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世界遺產

(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

鎖定
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自然景觀
世界遺產包括世界文化遺產(包含文化景觀)、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三類。廣義概念,根據形態和性質,世界遺產分為物質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23 年 9 月 18 日,世界遺產總數達1122項,分佈在世界167個國家,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39項,世界自然遺產213項,世界文化遺產869項。中國擁有世界遺產57項 [1-2]  [25]  [28] 
中文名
世界遺產
外文名
World Heritage
定    義
人類罕見的、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
類    型
文化、自然、文化和自然
開始時間
1977年
法律制度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總    數
1122項 [3] 

世界遺產發展歷程

1959年,埃及政府打算修建阿斯旺大壩,可能會淹沒尼羅河谷裏的珍貴古蹟,比如阿布辛貝神殿。196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了“努比亞行動計劃”,阿布辛貝神殿和菲萊神殿等古蹟被仔細地分解,然後運到高地,再一塊塊地重組裝起來。這個保護行動共耗資八千萬美元,其中有四千萬美元是由50多個國家集資的。這次行動被認為非常成功,並且促進了其它類似的保護行動,比如挽救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巴基斯坦的摩亨佐–達羅遺址、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等。之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同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起草了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協定。
1973年,美國最先加入公約組織,有大約180個國家加入。
197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召開會議,評審世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包括:①文物,②建築羣,③遺址。世界自然遺產包括:①地質和生物結構的自然面貌,②瀕危動植物生態區,③天然名勝。
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提出把“文化景觀遺產”納入《世界遺產目錄》中的,專門代表《保護世界文化與遺產公約》第一條表述的自然與人類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觀遺產包括:①園林和公園景觀,②有機進化的景觀(人類歷史演變的物證),③關聯性文化景觀。
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啓動一個世界文化遺產的延伸項目——世界記憶文獻遺產(也叫做“世界記憶工程”或者“世界記憶名錄”),目的是搶救和保護文獻記錄,使人類的記憶更加完整。
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決議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評選,以便保護文化的多樣性,激發創造力。這是跟《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保護物質文化遺產並列的項目,一般也被當做世界遺產的整體內容。
1998年,奧地利塞默林鐵路,1999年印度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延伸出一個具有旅遊開發價值的“線性文化遺產”類型。
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發佈《保護水下文化遺產公約》,設立水下文化遺產類項
200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開發計劃署和全球環境基金設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即GIAHS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2009年,濕地國際聯盟組織開展對國際濕地納入世界遺產保護戰略,設立“濕地遺產”項目。
2019年,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緬甸蒲甘古城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4]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5] 
2023年9月18日,在沙特阿拉伯王國舉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5屆擴大會議上,突尼斯的傑爾巴島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30] 

世界遺產主要分類

世界遺產分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具有明確的定義和供會員國提名及遺產委員會審批遵循的標準: [5] 

世界遺產文化遺產

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以及其綜合體。
建築羣: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式樣、分佈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接的建築羣。
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聯合工程以及考古遺址地方。
其標準有:
1、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
2、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
3、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4、可作為一種建築或建築羣或景觀的傑出範例,展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
5、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傑出範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於損壞。
6、與具有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和實質的聯繫(委員會認為,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或該項標準與其他標準一起作用時,此款才能成為列入《名錄》的理由)。
另外,“文化景觀”是包含於“文化遺產”中的一個特殊類型,並不是單獨的一類遺產。

世界遺產自然遺產

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羣組成的自然面貌。
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規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境區
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地帶
其標準有:
1、構成代表地球現代化史中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
2、構成代表進行中的重要地質過程、生物演化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係的突出例證。
3、獨特、稀少或絕妙的自然現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的地帶。
4、尚存的珍稀或瀕危動植物種的棲息地。

世界遺產混合遺產

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Mixed Site)簡稱“混合遺產”、“複合遺產”、“雙重遺產”。按照《實施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只有同時部分滿足《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中關於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定義的遺產項目才能成為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

