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姚,浙江省轄、寧波市代管縣級市,位於浙江省東部寧紹平原。東與江北區、海曙區相鄰,南枕四明山,與奉化區、嵊州市接壤,西連上虞區,北毗慈溪市,西北於錢塘江杭州灣中心線與海鹽縣交界。總面積1500.8平方公里。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餘姚市常住人口1254032人。
[87]
- 中文名
- 餘姚
- 外文名
- Yuyao
- 別 名
- 陽明故里
- 行政區劃代碼
- 330281
- 行政區類別
- 縣級市
- 所屬地區
- 浙江省寧波市
- 地理位置
- 浙江省東部寧紹平原,浙江省寧波市西北部
- 面 積
- 1500.8 km²
- 下轄地區
- 6個街道、14個鎮、1個鄉
餘姚歷史沿革
編輯餘姚地名由來
關於餘姚得名由來的説法不一。
- 一説,《風土記》載,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曰餘姚(“舜後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餘姚”)。
- 另一説,《越絕書》裁,夏少康封少於無餘於會稽,以奉禹記,姚乃其屆邑,故曰餘姚。
- 還有一説,“邑有句餘山,又南有姚江”,故名。
- 再有一説,明代《郡縣釋名》説,縣隸會稽,在餘姚山之西,以河東有姚姓,故曰餘姚。
- 近來有人主張,餘姚為古越語地名,其義不明。 [17]
餘姚建置沿革
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始築縣城。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句章縣,置鄞州、姚州。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罷姚州為餘姚縣。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廢鄞州恢復鄮縣。
1911年11月8日(清宣統三年九月十八日),餘姚光復。
1949年5月23日餘姚解放,屬寧波專區(浙江省第二專區)。
1949年後,境域多次變動。最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區劃歸慈溪縣,慈溪縣西部稻區、山區劃歸餘姚縣。
1985年7月26日撤縣設市,設9區、8個鎮、63個鄉,屬寧波市。
餘姚行政區劃
編輯一、街道(6)
(一)梨洲街道(藍達路1號)
·花園社區·東朝街社區·三江口社區·學弄社區·南雷里社區·白雲社區·匯翠社區
·最良村·白山頭村·古路頭村·雙橋村·黃箭山村·姜家渡村·竹山村·明偉村·新墅村·南廟村·蘇家園村·三溪村·雁湖村
·金冠村·章雅山村·長田村·茭湖村·上王崗村·燕窩村·陳洪村
(二)鳳山街道(金型路999號)
·醬園街社區·憲卿第社區·子陵社區·季衞橋社區·鳳山社區·陽明東路社區·包家社區·東江社區·東城社區
·勝一村·皇山橋村·雙河村·劍江村·穴湖村·蜀山村·同光村·九壘山村·五星村·永豐村
(三)蘭江街道(譚家嶺西路888號)
·下菱社區·江南新城社區·舜南社區·四明社區·蕙蘭社區·錦鳳社區·俞家橋社區·姚江社區
·西郊村·譚家嶺村·磨刀橋村·鳳亭村·石婆橋村·豐楊河村·三鳳橋村·夏巷村·郭相橋村·蘭墅橋村·筀竹橋村·沈灣村·馮村
(四)陽明街道(長安路22號)
·新城市社區·長安社區·富巷社區·陽明社區·勝山社區·龍泉社區·舜水社區·富巷社區·錦江社區·老方橋社區·中江社區
·廟弄村·豐山前村·康山村·二高村·豐南村·羣立村·梁堰村·旗山村·潘巷村·畈周村·北郊村·新橋村·芝山村·西街村
·姚駕橋村·方橋村·豐樂村
(五)低塘街道(鎮北路98號)
·歷山社區·鄭巷社區·低塘社區
·洋山村·歷山村·黃湖村·黃清堰村·蘆城村·低塘村·湯家閘村·姆湖村·鏌劍山村·鄭巷村·西鄭巷村
(六)朗霞街道(迎霞北路88號)
·朗霞社區·崇文社區
·新南王村·熊家街村·趙家村·新新·天華村·天中村·朗霞村·幹家路村·楊家村·鎮西村·邵巷村·西墟村·龍王堂村
二、鎮(14)
(一)臨山鎮(南塘路51號)
·鳳麟社區
·湖堤村·汝東村·臨山村·臨南村·臨城村·臨浦村·臨海村·蘭海村·梅園村·邵家丘村
(二)黃家埠鎮(高蘭公路33號)
·回龍社區·黃家埠社區
·杏山村·華家村·回龍村·五車堰村·高橋村·上塘村·黃家埠村·韓夏村·橫塘村·十六户村
(三)小曹娥鎮(朗海中路6號)
·庵街社區
·曹一村·曹娥村·建民村·朗海村·濱海村·南新庵村·鎮海村·人和村
(四)泗門鎮(府前路1號)
·西大街社區·東大街社區·汝湖社區·後塘河社區
·小路下村·湖北村·楝樹下村·謝家路村·夾塘村·陶家路村·相公潭村·萬聖村·上新屋村·海南村·鎮北村·泗北村·鎮南村
·東蒲村·大廟周村·水閣周村
(五)馬渚鎮(渚山路18號)
·下葉社區·金馬社區·東一社區
·姚家村·渚山村·渚北村·大施巷村·雲樓村·樂安湖村·四聯村·斗門村·瑤街弄村·馬槽頭村·開元村·長泠江村·下沙畈村
·大將橋村·沿山村·全佳橋村·菁江渡村·廟前村
(六)牟山鎮(牟湖新路1號)
·牟山社區
·牟山村·魏家村·新東吳村·青港村·獅山村·牟山湖村·湖山村
(七)丈亭鎮(人民路8號)
·三江社區
·丈亭村·胡界村·鳳東村·漁溪村·半岙村·寺前王村·匯頭村·匯龍村·龍南村·龍豐村·梅溪村
(八)三七市鎮(金川西路100號)
·三七市社區·金川社區
·三七市村·唐李張村·相岙村·雲山村·魏家橋村·二六市村·幸福村·石步村·姚東村·祝家渡村·勝利村·大霖山村
(九)河姆渡鎮(河姆渡西路65號)
·河姆渡社區
·羅江村·蘆山寺村·小涇浦村·江中村·翁方村·河姆渡村·車廄村·五聯村·東澄村
(十)大隱鎮(句章路18號)
·濱溪社區
·芝林村·章山村·雲旱村·學士橋村·大隱村
(十一)陸埠鎮(育才路)
·上街社區·下街社區
·官路沿村·沿江村·沿溪村·五馬村·郭姆村·江南村·南雷村·蘭溪村·乾溪村·蘭山村·石門村·袁馬村·杜徐岙村·洪山村
·蔣岙村·餘鮑陳村·孔岙村·翁岙村·裘岙村·石筍村
(十二)梁弄鎮(四明路218號)
·正蒙社區
·東溪村·梁馮村·五桂村·後陳村·讓賢村·白水衝村·橫坎頭村·嶺頭村·甘宣村·汪巷村·東山村·賀溪村·橫路村·明湖村
·雅賢村·湖東村·高南村
(十三)大嵐鎮(太祖廟路1號)
·大嵐社區
·大嵐村·新嵐村·雅莊村·大路下村·南嵐村·華山村·黃家莊村·隱地龍潭村·後朱村·柿林村·上馬村·大俞村·和諧村
(十四)四明山鎮(四明路105號)
·四明山社區
·梨洲村·茶培村·北溪村·唐田村·棠溪村·蘆田村·平蓮村·南山村·屏風山村
三、鄉(1)
(一)鹿亭鄉(康寧路5號)
·中村·李家塔村·石潭村·白鹿村·上莊村·沿夾岙村·高山村·高巖村·曉雲村·龍溪村·中姚村·東崗村
餘姚地理環境
編輯餘姚地理位置
餘姚市位於中國浙江省寧波市寧紹平原,東經120至121度,北緯29至30度,中心地理座標為東經121°09′、北緯30°30′。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與江北區、鄞州區相鄰,南枕四明山,與奉化區、嵊州市接壤,西連上虞區,北毗慈溪市,西北於錢塘江杭州灣中心線與海鹽縣交界。
[19]
餘姚地形地貌
餘姚屬浙東盆地山區和浙北平原交叉地區,東西極距58.5千米,南北極距79千米。行政區域面積1500.8平方千米,地勢南高北低,中間微陷。南部為四明山區,山巒起伏,散佈大小不等的台地和谷地,最高峯大長山青虎灣崗海拔979米,中部為姚江沖積河谷平原,有弧山殘丘,點綴兩岸;北部為錢塘江、杭州灣沖積平原,全市耕地63.78萬畝,園地9.33萬畝,林地78.2萬畝。素有“五山二水三分田”之稱。
[20]
餘姚氣候
餘姚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沛,雨量豐富,温暖濕潤,四季分明。其四季特徵:春季:暖氣流增強,氣温曲折回升,時冷時熱,降水明顯增多,有春寒、倒春寒天氣。夏季初夏:天氣悶熱,陰雨連綿,時有大雨、暴雨,為梅雨季節;盛夏天氣炎熱乾燥,形成伏旱,有時受颱風或熱帶風暴影響,炎熱、乾旱有所緩解。秋季:冷空氣逐漸南下,有時秋雨連綿,暖氣流偏強時,出現秋老虎天氣,間有颱風或熱帶風暴。冬季天氣晴冷乾燥,有時降雪,遇到春寒暴發,帶來嚴寒。
[21]
餘姚北部全境為杭州灣主流隱蔽區,潮汛屬不規則半日潮,歷年平均潮位2.1米,歷史最高潮位5.33米,最低潮位-0.55米,海水潮位低,含沙量高而變幅大,杭州灣為中國潮差最大的海灣,灣頂潮差9.8米,餘姚海域年平均潮差:黃家埠2.5米、小曹娥3米。
餘姚自然資源
編輯餘姚水文資源
餘姚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1.3億立方米,平均徑流量11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1290立方米,平均蓄水量4.6億立方米,其中庫塘蓄水2.2億立方米,其餘為地下水。
餘姚山林資源
林地481.6平方千米。其中用材林257.73平方千米,經濟林(包括茶園、果園、油茶,油桐、板栗、棕漆等)68.7平方千米,薪炭林15.1平方千米,竹林139.8平方千米。防護林、特用林0.7平方千米,竹年採量350多萬根。特產楊梅,已達7萬畝,1991年產量9407噸。
[22]
餘姚土地資源
土地總面積200.52萬畝,其中耕地77.03萬畝,佔總面積38.4%;林地71.84萬畝,佔總面積的35.8%;居民點、工礦、交通用地為14.97萬畝,佔總面積7.5%;水域15.62萬畝,佔總面積的7.7%;牧草用地為0.14萬畝,特殊用地(國防、園林等)0.15萬畝,未利用地區10.9萬畝,佔總面積的5.6%。餘姚市土地、土壤類型多樣,北部平原是鹽土、潮土,中部水網平原為水稻土,南部丘陵山地為紅壤、黃壤等土質。
