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別稱宿城,安徽省轄地級市,建設為皖蘇魯豫四省交匯區域的新興中心城市
[1]
,打造省際毗鄰區域中心城市
[2]
,地處安徽省北部,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
[3]
,是安徽距離出海口最近的城市
[82]
。宿州介於東經116°09′—118°10′、北緯33°18′—34°38′之間,襟臨沿海,東、東北與宿遷和徐州接壤,南臨蚌埠,西至西北與淮北、商丘和菏澤相鄰
[1-2]
。截至2021年,宿州市下轄1個市轄區、4個縣
[4]
,總面積9939平方千米。
[82]
截至2020年11月1日,宿州市常住人口5324476人。
[81]
2020年,宿州市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045.0億元,比上年增長3.9%。
[15]
宿州地名來歷
編輯春秋時期“宋國遷宿國於此”是“宿州”的地名由來。“宋人遷宿處”乃今安徽省宿州市。《宿州市志》載:“唐憲宗元和四年建置宿州……州依春秋時期宋湣公遷宿入境的史實而得名”“立宿州取古宿國為名。”今安徽宿州正是春秋時宋國的“內地”。辭書《辭海》所收“宿州”詞條下更明確指出:“春秋時為宿國地,唐置宿州。”可見“宋人遷宿處”自有其地,為今安徽宿州也。
[5]
宿州歷史沿革
編輯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革碭郡為梁國,設碭縣。王莽新朝始建國元年(9年),改蘄縣為蘄城縣,碭縣改為節碭縣,符離縣改為符合縣。不久復原稱。更始帝更始三年(23年),封劉秀為蕭王。東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遷梁國於下邑,碭縣屬之。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析沛國置譙郡,以邑、相城、符離等縣屬沛國,以銍縣、蘄縣等縣屬譙郡。
三國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追封曹熊為蕭王,稱蕭國。太和六年國除。青龍二年(234年),復置蕭縣,屬豫州譙郡。景初二年(238年),分沛國置汝陰郡,陽城廢。西晉惠帝無康五年(295年)碭山併入下邑縣。東晉建武元年(317年),蕭縣屬沛郡,郡治由相縣徙於蕭。穆帝昇平元年(357年),沛郡、譙郡陷於前燕。太和五年(370年),燕滅,宿地盡入前秦。大元九年,東晉北伐,夏宿地。義熙七年(411年),泗縣地屬南兗州,治夏丘。南北朝時期,南朝梁中興二年(502年),置蘄郡領蘄縣,屬西徐州
[18]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廢下邑,置場郡,下設碭縣、安陽兩縣。東魏武定六年(548年),改夏丘縣為晉陵縣,旋又改名泗州;改蘄郡為蘄城郡
[19]
,改蘄縣為蘄城縣,蘄城郡領蘄城縣。北齊、南朝陳、北周蘄城郡仍領蘄城縣。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改蕭縣為承高縣,屬徐州彭城郡。
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改承高縣為龍城縣;廢蘄城郡,改蘄城縣為蘄縣,蘄縣屬仁州;開皇十八年(598年),廢安陽置碭山縣。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廢仁州,蘄縣屬徐州;大業三年四月,改徐州為彭城郡,蘄縣屬彭城郡;改龍城縣為臨沛縣,復改臨沛縣為蕭縣。
唐高祖武德四年(623年),析夏丘縣置虹縣;武德六年夏丘縣入虹縣,夏丘縣廢。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虹縣屬泗州。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治虹縣(今泗縣),轄虹縣、蘄縣、符離縣;元和九年(814年),亳州屬臨渙縣劃入宿州。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廢宿州;太和七年(833年),復置宿州,遷治埇橋(今埇橋區)。唐昭宗光化四年(901年),於碭山縣置輝州、碭山縣屬之。
五代十國後唐莊宗同光三年(925年),碭山縣屬單州。後周世宗顯得五年(958年),蕭縣屬徐州武定軍節度。
北宋開寶五年(972年),為加強宿州的軍事地位,設置保靖軍節度,屬淮南路。熙寧五年(1072年),屬淮南東路。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虹縣屬零壁鎮巡檢司析置零璧縣,隸宿州。政和七年(1117年),改零璧縣為靈璧縣。南宋時期,宿州淪陷,南宋孝宗隆興年間,北伐中原,宋朝在宿州戰敗,史稱符離之戰。南宋寶祐二年(1254年),置懷遠軍。宋金在淮河流域長期拉開割據戰,南宋在宿州蘄縣荊山鎮設置荊山縣,屬懷遠軍(今懷遠縣)。南宋鹹淳七年在虹縣境內置五河縣,屬淮北東路淮安軍。
金興定元年(1217年)碭山縣城被黃水蕩沒,縣治遷虞山保安鎮(今屬永城市)。
元憲宗七年(1257年),遷回舊治。至元二年(1265年),廢蘄縣、臨渙縣、符離縣併入宿州。廢蕭縣、永固縣入徐州。因碭山縣屢遭水患,人口稀少廢入單縣。至元三年復置碭山縣,屬濟州。至元四年,撥宿州屬之靈璧縣歸泗州。至元十二年,復置蕭縣,屬河南行省歸德府。至元十三年,撥泗州屬虹縣入宿州。至元十七年復撥虹縣屬泗州,靈璧屬宿州。泰定元年(1324年),黃河行故汴渠仍與徐州泗水合,至清口入淮。宿州汴渠湮沒,埇橋亦廢。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宿州(降為散州)屬江南左布政使司鳳陽府。雍正三年(1725年),升泗州為直隸州。雍正十一年(1733年),碭山縣、蕭縣屬江蘇省徐州府。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遷泗州於虹縣,虹縣併入泗州,初稱泗虹州,後為泗州,原虹縣降為虹鄉。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2月16日宿州光復。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改宿州為宿縣,與靈璧縣、泗縣屬安徽省管轄,碭山縣、蕭縣屬江蘇省管轄。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碭山縣、蕭縣屬江蘇省銅山行政督察區,宿縣、靈璧縣、泗縣屬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5月,今宿州市所屬區域先後淪陷。日偽、國民黨、抗日人民政府三方政權並存。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日偽在蘇皖北部設淮海省,(今宿州)屬淮海省管轄。抗日戰爭勝利後,宿縣、靈璧縣、泗縣屬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碭山縣、蕭縣屬江蘇省徐州專員公署。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25日),設宿城市。
1971年,宿縣專區更名為宿縣地區。1979年,設立縣級宿州市,以宿縣部分行政區域為該市行政區域。(國務院1979年9月10日批准)
[20]
。
1998年,國務院同意撤銷宿縣地區和縣級宿州市,設立地級宿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埇橋區。宿州市設立埇橋區,以原宿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埇橋區的行政區域。宿州市轄原宿縣地區的碭山縣、蕭縣、泗縣、靈壁縣和新設的埇橋區。(國務院1998年12月6日批准)
[22]
2021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其中浙江省杭州市幫扶安徽省宿州市,結對合作幫扶工作期限為 2021 年至 2030 年。
[87]
宿州行政區劃
編輯宿州區劃沿革
1949年1月,淮海戰役結束,(今宿州)屬江淮邊區行政公署二專署、三專署和豫皖蘇邊區行政公署三專署、六專署。1949年3月25日,江淮邊區行政公署決定,將二專署併入三專署和豫皖蘇行政公署三專署、六專署之一部合併,成立宿縣專區,下轄邳睢、睢寧縣、泗陽縣、淮寶、泗南、泗宿、泗靈睢、蕭銅、永城縣、碭山縣、蕭縣、宿城市、宿東縣、宿西縣、靈璧縣、五河縣、懷遠縣和盱鳳嘉、洪澤湖工委、宿遷市共二十縣級政權。1949年4月21日,宿縣專署決定將宿城市、宿東縣、宿西縣合併為宿縣,成立中共宿縣縣委、縣政府。1949年6月,邳睢,睢寧縣、泗陽縣、宿遷市歸屬江蘇省管轄,經過合併、調整後,宿縣專區轄宿縣、碭山縣、蕭縣、永城縣、靈璧縣、泗縣、泗洪縣(由泗縣析置,駐青陽)、五河縣、懷遠縣共九縣。
1950年1月,政務院批准,將蕭縣東部的褚蘭、棠張、桃山3個區全部和北望、郝寨2個區部分計61個鄉, 429個行政村,524個自然村,面積862.5平方公里劃入山東省徐州市銅山縣
[23]