世界遺產歷屆會議時間

屆數
日期
主辦城市
國家
1
1977年
6月27日-7月1日
2
1978年
9月5日-8日
3
1979年
10月22日-26日
4
1980年
9月1日-5日
5
1981年
10月26日-30日
6
1982年
12月13日-17日
7
1983年
12月5日-9日
8
1984年
10月29日-11月2日
9
1985年
12月2日-6日
10
1986年
11月24日-28日
11
1987年
12月7日-11日
12
1988年
12月5日-9日
13
1989年
12月11日-15日
14
1990年
12月7日-12日
15
1991年
12月9日-13日
16
1992年
12月7日-14日
17
1993年
12月6日-11日
18
1994年
12月12日-17日
普吉
19
1995年
12月4日-9日
20
1996年
12月2日-7日
21
1997年
12月1日-6日
22
1998年
11月30日-12月5日
23
1999年
11月29日-12月4日
24
2000年
11月27日-12月2日
25
2001年
12月11日-16日
26
2002年
6月24日-29日
27
2003年
6月30日-7月5日
28
2004年
6月28日-7月7日
中國
29
2005年
7月10日-17日
30
2006年
7月8日-16日
31
2007年
6月23日-7月3日
32
2008年
7月2日-10日
33
2009年
6月22日-30日
34
2010年
7月25日-8月3日
35
2011年
6月19日-29日
36
2012年
6月24日-7月6日
37
2013年
6月16日-6月27日
38
2014年
6月15日-6月25日
39
2015年
6月28日-7月8日
40
2016年
7月10日-7月20日
41
2017年
7月10日-7月20日
42
2018年
6月24日-7月4日
43
2019年
6月30日-7月10日
44
2021年
7月16日-31日
中國 [6]  [24] 

世界遺產其他遺產類型

世界遺產線性遺產

是指在擁有特殊文化資源集合的線形或帶狀區域內的物質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族羣,運河、道路以及鐵路線等都是重要表現形式。該遺產類型一般屬於文化遺產。
(1)世界線性遺產:
1.塞默林鐵路(奧地利)
(2)中國已通過的線性遺產(含跨國):
(3)中國其他的線性遺產
1.徽商興起路線
4.川陝古蜀道
8.中國海上絲綢之路
9.川滇五尺道

世界遺產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確定而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遺產項目。是指被各社區、羣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是相對於有形遺產,即可傳承的物質遺產而言的概念,嚴格來説不屬於“世界遺產”的範疇。 [8] 
2003年10月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公約》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應涵蓋五個方面的項目:
1.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2.表演藝術
3.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傳統手工藝
中國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需先入國家級名錄。
(相關詳細內容請參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世界記憶

世界記憶文獻遺產是指符合世界意義,於1992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確認而納入《世界記憶名錄》的文獻遺產項目。 [9]  世界記憶文獻遺產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延伸,但嚴格來説並不屬於“世界遺產”範疇。側重於文獻記錄,包括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文化事業機構保存的任何介質的珍貴文件、手稿、口述歷史的記錄以及古籍善本等。其目的是對世界範圍內正在逐漸老化、損毀、消失的文獻記錄,通過國際合作與使用最佳技術手段進行搶救,從而使人類的記憶更加完整。
(相關詳細內容請參見世界記憶文獻遺產

世界遺產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從2002年起,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開始啓動設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其保護項目將對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脅的傳統農業文化與技術遺產進行保護。農業文化遺產不僅是傑出的景觀,對於保存具有全球重要意義的農業生物多樣性、維持可恢復生態系統和傳承高價值傳統知識和文化活動也具有重要作用。不屬於“世界遺產”項目範疇。
(相關詳細內容請參見GIAHS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為了更好地收集古代灌溉工程的相關資料、瞭解灌溉發展史及其對文明的影響、學習古人可持續性灌溉的智慧、保護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國際灌溉與排水委員會(ICID)決定從2014年開始,每年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進行評選。申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工程必須具有如下價值:是灌溉農業發展的里程碑或轉折點,為農業發展、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貢獻;在工程設計、建設技術、工程規模、引水量、灌溉面積等方面(一方面或多方面)領先於其時代;增加糧食生產、改善農民生計、促進農村繁榮、減少貧困;在其建築年代是一種創新;為當代工程理論和手段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在工程設計和建設中注重環保;在其建築年代屬於工程奇蹟;獨特且具有建設性意義;具有文化傳統或文明的烙印;是可持續性運營管理的經典範例。不屬於“世界遺產”項目範疇。 [10] 

