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英語/法語:Canada),首都渥太華,位於北美洲北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西北部鄰美國阿拉斯加州,南接美國本土,北靠北冰洋。氣候大部分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和濕潤大陸性氣候,北部極地區域為極地長寒氣候。全國地貌西高東低,礦產資源豐富,金屬礦和非金屬礦產儲量都位居世界前列。總面積 9980000平方千米,其中海岸線長約240000千米,全國分10個省3個地區。截至2023年6月,加拿大總人口為4000萬人
[35]
,主要為英、法等歐洲後裔,英語和法語同為官方語言。
目錄
加拿大歷史沿革
編輯16世紀,法國人夢想發現並統治更多的疆域,擴展他們的貿易範圍,並讓世界各國信奉他們的信仰。
1535年,當時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命令航海家傑克斯·卡蒂埃爾(Jacques Kartier)去探尋“新世界”,以求找到一條通往印度的航道。卡蒂埃爾首次探險來到了聖勞倫斯海灣。這時他並不知道會在這裏發現什麼,但他希望這是大洋的一個分支,並是他通往遠東征程的必經之路。於是他沿聖勞倫斯河逆流而上。然而他並沒有到達所期盼的亞洲,卻來到了魁北克(Québec),當地的印第安人稱它“Stadakona”。兩名印第安青年告訴了Jacques Cartier通往“kanata”的路線,他們當時指Canada,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17世紀初期。
Canada一詞源於印第安語的“Canada”,意為“羣落”或“村莊”。卡蒂埃爾在向法王報告時,首次使用了“Canada”,來指他所到達的魁北克。到1616年,雖然整個地區已被命名為新法蘭西(la Nouvelle-France),但加拿大大河及聖勞倫斯灣(法語:Golfe du Saint-Laulent;英語:Gulf of St. Lawlence)沿岸的土地仍被稱為加拿大。
從16世紀起,加拿大淪為法、英殖民地。
1583年,英國人漢弗萊·吉爾伯特(Humphrey Gilbert)爵士在如今紐芬蘭的聖約翰斯建立定居點,並宣稱這是英國在北美的第一塊殖民地。
[2]
1611年,英國探險家與航海家亨利·哈德遜(Henry Hudson)航行到了如今安大略省的哈得遜灣,並宣佈此地為英國所有。
[4]
1791年,魁北克被劃分成上加拿大(Upper Canada)和下加拿大(Lower Canada)殖民地時,“加拿大”一詞首次被官方啓用。1841年,上下加拿大再次統一,成為加拿大省(Province of Canada)。
1926年,英國承認加拿大的“平等地位”,加拿大始獲外交獨立權。
1967年,魁北克人黨提出了要求魁北克獨立的問題,1976年該黨在省選舉中獲勝。
1980年,魁北克就獨立一事舉行了公民投票,結果反對者居多,但該問題並未最後解決。
1982年,英國女王簽署《加拿大憲法法案》,加議會獲得立憲、修憲的全部權力。在20世紀下半葉,一些魁北克的法語省民請求獨立,但是兩次全民公決(1980年及1995年)中獨立一方以40%及49.4%的得票率險負。之後,加拿大修改了相關法律,清晰法案規定在魁北克全民公決中所提出的問題足夠明確且得到明顯多數的支持時,魁北克可以與加拿大政府進行脱離聯邦的協商程序。
1982年3月,英國上院和下院通過《加拿大憲法法案》,同年4月法案經女王批准生效,加拿大從此獲得了立法和修憲的全部權力。
1982年4月17日,加拿大國會通過新憲法,並得到英國國會通過廢止舊憲,加拿大把7月1日的自治領日改名為加拿大日,加拿大事實上從英國獨立。聯邦成立時,將新國家定名為加拿大。
加拿大地理環境
編輯加拿大區域位置
加拿大位於北美洲北半部,約在北緯41°~83°、西經52°~141°之間。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西北部鄰美國阿拉斯加州,南接美國本土,北靠北冰洋達北極圈。加拿大國土面積為998.5萬平方公里,整體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陸地面積909.4萬平方公里,淡水覆蓋面積89.1萬平方公里。在東西方向上,加拿大東起紐芬蘭斯皮爾角,西到阿拉斯加和加拿大邊界,直線距離約5360公里。在南北方向上,陸地的最南點是伊利湖上的米德爾島,最北點是埃爾斯米爾島上的哥倫比亞角,直線距離為4640千米。
[7]
加拿大地形地貌
加拿大東部為低矮的拉布拉多高原,東南部是五大湖中的蘇必利爾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和美國的密歇根湖連接起來形成聖勞倫斯河,夾在聖勞倫斯山脈和阿巴拉契亞山脈之間形成河谷,地勢平坦,多盆地。西部為科迪勒拉山系的落基山脈,許多山峯在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山洛根峯,位於西部的洛基山脈,海拔為5951米。北極羣島地區,多系丘陵低山,受極地氣候影響冰雪覆蓋。中部為大平原和勞倫琴低高原,面積佔國土的一半左右。
加拿大氣候
加拿大北部地處高緯度,冬季寒冷漫長,而南部絕大多數地區四季分明。春季是加拿大南部大多數地區的雨季,白天平均氣温逐日上升,但晚上仍然較冷。夏季通常始於7月,加拿大南部地區夏季氣候温暖,白天氣温通常超過20℃,有時甚至會達到30℃,從9月底到10月,進入秋季,氣温多變。在冬季,大部分地區都被冰雪覆蓋,氣温通常在0℃以下,某些北部地區最低可達-60℃。
[7]
加拿大自然資源
林木資源
加拿大森林資源豐富,森林面積3.47億公頃,居全球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和巴西,佔世界森林覆蓋面積的9%。約2.4億公頃為可用木材林,其中68%為針葉林(軟木),15.5%為混和林,10.5%為闊葉林。加94%的森林為公有,餘下的6%為私有。木材總蓄積量約為446.5億立方米。
[8]
水資源
加拿大主要河流有:聖勞倫斯河、馬更些河、育空河、哥倫比亞河、納爾遜河和渥太華河等,其中馬更些河是加拿大第一長河,全長4241千米,僅次於密西西比河,為北冰洋水系。聖勞倫斯河為五大湖和大西洋之間的航運通道,全長1287千米,為加拿大徑流量最大的河流,僅次於密西西比河。
礦產資源
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礦業國,生產的金屬和非金屬礦物超過60種。加拿大礦產資源豐富,金屬礦和非金屬礦產儲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從金屬礦儲量上看,鉀礦可採儲量42億噸,氧化鉀當量10億噸,居世界第一,佔世界氧化鉀當量的27.8%;鈾儲量49萬噸,居世界第三,佔世界儲量的8%;鉑族金屬儲量310噸,居世界第五,佔世界儲量的0.4%;金儲量1900噸,居世界第九,佔世界儲量的3.8%。鐵礦石儲量60億噸,居世界第六,佔世界儲量的3.6%;鋅儲量220萬噸,居世界第11,佔世界儲量的1%;鎳儲量260萬噸,居世界第九,佔世界儲量的2.9%。
[11]
油氣資源
加拿大原油探明儲量1677億桶,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委內瑞拉和沙特,其中97%以油砂形式存在,基本全部位於阿爾伯塔省。阿薩巴斯卡油砂礦區為世界最大油砂富集聚區,已探明原油儲量約為80億桶。2019年,加原油產量470萬桶/日,居世界第四位;出口量為380萬桶/日,居世界第三位,其中98%(370萬桶/日)對美國出口。加拿大天然氣探明儲量約為2.1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十七位。2019年,加天然氣產量為5億立方米/日,居世界第四位;出口量約2億立方米/日,居世界第六位,全部為對美國出口。
[8]
加拿大行政區劃
編輯加拿大區劃詳情
加拿大全國分10省3地區。10個省為阿爾伯塔省、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曼尼托巴省、新不倫瑞克省、紐芬蘭—拉布拉多省、新斯科舍省、安大略省、愛德華王子島省、魁北克省和薩斯喀徹温省。3個地區為西北地區、育空地區和努納武特地區。
[19]
省/區 | 面積(平方千米) | 首府 | 加入時間 |
---|---|---|---|
661848 | 埃德蒙頓 | 1905年 | |
944735 | 維多利亞 | 1871年 | |
647797 | 温尼伯 | 1870年 | |
72908 | 弗雷德裏克頓 | 1867年 | |
405212 | 聖約翰斯 | 1949年 | |
55283 | 哈利法克斯 | 1867年 | |
1076395 | 多倫多 | 1867年 | |
5660 | 夏洛特頓 | 1873年 | |
1542056 | 魁北克城 | 1867年 | |
651036 | 里賈納 | 1905年 | |
1346106 | 黃刀 | 1870年 | |
482443 | 白馬 | 1898年 | |
2093190 | 伊魁特 | 1999年從西北地區分割出 |
加拿大主要城市
渥太華
渥太華是加拿大首都,全國政治中心,位於加東南部聖·勞倫斯河支流渥太華河下游河畔。首都地區(包括安大略省渥太華市、魁北克省加蒂諾市及周圍城鎮)人口132.4萬,面積4715平方公里。年平均最高氣温15~26℃(7月),最低氣温-16~-6℃(1月)。
[36]
渥太華屬西5時區,比北京時間晚13個小時,從每年3月第二個週日到11月第一個週日為夏令時,時鐘調快1小時,與中國的時差為12小時。
[19]
“渥太華”來自印第安語(ADAWA),意為“貿易”,原為土著的一個地區,該地區的人以擅長貿易聞名。十九世紀上半葉,渥太華由一個木材集散地發展成加木材之都,1855年建市。1867年成立加自治領時被定為首都。由於渥太華原為木材鄉鎮,後又成為聯邦議會所在地,故被稱為“鋸與法之城”。
多倫多
