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米蘭理工大學

鎖定
米蘭理工大學(意語:Politecnico di Milano;簡稱Polimi)創建於1863年,坐落於意大利米蘭 [1]  ,僅專注於工程技術領域,不設置綜合院校的文、法、醫等學院 [57]  。米理是歐洲頂尖工科院校聯盟IDEA聯盟成員,也是米理-TUM-帝國理工學院歐洲人才學會聯盟 [66]  、歐洲設計高校聯盟(MEDes)、米理-清華大學中意國家級創新基地 [3] 米理-麻省理工ROCCA [53]  等成員 [2] 
米蘭理工大學誕生了歐洲首個電子計算中心,擁有歐洲最大的風洞實驗室、歐洲最大的ICT部門之一(IEEE/ACM Fellow30餘位) [4] 世界Top3大學企業孵化器Polihub [5]  [62]  。諾獎得主、建築學界最高獎普利茲克獎得主(共5位) [55] 阿瑪尼/迪奧等著名時尚品牌首席設計師等都曾於此學習或任教 [6] 李克強總理於2014年訪問米理後 [35]  ,習近平主席和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於2017年2月出席了米理-清華合作協議簽署儀式 [36] 
根據2023QS世界工程技術綜合領域院校排名:米理位列全球第18位 [68] 歐洲大陸第4位 [69]  。其中機械工程位列世界第7位,設計學位列世界第8位 [60]  ,建築學位列世界第10位 [61]  ,土木工程位列世界第12位,電子與電氣工程位列世界第18位,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位列世界第33位,化學工程、數學、材料科學位列世界第34位 [68] 
米理位列2024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第123位 [67]  ,位列2022QS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排名全球第43位 [9] 
中文名
米蘭理工大學
外文名
Politecnico di Milano(意大利文)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Milan(英文)
簡    稱
Polimi、米理、米蘭理工
創辦時間
1863年11月29日 [11] 
創辦人
FRANCESCO BRIOSCHI [12] 
辦學性質
國立大學
學校類別
理工類研究型大學
學校特色
Alliance4Tech聯盟成員
UNITECH International聯盟成員
IDEA聯盟成員
MEDes聯盟成員
T.I.M.E.聯盟成員 展開
學校特色
Alliance4Tech聯盟成員
UNITECH International聯盟成員
IDEA聯盟成員
MEDes聯盟成員
T.I.M.E.聯盟成員
全球工程教育協會(Global E3)成員
歐洲航空航天大學聯盟(PEGASUS)成員
歐洲天才學院:European Talent Academy [63]  收起
現任領導
Ferruccio Resta(校長)
院系設置
四大學院:建築、城市規劃和建造學院;設計學院;土木、環境和土地管理學院;工業與信息工程學院
校    訓
責任,尊重,正直,專業,公平,信任和透明
地    址
Piazza Leonardo da Vinci, 32; 20133 Milano
主要獎項
諾貝爾獎
普利茲克建築獎
IEEE/ACM Fellow30餘位 [13] 
知名校友
倫佐·皮亞諾、阿爾多·羅西、妹島和世、艾德瓦爾多·蘇託·德·莫拉(普利茲克獎得主) [48-51] 
居里奧·納塔(諾貝爾化學獎)
喬治·阿瑪尼(阿瑪尼設計師及創始人)
吉安弗蘭克·費雷(迪奧首席設計師)
博士生數
1600 (2021年) [54] 
教師數量
1169 [64] 

