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共和國(Repubblica Italiana),簡稱意大利,首都羅馬,位於歐洲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撒丁等島嶼。北與法國、瑞士、奧地利、斯洛文尼亞接壤,東、南、西三面分別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得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總面積301333平方千米,海岸線長約7200多千米。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全國劃分為20個行政區,101個省,以及5個特別自治行政區。2022年1月,總人口為5898萬人,主要是意大利人,講意大利語,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
[11]
目錄
意大利歷史沿革
編輯史前時期
意大利是歐洲文明古國,意大利半島史前就有人類活動跡象,最早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早期,就已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公元前9世紀伊特魯里亞人曾創造燦爛的文明。
羅馬共和國和帝國
公元前510年,羅馬人結束羅馬王政時代並建立共和國,國家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三權分立。
羅馬共和國延伸到意大利南部,在公元前241年的第二次布匿戰爭後,將西西里納入自己的版圖。公元前202年,通過四次馬其頓戰爭和第三次布匿戰爭羅馬擊敗了迦太基,將西班牙和希臘納入版圖。之後羅馬人在敍利亞戰爭,控制了西亞部分地區。
帝國前期經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前27年~68年)、弗拉維王朝(69年~96年),至安敦尼王朝(96年~192年)五賢帝時代(96年~180年)達到全盛,國家穩定、經濟繁榮,這段時期被稱為羅馬和平時期。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佈米蘭敕令宣佈基督教合法。
410年,日耳曼的哥特人在領袖阿拉里克率領下,進入意大利,圍攻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配合下打開城門,掠奪而去。此後在西羅馬帝國境內建立西哥特王國和東哥特王國。
中世紀時期
公元962年至11世紀,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成為“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而南部則為拜占庭領土,直至11世紀諾曼人入侵意南部並建立兩西西里王國。
12~13世紀,在意大利的神聖羅馬帝國統治瓦解,分裂成許多王國、公國、自治城市和小封建領地。隨着經濟實力增強,文化藝術空前繁榮。
15世紀,人文主義和文藝復興運動在意大利應運而生,16世紀,在歐洲廣泛傳播。
15世紀末,法國和西班牙爭奪亞平寧半島鬥爭激化,導致了持續數十年的意大利戰爭。
近現代史
18世紀,意大利民族精神覺醒。
19世紀,意大利民族復興運動興起。19世紀60年代,在愛國者朱塞佩·馬志尼和朱塞佩·加里波第的努力下,意大利統一運動(意大利復興運動)蓬勃開展。
1861年3月,意大利王國宣佈成立,原撒丁王國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成為了意大利國王。
1870年,攻克羅馬,完成意大利領土統一。此後,意大利同其他歐洲列強進行殖民擴張競爭,曾先後佔領了厄立特里亞、索馬里、利比亞和愛琴羣島,並在中國天津取得一塊商業租界。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意大利獲得了東北部特倫蒂諾、上阿迪傑、威尼斯·朱利亞和多德卡尼索斯等地區。
1922年10月31日,墨索里尼上台執政,意大利實行長達20餘年的法西斯統治。
1930年~1936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
1938年,意大利在西班牙內戰中幫助佛朗哥並與德國結成羅馬—柏林軸心。
1939年~1945年,意大利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並淪為戰敗國。
1946年6月2日,意大利全民公投,廢除君主立憲,同年7月12日,組成共和國第一屆政府。
意大利地理環境
編輯意大利區域位置
意大利位於歐洲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撒丁等島嶼。北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斯洛文尼亞接壤,東、南、西三面分別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得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國土面積301333平方千米,海岸線長約7200多千米。
[11]
意大利地形地貌
意大利氣候
意大利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貧乏,僅有水力、地熱、天然氣等能源和大理石、粘土、汞以及少量鉛、鋁、鋅和鋁礬土等礦產資源。本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僅能滿足4.5%和22%的國內市場需求,能源和主要工業原料供給依賴進口。意大利最大河流是波河,發源於阿爾卑斯山南坡,水能藴藏豐富。台伯河是流經羅馬的主要河流。較大湖泊有加爾達湖、特拉西梅諾湖、馬焦雷湖、科摩湖等。水力資源估計為380萬千瓦。森林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20%。
[8]
意大利行政區劃
編輯意大利區劃詳情
意大利全國劃分為20個行政區,101個省,8001個市鎮。20個行政區包括15個普通自治行政區:皮埃蒙特、倫巴第、威內託、利古里亞、艾米利亞—羅馬涅、托斯卡納、翁布里亞、拉齊奧、馬爾凱、阿布魯佐、莫利塞、坎帕尼亞、普利亞、巴西利卡塔、卡拉布里亞,以及5個特別自治行政區:瓦萊·達奧斯塔、特倫蒂諾—上阿迪傑、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亞、西西里島及撒丁島。
[11]
中文名稱 | 意大利語名稱 | 首府 | 面積(平方千米) | 行省數 | ISO3166-2:IT |
---|---|---|---|---|---|
Abruzzo | 拉奎拉(L'Aquila) | 10753 | 4 | IT-65 | |
Basilicata | 波坦察(Potenza) | 9,992 | 2 | IT-77 | |
Calabria | 卡坦扎羅(Catanzaro) | 15,079 | 5 | IT-78 | |
Campania | 那不勒斯(Napoli) | 13590 | 5 | IT-72 | |
Emilia-Romagna | 博洛尼亞(Bologna) | 22451.29 | 9 | IT-45 | |
Friuli-VeneziaGiulia | 7845 | 4 | IT-36 | ||
Lazio | 羅馬(Roma,也是意大利首都) | 17,236 | 5 | IT-62 | |
Liguria | 熱那亞(Genova) | 5420 | 4 | IT-42 | |
Lombardia | 米蘭(Milano) | 23,860.62 | 12 | IT-25 | |
Marche | 安科納(Ancona) | 9,366 | 5 | IT-57 | |
莫利塞大區 | Molise | 4438 | 2 | IT-67 | |
Piemonte | 都靈(Torino) | 25402 | 8 | IT-21 | |
Puglia | 巴里(Bari) | 19358 | 6 | IT-75 | |
撒丁大區* | Sardegna | 24090 | 8 | IT-88 | |