多倫多是安大略省的省會。2016年調查顯示,多倫多普查大都市區(CensusMetropolitan Area)約有593萬居民,多倫多市人口達273萬人。多倫多市面積達630平方公里,是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位於加拿大的核心地區,接近美國東部工業發達地區。汽車工業、電子工業、金融業及旅遊業在多倫多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其高科技產品佔全國的60%。加拿大著名銀行,如皇家銀行、帝國銀行、蒙特利爾銀行以及北美第三大證券交易所——多倫多證券交易所等均設在該市,90%的外國銀行駐加拿大的分支機構也設在多倫多。附近著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每年吸引約3000萬旅遊者。
多倫多移民眾多,48%的居民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多倫多還是著名的華人聚居地,在大多倫多地區約有70萬華人。近年來,新移民湧入帶來大量資金,強化了多倫多作為加經濟、商業、金融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多倫多是重要的文教、科研中心。多倫多大學創建於1827年,是加拿大規模最大的大學,安大略科學中心、國家通訊社、國家廣播公司、國家芭蕾舞團、國家歌劇院和其他一些重要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都設在該市。
[19]
蒙特利爾位於加拿大東部,是聖勞倫斯河水道(連接五大湖和大西洋)上的主要港口。蒙特利爾普查大都市區2016年人口約410萬,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60%的居民是法裔,城市建築保持一百年前巴黎的風格,是世界上除巴黎之外最大的法語城市,故有“北美洲的巴黎”之稱。
蒙特利爾經濟發達,彙集了鐵路公司、保險公司和國際民航組織等機構的總部。蒙特利爾也是加拿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全國八家大銀行中有五家將總部設在這裏。該市為航運和工業中心,既有各種新興製造業和石油加工業,也有肥皂、酒、木及革製品等傳統產業。蒙特利爾還是著名的多元文化之都和藝術中心,曾於1967年和1976年分別舉辦世博會和夏季奧運會。
温哥華
温哥華是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加拿大的航空和鐵路運輸的樞紐,是加拿大西部最大的港口城市,是北美洲通往東方的重要門户。温哥華市文娛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西南部太平洋沿岸,在伯拉德灣與弗雷澤河三角洲之間,隔喬治亞海峽與温哥華島相望,南距加美邊界40公里。
[24]
温哥華三面環山,一面傍海,南面受太平洋季風和暖流影響,東北部有縱貫北美大陸的洛基山作屏障,終年氣候温和、濕潤,環境宜人,是加拿大著名的旅遊勝地。温哥華普查大都市區2016年人口246萬,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也是加拿大西部最大的工商、金融、科技和文化中心。
[19]
温哥華工業在加拿大佔有重要地位,主要的加工工業有魚類加工、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及附屬產品的深加工等。温哥華附近的山林為該市的木材加工和造紙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原材料,其他工業還有金屬加工、造船、汽車、石油冶煉等。作為加拿大西海岸最大的港口城市,温哥華是聯繫北美和亞洲的主要貨物集散地。温哥華擁有加拿大最大的港口和第二大航空港,鐵路交通發達。温哥華港闢有50多條國際航海線,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24]
加拿大國家象徵
編輯加拿大國旗
加拿大國旗為長方形,長寬之比為2:1。旗面從左至右由紅白兩色組成,兩邊的紅色代表大西洋和太平洋,白色正方形象徵加拿大廣闊的國土。中央繪有一片11個角的紅色楓樹葉,11個角代表着加拿大的7個省和4個自治州。楓樹是加拿大的國樹,也是加拿大民族的象徵。
加拿大國徽
加拿大國徽為盾徽。1921年制定,圖案中間為盾形,盾面下部為一枝三片楓葉;上部的四組圖案分別為:三頭金色的獅子,一頭直立的紅獅,一把豎琴和三朵百合花,分別象徵加拿大在歷史上與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和法國之間的聯繫。盾徽之上有一頭獅子舉着一片紅楓葉,既是加拿大民族的象徵,也表示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加拿大的犧牲者的悼念。獅子之上為一頂金色的王冠,象徵女王是加拿大的國家元首。盾形左側的獅子舉着一面聯合王國的國旗,右側的獨角獸舉着一面原法國的百合花旗。底端的綬帶上用拉丁文寫着“從海到海”,表示加拿大的地理位置——西瀕太平洋,東臨大西洋。
加拿大國歌
《哦!加拿大》(法語、英語:Oh Canada)和《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哦!加拿大》由卡力沙·拉瓦雷(Kalixa Lavallée)作曲、阿多爾夫·貝西·盧提爾(Adolph-Basile Louthier)作詞,1880年首次被演唱。國歌的歌詞原先只有法文。
1908年,羅伯特·斯坦利·維爾寫了英文歌詞。1980年7月1日加拿大政府宣佈《哦!加拿大》為正式國歌,並在首都渥太華舉行了國歌命名儀式。因此,加拿大的國歌有英、法兩種歌詞。《天佑女王》是英國的國歌及英聯邦的皇室頌歌。
加拿大國寶
河狸(beaver)(又稱為海狸),河狸是齧齒目中最大的中型水陸兩棲獸類。世界上的河狸有美洲河狸(Castor Canadensis Kuhl)、歐亞河狸(Castor fiber Linnaeus)和指名亞種(C.f.fiber Linnaeus)和蒙古亞種(C.f.birulai Serebrennikov)。
加拿大國花
糖槭樹花,也就是紅楓葉,是加拿大的國花。加拿大素有“楓葉之國”的稱號,加拿大人對楓葉懷有深厚的感情,除了國旗中央繪着大大的紅楓葉,在日常生活中楓葉圖案也隨處可見。
加拿大人口
編輯截至2023年1月,加拿大總人口為3950萬人。主要為英、法等歐洲後裔,土著居民約佔3%,其餘為亞洲、拉美、非洲裔等。英語和法語同為官方語言。居民中信奉天主教的佔45%,信奉基督教的佔36%。
[1]
[32]
加拿大人口分佈很不均勻,由於地理和氣候的緣故,80%的人口居住在靠美國北部邊界線160千米寬的一條狹長地帶。人口超過百萬的省份有6個,分別是:安大略(Ontario)1475.52萬人;魁北克(Quebec)857.59萬;不列顛哥倫比亞(British Columbia)515.30萬人;阿爾伯塔(Alberta)443.63萬人;曼尼託巴(Manitoba)138.09萬人; 薩斯喀徹温(Saskatchewan)117.88萬人。
根據2016年最近一次加拿大全國人口統計,加華人人口為176.92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5.1%,排在所有族裔的第七位。前六位分別是加拿大裔、英國裔、蘇格蘭裔、法國裔、愛爾蘭裔和德國裔。多倫多是加華人最多的城市,在大多倫多地區約有70萬華人。温哥華是華人第二大聚居地,温哥華地區有華人近50萬。此外,卡爾加里、埃德蒙頓、渥太華和温尼伯也是華人聚居的主要城市。
[9]
2022年4月27日,加拿大統計局公佈2021年工作年齡人口普查情況,超過五分之一的處於工作年齡的加拿大人接近退休,這個比例創下歷史新高,將對加拿大的經濟、勞動力市場和醫療保健系統產生重大連鎖反應。根據人口普查結果,加拿大的工作年齡人口,即15歲至64歲的人當中,有21.8%的人是55歲至64歲,接近退休。65歲及以上的加拿大人總數約700萬,占人口的19%,高於2016年人口普查時的16.9%。按照人口預測,到2046年可能會達到目前的三倍。這個年齡組的人通常有更高的醫療保健需求,並可能對加拿大已負擔過重的衞生系統造成不堪重負的影響。
[18]
據加拿大《星島日報》綜合報道,加拿大統計局2022年10月26日發佈2021年人口普查報告,報告顯示移民佔加拿大人口近四分之一,移民比例為加拿大聯邦成立以來最高,有超過830萬人曾經以移民身份進入加拿大,或申請成永久居民。加拿大統計局表示,因加拿大人口老齡化及低生育率問題,移民是人口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由2016至2021年,移民佔勞動力增長五分之四。報告又提到,以往加拿大大部分移民來自歐洲,但現時大多數移民來自亞洲及中東,印度為佔最高比例的國家,有五分之一的加拿大移民來自印度。
[27]
加拿大政治
編輯加拿大政體
加拿大實行聯邦議會制,國家元首為英王,總督代表英王執掌國家行政權。聯邦議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是國家最高權力和立法機構。參眾兩院通過的法案由總督簽署後成為法律。加拿大政府為內閣制,是執行機構,由眾議院中佔多數席位政黨組閣,其領袖任總理,領導內閣。
[10]
1867年建立聯邦以來,基本上由自由黨和保守黨(前身為進步保守黨)輪流執政。1993年,自由黨在聯邦大選中獲勝,讓·克雷蒂安(Jean Chrétien)就任總理。1997年、2000年大選中,自由黨連續獲勝,克蟬聯執政。2003年12月,克雷蒂安宣佈退休,保羅·馬丁(Paul Martin)繼任總理。2004年,加舉行大選,自由黨再次獲勝,馬丁連任總理。2006年,保守黨在大選中戰勝自由黨上台,該黨領袖斯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擔任總理。2008年10月、2011年5月,保守黨兩次贏得大選,哈珀連任總理。2015年,自由黨以較大優勢贏得大選,該黨領袖賈斯廷·特魯多(Justin Trudeau)出任總理。2019年10月,特魯多率領自由黨贏得第43屆大選並連任總理。2021年9月,加提前舉行第44屆聯邦大選,自由黨再次勝選,特魯多開啓第三個總理任期。
[28]
加拿大憲法
加拿大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至今沒有一部完整的憲法,主要由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通過的憲法法案共同構成,其中包括1867年在英國議會通過的《不列顛北美法案》,1867~1975年期間通過的系列憲法修正案,1982年,加拿大議會通過的《1982年憲法法案》。有關法案規定,加實行聯邦議會制,尊英王為國家元首,總督為英王在加代表,英、法語均為官方語言。憲法宗旨為和平、秩序和良政。
