送旅客人次下降72%,僅為1650萬人次;運送貨物量下降40%,僅為27.5萬噸,其中郵包1.36萬噸。
2005年3月,瑞士航空被德國漢莎航空收購,改稱瑞士國際航空。客運方面,目前擁有飛往45個國家的一百餘條航線,有飛機91架。同時擁有連接80多個國家的130多條貨運航線。受新冠疫情影響,瑞航在2021年4月發佈的季報中宣佈,將縮減其航隊15%的飛機。
[5]
瑞士水運
瑞士管道運輸
瑞士社會
編輯瑞士教育
瑞士擁有數量眾多的大學、學院和技術學校等,其教育和科研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教育在瑞士受到高度重視,瑞士的教育體系分為四個階段:學齡前、小學、中學、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教育事業由各州管理,自籌經費,自編教材。全國實行9年義務教育制,各類學校1萬餘所。有30多所高等院校,其中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和洛桑聯邦理工大學直屬聯邦。2021/2022年度義務教育學生約98.8萬人。2022/2023年度高等院校學生27.5萬人。
[15]
[18]
瑞士沒有聯邦教育部,每個州擁有各自的教育部長,由各州教育部長組成瑞士州教育部委員會(簡稱EDK)。儘管各州保留自主權,但EDK在討論和協調教育政策上仍起到重要作用。
瑞士現有各類學校1.1萬所。公立大學12所,包括2所直屬瑞士聯邦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和洛桑聯邦理工學院,10所州立大學。此外還有8所應用科技學院和20所師範類大學,這三類院校構成了瑞士公立高等教育體系。
[5]
瑞士衞生
瑞士有全球最發達的公共醫療保健系統,擁有高水平的醫療專家以及採用最先進醫療技術的診所和醫療機構。發達的醫院體系為每個人提供醫療服務。瑞士公共衞生系統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衞生部門,另一部分是各類醫療機構。瑞士法律規定醫療保險是每個瑞士居民必須擁有的保險。醫療保險涵蓋了疾病、生育和事故發生時的醫療和生活費用,分基本險和附加險兩部分。就交費份額而言,部分醫療費用由被保險者個人承擔。
[5]
瑞士科技
瑞士位於歐洲中心的地理位置,地處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大國之間,雲集了各國的人才、資本和先進技術,是世界公認的國際科研中心,2019年研發投入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15%,研發開支高達229億瑞郎,其中大部分由私營企業出資實施(68%)。在國際上,瑞士是研發投入佔GDP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
根據《研究與創新促進法》,聯邦通過瑞士國家科學基金會(SNSF)和瑞士創新促進局Innosuisse資助研究與創新資金。瑞士在維生素、殺蟲劑、紡織印染、食品、抗病毒疫苗和藥物、鐘錶、精密儀器等領域,都有全球獨一無二的研發優勢和多項專利。歐洲專利局(EPO)發佈的2020年專利申請數量排名中,瑞士平均每百萬居民申請的專利數量達965.9項,排名第一;在瑞士登記的專利申請總數為8112項,比上年下降1.9%;ABB集團2020年的專利申請量為678項,位列瑞士企業之首。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II)排行榜,瑞士連續十年排名第一。其中,創新產出子指數、知識與技術產出等創新指標排名第一,制度、人力資本和研究、基礎設施、市場成熟度、商業成熟度和創意產出等指標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5]
瑞士電力
2020年,瑞士電力消費總量599億千瓦時,如果扣除傳輸和分配損耗,其國內消費為557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6%。國內電力生產總量655億千瓦時。其中,58.1%來自水電站,32.9%來自核電廠,常規熱電廠和可再生能源佔9%。2020年,瑞士電力進口270億千瓦時,出口326億千瓦時,出口順差56億千瓦時(2019年出口順差63億千瓦時)。