Sicilia | 25711 | 9 | IT-82 | ||
Toscana | 佛羅倫薩(Firenze) | 22994 | 10 | IT-52 | |
Trentino-AltoAdige | 特倫託(Trento) | 13607 | 2 | IT-32 | |
Umbria | 佩魯賈(Perugia) | 8456 | 2 | IT-55 | |
Valled'Aosta | 3263 | 0 | IT-23 | ||
Veneto | 威尼斯(Venezia) | 18399 | 7 | IT-34 | |
(注:*表示該大區為實施特殊法律的自治大區) |
意大利主要城市
羅馬(Roma)
羅馬市是意大利首都,意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位於意大利半島中部,台伯河穿城而過。面積1287平方公里。服務業是羅馬市支柱產業,其中旅遊業、金融業最為重要。工業主要集中在通信、醫藥和食品加工領域。此外,羅馬還是著名的時尚和設計之都,憑藉着良好的氣候條件和保存完整的歷史建築成為影視業的重要基地。市內有羅馬大學等多所大學和藝術類院校。羅馬對國際政治及文化具有一定影響力,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世界糧食計劃署總部均設在羅馬。
羅馬市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被喻為全球最大的“露天曆史博物館”,名勝古蹟眾多,如鬥獸場、萬神廟、古羅馬市場廢墟等。羅馬是天主教中心,羅馬教廷所在地,前羅馬帝國首都,羅馬帝國時期中國正處於東漢,而東漢班超延伸到歐洲的絲綢之路首次將中國和羅馬連結起來,東漢時羅馬第一次來到了中國,順着絲綢之路來到了東漢京師,也是絲綢之路起點的洛陽,所以一直有着東洛陽西羅馬的説法。
[15]
佛羅倫薩(Firenze)
是意大利中部城市,托斯卡納區和佛羅倫薩省的首府。它位於亞平寧山脈中段西麓盆地中,阿爾諾河橫貫市內,兩岸由7座橋樑溝通。全市面積102平方公里,人口近40萬,是托斯卡納區首府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以及主要的歷史、文化和商業中心。從該市延伸出去的佛羅倫薩-普拉託-皮斯托亞都會區共有150多萬名居民。佛羅倫薩依其意大利語發音曾被翻譯為“翡冷翠”,在意大利語中有花城之意。故此,城市的標誌為一朵百合花。
佛羅倫薩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文學、繪畫、科學、工藝、建築、經濟等方面人才輩出,商業、金融、科學和藝術均達到很高水平。這裏是著名詩人但丁的誕生地,市內留有許多紀念詩人的文物古蹟,如但丁紀念碑、但丁畫像等。文藝復興的偉大科學家伽利略、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政治理論家馬基雅弗利等都在這裏工作生活過。整個城市保留着文藝復興時期的風貌,是傳統和藝術的寶庫。全城有40多個博物館、美術館,60多座宮殿和許多大小教堂、廣場,收藏了大量精美珍貴的藝術品和文物。著名的建築包括聖母百花教堂、洗禮堂、烏菲奇宮等。
佛羅倫薩是舉世聞名的文化旅遊勝地,市內寶貴的建築、繪畫、雕塑、歷史與科學遺產吸引着來自全世界的遊客。建於公元前的佛羅倫薩歷史區是城市規劃和建築藝術的傑作,既是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繁榮的商業重鎮的歷史見證,又是充滿永恆之美的舉世聞名的名勝區。1982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佛羅倫薩位於意大利交通中心。市內有2號、65號、66號公路等通往全國各大重要城市,此外還有2條高速公路:A1高速公路(太陽高速公路)和A11高速公路,前者是縱貫意大利的南北向交通要道;後者連接托斯卡納沿海地區。
[17]
威尼斯(Venezia)
威尼斯是意大利東北部著名的旅遊與工業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區的首府。威尼斯市區涵蓋意東北部亞得里亞海沿岸的威尼斯潟湖的118個島嶼和鄰近一個半島。這個鹹水潟湖分佈在波河與皮亞韋河之間的海岸線。
米蘭(Milan/Milano)
米蘭,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意大利北部倫巴第大區首府,米蘭省省會,前西羅馬帝國首都,波河平原北岸,人口183萬,都會區人口755萬,涵蓋9個省,272個市,是意大利最大的大都市和歐洲及世界最大的都會區之一。是意大利的經濟引擎,經濟首都。
米蘭作為國際大都市,經濟上與巴黎、倫敦和柏林同為歐洲經濟中心。在中歐、南歐地區,米蘭在工業活動方面位居第一。米蘭是意大利的金融中心,集中了全國90%的金融交易。工業區大都集中在近郊,重工業區沿公路向北伸展,化學工業區向南延伸。目前,米蘭城繼續朝東北、東南兩個方向擴展。米蘭還是意大利的貿易中心和最大的批發市場,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有人造纖維、毛織品、服裝、皮革製品、民用家電、化學制品、機械產品和石油化工產品等。
[16]
都靈(Turin/Torino)
都靈是意大利第三大城市,大工業中心之一,皮埃蒙特區首府。位於波河上游谷地,海拔243米。人口約103.5萬。冬温夏熱,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冬春降水較多,且多山谷風。都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發展迅速,尤以汽車製造業聞名於世。現為意大利最大的工業中心之一,多大型的現代化企業。歐洲的電力鍊鋼和電子加工中心之一。在阿爾卑斯山脈廉價水電基礎上,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有發動機、機牀、電子、電器、化學、軸承、飛機、精密儀器、儀表以及軍火工業等。
[14]
意大利國家象徵
編輯意大利國旗
意大利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相連構成,從左至右依次為綠、白、紅三色。意大利原來國旗的顏色與法國國旗相同,1796年才把藍色改為綠色。
意大利國徽
意大利國徽呈圓形。中心圖案是一個帶紅邊的五角星,象徵意大利共和國;五角星背後是一個大齒輪,象徵勞動者;齒輪周圍由橄欖(olives)枝葉和橡樹葉環繞,象徵和平與強盛。底部的紅色綬帶上寫着“意大利共和國”(RepubblicaItaliana)。
意大利國花
意大利國石
珊瑚(corallo)
意大利人口
編輯截至2022年1月,意大利總人口為5898萬。羅馬為第一大城市,人口約300萬;米蘭、那不勒斯、佛羅倫薩、都靈等城市人口分佈較為集中。意大利常住華人31.8萬人,主要集中於普拉託、米蘭、羅馬和佛羅倫薩等地。
[8]
意大利政治
編輯意大利政體
意大利憲法
現行意大利憲法於1947年12月22日由立憲會議通過,1948年1月1日頒佈。2001年10月7日,全民公決通過修改後的憲法。
[1]
意大利議會
意大利議會為意大利最高立法和監督機構,實行兩院制,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參、眾兩院分別普選產生315名(不包括終身參議員)和630名議員(2020年意大利憲法公投批准關於減少議員人數的憲法修正案,下屆議會兩院議員數分別減至200席和400席),任期5年。總統有權在任期內任命5位終身參議員。
意大利議會議會的主要職能是:制定和修改憲法和法律;選舉總統;審議和通過對政府的信任或不信任案;監督政府工作;討論和批准國家預算、決算;對總統、總理、部長有彈劾權;決定戰爭狀態和授予政府必要的政治決定權力等。參、眾兩院權力相等,可各自通過決議並相互關聯。
[8]
2022年9月25日選舉產生的本屆議會意大利第19屆議會,兄弟黨、聯盟黨、力量黨等組成的中右聯盟勝選,兄弟黨是得票最多的單一政黨,民主黨領銜的中左聯盟得票率大幅下降。10月13日至14日,參眾兩院分別選舉議長。兄弟黨參議員拉魯薩當選參議長,聯盟黨眾議員豐塔納當選眾議長。
[1]
意大利政府
意大利政府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內閣是國家權力的核心,由內閣總理及各部部長組成,一般由執政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議員擔任。新政府經總統批准成立後,應在10天內向議會報告施政綱領,取得議會信任。議會對政府可隨時提出不信任動議,政府也可隨時要求議會進行信任投票。