世界遺產國際重要濕地

國際濕地是2009年由濕地國際聯盟組織發起的項目,已經在中國計劃開展濕地世界遺產評估的項目有青海湖洞庭湖瀘沽湖等濕地。不屬於“世界遺產”項目範疇。 [8] 

世界遺產瀕危世界遺產

2022年11月2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將澳大利亞大堡礁列為“瀕危”世界遺產,稱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生態系統受到了氣候變化和海洋變暖的嚴重影響。報道稱,頻發的白化事件對珊瑚礁構成威脅。 [26] 

世界遺產現代遺產

世界遺產定義

現代遺產”是世界遺產中一個重要的類型,它的定義是“19世紀以後出現的人類傑出創造”,其口號是“人類獻給未來的禮物”。

世界遺產歷史沿革

國際社會最初關於文化遺產保護的立法,通常是為了保護史前時期的古老遺物。19世紀中後期,人們開始將中世紀的歷史建築,尤其是教堂建築納入保護之列,並進一步包括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遺產。進入二十世紀,保護對象逐漸擴展至二十世紀初、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文化遺存。同時1945年以後的各類文化遺產也日益受到關注。
悉尼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
1981年,悉尼歌劇院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時,世界遺產委員會以“竣工不足10年的建築作品無法證明其自身具有傑出價值”的理由予以否決。該項目雖然申遺未果,卻引發了人們對二十世紀人類創造的審視和思考,即在充分重視古代遺產的同時,如何評判和對待那些未足百年的人類創造。
在此背景下,受世界遺產委員會委託,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於1986年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提交了“當代建築申報世界遺產”的文件,內容包括近現代建築遺產的定義和如何運用已有的世界遺產標準評述近現代建築遺產。隨後,一系列關於二十世紀遺產的會議相繼召開。
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將二十世紀遺產保護作為一項全球戰略加以推動。在國際社會的帶動下,一些國家也紛紛作出積極反應。二十世紀遺產的概念也從房屋建築拓展到其他領域的人類創造,一些存在僅數十年的園林、紀念碑、雕塑、港口碼頭、海上石油鑽探平台,以及糧倉、鐵路、生產線等也同樣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保護。
2007年,在首次申遺遇挫的26年之後,悉尼歌劇院以二十世紀遺產的身份進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截至2009年,在《世界遺產名錄》中,共有二十世紀遺產30餘處,其中包括出類拔萃的建築物、獨具特色的城鎮、佈局合理的大學校園、著名藝術流派的誕生地,以及昔日舉足輕重的工業廠房和景觀等。

世界遺產甄別標準

儘管國際社會關於二十世紀遺產的定義以及甄別方法的探討仍在繼續,尚未形成明確的理論成果,但是對於二十世紀遺產的保護實踐早已迫不及待。
美國通過立法規定:凡是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且有50年以上歷史,在建築、考古、工程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的地區、遺址、建築物、構造物和其他實物,都列入需要登記造冊的範圍。美國已經確認和登記、並列入保護名錄的歷史性建築和文化遺址有100多萬個,其中相當部分屬於二十世紀遺產。 [11] 

世界遺產代表項目

巴塞羅那神秘而奇異的蓋勒公園;
20世紀20年代建設的瑞典威堡廣播站

世界遺產現實意義

鑑於代際公平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堅持不懈地致力於古代遺產的保護之外,沒有因為19—20世紀那些有內在價值的建築、城鎮規劃景觀設計歷史時間相對較短而忽略對其加以保護,而是給予高度關注,並將它們定名為現代遺產。附錄在“對於將特殊類型的項目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的指南”中提到了文化景觀、歷史城鎮和城鎮中心、遺產運河、遺產線路等四個特殊遺產類型,其中在“歷史城鎮和歷史中心”這個特殊類型下專門列出了“20世紀的城鎮”這個類別。現代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的重要類型,反映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具體遺產項目見證人類文明發展軌跡的一貫思想,保證了近兩個世紀文明發展歷程在實證符號上的連續性

