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原山地氣候

鎖定
高原山地氣候(Alpine climate),指在中緯度地區的高原地區,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脈珠穆朗瑪峯等地區,由於海拔較高,終年低温,形成了高原山地氣候。高原山地氣候的特點最重要的有兩個:“地勢高”和“氣温低”。
中文名
高原山地氣候
外文名
Alpine climate
別    名
高原高山氣候
高原氣候
典型分佈區域
青藏高原
特    點
海拔高,氣温低
後    果
高原反應
類    型
氣候名稱
解    釋
一種地方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特徵

高原山地氣候簡述

高原山地氣候是指受高度和山脈地形的影響所形成的一種地方氣候。主要分佈在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區,如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等。高大山地,氣温隨高度增高而降低,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在一定高度內,濕度大、多霧、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風力愈強。中國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温低,但輻射強,日照豐富,降水少,冬半年風力強勁。氣温的年較差小,日差較大。
山地植被類型的多樣性受海拔和緯度影響。
氣候的垂直分佈生物的多樣性,是一個很特別的氣候類型,其他氣候都是受緯度的高低影響,而高原山地氣候則不然,它受地形的影響特別是海拔高度的影響。
高原山地氣候日温差則不超過10℃。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背風坡降水少,雪線高。

高原山地氣候詳細解釋

高山上的氣候較平地要顯得極端的不穩定,變化急劇。這是因為高山上的氣温變化迅速,氣温的高低差(日温差)比較大。約為15-20℃之間。
氣温低、氣壓低。自海平面起,每升高1000米,温度則下降大約6度。因此,雖在山麓達30℃,但在高達4000米的高山,如玉山,卻只有10℃左右。至於氣壓則反比。高度越高,氣壓越低。在標準狀況下,每升高100米,氣壓降低10毫巴。為750毫巴時,4000公尺高山頂約460毫巴。而低氣壓的現象對人體所造成的影響則是呼吸急促食慾不振等症狀,也就是高山病的表徵。多露、多風。由於高山上的氣候在一曰之間的變化多端,無論是在夏季或冬季,經常霧湧至而將整作山陷入一白茫茫的世界裏。將四周的能見度突然間降低,使人易於迷季裏遭遇大霧,原已低的温度,再加上霧所帶來的潮濕空氣,使暴露在外的表皮易於受損。高山上又何以多風呢?那是因為高山上地形起伏相差懸殊,地面接受太陽輻射熱及由於熱力分配不平均,所以經常產生空氣流動的現象。 又因為高山上對空氣流動阻力較風大而多。冬季降霜雪,夏季多熱雷雨。降雨之際多冰雹。高山上的夏季熱雷雨多在午後。
高原山地氣候是一種非地帶性氣候,指由海拔高度造成的非地帶性的高原氣候和山地氣候(高山氣候)。該氣候區垂直自然帶同赤道向兩極出現的水平自然帶相類似,其帶譜的多少與山地海拔高度以及所處的緯度有關。其基帶水平地帶性決定的自然帶一致,雪線高度與氣温成正比,與降水成反比。山地氣候是受高度和山脈地形的影響所形成的一種地方氣候。主要影響因素為海拔高度、山脈走向坡向和地形。