。1950年,由宿縣重置宿城市。1950年9月20日,由宿縣重置宿西縣。1950年11月13日,宿西縣改為濉溪縣。宿縣專區轄宿城市、宿縣、濉溪縣、碭山縣、蕭縣、永城縣、靈璧縣、泗縣、泗洪縣、五河縣、懷遠縣共一市十縣。1952年6月25日,政務院批准, 撤銷宿城市,併入宿縣,改為城關鎮,宿縣駐地也由老符離集遷駐城關鎮。1952年將銅山縣的桃山區、褚蘭區劃入宿縣。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將宿縣專區所轄的蕭縣、碭山縣劃入江蘇省,將永城縣劃入河南省(1952年11月25日政務院【政齊字第149號】命令)、(1952年12月1日華東軍政委員會【東辦政字第1127號】命令轉發)(安徽省人民政府於1953年1月20日決定,於2月1日正式劃出)。1952年,安徽省宿縣專區濉溪縣的趙莊、鍾莊、王莊、小溝岸、邸莊、張莊、苗莊、黃莊、祝莊、張井、呼莊等11個自然村劃歸河南省永城縣(內務部1952年12月5日批准)(1952年4月27日華東軍政委員會【東辦(三)字第0443號】批覆)(1952年6月4日皖南北人民行政公署【皖民字第03446號】批覆)宿縣專區2月18日報告。安徽省永城縣、碭山縣的雨亭區、新興區(原屬於永城縣)劃歸河南省商丘專區(政務院1952年1月31日批准)。將碭山縣的雨亭區、新興區劃入河南永城縣。固橋、陳堤口、胡屯、後謝油坊等莊仍由碭山縣管轄。宿縣專區轄宿縣、濉溪縣、靈璧縣、泗縣、泗洪縣、五河縣、懷遠縣共七縣。1955年,盱眙縣、泗洪縣劃歸江蘇省管轄,蕭縣、碭山縣劃回安徽省宿縣專區管轄。宿縣專區轄宿縣、濉溪縣、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五河縣、懷遠縣共八縣。1956年2月,宿縣專區、滁縣專區合併為蚌埠專區。195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批准《開發淮北礦區初步規劃和施工方案》,成立閘河煤礦籌備處。1958年3月,改為濉溪煤礦籌備處;5月,改為淮北煤礦籌備處。1959年3月22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86次會議決定,撤銷濉溪縣,將原濉溪縣的行政區域全部設立濉溪市。
1960年2月17日,改淮北煤礦籌備處為濉溪礦務局。1961年1月13日,析蕭縣相山地區與濉溪縣北部地區(方城大隊和渠溝大隊)與濉溪礦務局成立濉溪市,濉溪市人民委員會與濉溪縣人民委員會合並辦公,並將蕭縣南部杜集、朔裏公社全部及永堌公社閘河以西4個大隊、吳莊公社閘河以西7個大隊劃歸濉溪市管轄(1960年4月16日安徽省人民委員會通知);6月17日,成立濉溪市郊區,轄相山、杜集、高嶽3個公社;8月4日,安徽省人民委員會報告備案;12月15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14次會議決定,恢復濉溪縣,以濉溪市的部分地區為濉溪縣行政區域,劃濉溪縣北部和蕭縣相山地區與濉溪礦務局組建濉溪市。1961年,撤銷蚌埠專區,重新設立宿縣專區,下轄宿縣、濉溪縣、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五河縣、懷遠縣共八縣。1963年12月16日,宿東辦事處成立,轄宿縣專區宿縣東部部分區域,所轄區域劃歸濉溪市管轄。1964年,由宿縣、靈璧縣、懷遠縣、五河縣銜接處各一部,析置固鎮縣。宿縣專區轄宿縣、濉溪縣、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五河縣、懷遠縣、固鎮縣共九縣。
1981年4月21日,將蕭縣的北山、竇莊、錢樓、坡裏、朔裏5個整建制公社和毛莊(毛莊、郝台、姚樓、路莊、沈莊、袁莊、祁莊7個大隊)、牛眠(牛眠、大莊、馮莊、王窯、歐集、二莊6個大隊)、吳莊(房莊、李台、劉行3個大隊)、丁裏(許堂大隊的孟樓1個生產隊)4個公社的16個大隊、1個生產隊劃歸淮北礦務局領導,實行以礦帶社體制。
[24]
1983年07月,五河縣、固鎮縣、懷遠縣三縣劃歸蚌埠市管轄。宿縣地區下轄宿州市、宿縣、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共一市五縣。
[25]
1985年07月15日,淮北市撤銷宿東辦事處,所轄區域劃歸宿縣地區宿州市管轄。
1992年,撤銷宿縣,併入縣級宿州市,宿縣地區下轄宿州市、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共一市四縣,地區行署駐宿州市
[21]
。1998年,國務院同意撤銷宿縣地區和縣級宿州市,設立地級宿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埇橋區。宿州市轄原宿縣地區的碭山縣、蕭縣、泗縣、靈壁縣和新設的埇橋區。(國務院1998年12月6日批准)
[22]
宿州區劃現狀
宿州地理環境
編輯宿州地理位置
宿州市位於安徽省北部,襟連沿海,素有安徽省北大門之稱。東至東北與江蘇省宿遷市、徐州市接壤,南臨蚌埠市,西至西北與淮北市、河南省商丘市、山東省菏澤市毗鄰。介於東經116°09′—118°10′、北緯33°18′—34°38′之間,總面積9939平方千米。
[82]
宿州地質構造
宿州市在大地構造單元上屬中朝準地台區的淮北盆地一穹隆分區。丘陵地區基岩局部出露,巖性以寒武、奧陶、震旦紀白雲質灰巖為主。含有部分頁岩、砂岩、石英岩。由於受多次地殼運動的影響,岩石多支離破碎、裂隙溶洞發育,透水性強。第四系鬆散沉積物分佈較廣,巖性為粘性土,礫石及砂。區內構造有東西的構造帶、新華夏構造帶、弧形構造帶、南北向構造帶。自南向北有蚌埠、固鎮、沛縣三個東西向隆起,隆起之間為相對的凹陷區。宿州北部的苗安、灰古至四鋪一線,有東西斷層,此斷層對淮北水文地質條件起着控制作用。斷層以北的相對上升區,為基岩地下水強徑流交替帶,斷層以南基岩地下水降徑流滯緩,水質水量較北部有明顯差異。
[29]
宿州地形地貌
丘陵
丘陵主要集中分佈在濉河以北,面積597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的6.1%,丘陵地的基岩除極少數為酸性和基性岩漿岩外,主要為震旦紀—奧陶紀的石灰岩及少量砂岩、頁岩。水熱條件雖不足以使灰巖發育成大規模的喀斯特地貌,但崎嶇石牙和小型溶侗發育相當普遍。高丘:主要分佈在濉河以北的京滬鐵路兩側,海拔高度一般為200至250米,少數高達250—395米。其發育受褶皺構造的影響,成帶狀;由於灰巖巖性較堅硬,難破碎,其坡度多在25度上下,從而使陡坡高丘與緩坡高丘相互交叉存在,其殘積、坡積物除山麓部分能連片較厚外,一般僅呈雞窩狀。基岩裸露地佔有很大比例,故其有相當一部分難以利用。低丘:主要分佈在濉河以北,宿州東北部,靈璧九頂、漁溝一帶。海拔高度一般為100—200米,只有黑峯嶺才略超過200米。低丘基岩雖然亦以灰巖為主,但坡度一般在25度以下,坡積、殘積物較厚而連片,林牧業利用條件較好。
[30]
台地
台地主要分佈於丘陵地的四周,面積292平方千米,佔宿州市土地總面積的2.9%,台地根據其枱面組成的物質不同可分為兩類:一是剝蝕堆積台地,其地面先被夷平,後抬升,再經剝蝕堆積的台地,主要緊挨丘陵分佈,分為二級,第一級台地高出洪積扇、洪積平原或砂姜黑土平原,或黃泛平原5米左右;枱面堆積物主要為黃色粘土,屬坡積物;枱面坡度一般多在5度以下,切割深度常可達3至5米;第二級台地,高出於第一級台地2至5米;枱面堆積物主要為紅色粘土,屬於殘積、坡積物。枱面坡度一般多在5度以上,切割深度常可達5米以上。剝蝕堆積台地由於地勢較高,而土層又粘重。故其易旱,水土流失也較嚴重。二是沉積台地,主要分佈於泗縣東南的墩集一帶,分為二級,一級為高出於平原5米左右,枱面較窄,但平坦,組成物質主要為綜黃色粘土,含鈣質結核和鐵錳結核;第二級台地高出第一級台地,也在5米左右。這級台地枱面廣,亦較平,但可偶見土狀突出物。枱面組成物質主要為黃色、黃褐色亞粘土,並含有大量的鈣質結核和鐵錳結核。
[30]
平原
平原是宿州市地貌中的主體,面積8897.06平方千米,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91%。以五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的比降由北向南,由西向東呈緩傾斜狀;各地的中、小地貌形態及沉積物的性質又各自迥異,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洪積扇和與洪積平原。由丘陵地區河溪的洪水沉積作用所形成的洪積扇及由洪積扇聯合組成的洪積平原,面積260平方千米。存在於丘陵間和丘陵、台地的邊緣,但由於其形成時間長,且覆蓋於砂姜黑土之上,為一種現代沉積,故土質較肥,為丘陵地邊緣的重要耕作地。
二是黃泛平原:黃泛平原是因黃河從漢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起多次潰堤決口改道南泛所形成,面積5657平方千米。由於黃泛平原的沉積物質主要來源於黃土高原,可溶性鹽類的含量較多,所以地表易於鹽化、鹼化。根據地貌分類,又分為黃泛高灘地、黃泛決口扇、黃泛緩坡地、黃泛窪地等四種類型。
三是黃泛砂姜黑土平原,主要分佈於宿州市境南部,即宿州、靈璧縣、泗縣的南部,面積2980平方千米。砂姜黑土平原由於它一方面既以七千五百分之一、萬分之一的比降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一方面又自河岸向河間地區微凹,故又稱為緩傾斜微凹平原。由於在這裏有多條淮河支流平行穿過,地面被分割成多塊而位於兩河間,故又稱為河間平原。砂姜黑土平原所發育的土壤為砂姜黑土,根據其成因,又可分為河岸高地、河間窪地、緩傾地。
[30]
山脈
宿州市濉河以北地區的埇橋區、蕭縣、靈璧、泗縣部分,分佈着綿延的島狀低山殘丘,屬於淮陽山脈餘脈,系古生代構造帶。在250萬年前開始的新構造運動中,為緩升降交替區,大部分地區沉陷,少數地區相對隆起而形成。高度多在200米左右,最高的大官山在蕭縣境內,海拔395米。
[31]
宿州氣候特徵
氣温
宿州市多年平均氣温為14℃至14.5℃,1月份平均氣温最低為-0.6至1.0℃,小於-10℃的極端最低氣温平均每年0.8至5.8天,小於或等於-20℃的極端最低氣温約十年一遇。7月平均氣温為27.2至27.6℃,大於或等於35℃的最高氣温為每年14至18天,大於或等於40℃的極端最高氣温年平均為0至0.5天。氣温年較差一般在26.5至28.1℃,平均日較差9.1至10.7℃。
[32]
日照
降水
宿州市年平均降水量在774至896.3毫米之間,其地理分佈東南多,西北少。年降水總量雖較充沛,但各季降水分佈極不均勻,一般春季降水量136.1至180.8毫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18—26%。春雨年際間變化較大,相對變率在35—45%,春播期的4月,各地降水往往僅佔全年降水量的8%左右,因此,常常出現春旱。夏季降水高度集中,歷年平均為449.1—500.8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50至60%。秋季降水量在141—159.1毫米之間,變率亦在30—40%之間。冬季雨雪較少,一般在45.6—60.1毫米,僅佔全年降水量的5—7%。其相對變率在35—50%之間。個別年份雨雪多時可達100毫米以上,少時僅幾毫米。