[1]
[10]
加拿大議會
加拿大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參眾兩院通過的法案由總督簽署後成為法律。總督有權召集和解散議會。
參議院共105席,名額按各省人口比例和歷史慣例分配。參議員由總理提名,總督任命,75歲退休。現任參議長為喬治·富里(George Furey),2015年12月就任。
眾議院共338席,眾議員由按各省人口比例劃分的聯邦選區直接選舉產生,任期4年。現任眾議長為自由黨人安東尼·羅塔(Anthony Rota),2019年12月就任,2021年11月連任。
[1]
[25]
加拿大政府
加拿大政府實行內閣制。由眾議院中佔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出任總理並組閣。本屆自由黨政府於2021年10月26日宣誓就職,現政府內閣成員共39人,主要有:總理賈斯廷·特魯多、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克里斯蒂婭·弗裏蘭(Chrystia Freeland)、外交部長梅拉妮·喬利(Mélanie Joly)、國防部長安妮塔·阿南德(Anita Anand)、創新、科學與工業部長商鵬飛(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國際貿易、出口促進、小企業與經濟發展部長伍鳳儀(Mary F.Y. Ng)等。
[1]
[25]
[32]
加拿大司法
加拿大設聯邦、省和地方(一般指市)三級法院。聯邦法院一般受理財政、海事和有關經濟方面的案件。最高法院由1名大法官和8名陪審法官組成,主要仲裁聯邦和各省上訴的重大政治、法律、有關憲法問題以及重大民事和刑事案件。最高法院的裁決為終審裁決。最高法院法官均由總理提名,總督任命,75歲退休。首席大法官理查德·瓦格納(Richard Wagner)於2017年12月就任。司法部長兼總檢察長戴維·拉梅蒂(David Lametti)於2019年1月就任,2021年10月連任。各省設有省高等法院和省法院,主要審理刑事案件及其他與該省有關的重要案件,但也有一些省級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地方法院一般審理民事案件。
[1]
[25]
加拿大政黨
(1)自由黨(Liberal Party):執政黨。1873年成立。代表工業壟斷資本集團利益併兼顧中、小企業利益。領袖為賈斯廷·特魯多,前總理皮埃爾·特魯多長子,2013年4月當選。
(2)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正式反對黨,右翼政黨。由聯盟黨和進步保守黨於2003年12月合併而成,代表銀行保險業、鐵路運輸業、能源工業壟斷資本和大農場主利益。領袖為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2022年9月當選。
(3)新民主黨(New Democratic Party):反對黨。1961年由“平民合作聯盟”與“加拿大勞工大會”合併而成。屬於社會民主黨性質,代表中下勞動階層利益,主張政府提供更多公共產品以彌補市場缺陷。領袖為賈格米特·辛格(Jagmeet Singh),2017年10月當選。
(4)魁北克集團(Bloc Quebecois):反對黨。1991年成立。代表魁北克人的利益。領袖為伊夫—弗朗索瓦·布朗謝(Yves-François Blanchet),2019年1月當選。
加拿大政要
瑪麗·西蒙:總督。女,1947年8月生於加魁北克省。上世紀70年代曾在加拿大廣播公司擔任播音員。1994年至2003年任加首位極地事務大使。1999年至2001年任加駐丹麥大使。2016年被任命為加政府原住民與北方事務部長北極問題特別代表。2021年7月就任加第30任總督,成為加歷史上首位原住民總督。
賈斯廷·特魯多:總理。1971年12月生於加渥太華市,麥吉爾大學文學學士和環境地質學碩士,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學士。2008年首次當選加聯邦眾議員,2011年連選連任。2013年4月當選加自由黨領袖。2015年10月率自由黨贏得大選並於11月就任加第23任總理。2019年10月、2021年9月率自由黨兩次贏得大選,連任總理。
[1]
[25]
加拿大經濟
編輯加拿大綜述
加是西方七大工業國家之一。製造業、高科技產業、服務業發達,資源工業、初級製造業和農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加以貿易立國,對外貿依賴較大,經濟上受美國影響較深。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GDP):2.17萬億加元(2022年)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4萬加元(2022年)
GDP增長率:3.4%(2022年)
失業率:5.0%(2023年3月)
加拿大農業
2021年農林漁業總產值398.3億加元,約佔國內生產總值2%。主要種植小麥、大麥、亞麻、燕麥、油菜籽、玉米、飼料用草等作物。可耕地面積約佔國土面積16%,其中已耕地面積約6800萬公頃,佔國土面積7.4%。加漁業發達,75%的漁產品供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漁產品出口國之一。
[28]
加拿大林業
加拿大森林面積約3.5億公頃,人均森林面積9.74,居世界首位。森林及綠化覆蓋率約40%,佔世界森林覆蓋面積的9%。加拿大擁有世界49%的獲可持續管理認證的森林。加拿大森林的68%為針葉林(軟木),16%為混合林,11%為闊葉林,6%為臨時未植樹林地。加拿大森林按所有權劃分:省區佔89.5%、聯邦1.6%、私人6.2%、原住民2%。加拿大是世界主要軟木、新聞紙和木漿出口大國。2020年,林業為加拿大GDP貢獻了35.6億加元。
[19]
加拿大漁業
加拿大外接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內擁五大湖,海岸線長達24.4萬千米,佔世界海岸線的25%。淡水面積75萬平方千米,佔世界淡水儲量的20%。大西洋漁業約佔漁業總量的76%,產品有龍蝦、螃蟹、蝦和扇貝等;太平洋漁業佔20%,產品有鮭魚、蛤、底層魚類、魚和鯡魚子等。淡水漁業佔4%,產品有梭魚、黃鱸、鮭魚、白斑狗魚、湖鱒魚等。加拿大85%的水產品用於出口,2020年漁業為加GDP貢獻11億加元。
[13]
加拿大工業
2021年加製造業總產值1869億加元,約佔國內生產總值9%,從業人員約173.5萬,佔全國就業人口約9.1%。建築業總產值1488億加元,約佔國內生產總值7.5%,從業人員約143萬,佔全國就業人口約7.6%。
[1]
[25]
能源業
加拿大原油探明儲量達1677億桶,排名世界第三,其中約98%來自油砂,基本全部位於阿爾伯塔省。2019年,加拿大原油產量470萬桶/天,居世界第四位。加天然氣探明儲量約為2.1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十七位。2019年,天然氣總產量為1728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加能源出口市場和部分管道網絡高度依賴美國。2020年以來,加美間圍繞“基石”和安橋公司(Enbridge)5號線等輸油管線的糾紛升級,在加國內引發嚴重擔憂。2020年,加拿大油氣行業為GDP貢獻了1044億加元,佔GDP的5.2%。
[11]
生物技術產業
加拿大生物技術產業是該國首屈一指的高科技產業之一。該產業生態系統包括大型跨國醫藥公司和生物技術公司、早期和中期生物技術公司、研究機構、大學和包括合同研究和製造組織在內的支持網絡。
外國投資公司主要有:雅培製藥(Abbott)、美國安進(Amgen)、拜耳(Bayer)股份、安斯泰來(Astellas)製藥、諾華(Novartis)、光譜製藥(Spectrum Pharmaceuticals)、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等;加拿大本地企業主要有:Angicochem、奧貝泰克(Apotex)、Bioniche、Cangene等。
汽車製造業
加拿大汽車製造業涵蓋1000家企業,直接創造就業崗位近13萬個,主要生產輕型車,包括轎車、麪包車、皮卡,重型車包括卡車、公交車、校加拿大24車、軍用車輛等和各種類型車輛零配件和電子系統。
加拿大主要汽車製造商包括美國的菲亞特 -克萊斯勒 ( FiatChrysler)、福特(Ford)、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日本的本田(Honda)和豐田汽車(Toyota)公司,汽車組裝廠主要分佈在安大略省。
化學制造業
加拿大化學工業(包括塑料)產品60%以上用於出口,提供直接就業崗位約8.7萬,關聯就業崗位大致在52.5萬。本國企業主要有:ERCOWorldwide、Methanex、NOVA Chemicals、Raymor Industries等,外資企業主要有:液化空氣(Air Liquide)、安姆科(Amcor)、巴斯夫(BASF)、卡博特(Cabot)等。加化工公司主要集中在安大略省,約佔行業的43%,其次為不列顛哥倫比亞省30%,魁北克省17%,其他省份佔10%。
航空航天業
加拿大航空工業發達,是世界第三大飛機制造國,行業關聯企業700多家。加航空航天工業公司集中分佈在蒙特利爾航空工業園區,該園區集中了該行業一半以上的就業人口。其他分佈在多倫多地區、温尼伯、温哥華和東部沿海城市。除民用航空器外,加拿大航天工業在地球觀測、太空機器人、太空科技和探測、衞星通訊等方面具有優勢。
加拿大金融
加拿大金融從業人員近75萬人。業務領域包括銀行,信託,面向生命、健康、財產和意外的保險,信用合作,證券交易,融資租賃,養老基金管理,共同基金管理,獨立保險代理和經紀。2020年,金融保險業為GDP貢獻1434億加元,佔GDP比重為7.2%。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加拿大沒有一家主要銀行倒閉。穆迪評價,加拿大銀行業在服務實力和安全性方面,在世界排名第一。加拿大銀行體系在投資者保護等方面,被世界銀行評為全球第五位。
[19]