高原山地氣候氣候特點

大氣壓力指數律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在晴空條件下,無雪蓋的高山白天太陽直接輻射強度和夜間有效輻射強度隨高度增加而增大。因坡向不同,陽坡和陰坡得到的太陽輻射不同,並因此影響氣温和氣流的分佈。
②氣温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一般氣温垂直遞減率在一年中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山脈走向和坡向對氣温的影響主要表使山脈兩側的氣温產生差異,並導致不同的氣候現象。陽坡氣温高,變化大,陰坡氣温低,變化小。山頂和山坡的氣温日較差年較差相對較小,而且有秋温高於春温的現象,山谷和山間盆地的氣温日較差和年較差相對較大,而且有春温高於秋温的現象。
③降水量和降水日數隨山地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在一定高度以上的山地,由於氣流中水汽含量減少,降水量又隨高度增加而減少。降水量達到最大值的高度稱為最大降水高度。坡向對降雨的影響表現為迎風坡雨量多於背風坡。特別是高大山脈兩側,雨量的巨大差異造成植被景觀的很大變化。例如,北美西海岸科迪勒拉山系中南部處於温帶西風帶,迎風的西側為森林景觀,而背風的東側為荒漠或半荒漠景觀。山地地形也影響降雨量的日變化。一般山脈頂部以日雨為多,而山谷盆地則以夜雨為主。
④風速隨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大。山頂、山脊以及峽谷風口處風速大,盆地、谷底和背風處風速小。高山上風速一般夜間大,白天小,午後最小,而山麓、山谷則相反。山地還能產生一些局地環流,如山谷風布拉風焚風坡風冰川風等。
⑤在濕度(水汽壓相對濕度)方面,水氣壓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多數情況下,山地上部因氣温低、雲霧多,相對濕度高於下部,但冬季高山區也有相反情況,山頂冬季雲霧較少而相對濕度小。山谷和盆地相對濕度日變化大,夜高而晝低,午後最低。山頂相對濕度日變化一般很小。

高原山地氣候高原反應

初到高原和山地的人都會有高原反應,這是由高原山地性氣候的特徵所導致的,具體表現如下:
一、低壓缺氧:氣壓隨高度而變化,組成大氣的各種氣體的分壓,亦隨高度而變化,即隨高度增加而遞減。氧氣分壓也是如此。高原地區大氣壓降低。大氣含氧量氧分壓降低,人體肺泡內氧分壓也降低,彌散入肺毛細血管血液中的氧將降低,動脈血氧分壓和飽和度也隨之降低,當血氧飽和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即可引起各器官組織供氧不足,從而產生功能或器質性變化,進而出現缺氧症狀,如頭痛頭暈記憶力下降、心慌、氣短、發紺、噁心、嘔吐、食慾下降、腹脹、疲乏、失眠、血壓改變等。這也是各種高原病發生的根本原因。
二、寒冷乾燥:氣温隨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漸下降,一般每升高1000米,氣温下降約6.5℃,有的地區甚至每升高150米可下降1℃。高原大部分地區空氣稀薄、乾燥少雲,白天地面接收大量的太陽輻射能量,近地面層的氣温上升迅速,晚上,地面散熱極快,地面氣温急劇下降。因此,高原一天當中的最高氣温最低氣温之差很大,有時一日之內,歷盡寒暑,白天烈日當空,有時氣温高達20~30℃,而晚上及清晨氣温有時可降至0℃以下,這亦是高原氣候一大特點。由於高原大氣壓低,水蒸氣壓亦低,空氣中水份隨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遞減,故海拔愈高氣候愈乾燥。高原風速大,體表散失的水份明顯高於平原,尤以勞動或劇烈活動時呼吸加深加快及出汗水份散出更甚。同時由於高原缺氧及寒冷等利尿因素的影響,使機體水份含量減少,致使呼吸道粘膜和全身皮膚異常乾燥,防禦能力降低,容易發生咽炎乾咳鼻出血和手足皸裂等。
三、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高原空氣稀薄清潔,塵埃和水蒸氣含量少,大氣透明度比平原地帶高,太陽輻射透過率隨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強紫外線和太陽輻射的影響主要是暴露的皮膚、眼睛容易發生損傷,皮膚損傷表現為曬斑、水腫、色素沉着,皮膚增厚及皺紋增多形成等。高原地區太陽光中的強紫外線輻射容易引起眼睛的急性損傷,主要是引起急性角膜炎白內障視力障礙雪盲症。
四、其他因素:高原缺氧常致胃腸蠕動減弱,唾液、腸液膽汁分泌減少,食慾減退,消化吸收不良