米蘭理工大學辦學歷史

雅典學院
雅典學院(3張)
米蘭理工大學是位於意大利米蘭的一所國立理工大學,創立於1863年,學校所在地倫巴地區被視為歐洲最發達的工業區之一,Polimi是米蘭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意大利規模最大的科技類大學,是意大利三所國立理工大學之一,是意大利首個全英文教授碩士及博士課程的公立大學。
Francesco Brioschi Francesco Brioschi
米蘭理工大學在弗朗切斯科·布里奧斯奇(Francesco Brioschi)的領導下創立於1863年,原名為“高等技術研究所”(Istituto Tecnico Superiore)在創辦之初只教授民用工程與工業工程。為了沿襲德語國家開辦理工學院的傳統,包括學者、教授、地方行政部門(米蘭市、米蘭省、商務部以及法國倫巴省儲蓄銀行)、文化社團以及來自久負盛名的米蘭家族的企業家在內的羣體,經過精心計劃,將大學定址於曾經的瑞士大學(Collegio Elvetico),也就是現如今的米蘭參議院(Via Senato)。
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8張)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教育界的進步主義改造主義的思潮為創建學校提供了理想的大環境,讓卡羅·卡塔內奧(Carlo Cattaneo)提出的理念得以實現。通過他的“Politecnico”雜誌,這位來自米蘭的理論家傳播着通過科學進步來逐步實現政治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理念。
學校於1863年11月29日正式招生,註冊學生人數為36人。
1865年,在布雷拉美術學院的影響下,新的課程也對新的工業部門設立,並在這一年成立了學院建築系,成為米蘭理工大學建築系的前身。受卡米洛·波伊多(Camillo Boito)的啓發,新的課程更加註重與傳統藝術的聯繫。1865年起,為民用建築師設立的特殊部門開始遵循新制定的教學定位,此後根據該教學定位,學校始終致力於高等工程技術研究領域的教學和研究。這些措施促成了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高等學府的形成,而這種學府在當時的意大利尚屬首家。
百年前的米蘭理工大學 百年前的米蘭理工大學
朱塞佩·科倫坡(Giuseppe Colombo)繼布里奧斯奇後,於1897年至1921年間擔任院長職務。他執掌學院期間,憑藉加強學院和工業界的聯繫以及創立類似愛迪生公司(Società Edison)這樣的新型公司來進一步推動學院的發展,而愛迪生公司在電器工業的發展進程中也成功扮演了非同尋常的推動者的角色。被公認為意大利工程學始祖同時也是意大利參議員的科倫坡,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工程師手冊》的撰寫者。
1927年,學校遷至目前的校址達芬奇廣場(Piazza Leonardo da Vinci),即現在的大學城(Citta' Studi),並於9月22日對外招生。在那一時期,學院被命名為皇家理工學院(Regio Politecnico)。
1937年,學校正式更名為米蘭理工大學(Politecnico di Milano)。
1942年,大學開始使用來源於拉斐爾名畫《雅典學院》的標誌。
1954年歐洲第一個電子計算中心在米蘭理工大學運營。
1977年,天狼衞星(the satellite Sirio)由米蘭理工大學和其它公司合作研製併成功發射。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米蘭理工大學開始擴展其它校區。
1993年,開設工業設計課程。
米理學生
米理學生(5張)
自建校以來,米蘭理工大學不斷成長,通過培養無數教授、研究人員和企業家,在建築設計、工程技術產品設計以及航空領域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並創造和改寫了意大利乃至整個世界的科研歷史。根據米蘭理工大學統計,到2010年,29%的意大利建築師,78%的意大利設計師,19%的意大利工程師,畢業於該校。
Leonardo校區更新(由倫佐·皮亞諾設計,即將建成)

米蘭理工大學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米蘭理工設有12個部門,主攻研究 [29] 
研究部門
建築與城市研究部
(DASTU -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studies)
建築、環境與建造部
(DABC-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built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土木與環境工程部
(DICA -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設計部
(DESIGN-Department of design)
化學、材料與化工部
(DCMC -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Giulio Natta")
電子、信息與生物工程部
(DEIB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and bioengineering)
能源部
(DENG-Department of energy)
物理部
(DFIS-Department of physics)
管理,經濟與工業工程部
(DIG-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economic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數學部
(DMAT-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Francesco Brioschi)
機械工程部
(DMEC-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34] 
航空科學工程部
(DAER -Department of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米蘭理工大學辦學條件