餘姚動物資源
動物資源種類繁多,野生哺乳動物:野豬、雞狼、短耳兔、黃鼬、香狐狸等;爬行動物:山烏龜、各種蛇類等;兩棲動物:石雞(蟆)等;鳥類:杜鵑、貓頭鷹、雉雞等10餘種;昆蟲有蟬、蝴蝶品種20餘類。淡水魚類58種;甲殼類主要有青蟹、甲魚等;海水漁業資源有黃泥螺、黃蛤、沙蟹、梭子蟹、鯧魚、海鰻、鱭魚等20餘種。
餘姚礦產資源
螢石、高嶺土和花崗岩為主要礦產,分佈在大隱鎮、芝林、洪山鄉的前鮑陳,儲蓄量156萬噸,大隱鎮的云溪,陸埠鎮的鐘山渡槽,各有8萬噸。高嶺土分佈於大嵐鎮的柿林北,呈肉紅、灰色。花崗石,分佈在梁弄鎮讓賢、四明山鎮的屏風山,是建築材料。
[22]
餘姚人口
編輯餘姚為漢民族聚居區,少數民族大多是解放後,因工作或婚嫁等原因,遷入境內。1953年餘姚縣第一次人口普查,均為漢族。至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漢族佔99.97%,蒙、回、藏、苗、壯、滿、畲等八個少數民族166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少數民族10個84人;至2006年,少數民族22個。
餘姚政治
編輯市委書記 | 傅貴榮 |
市長 | |
市委副書記 | |
市政協主席 | 陳長鋒 |
市政協副主席 | 華紅(女)、趙銀海、朱衞東、繆正剛、姚俊傑、朱光煦 |
市政協秘書長 | 張建培 |
市政府辦公室 | 市發展和改革局 |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
市教育局 | 市科技局 | 市公安局 |
市民政局 | 市司法局 | 市財政局 |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 寧波市生態環境局餘姚分局 |
市住建局 | 市綜合行政執法局 | 市交通運輸局 |
市水利局 | 市農業農村局 | 市商務局 |
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 | 市衞生健康局 | 市審計局 |
市統計局 | 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 | 市醫療保障局 |
市應急管理局 | 市市場監管局 | 市四明山旅遊度假區管委會 |
市供銷聯社 | 市政務服務辦公室 | 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公室 |
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 餘姚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 中國塑料城管委會 |
國家税務總局餘姚市税務局 | 市氣象局 | 市招商中心 |
市房屋徵收管理中心 | 退役軍人事務局 | 中意寧波生態園管委會 |
餘姚經濟
編輯餘姚綜合
201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05.0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8%。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4.08億元,增長2.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42.43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18.57億元,增長8.1%。三次產業之比為4.0:58.1:37.9。按户籍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32057元(按年平均匯率摺合19956美元)。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98800元(按年平均匯率摺合14930美元)。
2019年,餘姚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66.2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7.9%。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7.74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64.08億元,增長9.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54.44億元,增長6.6%。三次產業之比為4.1:56.9:39。按户籍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39485元(按年平均匯率摺合20220美元)。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00280元(按年平均匯率摺合14537美元)。
[88]
202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20.7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5.1%,增速位列寧波各縣(市、區)第一位,總量前移一位位列寧波各縣(市、區)第四位。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0.19億元,增長0.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01.46億元,增長5.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69.07億元,增長5.2%。三次產業之比為4.1:57.5:38.4。
[89]
2020年全市財政總收入185.23億元,同比增長4.0%。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4.2億元,增長6.5%,其中税收收入98.19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86%。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8.89億元,增長5.1%,其中教育、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衞生、節能環保等民生支出100.27億元。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共落實防疫資金1.34億元,撥付各級財政扶持企業政策資金10億元,減免各項税費28.6億元。
[89]
餘姚(2張)
餘姚農業
7000年前河姆渡時期已能種植水稻,姚江兩岸的平原、半山區歷代盛產稻米、蠶桑,同時,姚江兩岸低緩山地種植楊梅,元朝時,已廣植吉貝,至明清民國,產業有所變化,由南至北,產業依次為水稻、楊梅、棉花、鹽業佔大宗,自宋代後,在姚北向海要田,至清末已先後築起海塘五條,成為棉花主產區,到民國十八年(1929)餘姚縣棉花種植面積達78萬畝,佔浙江省40%。
2018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8.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8%。其中,完成農業產值48.64億元,增長2.7%;林業產值4.16億元,增長4%;牧業產值6.98億元,增長1%;漁業產值6.25億元,增長2.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83億元,增長9%。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4898公頃,增長1.9%,糧食總產量15.77萬噸,增長1.5%。生豬存欄下降8.6%,出欄下降13.5%;家禽存欄下降0.1%,出欄增長55.9%。全年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6家,累計100家,其中產值上億元的達15家。
餘姚工業
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36.75億元,增長10%,增速位列寧波各縣(市、區)首位。分行業看,在32個行業大類中,28個行業增加值同比上升,增加值總量排名前十的行業共實現工業增加值277.73億元,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82.5%,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78.9%。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完成增加值67.76億元,居各行業之首;儀器儀表製造業增長39%,增速居前十位行業之首。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562.96億元,增長12.9%。其中出口交貨值為418.26億元,增長10.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税總額140.99億元,增長3%,其中利潤總額94.28億元,增長6.5%。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137家,佔企業總數的11.5%;虧損額4.26億元,同比增長39.3%。