[32]
宿州水文概況
宿州市屬淮河流域,全市有主要河道70多條,分別屬於黃河、淮河水系。較大的河流有澮河、沱河、澥河、濉河、奎河、蕭濉新河、新汴河、廢黃河、閘河、蕭濉引河、閻河、孤山河、灌溝河、股河、唐河、澮解河、方河、新河、郎溪河、歐河、新霞河、倒流河、洪河、減河、洪減河、大沙河、王引河、龍河、積穀河、岱河、利民河、湘西河、毛河、港河、蕭濉運河、三龍支河、石樑河、龍河、潼河、老濉河、小黃河、小悽河、新濉河。
[33]
宿州土壤類型
宿州市土壤共有6個土類,12個亞類,26個土屬,近70個土種。就地貌類型,成土原因和地域特徵,可分為三大土區。
低山殘丘土壤
包括黑色石灰土、山紅土、山黃土、山淤土等,習慣稱為山地土壤。大多分佈在蕭縣東南部和宿、靈、泗縣的中、北部。
黃泛平原土壤
只有潮土一個土類,習慣稱為沙淤土,集中分佈在黃河故道及汴河以北,土種比較多,主要有沙土、淤土、花鹼土、兩合土等。
河間平原土壤
宿州自然資源
編輯宿州植物資源
宿州市樹種有53科270餘種。天然林僅存於皇藏峪和大方寺、秦山等地區,計有140餘種。上層木有黃檀、青檀、黃連木、栓皮櫟、五角楓、椴、黃楨,並有楝樹、山槐、大果榆、楓楊、八角楓等。小喬木層,林下灌木主要有雞麻、衞茅、山胡椒、五加、小葉鼠李、二色胡枝子等。村莊附近,道路兩旁常見樹種有側柏、水杉、榔榆、刺槐、槐、臭椿、香椿、苦楝、泡桐、梓楸、小葉楊、旱柳、銀杏、桂花、白榆、大官楊、梧桐等。常見灌木有臘條、杞柳、紫穗槐等。
宿州市有中藥材236科1065種。其中植物藥材162科893種;動物藥材74科115種;礦物藥材9種;其它類藥材84種,主要品種有紫苑、薏米、荊芥、蘆巴子、紅花、蓮心、芡實等。經濟價值較高的藥材有半夏、元胡、百合、貝母、金銀花、芋肉、杜仲等。
[35]
宿州動物資源
宿州礦產資源
宿州市有礦產資源28種,其中已探明一定儲量的有17種,現已開發利用的有11種,以能源、非金屬礦產為主,保有儲量大,主要礦產地分佈集中。其特點:一是礦產種類多,潛在價值大。發現的礦產有煤、煤層氣、鐵、鉛、鉀、白雲岩、石灰岩、石英岩、硬質高嶺土、耐火粘土、瓷石、金剛石、礦泉水等;已查明儲量的有煤、鐵、鉛、白雲岩、水泥用灰巖、硬質高嶺土、耐火粘土、瓷石、飾面石材等。大宗礦產為煤炭、煤層氣、白雲岩、石灰岩、硬質高嶺土、瓷石、鐵;有找礦前景的為石油、天然氣、金剛石、含鉀類岩石、石膏、金、銅、鉛、石灰岩類觀賞石、礦泉水等。二是礦產分佈廣,優勢礦產儲量大。白雲岩、大理石(飾面用灰巖)、耐火粘土位居安徽省第一,瓷石居安徽省第四。
宿州人口
編輯宿州政治
編輯宿州市委書記:楊軍
宿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啓榮
宿州市委副書記:楊宏星
宿州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趙琳
宿州經濟
編輯宿州綜述
2020年,宿州市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045.0億元,比上年增長3.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0.4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719.6億元,增長5.1%;第三產業增加值1015.0 億元,增長3.0%。
[15]
2019年,宿州市生產總值1978.75億元(按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修訂,2018年宿州GDP為1757.82億元),增長8.7%,增幅比全省高1.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287.51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710.34億元,增長10.7%;第三產業980.90億元,增長8.8%。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14.5:35.9:49.6。
[38]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宿州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5.5%。其中,一產投資下降30.3%,二產投資增長17.0%,三產投資增長16.4%。全年工業投資增長16.8%。民間投資增長15.5%,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70.0%,比上年下降6.9%。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97.25億元,增長15.5%。列入省億元以上重點項目607個,完成投資680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30%;新開工項目153個,竣工項目64個。
[37]
財税收支
2018年,宿州市財政收入175.76億元,增長12.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1.56億元,增長11.4%。全部財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34.07億元,增長13.2%;非税收入41.69億元,增長9.5%。財政支出396.59億元,增長14.6%,其中,民生支出347.07億元,增長16.5%,佔財政支出的87.5%。從重點支出項目看,教育支出增長10.5%,城鄉社區事務支出下降0.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62.0%。
[37]
人民生活
2018年,宿州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00元,增長8.7%。城鎮常住居民恩格爾係數[7]32.2%,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6.4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62平方米。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41元,增長10.0%。農村常住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3.6%。農村居民人均擁有住房面積42.4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29平方米。年末人均住户存款21602元,比上年減少807元,下降3.6%。
宿州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8年,宿州市糧食作物種植面積94.23萬公頃,比上年下降0.8%;油料種植面積2.80萬公頃,增長5.4%;棉花種植面積0.21萬公頃,下降14.4%;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4.79萬公頃,增長4.9%。全年糧食產量430.02萬噸,比上年下降3.7%;油料產量12.77萬噸,增長5.2%;棉花產量0.22萬噸,下降10.5%;蔬菜及食用菌產量199萬噸,增長5.3%。
[37]
林業
畜牧業
生產條件
截至2018年末,宿州市農業機械總動力758.45萬千瓦,增長2.5%,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3.37萬台,聯合收割機保有量2.8萬台,增長3.6%,大中型拖拉機配套比1:2.8,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9%。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31.54萬噸,下降0.4%。其中複合肥17.46萬噸,下降0.2%。灌溉面積47.82萬公頃,增長1.5%,新增耕地灌溉面積0.70萬公頃;節水灌溉面積11.22萬公頃,增長3.5%,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38萬公頃。
[37]
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93.82萬公頃,比上年下降0.1%; 糧食產量449.62萬噸,比上年增產6.11萬噸,增長1.4%。其中,夏糧267.17萬噸,減產1.66萬噸,下降0.6%;秋糧182.45萬噸,增產7.77萬噸,增長4.5%。油料產量13.20萬噸,增長4.2%。棉花產量0.04萬噸,下降24.0%。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22.61萬噸,增長4.9%。
2020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93.82萬公頃,比上年下降0.1%; 糧食產量449.62萬噸,比上年增產6.11萬噸,增長1.4%。其中,夏糧267.17萬噸,減產1.66萬噸,下降0.6%;秋糧182.45萬噸,增產7.77萬噸,增長4.5%。油料產量13.20萬噸,增長4.2%。棉花產量0.04萬噸,下降24.0%。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22.61萬噸,增長4.9%。
[83]
2020全年生豬存欄223.20萬頭,比上年同期增長69.0%;出欄302.70萬頭,比上年同期下降1.9%。肉類總產量50.71萬噸,增長1.2%;牛奶產量1.16萬噸,下降0.1%;水產品產量4.52萬噸,增長0.4%;禽蛋產量31.29萬噸,增長16.6%。
[83]