高原山地氣候地域差異

全球中緯度低緯度地區的著名高原,有中國的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美國西部高原,南美玻利維亞高原東非高原等。由於它們的地理位置海陸環境、海拔高度和高原形態上的差異,氣候也各不相同。
青藏高原平均高度在4000米以上,面積很大,高原氣候的特點更為突出。高原氣候的主要特徵有:①由於高原上大氣厚度小,水氣等含量少,故輻射強度大,紫外輻射強度增加多。青藏高原大部地區年輻射量比同緯度中國東部地區約高1倍。同時,高原有效輻射大,故輻射差額小。②高原氣温日變化顯著。青藏高原氣温日變化約比中國東部地區高1~2倍。③高原面向海洋氣流的邊緣是多雨帶,而高原內部與背向海洋氣流邊緣則雨量少。青藏高原南麓的乞拉朋齊(印度)平均年降水量達11429毫米,而高原腹地、西、北部降水量不到100毫米。④由於青藏高原地表氣温年變化和周圍同高度的自由大氣不同,使冬、夏季的温度梯度方向有差別,因而有高原季風現象存在。
黃土高原的氣候,可以簡單概括為:雨量較少,雨季短促,乾季較長,乾濕季節明顯;日光充足,日照時數多,無霜期較長,熱量條件比較優越;冬春季節多大風,冬幹、春旱現象比較明顯。黃土高原的年雨量一般在300~600毫米之間,有些地區年雨量可達800~1000毫米。雨量集中在夏季,集中在七八兩月,雨季比較短促,乾燥少雨的時期比較長。由於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在夏季降水中出現暴雨的機會又相對比較多些,而伴隨暴雨又常有冰雹出現,所以夏季多雨,多冰雹是黃土高原的一個氣候特色。急驟的暴雨往往造成山洪暴發和水土流失;強烈的冰雹又往往毀壞大片的莊稼。
雲貴高原貴州高原和雲南高原的總稱,包括貴州省雲南哀勞山以東地區,廣西的北部地區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交界地區,海拔高度在1000~2000米之間,與西北黃土高原相仿。但貴州高原和雲南高原在氣候特色和自然景觀方面還有着不完全一的特點。貴州高原的氣候特色,可以簡單概括為:雨量較豐,雨勢和緩,雨日較多,全年多雲霧,少日照,氣候濕潤,温度年變和緩,有冬暖夏涼之感。雲南高原的氣候條件優越而又奇特,它的地理緯度偏南,使它具有低緯度亞熱帶的氣候特色,但是它的海拔高度較高,又使它不完全同於亞熱帶的氣候。高原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響,大大的豐富了雲南的自然景觀和它的氣候狀況,使雲南高原的氣候別具一格,另有特色。從温度特徵來説,雲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區,總的可以説是:夏無酷署,冬無嚴寒,温度適宜,四季如春,一年之中分不出明顯的四季變化。

高原山地氣候代表區域

青海海拔高而且山地寒漠廣佈,空氣稀薄,形成了青海獨特的高原氣候特點,即:低温、乾燥、多風、缺氧。青海省年平均氣温為-5.8攝氏度-8.6攝氏度,各地氣温隨海拔不同而呈垂直分佈。如以氣温而論,有人總結青海氣候特點為:“夏短冬長、春秋相連”。乾燥是青海氣候的又一顯著特點,青海年均降水量約300毫米,但絕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相對多降水區可達500-700毫米,有一部分以雪災方式出現,而最乾旱地區年降水不足20毫米。
青海風多,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大風造成惡劣環境災害,另一方面也使青海成為風能豐富地區。全省90%地區年平均風速在3米每秒以上,分佈趨勢為西北部大,東南部小,如柴達木盆地中西部,青南高原西部及祁連山地中西段年平均風速在4米每秒以上,其中阿尼瑪卿山區,風速在17米每秒以上的大風,常常連續15天以上。
缺氧是不少到青海來的人首先遇到的問題,由於青海空氣稀薄,年平均氣壓在625毫巴以下,在這種條件下,產生了一個現象:青海的開水不開,因其沸點在80-85度之間。而不少長期在青海居住生活的人到了海南島反而會出現所謂“氧中毒”症狀。
青海省地域廣闊,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光熱資源豐富。全年日照時間在2000~3600小時之間,比同緯度地區的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多400~700小時;全省每平方釐米年輻射總量在586~741千焦耳之間。廣闊的土地和豐富的光熱資源,有利於高原畜牧業發展和瓜果等經濟作物生長,利用潛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