餘姚建築業
2018年資質建築業125家,勞務分包3家,其中二級及以上資質企業54家。2018年全市完成建築業產值142.72億元,其中省內產值127.43億元,分別增長2.6%和3.2%。房屋建築施工面積905.8萬平方米,增長4%。全年建築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4.86萬人,比上年減少0.96萬人。
餘姚旅遊業
2018年全市商品銷售總額1405.62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批發業銷售額953.88億元,增長12.3%,零售業銷售額451.74億元,增長11.5%,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1.78億元,增長8.2%。限額以上社零按商品類別分,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傢俱類和石油類商品增速較快,分別增長34.4%、30.9%和17.1%;汽車類增長4.1%,糧油食品類下降4%。年末全市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達264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03.35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25億元。
餘姚對外貿易
2018年全市外貿自營進出口總額820.96億元,增長14.2%,其中出口540.33億元,增長12%;進口280.63億元,增長18.7%。三資企業和貿易流通企業分別完成出口157.56億元和77.38億元,分別增長4.1%和2.2%,自營生產企業完成出口305.39億元,增長19.5%。機電產品出口394.49億元,增長13.3%,佔全部出口比重為73%;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5.53億元,增長12.5%。歐美市場仍然是出口的主要地區,其出口額佔出口總額的63.7%,其中對美國、俄羅斯的出口額實現了15.4%和7.9%的增幅;對非洲、亞洲、大洋洲出口額分別增長11.4%、9%和8.7%。全年新增對外貿易經營備案登記企業661家,累計達5596家。自營出口實績企業2487家,比上年淨增159家,其中超億元企業98家。
餘姚社會事業
編輯餘姚科技
2021年完成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77.5億元,同比增長20.8%;完成技術交易額22.5億元,同比增長24.4%。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388家。全市累計擁有各級研發中心686家。2021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寧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青年科技創新獎1項。全年新增專利申請9957件,授權10719件。
[113]
餘姚衞生
2021年末全市實有病牀3377張,衞生技術人員8579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助理)3717人,註冊護士3594人。基層就診率達到64.12%,縣域就診率達到80.5%。全市適齡兒童七苗覆蓋率97.03%,實現孕產婦零死亡,全年户籍人口嬰兒死亡率1.02‰,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29‰。人均期望壽命為81.80歲。全年全市無償獻血10069人次,獻血總量315.87萬毫升,用血6296人次,用血總量246.78萬毫升。
[113]
餘姚文化
2021年圍繞建黨百年主題,組織開展“百年交響 激盪姚江”主題文藝演出、“幸福新時代 永遠跟黨走”系列羣眾文化活動,引導各鄉鎮街道廣泛開展具有當地特色的羣眾文化活動。餘姚市文化館成功複評國家一級館,餘姚市圖書館為浙江省第一批“滿意圖書館”。全年圖書館接待讀者30.3萬人次,圖書借閲52.6萬冊次。餘姚博物館、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王陽明故居等教育基地共接待觀眾約68.2萬人次。
[113]
餘姚體育
2018年新建或改建各類球場20片,創建省級小康體育村(升級)10個、省中心村全民健身廣場2個、省社區(村)多功能運動場1個、省籠式足球場1個。全市已擁有各類球場537片,健身路徑1307條,市級體育社團27家,各級社體指導員2631人,人均體育用地面積達2.15平方米,基本形成10分鐘城鄉體育健身圈。餘姚市已有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9所、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4所、省體育傳統學校陽光體育後備人才基地2所、寧波級點傳校12所、市級體育特色學校46所,市級點傳校25所。積極向上輸送優秀體育苗子25人。肖東二小女足榮獲浙江省校園足球聯賽(寧波賽區)冠軍。全年體育彩票銷售收入2.92億元。
2020年8月22日,餘姚肖東第二小學女足首次奪得浙江省第十一屆中小學生校園足球聯賽小學女子甲組冠軍。這也是肖東二小女足第四次在省校園聯賽總決賽上奪冠,此前該校已連續三年奪得女子乙組冠軍,2019年獲得女子甲組亞軍。
[27]
餘姚教育
2021年末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88所,在校學生總數160524人,15年教育普及率為99.77%。其中,普通高中10所,在校學生11724人;中職學校6所,在校學生6905人;初中27所,在校學生29640人;小學78所,在校學生73414人;幼兒園166所,在園學生38679人;特教中心1所,在校學生162人。公辦幼兒園招生覆蓋率提升至50.3%。
[113]
初級中學 | 餘姚市舜江中學 | 餘姚市梁輝中學 | |
餘姚市老方橋中學 | 餘姚市豐北中學 | 餘姚市城北中學 | |
餘姚市四明山中學 | 餘姚市大嵐中學 | 餘姚市梁弄鎮中學 | |
餘姚市三七市中學 | 餘姚市河姆渡鎮中學 | 餘姚市泗門第三中學 | |
餘姚市陸埠中學 | 餘姚市高風中學初中部 | 餘姚市姚北實驗學校 | |
餘姚市城南中學 | 餘姚市梨洲中學 | 餘姚市子陵中學 | |
餘姚市歷山中學 | 餘姚市黃家埠中學 | 餘姚市低塘中學 | |
餘姚市馬渚中學 | 餘姚市牟山鎮中學 | 餘姚市丈亭鎮中學 | |
餘姚市小曹娥鎮中 | 餘姚市臨山中學 | 餘姚市臨山二中 | |
餘姚市陽明中學 | 餘姚市大隱中學 | 餘姚市泗門第二中學 | |
餘姚市蘭江中學 | 餘姚市舜水中學 | 餘姚市鹿亭中學 | |
餘姚市泗門中學 | 餘姚市肖東中學 | 餘姚市世南中學 | |
餘姚市朗霞中學 | 餘姚市陸埠洪山中學 | ||
高級中學 | 餘姚二中 | 餘姚三中 | |
餘姚四中 | 餘姚五中 | 餘姚六中 | |
餘姚七中 | 餘姚八中 | 餘姚市高風中學 | |
職業學校 | 餘姚市職業技術學校 | 餘姚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 | 餘姚市職成教中心學校 |
餘姚第五職業技術學校 | 餘姚市城區職業技術學校 | 姚江旅遊學校 | |
餘姚技工學校 | 餘姚市第四職業技術學校 | 餘姚衞校 |
餘姚交通
編輯餘姚高速公路
滬杭甬高速公路是中國12條高等級公路“主骨架”之一,中國沿海大通道。1993年1月杭甬高速公路餘姚段開工,到1996年底完成,歷時五年半。
餘姚普通公路
329國道全長298千米,境內全長30千米,西起牟山五車堰,東至低塘洋山村,該路段原是民國22年(1933)省級公路幹線觀曹公路的一部分,為餘姚現境最早建成的公路,解放後進行全面改造,是橫貫市境北部的陸上大動脈。
甬揚大道
餘梁公路全長24.71千米,為境內建國後的第一條公路,也是浙江省第一條山區公路。
甬余余夫公路東起上虞五夫,西至寧波市區,全長50多千米,是城區北部主要交通大動脈。
滸溪線全長80千米,北起慈溪市區、折入東北街道五星村、經餘姚市區、終點至奉化溪口鎮,其60餘千米均在境內,是姚南山區的重要交通線。
大梁公路境內段全長28千米,起點城區梁輝,至寧波市區,是市區通寧波的又一條主要交通線。
東環線起點餘姚站高速道口,經餘姚城區東部至慈溪城區,連接境內南北交通。
梁周線起點餘姚站高速道口,經餘姚城區西部,過姚州大橋,至姚北周東,連接境內南北交通。
餘姚鐵路
滬杭甬鐵路(餘姚火車站、餘姚西貨運站)。境內鐵路於1913年通車,1937年為阻止日軍利用鐵路速進浙東,是年冬自蕭山至寧波全部拆毀,改作公路。解放後,1955年再次修通,於次年通車,2000年鐵路複線基本鋪設。境內鐵路全線千米,一直是餘姚、慈溪兩市鐵路客貨運的重要交通線。
杭甬高鐵(餘姚北站)餘姚北站是滬杭甬客運專線的一個車站,位於餘姚市的鳳山街道五星村,新建北路以東,城東路以西,緯一路以北,車站為高架車站,高架下面是候車大廳,設2站台6線,其中正線2條,到發線4條,年發送旅客為420萬人次,遠期年發送旅客為600萬人次。
[29]
餘姚水路
餘姚航空
餘姚市東距寧波櫟社國際機場36km,並有高速公路直達,航空優勢明顯。
餘姚歷史文化
編輯曲藝
