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緬甸

(緬甸聯邦共和國)

鎖定
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Myanmar),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緬甸海,西北與印度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老撾,首都為內比都,人口5417萬(2022年),共有135個民族,全國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全國分7個省、7個邦和聯邦區。 [1] 
緬甸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先後經歷了蒲甘王朝東籲王朝貢榜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三次英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8年1月脱離英聯邦宣佈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以國防部長蘇貌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1988年9月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新憲法規定實行總統制。2011年2月,緬甸國會選出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2016年3月,緬甸聯邦議會選出吳廷覺為半個多世紀以來緬甸首位民選非軍人總統。 [1]  2021年2月1日,緬甸總統温敏、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及一些民盟高級官員被軍方扣押。4月16日,緬甸聯邦議會代表委員會宣佈成立民族團結政府,温敏任總統。 [44-45] 
緬甸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 [1] 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業為主,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緬甸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已加入東盟自貿區、中國—東盟自貿區、韓國—東盟自貿區、日本—東盟自貿區、印度—東盟自貿區,2019年,緬甸國內生產總值760億美元,人均1407美元。 [1]  [35] 
中文名
緬甸聯邦共和國
外文名
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Myanmar(英語)
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緬甸語)
簡    稱
緬甸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內比都
主要城市
仰光勃生曼德勒密支那
國慶日
1月4日
國    歌
世界不滅
國家代碼
MMR
官方語言
緬甸語
貨    幣
緬幣
時    區
UTC+6:30
政治體制
總統制共和制
國家領袖
敏瑞(代總統) [44] 
杜瓦拉希拉(副總統)
人口數量
5417 萬(2022年)
人口密度
83.3 人/平方公里(2020年)
主要民族
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若開族
主要宗教
上座部佛教
國土面積
676578 km²
水域率
3%
GDP總計
593.6 億美元(2022年)
人均GDP
1095.8 美元
國際電話區號
95
國際域名縮寫
.mm
道路通行
靠右駕駛
國    樹
柚木
國    鳥
綠孔雀
最大城市
仰光
國家銀行
緬甸中央銀行
主要學府
仰光大學、曼德勒大學

緬甸歷史沿革

主詞條:緬甸歷史

緬甸史前時期

緬甸歷史可以上溯到1000年前。根據法文和英文考古資料,緬甸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活動。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莽瑞體的劃分。相傳公元前200年驃人(Pyu)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漢書》稱諶離。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Sittaung River)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建立蒲甘城(Pagan)。
在緬甸的範圍內, 從1世紀開始, 己陸續建立了地區性的國家, 並有較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宗教、文化, 它們為緬族的興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北部, 有撣族建立的撣國。97至131年,撣國曾三次遣使訪問中國的東漢王朝。 [3-4] 
大約4世紀後,可能從青藏高原南遷的南詔、驃族不斷增加, 南詔以大理一帶為據點,驃族則移至緬甸中部, 逐漸建立國家。驃國興起後,便征服了撣國 [5-6]  613~718年毗訖羅摩王朝統治驃國時十分強盛,有18個屬國,298個部落和9個城鎮。其疆域北抵南詔(今中國雲南德宏和緬甸交界地區),東接陸真臘(今泰國、老撾、柬埔寨接壤一帶),西接東天竺(今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等地),南至海,據有整個伊洛瓦底江流域。 [49] 

緬甸蒲甘王朝

1044年到1297年是蒲甘王朝統治時期,蒲甘王朝是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849年,披因比亞建立蒲甘王國。1004年,蒲甘王國遣使到中國向北宋朝貢。 [34]  1044年,阿努律陀即位為國王;當時緬甸地區列國爭霸,蒲甘王國信奉大乘佛教的支派阿利僧派(Ari)。
阿努律陀積極向外發展,於1057年揮師南下,討伐孟人國家直通,打敗直通使蒲甘王國得到了出海通道。 [33]  佔領直通國後,阿努律陀將上座部佛教傳入蒲甘王國,並立為國教
1271年,蒙古帝國大汗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元朝建立後,忽必烈多次遣使到蒲甘國招降,蒲甘國王不理會。1277年,元兵進攻八莫,因氣候炎熱退兵,而後元兵又多次進攻蒲甘國。1279年,元朝滅南宋,統一中國,國力大增。1283年,元軍自雲南地區進攻蒲甘國,1287年,蒲甘城破,那羅梯訶波帝向元朝投降,緬甸北部成為元朝的緬中行省(1286年-1290年),後緬中行省撤消,忽必烈以其處雲南極邊,立其酋長為帥,令3年一次入貢, [32]  在緬國設立宣慰司、軍民府以及驛站。
元朝敗蒲甘國後,其疆土就開始分裂。撣族乘機發展勢力,1368年於緬甸東部阿瓦建立阿瓦王國。而孟族在緬甸南部建都馬達班,1369年遷都勃固,建立勃固王國。這2個王國建立後南北交戰,緬甸境內四分五裂,各王邦部落或臣服於元明兩朝, [31]  或俯首於暹羅,延綿250餘年,直到16世紀30年代中國明朝萬曆年間。

緬甸勃固王朝

1287年到1531年為勃固王朝。瓦里魯趁蒲甘王國的衰敗,稱霸下緬甸。1298年向中國稱臣。瓦里魯時期,緬甸出現了最古的法典-《瓦里魯法典》。
勃固同中國元 、明兩代關係密切。元朝稱它為“登籠國”,曾遣管竹思加出使其國,國王遣其舅兀剌合萊隨同中國使者來華報聘。明朝稱“得冷國”(都是“得楞族”的對音,即孟族國家),又稱大古剌(即白古),1406年(明永樂四年)明朝遣使周讓至其國,立大古剌為“宣慰使司” 。從1406~1425年,大古剌宣慰司和底馬撒宣慰司不斷遣使來中國。

緬甸阿瓦王朝

1364年12月,德多明帕耶建阿瓦城作為首都,阿瓦王朝正式建立,向中國稱臣。1371—1372年間,阿瓦擊退了撣人的入侵。1373年,若開歸附於阿瓦,直到1385年。1386年,孟國的渺米亞侯勞皮亞背叛其新國王亞扎底律,歸附阿瓦,由此引發了四十年戰爭。
明康王時期,四十年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緬軍甚至一度逼近孟國首都漢達瓦底,吞併了孟國三分之二的國土,但是自緬太子明耶覺蘇瓦於1416年戰死後,阿瓦勢力大衰。1431年,若開的那臘梅臘驅逐緬人、孟人建立了獨立的若開王國。
1439年,孟瑞王即位後曾協助明朝征服征討麓川,並控制孟養、格禮。温多王即位後,繼續協助明朝打擊麓川,之後又幫助麓川思氏父子反抗明朝。温多王時期,阿瓦平定了東籲、東敦等叛亂,又擊敗了北方的強敵木撣,國力較為強盛。1480年,明康第二即位,木撣在思陸的領導下開始強盛,而卑謬、東籲地區相繼叛亂,阿瓦疲於應付。1501年,明康第二去世,次子瑞南覺欣即位,北方的木撣、南方的卑謬、東籲開始發難,最終在1526年,木撣王色隆法攻克阿瓦,緬人王國滅亡。

緬甸東籲王朝

在東籲王朝建立之初,緬甸仍處於分裂時期,但緬甸內部已經出現了幾個較大的各自為政的政治實體,主要有:“以阿瓦為首都的上緬甸-阿瓦王國;以白古為首都的下緬甸-白古王國;以謬漢為都城的阿拉幹王國;東籲王國。” [36] 
1539年,莽瑞體率軍吞併緬甸南部富庶的白古王國,並向更遠的地區進兵,發動了“良兆之戰、馬都八之戰、卑謬之役、七國之戰、遠征阿拉幹”等軍事行動征服各個割據政權。在1550年之前,東籲王朝基本實現了緬甸中部和南部的統一。
在1550年莽瑞體被弒後,緬甸的割據勢力重新抬頭,各地封建主開始擁兵自重,各自為王。莽應龍在1551年繼任後,在政治上分化叛亂的封建主,在軍事上利用西方人的勢力,東籲王朝清除了內部的分裂勢力,並佔領了撣族控制的地區,實現了緬甸歷史上的第二次統一。東籲王朝的興起不僅結束了緬甸兩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也使緬人為主體的封建王朝再次控制了整個緬甸。 [30] 
莽應龍在位時利用撣人上層對當地民族進行統治,正式建立了土司制度,完成了緬甸的第二次統一。 [29]  為發展政治、經濟、文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政績卓著。 [28]  統一後的東籲王朝開始對外用兵,侵入暹羅腹地,吞併各撣邦土司地並進犯中國西南邊疆地區。 [25-27]  1583年初,明廷開始重整西南邊防,反擊侵略。 [24]  明軍於1583年至1584年(萬曆十一年至十二年)在邊境地區進行了反擊,明軍陸續收復被緬軍侵奪的全部領土,收降了投緬的嶽鳳,並重新奪得孟養、木邦、隴川、孟密地邊地土司地區的控制權。 [22-23] 
莽應龍死後,阿拉幹王朝封建主乘機率葡萄牙僱傭兵,並同東籲封建主聯合,於1599年攻佔白古,俘獲緬王莽應裏(緬名南達勃因)。莽應龍幼子良淵王(1600—1605在位)佔領以阿瓦為中心的“糧倉”地區,保住了上緬甸。繼其王位的阿那畢隆光復了下緬甸的所有失地,1613年收復了被葡萄牙人佔領的沙廉,將葡萄牙侵略者驅逐出緬甸,再次完成了緬甸的統一。1638年進行一次全國性普查,編制了各地户口、耕地面積、產量和税賦情況的調查統計,作為徵税和徵調勞役的依據。平達力時(1648—1661)國力日衰。
1627年,荷蘭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在緬甸設分公司。1688年和1709年,法國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又在沙廉設分公司,控制其對外貿易,殖民勢力侵入緬甸。1740年,緬甸孟族起義,動搖了東籲王朝的統治。1752年孟族軍隊佔領首都阿瓦,結束東籲王朝統治。
東籲同中國明朝關係密切。1635年遷都阿瓦。明朝於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在底兀剌(即東籲)設宣慰使司。1425年(洪熙元年)和1430年(宣德五年)東籲曾兩次遣使來中國入貢。1582(萬曆十年)—1583年莽應裏曾進犯雲南,被擊退。 [22]  1659年(清順治十六年),南明永曆帝逃亡到緬甸,緬甸無力抵禦吳三桂的進攻,只得引渡永曆帝以換取清軍的撤兵。

