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媽祖信俗

鎖定
媽祖信俗是指媽祖信仰習俗,又稱神女信俗、靈女信俗、神姑信俗、元君信俗、娘媽信俗、娘娘信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天上聖母信俗、湄洲媽祖信俗等等,這是由於歷代民間、朝廷或宗教對媽祖的封號先後不同而嬗變 [1]  。是以崇奉和頌揚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以媽祖宮廟為主要活動場所,以廟會、習俗和傳説等為表現形式的中國傳統民俗文化。媽祖信俗由祭祀儀式、民間習俗和故事傳説 [13]  三大系列組成。湄洲是媽祖祖廟所在地。 [2] 
2009年,媽祖信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5] 
2021年11月,媽祖信俗入選“福建文化標識”。 [14] 
中文名
媽祖信俗
別    名
神女信俗、靈女信俗、神姑信俗、娘媽信俗、聖母習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元君信俗等
祖    廟
湄洲媽祖祖廟

媽祖信俗文化起源

一、媽祖身世
媽祖,原名林默,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仙逝。林默誕生直到滿月,從未啼哭過,因而取名“默”,暱稱“默娘”。相傳林默娘小時勇敢聰明,事親至孝。8歲從師學習,過目成誦,悉解文義。10歲時,隨母親王氏誦經禮佛。13歲時,得到一位老道士指點,授以“玄微秘法”,能識諸般要典。15歲時,能為人治病,扶貧濟困。16歲時,她照妝於井,得銅符一雙,本領更加高強。由於生於沿海都巡檢之家,她熟習水性,能駕船、挽纜,巡遊於島嶼之間,常於風浪裏救助遇險船舶。她還“為裏中巫”行醫救人,辛勤勞作,這為她最終成為海上保護神奠定了基礎。
媽祖 媽祖
二、媽祖文化內涵
(一)媽祖故事傳説
媽祖信俗文化廣泛傳播,與媽祖聖蹟故事流傳相輔相成。《天妃顯聖錄》《敕封天后志》典籍大量記載了媽祖的故事,南宋莆田狀元黃公度《題順濟廟》詩中所説:“平生不厭混巫媪,已死猶能效國功。”媽祖故事按時間劃分,也可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記載了其生前的主要事蹟,另一部分記載羽化昇天之後的“靈應”故事。它們體現了媽祖立德大愛、拯危救難、濟世助人、懲惡揚善等崇高品質和高尚人格,反映了媽祖文化不斷傳播和弘揚的歷史進程。其中,天后誕降、窺井得符、機上救親、掛席泛槎、鐵馬渡江、化草救商、禱雨濟民、降伏二神、龍王來朝、收伏晏公、伏高裏鬼、奉旨鎖龍、斷橋觀風、收伏嘉應嘉祐、湄嶼飛昇、拯興泉飢、妝樓謝過(萑苻改革)、禱神啓碇、枯槎顯聖、聖泉救疫、朱衣著靈、藥救呂德、火焚陳長五、湧泉濟師、引舟入澳、澎湖助捷等傳説在境內流傳甚廣。
(二)媽祖文化精神特質
媽祖立德大愛的精神品質凸顯高貴的人類價值。她始終以百姓“同類”而不是“異形”的形態出現,使人倍感自然、親切。媽祖自己是普通人,她的救助採用常人的手段和工具。其“窺井得符”之後,為了給黑夜的船隻導航,她甚至不惜焚燒自家的茅屋。即便羽化登仙后,她依然常取“人跡神功”的方式顯靈,而並非憑藉不可捉摸的“神通”行事,例如“鑿泉救疫”“藥救呂德”“菖蒲治病”“燈火導航”等。媽祖給人的救助,不是單純施加的某種“恩賜”,而是提供某種信息或某些幫助,激發起遇難者自我奮起的勇氣,讓其在一時非理性的絕望中重新發覺自己作為“人”的現實存在,採取相應的行動,與災難進行力所能及的抗爭。例如,媽祖的“錢塘助堤”,只是使短時之內“水勢倒流不前”,“眾於是秉勢築堤”。人的社會性決定了個人價值不能離開整體價值,個人價值只有在整體價值中才能得以實現。媽祖的降妖除怪就是充滿寬容與和諧。除了極少數罪大惡極的首惡之外,一般都不採取趕盡殺絕的極端做法,而是説服感化,使之心悦誠服地改邪歸正,化敵為友。諸如“擒服高裏鬼”“降伏金水之神順風耳、千里眼”“收服東海怪晏公”“收伏嘉應、嘉佑兩怪”等。晏公後來還成為媽祖手下水闕仙班十八員的總管;順風耳、千里眼成為媽祖的開路先鋒和得力助手。這般“崇德利用”的感化力和包容心,實際上也折射出“和而不同”“兼容幷蓄”“寬容海涵”的和諧理念。媽祖是“天人合一”海洋生態和諧的象徵。其強烈的自然之子意識,是媽祖信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媽祖雖神通廣大,但她並不採取大動干戈與大自然“對着幹”的野蠻方式,而是憑藉“四兩撥千斤”的手段賑災救難;且往往呈現一派紅光照耀、鳥翔魚躍的協調歡樂的和諧氣象。媽祖,這位原本“能預知人禍福”的“裏中巫”,一開始就躋身於救護生命的巫醫之中,因而特別具有博大的普世情懷和睿智愛心。人性的巔峯便是神性的起點,人性最高修養與神性彰顯普世實現了輝煌的重疊交會。於是,仁者——聖人——神仙,完成了昇華嬗變的完美軌跡,人類價值得以最大張揚和終極顯現。 [1] 