2015年11月特魯多就任總理後,提出加大政府支出,通過赤字財政刺激經濟增長。2021年4月,加眾議院表決通過了2021年聯邦財政預算案,推出了總額1014億加元、為期三年的經濟刺激計劃。2023年3月,加副總理兼財長弗裏蘭向聯邦議會提交2023/2024財年預算案。
[25]
中央銀行
加拿大銀行(Bank of Canada)是加拿大中央銀行,也是加拿大唯一的發鈔銀行。
主要商業銀行
(1)加拿大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Canada):成立於1864年,最大的民營銀行。截至2022年10月底總資產約19172億加元。
(2)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anadian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由加拿大商業銀行(1867年成立)與加拿大帝國銀行(1875年成立)於1961年合併而成。截至2022年10月底總資產約9435億美元。
(4)豐業銀行(Scotia Bank)。是北美著名的金融機構之一。截至2020年1月底,該行在55個國家擁有10萬名員工,客户超過2500萬,總資產1.2萬億加元。
(5)道明銀行(The Toronto-Dominion Bank)。與旗下附屬公司統稱道明銀行財務集團(TD Bank Financial Group)。集團業務遍佈全球主要金融中心。2020年1月,該行擁有員工8.5萬人,客户超過2600萬,總資產約1.5萬億加元。
(6)加拿大國民銀行(National Bank of Canada)始建於1859年。目前是加拿大主要憲章特許銀行之一,也是魁北克省領先的銀行。截止2019年底,該行擁有員工2.5萬,總資產約2810億加元。
[19]
中資銀行
加拿大中資銀行包括中國銀行(加拿大)、中國工商銀行(加拿大)、中國建設銀行多倫多分行等。
中國銀行(加拿大),1993年5月18日作為中國銀行全資子公司在多倫多註冊成立並對外營業,持有加拿大SCHEDULE II類別銀行牌照。自1994年在多倫多中區華埠設立第一家分行以來,已先後在温哥華、萬錦、北約克、列治文、卡爾加里、密西沙加、蒙特利爾設立機構,現已建立8家對外營業機構。
中國工商銀行(加拿大),2010年,中國工商銀行通過收購加拿大東亞銀行70%的股份,正式成為控股股東, 該行正式更名為中國工商銀行(加拿大)。中國工商銀行(加拿大)持有加拿大全功能銀行牌照,目前擁有8家分行,其中5家位於大多倫多地區,2家位於温哥華,1家位於卡爾加里,並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設立高端客户服務中心,為廣大客户提供各類零售銀行和企業銀行服務。
中國建設銀行多倫多分行於2014年10月29日正式獲得加拿大金融機構監管署(OSFI)授予的開業許可,持有加拿大全功能銀行牌照,為客户提供存款、貸款、貿易融資、國際結算、金融市場業務等廣泛的金融服務。
[19]
證券市場
多倫多證券交易所(TSX)成立於1852年,是加拿大最大、北美洲第三大、世界第九大的證券交易所,由多倫多證券交易所集團(TMX Group)擁有及管理,上市公司種類繁多,主要來自加拿大和美國。交易所總部設於多倫多,在加拿大其他主要城市如温哥華、蒙特利爾、温尼伯及卡爾加里均設有辦事處。TSX是主板市場,TMX集團擁有的多倫多創業交易所(TSXV)為創業板市場。在TSX上市的公司來自全球各個領域,包括礦業、石油、天然氣、林木產品及採礦等資源公司,工業、生物科技、交通運輸業、通訊、原材料及金融服務類公司。在TSX上市可為公司帶來一系列的益處,例如易取得資本、流通性強、透明度高及獲取全面的研究分析。
保險市場
加拿大金融保險服務種類豐富且非常安全。大型保險公司如下:
(1)宏利金融股份有限公司(Manulife Financial Corporation)公司總部位於多倫多,1887年創立,主要業務是提供各類金融產品和服務,包括個人人壽保險、團體人壽及醫療保險、團體退休金計劃、再保險服務及投資管理服務。1996年,宏利金融旗下宏利人壽保險與中化集團財務公司合資組建中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這是中國國內首家中外合資人壽保險公司。2018年年報顯示,宏利經營管理(AUM和AUA)1.084萬億加元資產,實現核心盈利56億加元,給股東發放淨收入48億加元。
(2)鮑爾金融(Power Financial Corporation)是一家加拿大跨國多元化管理和控股公司,成立於1984年。2018年年報顯示,鮑爾金融經營(AUM)8470億加元資產,管理(AUA)1.6萬億加元資產,淨收入22億加元。
(3)永明金融集團股份有限公司(Sun Life Financial Inc.)成立於1865年,總部位於多倫多,在世界各地為個人和公司客户提供廣泛的儲蓄、退休、養老金、人壽和健康等保險產品和服務,主要業務遍及加拿大、美國、英國和亞太地區,在世界20多個重要市場設有辦事機構。2018年年報顯示,永明金融經營(AUM)9511億加元資產,實現報告淨收入25億加元。
[19]
加拿大貨幣
加拿大的貨幣單位是加元(Canadian Dollar,符號C$)。加元為可自由兑換貨幣。在加拿大的任何金融機構、兑換點,加元與美元、歐元等國際主要貨幣可隨時相互兑換。加拿大中央銀行有唯一的鈔票發行權,聯邦政府則有唯一的硬幣發行權。政府是通過加拿大皇家鑄幣廠發行硬幣的。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加拿大貨幣為:硬幣:五分,十分,二十五分,一元和兩元;紙幣: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2021年3月31日,加拿大央行公佈的加元兑美元和歐元的匯率均價分別為:1美元=1.2加元和1歐元=1.47加元。
[19]
加拿大旅遊業
加拿大餐館協會對全國食品服務公司開展的調查顯示,許多企業正考慮在疫情之後永久關閉。據世界旅遊理事會(WTTC)2021年6月發佈的年度經濟影響報告,因國際旅行受限制,2020年加拿大旅遊業接近崩潰,經濟損失592億加元,並導致該行業有37.3萬名員工失業。
[14]
2020年前三季度旅遊業產值約175億加元。
[1]
加拿大對外貿易
加經濟對外貿依賴嚴重,2022年貨物貿易額為15189億加元,貿易順差395億加元。
[25]
[32]
主要出口汽車及零配件、其他工業製品、林產品、金屬、能源產品等;主要進口機械設備、汽車及零配件、工業材料、食品等。主要貿易對象是美國、中國、墨西哥、英國、日本、歐盟國家。
[25]
2020年,美國、中國、墨西哥、英國、日本、德國、韓國、意大利、法國、越南是加拿大前十大貿易伙伴,如表3-1顯示。加拿大對美國市場高度依賴,加美雙邊貿易額佔加拿大對外貿易總額的60.8%,較2019年下降2.2個百分點。主要出口商品為原油、黃金、客用機動車及零部件、木材及木漿、天然氣、油菜籽、醫療用品、鉀肥、成品油、鐵礦石等;主要進口商品為客用機動車、黃金、原油、皮卡、醫療用品、輕油、數據處理設備、電話機、機動車零部件、數字通信設備等。
[19]
加拿大對外援助
加拿大對外投資
加拿大外國資本
加拿大文化
編輯加拿大宗教
據加拿大統計局2011年最近一次統計,加拿大信仰羅馬天主教的人佔43.6%,基督教新教佔29.2%,東正教佔1.6%,其他基督教佔2.6%,猶太教佔0.1%,伊斯蘭教佔1.9%,其他宗教佔1.4%,非宗教人士佔16.5%。
[15]
加拿大習俗
加拿大是移民國家,政府鼓勵多元文化的並存和發展。不同的民族團體保留了各自的文化傳統習俗,同時尊重其他民族的習俗和傳統,民族的包容性是加拿大人生活的一大特點。在加拿大,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着裝。在正式場合,如教堂、正規晚宴、商務談判,男性着深色西裝,打領帶,女士則穿樣式莊重的衣裙。在參加婚禮時,男子或穿西裝,或着便裝。到朋友家做客或參加宴會,男子要穿深色西服套裝,婦女則應穿樣式莊重的衣裙,化淡妝。
加拿大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一般都行握手禮。親吻和擁抱禮僅適於熟人、親友和情人之間。加拿大人在飲食上與英美人相似,由於氣候寒冷,他們喜好烤制食品。
加拿大有付小費的習慣,一般在餐館按消費額的10-15%支付。
在加拿大從事商務活動,初次見面可談論一些關於加拿大氣候、風俗習慣、遊覽勝地等輕鬆的話題。交談中不宜詢問對方的年齡、收入和私生活。在商務活動中贈送禮品最好是比較精緻並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美術品。禮物一般要用禮品紙包好,附帶一張寫有對方和送禮人姓名的卡片。
加拿大人有較強的時間觀念,參加活動時不宜過早到達或遲到,如不能按時赴約,應及時通知對方。
加拿大節日
加拿大全國性節假日主要有:
節日 | 日期 |
---|---|
新年(New Year's Day) | 1月1日 |
愛爾蘭節(Saint Patrick's Day) | 3月17日 |
復活節(Easter Sunday) | 春分後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 |
維多利亞日(Victoria Day) | 5月24日 |
國慶節(Canada Day) | 7月1日 |
勞動節(Labor Day) | 9月份第一個星期一 |
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 | 10月份第二個星期一 |
停戰紀念日(Remembrance Day) | 11月11日 |
聖誕節(Christmas Day) | 12月25日 |
節禮日(Boxing Day) | 12月26日 |
加拿大語言
加拿大是雙語國家,官方語言為英語和法語,但是很多加拿大人的母語是意大利語、漢語、德語、葡萄牙語、波蘭語、烏克蘭語、荷蘭語和希臘語等。1969年7月,加拿大政府頒佈的《官方語言法案》規定,英語和法語均為官方語言,聯邦政府的文件須用兩種文字頒佈,政府部門也須用兩種語言向公民提供服務。至2017年底,加前十大語言分別為英語、法語、中文、旁遮普語、菲律賓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意大利語、德語和烏爾都語。約10年時間,以中文為母語的人數增加了23.8%,達125.3萬人,中文成為加第三大語言。
[15]
加拿大名人
體育界 | ||||
---|---|---|---|---|
時尚界 |
加拿大軍事