緬甸貢榜王朝

瑞波平原的緬族首領雍笈牙派兵多次南下討伐孟族人,1752年再次實現了全緬甸的統一,建立了壅籍牙王朝(也稱貢榜王朝)。貢榜王朝是緬甸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同時也是西方資本主義勢力干涉的開始。貢榜王朝不但統一全緬甸,也對外四處用兵擴張疆土。貢榜王朝繼承了東籲王朝時期的土司制度和兵制。 [21] 
孟駁繼位(1763~1776)後,於1767年攻克暹羅王都。1768~1775年,暹羅人民在鄭信的領導下起義,將緬軍全部逐出暹羅國土。孟雲執政時(1782~1819),將國都遷到附近的阿布拉馬拉,孟雲時期是貢榜王朝的黃金時代。
由於其勢力不斷向雲南邊界伸展,干涉雲南邊境土司的內部事務,不時侵擾中國傣族地區,引發了乾隆年間的清緬戰爭(1765—1769)。清緬戰爭期間,清政府一度恢復了對孟拱、木邦、孟艮、整邁等土司的統治,但是隨着徵緬戰事的結束,緬甸備表入貢,清王朝對這些土司旋又不加過問。 [19-20] 
1824年3月, 英國以緬甸加強阿拉幹防務,企圖進攻吉大港為藉口,發動了第一次侵緬戰爭。戰事持續一年,緬甸戰敗,緬王孟既被迫於1826年2月簽訂《楊達波條約》。第一次英緬戰爭打斷了緬甸社會獨立發展的進程,加深了緬甸的民族危機。 [17]  [18] 
1852年4月1日,英國人以緬甸地方當局“虐待英商”為藉口,派軍艦封鎖仰光,戰爭持續一年左右。未經簽訂任何條約,英國單方面宣佈吞併勃固地區。在1862年英國將阿拉幹、勃固和丹那沙林合併稱“英屬緬甸”,以仰光為首府歸英印總督管轄。曼同於1858年廢棄舊都阿摩羅補羅,遷都至金城-曼德勒。兩次英緬戰爭之後,下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貢榜王朝偏安於緬甸北半部。 [17]  [18] 

緬甸殖民時期

主詞條:英緬戰爭
1885年,法緬簽訂合作抗英的密約,使英國決心滅緬,英國發動第三次英緬戰爭,於1885年12月派兵攻佔了緬甸首府曼德勒,俘虜緬甸國王錫袍及王后,並於1886年1月1日宣佈將上緬甸併入英屬印度,完成了對整個緬甸的吞併。 [15]  英國吞併緬甸之後,清政府提出了抗議,中英雙方進行了談判,此後,中英兩國開始出現滇緬邊界的領土糾紛。 [16]  1886年7月,在北京簽訂了《緬甸條款》,清政府承認了英國在緬甸的特權。 [12-14]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在1942年5月佔領緬甸,成立以巴莫為首,名義上獨立的緬甸執行政府。在日本支持下,昂山將軍(Gen. Aung San,又譯翁山)組織緬甸獨立義勇軍,1942年率軍與日軍一起參加了對英軍的戰鬥,然後在日軍支持下宣佈緬甸從英國獨立。
1943年,巴莫與昂山等人受邀訪問日本,回國重組緬甸政府,昂山成為國防部長。1944年,昂山開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

緬甸獨立時期

1945年,日本投降後,宣佈緬甸獨立是有效的。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1947年2月在緬甸北部撣邦彬龍鎮,緬族、撣族、克欽族和欽族領導人簽署《彬龍協議》,同意建立統一的緬甸聯邦,共同脱離英國的殖民統治。
1948年1月4日,緬甸脱離英聯邦,獲得獨立。1949年12月11日,吳努正式宣佈獨立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 [11]  但在1948—1950年,緬甸奉行親西方外交。 [9] 
獨立後的緬甸由於緬甸共產黨和其他政治派的反抗,以及緬甸主體民族的緬族與各少數民族的矛盾,使得國內紛爭不斷。在1950年發生大規模的內戰,執政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在1958年發生分裂。
1950年2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攻勢之下,國民黨第8軍和第26軍部分部隊分批敗退到緬甸北部。 [10]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總統杜魯門批准了中央情報局提出的“白紙行動”計劃,暗中支援李彌部隊進攻雲南,以分散美軍在朝鮮戰場承受的軍事壓力。 [9]  1953年3月,緬甸將國民黨殘部問題提交聯合國,要求譴責台灣為“侵略者”,且立即採取措施停止李彌部隊對緬甸的敵對行動。台灣地區接回一部分軍隊與眷屬,其他人則進入泰國,稱為泰北孤軍。
1960年,緬甸舉行大選,由吳努重新取得執政權。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緬甸簽訂《中緬邊界條約》。

緬甸軍政府時期

1962年,軍事將領吳奈温發動政變併成立以軍事統治的政府,宣佈要使緬甸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封閉經濟管理,自此緬甸經濟停滯不前。吳奈温執政後,對內實行“緬甸式社會主義”,一度對主要工商企業實行國有化。吳奈温一直強調緬甸奉行獨立自主的、中立的不結盟對外政策。人民對於自由受到限制感到十分不滿。同年7月7日,學生在仰光大學發起示威活動抗議軍事政權。軍隊則在吳奈温的間接指使下以血腥鎮壓了這個活動。
中國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中國支持緬甸北部的緬甸共產黨武裝。鄧小平上台以後,撤出全部在緬中國軍隊,從此緬共武裝失勢。
1974年,奈温頒佈了緬甸“1974年憲法”,緬甸境內的所有少數族羣宣佈起義,並於1975年建立了 “聯邦民族民主陣線”(民族民主陣線)。 [8] 
因治理不當和腐敗導致的經濟嚴重蕭條,緬甸政府於1977年開始尋求外援。1980年代後期,緬甸已是全球最貧困國家之一。1987年,聯合國將緬甸列為世界最不發達國家。
1989年6月18日,在蘇貌將掌政下,緬甸的英文官方名稱由Burma改為Myanmar。國內反政府活動仍舊持續四起,昂山的女兒昂山素季,199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1988年成為緬甸邁向民主之路的精神動力。昂山素季因公然批評吳奈温而被吳山友在1989年7月20日遭到囚禁。雖然她曾在1995年獲得釋放,之後再次遭到軟禁,直到2010年11月13日獲釋。
2005年,緬甸首都由仰光遷往內比都。2008年,軍政府宣佈將在五月舉辦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並在2010年舉行民主選舉來成立新政府。 [35] 
原緬甸聯邦國旗 原緬甸聯邦國旗

緬甸緬甸聯邦共和國

緬甸民主改革是指緬甸自從2010年結束了軍政府統治、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執政以來所進行的一系列政治、經濟等領域的改革措施。重要措施有政府釋放被軟禁超過15年的全國民主聯盟領導人昂山素季並與她進行對話,大赦多名政治犯,建立國家人權委員會,頒佈賦予勞工有組建工會和罷工等權利的勞動法,放鬆出版審查等內容。這些改革被認為是緬甸自從2010年國會大選以來當局所承諾的使緬甸逐步邁向民主國家和重新融入國際社會的結果與象徵。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同意由緬甸主辦2014年的東盟峯會。11月中旬,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也被當局允許註冊為合法政黨,並參加了後來的議會補選。
2011年,登盛政府上台之後,緬甸進一步推行多種對外開放和對內取消抑制經濟發展的政策,促進出口部門發展。緬甸人均收入水平提升較快,2015年達到1200美元,與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等東亞國家一起被世界銀行列為中低收入國家。 [7] 
2013年底,緬甸政府釋放了所有被關押的政治犯。不過,聯邦政府也面臨着一些難題,例如與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的矛盾衝突難以結束、民族和解和經濟建設等,1948—2015年,緬甸政府軍同相關族羣武裝組織共發生268起規模、強度、持續時間長短不一的武裝衝突事件。 [8] 
2016年3月15日,緬甸聯邦議會進行總統選舉,民盟資深黨員吳廷覺以高票當選為緬甸首位非軍人民選總統,民盟欽族議員亨利班提育和原仰光省省長吳敏瑞當選為副總統。 [46]  3月30日,吳廷覺在聯邦議會宣誓就職,4月1日新政府正式履職,標誌着緬甸軍政府統治結束。 [47] 
2018年3月21日,廷覺(Htin Kyaw)辭去總統職務。 [48]  3月28日,温敏當選總統,並於3月30日宣誓就職。
2021年2月1日,緬甸總統温敏、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及一些民盟高級官員被軍方扣押。當前,緬甸多座城市出現大範圍通信中斷。緬甸軍方發表聲明説,根據憲法條款,實施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2·1緬甸緊急狀態)。 [44]  2月12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一項涉緬決議,緬甸表示拒絕接受該項決議。4月16日,緬甸聯邦議會代表委員會宣佈成立民族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温敏任總統,昂山素季任國務資政。 [45] 
2022年2月28日,緬甸國防軍司令部發布公告,宣佈將停火期限延長至2022年12月31日。 [43] 
當地時間2022年7月31日,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召開會議,並決定再次延長緊急狀態六個月,至2023年1月31日結束。根據緬甸憲法,這也是國家管理委員會最後一次延長緊急狀態。 [52] 
2023年2月1日,緬甸國防和安全委員會發布公告説,因國家仍處於非正常狀態,該機構依據現行憲法相關條款,決定從即日起再次延長全國緊急狀態6個月。 [54] 
2023年2月1日,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發布命令,敏昂萊繼續擔任國家管理委員會主席和國家總理;組建國家管理委員會中央顧問機構。 [54] 
2023年7月31日,緬甸國防和安全委員會舉行會議,決定再次延長全國緊急狀態6個月。 [57] 
2023年8月2日,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發布命令,宣佈委員會根據憲法改組,敏昂萊繼續擔任國家管理委員會主席。8月3日,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發布命令稱,為了更加快速有效地實施該委員會制定的路線圖和目標,根據憲法相關條款,改組聯邦政府。改組後的聯邦政府由敏昂萊繼續擔任國家總理。 [58] 
緬甸時間2024年1月31日,據緬甸國家電視台報道,緬甸國防和安全委員會1月31日舉行會議並一致同意,根據憲法相關條款,鑑於當前國家情況仍處於非正常狀態,全國緊急狀態將繼續延長6個月。 [60] 