【姚劇】源於説唱、走書的曲藝。早期稱“燈戲”、“鸚哥戲”。清乾隆時有班社10餘個。活躍於餘姚、上虞、紹興鄉村。後流傳於湖、嘉地區。光緒時進入上海,與蘇灘、滬灘互為影響。演變成姚灘。清末民初,有班社50個,進上海演出的13個。並流傳至舟山、新昌、嵊縣。馬楠本、童忠泰等演員還先後在上海永樂園、高樂樓、如意樓演出。大桂香、小山寶在上海唱片廠灌製賣小糖唱片。以後藝術上固步自封,內容有色情糟粕,日趨衰落。1953年黃承炳、胡家良等組成“餘姚灘簧小組”,上演傳統“採石榴”“打窗樓”及現代戲“漳河灣”。1956年9月省批准為地方劇種,定名為“姚劇”,成立餘姚縣姚劇團。劇目中傳統劇目有72本,新編劇目有《半夜雞叫》、《柏樹坡》、《錯進錯出》、《強盜與尼姑》、《煩惱的喜事》、《沙場淚》、《傳孫樓》等。
[17]
【餘姚腔】與海鹽腔、崑山腔、弋陽腔,同列為南戲四大聲腔之一。發源於宋代。明嘉靖時,流行於常(州)潤(州)池(安徽貴池)太(安徽太平)及徐、揚等州。在安徽池太一帶同弋陽腔匯合成青陽腔。餘姚採用聯曲體結構。用板鼓、無管絃,運用滾手,在曲調前後或中間穿插接近口語韻文,使曲詞通俗化,受民間歡迎。至明末,形成雜白混唱。以後衰落以致失傳。據考證,明末起,流行於紹興一帶的調腔是餘姚腔流派,寧海平調尚保留其遺響。餘姚腔劇目、調繁多,據今人考證劇目有21個,曲調有93種。
[17]
文獻
【館藏地方文獻】餘姚五桂樓為清邑人黃澄量私人藏書樓,在梁弄鎮。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建,有“浙東第二藏書樓”之稱,原藏書為6萬餘卷。1955大部分為省圖書館提去,僅存古籍9993冊。餘姚第二個藏書樓為“餘姚梨洲文獻館”,位於城區龍泉山中天閣。1952年餘姚縣土改時,把餘姚縣地主鄉紳家裏存書,集成建立,有書籍26000冊。大部分為經、史、子集、家譜、宗譜,並有名家字畫300幅。餘姚市館藏地方文獻,大多藏於梨洲文獻館,有992種近3000冊。市圖書館次之,市檔案館也有部分收藏。館藏其他文獻,古籍書多藏於五桂樓,按經史子集四部分分類入藏,經史佔其中2/3,大多數為清刻本,少數為明刻本。餘姚市圖書館最大館藏文獻為1500冊彩印本《四庫全書》。
[17]
學派
【姚江學派】明王守仁創立心學。因其出生餘姚姚江之濱,又因初學者多為邑中之士,因而稱為“姚江學派”,又王守仁號“陽明”,又稱“陽明學派”。簡稱“心學”。學派主旨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就是認為事物之理取決於吾心之理。“吾心”宇宙萬物的本源,心是宇宙之天淵。這是王守仁繼承陸象山之學而加以發展,為主觀唯心主義論。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與朱熹學説的“論先後,知為先”這一説相頡頑。王守仁的“致良知”是他的哲學核心,認為“良知”是“人先天具有”,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人入井,自然知惻隱。“致良知”即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要求每人通過反求內心,消絕人慾修養方法,達到“萬物一體”的境界。王守仁的良知並非知識的標準,而是判斷善惡、道德的標準。即以“致良知”為認識和實行封建道德途徑達到道德修養的目的。王學以反傳統面目,衝擊着當時被封建統治者定於一尊的程朱理學,給僵化的思想界注入活力,對後來明清啓蒙思想的形成、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王學後來分為七派,餘姚子弟徐愛、錢德洪、孫應奎、聞人詮等屬“浙中派”。
[17]
【浙東史學派】簡稱浙東學派,為區別南宋浙東學派,也稱清代浙東學派。學派理論奠基人和創始人是餘姚黃宗羲,其他主要人物萬斯大、萬斯同、全祖望、黃宗炎、黃宗含、黃百家、章學誠、邵晉涵均為浙籍人士。他們一般主治學先窮經而求證於史,並提出“六經皆史”等命題,倡導一種研究史料,而通經致用的風氣。
[17]
風俗
新春拜年放爆仗
元宵放燈舞龍舞
清明上墳吃青團
民間習俗麻雀飯
端陽五黃驅疫魔
中元鬼節演甲戲
中秋月餅分外圓
方言
餘姚地方特產
編輯【楊梅】為餘姚傳統名產,歷史悠久。現有荸薺種、荔枝種、鳳歡種、粉紅種、水晶種等品種。產地在三七市、丈亭、匯頭、梅溪、雙河、湖山等地,建國初產1500多噸,1956年超5000噸。以後陸續擴種,1987年面積達5.9萬畝。產鮮果5293.4噸。1981年,寧波罐頭食品廠加工楊梅出口,獲國家銀質獎。
【茶葉】姚南山區盛產茶葉,漢時開始製茶,唐宋時負有盛名。唐《陸羽茶經》記載,姚南瀑布嶺出“仙茗”。另據舊志記載清乾隆間餘姚年產茶3400擔。民國4年產茶5000擔,徽州、紹興茶商前來設站收購。民國21年產茶9636擔。後受戰爭影響,產量下降。1982年茶園發展至4.74萬畝。成為寧波地區第一個年產茶2500噸的基地縣。茶的品種有珠茶、烘青(條幹)花茶。餘姚歷史名茶有“四明十二雷”產於陸埠化安山,宋、元、明時作為貢茶。1987年獲省上等名茶獎。“瀑布仙茗”又名“瀑布茶”,產於梁弄讓賢鄉道士山,為省內最早名茶之一。1987年在雁蕩山省名茶評比會上獲一類名茶獎。
【榨菜】60年代引進,產於泗門、臨山棉區,菜棉套種,經濟效益高,發展快。1965年發展至4000餘畝,成品菜2500噸。1984年5.2萬畝,成品菜4.47萬噸,產值2800萬元。為“浙式榨菜主要產區”。1987年種植7.35萬畝,成品菜12.87萬噸,產值7200萬元。全市有榨菜加工廠91家,其中精製小包裝工廠33家。產品行銷中國,外銷日本、東南亞及香港等地。2008年3月28日,舉辦首屆中國榨菜文化節。
[17]
[31]
【草編】有草帽、草蓆等。民國初由寧波引進。民國17年(1928)餘姚草帽編織户2.5萬户,女工7.2萬人,年產金絲草帽120萬頂,玻璃草帽4萬頂,席草帽4萬頂,產值508萬元。金絲、玻璃草帽由美、英、法等商行收購外銷,民國23年出口210萬頂。1950年餘姚縣有1.4萬户編織。外銷12萬頂。1955年金絲草帽18.26萬頂,產值54.78萬元。1959年產68.48萬頂,產值542.15萬元。1987年編紙草帽119.2萬頂,南特草帽56.22萬頂,金絲草帽5407頂。另有麥稈草帽等遠銷日本、美國、香港等地。
草蓆:機織花席始於民國9年。16年有民華、新成兩家席廠。資本2.15萬元,職工244人,織蓆機220架。年產粗細花席15.5萬條,產值6萬餘銀圓。1971年羅江草蓆廠建成,生產枕蓆、沙發席。1987年有職工291人,產值172萬元,利潤10萬元。
【竹編】境內盛產毛竹,竹編歷史悠久,以加工農具、日用器為主,山區的竹椅、淘籮、飯籃、籮絡、掃帚等,產品遠近聞名。平原地區的方橋、泗門一帶,香籃、幢籃、掛籃、箱篋、篾席,製品精巧,遠銷京、津、滬一帶。竹器業衰落,部分竹器已非今所需,一部分為塑料製品代替,且手工製作,生產落後。1972年洪山鄉工藝竹編廠建成,編織飛禽走獸、小鴨、小雞等工藝品。
【佛雕】始於明代,集中在陸埠,代代相傳,名手輩出。形成中國佛雕兩大派(寧波派與福建派)之一,被宗教、藝術界奉為珍品。清代為最鼎盛時期,從東北到台灣、香港、南洋等成百上千寺廟都有陸埠藝人的精湛傑作。1962年佛雕名匠黃炳榮從上海回鄉,授徒傳藝,佛雕工藝得到復興,共雕塑佛像100餘尊。並修繕寧波七塔寺、龍華寺佛像。1977年工藝美術雕刻廠建成,產品種類增多,有觀音、羅漢、西方三聖、韋馱、彌勒、關公等朱金佛雕,小者6寸,大者2丈。產品運銷美國、新加坡、澳門、香港。1992年去世的美國舊金山中華總商會名譽會長王泰生。50年代去香港,先後為菲律賓普渡寺、華藏寺、香港寶蓮寺、華嚴寺、新加坡昆盧寺精雕佛像。滿譽港、澳、東南亞,70年代定居美國舊金山。為美東佛教會雕塑丈六全身十一面千足、千手、千眼觀世音一尊,為美佛教界、華僑、華裔高度讚揚。
[17]
【灶畫】是大灶打好用石灰刷白後,由泥水匠用墨水毛筆畫成,不敷色,或着色淡彩。一般畫得比較粗簡,但它所體現的意象,像民歌一樣凝聚着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祝願,對美好的追求。它不僅是僅為普通的民俗事象,也是普及到千家萬户、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
餘姚風景名勝
編輯龍泉古剎位於山東部。建於晉鹹康二年(336),為浙東古剎。以後屢毀屢建。至元始祖元貞二年(1295)重建有3閣5院,3亭1寺,佔山之一半。明代,為學者、名宦彙集之所。王陽明曾二次講學於寺之中天閣。清鴉片戰爭時,英侵略者在道光二十一年秋佔寧波,派艦艇掠餘姚燒寺。光緒元年(1876)重建,規模小於元代。建國後,文革期間,殿宇移作他用,佛像蕩然無存。1990年重修整理。現已恢復舊貌,重放光彩。
[33]
中天閣原為龍泉寺中一部分,五代時建。取意於唐朝詩人方幹《登龍山絕頂》詩中:“中天氣爽近是河一句”。明王陽明兩次講學於此。嘉靖間立陽明牌位祀之,曰新建伯祠,東建海日祠祀文成父尚書王華,二祠統稱曰二王祠。萬曆間,以冠帶袍笏塑像。陽陰臉青,以門人徐愛、錢德洪配親。清乾隆間設龍山書院。1954年迄今借作“梨洲文獻館”。
[34]
龍泉石井位於中天閣東北處,茂林修竹間,古井終年不涸,因曰龍泉井。北宋王安石任鄞縣令,與餘姚縣令謝景初為同科進士,時來餘姚。作《龍泉寺石井》詩:“天下蒼生望霖雨,不知龍向此中蟠”。以潛龍自比,抒政治抱負。南宋高宗趙構避金兵,經餘姚去寧波下海,金兵北退,又重臨餘姚龍泉山,駐蹕七天,飲龍泉井水,覺得十分甘甜,取十甕以去,山名益振。
[35]
祭忠台位於龍山絕頂。明正統間,邑人成器等在此遙祭為宦官王振所殺害之劉球。故名。台旁石刻有王陽明書祭忠台三字,早已廢。
[36]
四先賢故里碑亭位於龍泉山南坡,坐北朝南,為紀念嚴光、王陽明、朱舜水、黃梨洲四位先賢的風節、思想和歷史功績。嚴、王兩碑亭建立清乾隆十九年(1754),朱、黃兩碑建於清末。四亭原置於接宮官處(今龍山劇院前),後兩遷至現址。1982年重建,四亭各有楹聯、亭額碑名。