根據2018年1月生效的新能源法,瑞士將禁止建造新核電站,現有核電站最長運行期限不超過60年,至本世紀30年代完全退出運行。2019年12月20日,瑞士最早的一座位於阿爾高州的穆勒貝格核電站(Mühleberg)正式停止運行。核電退出後,供電缺口將通過水電、可再生能源、熱電聯供、天然氣混合發電和進口來填補。為此,瑞士將擴建大型、新建中小型水電站,水電站將在瑞士電力基礎設施中佔主要地位。
瑞士媒體
瑞士沒有主管新聞媒體的專門機構,由私營公司管理運作,主要機構為半官方新聞機構——瑞士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集團(SRG)。
【報刊媒體】有1個通訊社:瑞士通訊社。全國有報紙約80種,影響較大的是德語報紙《新蘇黎世報》、《每日導報》和《一瞥報》。瑞士榮格集團(Ringier AG)創立於1883年,是瑞士最大的綜合性媒體集團,總部在蘇黎世,全球擁有員工約7千餘人。
[18]
【廣播電視媒體】瑞士各語區均有各自語言的廣播電視。瑞士公共廣播電視公司(SRG),總部設在伯爾尼,1997年開播,享有聯邦廣播特許權,負責用四種官方語言製作和播送廣播和電視節目。瑞士國際廣播電台用官方語言和英語、西班牙語及阿拉伯語製作節目,通過無線電短波、衞星向國外傳送。
[5]
瑞士通信
2018年,瑞士境內電信服務提供商共計 43個。其中瑞士電信(Swisscom)是最大的通信服務商,其他主要電信服務商為Sunrise和Salt,佔據了全瑞士96.5%的電信運營市場。2019年瑞士共有寬帶用户403萬户,寬帶DSL端口203萬個,光纖端口共85萬個,有線電視端口114萬個,移動電話用户1083萬户。2019年2月,聯邦政府向瑞士三家電信運營商(Swisscom、Sunrise和Salt)發放了5G移動無線電頻率使用許可。
5G網絡的基礎設施建設在瑞士面臨的阻力很大,民眾認為對5G技術帶來的健康風險研究不足。因此,5G建設進展緩慢。據瑞士聯邦通訊局(Bakom)的統計,截止2021年2月,瑞士全境共有約4800個5G基站。瑞士兩大電信運營商Sunrise和Swisscom宣稱,其5G服務已能覆蓋瑞士90%的民眾。但實際上,目前瑞士電信運營商為瑞士民眾提供的5G服務只能稱之為輕版5G(Light-Version),其與4G的區別微不可察,遠未能實現高速信息傳輸。
[5]
瑞士治安
瑞士不存在反政府武裝組織。1997年瑞士出台了《槍支法》,對購買、持有、轉讓和經營槍支彈藥均作出了嚴格的限制。2019年5月,瑞士全民公投通過了槍支管理法修訂案,對半自動武器的購買許可進行了硬性規定,但突擊步槍依然可以在服完兵役後直接購買。新法案保障了與申根國家和都柏林協約國的繼續合作。
瑞士治安狀況總體較好,社會安定。2020年,瑞士對約95000名成人進行了定罪,與2019年相比,下降了11%。自從2012年瑞士入室盜竊案數量創下73700起的紀錄後,該數字便呈下降趨勢,至今減幅過半。2020年,警方記錄了32819起盜竊案,比上一年下降9.9%。警方首次通報,2020年數字犯罪案件24398起,其中網絡欺詐16395起。
[5]
瑞士民生
物價
瑞士是歐洲物價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由於農產品保護政策和零售行業集中化程度高,瑞士食品和生活品價格較周邊的德國、法國等高出約1/3。
水價
以伯爾尼為例,工業和家庭用水價格基本相同。基礎費用為159瑞郎/50立方米。此後按照用量收費,50-500立方米用量,價格為2.6瑞郎/立方米,500-5000立方米用量,價格為1.9瑞郎/立方米,單價逐級遞減。(數據來源:伯爾尼市水電供應公司ewb)。
電價
瑞士電價包含供電費、入網費和附加費、所安裝能源的實際連接費用及基於使用量的價格。各州的供電價格不一,電費最低的盧塞恩州,平均電費為13.55生丁/度,而伯爾尼州、汝拉州、巴塞爾城州電費平均超過24生丁/度。
以伯爾尼為例,2021年,普通家庭(H4用電級別:5個房間的家庭年用電量約為4500千瓦時)標準供電產品的電費為8.82生丁/度,入網費為12.25生丁/度,附加費為1.50生丁/度,平均價格為24.62生丁/度。(數據來源:瑞士聯邦電力委員會Elcom)。
[5]
工薪