媽祖信俗表現形式

從民俗角度分析和現在流佈各地的媽祖信仰表現形式評估,媽祖信俗表現的基本形式大致可分為十大類,形成整體系列,它包括《媽祖傳説》、《媽祖服飾》、《媽祖祭典》、《媽祖廟會》、《媽祖供品》、《媽祖金身巡安》、《媽祖回孃家》、《媽祖信眾謁祖進香》、《媽祖道場》和《媽祖蔗塔》。 [6] 
媽祖信仰習俗簡稱媽祖信俗,也稱神女信俗、靈女信俗、神姑信俗、娘媽信俗、聖母習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元君信俗等等,這是由於歷代民間、朝廷或宗教對媽祖的封號先後不同而演繹的嬗變。
媽祖傳説
媽祖傳説是媽祖信仰文化形態。在古代航行條件落後的情況下,《媽祖傳説》給航海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人們戰勝惡劣的自然條件,到達理想的彼岸。從宋、元、明、清各個時代,文人筆記、地方史冊都記載了大量的媽祖傳説。清代刊行於世的《天妃顯聖錄》《天后顯聖錄》等文獻,比較集中地輯錄了當時廣為流傳的媽祖傳説故事。而至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媽祖傳説壁畫在民間影響更為廣泛。1987年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編撰過程中,莆田市共採集了媽祖傳説故事438篇(包括異文)。還在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媽祖的傳説》,向海內外發行,在台灣、新加坡等地影響很大。
媽祖傳説 媽祖傳説
媽祖服飾
媽祖服飾是流行於福建莆田湄洲島上的一種傳統服飾。其中媽祖頭飾,由帆形髻為主要特徵,寓意媽祖心繫大海。媽祖服飾則以媽祖服、媽祖褲組成,媽祖服對襟飾紅,以海藍色為主調,從格式上可以追蹤到“巫女”和“女道士”的痕跡。媽祖褲俗稱“紅藍三截褲”,藍色代表海水,紅色代表火焰,它是《周易》文化的一種延續。
媽祖服飾 媽祖服飾
媽祖祭典
媽祖為營救海難而獻身之後,湄洲百姓為之立廟祭祀,後經歷代朝廷褒封,從一個民間神靈升格為四海之神。於是,對媽祖的祭祀形式也不斷髮展變化,並大致形成了六種類型。
媽祖祭典 媽祖祭典
郊祭
郊祭是指古代帝王在京郊祭天祭神的一種形式。查閲史料,從宋高宗開始,歷代皇帝在郊祭時褒封媽祖的記載共13次。這種形式隨着中國帝制的消亡而終結。
廟祭
廟祭是指各地的媽祖廟宇在媽祖誕辰、媽祖昇天之日或其他重大事項在媽祖廟舉行的祭祈形式。在南宋初期就形成了“初獻、亞獻、終獻”的三獻儀式和“迎神、送神”的程式。至清代乾隆五十三年,祭祈媽祖儀式被朝廷列為國家祭典。湄洲媽祖祖廟的媽祖祭典就是按清朝定製而恢復的。
海祭
海祭媽祖是古代沿海百姓緬懷、祭祈媽祖的一種形式。媽祖作為主司海上的平安之神,沿海民眾在媽祖誕辰或昇天之日,聚集在海邊,備齊三牲五果,向媽祖女神焚香禱告,祈求海上平安。
舟祭
從宋到今,各類航船上都供奉媽祖的神像。船家在啓航前、航行中、歸航時都要依例祭祈媽祖,祈求航程平安。這一祭禮包括上供品,點香燭、三叩九跪、祈求禱告等。
堂祭
堂祭是指媽祖同族後裔在林氏祠堂或分佈於世界各地華人,在聯誼堂會所舉行的祭拜媽祖女神的民俗活動。這在莆田的林氏族裔和東南亞華僑中廣泛流傳,祭祈時間一般選在媽祖誕辰或昇天紀念日。