2020年末全市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 3.83萬台,比上年增長7.2%;聯合收割機保有量3.09萬台,增長4.8%,大中型拖拉機配套比1:3.27,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9.68%。灌溉面積48.75萬公頃,增長0.3%,新增耕地灌溉面積1.76萬公頃;節水灌溉面積11.61萬公頃,增長1.2%,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4萬公頃。
[83]
宿州第二產業
2020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27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3%。其中,34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19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增長,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173.8%,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1.9%,食品製造業下降7.4%,紡織業增長4.0%,皮革羽毛製品和製鞋業下降25.3%,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下降3.5%,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7%。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4.6%,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0.4%。
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主要產品產量中,小麥粉比上年增長11.6%,飼料增長13.9%,罐頭下降7.2%,機制紙及紙板增長17.6%,商品混凝土下降0.8%。
2020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42.42億元,比上年下降3.9%;實現利潤總額104.39億元,增長7.8%。
2020全年資質以上建築業總產值489.90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建築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759.28萬平方米,增加 178.91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698.98萬平方米,增加12.64萬平方米。
2020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67.41億元,比上年增長0.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02.20億元,增長1.3%;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7.23億元,下降5.0%;金融業增加值116.25億元,增長6.6%;房地產業增加值170.76億元,增長3.0%;其他服務業增加值372.34億元,增長4.2%。
[83]
工業
截至2018年末,宿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23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1%。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7.4%,食品製造業增長3.4%,紡織業增長4.2%,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增長11.0%,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3.2%,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16.9%,皮革羽毛製品和製鞋業增長4.6%。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0.1%,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5.2%。35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9個增加值保持增長。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主要產品產量中,小麥粉增長2.1%,飼料下降8.4%,罐頭增長10.0%,飲料酒下降33.6%,機制紙及紙板增長9.2%,塑料製品增長32.2%,水泥增長23.1%。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增長21.6%,利税增長18.9%。
[37]
2020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27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3%。其中,34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19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增長,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173.8%,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1.9%,食品製造業下降7.4%,紡織業增長4.0%,皮革羽毛製品和製鞋業下降25.3%,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下降3.5%,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7%。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4.6%,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0.4%。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42.42億元,比上年下降3.9%;實現利潤總額104.39億元,增長7.8%。
建築業
2020全年資質以上建築業總產值489.90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建築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759.28萬平方米,增加 178.91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698.98萬平方米,增加12.64萬平方米。
[83]
宿州第三產業
國內經濟
2018年,宿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4.34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248.98億元,增長14.9%。分城鄉看,城鎮零售額455.38億元,增長13.2%;鄉村零售額98.96億元,增長11.8%。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書報雜誌、日用品、文化辦公用品、傢俱、煤炭及製品、汽車等零售額分別增長1.3%、18.0%、11.7%、14.3%、19.0%和8.6%。
[37]
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日用品類、飲料類、煙酒類等零售額分別增長24.9%、28.8%、24.3%、13.3%。
對外貿易
2018年,宿州市進出口總額7.4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3%。其中,進口總額0.93億美元,增長31.1%;出口總額6.49億美元,增長27.9%。全年引進外資項目10個;合同利用外資1.74億美元,增長240.1%;外商直接投資9.18億美元,增長16.9%。實際利用內資1295億元,增長10.7%。
[37]
2020全年進出口總額13.4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7.6%。其中,進口總額0.63億美元,增長119.8%;出口總額12.80億美元,增長45.3%。
房地產業
郵電通信
2018年,宿州市郵電業務總量44.96億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9.07億元,郵政業務總量15.89億元。年末固定電話用户25.02萬户,移動電話用户475.50萬户,移動電話普及率83.9部/百人;互聯網寬帶用户達到115.40萬户。
[37]
旅遊業
2018年,宿州市入境旅遊人數5.1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0%;國內旅遊人數2613.58萬人次,增長16.0%。國際旅遊外匯收入2331.78萬美元,增長13.7%;國內旅遊收入178.17億元,增長18.7%;旅遊總收入179.71億元,增長19.0%。