[37]
龍山景點,歷經滄桑,1941年4月—1945年8月,餘姚陷敵,日軍佔領期間,劃山為警戒區,駐日警備隊,禁民上山。原有明清時所建之嚴子陵祠,謝文正(遷)祠,孫忠烈(大燧)祠,以及二王祠、朱黃合祠等悉遭破壞,僅剩屋宇。二王祠中王陽明冠帶袍笏塑像,亦遭日寇盜去日本。
建國後1963年闢龍山公園、建園中園、天風園、花木圃、動物園,並建有四賢嚴子陵、王守仁、朱舜水、黃梨洲紀念亭,分別由當代書法家舒同、沈定庵、周而復、郭紹虞題額。舜水亭南有“朱舜水紀念碑”,為1982年日本朱舜水紀念會、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建,沙孟海書。其旁有滑壽亭為紀念元末客居餘姚之名醫滑壽。1986年建。
勝歸山摩崖石刻位於城北郊,海拔147米,原名聖龜山。晉劉牢之戰勝孫恩屯兵於此,改名勝歸山,又稱打石山。少林多石,陡崖深潭。明嘉靖間胡宗憲任縣令,出公羨銀贖民山地,禁止開山採石,樹木成蔭,於是漸成形勝之地。以後胡宗憲任浙江總督,勝倭寇歸飲在山下,立有勝歸山碑,呂本撰管見,書徐九皋篆,嘉靖三十四年(1555)楊珂摹丹入山,鐫刻胡公巖三字,實其遺蹟。後又在巖穴崖壁石刻胡公半身浮雕像。及至民國時已改為觀音像,後又湮滅。解放前後,東西山崖雕刻佛像十四個,依山勢鑿雕,排列有致。
[38]
客星山位於餘姚東北十里的安山橋北,與慈溪市交界處。原名陳山,為漢嚴光隱居與墓葬之地。宋乾道間,史浩知紹興府事命縣令蔡憲於嚴光墓下建客星庵,立嚴子陵墓道。客星庵碑邑人虞似良書。嘉定時于山巔建高節書院,明洪武時湮廢。墓有題石曰漢嚴光墓,明正德時立石鐫曰:“漢徵士嚴公墓”。墓以上有高風亭。清鄭仕詩云:“姚邑東偏聳客星,十分孤秀十分清。”客星山又為“漢三老碑”的出土地。清咸豐二年山民上山掘得。1922年杭州西泠印社專闢“漢三老石室”收存。
[39]
黃宗羲墓道位於陸埠鎮十五岙村化安山,墓蓋瓦如人字,呈圓弧山牆狀。墓前設石桌、石凳。墓內無棺,遺體安置石牀上,以期速朽。東南與忠端公墓兩相對照。墓碣為四明(寧波)萬經隸書。全祖望撰神道碑、毛奇齡撰墓誌銘。後神道碑等湮滅。1956年省公佈為浙江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6年文革中遭破壞。1981年修復,1995年修建墓道,兩旁植梅花百株,並建有龍虎草堂。
[40]
四明湖位於梁弄鎮西北,系人工水庫,有八字橋山、玉兔島、野貓灣、丁山等5島。島上植楊梅,湖中魚蝦捕撈量100多萬斤。湖南畔獅子山頂建有“革命烈士碑”,碑高20餘米,碑文“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郭沫若書”。現四明湖以玉兔島為中心,開發成為四明湖度假村,由香港張宇先生投資。
[41]
白水衝位於梁弄南雲根山與石屋之間。又名潺緩洞。瀑布高30米,飛流直瀉,聲如雷鳴,歷代詩人多探勝吟唱,岸崖上刻“白水潺緩”四字。洞外原有祠宇觀,為東漢劉、樊雲翹夫婦向白道人學仙之處。得仙術昇天後,後人在飛昇處建祠觀。後來唐玄宗遣使移觀於此。宋徽宗御書為“丹山赤水洞天”。成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九洞天。“瀑布茶”產於此,唐陸羽名“瀑布仙茗”載入《茶經》。
[42]
丹山赤水位於餘姚大嵐山柿林村溪邊。沿溪懸崖峭壁數里,高數十米,石呈紅褐色。巖縫中間生雜樹,巖樹花草,紅綠相間,古名殺羊巖,相傳仙人“殺羊漬血”於此。溪名赤水,因名丹山赤水,上有赤水橋。
[43]
餘姚四巖窗位於華山鄉大俞山巔。系一長方形懸崖。腰部列四洞穴,巖高30餘米,長約60米,如四個窗户。唐劉長卿詩云:“蒼崖倚天立,覆石如覆屋,玲瓏開户牖,落落明四目”,四明山因此得名。巖下深谷有清泉碧潭,旁有屏風巖,上刻“四明山心”。
餘姚蘆山禪寺位於餘姚河姆渡鎮姚江之北,蘆山北麓。西鄰河姆渡遺址,交通便捷。寺創建於唐乾元元年(785),南宋時賜額“蘆山普光院”,隆盛一時,為文人學士遊覽探勝之地,陸游、范成大、史浩等俱有吟詠之作,流傳後世。以後屢圮屢建。現存建築多為光緒十三年重修迨至民國。建國後,60年代,寧波、舟山等地僧眾徙居於此。1992年修復開放。
[44-45]
河姆渡文化遺址位於河姆渡鎮,1973年6月底發現。經兩期發掘、專家分析研究和放射性碳14科學測定,距今已有6900多年曆史,為中國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發掘面積約佔4萬平方米,相互迭壓為四個文化層組成,共出土文物7000件,第四層最為重要。(一)發現大量稻穀堆積。證明中國是世界上水稻發源地之一。(二)發現大批木結構建築遺蹟。房屋為木結構幹欄式長屋,營建技術,已掌握伐木,加工成樁、柱、梁板。並用榫卯接合。(三)出土刀、匕、錘、鏟、矛、碗等木器。家畜遺骸數量繁多,哺乳類有靈長目2種,偶蹄目9種,齧齒目2種,食肉目11種,長鼻、奇蹄目各1種。此外爬行類3種,魚類8種,並有犀牛、象等骸骨發現。(四)夾炭黑陶,主要有釜、罐、盆、盤、缽5種。(五)出土耜、鐮、哨、箭、鏃骨器等20種。(六)墓葬27座,隨葬品42件,及數十具河姆渡人遺骸。1982年2月,國務院公佈河姆渡遺址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鯔山遺址位於餘姚市丈亭鎮西嶽村鯔山東麓。遺址南北約100米,東西約25米,出土石器有斧、鑿;陶片夾炭黑陶為主。夾砂灰紅陶次之,從各種器型綜合考察,相當於河姆渡遺址第三層。距今六千年。
通濟橋位於餘姚城區舜江樓南。全長90多米,共106級,石砌3孔拱橋,橋身連兩邊橋堍,其長43.39米,中孔淨跨14.2米。橋面寬5.61米,兩側石板22塊,望柱24根,其中橋頂4根雕刻着獅首蓮花座。東側曰:“千里遙吞滄海月,萬年獨砥大江流。”西側聯曰:“一曲蕙蘭飛彩鷁,雙城煙雨卧長虹。”始建於宋慶曆七年(1047)為木橋,稱德惠橋,後易名虹橋。元至順三年(1332)改建石橋,易名通濟橋。現存之橋為清雍正七年重建。古時海船沿甬江入姚江西上,此橋為第一座橋,故稱“浙東第一橋”。
舜江樓位於餘姚通濟橋北堍舊城牆上。坐北朝南,二層五間,抬梁式穿鬥式結合木結構,下層四周有圍廊,連城牆高11.86米。元至元年間(1335~1340)建。後屢毀屢建。1982年遭火,同年修復。
保護單位名稱 | 級別 |
河姆渡遺址 | 國家級 |
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 | 國家級 |
王陽明故居 | 國家級 |
黃宗羲墓 | 國家級 |
五桂樓 | 省級 |
鯔山遺址 | 省級 |
陽明先生講學處 | 省級 |
胡公巖 | 省級 |
馬步龍窯址 | 市級 |
通濟橋 | 市級 |
舜江樓 | 市級 |
四先賢故里碑 | 市級 |
東澄遺址 | 市級 |
九缸嶺窯址 | 市級 |
孫氏合葬墓 | 市級 |
“高風千古”石坊 | 市級 |
戚少保祠 | 市級 |
宰輔第 | 市級 |
白雲橋 | 市級 |
李家塔板橋 | 市級 |
學士橋 | 市級 |
仙聖廟戲台 | 市級 |
趙考古祠 | 市級 |
朱舜水紀念堂 | 市級 |
龍泉寺 | 市級 |
四明閣 | 市級 |
黃家牆門 | 市級 |
清暉佳氣樓 | 市級 |
狀元樓 | 市級 |
關帝殿 | 市級 |
諫議坊 | 市級 |
方丈碑 | 市級 |
鯗架山遺址 | 市級 |
陳氏故居 | 市級 |
文昌閣 | 市級 |
樹滋堂 | 市級 |
符氏宗祠 | 市級 |
嶽殿 | 市級 |
禪悦寺 | 市級 |
南順盛 | 市級 |
前河頭徐家 | 市級 |
大方橋 | 市級 |
田螺山遺址 |
餘姚著名人物
編輯朱之瑜,字魯嶼,號舜水,出生於餘姚,是中國明清之際的學者,教育家,中日文化交流先驅。
黃宗羲,字太沖,號南雷,學者尊稱梨洲先生。是明末清初民主主義啓蒙思想家、史學家、學問家。
虞翻(164年—233年),是三國時期的經學家。
虞預(約285年—340年),字叔寧,東晉的歷史學家,是天文學家虞喜之弟。
孫介,字不朋,餘姚燭湖人,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學者。因著《雪齋野語》一書被人們尊稱為“雪齋先生”。
王逨(1116年—1178年),字致君,祖籍宛丘(今河南淮陽),幼年隨父遷居姚江,是為餘姚人,南宋學者。
孫應時(1154年—1206年),字季和。是南宋前期的儒家名臣。
高翥(1170年—1241年),初名公弼,後改名翥,字九萬,號菊磵,餘姚石山樟樹人(今屬慈溪)。是南宋時期“江湖派”詩人中的詩家。
楊璲,字元度,號西園,元末明初人,一生崇尚儒學,是宋代理學在姚江的傳人。
王綱(1302—1371),字性常,一字德常,以文學知名,是思想家王陽明的六世祖。
謝遷(1449年—1531年),字於喬,號木齋。是明代前期秉節直諒的大臣,為當時世稱的“天下三賢相”之一。
孫燧(1460年—1519年),字德成,號一川。出生於橫河孫家境一個世代官宦之家。是一位為維護國家統一,反對謀判分裂,不惜以身殉難的忠烈之士。
徐珊(1487年—1548年),字汝佩,號三溪,王陽明學生,是一位不畏權貴的志士,嚴尊師説的王學傳人。
韓應龍(1498年—1536年),字汝化,是明代餘姚三狀元之一。
錢德洪(1496年—1574年),名寬,字德洪,以字行,又字洪甫。出生於餘姚緒山(即龍泉山)北麓的瑞雲樓,又曾在緒山就學,因此取名緒山,學者尊稱他為緒山先生。是五代吳越國君錢鏐的第十九世裔孫,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陽明的高足弟子,嘉靖十一年進士。
趙錦(1516年—1591年),字元樸,號麟陽,是王陽明弟子中最年輕的學生,明代的學者型官員。
謝志望(1528年—1555年),字見甫,系謝遷之長玄孫,是明嘉靖年間浙東地區的抗倭英雄。
韓孔當(1599年—1671年),字仁甫,是姚江書院第二代主講。