米蘭理工大學採取中央行政管理模式,設置了12個部門(Department)專攻於科學研究,4大學院專注於教育(School: 建築、城市規劃和建造學院;設計學院;土木、環境和土地管理學院;工業與信息工程學院)。
Campus Leonardo Campus Leonardo
Campus Bovisa Campus Bovisa
Campus Lecco Campus Lecco
Campus Cremona Campus Cremona
Campus Como Campus Como
Campus Piacenza Campus Piacenza
Campus Mantova Campus Mantova

米蘭理工大學院系專業

米蘭理工大學現有四個學院,主管教學 [29] 
學院設置
建築、城市規劃和建造學院
(School of Architecture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設計學院
(School of Design)
土木、環境和領土管理學院
(School of Civil, Environmental and L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工業與信息工程學院
(School of Industri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新機器人實驗室 新機器人實驗室
米蘭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隸屬於米蘭理工大學,於2003年正式成立,是世界最好的商學院之一,是由MIP(商務研究生院成立於1979年)和米蘭理工大學DIG(管理,經濟與工業工程系成立於1990年)合作組建而成。 [30] 
新機器人實驗室 新機器人實驗室
管理學院包括廣泛的研究計劃教學活動,有4,900多名學生攻讀學位課程,EQUIS、AMBAAACSB三項認證,全球僅1%的商學院同時擁有這三項皇冠認證, [7]  [37]  是享有盛譽的國際商學院聯盟QTEM成員。 [31] 
建築系模型展廳 建築系模型展廳
米蘭理工大學MIP商學院在多個國家均設有培訓課程,其中尤其重視與中國的合作關係。自2007年起,與MIP商學院合作的中國高校數量就在不斷增加,合作項目包括簽署教師及學生交換協議、在中國和意大利舉辦交流研討會和課程等。
一年一度的米蘭建築設計周 一年一度的米蘭建築設計周
根據QS商業碩士排名,米理MIP商學院在總共五個商科排名中:分別位列供應鏈管理第7位,市場營銷碩士第38位,商業分析碩士第45位,管理學第36位,金融學碩士第68位。
Bovisa Durando校區的未來時裝秀 Bovisa Durando校區的未來時裝秀
米蘭理工大學MIP商學院一貫視技術為企業創新和管理的重要工具,並擁有着一套將管理技術與多學科能力結合的“端到端”系統。
MIP商學院在中國的合作伙伴統計
清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米蘭理工大學師資力量

知名學者
頭銜
姓名
IEEE Fellow (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
CAPONE ANTONIO、IELMINI DANIELE、SAMORI CARLO、MACCHIARELLA GIUSEPPE、PIGNARI SERGIO AMEDEO、SCIUTO DONATELLA、COLANERI PATRIZIO、SCIUTO DONATELLA、LACAITA ANDREA LEONARDO、ALIPPI CESARE、GHEZZI CARLO、VINCENZO PIURI、BITTANTI SERGIO、GUARDABASSI GUIDO、FERRERO ALESSANDRO、FRATTA LUIGI、COVA SERGIO、DECINA MAURIZIO、GATTI EMILIO、PRANDINI MARIA、SILVANO CRISTINA、OTTOBONI ROBERTO、ORAZIO SVELTO [52] Massimo Tornatore [65] 
CERI STEFANO、GHEZZI CARLO
IFAC Fellow(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 Fellow)
COLANERI PATRIZIO、BITTANTI SERGIO、GUARDABASSI GUIDO
OSA(Optical) Fellow美國光學學會Fellow) [42] 
MARTINELLI MARIO、MELLONI ANDREA IVANO、Roberta Ramponi [44] Dario Polli [43] Sandro De Silvestri [45] Paola Taroni [46] Cerullo Giulio Nicola [47] ORAZIO SVELTO [52] 
艾德瓦爾多·蘇託·德·莫拉妹島和世倫佐·皮亞諾阿爾多·羅西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2022年普利茲克獎得主) [55] 