[37]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宿州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291.94億元,增長14.0%。其中,住户存款餘額1418.30億元,增長12.5%。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552.26億元,增長24.4%。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比67.7%,比上年提高5.6%。
[37]
保險業
2018年,宿州市保險業保費收入89.21億元,增長27.6%。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8.05億元,增長20.4%;人壽險保費收入61.16億元,增長31.2%。賠款和給付支出27.58億元,增長9.3%。其中,財產險賠款17.11億元,增長42.1%,人壽險賠款和給付10.47億元,下降20.7%。
[37]
宿州交通運輸
編輯宿州交通
公路
2013年宿州市公路總里程達12789.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18.2千米,國道266.2千米,省道524.8千米,縣道601702.8千米,鄉村道路10177.2千米。
國道 | |
省道 | S101、S202、S223、S224、S229、S301、S302、S303、S304、S305、S306、S307、S407、S408 |
高速公路 | |
汽車站 | |
快速通道 | |
隧道 | |
城市環線 | 環城路、二環路、三環路 |
鐵路
京滬線、隴海線兩大鐵路幹線呈“十”字狀貫穿宿州全境。原上海鐵路局蚌埠鐵路分局宿州車務段,擔負着京滬線和符夾線接發列車以及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泗縣、固鎮縣、五河縣和蚌埠市經濟區域的客貨運輸,管轄符離集站、十里堡站、宿州站、宿州南站、陵家橋站、曹老集站、徐家港站等15個車站,全長117.5千米。
2011年,京滬高速鐵路宿州東站開通運營。
2014年12月10日,宿淮鐵路開通客運。
線路名稱 | 客運車站 |
---|---|
蕭淮客運聯絡線 | |
水路
宿州是安徽省距離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市區域內有澮河、新汴河、沱河、蕭濉新河等河流。2013年,有7級以上航道里程176.23千米。其中五級航道142.41千米,六級航道15.73千米,七級航道18.09千米。宿州港以澮河和新汴河為主,主要航線由宿州港經洪澤湖至長江中下游各港口城市,經大運河至江、浙、滬等地;或經淮河到淮河沿岸各港口城市。
航空
宿州運輸
2018年,宿州市公路客運量0.33億人,下降11.0%,旅客週轉量20.28億人千米,下降7.0%。公路貨物運輸量2.55億噸,增長1.1%,貨物週轉量518.83億噸千米,增長5.2%。年末全市汽車保有量52.4萬輛,比上年增長19.1%,其中個人汽車保有量46.9萬輛,增長20.3%。
[37]
宿州社會事業
編輯宿州科技事業
2018年,宿州市高新技術企業95家,其中當年新增企業10家。全年專利申請量3996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881件。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53個。省科技成果登記95項。全市省級以上研發平台61個,其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個,省級院士工作站8個,國家級創新平台1個。
[37]
宿州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宿州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1.28萬人,在校學生3.20萬人,畢業生0.91萬人。高中階段招生2.75萬人,在校生8.37萬人,畢業生3.41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4.82%。中等職業學校招生2.55萬人,在校生5.82萬人,畢業生2.77萬人。初中階段招生6.50萬人,在校生18.28萬人,畢業生5.44萬人。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學招生9.19萬人,在校生49.93萬人,畢業生6.38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幼兒園在園幼兒23.90萬人。特殊教育在校學生0.25萬人。各類民辦學校在校學生23.87萬人。
[37]
類別 | 學校名單 | ||
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 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學 | ||
- | - | ||
中職中專學校 | |||
- | |||
成人高等學校 | - | ||
普通高等學校 | |||
- | - |
宿州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宿州市共有公共圖書館6個,圖書館藏書量127.34萬冊。羣眾藝術館、文化館109個。年末有線電視入户率26.0%,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7%;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7%。全年組織文藝活動5809次。
[37]
國家一級圖書館:泗縣圖書館
[41]
宿州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宿州市體育社團組織機構數172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30個。全市社會體育指導員4549人。全年共開展各項全民健身活動120次。省及省以上比賽共獲得金牌72枚,銀牌32枚,銅牌50枚。
[37]
宿州醫療衞生
截至2018年末,宿州市擁有衞生機構1826個。其中,基層醫療衞生機構1720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22個,其他衞生機構3個。醫院、衞生院189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104個。全市實有牀位2.40萬張,其中醫院1.63萬張,鄉鎮衞生院0.69萬張。全市衞生技術人員2.35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0.94萬人,註冊護士0.97萬人。
[37]
- |
宿州勞動就業
截至2018年末,宿州市從業人員387.4萬人。分產業看,第一產業138.7萬人,第二產業113.5萬人,第三產業135.2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3萬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1萬人,轉移農業勞動力5.8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6%。
[37]
宿州社會保障
2018年,宿州市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356.94萬人。其中,城鎮居民參保7.40萬人,農村居民參保349.54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金領取人數92.31萬人,下降0.2%。年末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2.79萬人,增長0.7%。其中,城鎮職工參保32.81萬人,增長0.9%;城鎮居民參保49.98萬人,增長0.9%。年末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人數達514.10萬人,參合率達103.7%。
[37]
宿州社會福利
截至2018年末,宿州市有各類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175個,牀位2.1萬張。社區服務中心24個,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100%。全市共救助困難羣眾病患者86.84萬人次,支出醫療救助金2.55億元。農村五保供養對象3.17萬人。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4.14億元,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15億元。
[37]
宿州環境保護
2018年,宿州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水量達標率均為100%。環境空氣質量二級。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57%。城市區域聲環境等效聲級均值和城市道路交通噪聲等效聲級均值分別為50.2分貝和64.9分貝。全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達到96.31%,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4.56%。
[37]
宿州安全生產
宿州歷史文化
編輯宿州綜述