緬甸自然環境

緬甸區域位置

緬甸位於亞洲中南半島西北部,地處北緯9°58′至28°31′之間和東經92°20′至101°11′之間。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毗鄰,東部和東南部與老撾和泰國相連,西南瀕臨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西部和西北部與孟加拉國和印度接壤,海岸線長2832公里。國土面積676578平方公里。緬甸位於東6.5區,GMT+06:30,比北京時間晚一個半小時,無夏令時。 [35] 
緬甸地圖 緬甸地圖

緬甸地形地貌

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靠近中國邊境的開卡博峯海拔5881米,為全國最高峯。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

緬甸氣候特徵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迴歸線以南,地處熱帶,小部分在北迴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羣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暢通無阻。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 [35] 
緬甸全年氣温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平均氣温為20℃-25℃;最熱月(4、5月間)平均氣温為25℃-30℃。各地氣温年較差也不大。緬甸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7、8三個月,其次為5、9、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緬甸的乾燥地帶。5-10月各地的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35] 

緬甸自然資源

緬甸礦產資源

緬甸東部撣邦—德林達依(Shan-Terasserim)高地集中分佈着如鉛、鋅、銀、錫、鎢、銻、寶石和玉石等礦產,其中有包德温(Bawdwin)鉛鋅銀礦(二戰前為世界最大的有色多金屬礦)、漢因基(Hermyingyi)鎢錫礦(一戰前為世界最大的鎢錫脈狀礦牀)、茂奇(Mawchi)鎢錫礦(二戰前為世界最大的鎢錫脈狀礦牀)、抹谷—孟密(Mogok-Momeik)地區的寶、玉石。緬甸中部主要有銅、金、石油、天然氣和煤礦的分佈,如蒙育瓦(Monywa)銅礦、皎帕託(Kyaukpahto)金礦、曼德勒省土因東油氣田、勃固省沙廉油田、伊洛瓦底省宮達尼村油氣田、實皆省葛裏瓦(Kalewa)煤礦、達貢山鎳礦等。緬甸西部那加—若開(Naga-Arakan)山區有鉻、鎳的分佈,如姆韋當(Mwetaung)鉻、緬甸鎳礦等。由於緬甸缺乏通盤地質勘查能力,因此對礦藏儲量及分佈尚無精確統計數據。 [35] 
緬甸石油與天然氣資源主要分佈在緬甸中部和沿海地區,石油開採有百餘年曆史,1853年仁安羌油田的石油開始出口到歐洲。根據亞洲開發銀行能源評估報告,緬甸共有104個油氣開採區塊,其中內陸開採區塊53個,近海開採區塊51個。根據初步測量結果,約有1.6億桶石油和20.11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近年來,隨着中石油、Woodside等公司在緬甸天然氣領域探井新發現,緬甸在亞太地區天然氣儲量佔比由2.6%上升至4.14%,成為該地區天然氣儲量第七大的國家。 [35] 

緬甸森林資源

根據《2019年緬甸年鑑》統計,截至2018年過渡財年末(2018年9月),緬甸森林覆蓋率為41.3%,與2017/18財年末持平。主要分佈在北、西、南部。中部勃固山脈是柚木的主要產區,儲量世界領先。緬甸林業種類約2300種,其中喬木約1200餘種,質地堅固,耐腐蝕,膨脹和收縮係數極小,花紋美觀,可用其造船、建橋樑、碼頭、房屋、制傢俱等。除柚木外,緬甸還盛產檀木、灌木、雞翅、鐵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種硬木和名貴硬木。2018年過渡財年(2018年4-9月),緬甸生產硬木共11.37萬立方噸,其中柚木佔1.23萬立方噸。 [35] 
此外,緬甸還有豐富的竹類和藤木資源。竹類品種約97種,竹林面積約9630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若開、緬甸中部地區。藤木約32種,主要分佈在克欽、撣邦,有水藤、紅藤,只有小部分出口。2014年4月開始,緬甸政府禁止原木出口。緬甸民盟政府注重林業資源保護,2017年11月底,緬甸國家投資委員會暫停審批使用緬甸原始森林出產的木材原料加工廠項目。 [35]  據2020年全球森林資源調查報告,緬甸森林覆蓋率為42.19%,居東南亞首位。 [37] 

緬甸水力資源

緬甸國內河流密佈,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温江、欽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佈全國。其中伊洛瓦底江、薩爾温江和湄公河均發源於中國。
伊洛瓦底江為緬甸第一大河,流域面積43萬平方公里,水量充沛,水流平緩,從北向南依次流經克欽邦、曼德勒和仰光等6個省份,最後從仰光注入印度洋,全長2200公里,總落差4768米,全河平均比降為2.1‰,入海口平均流量為13600立方米/秒。
薩爾温江為緬甸第二大河,由雲南潞西出境進入緬甸,在緬境內1660公里,流域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經過撣邦、克耶邦、克倫邦和孟邦,最後由莫塔馬灣歸入印度洋。
湄公河由西雙版納進入緬甸,主要流經緬甸撣邦與老撾、泰國的邊境線。
水力發電依然是緬甸的主力電源,截至2018年9月,緬甸水力發電裝機佔總裝機的57.7%。 [35] 

緬甸海洋資源

緬甸海岸線漫長,內陸湖泊眾多,漁業資源豐富,因受資金、技術、捕撈、加工、養殖水平等條件限制,對外合作開發潛力大。緬甸海岸線長2832公里,專屬經濟區48.6萬平方公里,適宜捕撈海域約22.5萬平方公里。緬甸沿海魚蝦500多種,具有經濟價值的石斑魚、鯧6緬 甸魚、龍蝦、黃魚、帶魚、鯊魚、比目魚、鰣魚、虎蝦、琵琶蝦等約105種,820萬公頃的內陸江湖內也有大量淡水魚蝦。
緬甸水產檔次高、品質優,適宜海水、淡水養殖。1990年緬甸政府頒佈《緬甸海洋漁業法》,1993年頒佈《緬甸海洋漁業法修正案》,1994年撤銷國家漁業公司,所有魚塘、冷庫、加工廠轉讓給個人,國家只保留示範魚塘、苗塘。水產已成為僅次於農業和工業的第三大主要經濟產業和重要創匯產業。據《2019年緬甸年鑑》統計,2018/19過渡財年,緬甸捕撈淡水魚蝦約69.3萬噸,海水魚蝦88.8萬噸,緬甸海產品主要出口中國、新加坡、泰國、韓國、孟加拉、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35] 

緬甸行政區劃

緬甸區劃

主詞條:緬甸行政區劃
緬甸全國分為7個省、7個邦和聯邦區 [1]  。7個省分別為:仰光、曼德勒、勃固、馬圭、實皆、伊洛瓦底、德林達依;7個邦分別為撣邦、克欽邦、克耶邦、孟邦、克倫邦、欽邦、若開邦;兩個直轄市為內比都和仰光。2005年11月,行政首都由仰光遷到內比都,南距仰光390公里,北距古都曼德勒320公里,屬緬甸中部地區。 [35]  省是緬族主要聚居區,邦為各少數民族聚居地,聯邦區是首都內比都。 [37] 
2022年4月30日,緬甸發佈公告,對行政區劃做出重大調整,將之前全國的75個縣重新劃分為121個縣,增設46個縣區。 [2] 
行政區劃
行政區
首府
面積(平方千米)
35 138
39 404
44 820
37 024
94 625
43 343
10 171
哈卡
36 019
89 041
11 733
巴安
30 383
12 297
36 778
155 801
內比都市
6 450

緬甸首都

內比都坐落在勃固山脈與本弄山脈之間錫唐河谷的狹長地帶,北依山勢,南望平川,戰略地位重要。全市總面積2725平方英里,下轄彬馬那縣、達貢鎮和雷威鎮,人口約129萬。主要居民為緬族,另有撣、克欽、克倫、克耶、德努、勃朗、勃歐等少數民族雜居於此。
仰光是緬甸第一大經濟中心,是仰光省的省會,地處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東部,仰光河下游,距出海口34公里,地勢低平,是緬甸最大的城市,全國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仰光市下轄33個鎮區,面積312平方英里,人口600萬,其中華人華僑約20萬人。 [35] 
仰光 仰光