米蘭理工大學人才培養

據2020年數據,學校註冊學生總數接近4萬人,這也使得米蘭理工大學成為意大利最大的工程學、建築學和設計的科技大學:7,260名建築學學生、4,305 名設計學學生、34,759 名工程學學生。

米蘭理工大學社會評價

學科領域排名
2022年QS藝術與設計排名,米理位列全球第5位,歐洲第3。 [60] 
2022年QS建築與環境學排名,米理位列全球第10位。 [61] 
2022年QS世界工程技術院校排名,米理位列全球第13名,歐洲大陸第4位。
{細分學科全球排名:土木工程(11)、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13)、電氣與電子工程(19)、化學工程(30)、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系統(49)、礦產與採礦工程(50)、材料科學(54)、商業與管理研究(57)、數學(59)、環境科學(87); [56]  }
2016年世界大學學術理工類院校排名(工學整體領域),其名列世界第51名,全歐洲第10名。 [33] 
2022年US.News世界工科院校排名(工程整體領域),其名列世界第30名,全歐洲第5名。 [32] 
商學院排名
2021QS商業碩士排名,米理管理學院在總共五個商科排名中:分別位列供應鏈管理第7位,市場營銷第38位,商業分析第45位,管理學第36位,金融學第68位。 [9] 
綜合排名
2021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201-300位,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351-400位,2023QS世界大學排名第139位, [8]  2022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300位 [8]  [38-40] 
2022QS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排名第43位 [9] 
2020世界大學研究排名第38位 [10] 

米蘭理工大學合作交流

米蘭理工大學國際合作

IDEA聯盟歐洲最著名科技高校聯盟,歐洲領先技術大學之間的戰略聯盟: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代爾夫特理工大學亞琛工業大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和米蘭理工大學。該聯盟的目標是加強技術、科學和社會之間的聯繫。“創意聯盟”為合作大學的學生、研究人員、教師和工作人員提供課程和項目,以提高他們的能力和技能。
Alliance4Tech:Alliance4Tech是由巴黎中央理工學院、米蘭理工大學、柏林工業大學倫敦大學學院聯合成立的戰略聯盟,旨在為它們的師生創建一個無國界的歐洲校園。Alliance4Tech連接了四所優秀的大學,它們位於歐洲的經濟中心,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傳統,但卻因對技術創新的熱情而團結在一起。
UNITECH:UNITECH國際協會是一個非營利性的協會,彙集了8所傑出的歐洲技術大學(米蘭理工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和大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亞琛工業大學、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拉夫堡大學都柏林聖三一大學里昂國立應用科學學院)和18家跨國公司。該協會的目的是為工程專業的學生提供在合作大學的海外學習經歷,以及在合作公司的實習機會。
MEDes:MEDes是由7所歐洲頂尖設計學院組成的網絡:米蘭理工大學、阿爾託大學科隆國際設計學院、格拉斯哥藝術學院瑞典工藝美術與設計大學(Konstfack)、法國國立高等工業設計學院阿威羅大學。該網絡的目標是根據合作機構的不同文化、專業和社會背景,為設計專業的學生提供多學科的教育。
歐洲天才學院(European Talent Academy):米蘭理工大學(Polimi)與 帝國理工學院慕尼黑工業大學的校級合作項目。 [63] 
此外,米蘭理工還與北美,南美的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聯盟關係。 [16] 
國際合作高校不完全統計(聯合培養+科研合作)
國家
高校名稱
中國
比利時
加拿大
丹麥
丹麥科技大學、奧爾堡大學
芬蘭
法國
德國
日本
以色列
荷蘭
挪威
俄羅斯
新加坡
西班牙
瑞典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查爾姆斯理工大學
瑞士
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洛桑聯邦理工大學
英國
美國
卡內基梅隆大學普渡大學、羅德島設計學院、哈佛大學(博士/學者合作培養) [2] 麻省理工學院 (博士/學者合作培養) [17] 
參考資料: [17] 