編輯加拿大總督為形式上的武裝部隊最高司令,總理是實際上的最高統帥,國防部長在國防參謀長的協助下負責武裝部隊建設並領導全國部隊。加拿大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集體防務、與美國的雙邊戰略和防務合作為其防務政策的兩大支柱。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和國際觀察、監督活動,主張軍備控制、裁軍談判和銷燬生化武器。在保持與美國、西歐國家軍事合作的同時,與亞太地區的軍事交往有所加強。
[1]
中國與加拿大軍事交流
中加兩國於1973年互派武官。2013年6月,加國防部長麥凱訪華。8月,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常萬全訪加。2014年8月,加皇家海軍“里賈納”號護衞艦訪問上海。2016年6月,中央軍委委員、後勤保障部部長趙克石上將訪加。12月,由中國海軍導彈護衞艦鹽城艦、大慶艦和綜合補給艦太湖艦組成的艦艇編隊訪問加拿大維多利亞港。2017年5月,加海軍“渥太華”號護衞艦訪問上海。
[20]
加拿大交通
編輯加拿大公路
據加拿大交通部統計,加拿大擁有公路總里程約1130000千米,鋪面(paved)公路佔40%,未鋪面公路佔60%。安大略、魁北克、薩斯喀徹温和阿爾伯塔四個省公路里程數佔全國的75%。加拿大高速公路38000千米,構成加拿大國家高速公路系統(NationalHighway System),通過快捷的邊境線與美國公路網緊密連接。
[16]
加拿大鐵路
據加拿大鐵路協會(Railway Association of Canada)統計,加拿大擁有世界第五大鐵路網,運營近43000千米的鐵路,機車3800列,在北美地區僱員4.7萬人,每年通過鐵路運輸的貨物貨值3200億加元。加拿大鐵路網與美國鐵路各主要集散中心相連。
2019年,加拿大鐵路運輸了超過3.32億噸的貨物,向北美和全球市場運送了價值超過2050億美元的出口貨物。加拿大有三大鐵路公司:主要從事貨運的國家鐵路公司(CN)、太平洋鐵路公司(CP)和從事客運的維亞鐵路公司(VIA Rail)。此外,還有幾家地方鐵路公司。多倫多、温哥華、蒙特利爾等大城市有地鐵及城鐵。
[16]
加拿大空運
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航空市場,擁有1800萬平方千米的空域,由加拿大國家航空公司(NAV CANADA)管理。NAV CANADA是一傢俬營非營利性公司,擁有並運營加拿大民用航空導航系統。它在40個機場運營空中交通管制塔,在55個機場運營航班服務站。2019年,經認證和註冊的機場場址1994個,包括341個水上滑翔機和滑雪機機場、417個直升機機場、1248個固定翼飛機地面機場。其中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温哥華國際機場、卡爾加里國際機場和蒙特利爾特魯多機場是最大的四個機場。2019年,加拿大共有36887架各類型註冊飛行器,48397名註冊飛行員。
加拿大與世界主要城市間均有直達航班。加拿大航空公司為加拿大最大的航空公司,至2019年,加拿大航空公司擁有188架飛機的機隊,其旗下的加拿大航空快線運營146架飛機、胭脂航空運營64架飛機。
[16]
加拿大水運
據加拿大交通部統計,至2019年,加拿大有555個港口。加拿大交通部的授權涵蓋兩類港口:17個由加拿大港務局(Canada Port Authorities)獨立管理的港口以及40個由加拿大交通部擁有和運營的港口。航道與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五大湖區及聖勞倫斯河連接。
2019年,加拿大商業註冊船隊(總噸位1000噸及以上)擁有203艘船舶,總噸位230萬噸。
2020年,由加港務局管理的港口貨物吞吐量超過3.4億噸。主要港口為温哥華港、蒙特利爾港和哈利法克斯港。
2019年,温哥華港貨物吞吐量1.44億噸,遊輪旅客增長20.4%;蒙特利爾港貨物吞吐量3543萬噸,魁北克遊輪旅客下降12.2%;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港吞吐量446萬噸,遊輪旅客增長2.2%。
加拿大社會
編輯加拿大教育
加拿大教育由各省教育部門負責,聯邦政府只負責管理、資助一些特殊學校。加拿大實行12年制義務教育,中小學一般是12年,實行六三三制。由於加拿大使用英、法兩種官方語言,因此中小學也分別用英語和法語授課,用法語的學校主要分佈在魁北克省。加拿大中小學分為公立和私立兩類,公立學校主要招收本地學生,私立學校通常由教會主辦,政府給予補貼,有些設有宿舍,招收海外學生。
加拿大多數大學採用學分制。全日制高等院校每學年分兩個學期,9月至12月為秋季學期,1月至4月為春季學期。除大學外,加拿大還有250多所社區學院。著名高等學府有女王大學、麥吉爾大學、多倫多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拉瓦爾大學和阿爾伯塔大學等。
[17]
加拿大衞生
在加拿大,所有符合資格的人,均可通過公共報銷計劃,享受加拿大的公共醫療護理制度。根據加拿大保健法(Canada Health Act),該項制度定下醫療護理制度的五大原則:全民享有;服務廣泛;公共管理;就醫方便;無區域限制。
按上述原則,全民醫療護理由聯邦政府負責撥款開展,也負責監督實施,全國標準統一;由各省政府負責具體辦理; 從一省至他省的訪客,如果不是定居,仍可按原有登記身份享受醫保期達三個月,如果是超過三月的定居,則應另行辦理醫療護理保險的登記手續。
醫療保險是加拿大社會保險制度的一環。全國各省都設有公共管理部門,負責支付本省居民醫療保險的費用。所需經費主要來自政府税收。提供醫療服務的非營利性醫院,病人不需支付任何費用;提供醫療服務的私人醫生,看病收費。只有事先獲得準診權的醫生才能決定病人是否需要到醫院就醫。加拿大的大部分醫生,在一所或多所醫院擁有準診權。
加拿大科技
加拿大重視科學研究與應用,在很多領域擁有世界領先的科技成果。各級政府也不斷加大對科技的投入,造就了加一流的高等教育體系和世界排名第五的科研水平,先後產生了27位諾貝爾獎得主。加聯邦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如國家研究理事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自然資源部、農業部、衞生部、環境與氣候變化部有一大批優秀研究院所。在生命科學、衞星通訊、遙感衞星、太空機器人、微電子信息通訊、農業生物技術、環保清潔技術、林業、能源等領域的科研實力位於世界先進水平。
[17]
加拿大電力
加拿大發電量居全球第六,達6411億千瓦時。水力發電量位居全球第二。
2018年,加拿大水力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60%,煤、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發電量佔18%,核能發電量佔15%(加共有19個核反應堆,其中安大略省18個,新不倫瑞克省1個),其他可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7%,主要為風能發電。加拿大電力供應能滿足工農業生產需要,並且向美國市場出口,2019年出口量604億千瓦時。
[19]
加拿大通信
加拿大五大電信運營商分別為,羅傑斯(Rogers)、貝爾(Bell)、研科(Telus)、魁北克人(Quebecor)和肖氏(Shaw),他們共同佔據電信市場份額的85%。據加拿大廣播電視及通訊委員會(CRTC)“2020年通信監測報告”,加通信產業年收入達781億加元,92%的家庭有互聯網接入,移動數據覆蓋率達99%,82%的加拿大人訂製了移動數據套餐計劃,互聯網用户超過3400萬。加拿大月均固定電話消費34.18加元,手機移動數據套餐消費48.82加元,互聯網付費69.1加元,電視訂閲費24.79加元。
加拿大媒體
加拿大主流媒體主要有“一社”(加拿大通訊社)、“兩報”(《環球郵報》、《國家郵報》)、“三台”(加拿大廣播公司電視台、加拿大電視台、環球電視台)。此外,還有一些重要的地區性大報,如《多倫多星報》、《蒙特利爾日報》、《渥太華公民報》和魁北克《新聞報》。
加拿大通訊社成立於1917年,是加最大的通訊社。總部設在多倫多,在加13個城市和美國華盛頓設有分社。美聯社和路透社與該社有合作關係,是其國際新聞主要來源。
加拿大廣播公司是加唯一的國有傳媒企業,成立於1936年,初期僅製作廣播節目,1952年開始製作電視節目。該公司擁有英、法語兩套電視網和英、法、原住民語言和國際台四套廣播,覆蓋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和人口。
[1]
加拿大治安
加拿大社會治安較好,犯罪率很低。在“公司資源集團”對全世界188個城市進行的評比中,加拿大有4個城市入選世界最宜居住城市前十名。根據加拿大統計局最新數據,2019年加拿大犯罪嚴重性指數為79.5%,同比增長5.1%。2019年警方報告的刑事犯罪案件(不包括交通違法)超過220萬起,比2018年增加近164748起。2019年,警方報告的犯罪率為每10萬人口5874起,同比增長6.5%。
[19]
加拿大體育
加拿大民生
工薪 | 2020年底,加拿大平均小時工資為29.51加元。其中製造業28.69加元,林業、漁業、礦業、油氣業40.61加元,建築業31.15加元,金融業34.40加元,教育行業35.87加元,醫療與社會服務29.17加元。 |
---|---|
社保 | |
勞動力 | 據加拿大統計局數據,截至2021年3月末,加拿大就業總人數為1883.4萬人,失業率為7.5%。從行業看,服務業佔據就業的大頭,1487.8萬人從事服務相關行業;從省區看,失業率最高的是紐芬蘭和拉布拉多省,失業率為12.4%,最低的是魁北克省,失業率為6.4%。加拿大勞動力受訓練程度高,適應能力強,勞動力質量高。統計局數據表明,加拿大是世界上公眾教育支出佔GDP比例最高的四個國家之一,20~24歲的加拿大人中,約有三分之二受過高等教育。高質量勞動力和健康的勞資關係,使加拿大成為西方七國中勞動力與管理層關係最好的國家之一,一是罷工數量正在減少;二是工資僱員持股份額在上升。 |
房屋價格 |
加拿大外交
編輯加拿大對外關係
同美國的關係
美是加鄰國和最重要的盟國,兩國在政治、經貿、軍事等領域保持着密切關係。加歷屆政府均視對美關係為外交政策基石。