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宿州市境內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期,又有宿國、蕭國、徐國等小諸侯國,秦漢設立蘄縣。隋大業年間,通濟渠(汴水)開通,古城宿州隨着汴水漕運的興盛逐步發展起來。唐憲宗元和四年始置宿州,千餘年間,宿州一直是歷代州府的治所,史稱這裏“扼汴水咽喉,當南北要衝”為“百戰之道”。秦末,中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在宿州揭竿而起。楚漢相爭,垓下之戰,霸王別姬在此發生,南宋時期,這裏又是張浚、韓世忠抵禦外侮、抗擊金兵的“戎馬之郊”。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四師在宿州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解放戰爭時期,劉、鄧、陳、粟指揮的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在宿州開闢了淮海戰役的主戰場,扭轉了內戰的形勢,奠定了渡江戰役的勝敗。
[44]
宿州美術
龍城畫派
“龍城畫派”,發端於明末,形成於清代中期,發展壯大於清末民初,因為活動中心在安徽蕭縣龍城鎮,故稱“龍城畫派”。這一時期,影響較大的書畫家有王之麟、許輝祖、吳作樟、張太平、路蔭南、侯子安、謝來佔、王為翰、袁汝霖、劉雲巢等,他們衝破籠罩畫壇的“四王”畫風,追逐時代新潮,以強烈的個性闊筆寫意,以潑辣豪放的筆觸寫實,師法自然,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他們藝術思想趨於一致,技法意趣趨於相同,融合南北,形成了一種新的畫風和流派。
石刻藝術
蕭縣漢畫像石的大量出土,豐富和充實了中國古代石雕藝術和壁畫藝術的寶庫。2008年,“蕭縣石刻”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蕭縣石刻技法分平面刻和主體刻兩種,平面刻又有平刻和浮雕之分,大都為剔地淺浮雕;表現手法可分陰刻和陽刻。在蕭縣石刻中,幾乎可以看到中國石刻藝術中所有的技法和刀法。
宿州曲藝
墜子戲
墜子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在安徽戲曲史上佔有一定的位置。墜子戲是一個具有濃郁淮北鄉土氣息、藝術個性化很強的地方戲曲劇種。其基本唱腔委婉多姿、豐富多彩,抒情性很強,大氣動人;花腔小調幽默詼諧,襯詞襯腔優美華麗;悲苦的“大寒韻”可催人淚下。墜子戲的表演,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有些表演程式是從當地農民的日常生活中模擬提煉而成的,具有較強的鄉土化色彩。墜子戲的劇目大多由單口墜子戲中的“段子話”(説唱小段)與“蔓子話”(大部書)改編而成。其中傳統大戲百餘出,小戲、摺子戲40餘出,大小現代戲50多出。
四平調
四平調起源於安徽省碭山縣周寨鎮,在“碭山花鼓”的基礎上,吸收評劇、京劇、豫劇等的腔調發展而成。為花鼓曲調配樂,以六稜高胡作為領絃樂器,以梆子戲的打擊樂器烘托氣氛,取花鼓戲唱腔“四平八穩”之意,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貼近百姓生活的地方劇種。由於四平調的演變發展過程脈絡清晰,有證有據,被業內專家稱之為“中國戲曲發展的縮影”,在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2006年5月20日,四平調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12月3日,“碭山四平調”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5]
馬戲
埇橋馬戲的前身是始於明末清初的民間雜技,清末年已頗具規模。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埇橋區的篙溝、桃溝、柳溝一帶,雜技名人們率先將馬、猴子、狗等動物表演引入演出,很受觀眾喜愛,後又開始嘗試用雜技表演的形式來馴化動物,並很快收到成效。至30年代末,諸如狗熊站立行走、羊蹬花瓶、猴子拉車、老虎鑽圈、小狗識數等演出節目已經成熟,埇橋區真正意義上的馬戲藝術由此逐步形成。2007年9月27日上午,中國雜技家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命名授牌儀式,宿州市埇橋區被正式授予“中國馬戲之鄉”稱號,成為中國首個獲此榮譽的縣區。
[46]
符離集燒雞製作技藝 | 垓下民間傳説 | ||
宿州樂石硯製作技藝 | |||
符離集燒雞製作技藝 | 皇藏峪的傳説 | 靈璧菠林喇叭 | |
碭山年畫 | 靈璧磬石雕刻 | 泗縣藥物布鞋製作技藝 | |
王氏接骨膏藥 | 碭山毛筆製作技藝 |
- | - | - |
宿州方言
天津話也源於宿州方言。
賽珍珠雖然從小生活在江南的鎮江,但是她學習的是北方方言,所以1917到宿州的時候,她很容易聽懂本地的方言,還為她的丈夫農學家Buck做翻譯。她在作品裏面稱呼宿縣為“南徐州”,是因為按照宿縣方言的讀音,宿(xǔ)州和徐(xū)州幾乎一樣不易區分,所以宿縣人都自稱宿縣為南宿州,稱徐州為北徐州(1911年民國廢州置縣開始,使用了1100多年的宿州才改稱宿縣,所以1920年代的成年人應該會自稱宿州,也就是南宿州)。宿州方言中,宿州人大多將“宿州”稱為“許縣”(宿縣)。
[47]
宿州飲食
宿州的風俗一概同北方,主食以麪食為主,午飯吃饅頭、餅。只有夾溝一帶的少數丘陵中產大米,名為“香稻米”,曾經是貢米。米制品通常只有端午節的粽子。春節期間幾乎只吃麪食。元宵節做雜麪油燈,置於門前、雞圈等處辟邪。
大年三十(臘月的最後一天)早上貼春聯,忙活做飯炒菜,全家團圓的正餐是午餐,一般是12點整放鞭炮開飯,晚上至初一通常以餃子為主,初一早上一大早要帶第一鍋餃子上墳祭祖且這頓餃子必須是素餡的不沾葷且餃子湯裏要放入各種糧食,以喻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點心有油炸丸子、焦葉子(面片,當地叫“貓耳朵兒”)、螞蚱腿(細小不長的形似螞蚱的拐彎的腿一樣的面製品,加糖和薑末),這些點心都要在臘月二十九之前做好。年夜飯不是正餐,通常是吃餃子(這個風俗似乎其他地方未見),晚餐也是正餐,準備各種菜品,比較豐盛,當然餃子是必不可少的。
[47]
宿州節日
名稱 | 時間 | 地點 |
---|---|---|
伏羊文化節 | 初伏之日開始持續一個月 | 全市 |
每年十月十七 | 埇橋區 | |
農曆十月二十五至二十九日 | 蕭縣 | |
一月八日至十日(三年一屆) | 蕭縣 | |
每年三到四月份 | 碭山 | |
每年5月6日至9日 | 靈璧 | |
碭山酥梨採摘節 | 每年9月19日至10月10日 | 碭山 |
泗州戲文化節 | 每年11月16日(兩年一屆) | 泗縣 |
每年三月十四日 | 蕭縣 | |
每年四月二十五 | 蕭縣 | |
中國靈璧石文化節 | 每年11月8日 | 靈璧 |
中國馬戲藝術節 | 每年10月19日 | 埇橋區 |
宿州城市象徵
宿州城市LOGO(5張)
宿州風景名勝
編輯宿州綜述
4A級 | |||
新汴河風景區 | |||
3A級 | |||
2A級 | 碭山梨樹王景區 |
宿州人文景觀
宿州自然景觀
宿州古剎寺廟
宿州戰役遺址
宿州符離大道
宿州風味小吃
編輯碭山潵湯 | |
攪粥 | |
泗縣豆腐腦 | |
地鍋雞 |
宿州地方特產
編輯碭山酥梨 碭山酥梨已有2000年栽培史,以皮薄色美、甘甜酥脆,馳名海內外,曾是宮廷貢品,系中國十大名優水果之一。年產1.5億公斤,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 |
靈璧石 靈璧縣盛產玉石、故得名“靈璧”。靈璧石分奇石、磬石和大理石。奇石天然神韻,叩之有道,清帝乾隆封其為“天下第一石”。磬石為靈璧獨有,色如墨玉,敲擊可發出美妙的聲音,俗稱“八音石”,四千年前古人即用之製作磬石編鐘。玲瓏剔透的磬石工藝品和大理石板材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 | |
香稻米 夾溝香稻米產於宿州市風景名勝區夾溝鎮頭寺呵泉灌區。泉水為深地質無污染的天然礦泉水,含有鈣、鍶、鋅等17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稻種珍異,依水而生。清代嘉慶年間被列為宮廷御用貢米,對人體有滋補養顏、温胃補腎、明目醒肝、抗衰老等功能。建國後被安徽省政府列為“安徽名特產”。 | |
符離集燒雞 符離集燒雞產於宿州市北30裏位於京滬鐵路大動脈上的符離鎮。符離集燒雞的製作工藝十分精細,選本地當年肥健壯麻雞,配以砂仁、白芷、肉蔻、丁香、辛夷、元茴等13種香料,放在保留數十年的陳年老湯手裏,先用猛高温滷煮,再經文火回酥四至六小時方可撈出。成品肉質白嫩,肥而不膩,肉爛而絲連,骨酥,嚼之即碎,有餘香,如在出鍋後趁熱,輕輕提起雞腿一抖,雞肉便會全部脱落而明架相連。 | |
蕭縣白山羊 蕭縣從元代起就有養羊食肉的習慣,尤其是飼養的優良白山羊,在俆淮一帶享有盛名,已有300餘年的歷史。 | |
蕭縣葡萄 蕭縣出產葡萄已有1000多年曆史,在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所編《蕭縣誌·物產篇》中就有記載。蕭縣為全國四大葡萄基地之一。 | |
高灘蘿蔔 高灘蘿蔔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蒿溝鄉高灘村的特產。蒿溝高灘蘿蔔,久負盛名,以皮薄質脆,甘甜多汁,風味獨特而著稱。 | |
欄杆牛肉 欄杆牛肉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欄杆鎮的特產。欄杆牛肉色澤紅亮,口味醇正,爛而不膩,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的滋補佳品。 | |
大店五香兔肉 大店五香兔肉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大店鎮的特產。大店五香兔肉是埇橋區傳統美食,具有質地酥爛,味鮮醇越嚼越香,筋少,易消化等特點。 |
宿州著名人物
編輯宿州古代
時期 | 人物 | 相關簡介 |
---|---|---|
春秋 | 孔子高徒、七十二賢人 | |
秦朝 | 秦末農民起義領袖 | |
楚漢 | 項羽之妾 | |
漢朝 | 仁者 | |