呂章成,字裁之,號餘民,是明末清初餘姚的一位身懷奇才的氣節之士。
熊汝霖,字雨殷,姚北天華街(今朗霞街道天華)人,明末抗清志士。
史標(1616年—1693年),字顯臣,是沈國模弟子中年齡最小的一個,是姚江書院第三代主講。
黃宗炎(1616年—1689年),字晦木,號立溪,學者稱鷓鴣先生,通德鄉黃竹浦人,黃宗羲胞弟,抗清義士、學者。
徐景範,字文亦,號正庵,是清代中興“姚江書院”的王學傳人。著有《四勿徽錄》、《學問偶存》、《五經疑》、《紀史》、《正庵詩稿》等作。
黃百家(1643年—1709年),黃宗羲第三子,字主一,號不失,別號黃竹農家,通德鄉黃竹浦人,清初史學家,是近代西方科學知識的傳播者。
邵廷采(1648年—1711年),原名行中,字允斯,後改名廷採,字念魯。餘姚城區人,是清朝初期浙東地區的重要史學家。
勞史(1655年—1713年),字麟書,號餘山,是清康熙至雍正年間的平民學者。
陳梓(1683年—1759年),字敷公,字右民,號一齋,又號客星山人。姚北臨山人,是清代康熙至乾隆間的詩人。著有《四書質疑》、《經義質疑》、《刪後詩文存》、《客星零草》、《寓峽草》、《九九樂府》、《一知雜著》、《定泉詩話》等作。
邵昂霄,字子政,清朝的天文歷算學家。
盧文弨(1717年—1795年),字紹弓,好磯漁,人稱抱經先生,是清代的經籍校勘學家、藏書家。
翁元圻(1751年—1825年),字載青,號鳳西。清代學者,書法家。
葉樊(1791年—1836年),字季衞,號槿圃,餘姚北城武勝門人。是清代餘姚地區的橋樑建築師。好土木營建,尤長橋樑建築,相繼督造修建餘姚東門外皇山橋(今改建混凝土閘橋)、跨舜江的通濟橋(今存,為餘姚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城石巍橋(今河填橋廢)、轉良橋(今稱最良橋)。又捐資3萬緡,擴建北門外候青橋,改3孔為5孔,民感其德,改名季衞橋。橋成,越年卒。建宅壽山堂即今王陽明故居
朱蘭(1800年—1873年),字久香,號耐庵,文治先生之子,姚城東門外醬園街人。清中晚期聞名全國的考試官。
翁慶龍,初名琳,字巳蘭,號解虛心室主人。清代學者翁元圻曾孫,晚清的書法家。
虞悰(434年—499年),字景豫,出生於虞氏豪強大族之家,是南北朝時期的貴官巨宦。
阮令瀛(474年—540年),原姓石,是南北朝時期蕭梁朝的文宣皇太后。
孫子秀(1212年—1266年),字元實,號靜見,梁弄汪巷人。是宋代較有才氣,注重儒學的官員。
呂本(1504年—1587年),字汝立,號南渠、期齋,出生於餘姚南城的玉蘭堂。明代餘姚三閣老之一,亦是依附嚴嵩奸黨的親信之一。
翁大立(1517年—1597年),字儒參,明代中期為治理洪水作出重大貢獻的大臣。
孫如遊(1549年—1624年),字景文,是忠烈公孫燧的曾孫,明代餘姚三閣老之一。
高士奇(1645年—1704年),字澹人,號瓶廬、江村,原籍餘姚匡堰鄉(今屬慈溪市)。是清代的書畫、古董鑑賞家、收藏家、歷史學家。
邵友濂(1840年—1901年),原名維誕,字小村,是清末的外交大臣。
宋漢章,餘姚豐南郎霞宋家人。近代銀行家,上海中國銀行負責人。
蔣夢麟(1886年—1964年),原名夢然,後改夢麟,字兆賢、少賢,號孟鄰,筆名唯心。1886年1月20日誕生於餘姚老蔣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曾任浙江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校長、西南聯合大學主要領導人、國民政府教育部長、台灣行政部門秘書長、台灣行政部門農村復興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是教育活動家。
谷鏡,公曆1896年9月26日生於浙江餘姚梁輝鄉楊梅潭村,為中國現代病理學創始人,病理學家和醫學教育家。
胡考,祖籍餘姚。1912年12月23日生於上海。1994年6月23日逝世於北京。是集畫家、小説家、詩人於一身的藝術家。
王仲犖,1913年11月9日生於餘姚(一説生於上海),一名頌平,又名元崇,為中國現代史學家。
樓適夷(1905年—2001年),中共餘姚第一任支部書記。1944年12月到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浙東行政公署擔任文教處副處長。參加過抗美援朝。1980年寫有散文《誇我的故鄉》《適夷散文選》。
沈君山,1932年8月29日生,浙江餘姚人,家世顯赫,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美國馬里蘭大學物理博士,曾任職於普林斯頓大學,美國航空航天局太空研究所及普渡大學。1973年回台灣後,擔任台灣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兼理學院院長,後曾擔任行院政務委員,並於1993年當選第一屆民選校長。
[22]
餘姚城市榮譽
編輯中國經濟實力百強縣
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縣(市)
中國科技先進(縣)市
中國體育先進(縣)市
中國文化模範(縣)市
中國創建文明村鎮活動示範點
2009年中國十大(縣級)最具幸福感城市
寧波創新型城市建設先進縣(市、區)
201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金獎
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國家園林城市
中國文明城市提名
中國城市民生成就大獎
全球綠色城市
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和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分別位居中國第20位和第11位
浙江省森林城市
浙江省環保模範城市
2017年6月,餘姚市被命名國家衞生城市。
2019年中國百強縣
[57]
2020年12月,社科院發佈《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餘姚排名第16
[16]
。
2022年11月,《經濟日報》發佈《2022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餘姚入選“2022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第12位。
[110]
- 參考資料
-
- 1. 地理環境 .餘姚市人民政府 網[引用日期2020-02-22]
- 2. 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和複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往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中國文明網[引用日期2017-11-14]
- 3. 2018年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中國中小城市網[引用日期2018-10-10]
- 4. 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中國中小城市網[引用日期2018-10-10]
- 5. 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 .中國中小城市網[引用日期2018-10-12]
- 6. 幸福百縣榜單出爐,你的城上榜了嗎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8-11-12]
- 7. 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公示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18-11-23]
- 8. 中國工業百強縣(市)名單出爐 鄒城市榜上有名 .大眾網[引用日期2018-11-23]
- 9. 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中國經濟導報[引用日期2018-11-25]
- 10. 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經濟規模差距擴大,GDP超千億縣市增至24個 .經濟觀察網 [引用日期2018-12-04]
- 11. 關於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第二批)的公示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19-01-28]
- 12. 2019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等六大榜單發佈 你的家鄉排第幾?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10-08]
- 13. 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 .中小城市網[引用日期2019-10-08]
- 14. 2019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發佈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11-14]