2016年3月,加總理特魯多訪美,奧巴馬總統會見併為其舉行國宴,雙方承諾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反恐、經貿等多領域合作。4月,加總理特魯多赴美出席核安全峯會。6月,美總統奧巴馬正式訪加並出席在渥太華舉行的北美領導人峯會。2017年2月,加總理特魯多訪美,特朗普總統會見併為其舉行午宴,雙方重申加美傳統盟友關係並加強在經貿、能源、環保以及防務領域合作。10月,加總理特魯多訪問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特朗普總統會見。2018年6月,美總統特朗普赴加魁北克省出席七國集團峯會。2019年6月,加總理特魯多對美進行正式訪問。2020年11月,加總理特魯多與美總統拜登通電話祝賀其當選。2021年1月,加總理特魯多與美總統拜登通電話。2月,加總理特魯多與美總統拜登以視頻方式舉行雙邊會晤。8月,加總理特魯多與美總統拜登通電話。9月,特魯多總理勝選連任後,拜登總統、哈里斯副總統分別與其通電話致賀。11月,特魯多總理赴華盛頓出席北美領導人峯會。2023年1月,加總理特魯多在墨西哥出席北美領導人峯會期間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2023年3月,拜登總統就任後首次正式訪加。
美是加最大投資來源國,加美互為重要貿易伙伴。2021年加美貨物貿易總額7743.44億加元,其中,加對美出口額佔加出口總額75.6%,自美進口額佔加進口總額48.6%。2017年8月,加拿大、美國、墨西哥三方啓動《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重新談判。2018年9月,加、美、墨三方宣佈NAFTA重談成功,新協定更名為《美墨加協定》(USMCA)。11月,美總統特朗普、加總理特魯多、墨總統涅託在阿根廷出席二十國集團峯會期間正式簽署《美墨加協定》。《美墨加協定》於2020年7月1日正式生效。
[1]
[25]
[32]
同亞洲主要國家的關係
加認為亞洲將成為未來的世界經濟中心,重視發展與亞洲的經濟和戰略關係。加是亞太經合組織成員、東盟地區論壇成員和東盟對話國。亞太地區已成為加重要的貿易伙伴,也是加資金、技術和移民重要來源地之一。
日本、韓國、新加坡是加傳統貿易伙伴,中國、印度、東盟等也是加重視的新興市場。加政府制訂“亞太門户計劃”,重點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旨在將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打造成連接北美和亞洲的航運樞紐。
2016年5月,加總理特魯多訪問日本並出席七國集團峯會。2017年6月,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訪加。10月,加總督帕耶特赴曼谷出席泰國國王普密蓬葬禮儀式。11月,加總理特魯多訪問越南,出席在峴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出席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第31屆東盟峯會。2018年2月,加總理特魯多訪問印度。11月,加總理特魯多訪問新加坡並出席第33屆東盟峯會。2019年4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加進行正式訪問。6月,加總理特魯多赴日本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四次峯會。2022年11月,加總理特魯多赴柬埔寨出席東盟峯會,赴印尼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峯會,赴泰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1]
[25]
[28]
[37]
當地時間5月24日,根據加拿大全球事務部(即外交部)通過其官網發佈的聲明,加拿大與沙特阿拉伯將任命和互派新大使。這表明,兩國同意全面恢復中斷了五年的外交關係。聲明説,基於兩國領導人在2022年11月18日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的會談,“雙方希望在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贏的基礎上恢復兩國外交關係;加方已決定將與沙特阿拉伯的外交關係水平恢復到以前的水平。”聲明還説,加拿大已經任命了新任駐沙特阿拉伯王國大使。此前在2018年,沙特指責加拿大幹涉其內政並驅逐加拿大大使,雙方就此斷交。
[31]
同獨聯體和東歐國家的關係
蘇聯解體後,加迅速承認獨聯體各國,並積極發展同它們的雙邊關係。加向獨聯體和東歐國家均提供援助。對獨聯體國家的援助主要用於推動結構性改革和民主進程,以幫助其順利完成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對東歐國家援助主要集中在政治、司法改革以及技術和管理援助等領域。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加堅決支持烏克蘭反對派上台執政並召回駐俄大使,推出多輪對俄製裁措施。
2016年7月,加總理特魯多訪問烏克蘭,並赴波蘭出席北約峯會。加國際貿易部長弗裏蘭訪問烏克蘭,雙方簽署“加烏自由貿易協定”。2017年9月,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訪加。10月,烏克蘭總理格羅伊斯曼訪加。12月,加外長弗裏蘭訪問烏克蘭。2018年1月,加總督帕耶特訪問烏克蘭、拉脱維亞。10月,加總理特魯多訪問亞美尼亞,並出席第17屆法語國家組織峯會。2019年7月,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訪加。11月,加總督帕耶特訪問立陶宛、愛沙尼亞。
2022年2月以來,加出台多輪對俄製裁。3月,烏總統澤連斯基以視頻方式在加聯邦議會發表演講。5月,加總理特魯多偕副總理兼財長弗裏蘭、外長喬利訪問烏克蘭。2023年4月,烏克蘭總理什梅加爾訪加。2023年6月,加總理特魯多訪問烏克蘭。
[25]
[32]
[37]
同西歐國家的關係
加是北約、英聯邦、七國集團和法語國家首腦會議的成員國,重視發展同西歐國家的關係,認為加自身的繁榮和安全與西歐國家緊密相關。加與西歐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領域保持着傳統的密切關係,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經常與西歐各國協調立場。
2016年9月,英國王子威廉夫婦訪加。10月,加總理特魯多赴布魯塞爾出席加拿大-歐盟領導人峯會,其間特魯多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共同簽署“加歐全面經濟貿易協定”。2017年2月,加總督約翰斯頓對瑞典進行國事訪問。5月,加總理特魯多赴布魯塞爾出席北約領導人峯會,訪問意大利並出席七國集團峯會。7月,加總理特魯多訪問愛爾蘭首都都柏林、英國愛丁堡,在愛丁堡覲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並赴德國漢堡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峯會。9月,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訪加。2018年4月,加總理特魯多訪問法國,並赴倫敦出席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5月,葡萄牙總理科斯塔訪加。9月,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訪加。10月,荷蘭首相呂特訪加。2019年5月,加總理特魯多訪問法國。6月,加總理特魯多赴英國、法國參加諾曼底登陸75週年紀念活動。7月,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訪加並出席第17屆加拿大-歐盟峯會。8月,加總理特魯多赴法國出席七國集團峯會。12月,加總理特魯多赴英國倫敦出席北約領導人峯會。2020年10月,加總理特魯多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視頻會晤。11月,加拿大與英國達成延續性貿易協議,以確保在英國“脱歐”過渡期結束後兩國貿易關係維持穩定,兩國還同意2021年起就新的貿易協定展開談判。2022年10月,加總督西蒙訪問冰島。2023年4月,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訪加。2023年7月,加總理特魯多赴立陶宛出席北約峯會。
[1]
[25]
[37]
同拉丁美洲國家的關係
拉美國家是加重要貿易伙伴和投資目的地。加是美洲國家組織成員國,與拉美國家建立了“加拿大-拉美國家論壇”,與加勒比國家建立了不定期首腦會晤制度,與智利、哥斯達黎加等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議,與墨西哥同為北美自由貿易區成員。加關注海地局勢,在海地派有維和部隊。加對古巴奉行接觸政策,不少加企業在古經營採礦等業務。
2016年6月,墨西哥總統培尼亞正式訪加並出席在渥太華舉行的北美領導人峯會。11月,加總理特魯多訪問古巴、阿根廷並赴秘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6月,加國際貿易部長弗裏蘭赴墨西哥與太平洋聯盟成員國家外長舉行會見。10月,加外長迪翁訪問墨西哥、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2017年6月,加外長弗裏蘭赴墨西哥坎昆出席美洲國家組織第47屆大會。10月,加總理特魯多首次對墨西哥進行正式訪問。10月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訪加。2018年4月,加總理特魯多赴秘魯出席美洲國家首腦會議。12月,加總督帕耶特赴墨西哥出席墨新任總統奧夫拉多爾就職典禮。2019年8月,加外長弗裏蘭訪問古巴。2021年2月,加外長加爾諾出席首次加拿大—加勒比共同體外長會議。2022年6月,特魯多總理赴美出席美洲峯會。
[25]
[37]
同非洲國家的關係