意大利現政府包括23個部,具體如下:內政部;經濟財政部;外交與國際合作部;經濟發展部;國防部;司法部;教育部;大學與科研部;南方與領土團結部;青年政策部;文化部;技術創新與數字轉型部;環境、生態轉型部;基礎設施與交通部;衞生部;與議會關係部;公共管理部;農業政策部;機會均等與家庭部;大區事務與自治部;殘疾人政策部;勞動與社會政策部;旅遊部。
[8]
意大利司法
最高司法委員會是意大利最高司法權力機構,有制定獨立司法體制和任免法官的權力,有法官的任命、分配、調遣、晉升和規定措施等權力。由33人組成,總統任主席,最高法院院長和總檢察長為成員。其他成員由議會選舉的10位委員(律師和司法教授)和全體法官選出的20位法官組成,任期4年,不得連任和兼職。
意大利政黨
意實行多黨制,各主要政黨或黨派聯盟大多分佈在中左和中右兩大陣營,主要政黨有:
(1)意大利兄弟黨(Fratelli d'Italia):極右翼政黨。2013年自由人民黨解散後,以焦爾吉婭·梅洛尼、伊尼亞齊奧·拉魯薩和圭多·克羅塞託為代表的極右派人士組建了兄弟黨,焦爾吉婭·梅洛尼(Giorgia Meloni)任黨主席。
(2)民主黨(Partito Democratico):中左翼最大政黨。2007年10月成立,由左翼民主黨、雛菊黨等多個左翼黨派聯合組建。現任全國書記恩里科·萊塔(Enrico Letta)。
(3)五星運動(Movimento 5 Stelle):具有民粹色彩的非傳統政黨。2009年10月成立,創始人為著名喜劇演員格里洛,擅長媒體運作,提倡網絡民主。2021年中,五星運動進行內部改革,格里洛擔任該黨擔保人,前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出任黨首,併發布新黨章。
(4)聯盟黨(Lega):前北方聯盟黨,中右翼政黨。1989年12月成立,前身是意中北部6個自治運動聯盟,創始人及首任書記為翁貝託·博西(Umberto Bossi)。現任總書記為馬泰奧·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
(5)第三極(Terzo Polo):2022年8月由行動黨、意大利活力黨等黨派合併組成,走中間路線。卡洛·卡倫達(Carlo Calenda)任黨首。
(6)意大利力量黨(Forza Italia):中右翼政黨。2013年,由意大利力量黨、民族聯盟等聯合組成的自由人民黨(Popolo della Libertà)分裂,前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及其支持者宣佈解散自由人民黨,恢復意大利力量黨,貝盧斯科尼任黨主席。
[9-10]
[18]
意大利政要
現任總統:塞爾焦·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1941年7月23日出生於意大利西西里大區巴勒莫市,羅馬大學法學專業畢業,後在巴勒莫大學任教。1983年,馬作為天民黨候選人首次當選眾議員,1987年再次當選。1987至1989年任與議會關係部長。1989至1990年任公共教育部長。1998至1999年出任副總理。1999至2001年任國防部長。2006年,馬參與組建民主黨。2011年被議會推選為憲法法院法官。2015年1月31日,馬在總統選舉第四輪投票中勝出,於2月3日宣誓就職,並於2022年2月當選連任。
現任總理:焦爾吉婭·梅洛尼(Giorgia Meloni),總理。1977年出生於意大利羅馬,羅馬職業高中畢業,兄弟黨創始人之一。2006年至2008年任副眾議長。2008年任貝盧斯科尼政府青年與體育部長,是意史上最年輕的女性部長。2012年參與創建極右翼政黨——意大利兄弟黨,2014年起任黨首至今。2022年10月22日,梅宣誓就任意大利戰後第68屆政府總理。
[11]
伊尼亞齊奧·拉魯薩(Ignazio La Russa),參議長。1947年出生於西西里大區。1992年起連續26年擔任眾議員。1995年主導法西斯政黨“意大利社會運動”改組為“民族聯盟”。2008年推動“民族聯盟”同貝盧斯科尼的力量黨合併為“自由人民黨”,並出任貝政府國防部長。2012年退黨並同前青年部長梅洛尼等共同組建“意大利兄弟黨”。2022年10月當選參議長。
洛倫佐·豐塔納(Lorenzo Fontana),眾議長。1980年出生於意大利維羅納,持帕多瓦大學政治學、羅馬歐洲大學歷史學和宗座聖多瑪斯大學哲學等專業學士學位。2009年、2014年兩度當選歐洲議會議員。2016年出任聯盟黨副書記。2018年大選後曾任副眾議長、家庭部部長、歐洲事務部部長等職。2022年10月當選眾議長。
[18]
意大利經濟
編輯意大利綜述
意大利是發達工業國,歐洲第三大、世界第八大經濟體。中小企業發達,被譽為“中小企業王國”,中小企業數量佔企業總數的98%以上。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北方工商業發達,南方以農業為主,經濟較為落後。2020年意經濟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在歐盟復甦基金中獲得2090億歐元支持,佔基金總額28%,歐委會於2021年6月通過意復甦計劃,2022年4月、7月分別向意發放兩筆總值約210億歐元的復甦基金。
根據意大利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意大利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78萬億歐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萬歐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6.6%、出口總額同比增13.3%、進口總額同比增長14.5%、失業率為9%。
[11]
截至2021年4月30日,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對意大利主權信用評級為BBB,展望為穩定;穆迪對意大利主權信用評級為Baa3,展望為穩定;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對意大利主權信用評級為BBB-,展望為穩定。
[8]
鉅額赤字和公共債務一直是意大利經濟的兩大難題。1992年開始,意大利先後對國民勞動銀行、意大利信貸銀行和意大利商業銀行以及伊利、埃尼、國家保險公司、國家電力公司、高速公路公司等大型國有企業實施私有化。2011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影響,意主權債務形勢一度十分嚴峻,經濟持續疲軟。意分別於2008年、2012~2014年、2019~2020年曆經三次經濟衰退。2021年財政赤字率7.2%,公債總額約2.67萬億歐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50.4%。
[11]
意大利工業
意大利實體經濟發達,是歐盟內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製造業強國。各類中等技術含量消費品和投資產品在世界市場上佔有相當份額,但高技術產品相對較少。主要工業有: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家用電器、電子儀器、冶金、機械、設備、紡織、服裝、製革、傢俱、食品、飲料、煙草、造紙、出版、印刷、建築等。中小企業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傳統上以出口為導向,在製革、製鞋、服裝、紡織、傢俱、廚衞、瓷磚、絲綢、首飾、釀酒、機械、大理石開採及機械工業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11]
航空航天
意大利在航空領域有其獨到的技術與產品,例如直升飛機傳動系統及旋翼裝置、ATR支線客機等。LEONARDO公司是意大利航空航天、國防、能源、運輸和自動化領域的核心企業。其海上救護、近海石油平台作業用和軍、警用直升機在國際市場上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
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