蘇黎世經濟與勞動辦公室編纂的《工資年鑑》彙總的職場薪資數據顯示,瑞士外交官不僅是最熱門的職業,而且也是收入最高的職業,平均月薪13555瑞郎;排在第二位的是軍隊士官,月薪8192瑞郎;第三是小學教師,月薪6981瑞郎。其他職業中,擁有3年新聞從業經驗的記者月薪6440瑞郎,護士月薪6189瑞郎,擁有4年以上從業經驗且訓練有素的建築工人月薪5553瑞郎,幼兒教師月薪4977瑞郎,木工月薪4435瑞郎,圖書館管理員月薪4000瑞郎,出租車司機月收入3200瑞郎。根據聯邦統計局數據,2018年,瑞士全職員工的月薪中位數是6538瑞郎,是全球勞動力工資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瑞士沒有全國性的最低工資標準,在行業內可以通過勞資協議設定最低工資,約有60%的僱員沒有享受最低工資保障。此外,州政府在獲得州民的同意後,可以規定最低工資。2012年,瑞士工會聯盟(SGB)提出在全國範圍內引入22瑞郎/時的最低工資標準,將最低工資定為4000瑞士法郎/月(42小時),但在2014年5月18日的公投中被否決。目前,瑞士有三個州實施了最低工資標準。納沙泰爾州和汝拉州將最低工資標準定為20瑞郎/時;日內瓦州2020年9月通過公投,將最低工資標準定為23瑞郎/時。
[5]
社保
瑞士的社會保險體系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國家、僱主以及個人社保計劃。第一大支柱:政府支持的養老和遺屬保險(OASI)以及長期的傷殘保險或喪失工作能力福利(DI)滿足了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的最基本需求。這兩者均為強制性保險,通過僱主、僱員共同繳納保險金(根據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及税收提供資金來源。第二大支柱:職業養老保險計劃(BVG)是對第1支柱的補充,使退休人員可以在退休後維持一貫的生活標準。所有在瑞士工作的人員必須參加該保險。職業養老保險由僱主和僱員共同繳納保險金(根據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第三大支柱:僱員或自僱人士的個人自願退休金計劃,覆蓋了額外個人需求,主要採用銀行和保險存款形式。
勞動力
瑞士勞動力素質較高,但近年來其勞動力(20至6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老年人比例有所上升。2020年第4季度全國就業人數為513萬,其中男性278萬,女性235萬。在歐洲國家中屬充分就業。2020年3月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瑞士失業率較往年有所上升。2021年4月,瑞士登記失業人口為151279人,比2020年同期減少2134人,失業率為3.3%。瑞士就業率和女性就業率都位於歐洲前列,此外,瑞士就業市場中的“非全職就業”人員比例也高於大部分歐洲國家。
2020年瑞士的勞動力人口中瑞士籍勞動力為349萬,外國籍勞動力為164萬,外籍勞務佔瑞士勞動力總數近32%,78.6%的外籍勞務來自歐盟及EFTA成員國,其中歐盟國家勞務人員主要來自德國(25%)、意大利(21%)和葡萄牙(21%)。
[5]
土地及房屋價格
自2007年世界經濟及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瑞士雖然較為順利地控制了危機蔓延並維持了經濟增長,但由於長期實行低利率政策,降低了購買住房的成本,房地產市場空前繁榮,一度出現房地產市場過熱風險。
瑞士鮮有空閒土地出售,如購買獨立的房產,則包含土地所有權,但如果購買一樓多户的公寓房,在土地所有權方面的規定不盡相同。由於各個城市的老城區受到許多文物保護方面的限制,購買老城區的房產非常困難。在蘇黎世周邊,一套獨立房產的價格從100萬瑞郎到350萬瑞郎不等,伯爾尼的價格略便宜,從75萬瑞郎至200萬瑞郎不等。
瑞士對外國人購買住宅有嚴格控制,非歐盟或EFTA成員國公民只有獲得居留資格(B類)才能購買一套住房用於自住,獲得長期居留(C類)則不受限制。為保護自然環境,防止過度開發,瑞士出台關於第二套住房的法律,限制在山區建造度假別墅,該法於2016年生效。
建築成本
市中心房屋造價:房屋的建造成本需考慮諸多因素,如所在城市、地段、交通位置、地價、地質及房屋最終的裝修質量和結果。在不考慮地價的基礎上,瑞士大城市的市中心房屋造價為4000-8000瑞郎/平方米。
主要建材價格:水泥7.5瑞郎/包(25公斤裝);交通用油95號汽油1.667瑞郎/升(2021年4月價格,近三年該價格在1.70-1.33瑞郎/升之間浮動);採暖用油約0.82瑞郎/升(2021年4月平均價格,根據一次性購買數量的遞增,價格遞減)。
[5]
瑞士外交
編輯瑞士外交政策