近年來,加對發展與非洲國家關係重視程度提高,關注並參與聯合國及非洲地區組織主導的非洲地區衝突及內戰的調停與斡旋。2016年9月,加國際發展和法語國家聯盟事務部長比伯訪問塞內加爾、馬裏、布基納法索。11月,加總理特魯多訪問利比里亞,並赴馬達加斯加出席第16屆法語國家組織峯會。加外長迪翁訪問尼日利亞、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及非盟總部。2017年3月,加國際發展和法語國家聯盟事務部長比伯宣佈加政府將提供約1.2億加元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用於幫助尼日利亞、索馬里、南蘇丹、也門等國應對糧食危機。12月,加移民、難民和公民身份部長鬍森宣佈加政府將向索馬里、肯尼亞分別提供1040萬加元和1500萬加元人道主義援助。2018年9月,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訪加。10月,加總督帕耶特訪問布基納法索、科特迪瓦和尼日利亞。2019年4月,加總督帕耶特訪問盧旺達。2020年1月,加國際發展部長古爾德訪問剛果(布)、剛果(金),並宣佈向剛果(金)提供5600萬加元人道主義援助用於防控埃博拉疫情。10月,加國際發展部長古爾德宣佈加政府將向布基納法索提供1520萬加元人道主義援助。
[1]
[25]
同丹麥國家的關係
加拿大中加關係
中國和加拿大自1970年10月13日建交以來,兩國關係取得長足發展。1973年10月,加拿大總理皮埃爾·特魯多訪華,這是兩國建交後加總理首次訪華。此後,兩國高層交往不斷增多。中國國家主席、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和全國政協主席等先後訪加。加總督、總理和參、眾兩院議長亦多次訪華。
2015年10月13日,習近平主席與加總督約翰斯頓就中加建交45週年互致賀電。10月21日,李克強總理向加當選總理特魯多致賀電。10月28日,李克強總理應約與特魯多總理通電話。11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安塔利亞峯會期間會見特魯多總理。2016年8月30日至9月6日,加總理特魯多正式訪華並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峯會,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和張德江委員長分別與其會見、會談。雙方發表中加《聯合新聞稿》並簽署多項政府協議和商業合同。9月21日至24日,李克強總理對加進行正式訪問。2019年8月,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在泰國曼谷出席第九屆東亞峯會外長會期間應約會見加外長弗裏蘭。11月,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在日本名古屋出席二十國集團外長會期間應約會見加外長商鵬飛。2020年2月、8月,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分別在德國慕尼黑、意大利羅馬應約會見加外長商鵬飛。2020年1月、4月,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兩次應約同加外長商鵬飛通電話。2022年4月,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應約同加外長喬利通電話。7月,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在巴厘島出席二十國集團外長會期間應約會見加外長喬利。2023年3月,秦剛外長在新德里出席二十國集團外長會期間同加外長喬利會見。
[33]
中加分別於2003年和2005年簽署《中加政府關於加強文化合作的聯合聲明》和《中加政府文化協定》。2012年2月加總理哈珀訪華期間,雙方宣佈2013年和2014年互辦系列文化活動。雙方成功舉辦2015-2016年“中加文化交流年”。2018年2月,中加文化聯委會首次會議在渥太華舉行。中加雙方有關機構每年春節期間在渥太華、温哥華、多倫多、蒙特利爾等城市舉辦豐富多彩的“歡樂春節”活動。
中國自1959年起向加提供來華政府獎學金名額。截至2020年底,共有1200餘名加留學生在華學習,中國在加留學生約16.7萬人。
[26]
目前,中方已與加10省簽署《關於相互承認高等和高中後教育的諒解備忘錄》,已在加建成11所孔子學院和38所孔子課堂。雙方於2010年9月建立中加教育合作高層磋商機制,並於2014年2月在加舉行第三次會議。2019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授予加拿大友人和教育家伊莎白·柯魯克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勳章”。
[20]
[26]
中加分別於1998年和1999年簽署《中加面向21世紀環境合作框架聲明》、《中加關於環境合作的行動計劃》,並據此建立兩國環境合作聯委會機制。2015年6月,中加環境合作聯委會第九次會議在杭州舉行。2017年特魯多總理訪華期間,雙方宣佈建立中加環境部長級對話機制。2017年12月,首次中加環境部長級對話在北京舉行。2018年11月,第二次中加環境部長級對話及首次中加氣候變化部長級對話在北京舉行。2022年5月,中國、加拿大、歐盟以線下線上結合方式舉辦第六屆氣候行動部長級會議。2022年12月,中加分別作為主席國和東道國在蒙特利爾共同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
[30]
加拿大旅遊
編輯加拿大主要景點
多倫多 (Toronto) | 温哥華 (Vancouver) |
(Jasper National Park) | (Banff National Park) |
加拿大國家公園 (Canada National Park) | (Kutney National Park) |
幽鶴國家公園 (Youhe National Park) | (Grouse Mountain) |
佩託湖 (Lake Peto) | (Toronto Zoo) |
派翠西亞和金字塔湖 (Patricia And Pyramid Lake) | 明尼旺卡湖 (Lake Minnewanka) |
菲爾德鎮 (Field town) | 雙傑克湖 (Double Jack Lake) |
路易斯湖滑雪場 (Lake Louise Ski Area) | 加拿大藍山滑雪場 (Blue Mountain Ski Resort) |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校區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錫格納爾山 (Signar mountain) |
哈利法克斯城堡 (Halifax Citadel) | 多倫多電視塔 (CN Tower) |
芬迪國家公園 (Fendi National Park) | 卡博特之路 (Cabot Trail) |
白求恩故居 (Bethune Memorial House) | (Niagara Falls) |
温哥華水族館 (Vancouver Aquarium) | 蒙特利爾舊城區 (old montreal) |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Canadian Civilization Museum) |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Canadian Museum of nature) |
加拿大世界遺產
序號 | 名稱 | 類型 |
---|---|---|
1 | 拉安斯歐克斯梅多國家歷史遺址 (L’Anse aux Meadows National Historic Site) | 世界文化遺產(1978年) 2017年7月修改邊界 |
2 | 美洲野牛澗地帶 (Head-Smashed-In Buffalo Jump) | 世界文化遺產(1981年) |
3 | 安東尼島 (Antony Island) | 世界文化遺產(1981年) |
4 | 魁北克古城區 (Quebec ancient city) | 世界文化遺產(1985年) |
5 | 盧嫩堡舊城 (Lunenburg old city) | 世界文化遺產(1995年) |
6 | 麗都運河 (Lido canal) | 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 |
7 | 紅灣巴斯克捕鯨站 (Red Bay Basque whaling station) | 世界文化遺產(2013年) |
8 | 納漢尼國家公園 (Nahanni National Park) | 世界自然遺產(1978) |
9 | 艾伯塔省恐龍公園 (Alberta Dinosaur Park) | 世界自然遺產(1979) |
7 | 克盧恩和蘭格爾—聖伊萊亞斯諸公園 (Cluen and Langer - St Elias Parks) | 世界自然遺產(1979) 範圍擴展:1992、1994 |
8 | 伍德布法羅國家公園 (Woodbuffalo National Park) | 世界自然遺產(1983) |
9 | 加拿大落基山脈國家公園羣 (Canadian Rockies National Parks) | 世界自然遺產(1984) |
10 | 格羅斯莫訥國家公園 (Grosmona National Park) | 世界自然遺產(1987) |
11 | 沃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 (Walton Glacier International Peace Park) | 世界自然遺產(1995) |
12 | 米瓜莎公園 (Miguaza Park) | 世界自然遺產(1999) |
13 | 喬金斯化石崖壁 (Johns fossil cliff) | 世界自然遺產(2008) |
14 | 迷斯塔肯角 (Mistaken Point) | 世界自然遺產(2016) |
15 | 加拿大格朗普雷景觀 (Landscape of Granbury, Canada) |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2012) |