哲學家、經學家、琴師、天文學家 | ||
三國 | 竹林七賢之一 | |
吳國名臣 | ||
東晉 | 著名美術家、音樂家 | |
南朝宋 | 南朝宋開國皇帝 | |
唐朝 | 民間傳説神仙 | |
詩人 | ||
五代十國 | 後梁開國皇帝 | |
明朝 | 朱元璋之妻 | |
明朝開國將領 | ||
清朝 | 政治家、書法家 | |
繪畫大師 | ||
民國 | 李明揚、徐樹錚 | 著名愛國將領 |
宿州現代
文藝 | |
影視 | |
軍政 | |
經濟 | |
體育 |
宿州榮譽稱號
編輯世界最大的連片果園產區(黃河故道)
[59-61]
| 中國最大的古樹羣落(皇藏峪)
[62-63]
|
- |
中國5大量子通信節點城市 | 2017 |
國家智慧城市
[65]
| 2017 |
2017 | |
2017 | |
國家首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城市 | 2017 |
2016 | |
2017 | |
2019 | |
2019 | |
國家森林城市
[11]
| 2019 |
2020 | |
2020 | |
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 |
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 |
2021年度安徽省衞生城市 |
宿州對外交往
編輯宿州國內
所屬省份 | 友好城市 |
---|---|
安徽 | 馬鞍山市 |
安徽 | 阜陽市 |
山東 | 泰安市 |
浙江 | 温州市 |
福建 | 泉州市 |
江蘇 | 徐州市 |
西藏 | |
安徽 | 安慶市 |
宿州國際
所屬國家 | 友好城市 |
---|---|
美國 | 加利福尼亞 |
印度尼西亞 | 巴東市 |
墨西哥 | 阿坎巴羅市 |
澳大利亞 | |
美國 | 奧克蘭市 |
柬埔寨 |
- 參考資料
-
- 1.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安徽省貫徹落實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實施方案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2-01]
- 2. 中共安徽省委關於制定安徽“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安徽網[引用日期2020-12-11]
- 3.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9-12]
- 4. 2021年安徽省行政區劃簡冊 .安徽省民政廳[引用日期2022-01-11]
- 5. 江蘇地情網(江蘇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地名溯源 宿遷之“遷” .江蘇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1-09]
- 6. “運河古城·雲都宿州”驚豔揚州 .拂曉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11-30]
- 7. 猜燈謎 扎花燈 博物館裏過佳節 .宿州文明網[引用日期2020-11-30]
- 8. 中央文明辦公佈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和複查確認保留榮譽稱號的前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11-10]
- 9. 宿州市進入“國家園林城市”公示名單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2-11]
- 10. 宿州市獲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02-11]
- 11. 點贊!福建三地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東南網[引用日期2019-11-16]
- 12. 共同推進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40萬張選票托起2017"質量之光"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9-02-11]
- 13. 宿州首次躋身省級文明城市 在文明中跨越崛起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2-11]
- 14. 淮安新增至上海對開列車單程11小時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06-10]
- 15. 2020年宿州市經濟運行情況 .宿州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1-29]
- 16. 查詢 安徽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引用日期2020-08-09]
- 17. 人文歷史 .宿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1-11]
- 18. 蘄郡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2-23]
- 19. 蘄城郡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2-23]
- 20.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1979年)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3-19]
- 21. 人文歷史 .宿州市埇橋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3-19]
- 2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1998年)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3-19]
- 23. 城市建設 .蕭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3-08]
- 24. 建置沿革 .淮北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3-04]
- 25. 宿縣地區志 第一篇 地理 第一章 建置區劃 .宿縣地區志[引用日期2017-08-30]
- 26. 埇橋概況 .宿州市埇橋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29]
- 27. 蕭縣概況 .蕭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29]
- 28. 靈璧概況 .靈璧縣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9-03-29]
- 29. 宿縣地區志 第一篇 地理 第二章 地質 地貌 第一節 地質 .宿縣地區志[引用日期2017-08-30]
- 30. 宿縣地區志 第一篇 地理 第二章 地質 地貌 第二節 地貌 .宿縣地區志[引用日期2017-08-30]
- 31. 宿縣地區志 一級目錄:第一篇 地理 二級目錄:第三章 山脈 河流 第一節 山脈 .宿縣地區志[引用日期2017-08-30]
- 32. 宿縣地區志 一級目錄:第一篇 地理 二級目錄:第四章 氣候 .宿縣地區志[引用日期2017-08-30]
- 33. 宿縣地區志 一級目錄:第一篇 地理 二級目錄:第三章 山脈 河流 第二節 河流 .宿縣地區志[引用日期2017-08-30]
- 34. 宿縣地區志 一級目錄:第一篇 地理 二級目錄:第五章 土壤 .宿縣地區志[引用日期2017-08-31]
- 35. 宿縣地區志 一級目錄:第一篇 地理 二級目錄:第六章 動物 植物 第二節 植物 .宿縣地區志[引用日期2017-08-31]
- 36. 宿縣地區志 一級目錄:第一篇 地理 二級目錄:第六章 動物 植物 第一節 動物 .宿縣地區志[引用日期2017-08-31]
- 37. 宿州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宿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4-21]
- 38. 2019年宿州市經濟運行分析 .宿州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20-02-21]
- 39. 宿州汽車客運中心站投入運營 這幾路共公交將入駐 .鳳凰網.2018-07-18[引用日期2018-09-09]
- 40. 高等院校 .安徽省教育廳 安徽省教育網[引用日期2018-09-09]
- 41.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佈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上等級圖書館名單的通知 .文化和旅遊部
- 42. 政策法規 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關於印發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 .國家醫療保障局[引用日期2020-12-21]
- 43. 學院簡介 .皖北衞生職業學院[引用日期2020-12-02]
- 44. 宿州市概況 .中安在線[引用日期2017-08-30]
- 45. 安徽再添一批非遺“國”字號 “碭山四平調”入選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7-10-17]