米蘭理工大學對華合作

中方合作高校:
中意合作大事件 [18] 
  • 同濟大學中意學院
2006年9月16日,同濟大學中意學院在上海成立,這是第一所中意學生可獲得雙方國家互認學位的“中意”大學。作為意方的米蘭理工大學和都靈理工大學與作為中方的上海同濟大學一起,共同設立了本碩連讀項目。 [19] 
  • 中國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與米理合作
2012年1月,米蘭理工大學與中國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CSC)簽署了一份旨在加強博士生交流的協議,該項目中的博士交流生資助由中國政府提供。 [20] 
  • 李克強總理訪問米蘭理工大學
2014年10月16日,李克強總理出席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中意創新周大會並發表講話,這一舉措為促進中意兩國科學和經濟的合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21] 
  • 中歐商校聯盟院長論壇
2016年6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中歐商校聯盟院長論壇上, 米蘭理工大學MIP商學院院長 Andrea Sianesi 被任命為新一屆中歐商校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 Sianesi 院長強調了米蘭理工大學及其 MIP 商學院在中國取得的巨大聲譽,以及中國市場對於意大利的重要性。 [22] 
  • 中意智能製造聯合研究中心
2017年1月,上海交大機械動力學院與米蘭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共同簽署的中意智能製造聯合研究中心合作協議。聯合研究中心設立於上海交大機械工程學院,旨在為雙方教授在智能製造領域開展合作提供平台,同時促進研究生聯合培養 [23] 
  • 習近平主席與意大利總理見證清華米理兩校簽署合作計劃
2017年2月22日,米蘭理工大學校長 Ferruccio Resta 和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先生, 在意大利共和國總統 Sergio Mattarella 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共同見證下, 在人民大會堂簽署協議, 雙方將在米蘭合作建設中意設計創新基地 [24] 
米理:中意設計創新基地 米理:中意設計創新基地
  • 中意文化創新園(成都天府新區)
2017年8月3日,中意文化創新園(成都天府新區)建成,其將產業平台和研究活動相結合,旨在創造中意合作的創新發展的新方式。以人為本,做到與智慧城市和生活的無縫連接。為中國和意大利建立以技術為基礎的合作伙伴關係創造條件,旨在在全球範圍內實現產品管理 [25] 
  • 米蘭理工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合作
2018年12月22日,米蘭理工大學MIP商學院國際關係主任Lucio Lamberti與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汪壽陽在浙江義烏市委黨校簽署了兩校的合作協議,旨在與義烏政府合作發展當地市場經濟。協議是在義烏市委書記,市長等各大政府領導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的領導的見證下籤署的。 [26] 
  • 米蘭理工商學院簽署“一帶一路商學院聯盟”合作協議
2019年1月20日,米蘭理工大學MIP商學院院長Andrea Sianesi在武漢簽署了與一帶一路商學院聯盟新的合作協議。 該聯盟成員不僅包含中國的知名商學院,而且聯合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商學院。 “一帶一路”計劃是米蘭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在中國發展戰略的核心。 [27] 
  • 米蘭理工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的聯合設計學院與聯合創新中心成立
2019年9月07日,米蘭理工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的聯合設計學院與聯合創新中心在西安舉行了落成典禮。未來雙方將立足學科建設,以人才培養為核心開展跨學科合作,推動中意合作的創新項目,使更多工程、建築和設計相關的學科領域參與進來,為“一帶一路”的建設和服務提供發展契機。該項目的合作始於2009年,是米蘭理工大學國際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28] 
西交與米理校長 西交與米理校長
  • 米蘭理工大學中國校友會成立
2021年,在米蘭理工大學官方支持下,由米蘭理工大學的廣大中國校友支持成立; [58]  10月,米蘭理工大學南京校友會成立,成為了南京歐美同學會的團體會員。 [59] 
米蘭理工大學中國校友會標誌 米蘭理工大學中國校友會標誌