世界遺產申請要求

世界遺產申請條件

提名的遺產必須具有“突出的普世價值”以及至少滿足以下十項基準之一:
1、表現人類創造力的經典之作
2、在某期間或某種文化圈裏對建築、技術、紀念性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之發展有巨大影響,促進人類價值的交流。
3、呈現有關現存或者已經消失的文化傳統、文明的獨特或稀有之證據。
4、關於呈現人類歷史重要階段的建築類型,或者建築及技術的組合,或者景觀上的卓越典範。
5、代表某一個或數個文化的人類傳統聚落或土地使用,提供出色的典範–特別是因為難以抗拒的歷史潮流而處於消滅危機的場合。
6、具有顯著普遍價值的事件、活的傳統、理念、信仰、藝術及文學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連結(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該基準應最好與其他基準共同使用)。
7、包含出色的自然美景與美學重要性的自然現象或地區。
8、代表生命進化的紀錄、重要且持續的地質發展過程、具有意義的地形學地文學特色等的地球歷史主要發展階段的顯著例子。
9、在陸上、淡水、沿海及海洋生態系統及動植物羣的演化與發展上,代表持續進行中的生態學及生物學過程的顯著例子。
10、擁有最重要及顯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態棲息地,包含從保育或科學的角度來看,符合普世價值的瀕臨絕種動物種。

世界遺產評定標準

世界遺產的評定標準主要依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一、第二條規定。遺產項目要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必須經過嚴格的考核和審批程序。
每年舉行一次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將對申請列入名單的遺產項目進行審批,其主要依據是該委員會此前委託有關專家對各國提名的遺產遺址進行實地考察而提出的評價報告。
對各國提名的遺產遺址考察,主要由該委員會會同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和世界保護聯盟(IUCN)組織專家進行。前者總部設在巴黎,成立於1965年,是國際上唯一從事文化遺產保護理論、方法、科學技術的運用與推廣的非政府國際機構,有80多個國家會員和4500多名個人會員;後者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成立於1948年,原名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宗旨是促進和鼓勵人類對自然資源的保護與永久利用,成員包括分佈在120個國家的官方機構、民間團體、科研和保護機構。兩者受世界遺產委員會委託,分別對提名列入《名錄》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進行考察並提交評價報告。

世界遺產申報程序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件,世界遺產的申報需要完成9個步驟:
1、一個國家首先要簽署《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並保證保護該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成為締約國
2、任何締約國要把本土上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出一個預備名單。
3、從預備名單中篩選要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
4、把填寫好的提名錶格寄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檢查提名是否完全,並送交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評審。
6、專家到現場評估遺產的保護和管理情況。按照文化與自然遺產的標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對上交的提名進行評審。
7、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提交評估報告。
8、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的7名成員審查提名評估報告,並向委員會提交推薦名單。
9、由21名成員組成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最終決定入選、推遲入選或淘汰的名單。

世界遺產申報材料

標誌 標誌
申報國:簽字承認世界遺產條約,成為條約“成員國”,進行本國自然和文化遺產的保護
成員國:
制定具有普通和特殊價值的遺產的明細表
提出將文物列入表中的建議
向UNESCO世界遺產中心提出申報文件
UNESCO世界遺產中心:
審核申報文件
將申報文件提交給下列組織:
1.文化遺產——文物古蹟自然景觀國際委員會(ICOMOS)
2.自然遺產——自然景觀世界聯盟(UICN)
3.綜合性遺產——同時呈遞給以上兩個組織(ICOMOS,UICN)
文物古蹟和自然景觀國際委員會:
申報單位派遣專家,
對文物進行評估,保護和管理
準備申請報告
根據世界遺產條約對所申報的文物進行審核
將評估報告附以推薦材料呈遞世界遺產辦公署
世界遺產辦公署:
審核文件
向成員國索要補充材料
向世界遺產委員會進行推薦
世界遺產委員會: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之前,向成員國索要補充材料
拒絕將所申報的遺產列入名錄
接受申報,列入名錄 [12] 