16 | 皮瑪希旺·阿奇 (Pimaxiwan Archie) |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2018) |
17 | 阿伊斯奈皮石刻 (Aisnaipi stone carving) |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2019) |
- 參考資料
-
- 1. 加拿大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2-04-11]
- 2. George A. Rose.Cod: The Ecological History of the North Atlantic Fisheries:Breakwater Books,2007-10-01:209
- 3. Stephen Luscombe .The British Empire[引用日期2020-08-23]
- 4. Edward Butts.Henry Hudson: New World voyager:Dundurn Press Ltd.,2009-12-31:170
- 5. Population Density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引用日期2021-06-02]
- 6. 西蒙宣誓就任加拿大總督 .百度[引用日期2021-08-20]
- 7.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編制辦公室.《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加拿大2021年版》[R/OL].(2022-01):2[2022-04-11].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jianada.pdf
- 8.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編制辦公室.《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加拿大2021年版》[R/OL].(2022-01):3[2022-04-11].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jianada.pdf
- 9.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編制辦公室.《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加拿大2021年版》[R/OL].(2022-01):4[2022-04-11].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jianada.pdf
- 10.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編制辦公室.《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加拿大2021年版》[R/OL].(2022-01):6[2022-04-11].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jianada.pdf
- 11.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編制辦公室.《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加拿大2021年版》[R/OL].(2022-01):23[2022-04-11].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jianada.pdf
- 12.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編制辦公室.《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加拿大2021年版》[R/OL].(2022-01):24[2022-04-11].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jianada.pdf
- 13.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編制辦公室.《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加拿大2021年版》[R/OL].(2022-01):22[2022-04-11].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jianada.pdf
- 14.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編制辦公室.《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加拿大2021年版》[R/OL].(2022-01):27[2022-04-11].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jianada.pdf
- 15.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編制辦公室.《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加拿大2021年版》[R/OL].(2022-01):12[2022-04-11].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jianada.pdf
- 16.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編制辦公室.《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加拿大2021年版》[R/OL].(2022-01):28[2022-04-11].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jianada.pdf
- 17.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編制辦公室.《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加拿大2021年版》[R/OL].(2022-01):14[2022-04-11].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jianada.pdf
- 18. 加拿大人口快速老齡化 超五分之一的工作年齡人口接近退休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2-04-28]
- 19.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加拿大2021年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引用日期2022-05-09]
- 20. 中國同加拿大的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2-06-08]
- 21. 這兩個國家就北極地區一島嶼所有權達成協議 .京報網[引用日期2022-06-15]
- 22. 2026世界盃舉辦城市公佈 將由三國聯合舉辦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2-06-17]
- 23. 加拿大總人口約達3865.5萬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2-06-23]
- 24. 温哥華(加拿大) .廣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引用日期2022-12-20]
- 25. 國家概況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2-09]
- 26. 雙邊關係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2-12]
- 27. 加拿大發布2021年人口普查報告:移民佔近四分之一-中新網 .中國新聞網.2023-03-06
- 28. 國家概況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4-11]
- 29. 國家概況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5-09]
- 30. 雙邊關係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5-09]
- 31. 兩國官宣:全面恢復 .環球時報.2023-05-25[引用日期2023-05-25]
- 32. 國家概況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5-29]
- 33. 雙邊關係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5-29]
- 34. 加拿大人口突破4000萬大關 .中國新聞網.2023-06-17[引用日期2023-06-17]
- 35. 加拿大人口突破4000萬大關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3-07-01]
- 36. 國家概況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8-14]
- 37. 國家概況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9-06]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