緬甸國家象徵

緬甸國旗

主詞條:緬甸國旗
緬甸聯邦共和國國旗 緬甸聯邦共和國國旗
2010年10月21日,根據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21日頒佈的法令,緬甸正式啓用《緬甸聯邦共和國憲法》確定的新版緬甸國旗和國徽,國歌保持不變。
緬甸國旗為16:9的長方形,由自上而下寬度相同的黃、綠、紅三色橫條組成,國旗正中是一顆白色大五角星,覆蓋三色橫帶並指向上方。黃色代表統一、智慧、歡樂和各民族親密團結;綠色代表土地肥沃、和諧、安寧、蒼翠的國家;紅色代表勇敢、果決;白色代表純潔、正直、友善和力量。

緬甸國徽

主詞條:緬甸國徽
緬甸聯邦共和國國徽 緬甸聯邦共和國國徽
現行緬甸國徽於2010年10月21日開始使用,由1974年版緬甸國徽的修改而來。
1974年版緬甸國徽中間為緬甸版圖置於一個十四齒的齒輪,齒數象徵緬甸的省和邦,外飾以稻穗;新國徽中間為緬甸版圖置於橄欖枝中間,兩頭聖獅為守護獸。兩者之間為花卉狀圖案,頂端為一象徵獨立的五角星。下方是綬帶。
因國家政制改變,與舊國徽相比,新國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刪去了共產主義國家在國徽上經常使用的齒輪、稻穗等圖案,改用橄欖枝環繞緬甸版圖。

緬甸人口民族

緬甸約有人口5417萬(2022年),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緬族約佔總人口的65%。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克欽、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華人華僑約250萬。 [35] 
民族分佈 民族分佈

緬甸政治

緬甸憲法

1974年緬甸制定了《緬甸社會主義聯邦憲法》。1988年軍政府接管政權後,宣佈廢除憲法,並於1993年起召開國民大會制定新憲法。2008年5月,新憲法草案經全民公決通過,並於2011年1月31日正式生效。2019年2月19日,緬甸議會批准設立修憲委員會,研究修改憲法條款。該委員會由45名代表組成,主要來自執政的全國民主聯盟、軍方、鞏固與發展黨以及少數民族政黨。聯邦議會人民院副議長吞吞亨任該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負責將修改意見和討論結果編撰成修改草案,提交聯邦議會表決。 [35] 

緬甸議會

議會是緬甸的立法機構。2012年4月1日,緬甸舉行議會補選(克欽邦3個選區因安全原因取消投票)。民盟獲得聯邦議會45個可選空缺議席中的43個,成為議會第一大反對黨。5月2日,昂山素季與其他新當選議員宣誓就職。2015年11月8日,民盟在全國大選中獲得人民院440個席位中的255個,以及民族院224個席位中的135個。2016年2月1日,民盟組建新一屆議會並召開首次會議。 [35] 

緬甸司法

緬甸法院和檢察機關共分4級。設最高法院和總檢察長辦公室,下設省邦、縣及鎮區3級法院和檢察機關。最高法院為國家最高8緬 甸司法機關。總檢察長辦公室為國家最高檢察機關。 [35] 

緬甸政黨

1988年9月18日,緬甸軍隊接管國家政權,宣佈廢除一黨制,實行多黨民主制。1990年5月27日,舉行首次多黨制大選,有93個政黨參加競選,後大批政黨自行解散或被取締。主要政黨包括:
緬甸政黨
政黨
成立時間
介紹
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
2011年
簡稱“民盟”,主席昂山素季,名譽主席吳丁烏。該黨為因抵制2010年大選而被取消合法政黨資格的全國民主聯盟於2011年重新註冊而來,2012年4月議會補選後成為緬甸聯邦議會第二大黨。總部設在仰光。宗旨是實現法治、推動國內和平、修改憲法,建立自由、穩定、公平的市場經濟,提高教育質量,推動農村地區發展,維護婦女、兒童權益。辦有《民主浪潮》週刊。昂山素季領導民盟參加2015年大選並獲勝,成為緬甸現任執政黨。
聯邦鞏固與發展黨(The 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Party)
2010年4月
簡稱“鞏發黨”,總部設在內比都,由1993年成立的緬甸聯邦鞏固與發展協會轉變而成,時任政府總理的吳登盛擔任該黨主席。吳登盛領導鞏發黨蔘加2010年11月舉行的大選,獲勝後成為緬甸執政黨。2015年11月大選失敗,失去執政黨地位。2016年8月23日鞏發黨經選舉改組,任命前鐵道部長、能源部長吳丹泰為黨主席,前邊境事務部長岱乃温為該黨總書記。該黨宗旨是實現國家永固,主權獨立,民族團結,和平穩定,繁榮發展,保護百姓的安全、改善民生,維護人權,實現民主。奉行多黨民主制度、市場經濟制度和獨立、積極的外交政策。
若開民族發展黨(The Rakhine Nationalities DevelopmentParty)
2010年5月
總部設在若開邦博達坦鎮區。該黨於2010年5月註冊成立,由若開邦和仰光省的若開族人組成,宗旨是團結全國人民,實現民主,促進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保護若開民族宗教信仰和風俗文化,維護若開民族利益和聯邦利益。辦有周刊《Toetakyay》。2014年3月,該黨與若開民主聯盟合併為若開民族黨,在2015年大選中贏得聯邦議會22個席位、省邦議會23個,成為聯邦議會第三大黨。
撣族民主同盟(Shan Nationalities League for Democracy)
1988年10月
為撣邦少數民族政黨,主席昆吞烏,總書記賽紐倫。總部設在仰光,主要在撣邦活動。該黨宗旨是建立多黨民主制,促進撣放民族文化和社會發展,維護撣族民眾利益。在2015年大選中贏得聯邦議會16個席位、省邦議會25個席位,成為聯邦議會第四大黨。
民族團結黨(The National Unity Party)
1988年9月24日
該黨由原執政的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於1988年9月24日改組而成。總部設在仰光,各級組織機構健全,在中央、省/邦、縣、鎮區等各級設有黨委會。宗旨是維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為人民服務,為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各領域發展服務。 [35] 
聯邦改善黨
/
當地時間2022年10月12日,緬甸聯邦改善黨主席吳瑞曼發表聲明,宣佈該黨自即日起解散。聲明表示,有關解散申請已於日前提交緬甸選舉委員會。 [53] 

緬甸政府

主要成員
部門
姓名
民族團結政府總統
温敏
國務資政
昂山素季
副總統
杜瓦拉希拉
總理
曼温凱丹
內政部
覺瑞中將(Lt-Gen Kyaw Swe)
國防部
盛温中將(Lt-Gen Sein Win)
邊境事務部
耶昂中將(Lt-Gen Ye Aung)
國務資政府部
覺丁瑞(U Kyaw Tint Swe)
宣傳部
培敏博士(Dr. Pe Myint)
宗教事務和文化部
都拉昂哥(Thura U Aung Ko)
農業、畜牧和灌溉部
昂都(Dr. Aung Thu)
交通和通訊部
丹欣貌(U Thant Sin Maung)
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部
翁温(U Ohn Win)
電力和能源部
温楷(U Win Khaing)
勞工、移民和人口部
登瑞(U Thein Swe)
工業部
欽貌秋(U Khin Maung Cho)
商務部
丹敏(Dr. Than Myint)
教育部
苗登基博士(Dr. Myo Thein Gyi)
衞生和體育部
敏推(Dr. Myint Htwe)
計劃和財政部
梭温(U Soe Win)
投資與對外經濟關係部
當吞(U Thaung Tun)
建設部
漢佐(U Han Zaw)
社會福利和救濟安置部
温妙埃(Dr. Win Myat Aye)
飯店和旅遊部
翁貌(U Ohn Maung)
少數民族事務部
奈岱倫(Nai Thet Lwin)
國際合作部
覺丁(U Kyaw Tin)
聯邦大法官
吞吞烏(U Htun Htun Oo) [1] 

緬甸政府機構

緬甸總統為國家領導及政府首腦,政府設有國家投資委員會,有關國內外的重要投資項目均必須由主管部門通過投資委員會審批並報經內閣會議批准。政府管理機構共設23個部,其中經濟主管部門主要有:計劃、財政與工業部、投資與對外經濟關係部、商務部、農業畜牧與灌溉部、電力與能源部、資源與環保部、交通與通訊部、建設部、國際合作部等。
2018年11月,新成立投資與對外經濟關係部。2019年11月,將工業部和計劃與財政部合併為計劃、財政與工業部。仰光市政府大樓國家計劃、財政與工業部負責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起草財政預算、決算報告。下設中央監察局、中央統計局、投資與公司管理局、國家檔案局、計劃局和項目發展評估工作局等。商務部負責制訂和頒佈關於進出口貿易的相關法令法規,批准頒發進出口營業執照以及進出口許可證,管理協調國內外展會,對進出口貿易活動進行統一管理。 [35] 

緬甸經濟

緬甸綜述

緬甸1948年獨立後到1962年實行市場經濟,1962年到1988年實行計劃經濟,1988年後實行市場經濟。2016年7月,緬政府頒佈“12點國家經濟政策”。10月18日,緬甸《投資法》經總統廷覺簽署正式生效。
緬甸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1948年獨立後到1962年實行市場經濟,1962—1988年實行計劃經濟,1988年後實行市場經濟。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593.6億美元。(2022年)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95.8美元
經濟增長率:3%。(2022年)
貨幣名稱:緬幣(Kyat)。
匯率:1美元≈2090緬幣(2023年7月)。 [35] 
緬幣
緬甸宏觀經濟數據
財年
經濟總量(億美元)
GDP增長率(%)
人均GDP(美元)
2014/15
656(652619億緬幣)
8.0
1275
2015/16
597(727140億緬幣)
7.0
1151
2016/17
632(797601億緬幣)
5.9
1210
2017/18
667(904509億緬幣)
6.8
1267
2018/19過渡財年
237(325228億緬幣)
6.5
1254 [35] 