家祭
家祭是指廣大媽祖信眾在家中設媽祖神龕,每逢初一、十五及媽祖誕辰或昇天之日拜祭媽祖的習俗活動。
媽祖廟會
媽祖廟會是指在每逢春節元宵或媽祖誕辰、昇天紀念日期間,在媽祖廟舉行祈安的民俗活動。廟會期間,以媽祖神駕巡境保平安為主要項目,薈萃歌舞、戲劇、雜耍、工藝等民間藝術活動,民俗活動的參與面十分廣泛,是當地民間的藝術盛會。
媽祖廟會 媽祖廟會
媽祖供品
媽祖供品製作以其精湛的工藝,形成了包括十三類800多種的食品造型藝術。無論從造型、配料、顏色、襯托等各方面都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媽祖供品多以麪粉、澱粉為主要原料,塑成各種海鮮、果蔬,符合媽祖的博愛精神,此俗流傳千年而不變。
媽祖供品 媽祖供品
媽祖金身巡安
湄洲媽祖祖廟的最早供奉的媽祖神像稱為媽祖金身,被奉為無數媽祖分靈神像中最為珍貴的神靈。媽祖金身巡安在媽祖出巡中被視為最高規格的巡遊活動,歷代都成為媽祖民俗中最隆重最盛大的活動。過去,由於交通條件限制,媽祖金身巡遊僅限於莆田境內或湄洲島境內。近年,媽祖金身應邀到台灣、澳門等地巡安,影響極大。
媽祖金身巡安 媽祖金身巡安
媽祖回孃家
媽祖回孃家是指由賢良港媽祖祖祠或湄洲媽祖祖廟分靈而建的媽祖廟,每年在媽祖誕辰或昇天之日回到祖祠、祖廟進行祭拜媽祖的民俗活動。這一民俗活動始於明代,最早是莆田境內的分靈媽祖廟依例舉行這種活動,以後逐漸擴展到福清、惠安、泉州等周邊地區。規模最大的是2008年農曆九月初九,由湄洲島媽祖祖廟發起的“天下媽祖回孃家”活動,世界上1000多個媽祖廟派人蔘加。特別是港、澳、台的媽祖廟廣泛參與,形成了媽祖民俗文化交流的大高潮。這類習俗還包含湄洲媽祖祖廟的天下媽祖回孃家,文峯宮媽祖神像回到城裏林氏大宗祠的儀式等等。
媽祖回孃家 媽祖回孃家
媽祖信眾謁祖進香
這一習俗活動自明代開始流行,主要是各地的媽祖信眾認定湄洲媽祖祖廟是媽祖女神的發源地,能夠到媽祖祖廟謁祖進香成為媽祖信眾的最大願望。因為媽祖信眾分散各地,這種自發性的民俗活動形成了無統一時間、無統一規模、無統一行為的特徵,謁祖進香按照各地媽祖信眾選定的合適時間進行。湄洲媽祖祖廟每年都要接待上千批次的謁祖進香信眾。這種媽祖信俗活動由民間自主發起,具有不可阻擋性,在閩台關係緊張的歷史時期,正是這種民俗活動衝破了人為阻隔的藩籬,不少台灣的媽祖信眾或不遠千里繞道而來,或駕舟直航湄洲島,舉行謁祖進香活動,成為閩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媽祖信眾謁祖進香 媽祖信眾謁祖進香
媽祖道場
在莆田民間流傳的媽祖道場分為兩大類。從明代開始,媽祖成為佛教和道教競相爭論歸屬的神靈,因此出現了佛教和道教的兩種《媽祖經》。在民間的媽祖道場也根據信眾的不同理念,出現了兩種媽祖經並存的情況,甚至媽祖廟的主持也出現過道士或僧人互相交替的歷史狀況。明末後,莆田的媽祖道場,還加入了三一教成分,不少道場由三一教徒主持。
媽祖蔗塔
在歷代媽祖元宵廟會活動中,媽祖蔗塔是一種特色的民間工藝。以涵江延年宮媽祖蔗塔最有名,充分體現了莆田蔗鄉人民對媽祖女神的崇敬之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類項目還有媽祖桔塔、媽祖糕塔、媽祖燭山等。 [7] 
媽祖蔗塔 媽祖蔗塔