世界遺產遺產名錄

依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劃分,世界遺產所在地區共分為五類:非洲(Africa)、亞洲太平洋地區(Asia and the Pacific)、阿拉伯國家(Arab States)、歐洲北美洲(Europe and North America)、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區(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截至2019年7月10日,世界遺產總數達1121項,分佈在世界167個國家,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39項,世界自然遺產213項,世界文化遺產869項。中國擁有世界遺產55項,總數和意大利並列位居世界第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9年7月在阿塞拜疆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上,將“百舌鳥古墓羣”列入到世界文化遺產目錄之中。 [13] 
2019年7月,包括古根海姆博物館在內的8座賴特設計的建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4] 
具體名單:世界遺產名錄 [3]  [15] 

世界遺產紀錄

最北的世界遺產:弗蘭格爾島自然保護區俄羅斯,71°11′N)
最南的世界遺產:麥誇裏島澳大利亞,54°35′S)
最高的文化遺產建築:巴黎,塞納河沿岸的埃菲爾鐵塔(法國)
第一個被除名的世界自然遺產:阿拉伯羚羊保護區阿曼,1994–2007)
第一個被除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德累斯頓易北河谷德國,2004–2009)
首個爆發嚴重主權衝突的世界遺產:柏威夏寺柬埔寨/泰國
橫跨最多國家的世界遺產:斯特魯維測地弧(由芬蘭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脱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10國擁有)
唯一未明確標示所在國的世界遺產:耶路撒冷老城及其城牆(由約旦代為申報)
首個被國家政府破壞的世界遺產:巴米揚穀的文化景觀和考古遺址(由當時阿富汗塔利班政府所毀)

世界遺產中國名錄

世界遺產世界遺產名錄

截至2021年7月25日,中國已有56項世界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4項、世界文化遺產38項(其中包含世界文化景觀5項)。 [16]  [25] 
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甘肅酒泉,1987.12)
明清皇宮北京故宮北京,1987.12;瀋陽故宮遼寧瀋陽,2004.7.1)
廬山江西九江,1996.12.6)
麗江古城雲南麗江,1997.12)
平遙古城山西晉中,1997.12)
天壇北京,1998.11)
頤和園北京,1998.11)
大足石刻重慶,1999.12)
龍門石窟河南洛陽,2000.11)
雲岡石窟山西大同,2001.12)
澳門歷史城區澳門,2005.7.15)
安陽殷墟(河南安陽,2006.7.13)
福建土樓福建龍巖漳州,2008.7.7)
五台山山西忻州,2009.6.26)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河南陝西甘肅新疆,2014.6.22) [7]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泰山山東泰安,1987.12)
黃山安徽黃山,1990.12)
武夷山福建南平,1999.12;江西上饒,2017.7.10) [19] 
世界自然遺產
黃龍四川阿壩,1992.12.7)
九寨溝四川阿壩,1992.12.7)
武陵源湖南張家界,1992.12.7)
三江並流雲南麗江、迪慶、怒江,2003.7.2)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四川成都雅安、阿壩、甘孜,2006.7.12)
中國南方喀斯特雲南昆明貴州黔南,重慶,2007.6.27;重慶貴州黔東南,廣西桂林河池,2014.6.23)
三清山江西上饒,2008.7.8)
中國丹霞貴州福建湖南廣東江西浙江,2010.8.1)
新疆天山新疆,2013.6.21)
神農架湖北,2016.7.17)
可可西里青海玉樹,2017.7.7) [20] 
梵淨山貴州銅仁,2018.7.2)