- 46. “中國馬戲之鄉”——宿州埇橋區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7-10-17]
- 47. 宿州方言風俗 .中安在線[引用日期2013-12-19]
- 48. 宿州城市logo .宿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引用日期2021-01-23]
- 49. 宿州城市宣傳語 .宿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引用日期2021-01-23]
- 50. 安徽6個地市新增7家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看看可有你家鄉 .安徽網[引用日期2019-01-13]
- 51. 宿州野生動物園發佈公告説明:深感歉意 成人票價暫調整為45元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9-07-20]
- 52. 賞梨園品鮮果,坐上高鐵去碭山 .大河網[引用日期2017-09-05]
- 53. 來宿州,一定要吃這些美食 .安徽網[引用日期2017-11-15]
- 54. 宿州:另闢蹊徑發展雲計算產業集羣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7-12-11]
- 55. 中國現代製鞋產業城·宿州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7-12-11]
- 56. “中國馬戲之鄉”——宿州埇橋區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7-12-11]
- 57. 宿州:“中國馬戲之鄉”傳承民俗技藝併發揚光大 .中國文明網[引用日期2017-12-11]
- 58. 首屆“大美宿州”全國攝影大展 徵稿啓事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7-12-11]
- 59. 2017全國馬術耐力賽巡迴賽首站將在碭山舉行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12-11]
- 60. 中國第一屆微電影“梨花獎”評選活動新聞發佈會在安徽碭山舉辦 .中國日報[引用日期2017-12-11]
- 61. 國內首場二星級馬術耐力賽在梨都碭山開賽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7-12-11]
- 62. 中國(宿州)皖北文化旅遊博覽交易會開幕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7-12-11]
- 63. 宿州蕭縣皇藏峪景區內千年古剎龍泉寺重修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7-12-11]
- 64. 壽縣將辦中國書法之鄉聯展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12-11]
- 65. 安徽滁州、亳州等3市3縣入選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7-12-11]
- 66. 安徽多市縣被命名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12-11]
- 67. 宿州市雙擁共建譜寫新篇章 唱響魚水歌熱血書忠誠 .中國文明網[引用日期2017-12-11]
- 68. 安徽省委黨校第68期市廳級幹部進修班赴宿州市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教學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7-12-11]
- 69. 宿州市獲批“寬帶中國”示範城市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7-12-11]
- 70. 共同推進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40萬張選票托起2017"質量之光"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12-23]
- 71. 農業農村部 應急管理部關於公佈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市、縣和農機安全監理示範崗位標兵名單的通知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19-02-08]
- 72.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關於命名第九批(2018年度) 國家節水型城市的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引用日期2019-06-10]
- 73. 安徽省文明城市(城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名單公佈 .安徽文明網[引用日期2020-06-20]
- 74. 名單來了!命名411個全國雙擁模範城(縣),表彰59個模範單位和100名模範個人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20-10-20]
- 75. 關於表彰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表彰獎勵獲獎者的決定 .國家衞健委[引用日期2021-01-08]
- 76. 關於擬申報將4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普通本科學校及高職院校設置的公示 .安徽省教育廳[引用日期2021-03-09]
- 77. 省政府批准宿州市蕭縣人民政府駐地遷移 .宿州市民政局[引用日期2021-03-28]
- 78. 武樓村“變形”記-人民數字聯播網 .人民日報社[引用日期2021-04-06]
- 79. 安徽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出爐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1-05-18]
- 80. 宿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情況 .宿州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6-01]
- 81. 安徽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二號) .安徽省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6-20]
- 82. 自然地理 .宿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6-20]
- 83. 宿州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安徽省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7-30]
- 84. 市政府領導 .宿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2]
- 85. 密集調整!安徽12市迎來新任市委副書記 .聊時局[引用日期2021-08-05]
- 86. 宿州市委書記調整,市長候選人確定 .新京報社官方帳號[引用日期2021-08-17]
- 87. 國家發改委印發《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界面新聞 · 快訊 .界面新聞[引用日期2021-12-08]
- 88. 省政府批准宿州市調整泗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 .宿州市民政局[引用日期2021-12-17]
- 89. 省政府批准宿州市調整泗縣、靈璧縣部分行政區劃 .宿州市民政局[引用日期2021-12-17]
- 90. 省政府批准宿州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 .宿州市民政局[引用日期2021-12-17]
- 91. 行政區劃 .宿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2-18]
- 92.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調整全省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2-27]
- 93. 運河友城力挺揚州 | 拂曉報社:宿州與揚州守望相助,攜手同心! .揚州發佈[引用日期2022-01-11]
- 94. 宿州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公告 .宿州發佈[引用日期2022-01-13]
- 95. 宿州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公告 .宿州發佈[引用日期2022-01-13]
- 96. 安徽省愛衞辦發佈名單公示 快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安徽網[引用日期2022-02-21]
- 97. 任免 .微信[引用日期2022-03-31]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