意大利在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設計、施工、鐵路安全關鍵技術的集成和車輛製造技術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MERMEC機械製造公司在鐵路機車製造、鐵路安全控制系統和國際空間站機器人攝像系統方面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專用機械設備、機牀和機器人
意大利的機械設備產業位居全球第4位(歐洲第2位),2019年產值490億歐元,同比增長1.1%,出口額287億歐元,德國、中國及美國是意大利產品的重要客户。機器人產業是意大利機械製造業的精髓,其中用於車輛製造的機器人系統,如焊接機器人、車輛組裝機器人、車身噴塗工藝機器人在世界處於領先水平。意大利機器人生產企業共50家。意大利機牀與機器人企業中大型企業佔3.2%,中型企業佔22.3%,小型企業佔44.3%,微型企業佔27.2%。
生物技術與醫藥
意大利生物技術企業約200家,其中160多家為小型企業。意大利在製藥領域具有獨特的技術、產品和龐大的研發體系。尤其是抗腫瘤、抗精神病等藥物的製造技術與產品在國際處於領先地位。由意大利芬尼美卡集團下屬企業TELESPAZIO開發生產的遠程醫療系統技術水平先進,出口至多個國家。
[8]
汽車製造、設計及零配件
汽車行業是意大利製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菲亞特集團為代表,在整車設計、製造和發動機設計與製造方面有其獨到之處,多點噴射柴油發動機(Multijet)是全球範圍內最先進的柴油發動機產品。意大利汽車零配件生產歷史悠久,特別是輪胎與精密機械、器具機械、齒輪、連接件和模具的生產,在世界名列前茅。
紡織服裝
紡織服裝是意大利製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端面料、服裝服飾和高端時尚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近年來意大利着重發展成衣等終端產品,尤其是強調品質和創意的高端奢侈品,其基本面料進口大幅增加。意大利時尚工業家聯合會共有6.6萬家會員企業,幾乎涵蓋意大利所有紡織、成衣和配飾企業,員工超過58萬人,營業額約955億歐元,其中66.3%來自出口。意大利紡織服裝出口約佔總出口的12%。Mediobanca研究報告顯示,新冠疫情衝擊意大利時裝行業,2020年營收下降23%,預計2023年才能恢復到危機前水平。
食品工業
意大利農林漁業
農、林、漁業佔意大利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2.4%。境內56%的土地屬農業用地,農業企業約160萬家,是世界傳統農業大國和農業強國,橄欖油、葡萄酒、番茄醬等農產品質量享譽世界。2021年農業總產值為643億歐元,同比增長6.3%。意大利是歐盟內部獲得“原產地保護”“地理標誌保護”和“傳統特色產品保護”認證最多的國家。
[11]
意大利金融
貨幣
外匯管理
意大利允許資本在國際間自由流動,國內不存在外匯管制,實行資本賬户開放。企業利潤在繳納24%所得税之後,可自由匯出。外國人攜帶現金出入境不得超過1萬歐元。外資企業在意大利銀行開立賬户,公司董事必須親臨銀行辦理,並帶齊所有的開户文件。
銀行機構
意大利央行是意大利銀行(Banca d'Italia),負責發行貨幣及金融體系調控和監管。
意大利主要商業銀行有:聯合聖保羅銀行(Intesa Sanpaolo)、裕信銀行(Gruppo Unicredit)、卡皮塔里亞集團(Capitalia)、錫耶納牧山銀行(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等。
保險公司
意大利主要保險公司有:忠利保險集團、Unipol- Fondiaria Sai保險集團、Mediolanum保險集團、Cattolica保險集團等,均為綜合性保險公司。
中資銀行
信用卡使用
意大利信用卡使用較為普遍,Visa和Mastercard卡均可在當地使用。
為打擊偷税漏税,2011年底意大利政府規定,現金交易每筆不得超過1000歐元。之後該上限金額多次調整,根據最新調整,2020年7月1日起,現金交易上限為2000歐元。中國銀聯卡可在意大利主要城市的特約商户使用。
證券市場
意大利旅遊業
意大利旅遊業發達,是世界第二大旅遊國,氣候濕潤,風景秀麗,文物古蹟眾多。意大利共有55處歷史、文化古蹟和自然景觀被收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意大利旅館多為中小型,包括賓館、露營地、旅遊村和農業旅遊住所等,全國共有11.5萬家。
意大利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是意大利經濟的主要支柱。外貿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40%以上。個人消費品、機械設備以及服務在國際市場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2021年,意大利出口總額5160億歐元,同比增長18.2%,進口總額4721億歐元,同比增長26.4%。
[11]
意產品在國際上有較強競爭力,出口商品種類非常齊全。主要以機械儀器、汽車、農產品加工、鋼鐵、化工化學、製藥、家用電器、服裝、製鞋、貴重金屬等工業製成品為主。意國外市場主要為歐盟國家,佔出口總量50%以上。近年來,意大利對世界其他地區市場出口份額逐漸增加,俄羅斯、日本、中國、巴西、美國、越南、北非、中東、南非等國家和地區都是意大利在非歐盟國家中的重要貿易伙伴。
[18]
意大利前五大貨物貿易伙伴分別為德國、法國、美國、中國和西班牙,合計佔意大利對外貿易總額的41.6%;前五大出口市場分別為德國、法國、美國、瑞士和英國,合計佔意大利出口總額的43.9%;前五大進口來源地為德國、中國、法國、荷蘭和西班牙,合計佔意大利進口總額的44.7%。
意大利主要出口商品為電子電氣設備、汽車及零部件、醫藥產品、機械設備、鋼鐵、服裝、塑料及製品、貴金屬珠寶、傢俱、光學儀器和醫療設備等;主要進口商品為電子電氣設備、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設備、礦物燃料、醫藥產品、鋼鐵、塑料及製品、貴金屬珠寶、有機化學品、光學儀器和醫療設備等。
[8]
中意貿易
意大利是中國在歐盟的第四大貿易伙伴,中國是意大利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2022年,雙邊貿易額為778.8億美元,同比增長5.4%。中國對意出口509億美元,同比增長16.8%,進口269.8億美元,同比減少11%。中國對意主要出口商品有:服裝及衣着附件、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鞋類、旅遊用品及箱包、山羊絨、玩具、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塑料製品、醫藥品等。中國從意主要進口商品有:紡織機械、動物皮革、電視顯像管、金屬加工機牀、橡膠或塑料加工機械、醫藥品、煙草加工機械、型模及金屬鑄造用型箱、電視、收音機及無線電通訊設備的零附件、計量檢測分析自控儀器及器具等。
[12]
[19]
近年來,中國企業及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意私有化進程,以併購、入股、合資等方式同意企業開展了良好合作,主要項目包括:中聯重科2.71億歐元收購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機械製造商意CIFA集團(2008年)、山東重工(濰柴集團)3.74億歐元收購意法拉帝(Ferretti)遊艇公司75%股權(2012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42億美元收購意埃尼集團(Eni)東非公司28.57%股權(2013年)、國家電網斥資21.01億歐元收購意存貸款銀行全資能源網子公司CDP RETI35%股權(2014年)、上海電氣4億歐元收購全球第四大燃氣輪機制造商意大利安薩爾多能源公司40%股權(2014年)、中國化工集團以71億歐元收購意倍耐力公司26.2%股權(2015年)、蘇寧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2.7億歐元收購國際米蘭70%股權(2016年)。