緬甸農業

農業是緬甸國民經濟基礎,也是民盟政府優先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緬甸鄉村人口約佔總人口的70%,其中大多以農業和畜牧業維生。緬甸的主要農作物包括水稻、小麥、玉米、豆類等常規作物,和橡膠、甘蔗、棉花、棕櫚等工業用作物。近年來,豆類已超過大米成為緬甸出口創匯的最主要農產品,2018年過渡財年,緬甸農產品出口額為5.34億美元,其中豆類出口額2.8億美元,佔到農產品出口額的一半以上,大米出口額緊隨其次,約1.64億美元。 [35] 

緬甸工業

紡織製衣業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業在緬甸蓬勃發展,2018年過渡財年,緬甸紡織品出口額達22.25億美元,佔緬甸同期出口總額的25.2%,出口額位居首位。 [35] 
截至2018年過渡財年末,外國企業在緬甸石油和天然氣領域投資留存項目88個,投資額185.45億美元,佔外商在緬甸投資的29.2%。據緬甸商務部統計,2018年過渡財年,緬甸天然氣出口額11.7億美金,約佔緬甸出口總額的13.2%。中國石油(CNPC)、北方石油(NORTHPETRO)以及泰國的(PTTEPI)、韓國的大宇(DAEWOO)、法國的道達爾(TOTAL)、越南石油(PETRO VIETNAM)等公司都已與緬甸簽署油氣勘探開發區塊協議。 [35] 
緬甸大型國有企業主要有緬甸第一礦業公司、第二礦業公司、緬甸油氣公司、緬甸珠寶公司等,私營大型企業主要有FMI、亞洲世界、鑽石星、瑞丹倫等。 [35] 
受經濟及科技發展水平所限,緬甸鋼鐵、化工、汽車、工程機械、船舶和海洋工程等產業發展滯後,尚未實現規模化發展。 [35] 
2023年12月12日,聯合國發佈報告顯示,緬甸已取代阿富汗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鴉片生產國。 [59] 
中緬油氣管道馬德島港

緬甸通訊

近年來,緬甸交通通訊業發展較快,2018年過渡財年,緬甸交通通訊業吸引外資3.14億美元,吸引外資額僅次於製造業,排名第二。2018年,越南軍隊電信集團通過與緬甸當地企業合資,進軍緬甸電信市場,成為繼MPT、Ooredoo和Telenor之後緬甸第四家電信運營商。緬甸通信業實現從2G到4G的跳躍式發展。 [35] 

緬甸旅遊

根據緬甸酒店和旅遊部統計數據,2018年過渡財年赴緬國際遊客達159.45萬人次,自仰光、曼德勒、內比都國際機場入境的中國遊客為57.7萬人次。據緬甸投資與公司管理局數據,截至2018過渡財年末,緬甸在酒店旅遊業的外商投資存量為26.38億美元。2019年,緬甸遊客人數增長迅猛,達436萬人次,同比增長22%。 [35] 

緬甸金融

緬甸已建立以中央銀行為中心,以國營專業銀行為主體,私營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分行等多種金融組織並存的銀行體系。緬甸有4家國有銀行和27傢俬營銀行。 [35] 
緬甸政府允許外國人或外國資本在緬甸建立外資銀行或外國銀行辦事處。在緬甸開設代表處的外資銀行和信貸公司共有51家,獲批在緬開設分行的外資銀行有13家,批覆7家外資銀行初步營運籌備許可。外資銀行的開設對緬甸的經濟金融領域現代化進程發揮了重要作用。 [35] 
2013年3月20日,緬甸聯邦議會通過取消外匯券的議案。 [37]  2016年3月25日,緬甸首家證券交易所—仰光證券交易所正式開盤交易,共有6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供交易。 [35] 
主要銀行
類別
銀行名稱
國有銀行
緬甸中央銀行、緬甸農業銀行、緬甸經濟銀行、緬甸外貿銀行、緬甸投資與商業銀行
主要私人銀行
妙瓦底銀行、甘博薩銀行、合作社銀行、伊洛瓦底銀行、亞洲綠色發展銀行、佑瑪銀行、環球財富銀行、東方銀行等 [35] 

緬甸貿易

緬甸作為東盟成員國,已加入東盟自貿區、中國—東盟自貿區、韓國—東盟自貿區、日本—東盟自貿區、印度—東盟自貿區等。同時,享受美國、歐盟等給予的貿易普惠制(GSP)待遇。 [35] 
2021/2022財年,緬對外貿易額162.7億美元,其中出口83.1億美元,進口79.6億美元。主要貿易伙伴:中國、泰國、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緬甸主要出口商品有:天然氣、大米、玉米、豆類、水產品、橡膠、皮革、礦產品、木材、珍珠、寶石等,主要進口商品:燃油、工業原料、化工產品、機械設備、零配件、五金產品和消費品。 [35] 

緬甸外資

根據緬甸投資和對外經濟關係部下屬的投資和公司管理局統計, 截至2020年4月,緬甸累計吸引外資851.67億美元,吸引外資的領域主要為油氣、電力、製造和交通與通訊業等。據緬方統計,截至2020年4月底,共有51個國家和地區在緬甸12個領域投資1999個項目,總投資額851.67億美元。前五位累計直接投資來源地分別為:新加坡(230.13億美元)、中國(212.89億美元)、泰國(113.75億美元)、中國香港(96.67億美元)和英國(49.04億美元)。另據聯合國貿發會議公佈的《2020年世界投資報告》,2019年緬甸吸收外國直接投資27.7億美元,截至2019年底,吸收外國直接投資341.3億美元。 [35] 

緬甸援助

緬甸吸引了大量國際援助,主要形式包括無償援助項目和技術援助項目。這些國際援助主要來自外國政府、國際金融機構和國際組織。據緬甸國際發展合作政府網站數據,除中國外,2011年1月至2020年4月底,緬甸接受88個外國政府或機構提供的1770個無償援助項目和技術援助項目,總金額155.3億美元。 [35] 
日本的援助金額排在首位,總金額62億美元;其次是亞洲開發銀行,總金額13億美元;第三是世界銀行,共總金額13億美元。 [35] 
2019年,除中國外,緬甸共收到28個機構的援助承諾2.78億美元,其中在執行2.76億美元,執行完畢22萬美元,共涉及185個項目。2019年,各援助方在緬實際支出(含此前跨年執行項目)2.95億美元。 [35] 

緬甸貨幣

緬甸法定貨幣Kyat(緬幣),面額主要有10000、5000、1000、500、200、100、50等,可自由兑換。 [35] 
當地時間2023年7月23日,緬甸中央銀行宣佈,將從7月31日起,正式發行兩萬面額的紙幣。新發行紙幣印有“緬甸中央銀行”文字,正面印有緬甸白象圖案。 [56] 
緬甸兩萬面額紙幣 緬甸兩萬面額紙幣 [56]

緬甸文化

緬甸綜述

緬甸文化深受佛教文化影響,緬甸各民族的文字、文學藝術、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築以及風俗習慣等都留下佛教文化的烙印。近現代以來,緬甸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緬甸音樂受到中國和印度的雙重影響。緬甸北部民族與中國雲南少數民族在各方面都比較接近,藝術方面也有相通之處。緬甸中南部則受印度文化的影響較深。緬甸的古典戲劇、舞蹈大都與印度的史詩“羅摩衍那”的故事有關。緬甸古典音樂中的調式也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如喜慶,悲哀、婚禮、葬禮等均應採用不同的調式。
緬甸最主要的民族樂器是彎琴(緬語為桑柯)這是緬甸所特有的弓型豎琴,中國唐朝時稱為風首箜篌。緬甸主要文化機構和設施有:國家舞劇團、國家圖書館、國家博物館、昂山博物館等。 [38] 

緬甸宗教

緬甸是個信仰自由的國家,不同宗教享有平等發展的權利。每年都有許多各種宗教的儀式、節日。信仰佛教人數最多,緬甸佛教是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教),與中國的佛教(大眾部,俗稱大乘教)是同一宗教,不同教派。 [35] 
85%以上的緬甸人信仰佛教,且十分虔誠,每天早晚均要念經一次,每逢緬歷初一、十五或齋戒日都要到寺廟朝拜、佈施錢財、物品。遇有紅白喜事或做生日等,也常請僧侶到家供齋或到寺廟佈施。佛教傳入緬甸已有上千年曆史,宗教思想已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形成緬甸人民根深蒂固的思想體系。另外,還有約8%的人信奉伊斯蘭教。緬甸為佛教國家,視佛塔、寺廟為聖地,上至國家元首、外國貴賓,下至平民百姓,進入佛寺一律赤腳,否則將被視為對佛教不敬。 [35] 

緬甸語言

主詞條:緬甸語
緬甸共有135個民族,100多種民族語言。官方語言為緬甸語、英語,主要的民族語言包括緬、克欽、克耶、克倫、欽、孟、若開、撣等民族的語言,英語是流行的主要外國語。 [35] 
緬甸語屬漢藏語系下的藏緬語族,緬甸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緬、克欽、克倫、撣、孟等族有文字。 [35] 