媽祖信俗主要內容

申報書和宣傳片對媽祖信俗包含的內容進行了闡述,主要由祭祀儀式、民間習俗和故事傳説三大系列組成。祭祀儀式分為家庭祭祀和宮廟祭祀兩種。
家庭祭祀包括:
⑴“船仔媽”崇拜,就是漁民和航海者在船上供奉媽祖神像,祈求航海安全,這是媽祖信俗最原始的形式之一。⑵對海祭拜,就是湄洲島和其他地區的漁民、船民在海邊或在沙灘上擺上供桌、貢品面對大海,向媽祖祭拜。⑶家中供奉,就是島上漁民和居民在家中的神龕上供奉媽祖像點香、祭拜。⑷汽車上掛媽祖像,祈求出入平安。
宮廟祭祀分成日常祭祀和廟會祭祀兩種。日常祭祀是由媽祖信眾到媽祖廟向媽祖神像行禮,主要包括獻鮮花、點香火、擺貢品、行跪拜禮以及燃鞭炮、燒金帛、題緣金等方式。廟會祭祀則舉行祭祀大典。祭祀大典形成於公元11世紀,公元1788年被列入國家祭典,場面恢宏、莊嚴隆重。包括:
⑴儀程,主要有司祭人員就位、迎神、上香、讀祝文、行三獻之禮和三跪九叩禮、送神等。⑵司祭,湄洲媽祖祖廟主持人擔任主祭,世界各地媽祖分靈廟負責人蔘加陪祭。⑶祭器,祭壇上配有燭台、香爐、鐘鼓等。⑷祭品,供桌上擺放用麪粉、香菇、木耳等食品製成仿海洋生物和自然山景等。⑸儀仗,由清道旗、鑾駕、仿古兵器等組成。⑹祭樂,由樂生用嗩吶、鼓、磬、琴、笛等28種樂器演奏地方曲調和曲牌。⑺祭舞,由舞生執鳳羽、龠管,採用雲步、疊步等傳統戲曲舞步。
湄洲媽祖祖廟的廟會是指特定節日和重大祭祀活動,具體包括:
⑴媽祖誕辰。每年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⑵媽祖昇天。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媽祖逝世紀念日。⑶割火分靈。各地建媽祖分靈廟時要捧着神像到湄洲媽祖祖廟舉行“取香灰”的分神儀式。⑷謁祖進香。媽祖分靈廟每隔一定時期到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俗稱“回孃家”,一次陪同進香的團隊人數有的多達7000餘人。⑸媽祖巡遊。湄洲媽祖金身在湄洲島和台灣、金門、澳門等地分靈廟巡遊,接受膜拜。⑹民俗表演。湄洲媽祖祖廟還進行舞龍、舞獅、擺棕轎、耍刀轎、舞涼傘等民俗表演,表演人員多為民間藝人,參加人數最多可達幾十萬人,場面壯觀。
涉及媽祖的民間習俗主要包括:
⑴演戲酬神。媽祖分靈廟如有舉行慶典活動或者戲劇演出,都要恭請媽祖神像駕臨觀賞或請戲班演員到媽祖神像前“弄仙”。⑵媽祖元宵。湄洲島每年正月初八到十八各家各户都恭請媽祖神像參加元宵活動。⑶謝恩敬神。家族舉行感恩蒼天儀式,男女老少統一着裝列隊到媽祖廟敬請媽祖參加。⑷媽祖遊燈。漁民、農民、市民等在節日的晚上都提着“媽祖燈籠”繞遊。⑸媽祖服飾。湄洲婦女平常頭上都梳着帆船狀的髮髻,着藍色的上衣和紅黑相間的褲子,表示對媽祖的敬仰和對家人出海平安歸來的期盼。⑹聖盃問卜。用木質半月形“聖盃”,向媽祖祈求解決疑難問題的方法。⑺換花求孕。湄洲已婚未育婦女與媽祖神像頭上的花互換來求賜孕。⑻佩戴香袋。到媽祖宮廟祈取小香袋戴在小孩身上,以保平安。⑼誕辰禁捕。湄洲漁民在媽祖誕辰日前後自發不下海捕魚,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⑽媽祖彩車。媽祖巡遊隊伍中裝扮有關媽祖故事的彩車。⑾大門貼符。百姓在大門上貼着媽祖的神符,⑿頸項佩玉。脖子上掛着媽祖的玉像。⒀託看小孩。如果父母外出,將小孩託付給媽祖廟看護。⒁媽祖掛脰。在媽祖巡遊過程中,信眾向媽祖神像的頸項上掛上用紅繩子系的金鎖、銀鎖或錢幣。
在媽祖信俗的傳承過程中,留下許多動人的故事傳説,包括媽祖護商船、佑使者、平海寇、除瘟疫等內容的文獻和文藝作品達4000多種,包括:媽祖檔案、志書、奏章、碑記、摩崖石刻、壁畫、匾額、楹聯、詩詞、散文、書法、圖畫、戲曲、俚歌等。 [4] 