[18-19]
意大利服務貿易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2019年意大利服務貿易總額為2441.1億美元,其中出口1214.2億美元,進口1226.8億美元。出口服務中,旅遊服務佔41.1%,交通服務佔12.3%,貨物相關服務佔5.5%,其他商業服務佔41.1%;進口服務中,旅遊服務佔24.9%,交通服務佔21.5%,貨物相關服務佔4.1%,其他商業服務佔49.5%。意大利服務貿易主要出口地為歐盟、美國、瑞士、加拿大和中國,主要進口地為歐盟、美國、瑞士、中國和俄羅斯。
[8]
意大利文化
編輯意大利語言
意大利宗教
意大利人70%以上信仰天主教。
[8]
天主教歷史悠久,在意大利的勢力和影響巨大,與意大利人的關係極為密切。全國有200多個教區,各種修士人數眾多,教堂、修道院遍佈全國大小城市村鎮。教會辦有很多醫院和學校,對意大利的政治、文化等影響很大。羅馬城內的梵蒂岡是羅馬教廷所在地、世界天主教中心。
意大利憲法規定,一切宗教在法律面前完全平等,只要不違反法律,都有權按自己的教規建立其組織並開展活動。天主教為意第一大宗教,但政府沒有正式將天主教定為國教。大約有90%的意大利人信仰天主教,其餘信仰新教、東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各種宗教組織達400多個。
[14]
意大利習俗
意大利人熱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禮,正式場合穿着講究,奉行女士優先。見面禮是握手或招手示意;親近的朋友間行親吻禮。對長者、有地位和不太熟悉的人,要稱呼他(她)的姓,加上“先生”“太太”或“律師”等。
朋友間聚會時多在餐館吃飯,一般實行AA制,除非對方申明請客。意大利人如請客人到家裏吃飯,表明視客人為上賓,客人可帶酒(一般為葡萄酒)、甜點或鮮花。意大利人習慣當場打開禮物,一同食用客人攜帶的食物、酒和甜點,以示對客人的尊重。
[8]
意大利禁忌
意大利節日
意大利法定節假日有:1月1日,元旦;1月6日,主顯節;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復活節;4月25日,解放日;5月1日,勞動節;6月2日,國慶節;8月15日,聖母升天節;11月1日,萬聖節;12月8日,聖母受胎節;12月25日,聖誕節。此外,意大利人每年8月有2~3周的假日。意大利實行每週5天工作制,週六、週日是公休日。
[8]
意節日與宗教有着密切關係,因此可分為宗教節日和非宗教節日。除了公共節日外,各地還有許多地方性節日。
(一)宗教節日
1月6日,主顯節,亦稱顯現節,原是紀念“東方三博士前來朝拜聖嬰耶穌”的,如今它已成為意大利的兒童節了。
復活節,是慶祝耶穌死後三天又復活的節日,時間在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禮拜天,一般在3月至4月之間。這是聖誕節後的又一重要節日,一般放假一星期,人們習慣利用這個假期外出旅遊。
8月15日,八月節,是古羅馬時代沿襲下來的節日,慶祝聖母昇天。現在國家公務人員和各單位職員,8月份都要休假,一般分二批,7月底至8月15日為第一批,8月15日至8月底為第二批。這期間機關不辦公,學校放假,商店也輪休。人們一般都要到外地去度假,有的去海濱,有的去山區,也有的去國外。
11月1日,萬聖節。
11月2日,亡人節,要去祭奠亡人、掃墓,相當於中國的清明節,一般要獻上一些黃色或白色菊花。因此,菊花在意被認為是葬儀之花,不可贈予活着的人。
12月8日,聖母受孕節,紀念聖母純潔懷胎. 耶酥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酥是因着聖靈成孕,由童女馬利亞所生的。
12月25日,聖誕節,是意最隆重的節日。一般放假至元旦後,或放至主顯節,共有一至二個禮拜的假期。
(二)非宗教節日
1月1日元旦,亦稱新年,一歲之首。慶祝方式與中國相似,除夕之夜要守歲,等到新年鐘聲敲響後,要開香檳酒祝賀新年,也有人放鞭炮。
2月14日,情人節,民間風俗節日。
3月8日,婦女節,1903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市的女工為了反對資產階級壓迫、剝削和歧視,爭取自由平等,舉行了大罷工和示威遊行。
4月25日,意大利解放日。
5月1日,勞動節。
母親節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這一天,母親們會收到孩子們贈送的精美卡片,有的家庭還舉行慶祝活動。
意大利名人
拉斐爾·聖齊奧 | ||||
意大利飲食
意大利是傳統的農業大國,以美食著稱,盛產橄欖油、葡萄酒、奶酪。意大利政府對食品生產監管十分嚴密,擁有完備的食品衞生安全追溯體系和良好的食品安全信用體系。意大利自來水可直接飲用,但水質較硬,推薦飲用礦泉水。意大利部分城市街道設有飲水設施,如非提示不可飲用,即可供行人解渴。
意大利在製作菜餚時講究色香味,其風味菜餚可媲美法國大菜。意大利餐配酒十分豐富,從餐前開胃酒、佐餐葡萄酒到餐後消化酒等,在正式宴會上,每上一道菜便有一種不同的酒。意大利人特別愛喝葡萄酒,白葡萄酒一般搭配海鮮魚蝦類餐食,紅葡萄酒配禽鳥牲畜等肉類餐食。意大利人請客吃飯,通常是在飯館裏,有時也會在家中宴請親朋好友。
[14]
意大利麪(spaghetti):是西餐品種中國人最容易接受的。作為意大利麪的法定原料,杜蘭小麥是最硬質的小麥品種,具有高密度、高蛋白質、高筋度等特點,其製成的意大利麪通體呈黃色,耐煮、口感好。它的形狀也不同,除了普通的直身粉外還有螺絲型的、彎管型的、蝴蝶型的、貝殼型的林林總總數百種。所以,正宗的原料是意大利麪具有上好口感的重要條件。除此之外,拌意大利麪的醬也是比較重要的。一般情況下,意大利麪醬分為紅醬(TomatoSauce)、青醬(PestoSauce),白醬(KleamSauce)和黑醬(Squid-InkSauce)。
甜點(dolce):意大利最著名的甜點是冰淇淋(gelato),其中奶油冰淇淋和威士忌冰淇淋是最為普遍的口味。gelato和其他冰淇淋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味道和質感。不僅在牛奶的選擇上會帶來更低的脂肪,而且因為製作時相較一般冰淇淋會有更少的空氣攪拌進去,所以口感更爽滑和厚重。除此之外,當屬提拉米蘇(Tiramisu)。
咖啡(caffe):意大利的泡沫咖啡卡普奇諾(cappuccino)與濃縮咖啡(espresso)是意大利特有的餐桌上的精品飲料。此外,薄咖啡、牛奶咖啡以及檸檬或小茴香增添口感的現煮咖啡和冰咖啡也都是意大利人喜愛的咖啡。
葡萄酒:意大利擁有全世界最悠久的起泡酒釀造歷史,一直可上溯到羅馬帝國時期。意大利起泡酒按照起泡的大小程度可以分為:起泡酒和低起泡酒。按照釀造方法的不同,還可以分為化學式與古典式。前者在大型鋼罐裏發酵,氣泡通過添加符合法律規定的添加劑生成;後者在瓶裏發酵,通過不充分的發酵而產生二氧化碳。起泡酒既可以由單一品種的葡萄釀成,也可以由多種葡萄混合釀成,一般所選用的葡萄是霞多麗、黑皮諾,偶爾也用灰皮諾以及維爾迪奇奧等葡萄品種。
意大利軍事
編輯意大利總統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總理對國防政策及軍隊建設負責。國防部是最高軍事行政機關,負責武裝力量的建設和管理,實行以國防部長(文官)為首、國防參謀長和國防秘書長分別主管軍事和後勤管理的雙軌制。
國防參謀部是最高軍事指揮機構,下轄陸軍、海軍、空軍參謀部和憲兵總部。參謀長委員會為國防部最高諮詢機構,成員有國防參謀長、三軍參謀長、國防秘書長和憲兵總部司令,由國防參謀長任主席。國防參謀長是最高軍事長官,通過國防參謀部、國防秘書廳和軍種參謀部對三軍實施行政管理,通過三軍作戰司令部、艦隊司令部、空軍作戰司令部指揮部隊的作戰和演習。
根據2004年出台的法令,意大利從2005年開始實施軍隊職業化,目前是志願兵與職業軍人相結合的兵役制度,志願兵可通過不同等級考試成為職業軍人。意從1997年起開始逐步裁軍。
2021年國防預算245.8億歐元。意是北約成員,北約南歐盟軍司令部設在那不勒斯。美國在意設有數十處軍事基地,在加埃塔、那不勒斯等地設有海軍基地,在阿維亞諾設有空軍基地,在維琴察、裏窩那設有陸軍基地。意大利軍隊曾多次參與聯合國、北約、歐盟框架下涉及多個國家的國際維和任務。
[11]
意大利交通
編輯意大利公路