世界遺產部分遺產介紹

中國大運河(2014.6.22)
——浙江段:
遺址點:南潯古鎮嘉興長虹橋、嘉興長安閘杭州富義倉、杭州鳳山水城門遺址、杭州橋西歷史街區、杭州拱宸橋、杭州廣濟橋、西興過塘行碼頭、紹興八字橋、紹興八字橋歷史街區、紹興古纖道、寧波慶安會館
河道:杭州塘段(起點在嘉興海寧,經餘杭臨平進入杭州)、江南運河杭州段(即拱宸橋到三堡的運河杭州段)、上塘河段、杭州中河龍山河浙東運河主線,江南運河南潯段、江南運河嘉興至杭州段、浙東運河蕭山至紹興段、浙東運河上虞餘姚段、浙東運河寧波段、寧波三江口
——江蘇段:
蘇州:河道包括山塘河上塘河胥江平江河、環城河、古運河江南運河。遺產點包括山塘歷史文化街區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盤門寶帶橋、吳江古纖道
無錫:河道包括古運河和老運河。遺產點包括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
常州:河道包括古運河和江南運河
宿遷:河道包括中運河宿遷段。遺產點包括龍王廟行宮
揚州:河道包括:高郵盂城驛鎮水鐵牛高良澗鐵牛、邵伯鐵牛、三河鐵牛、高家堰鐵牛、馬棚鎮灣鐵牛)、淮揚運河段主線、寶應宋涇河、寶應明清運河故道、高郵明清運河故道邵伯明清運河故道、古邗溝故道(邗溝東道,揚州城區段)、揚州城遺址茱萸灣古閘、高郵南門大街歷史地段平津堰遺址、鎮國寺塔揚州個園、揚州天寧寺行宮(含重寧寺)、揚州鹽業歷史遺蹟、揚州汪魯門住宅、揚州盧紹續住宅、揚州鹽宗廟
——安徽段:
淮北:柳孜運河遺址
——河南段:
洛陽:回洛倉遺址和含嘉倉遺址,通濟渠鄭州段,通濟渠商丘南關段,通濟渠商丘夏邑段,衞河永濟渠滑縣-浚縣段,浚縣黎陽倉遺址
——山東段:
南運河段:南運河德州
會通河段:會通河臨清段(元運河、小運河)、會通河陽穀段、會通河南旺樞紐段、小汶河、會通河微山
中河段:中河台兒莊
——河北段:
衡水景縣華家口夯土險工
滄州東光縣連鎮謝家壩、滄州至德州段運河河道
——天津段:十四倉遺址、八孔閘、宜興埠獨流木橋九宣閘三岔河口
——北京段:萬寧橋東不壓橋遺址,通惠河段、舊城段(包括西城區什剎海東城區玉河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2014.6.22)(跨國遺產) [7]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開阿利克遺址、塔爾加爾遺址、卡拉摩爾根遺址;江布爾州:阿克託貝遺址、庫蘭遺址、奧爾內克遺址、阿克亞塔斯遺址、科斯托比遺址)
——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碎葉城阿克·貝希姆遺址、巴拉沙袞城布拉納遺址、新城科拉斯納亞·瑞希卡遺址) [22] 