瑞士為永久中立國,自1815年以來一直奉行中立政策。自2002年9月加入聯合國以來,瑞外交政策更加突出人權和人道主義,大力開展斡旋外交,力圖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獨特作用,擴大國際影響。瑞2020年至2024年外交政策重點為維護和平與安全、促進國家繁榮、推動可持續發展、鞏固數字化治理。瑞士於2022年6月當選2023/2024年度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2023年5月輪任安理會主席國。
[4]
[17-18]
2002年,瑞士加入了聯合國,從此,瑞士就不得不執行聯合國的制裁決策。瑞士目前正在競選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席位。批評人士認為,瑞士候選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令瑞士的中立國形象面臨風險。
2021年3月,瑞士駐紐約聯合國使團團長帕斯卡萊·貝爾里斯維爾(Pascale Baeriswyl)曾就“中立”問題發表意見,她表示,瑞士不能總是在遇到外交政策上的難題時迴避表態,“在違反國際法的問題上,瑞士並不中立”。
[7]
2022年當地時間2月28日,瑞士宣佈將參與歐盟對俄羅斯的一攬子制裁計劃,凍結俄羅斯有關個人和機構在瑞士資產,這一舉動打破了其長期以來的政治中立傳統。瑞士受到來自歐洲盟友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他們對俄羅斯採取行動,儘管這樣做違反了該國長期以來、而且在政治上幾乎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對國際中立的承諾。瑞士資訊網刊文指出,許多以前中立的歐洲國家,如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或挪威,都加入了北約軍事防禦聯盟。按照傳統的中立法,這樣做實際上是違規行為。瑞士也在逐漸與傳統的中立原則漸行漸遠,加入國家共同體。
[7]
瑞士對外關係
同中國的關係
瑞士於1950年1月17日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年9月14日,中國同瑞士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建交70多年來,兩國關係總體平穩發展。近年來,中瑞高層交往頻繁。
1974年12月,中國同瑞士簽訂《中瑞貿易協定》併成立了中瑞貿易混合委員會。1979年瑞士政府給予中國普惠制待遇。2013年7月,兩國簽訂《中國-瑞士自由貿易協定》,是中國與歐洲大陸國家和全球經濟前20強國家簽署的首個雙邊自貿協定。2014年7月1日,中瑞自貿協定正式生效。
[16]
雙邊貿易:瑞士是中國在歐洲第6大貿易伙伴國,中國是瑞士在亞洲最大貿易伙伴。2022年,中瑞貿易額573.3億美元(+30.0%),其中對瑞出口76.2億美元(+22.2%),從瑞進口497.1億美元(+31.2%)。2023年1至8月,中瑞貿易額為408.6億美元,同比增長15.7%。中國進口以機電產品、化工醫藥產品、光學儀器、醫療設備和鐘錶為主;出口包括紡織品、機電產品、化工原料、玩具、體育器材和皮革製品為主。
[11]
[13]
[22]
投資及技術合作:瑞士1982年開始在華投資,中瑞合資迅達電梯有限公司是中國批准成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資工業企業。截至2023年8月,中國累計批准瑞士在華投資項目2360個,瑞方實際投入103.3億美元。瑞士是中國在歐洲重要的技術引進來源國。截至2023年6月,中國自瑞士技術引進累計金額144億美元,項目達到2638個。
[11]
[13]
[22]
金融合作:目前,瑞士銀行有限公司、瑞士蘇黎世州銀行、歐洲金融銀行集團瑞士有限公司、匯豐私人銀行(瑞士)有限公司、瑞士銀行盈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瑞士銀行及豐泰保險公司、蘇黎世保險公司和瑞士再保險公司等瑞士保險公司在中國多家代表處或營業性分支機構。2013年5月,兩國簽署《中國人民銀行與瑞士聯邦財政部金融對話諒解備忘錄》,宣佈建立中瑞金融對話機制。2014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與瑞士國家銀行簽署了規模為1500億元人民幣/210億瑞士法郎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2015年1月,李克強總理訪瑞期間宣佈給予瑞士500億元人民幣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配額,雙方簽署《中國人民銀行與瑞士國家銀行合作備忘錄》。