意大利全國公路網總長31萬千米,其中高速公路總長6668千米,佔歐盟總里程的10%。意大利境內高速公路網北部相對發達,南部發展緩慢。高速公路多建於上世紀80年代,維護成本高,高速公路費相對較高。
[8]
意大利鐵路
意大利全國鐵路網總長19394萬千米,電氣化線路約佔70%,高於歐洲平均水平,年運送旅客8.55億人次,年運送貨物接近1億噸。主要城市間均已開通高鐵。意大利與法國、瑞士、奧地利有鐵路直接相通。
[8]
意大利航空
意大利共有機場96個,主要機場有羅馬的菲烏米奇諾,米蘭的利納特、馬爾奔薩,都靈的卡塞萊等,其中35個主要機場的年旅客吞吐量為1.5億人次,年貨運吞吐量為95.2萬噸。
意大利與中國已開通10條直航航線,由5家中國航空公司運營,國航運營的有羅馬—北京、羅馬—杭州、米蘭—北京、米蘭—上海航線;東航運營的有羅馬—上海航線;南航運營的有羅馬—武漢—廣州航線;海航運營的有羅馬—重慶—海口,羅馬—西安,羅馬—深圳航線;川航運營的有羅馬—成都航線。
[8]
意大利水運
意大利地處亞平寧半島,三面環海,內連歐洲大陸,地理位置優越,海運業較為發達,年海運貨運量約5億噸。
意大利社會
編輯意大利科技
意大利科技水平較為發達,在機械製造、工業設計、航空航天、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領域居世界先進水平。意大利的科研機構分為公共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企業研究開發中心。意大利企業的研究和開發力量較為雄厚,並與公共科研機構及大學研究機構合作密切,例如意大利國際高等研究院(SISSA)、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國際遺傳工程與生物技術中心(ICGEB)、意大利技術研究院(IIT)等。
意大利教育
意大利教育水平較高,尤其注重教學與科研聯合。國家每年對教育的資金投入與補貼位列歐洲前列。
意大利教育體系分為三個階段,即5年初級教育(小學),8年中級教育(3年初中,5年高中),大學、專科院校等高等教育,16歲以下可享受義務教育。
意大利公立學校約佔90%,私立學校約佔10%。著名大學有羅馬大學、米蘭“博科尼”大學、米蘭理工大學、都靈理工大學、帕多瓦大學、比薩大學等。意大利大學教育為義務教育,外國學生可免費入學,但自2000年起,由於留學生大量湧入,意大利教育、大學與科研部開始對公立院校實行象徵性收費,具體收費水平因學生家庭年收入而異。
[11]
意大利的藝術、設計、時尚類的教育在世界範圍內都處於領導地位。高等教育院校眾多,包括公立大學、私立大學。著名大學有:
博洛尼亞大學(UniversitàdegliStudidiBologna):成立於1088年,是世界上第一所大學,有”大學之母“的美譽。
米蘭理工大學(PolitecnicodiMilano):成立於1863年,世界著名理工大學,設立18個科系以及超過4萬多名學生,有5個校區,主校區位於意大利米蘭市。
都靈理工大學(PolitecnicodiTorino):成立於1800年,是一個研究性的大學,學校優勢專業是建築設計、汽車設計、生態設計等。
熱那亞大學(UniversitàdegliStudidiGenova):成立於1471年,是意大利一所老牌的綜合類公立大學,熱那亞大學是意大利唯一一所把造船學和船內設計列入學位課程的大學。
威尼斯卡福斯卡里大學(UniversitàCa'FoscariVenezia):成立於1868年,簡稱”威尼斯大學“,威尼斯大學的商學和經濟學具有悠久的傳統。
意大利衞生
意大利體育
意大利是一個體育強國,開展的體育運動比較廣泛,是體育運動的一個浪漫國度。另外,在這裏每年還舉行環意大利自行車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眾多頂尖車手。在奧運會的眾多項目中,田徑、足球、自行車、擊劍、男籃、女排、拳擊、體操、花樣游泳等項目是意大利的強項。意大利歷史上湧現出一大批奧運冠軍,例如:曼賈羅蒂、內納迪、高迪尼、德芬諾、阿哈蒂、梅迪奇、帕維西、弗利傑利奧、迪比亞西、梅尼契利、比揚凱託等等。運動新生代擊劍選手韋扎利、三級跳選手馬丁內斯等運動員,正活躍在國際賽場上。
奧林匹克
意大利是最早參加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國家之一。國際奧委會的創始委員中,有兩位就是意大利人。意大利的體育宣傳,在歐洲享有盛譽。《羅馬體育郵報》、《都靈體育報》、《米蘭體育報》三大媒體的知名度非常高,成為當地奧委會的有力助手。除20世紀70年代成績下滑之外,意大利代表隊在奧運會的成績幾乎一直排在前10位。截至2000年悉尼奧運會結束,意大利在夏季奧運會中,共獲得172枚金牌,137枚銀牌,153枚銅牌。
截止到2012年,意大利總共舉辦過三屆奧運會,一屆是夏季奧運會,即1960年羅馬奧運會,兩屆冬季奧運會,即1956年科蒂納丹佩佐冬季奧運會,2006年都靈冬季奧運會。
足球王國
意大利被譽為“世界足球王國之一”。意大利曾贏得四屆世界盃冠軍。國家隊的傳統球衣是藍衫白褲藍襪。其綽號是Azzurri(藍色,意大利語),中文綽號“藍衣軍團”。意大利的球衣贊助商是彪馬。
意大利國家男子足球隊曾在1934年奪得世界盃冠軍,並於1938年成功衞冕。至今,只有意大利和巴西曾經衞冕過世界盃冠軍。1968年,意大利贏得了歐洲盃的冠軍。這個冠軍是自意大利隊二戰後的首個洲際冠軍。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意大利憑藉出色的表現,再次登上冠軍寶座,該屆的功臣是金童保羅·羅西,共攻入了6球。2006年,在主教練馬爾切洛·裏皮的帶領下,再登世界之巔。2012年,意大利隊打入歐洲盃決賽,但四球負於西班牙。
意大利足球甲級聯賽是歐洲最頂級的足球聯賽之一,曾有“小世界盃”的稱號。
意大利媒體
意大利新聞出版業比較發達,全國有各種報刊雜誌50餘種。主要報紙有:《晚郵報》、《共和國報》、《24小時太陽報》、《新聞報》、《體育報》、《信使報》、《賽場體育郵報》和《日報》等。
意大利主要綜合性期刊有:《全景》週刊、《快報》週刊、女性週刊《現代婦女》以及宗教性期刊《基督教家庭》等。
安莎通訊社:1945年建立,意大利最大通訊社。
意大利通信
電話
意大利是西歐第四大電信市場和第三大移動通信市場,手機使用率位居世界前列。意大利共有4800萬用户,3000多萬部智能手機,800萬台平板電腦和9400多萬張手機卡。
互聯網
意大利固定寬帶市場起步較晚,其普及程度和發展狀況均落後於德、法等國家。近年來,意大利政府致力於支持固定寬帶業務的發展,鼓勵增加光纖等基礎設施建設,於2015年8月通過了總額達120億歐元的“超寬帶”計劃,固定寬帶用户數目得以逐年上漲。2018年,73.7%的意大利家庭接入寬帶網絡,94.2%的10人以上企業接入固定或移動寬帶。意大利移動寬帶市場發展迅速,97%以上人口可以通過UMTS/HSDPA和WiMAX網絡使用移動3G網絡,實際用户超過3000萬。2018年,意大利完成5G頻譜拍賣,共拍得65億歐元。2019年,意大利修改相關法律並出台包括“黃金權力”內容的網絡安全法,將5G領域納入“黃金權力”法案適用範圍,賦予意大利政府審核意大利企業和機構與非歐盟成員國實體簽署合同和協議的權力。2021年4月,德拉吉總理在介紹《國家復甦和韌性計劃》(PNRR)時表示,將分配63.1億歐元用於超高速網絡、寬帶和5G項目,到2026年實現所有地區超寬帶網絡全覆蓋。
郵政
意大利電力
意大利的電力能源不能自給自足,是歐洲國家中電力進口最多的國家。根據意大利電網公司(Terna)數據,2020年意大利電力消費總需求3027.51億千瓦時,其中本國發電量2731.08億千瓦時,佔總需求量的90.2%,淨進口量397.87億千瓦時,佔總需求量的13.1%。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38%,水能、太陽能和風能為最主要的可再生髮電能源。
[8]
意大利工薪
根據意大利社會保障局(INPS)數據,約22%的勞動者獲得的時薪低於9歐元,9%的勞動者時薪低於8歐元,40%的勞動者時薪低於10歐元,總體時薪水平低於歐元區平均值,約為法國的82%,德國的90%。
意大利平均工資為20869歐元/年,收入最高的職業是法官,人均年薪約為10萬歐元;其次是記者,人均年薪約為4.5萬歐元;信貸和保險從業人員居第3位,人均年薪約為3.6萬歐元。普通工人平均年薪約為2萬歐元;文職人員平均年薪約為2.5萬歐元。
[8]
意大利勞動力
意大利勞動力整體素質較高,受教育程度較好,專業技術水平較強。意大利超過20所大學進入全球500所頂級大學之列,每年的高校畢業生約31萬人。