媽祖信俗信仰分佈

全世界45個國家和地區共有上萬座從湄洲祖廟分靈的媽祖廟,有3億多人信仰媽祖。 [8] 

媽祖信俗國內

在中國大陸,媽祖廟分佈在22個省市的450個縣,其中福建莆田市就有316處之多;海南約有200多座 [10]  海南各時期所修的各種稱呼的媽祖廟曾達100多座 [11]  ,香港有57座,澳門現有媽祖廟10座,台灣全島達到1500多座。媽祖信眾1600萬人,佔台灣人口的三分之二 [9] 
世界媽祖廟分佈圖 世界媽祖廟分佈圖 [12]

媽祖信俗國外

國外媽祖廟宇較密集的地區是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其他分佈於美國、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緬甸、柬埔寨、文萊、印度、朝鮮、挪威、丹麥、加拿大、法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新西蘭及南非、毛里求斯等地。
北美洲
美國檀香山、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華盛頓、德克薩斯、夏威夷等地,以及加拿大多倫多、蒙特利爾等地建有媽祖廟,為當地華人社團及部分當地民眾所信仰,保留了天后聖誕節等民俗。
南美洲
巴西聖保羅、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地,都建有媽祖廟,華人與當地部分民眾傳承了媽祖的崇拜儀式與風俗。在墨西哥,明代時就有天后的傳説流傳。
澳洲
澳大利亞悉尼建有媽祖廟,華人傳承了媽祖崇拜習俗。
西亞與非洲
沙特阿拉伯、南非開普敦等地建有媽祖廟,為華人與當地部分民眾信仰。
歐洲
法國巴黎“真一堂”供奉媽祖,稱媽祖為國際和平女海神。 [1] 