米蘭理工大學文化傳統

米蘭理工大學形象標識

校徽:來自拉斐爾·聖齊奧的濕壁畫雅典學院。該畫現收藏於梵蒂岡的梵蒂岡博物館
代表色:青,黑,白。 [14] 

米蘭理工大學精神文化

責任:米蘭理工大學意識到通過教育、研究和推廣活動對現在和未來的社會產生影響,併為整個國家和國際社會的經濟和社會系統服務。透過社羣,米蘭理工不斷反思其使命、角色及對社會的貢獻,追求其活動的社會、經濟及環境可持續性
尊重:米蘭理工大學尊重人的自由、尊嚴和不可侵犯性,促進多樣性和多元文化
正直:米蘭理工的每一位成員都必須正直行事,即獨立、誠實和真誠,避免任何利益衝突
專業:米蘭理工提倡並要求其社區成員提高和加深他們的技能,在人際關係中使用適當的方式和行為,不斷尋求成本效益、效率和效益,而不犧牲結果的質量,以承諾執行他們的活動和發展批判性思維
公平:米蘭理工大學認識到在評估和決策中公平的重要性。它促進學術生活各個領域的機會平等,並保證每個人都能公平地獲得各種機會。
信任:在米蘭理工和它的社區工作環境中,信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任他人,鼓勵自由的思想交流和實現每個人的潛能
透明:米蘭理工保證行政程序可追溯性和透明度,以及透明度和隱私保護之間的正確平衡。整個社區都致力於確保決策和評估過程的透明度,並促進清晰的溝通。 [15] 

米蘭理工大學學校環境

米蘭理工大有7個校區:Milano Leonardo、Milano Bovisa、Como、Lecco、Cremona、Piacenza、Mantova。
主校區(Milan Leonardo)位於米蘭市區的大學城內,另一個校區位於米蘭西郊的Bovisa,在米蘭周圍的科莫、萊科、曼託瓦克雷莫納以及皮亞琴察這五座城市還分佈有規模較小的校區。意大利語“Politecnico”:在意大利有三所"Politecnico"(理工大學,專注於工程、建築、設計),分別位於米蘭都靈和巴里。他們都被學生口頭稱為"Poli"。
  • Campus Leonardo,位於米蘭的Piazza Leonardo da Vinci,從1927年開辦至今;從那時起,校區有所擴張。如今由互相靠近的幾個小校區組成(campus Leonardo,campus Bonardi,campus Clericetti,campus Mancinelli,campus Gran Sasso和campus Colombo)。建築學院的一部分由著名建築師、校友馬里奧·貝里尼設計。
  • Campus Bovisa,位於米蘭的Bovisa區,從1989年開辦至今;campus Bovisa如今由1994年開辦的campus Durando和1997年開辦的campus La Masa組成 。
  • Campus Como,位於科莫市,從1987年開辦至今。
  • Campus Cremona,位於克萊莫納,從1987年開辦至今。
  • Campus Lecco,位於萊科市,從二十世紀90年代初開辦至今。
  • Campus Mantova,位於曼託瓦市,從1999年開辦至今;校址前生是所孤兒院,由建築師Paolo Pozzo在19世紀設計。
  • Campus Piacenza,位於皮亞琴查市,從1997年開辦至今。