意大利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為緩解養老金壓力和保證足夠的勞動力,意大利政府一再提高退休年齡。根據前任政府的養老改革政策,自2018年1月起,意大利男性、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齡均為66歲7個月,私企員工需額外增加1年,該政策使意大利成為歐盟成員國退休年齡最高的國家。意大利的法定退休年齡為67歲,同時需工作年滿20年。
[8]
意大利外交
編輯意大利外交政策
意大利外交政策基本點是立足歐洲,積極參加歐盟建設,促進歐洲一體化進程;依靠北約,重視發展跨大西洋盟友關係;主張聯合國安理會改革,但堅決反對增加常任理事國,強調聯合國在建立國際新秩序和解決地區衝突中的主導作用,積極參加聯合國框架下的維和與人道主義救援行動,力促歐盟及其成員國在難民問題上承擔更多責任;在反恐問題上主張加強國際合作、標本兼治;主張世界多極化和加強地區性合作;認為應對現行國際金融體制進行改革,加強全球經濟治理,增進與中國等新興國家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已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
[11]
意大利對外關係
同中國的關係
1964年11月30日中意兩國在羅馬簽定互設民間商務代表處協議,1965年初雙方互派商務代表。1970年11月6日兩國正式建交。1985年6月兩國分別在米蘭、上海互設總領事館。1998年6月,中國在佛羅倫薩設總領事館,11月,意大利在廣州設總領事館。2014年意大利在重慶設總領事館。
兩國於1978年簽署中意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成立中意科技合作混委會。2010年11月,首屆中意創新合作論壇在羅馬召開,之後更名為中意創新合作周,每年在兩國輪流舉辦,迄已舉辦11屆。2017年2月,雙方簽署《中意麪向2020的科技創新合作戰略規劃》。2018年2月,中意聯合研發的“張衡一號”電磁監測實驗衞星成功發射,習近平主席和馬塔雷拉總統共同致電祝賀。2019年3月兩國科技主管部門簽署《中意關於加強科技創新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19]
中意在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密切。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中國文化年”活動在意大利成功舉辦。2014年6月,兩國文化部簽署《關於建立文化合作機制的諒解備忘錄》,並於2017年2月舉辦中意文化合作機制第一次全體會議。2019年3月,習近平主席訪問意大利期間,雙方舉辦中意文化合作機制第二次全體會議。2019年4至6月,“歸來——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2022年,中意文化和旅遊年重啓。7月,“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習近平主席、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分別向展覽開幕致賀信。雙方已在意合作建立12所孔子學院,39個孔子課堂。截至目前,中意兩國已建立85對友好省市和地區關係。
[19]
雙方執法安全合作良好。《中意刑事司法互助條約》和《中意引渡條約》分別於2015年8月和12月生效,為中意司法執法和反腐追逃追贓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礎。2015年,意方同意向中國引渡經濟犯罪嫌疑人,成為歐洲國家首例。兩國主管部門還簽署了《中意警務聯合巡邏諒解備忘錄》,並於2016年5月正式在意啓動聯合巡邏,迄已在意舉行4輪警務聯巡,在華舉行3輪警務聯巡。
[19]
同歐盟的關係
意大利作為歐盟創始成員國之一,歷屆政府均高度重視並積極推動歐洲一體化建設。認為歐盟一體化建設是應對全球化挑戰的有效手段,只有建立強大團結的歐盟才能最大限度維護意安全和利益。支持歐盟機構改革,積極參與歐盟對外行動署的籌建和運作。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暴發後,倡議在歐盟內部設立應對危機的統一基金,支持歐盟三大經濟治理措施,即由歐洲統一發債、賦予歐洲央行更大權力以及加大體制改革協調力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暴發後,意大利多次呼籲歐盟團結一致抗擊疫情,積極推動歐盟成員國就復興計劃達成一致,並在總額達7500億歐元的基金中獲得2090億歐元資金支持,成為所佔份額最大的國家。
[11]
同美國的關係
意大利是美國傳統盟友,戰後一直與美國保持密切政治、經濟和軍事關係。重視發展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主張發展與美特殊夥伴關係。意總統馬塔雷拉分別於2016年2月和2019年10月兩度訪問美國。2017年4月,意總理真蒂洛尼訪美。2017年5月,美總統特朗普訪意。2018年7月意總理孔特訪美。2019年10月和2020年9月,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先後兩次訪意。2021年6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意大利並出席二十國集團外長會。2021年10月,美總統拜登赴意出席二十國集團羅馬峯會並同意總理德拉吉舉行雙邊會見。2022年5月,意總理德拉吉訪美。
[11]
同北約的關係
意大利認為北約仍是歐洲主要防務力量,在保障歐洲和各成員國安全方面發揮核心作用。主張北約與歐盟在危機處理和維和行動方面進行密切合作。支持北約組建快反部隊,主張北約和歐盟快反部隊互為補充,共同維護跨大西洋聯盟。支持北約東擴,倡導北約與俄羅斯建立新型夥伴關係。主張北約堅持防禦性安全政策,並在解決地區衝突、反恐和防擴散行動中發揮重要作用。
[11]
同俄羅斯的關係
意大利視俄羅斯為世界政治、軍事和能源大國,重視俄在歐洲政治、安全的合作,同俄能源、經貿合作密切,曾率先提出俄與歐洲有着共同的文化和宗教淵源,俄應成為未來大歐洲的一員。2018年10月,意總理孔特訪問俄羅斯。2022年2月俄羅斯-烏克蘭衝突爆發後,意強烈譴責俄軍事行動,認為俄嚴重侵犯烏主權和領土完整。意支持並廣泛參與歐盟出台的多項制裁措施,對烏提供資金、醫療物資等人道主義援助,接納烏難移民,向烏輸送軍事裝備,會同北約向東歐進行軍事調動。同時意認為保持對話暢通至關重要,主張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危機。
[11]
同巴爾幹國家的關係
意大利積極促進該地區合作,謀求在中南歐特別是巴爾幹地區發揮更大作用。曾負責聯合國駐阿爾巴尼亞多國維和部隊的指揮工作,為穩定阿局勢發揮了重要作用。用於巴爾幹重建的投資額在歐盟國家中居第二位,僅次於德國。是中東歐國家的重要貿易伙伴。
[11]
同地中海國家的關係
意大利認為自已是歐洲和地中海的橋樑,歷屆政府一直將該地區視為意地緣戰略的重點。作為“地中海和平穩定憲章”的倡議國和歐盟—地中海夥伴關係國成員,意積極推動歐盟與地中海國家之間的對話與合作,實施歐盟—地中海戰略,支持巴塞羅那進程。強調北約南翼的重要性,呼籲歐盟關注地中海地區局勢,支持2010年建立歐盟—地中海自由貿易區。推動北約成立“地中海常設艦隊”,與法、西組建“地中海快速反應部隊”。自2015年12月開始意每年在羅馬舉辦“地中海對話論壇”。近年來多次舉辦利比亞問題國際會議。
[11]
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國家的關係
意大利重視同亞太地區國家的關係,加強同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合作。主張印巴和解,積極推動朝鮮半島和平進程,促進印尼的民主進程。意積極參與阿富汗戰後重建工作。在與亞洲國家的關係中,意重點發展與中國、日本、伊朗及中亞各國的雙邊關係。意是第一個同朝鮮建交的西方國家,關注朝鮮半島局勢。認為朝核問題涉及國際安全,主張通過協商對話和平解決;同北非國家有較深歷史淵源,近年來積極拓展同廣大非洲國家關係,不斷深化經貿、文化等合作,擴大發展援助規模。
[11]
意大利旅遊