世界遺產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中國自然遺產預備名錄名單
(28項
1.北京市房山岩溶洞穴及峯叢地貌
2.河北省承德丹霞地貌
3.河北省嶂石巖地貌
4.山西省壺口風景名勝區
5.遼寧省本溪水洞風景名勝區
6.吉林省長白山植被垂直景觀及火山地貌景觀
13.河南省雲台山風景名勝區
14.湖南省萬佛山侗寨風景名勝區
16.四川省若爾蓋濕地
19.四川省花萼山—八台山
21.貴州省興義錐狀喀斯特
24.西藏自治區格拉丹東長江源
25.西藏自治區土林古格
中國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名單
(19項
3.黑龍江省興凱湖風景名勝區
6.安徽省天柱山風景名勝區
11.湖南省紫鵲界梅山龍宮風景名勝區
12.湖南省炎帝陵桃源洞
15.四川省瀘沽湖風景名勝區
17.雲南省普洱野生茶林暨古茶園
19.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在2012年已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共計11個省9座城市:南京揚州泉州廣州寧波北海漳州福州煙台高郵菱塘清真寺普哈丁墓園鄭和墓南越國宮署遺址等50個申遺遺產點)
世界遺產預備清單涉及中國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項目名單
(20項
1.東寨港自然保護區(12/02/1996,自然遺產)
2.鄱陽湖自然保護區(12/02/1996,自然遺產)
3.神農架自然保護區(12/02/1996,自然遺產)
4.揚子鱷自然保護區(12/02/1996,自然遺產)
5.桂林灕江風景名勝區(12/02/1996,自然遺產)2014年申遺
6.天坑地縫風景名勝區(29/11/2001,自然遺產)
7.金佛山風景名勝區(29/11/2001,自然遺產)2014年申遺
8.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29/11/2001,自然遺產)
9.中國阿爾泰(29/01/2010,自然遺產)2015年申遺
10.喀拉崑崙—帕米爾(29/01/2010,自然遺產)
11.塔克拉瑪干沙漠(29/01/2010,自然遺產)
12.西藏雅礱河(29/11/2001,雙遺產)
13.長江三峽風景名勝區(29/11/2001,雙遺產)
14.大理蒼山洱海風景名勝區(29/11/2001,雙遺產)
15.海壇風景名勝區(29/11/2001,雙遺產)
16.麥積山風景名勝區(29/11/2001,雙遺產)
17.楠溪江(29/11/2001,雙遺產)
18.雁蕩山(29/11/2001,雙遺產)
19.華山風景名勝區(29/11/2001,雙遺產)
20.中華五嶽泰山擴展項目(包括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07/04/2008,雙遺產) [23] 

世界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無形遺產(含跨國)(43項)
1.崑曲(2001)
2.中國古琴藝術(2003)
3.蒙古族長調民歌(2005與蒙古國聯合申報)
6.福建南音(2009)
7.南京雲錦(2009)
8.安徽宣紙(2009)
9.貴州侗族大歌(2009)
10.廣東粵劇(2009)
11.《格薩爾》史詩(2009)
12.浙江龍泉青瓷(2009)
13.青海熱貢藝術(2009)
14.藏戲(2009)
15.新疆瑪納斯》(2009)
16.蒙古族呼麥(2009)
17.甘肅花兒(2009)
18.西安鼓樂(2009)
19.朝鮮族農樂舞(2009)
20.中國書法(2009)
21.中國篆刻(2009)
22.中國剪紙(2009)
23.中國雕版印刷(2009)
24.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2009)
25.中國端午節(2009)
26.媽祖信俗(2009)
27.羌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
28.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
29.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
30.京劇(2010)
31.中醫針灸(2010)
32.麥西熱甫(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
33.中國活字印刷術(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
34.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
35.中國皮影戲(2011)
36.赫哲族伊瑪堪説唱(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
37.福建木偶戲後繼人才培養計劃(優秀實踐名冊,2012)
38.中國珠算(2013)
39.二十四節氣(2016)
40.中國藏醫藥浴法(2018)
41.太極拳(2020)
42.送王船(2020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
記憶遺產(10項)
1.傳統音樂錄音檔案(1997,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
2.清朝內閣秘本檔有關十七世紀在華西洋傳教士活動的檔案(1999,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4.納西東巴古籍文獻(2005,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巴文化研究所)
5.中國清代“樣式雷”建築圖檔案(2007,中國國家圖書館等)
6.《本草綱目》(2010,1593年金陵版)
7.《黃帝內經》(2010,1339年胡氏古林書堂印刷出版)
8.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2013,廣東省檔案局福建省檔案局
9.中國元代西藏官方檔案(2013,西藏自治區檔案館

世界遺產公約法規

1965年美國倡議將文化和自然聯合起來進行保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1968年也提出了類似的建議,並於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提交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討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於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舉行的第十七屆會議,注意到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越來越受到破壞的威脅,一方面因年久腐變所致,同時變化中的社會和經濟條件使情況惡化,造成更加難以對付的損害或破壞現象。1972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法國巴黎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