緬甸飲食

緬甸人常用米粉、麪條或炒飯作早點,也有喝咖啡、紅茶和吃點心的。午餐和晚餐為正餐,以米飯為主食。菜餚特點為油多、帶酸辣、味重。常用各種幼果、鮮菜嫩葉作小菜,蘸佐料吃。進餐時將米飯盛在盤子裏,用手抓着吃。隨着社會發展,用刀、叉、勺進食者逐漸增多。 [35]  [40] 

緬甸服飾

緬族的服飾與中國雲南傣族相似,不論男女下身都穿筒裙,統稱“籠基”,男裙稱“布梭”,女裙稱“特敏”。男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外衣,女上衣為斜襟短外衣。每逢重要場合,男人多戴緬式禮帽,緬語稱“崗包”,用細藤編胚、以粉紅或淺黃色紗巾裹紮而成。緬甸婦女多留長髮,挽髮髻,戴鮮花,喜愛用“檀那伽”的香木漿塗在臉上,有清涼、防曬、護膚作用。緬甸人不分男女,不分場合均穿拖鞋,軍人除外。 [35] 

緬甸習俗

  • 人名
緬甸人只有名字,沒有姓,但要在名字前加一冠稱,以示性別、長幼和尊卑。對長輩或有地位的男人,名字前冠以“吳”(叔、伯、先生之意),對平輩冠以“哥”(兄輩之意),對晚輩則稱“貌”(意為弟弟)。婦女也同樣,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婦女稱“杜”(姑、姨、嬸之意),對晚輩或平輩稱“瑪”(意為姑娘姐妹)。 [35]  凡是軍人,名字都冠以“波”或軍銜,軍官轉業後則冠以“吳”相稱。 [41] 
  • 皈依禮
按緬甸佛教習慣,男子在成人前,一般從五六歲起,都要舉行剃度儀式,進寺廟當一次和尚,時間可長可短,一般為一個星期,這樣才算成人,在社會上才會受到尊敬。 [35] 
  • 禁忌
緬甸人忌諱撫摸小孩的頭。小孩雙手交叉胸前,表示對大人的尊敬。緬甸民族為人謙卑,與緬甸人民交往忌趾高氣揚。 [35] 
緬甸為佛教國家,視佛塔、寺廟為聖地。因此,任何人上至國家元首、外國貴賓,下至平民百姓,進入佛寺一律要赤腳(脱鞋、脱襪),否則就被視為對佛教不敬。 [41] 

緬甸節日

緬甸的節假日包括的法定節日和民間節日
類別
備註
法定節日
獨立節,1月4日,紀念緬甸1948年1月4日獨立日;
聯邦節,2月12日,紀念1947年2月12日昂山簽署《彬龍條約》決定
成立緬甸聯邦;
農民節,3月2日,紀念1945年3月27日抗日勝利;
建軍節,3月27日,初為抗日節,1955年改為建軍節;
潑水節,4月13日前後(緬歷新年);
勞動節,5月1日;
烈士節,7月19日,紀念1947年7月19日昂山將軍等人遇難;
民族節,12月1日
民間節日
浴榕節,4月下旬,緬歷2月月圓日舉行。緬甸將菩提樹(榕樹)視為佛的化身,在最炎熱乾旱季節給菩提樹淋水,有希望佛教弘揚光大之意;
點燈節,10月,緬歷7月月圓日。傳説佛祖在雨季時到天庭守戒誦經3個月,到緬歷7月月圓日重返人間,凡間張燈結綵迎佛祖歸來;
敬老節,10月,緬歷7月。傳説眾僧侶在雨季守戒3個月後跪請佛祖訓示,後人效法,在此期間舉行敬老活動;
獻袈裟節,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緬歷7月月圓至8月月圓期間;
善男信女要向僧侶敬獻袈裟,在8月月圓日點燈迎神,舉辦各種娛樂活動。此日又稱“光明節”;
緬甸政府部門實行每週五天工作制,週六和週日為公休日 [35] 

緬甸軍事

緬軍成立於1941年,由陸、海、空三軍組成。國防軍總司令部是緬軍最高領導決策機構和軍事指揮機關,現任總司令為敏昂萊大將,副總司令為梭温二級大將。國防軍總司令部下設三個軍種司令部: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和空軍司令部,分別負責各軍種的作戰指揮。 [39] 
軍隊最高領導人國防軍總司令無任期限制,通常至退休年齡時退役。2016年民盟政府執政後,軍隊即明確表態三軍總司令敏昂萊大將的退休年齡將延期五年。 [35] 
緬甸有數十支少數民族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若開邦、撣邦等7個邦。 [35] 

緬甸交通

緬甸公路

據緬甸建設部高速公路局公佈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過渡財年末,緬甸公路總里程為4.19萬公里,其中瀝青路2.59萬公里,碎石路3011公里,土路4491公里,貨運量為113.9萬噸。緬甸與中國、老撾、泰國、印度、孟加拉國接壤。
緬甸連接中國與緬甸的緬甸公路主要有滕密公路。騰密公路緬甸段起點為雲南騰衝與緬甸接壤的中緬南四號界樁,終點是緬甸北部重鎮密支那,公路全部由中國援建。印度政府也將提供5億美元經濟援助,部分援款將用於修建連接印度、緬甸和泰國的三邊公路,從印緬邊境德木口岸途徑曼德勒、內比都、抵達緬泰邊境的妙瓦底口岸,公路全長約3200公里,預計將於2021年4月完工。

緬甸鐵路

緬甸鐵路基礎設施較差,路網陳舊,主要線路有仰光—曼德勒、仰光—勃固、仰光—毛淡棉,仰光—卑謬、曼德勒—密支那等。據緬甸交通與通訊部鐵路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過渡財年末,緬甸鐵路全長6112.29公里,多為窄軌,有960個站點。擁有客車廂990節、貨車廂1847節。2018過渡財年客運量為2116萬人次,貨運量為9.44萬噸,客運收入高於貨運收入。
緬甸正規劃推動中緬、緬泰、緬印互聯互通項目,其中中緬鐵路項目近期計劃建設木姐—曼德勒段,目前已完成可行性研究,遠期計劃從中國瑞麗延伸至緬甸皎漂。緬甸仰光有環城鐵路,全長約45.9公里,連接緬甸市區與城郊,全程耗時約3小時。目前尚無城市地鐵。
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與緬甸鐵路總公司合建的機車廠組裝機車

緬甸空運

緬甸全國有29家航空公司,主要航空公司有緬甸航空公司、緬甸國際航空公司、曼德勒航空公司、仰光航空公司、甘波扎航空公司、蒲甘航空公司、亞洲之翼航空公司、金色緬甸航空公司等。緬甸全國有國際機場3個,國內機場31個,主要機場有仰光國際機場、曼德勒國際機場、內比都國際機場、黑河機場、蒲甘機場、丹兑機場等。仰光、內比都和曼德勒機場為國際機場。 [51] 
截至2018年,緬甸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直達航線,主要國際航線可達曼谷、清邁、北京、昆明、廣州、南寧、成都、西安、杭州、重慶、香港、台北、新加坡、吉隆坡、達卡、金邊、河內、胡志明、加爾各答、達卡、首爾、多哈等城市。緬甸國內大城市和主要旅遊景點均已通航。

緬甸水運

緬甸主要港口有仰光港、勃生港和毛淡棉港,其中仰光港是緬甸最大緬甸的海港。緬甸交通與通訊部數據顯示,內河航道約14842.6公里,仰光港口包括仰光港和迪洛瓦港。2018年過渡財年,緬甸港口總吞吐量為898.3萬噸;水路運輸旅客達498.7萬人次。 [35] 

緬甸社會

緬甸科教

緬甸科技基礎薄弱,設施和人才匱乏,科研水平和能力不足,經濟科技發展數據缺乏系統科學的統計。2016年4月民盟政府執政時,將原科技部合併到教育部。
2018年6月緬甸頒佈《緬甸科技創新法》。《緬甸實現2018-2030可持續發展規劃》中將科技創新作為重點發展領域之一,2019年3月成立了以副總統吳敏瑞為主席的國家科學、技術與創新委員會。2019年8月7日,Myanmar Sat 2人造衞星由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的火箭發射基地順利發射升空。
緬甸政府重視發展教育和掃盲工作,全民成人識字率約94.75%。實行小學義務教育。教育分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學前教育包括日托幼兒園和學前學校,招收3-5歲兒童;基礎教育學制為10年,1-4年級為小學,5-8年級為普通初級中學,9-10年級為高級中學;高等教育學制4-6年不等。緬甸共有基礎教育學校40876所,大學與學院108所,師範學院20所,科技與技術大學63所,部屬大學與學院22所。著名學府有仰光大學、曼德勒大學等。 [35] 

緬甸醫療

根據緬甸衞生與體育部公佈的數據,截至2016/2017財年末,緬甸共有公立醫院1115所,醫生10479名,護士20881名。主要傳染病有登革熱、瘧疾、肝炎、肺結核。據報道,僅德林達依省2018年以來的登革熱發病人數是2017年同期的2倍,2019年1-11月全國共有23203人感染登革熱,死亡123人,其中克欽邦感染人數最多,達4000人。全國近1/10的人患有肝炎,結核病的發病人數排在全球前30名內。
據世界衞生組織統計,2015年緬甸全國經常性醫療衞生支出佔GDP的4.9%,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經常性醫療衞生支出267.2美元;女性人均壽命69.11,男性人均壽命64.38歲。根據緬甸政府最新發布的《2019年人口普查調查》初步結果顯示,2014年至2019年緬甸在人口、社會經濟和發展等主要指標方面取得積極進步。國民預期壽命從2014年的64.3歲增加至2019年的69.4歲,新生兒死亡率從61.8‰降至30.9‰,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71.8‰降至37.7‰。男女比例達到88比100,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男性成員外出務工(含赴國外)比例較高。各類殘疾人佔全國總人口比例為12%。 [35] 