- 15. 縣域工業哪家強?來看看最新發布的《中國縣域工業競爭力地圖》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11-16]
- 16. 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2020-12-03[引用日期2021-02-10]
- 17. 餘姚市志 .餘姚新聞網[引用日期2013-12-07]
- 18. 李永鑫主編. 紹興通史 第4卷[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10.84頁
- 19. 地理位置 .餘姚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12-04]
- 20. 地貌結構 .餘姚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2-20]
- 21. 餘姚市志 .餘姚市人民政府.2019-08-21[引用日期2020-02-17]
- 22. 餘姚市志 .餘姚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12-04]
- 23. 市長 .餘姚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8-27]
- 24. 我市6個項目在2019寧波(上海)招商引資推介會上籤約 .餘姚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8-27]
- 25. 政府信息公開目錄 政府部門 .餘姚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2-13]
- 26. “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0-09-02]
- 27. 餘姚肖東二小女足省賽又拿冠軍啦!今年省校足聯賽還要爭取奪“雙冠” .寧波市體育局[引用日期2021-01-20]
- 28. 新學期寧波這些新校區將投入使用 有你的學校嗎? .騰訊[引用日期2020-02-04]
- 29. 餘慈站命名為餘姚北站 .東方熱線網[引用日期2013-12-12]
- 30. 餘姚民俗 .餘姚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12-08]
- 31. 榨菜文化節 .新華網-浙江[引用日期2014-03-24]
- 32. 地方民風 .餘姚市政府網[引用日期2014-03-24]
- 33. 餘姚龍泉寺 .中國寧波網[引用日期2013-12-07]
- 34. 餘姚四明閣天天做戲文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3-12-07]
- 35. 龍泉山風景區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3-12-07]
- 36. 餘姚歷史人物——四大先賢 .浙江在線[引用日期2013-12-07]
- 37. 歷史讓餘姚充滿韻味 .東方網[引用日期2013-12-07]
- 38. 胡公巖摩崖石刻 .浙江在線[引用日期2013-12-07]
- 39. 遠眺客星山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3-12-07]
- 40. 在黃尊素墓黃宗羲墓前 .建德新聞網[引用日期2013-12-07]
- 41. 四明湖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3-12-07]
- 42. 餘姚梁弄鎮南首白水衝村:一簾飛瀑掛山間 .浙江在線[引用日期2013-12-07]
- 43. 旅遊勝地——浙江餘姚丹山赤水 .中青在線[引用日期2013-12-07]
- 44. 餘姚蘆山禪寺 .中國寧波網[引用日期2013-12-07]
- 45. 餘姚市志 旅遊景點 .餘姚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12-07]
- 46. 餘姚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表 .中國 餘姚[引用日期2015-03-27]
- 47. 光榮餘姚 .餘姚市政府網[引用日期2014-03-24]
- 48. “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結果發佈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11-26]
- 49. 2017“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結果發佈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12-07]
- 50. 2013年中國中小城市百強縣排名出爐 .新浪[引用日期2013-12-07]
- 51. 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 .經濟參考網[引用日期2017-12-19]
- 52. 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2019)在京召開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榜單發佈 .中國信息產業網[引用日期2019-11-14]
- 53. 綜合實力百強縣榜單出爐:前十蘇州佔四,崑山得五個全國第一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10-09]
- 54. 中國最佳縣級城市30強發佈,崑山拔頭籌 .福布斯中國[引用日期2018-12-08]
- 55. 福布斯中國發布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 .福布斯中國[引用日期2018-12-08]
- 56. 2016-2018創建週期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名單 .中醫藥網[引用日期2019-06-28]
- 57. 2019年中國百強縣名單出爐!山東這些縣市上榜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07-21]
- 58. 水利部關於公佈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的公告 .水利部[引用日期2019-11-16]
- 59. 唐山又進全國百強!2019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榜單揭曉 .環渤海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11-26]
- 60. 《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9)》暨全國百強縣(區)報告在京發佈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12-08]
- 61. 《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9)》暨全國百強縣(區)報告在京發佈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12-09]
- 62. “全國製造業百強縣(市)”和“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市)”研究報告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12-31]
- 63. “全國製造業百強縣(市)”和“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市)”研究報告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0-01-01]
- 64. 2020年全國百強縣榜單出爐 嘉興多地上榜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0-05-08]
- 65. 2020中國縣域網購百強榜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18]
- 66. 2020中國夜經濟繁榮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18]
- 67. 2020中國慈善公益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19]
- 68. 全囯傳播熱度百強市(縣級)出爐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20-05-20]
- 69. 2020中國縣域電子商務百強榜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1]
- 70. 2020中國縣域消費百強榜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1]