米蘭理工大學知名校友

  • 卡米洛·博伊託(Camillo Boito),建築修復和遺產保護先驅,短篇小説作家。提出“修復文法八要素”,對古建築修復理論有重要影響。其修復作品包括米蘭、帕多瓦和威尼斯的一些古建築。
  • 恩裏克·弗拉尼尼 (Enrico Forlanini),在1877年發明世界上第一個以電動機為動力直升機的工程師和航空專家,也是飛艇和水上飛機研究的先驅。
  • 佐瓦尼·巴蒂斯塔·倍耐力(Giovanni Battista Pirelli),工程師、企業家。倍耐力Pirelli輪胎創始人。Pirelli是目前世界第五大輪胎製造商。
  • 吉奧·龐蒂(Gio Ponti),建築師、設計師、雜誌創辦人。Ponti椅的設計者與著名建築雜誌《Dumos》的創辦人。
  • 薩爾瓦多·誇西莫多(Salvatore Quasimodo),詩人、文學家。曾在米蘭理工大學進修建築工程,195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居里奧·納塔(Guilio Natta),有機化學家,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並留校任教。聚合反應催化劑研究上作出很大貢獻,因此與德國化學家卡爾·齊格勒共同獲得1963年諾貝爾化學獎
  • 阿奇萊·卡斯特羅尼(Achille Castiglioni),傳奇建築師、設計師。
  • 阿爾多·羅西(Aldo Rossi),建築師,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並留校任教。城市類型學的奠基人之一。1990年度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
  • 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建築師,高技派建築師的代表。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並留校任教。1998年度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
  • 朱塞普·特拉尼 (Giuseppe Terragni) ,建築師,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意大利理性主義建築運動的代表人物,著名代表作:Casa del facisco。
  • 維托里奧·格里高蒂 (Vettorio Gregotti),建築師,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被稱為意大利“現代建築之父”和“新理性主義之父”,代表作西班牙巴塞羅那奧運主場館。
  • 保拉·安特那利(Paola Antonelli),建築師,設計師,策展人。現任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簡稱MOMA)建築與設計部館長。
  • 馬西莫·維涅裏(Massimo Vignelli),著名現代主義平面設計師和產品設計師,設計多家世界知名公司logo。 Vignelli Associates 公司創始人。 他曾設計IBM(電腦)、Knoll(傢俱)、Bloomingdale's(百貨)和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的品牌標誌。
  • 蓋·奧蘭蒂(Gae Aulenti),女建築師、照明和室內設計師、工業設計師、舞台設計師。作品以對於歷史與現代的有機融合而聞名。
  • 埃爾梅尼吉爾多·普雷蒂(Ermenegildo Preti) ,航天先驅。(1918年7月23日,米蘭- 1986年3月31日,米蘭)是意大利設計師,工程師和學者,航空先驅,大學教授和滑翔機飛行員。 [34] 
  • 吉安弗蘭克·費雷 (Gianfranco Ferré),時裝設計師。曾任迪奧Dior首席設計師,6次獲得黃金眼獎Occhio d'Oro。
  • 馬里奧·貝里尼(Mario Bellini),建築師和設計師,步入設計界60多年以來,致力於提升意大利本土設計的國際影響力。曾8次獲得素有設計“諾貝爾獎”之稱的金羅盤獎。
  • 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著名時裝設計師、企業家、時尚品牌阿瑪尼Armani創始人。
  • 德梅特里奧·斯特拉託(Demetrio Stratos),音樂家、現代實驗音樂先驅、著名詞曲作家。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建築系。
  • 弗朗西斯科·基爾瓦茨(Francesco Giavazzi),經濟學家、銀行家。曾任 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CEPR)研究員,歐盟委員會經濟顧問,意大利經濟委員會顧問。
  • 斯特法諾·佩斯納(Stefano Pessina),商人。Walgreens Boots Alliance首席執行官兼常務副會長。截止2015年6月,淨資產達133億美元。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核物理專業。
  • 馬克·杜利高(Marco Dorigo),人工智能科學家。榮獲歐盟委員會授予的2003年度居里夫人成果獎Marie Curie 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
  • 斯特法諾·博埃裏(Stefano Boeri),建築師,設計師,知名策展人。現任米蘭理工大學教授,哈佛大學建築學院研究生教授,曾執教於麻省理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曾任知名建築雜誌DOMUS主編,曾任米蘭市主管文化設計方面的副市長,同時也是2015年米蘭世博會expo的總規劃師和命題人。1989年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建築系。
  • Alberto Sangiovanni-Vincentelli 學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IEEE/ACM Fellow [4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