編輯意大利主要景點
圓形競技場(PiazzadelColosseo)
圓形競技場(又譯羅馬鬥獸場)是羅馬時代最偉大的建築之一,也是保存最好的一座圓形競技場。位於羅馬城中威尼斯廣場的東南面,奧勒利安城牆內。古城結構保存良好,為世界典範。羅馬鬥獸場是世界八大名勝之一,也是羅馬帝國的象徵。鬥獸場的外觀像一座龐大的碉堡,佔地20000平方米,圍牆周長527米,直徑188米,牆高57米,相當於一座19層現代樓房的高度,場內可10.7萬觀眾。
天使的聖瑪麗亞教堂(BasilicadiSantaMariadegliAngeli)
天使的聖瑪利亞教堂是1563年米開朗基羅利用迪奧克來齊亞諾浴場温水大廳廢墟改建的,而到了十八世紀1863年至1867年由凡維特爾(LuigiVanvitelli)改變為現存的模樣。入口彷萬神殿,天井高91公尺,是當時建築上的極限。
米蘭大教堂(DuomodelMilano)
雄踞在意大利米蘭市中心的米蘭大教堂亦稱聖母降生教堂,多莫大教堂,於公元1386年開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頂,1774年中央塔上的鍍金聖母瑪利亞雕像(據説手已經被盜)就位。1897年最後完工,歷時五個世紀。拿破崙曾於1805年在米蘭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
威尼斯(Venezia)
威尼斯(49張)
聖馬可廣場(PiazzadelSan·Marco)
嘆息橋,嘆息橋連接的兩座建築物分別是法院和監獄;一般來講,進入監獄的人都不會活着出去的,而嘆息橋就成為了他們最後唯一可以看見陽光的地方,因此,囚犯們經過這裏的時候都會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嘆息,久而久之,這些嘆息就嘆成了“嘆息橋”了……
都靈(Torino)
古老的文化藝術城市。城區多廣場,多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珍藏和建築古蹟。有聖喬瓦尼巴蒂斯塔教堂、瓦爾登西安教堂等以及豪華的宮殿。沿波河左岸多公園。設有歷史、藝術博物館。還有創立於1405年的都靈大學、多所理工科高等院校和國家約瑟夫·弗迪音樂學院,以及現代科技研究實驗中心。
佛羅倫薩(Firenze)
佛羅倫薩在意大利語中意為“鮮花之城”,它位於阿諾河谷的一塊平川上,四周丘陵環抱。文藝復興的概念在佛羅倫薩產生。作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中心,佛羅倫薩給現代人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歷史建築和歷史珍品。米開朗基羅廣場、韋基奧古橋和附近的比薩斜塔等均是最重要的瀏覽景點。
比薩(Pisa)
為了紀念比薩城的守護神聖母瑪麗亞,1063年比薩人開始在城區東北角的廣場上建築具有所謂羅馬-比薩風格(Lomanesque-PisaStyle)的比薩大教堂(Duomo-theKaccedral)。由雕塑家布斯凱託-皮薩諾(BonannoPisano)主持設計,另外還有一個圓形的洗禮堂和一個鐘塔,構成一組建築羣,這也是意大利仿羅馬建築之典型。
西西里島(Sicilia)
西西里島,是地中海上最大的島嶼,也是意大利麪積最大的省份。這裏自然風景與人文風景融合為一體。
意大利世界遺產
截至2019年,意大利共有55處世界遺產,如下:
- 卡莫尼卡河谷巖畫
- 繪有達芬奇《最後的晚餐》壁畫的聖瑪麗亞感恩教堂及多明我會修道院
- 羅馬歷史中心,享受治外法權的羅馬教廷建築和牆外聖保羅教堂
- 比薩主教堂廣場
- 威尼斯及潟湖
- 馬泰拉的石窟民居和石頭教堂花園
- 維琴察城和威尼託的帕拉第奧別墅
- 文藝復興城市費拉拉及波河三角洲
- 那波利歷史中心
- 拉韋納的早期基督教遺蹟
- 皮恩扎城歷史中心
- 阿爾貝羅貝洛的圓頂石屋
- 卡塞塔的18世紀王宮及花園、萬維泰利高架水渠和聖萊烏西奧建築羣
- 阿格里真託考古區
- 龐培、赫庫蘭尼姆和託雷安農齊亞塔考古區
- 帕多瓦植物園
- 摩德納的大教堂、市民塔和大廣場
- 阿馬爾菲海岸
- 韋內雷港、五村鎮和羣島
- 薩伏伊王宮
- 巴魯米尼的防禦工事
- 卡薩萊的羅馬別墅
- 阿奎萊亞的考古區和主教座堂
- 奇倫託和迪亞諾河谷國家公園
- 烏爾比諾歷史中心
- 蒂沃利的哈德良別墅
- 阿西西的聖方濟各大教堂和其他方濟各會遺蹟
- 埃奧利羣島(利帕裏羣島)
- 蒂沃利的埃斯泰別墅
- 瓦爾-迪諾託(西西里東南部)晚期巴洛克城鎮
- 皮埃蒙特和倫巴第的聖山
- 切爾維泰裏和塔爾奎尼亞的伊特魯里亞人公墓
- 奧爾奇亞谷
- 錫拉庫扎和潘塔利克石墓羣
- 熱那亞新街和羅利宮建築羣
- 喀爾巴阡山脈和歐洲其他地區的古老和原始山毛櫸森林
- 曼託瓦和薩比奧內塔
- 雷蒂卡鐵路阿爾布拉-貝爾尼納段
- 意大利的倫巴第人遺址——權力之地(568~774年)
- 阿爾卑斯山地區史前湖岸木樁建築
- 托斯卡納的美第奇別墅和花園
- 皮埃蒙特葡萄園景觀:蘭蓋-羅埃羅和蒙費拉託
- 阿拉伯-諾曼時期的巴勒莫和切法盧、蒙雷亞萊的大教堂
- 16世紀至17世紀威尼斯的防禦工事:斯塔託大泰拉——韋斯特斯塔託大馬爾
- 參考資料
-
- 1. 意大利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0-12-14]
- 2. 意大利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意大利共和國大使館[引用日期2014-06-26]
- 3. 意大利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17-07-24]
- 4. 2019新增世界遺產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引用日期2020-03-21]
- 5. 395年1月17日 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8-03-25]
- 6. World Heritage List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引用日期2015-07-08]
- 7. 外媒:意大利總統獲連任 .參考消息網[引用日期2022-01-30]
- 8.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意大利(2021年版) .商務部[引用日期2022-10-07]
- 9. 世界政黨政要廣泛持續祝賀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 .新華網.2022-11-03
- 10. [新聞直播間]共產黨(意大利)總書記接受總枱記者採訪 俄烏衝突讓意大利損失慘重 北約應解散【00m01s】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2-11-03]
- 11. 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2-11-14]
- 12. 中國同意大利的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2-11-14]
- 13. 意大利總統任命梅洛尼為新政府總理 .財經頭條.2022-10-22[引用日期2022-11-17]
- 14. 意大利 .中國領事服務網[引用日期2022-11-30]
- 15. 羅馬市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引用日期2022-12-12]
- 16. 米蘭市 .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引用日期2022-12-12]
- 17. 意大利佛羅倫薩市 .寧波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引用日期2022-12-12]
- 18. 國家概況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2-04]
- 19. 雙邊關係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2-04]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