緬甸媒體

國家通訊社:緬甸主要的國家通訊社有緬甸通訊社。
電視媒體:緬甸最主要的電視媒體是緬甸國家電視台(MRTV)和妙瓦底電視台。
廣播媒體:緬甸之聲廣播電台是緬甸最有影響力的廣播電台。
報紙媒體:緬甸官方報紙有《緬甸新光報》和《緬甸鏡報》,私營報刊主要有《緬甸時報》、《七日週刊》、《聲音週刊》和《新聞週刊》等。 [35] 

緬甸通信

緬甸交通與通訊部公佈的數據顯示,緬甸全國共有1388個郵局。電話交換台中442個為自動交換台,6個為人工接線台;緬甸共網絡用户4027.17萬,移動電話用户3998.87萬。在國際通訊方面,緬甸不僅開通了國際衞星電話,而且可以通過亞歐海底光纜2萬條線路與33個國家和地區直接連通,並能通過這些國家和地區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通話。 [35] 

緬甸電力

據《2019年緬甸年鑑》統計,截至2018年過渡財年末,緬甸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為5651兆瓦,比2017/2018財年末新增9兆瓦,其中水電3259兆瓦,佔57.7%,天然氣電1779兆瓦,佔33.3%,火電496兆瓦,佔7.3%,柴油發電117兆瓦,佔1.6%。2018年過渡財年緬甸總髮電量為111.29億千瓦時,總消耗電量為94.73億千瓦時。據緬甸電力能源部統計,2019年12月緬甸實現全國50%家庭供電。 [35] 

緬甸外交

緬甸外交政策

緬甸奉行“不結盟、積極、獨立”的外交政策,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不依附任何大國和大國集團,在國際關係中保持中立,不允許外國在緬甸駐軍,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不對國際和地區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共同倡導者之一。1988年軍政府上台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緬甸實施經濟制裁和貿易禁運,終止對緬甸經濟技術援助,禁止對緬甸進行投資。1997年緬甸加入東盟後,與東盟及周邊國家關係有較大發展。截至2019年7月,緬甸已與123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35] 

緬甸對外關係

  • 緬中關係
1950年6月8日中緬建交。20世紀50年代,中、緬、印(度)三國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60年兩國簽訂邊界條約,圓滿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近年來,中緬兩國友好關係繼續穩步發展,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化。2011年5月,中緬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2020年1月,習近平主席同緬甸領導人一致同意構建中緬命運共同體。
中緬地方交往活躍,已有8對友好城市和省區,分別是揚州市—仰光市(1997年7月)、昆明市—曼德勒市(2001年5月)、昆明市—仰光市(2008年12月),南寧市—仰光市(2009年10月),保山市—密支那市(2010年6月),瑞麗市—木姐市(2012年10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仰光省(2014年3月),海口市—仰光市(2017年6月)。
中國為緬第一大貿易伙伴。根據中國商務部數據,2022年,中緬雙邊貿易額251.1億美元,同比增長34.9%,其中中方出口額136.2億美元,同比增長29.9%,進口額114.9億美元,同比增長41.5%。 [35]  [55] 
  • 緬美關係
1948年兩國建交。緬甸軍隊接管政權後,美國將駐緬甸使館降為代辦級,停止對緬甸提供經援和禁毒援助,撤銷給緬甸的貿易普惠制(GSP),對緬甸實行武器禁運,阻止國際金融機構向緬甸提供援助,不向緬甸高官及其家屬發放入境簽證。1997年5月,克林頓總統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商人對緬甸進行新的投資。2000年12月,克林頓授予昂山素季“美國總統自由勳章”。2003年7月,布什總統簽署強化對緬甸制裁法案,主要措施有:禁止緬甸“和發委”成員、鞏協官員、國企官員入境;禁止從緬甸進口商品;凍結軍政及上述官員在美國資產及緬甸國有銀行存款等。2005年1月,美國將緬甸列為“暴政前哨”國家。
2007年9月,美國總統布什簽署行政命令,宣佈凍結包括緬甸“和發委”主席丹瑞在內的10名官員在美國的資產,同時禁止美國公司或個人與上述10名緬甸官員進行商業往來。10月,美國對緬甸實施新的制裁措施:命令商務部嚴格控制對緬甸出口;在過去制裁的基礎上,對另外11名緬甸政府官員在美國的資產實施凍結,同時對其他12個相關個人和實體實施制裁。2008年7月30日,美國總統布什簽署法案,擴大對緬甸政府的制裁,包括凍結緬甸政府與軍事領袖的個人資產、禁止緬甸紅寶石與玉石出口美國市場、美國財政部宣佈對10家與緬甸政府有關的公司進行經濟制裁。2009年9月,奧巴馬政府公佈對緬甸的新政策,在維持現有制裁同時,恢復與緬甸直接接觸並有條件擴大對緬甸人道援助。2009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新加坡與包括緬甸總理吳登盛在內的東盟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2011年9月,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助理國務卿波斯納和緬甸問題特使米德偉分別在華盛頓會見緬甸外長吳温納貌倫。11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對緬甸進行歷史性訪問。2012年初以來,美國、澳大利亞和歐盟相繼宣佈放鬆對緬甸制裁。2012年7月,緬美正式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2016年11月,美國宣佈解除對緬甸經濟制裁。
2017年以來,隨着若開邦事件持續發酵,美國對緬軍在若開邦北部的軍事行為進行抨擊,美國前國務卿蒂勒森指責緬軍行為為“種族清洗”。2017年12月,美國以嚴重侵犯人權為由宣佈對緬甸西部軍區前司令貌貌梭實施制裁;2019年7月,美國宣佈禁止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副總司令梭温等4名高級軍官及家屬進入美國,指控其參加“種族清洗”,侵犯了人權。 [35] 
  • 同東盟關係
在1997年加入東盟後,緬甸重視與東盟各國發展睦鄰友好關係。2016年民盟政府上台後,吳廷覺總統和國務資政昂山素季首站訪問東盟成員國老撾。新上任的吳温敏總統也將東盟成員國——新加坡作為出訪首站。
印度是緬甸在南亞的重要鄰國,緬甸也是印度推動“東進”運動的重點國家。2016年10月,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訪印,2017年9月,印度總理莫迪首訪緬甸。2018年12月,印度總統拉姆·納特·科温德訪問緬甸,期間與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就兩國間合作事宜交換意見。
孟加拉國是緬甸在南亞的另一重要鄰國。2017年以來,靠近緬孟邊界的緬甸若開邦地區暴力恐襲事件持續升級,數十萬穆斯林難民逃離緬甸至孟加拉國。2017年11月23日,緬甸和孟加拉國就遣返難民事達成初步共識並簽署諒解備忘錄。2018年4月11日,緬甸社會福利與救濟安置部部長温妙埃博士赴孟加拉國商討遣返難民相關事宜。截至2020年5月,尚未實現難民遣返。 [35] 
  • 與其他國家關係
民盟政府上台後希望與西方保持較好關係。2017年5月,國務資政昂山素季訪問歐盟總部比利時布魯塞爾;6月,昂山素季訪問加拿大;2017年1月,英國外長鮑里斯• 約翰遜訪緬;11月27日,教皇方濟各抵達緬甸仰光,成為首位訪問緬甸的羅馬教皇。2018年1月18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訪問緬甸西部若開邦。這是首次有外國政府閣僚進入若開邦地區。在若開邦暴力衝突發生後,西方主要國家普遍指責緬甸侵犯人權。2019年9月,韓國總統文在寅訪問緬甸,這是韓國總統時隔7年再次對緬甸進行國事訪問。 [35] 

緬甸風景

緬甸綜述

緬甸有15處自然與文化遺產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預備名錄,4個文化遺產進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在全國劃設了86處文化遺產保護區。 [42] 
世界遺產
名稱
入選時間
類別
2019年
文化遺產 [50] 
2014年
文化遺產 [49] 