- 71. 2020中國縣域文化消費百強榜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4]
- 72. 2020中國縣域潮品消費百強榜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5]
- 73. 2020中國青年樂業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6]
- 74. 2020中國最宜置業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6-12]
- 75. 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7-07]
- 76. 全國這個百強榜單發佈:金華有5個縣市進榜 義烏第一永康第七 .浙江新聞[引用日期2020-05-21]
- 77. 四部門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7-05]
- 78. 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7-09]
- 79. 2020全國百強縣出爐:約2%的土地創造全國1/10的GDP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0-07-29]
- 80. 2020年全國縣域旅遊研究報告隆重發布-新華網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08-21]
- 81. 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2020年)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引用日期2020-11-17]
- 82. 讀城識幸福——“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在杭州發佈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11-20]
- 83. 水利部公佈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市、區)名單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11-27]
- 84. 強勢躍升!全國百強縣榜單出爐,樂清排第14 .浙江新聞[引用日期2020-12-03]
- 85. 徐雲 .餘姚市人民政府網站[引用日期2021-02-23]
- 86. 全國第四!象山入圍“2021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榜單 .澎湃網[引用日期2021-07-17]
- 87. 寧波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1] .寧波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7-30]
- 88. 2019年餘姚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餘姚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7-30]
- 89. 2020年餘姚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餘姚市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2]
- 90. 2021賽迪百強縣權威發佈!《2021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重點內容一覽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21-08-07]
- 91. 省發展改革委關於公佈2021年省級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名單的通知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9-17]
- 92. 2021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發佈-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引用日期2021-10-04]
- 93. 關於擬確定北京通州區等61個縣(區、市)為第二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創建縣的公示-政府信息公開-交通運輸部 .交通運輸部[引用日期2021-10-10]
- 94. 交通運輸部關於公佈第二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創建縣的通知-政府信息公開-交通運輸部 .交通運輸部[引用日期2021-11-06]
- 95. 寧波8個區縣(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職務調整|省委|區委|寧波市委寧波8個區縣(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職務調整 .網易[引用日期2021-11-25]
- 96.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單位的批覆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11-29]
- 97. 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縣擬授牌命名名單的公示通知-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荊楚網[引用日期2021-12-03]
- 98. 喜報!寧波第12次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新聞中心-中國寧波網 .中國寧波網[引用日期2021-12-31]
- 99. 全國愛衞會關於2021年度國家衞生城鎮複審結果的通報-寧國市人民政府 .寧國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2-22]
- 100. 2021年統計用區劃代碼 .國家統計局.2021-12-30[引用日期2022-03-13]
- 101. 餘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餘姚市人民政府.2022-03-14[引用日期2022-03-14]
- 102. 全名單 | 寧波市縣政協主席會議成員 .浙江政協同心苑[引用日期2022-04-11]
- 103. 全國第三!義烏上榜了 .瀟湘晨報[引用日期2022-05-09]
- 104. “202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結果發佈 .新華社[引用日期2022-06-13]
- 105. 2022年第四屆全國縣域旅遊研究成果發佈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2-06-14]
- 106. 《中國縣域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發佈 .中國網[引用日期2022-07-11]
- 107. 2021年全國縣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監測報告 .中郡所·中郡縣域經濟網--縣域經濟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2-07-12]
- 108. 優化投資環境,增強縣城城鎮化產業支撐能力 ——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眾誠智庫聯合發佈《2021年中國投資環境百強縣》 .中國電子學會官網[引用日期2022-07-13]
- 109. 2022百強縣:崑山、江陰、張家港前三,江蘇佔1/4席 .第一財經[引用日期2022-07-20]
- 110. 2022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發佈 .經濟日報[引用日期2022-11-19]
- 111. 第13次!餘姚獲評202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餘姚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12-21]
- 112. 浙江交出2022年度成績單:25個縣(市、區)GDP規模超千億 .人民政協網.2023-02-13[引用日期2023-02-13]
- 113. 2021年餘姚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餘姚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2-27]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