10月,中國建設銀行蘇黎世分行獲得瑞方頒發的營業執照,並被人民銀行授權擔任瑞士人民幣業務清算行。11月,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人民幣與瑞郎直接交易,瑞郎成為第7個可直接與人民幣進行交易的主要貨幣。2016年1月,建設銀行蘇黎世分行正式掛牌營業。2018年6月,工商銀行蘇黎世分行開業。2018年11月,建設銀行蘇黎世分行同瑞士馮託貝爾銀行共同開發“一帶一路”金融產品,是中歐間首個由兩國銀行共同開發的以“一帶一路”為投資主題的金融產品。2019年4月,毛雷爾聯邦主席訪華期間,雙方證券交易機構、保險集團、金融科技企業簽署了相關合作文件。2021年10月,中國銀行日內瓦分行開業。2022年7月,中瑞證券市場互聯互通存託憑證業務(GDR)正式開通。
[11]
[13]
[22]
文化:近年來,中瑞兩國文化交流不斷擴大,兩國的文藝演出團體如芭蕾舞團、交響樂團、戲劇團體等進行互訪演出。雙方還舉辦了旅遊、繪畫、電影和藝術等交流展覽。此外,民間友好組織和學術團體交流日趨活躍。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訪問瑞士期間,雙方簽署中瑞文化合作協定。2019年,“遇見中國”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文化活動在瑞士成功舉辦。
教育:中國自1978年開始向瑞士派留學人員。截至2020年底,中國在瑞留學生累計約3922人。瑞士共有12所大學和9所應用科技大學與中國交流合作密切。2012年,雙方簽署《中瑞高等教育合作備忘錄》,分別於2014年、2015年、2018年、2019年舉行四屆中瑞教育政策對話。2017年,雙方簽署首個職業教育培訓協議,瑞在北京開辦首家瑞士學校。目前,中國在日內瓦設有1所孔子學院。
科技:1989年2月,中瑞兩國政府簽署《中瑞科技合作協定》,正式建立了兩國政府間科技合作關係。在民間科技合作與交流方面,兩國有關對口部門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開展多種合作活動。2019年10月,中國科技部與瑞士聯邦經濟、教育和科研部簽署兩部《關於加強科技創新合作的聯合聲明》。2020年7月,科技部支持和推動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與瑞士初創企業孵化器共同舉辦首屆中國—瑞士科技創新精準合作“雲對接”活動。2021年6月,中瑞以視頻方式舉辦《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與瑞士聯邦創新園協調機構創新創業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約儀式。
旅遊:1998年5月,中國國家旅遊局在瑞士蘇黎世設立旅遊辦事處。1999年3月,瑞士國家旅遊局北京辦事處成立,後續又開設上海、香港兩辦事處。2004年6月,中瑞簽署旅遊目的地協議。2017年,雙方共同舉辦“中瑞旅遊年”活動。據瑞方統計,2019年中國大陸公民赴瑞士旅遊人數為101萬人次,同比下降1.7%。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統計,2019年,瑞士來華遊客7.05萬人次,同比下降4.68%。2023年1月,瑞士成為國內旅行社經營中國公民出境團隊旅遊業務的首批試點國家。
省州交往:雙方已結成20對友好省州(城市)關係,(按結好時間排列)分別是:昆明市與蘇黎世市、長沙市與弗裏堡市、北海市與盧加諾市、上海市與巴塞爾州、黃山市與因特拉肯市、甘肅省與索羅圖恩州、江蘇省與盧塞恩州、香格里拉市與阿羅薩市、杭州市與盧加諾市、山東省與阿爾高州、重慶市與蘇黎世州、廣東省與蘇黎世州、鄂爾多斯市與克萊恩-蒙塔納市、貴州省與上瓦爾登州、深圳市與伯爾尼州、黑龍江省與索羅圖恩州、江蘇省與沃州、麗江市與採爾馬特市、湖南省與沙夫豪森州、南通通州區與西能維爾德市。此外,中國麗江玉龍雪山和馬特洪峯、黃山與少女峯、峨眉山與瑞吉峯已經結為姐妹峯。
[13]
[19]
同歐盟的關係
瑞士視歐盟為最重要的政治和經濟夥伴,雖然瑞士未加入歐盟,但相互關係十分密切,簽有多項雙邊協議。自從瑞士加入歐盟人員自由流動協議以來,大量歐盟,特別是南歐國家的人員湧入瑞士,瑞士外來人口數量增長迅速,使瑞士本國人民產生了牴觸心理。2014年2月9日,瑞士全民公決通過了“反對歐盟大規模移民倡議“,給瑞歐關係蒙上了陰影。