緬甸主要景點

  • 蒲甘古城
蒲甘古城位於緬甸中部,遺址由8個遺產點組成,內有大量寺廟、窣堵坡、修行所、朝聖地以及考古遺蹟、壁畫和雕塑,蒲甘又被稱為“萬塔之城”,蒲甘佛塔以數量眾多、保存完好、建築價值高而舉世聞名,與柬埔寨的吳哥窟、印尼的婆羅浮屠並稱為東南亞三大佛教奇觀。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50] 
蒲甘古城 蒲甘古城
  • 驃國古城
驃國古城位於緬甸中部,座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包括罕林、毗濕奴和室利差旦羅三座用磚石建造、外圍被城牆和護城河環繞的古城,這些遺蹟見證了驃國在前200年至900年間1000多年的歷史。
驃國古城遺址是緬甸最早的城市文化發源地、南傳上座部佛教最早傳入地,也是東南亞地區最早的古城遺址之一,其創造的文化奠定了蒲甘王朝文化的基礎,是緬甸文化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201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49] 
驃國古城 驃國古城
參考資料
  • 1.    緬甸國家概況  .外交部官網[引用日期2024-03-28]
  • 2.    緬甸對行政區劃做出重大調整,全國由75個縣增至121個縣  .澎湃新聞.2022-05-01[引用日期2022-05-04]
  • 3.    《後漢書》, 卷86, 西南夷傳: “(永元) 九年(公元97年) , 微外蠻及撣國王雍由調, 遣重譯奉國珍寶, 和帝賜金印紫級, 小君長皆加印緩錢帛。……永寧元年(120年) , 撣國王雍由調復遣使者, 詣網朝賀, 獻樂及幻人。能變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馬頭, 又善跳丸, 數乃至千。自言我海西人, 海西即大秦也。撣國西南通大秦。明年(121年) 元會, 安帝作樂於庭, 封雍由調為漢大都尉, 賜印緩、金銀、探增各有差。”
  • 4.    《後漢書》, 卷6, 順帝紀:“永建六年(131年) 十二月, 日南激外葉調、撣國遣使貢獻”
  • 5.    [明]朱孟震.西南夷風土記.廣文書局.1969:驃國“位於永昌西南三千里”。
  • 6.    《舊唐書·南蠻西南蠻傳·驃國》記載:“驃國,在永昌故郡南二千餘裏,去上都一萬四千裏。其國境,東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並述其方位,“東鄰真臘國”,“北通南詔”。
  • 7.    趙江林. 緬甸民主化、工業化進程與中緬關係[J]. 東南亞研究, 2017(1).
  • 8.    陽舉偉, 左婭. 緬甸族羣衝突與族羣和解進程探究[J]. 東南亞研究, 2018, No.235(04):65-90+159.
  • 9.    梁志. 緬甸中立外交的緣起(1948—1955)[J]. 世界歷史, 2018, No.249(02):48-61+158-159.
  • 10.    覃怡輝:《李彌部隊退入緬甸期間(1950—1954) 所引發的幾項國際事件》,《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4卷第4期,2002年12月; 胡禮忠、張紹鐸: 《國民黨軍隊殘部在滇緬邊境的活動及第一次撤退台灣始末(1950—1954)》,《史林》2011年第5期。
  • 11.    梁之碩: 《緬甸對外關係: 中立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60—61頁。
  • 12.    黃煥宗. 試論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的過程及其原因[J]. 南洋問題研究, 1990(1):79-87.
  • 13.    何瑜, 張波. 清代中緬宗藩關係述論[J]. 江海學刊, 2007(2):178-184.
  • 14.    周彥宏. 英國侵略緬甸與中緬甸朝貢關係的變化[D]. 東北師範大學, 2006.
  • 15.    李霞. 英緬戰爭與緬甸殖民化[J]. 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997(1):50-57.
  • 16.    薛福成.《滇緬分界大概情形疏》:《出使奏疏》卷下,第28—29頁
  • 17.    王民同. 十九世紀中葉緬甸曼同王的改革評介[J]. 學術探索, 2004(5):109-112.
  • 18.    黃煥宗. 試論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的過程及其原因[J]. 南洋問題研究, 1990(1):79-87.
  • 19.    李根源:《永昌府文徵》紀載卷25,第12頁:置三司於不問,任緬處置,猶得曰,緬已世世臣服,恭順無二,養拱諸地雖屬緬仍屬於我然。
  • 20.    鄒建達. 乾隆年問“雲南邊外土司”建置研究[J].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11(2).
  • 21.    《清史稿》記載:“緬人素不養兵,有事則於所屬土司諸寨籍户口多寡出夫,名曰‘門户兵’。自雍籍牙據阿瓦,蓄勝兵萬人,一人給以餉四十兩,其餘派夫如故。每戰則以所派土司濮夷居前,勝兵督其後,而以馬兵為左右兩翼。”
  • 22.    張磊. 明代嘉靖至萬曆間中緬衝突研究[D]. 雲南大學, 2010.
  • 23.    餘定邦,黃重言編:中國古籍中有關緬甸資料彙編[G].北京:中華書局,2002,303::“追至攀枝花,夜戰,賊敗”。1584年初,明軍聯合內附的土司軍隊追擊侵略軍,“至是與緬甸土舍莽永順、蠻莫……八外、猛搔、光腦、遮傲、錫跋、猛廣、猛炎、東蚌、小猛、養魯諸夷兵。不避瘴暑之難”。
  • 24.    神宗萬曆實錄[M].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134:以“湖廣參將鄧子龍為永昌參將,南京小教場坐營劉綎為遊擊,管騰衝守備事,使之募兵防禦”。在吏治上罷免“釀禍養寇”的雲南巡按劉維和副使胡心得,任命新官員上任,萬曆皇帝降旨:“先年莽酋桀驁侵奪土司地 方,官漫不經心,偷安養亂,以致藩籬盡撤,邊境多事。卻又捏稱本酋獻物求通,好生飾虛罔上,以前經該官員,着該科即便查參來説。”
  • 25.    神宗萬曆實錄[M].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8135::萬曆十年(1582)十一月,莽應里正式起兵北侵,並調令附緬的迤西、蠻莫、猛密等土司協同作戰。明朝在西南極邊地區構建的薄弱的防禦體系土崩瓦解,緬軍得以長驅直入。次年,緬軍攻入施甸、順寧(今雲南臨滄市鳳慶縣)、盞達(今雲南德宏州盈江縣)等地,緬軍所過燒殺搶掠。二月,緬軍舉兵六萬攻破孟淋寨,“且窺騰衝、永昌、大理、蒙化、景東、鎮沅諸郡”。
  • 26.    李士達.清平洞恤忠詞記碑.方國瑜主編.雲南史料叢刊(第七卷)[G].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313:盡有西南土宇,逼鄰內治僅一線,中國不以問,緬始驕輕”。
  • 27.    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緬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3,303:應龍於1556—1559年間,經三次戰役,克撣邦孟養、孟拱、孟密、孟班、沙伽、魯肅、洋檜、錫箔、蠻莫、戛裏與曼尼坡等,尚有在今暹羅境內之景邁與林城(Linzin 即萬象或南掌)”。“應龍爰於1562年、1572年、1574—1576年,歷徵孟養、孟拱諸地”。
  • 28.    桂光華. 試論緬族創建的緬甸第二個統一王朝[J]. 南洋問題研究, 1992(4):1-8.
  • 29.    李謀等譯註:《琉璃宮史》,商務印書館,2007年,第810頁:1581年,東籲王朝的屬國多達51個。
  • 30.    李新銘, 俞宏杏. 明代萬曆年間中緬衝突與中國西南邊疆變遷[J]. 蘭台世界, 2016(13).
  • 31.    賀聖達. 六十年來的緬甸史研究——兼談緬甸史的分期[J]. 東南亞南亞研究, 1986(1):3-13.
  • 32.    《元史》卷三九《順帝本紀》,中華書局,1976年,第846頁。
  • 33.    貌昂丁著,賀聖達譯.《緬甸史》.昆明:雲南省東南亞研究所,1983:第29—30頁
  • 34.    [宋]宋祁、歐陽修等.新唐書.驃國傳
  • 35.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緬甸(2022年版)  .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引用日期2024-02-06]
  • 36.    波巴信,陳炎譯.緬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76
  • 37.    緬甸政治經濟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緬甸聯邦共和國大使館.2020-12-29[引用日期2024-02-06]
  • 38.    緬甸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緬甸聯邦共和國大使館.2020-12-28[引用日期2022-07-17]
  • 39.    緬甸外交軍事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緬甸聯邦共和國大使館.2020-12-28[引用日期2024-02-06]
  • 40.    緬甸飲食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緬甸聯邦共和國大使館.2009-10-19[引用日期2022-07-17]
  • 41.    緬甸風俗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緬甸聯邦共和國大使館.2009-08-20[引用日期2022-07-17]
  • 42.    緬甸文化教育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緬甸聯邦共和國大使館.2020-12-28[引用日期2024-02-06]
  • 43.    緬甸國防軍宣佈延長停火至2022年底  .光明網.2022-03-01[引用日期2022-07-17]
  • 44.    持續更新丨緬甸軍方宣佈接管政權 將重新舉行大選  .央視網.2021-02-01[引用日期2022-07-17]
  • 45.    緬媒:緬甸民族團結政府被認定為非法組織  .界面新聞.2021-04-20[引用日期2024-03-28]
  • 46.    詳訊:民盟資深成員吳廷覺當選緬甸總統  .環球網.2016-03-15[引用日期2022-07-17]
  • 47.    緬甸新政府集體宣誓就職  .人民網.2016-04-01[引用日期2024-03-28]
  • 48.    "由於需要休息" 緬甸總統府通告:總統吳廷覺辭職  .央視網.2018-03-21[引用日期2022-07-17]
  • 49.    驃國古城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0-12-18[引用日期2022-07-17]
  • 50.    蒲甘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0-12-18[引用日期2022-07-17]
  • 51.    國際民航 | 緬甸  .中國民用航空局國際合作服務中心.2022-01-11[引用日期2022-07-23]
  • 52.    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決定再次延長國家緊急狀態六個月  .環球網百家號.2022-07-31[引用日期2024-03-28]
  • 53.    緬甸聯邦改善黨宣佈解散  .每日經濟新聞百家號.2022-10-12[引用日期2024-02-06]
  • 54.    緬甸國防和安全委員會再次延長全國緊急狀態6個月  .新華網百家號.2023-02-02[引用日期2024-02-06]
  • 55.    中國同緬甸的關係  .外交部官網[引用日期2024-03-28]
  • 56.    緬甸將於7月31日正式發行兩萬面額紙幣  .紅星新聞百家號.2023-07-23[引用日期2024-03-28]
  • 57.    緬甸再次延長全國緊急狀態6個月  .新華網百家號.2023-08-01[引用日期2024-03-28]
  • 58.    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改組聯邦政府 敏昂萊繼續擔任國家總理  .新華社百家號.2023-08-04[引用日期2024-03-28]
  • 59.    緬甸取代阿富汗成最大鴉片生產國  .參考消息百家號.2023-12-13[引用日期2024-03-28]
  • 60.    緬甸繼續延長全國緊急狀態6個月  .新華網.2024-01-31[引用日期2024-02-2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