媽祖信俗申遺歷程

2008年5月5日,市委書記楊根生到湄洲島調研,提出湄洲島要爭取將媽祖文化申報為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湄洲島管委會高度重視,成立了以時任黨工委副書記唐炳椿為組長、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榜為副組長的“媽祖信俗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小組。
此後,申遺小組先後向福建省文化廳、國家文化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彙報諮詢,決定以媽祖信俗的名稱參加2009年的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評選。
2008年9月18日,申遺小組進駐北京,經過一個星期的日夜突擊,完成了申報文本的編寫、音頻視頻和照片的製作、其他材料的收集等,並通過了中國申報世遺專家委員會的審查。
2008年9月25日,中國政府同意將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和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聯合申報的媽祖信俗推薦作為我國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35個提名項目之一,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生效後第一批申遺項目的評審。媽祖信俗申報“世遺”材料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處後,湄洲島申遺小組按要求及時補充了有關材料,從而順利通過了申報材料登記、資料完整性審查關。
2008年11月27日,“推動媽祖文化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文化部與福建省人民政府簽署的《海峽西岸經濟文化共建協議》。
2009年5月6日又成功爭取將其作為唯一申遺項目寫入《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使媽祖信俗申報“世遺”由地方意願轉為國家決策。
2009年5月11日至15日,由24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成員中的6位組成附屬機構對來自35個國家的111個候選遺產項目進行封閉式評審。附屬機構評審報告認為,媽祖信俗符合“世遺”申報條件,同意將有關材料遞送該組織政府間委員會的各委員國和申報國,並推薦參加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首都阿布扎比召開的第四次會議進行審議和表決。
2009年,媽祖信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5] 

媽祖信俗傳承發展

媽祖信俗觀測記錄

媽祖信俗遺地 媽祖信俗遺地
中國提名的《媽祖信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該申遺對象簡介如下:
媽祖誕生和成長在公元10世紀的湄洲,她致力於幫助她的同胞鄉親,並且因為試圖營救海難中的倖存者而獻身。這些祭祀活動中包括到湄洲祖廟謁祖、分神、貢獻鮮花,燃蠟燭、香火和放鞭炮。晚上的時候居民會提着“媽祖燈籠”遊行。信奉者們向媽祖求子、求平安、求解決困難的辦法、求幸福。對媽祖的信仰和紀念已經深深融入沿海地區中國人以及他們後裔的生活,成為了促進家庭和諧、社會融洽以及該信俗的社會團體身份認同感的一個重要的文化紐帶。

媽祖信俗決定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認為,《媽祖信俗》符合被列入名錄的條件,其中包括:
條件1:《媽祖信俗》被不同社會團體認可為身份認同以及連貫性的一個符號,並且數個世紀以來代代相傳。
條件2:將《媽祖信俗》納入名錄將促進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受矚目度,並且提高其國際層面的受關注度,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人類的創造力。
條件3:該申遺活動中包括了各種各樣的現行的、計劃中的措施,以確保申遺活動的切實可行性和成功概率。
條件4:本次申遺活動是由社會團體組織、鄉村委員會和各個媽祖廟首先發起的,他們通過提供相關的文獻和文化遺產、審查提名文件的內容、接受採訪以及規劃保護措施等行為參與了申遺的過程;他們表現出對申遺對象自發的、事先獲知、重視的同意態度。
條件5:該申遺對象已經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受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部門的直接監管。

媽祖信俗列入

將《媽祖信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媽祖信俗申遺

湄洲祖廟 湄洲祖廟
2008年9月25日,由湄洲島管委會和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聯合申報的《媽祖信俗》申報書和宣傳片,經中國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和中國政府同意提名,航郵設在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處。2009年9月30日,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首都阿布扎比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決定將《媽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也是莆田市第一次世界級遺產,使湄洲獲得了一張世界名片。 [3] 

媽祖信俗申遺意義

媽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頌揚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
媽祖文化包括媽祖信俗是中華優秀文化中的組成部分,是兩岸共同的寶貴財富。媽祖信俗千百年來為百姓所崇拜而傳承,尤其是台灣民眾普遍信仰媽祖,不僅是出於祈福消災,也是尋根謁祖、民族精神的傳承,很多人都把到福建莆田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當作一生最大的心願,更好地保護媽祖信俗。
媽祖信俗申報世遺成功對於媽祖文化的傳播和繼承,無疑是一件有里程碑意義的大好事,對進一步發掘、整理媽祖文化,促進海內外媽祖文化學術交流,進一步弘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同時對凝聚炎黃子孫,特別是在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方面將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