同白俄羅斯關係
2022年4月8日,白俄羅斯政府通過決議,批准了一份針對明斯克採取過不友好行動的國家名單。其中包括瑞士。
[3]
瑞士旅遊
編輯瑞士主要景點
荷黑馬特廣場 | |
瑞士維畢爾滑雪場 | |
聖加侖大教堂 | |
施皮茨風景區 |
瑞士文化遺產
至2008年止,瑞士共有7處世界遺產,如下:
序號 | 名稱 | 類型 | 所在地 |
1 | 世界文化遺產 | ||
2 | 世界文化遺產 | ||
3 | 少女峯、阿萊奇峯、比奇峯 | 世界自然遺產 | 伯爾尼州、瓦萊州 |
4 | 世界文化遺產 | ||
5 | 世界文化遺產 | ||
6 | 世界自然遺產 | 提契諾州 | |
7 | 世界文化遺產 |
- 參考資料
-
- 1. 瑞士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17-07-17]
- 2. 中國同瑞士的關係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5-01-17]
- 3. 俄媒:白俄羅斯已確定不友好國家名單,包括英美等國家 .環球網[引用日期2022-04-08]
- 4. 瑞士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2-07-04]
- 5.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瑞士2021年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引用日期2022-07-04]
- 6. 中國同瑞士的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2-07-04]
- 7. 瑞士宣佈參與歐盟對俄製裁,傳統“中立國”為何不再中立? .澎湃新聞.2022-03-01[引用日期2022-09-09]
- 8. 世界政黨政要廣泛持續祝賀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 .新華網.2022-11-03
- 9. 安理會改選,兩國首次當選 .上觀.2023-01-01[引用日期2023-01-01]
- 10. 日本等5國正式成為安理會非常任成員 .央視網.2023-01-04
- 11. 雙邊關係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2-07]
- 12. 國家概況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2-07]
- 13. 中國同瑞士的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2-24]
- 14. 全球人均財富榜:瑞士居首位! .百度[引用日期2023-03-21]
- 15. 國家概況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4-10]
- 16. 雙邊關係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4-27]
- 17. 國家概況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5-11]
- 18. 國家概況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8-02]
- 19. 雙邊關係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8-02]
- 20. 國家概況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8-20]
- 21. 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11-28]
- 22. 雙邊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11-28]
- 23. 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12-07]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