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越國宮署遺址

鎖定
南越國宮署遺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街道禺山社區中山四路316號。
南越國宮署遺址的核心保護區面約5.2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達5~6米,包含秦、西漢南越國、漢、晉、南朝、隋、唐、五代南漢國、宋、元、明、清和民國等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 [22]  ,是廣州作為海上貿易港口城市2200多年發展歷程的見證,遺址出土的多個歷史時期的具有海外文化因素的遺物,也是海上交通貿易的直接物證 [23] 
1996年11月20日,南越國宮署遺址作為秦代造船遺址、南越國宮署遺址及南越文王墓的一部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6] 
中文名
南越國宮署遺址
外文名
Archaeological Site of the Palace
Site of the Nanyue Kingdom Palace
地理位置
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街道禺山社區中山四路316號
所處時代
西漢
佔地面積
15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年:週二至週日 09:00-17:0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南越國宮署遺址歷史沿革

南越王宮遺址圖1 南越王宮遺址圖1
1975年、1994年在廣州市文化局大院內試掘和鑽探,發現3個秦代造船台,由南而北平行排列。在造船工場遺址上覆蓋一層紅黃色山崗土,其上有一段露出長約20、寬2.25米,作東北——西南走向的南越國宮署走道 [8] 
1988年10月,在中山五路新大新公司大樓工地清理出用磚鋪砌地板的南越國大型建築遺址 [8] 
1995年7月,廣州市電信局在忠佑大街興建25層的綜合大樓,在1800平方米的施工範圍內機械作業,挖去地表以下4米許,並在此縱橫排列68個樁井,井徑1.8米,井心間距4米。在地盤的東北部發現包含大量青釉瓷器的晉、南朝文化層,再往下又挖出南越國時期的板瓦、筒瓦、“萬歲”瓦當,以及鋪石地板。於是大樓基礎工程局部停工,由考古部門進行搶救發掘 [8]  。7月底至8月底,在地盤的中部偏東北布4個8×8米的探方,後來在兩處的南面各開一個6米×8米的擴方,發掘面積352平方米。10月至12月,為了進一步探清石砌建築的結構,在上述4個探方的西、南、東部開8個不規則的探方,面積330平方米。兩個階段的發掘面積共682平方米 [8] 
1996年,經國家文物局專家組考察論證,確認石砌蓄水池為南越國宮署的重要遺蹟,省、市政府決定石池遺址原地保存。隨後,建設單位提出主體建築西移的方案,因此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石池以西30米處原清代儒良書院的地方進行發掘。於當年8月至11月開挖2個8×6米的探方,發掘面積共108平方米 [8] 
1997年7月中旬動工,至1998年1月底結束,共布探方46個,實際發掘面積3370平方米 [8] 
2000年2月15日至5月25日在兒童公園內東側原電動木馬附近進行布方 [15] 
2006年6月10日,南越國宮署遺址正式開放 [25] 

南越國宮署遺址主要景點

南越國宮署遺址
南越國宮署遺址(5張)
南越國宮署遺址位於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街道禺山社區中山四路316號,宮署遺址內埋藏着秦代到民國的歷代遺蹟遺物,這裏不僅是南越國、南漢國的王宮所在地,也是歷代郡、縣、州、府的官衙所在地,是廣州2200多年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 南越國宮署遺址面積共15萬平方米,東起倉邊路,西至廣大路,南起中山路,北至越華路。南越國宮署遺址中的重要遺蹟包括南越國宮殿和苑池、六朝的高台建築、唐代磚砌路面、五代南漢國宮殿、宋代大殿、明清布政司署、法國領事館以及民國時的日本神社和胡漢民公園等。南越國宮署遺址中有御苑、宮殿、廊道與排水設施、井、木簡等亮點。御苑有石構水池(出土的木簡將其稱為"番池")和曲流石渠組成。番池中散落八稜石柱、石欄杆、石門楣、大型印花磚、瓦件及鐵門樞等建築構件,還發現疊石柱等遺物。曲流石渠北端與番池連接,石池之水通過 木暗槽引入曲流石渠。南越國王宮建立於公元前204年,廢於南越國滅亡之時(公元前112年) [5] 
在御花苑遺址還發現83口各個時期的水井,年代由南越國至民國時期,有土井、磚井、瓦井、木井、篾圈井和陶圈井,反映了不同時期的建築文化特色。特別有趣的是那八卦磚井,八行豎磚間砌橫磚,成八卦之狀,可見古人已懂得這種剛性力學結構之原理,其築井技術水平確實很高。
“女市”陶盆殘片
2010年11月左右,在配合南越王宮博物館建設而進行的考古發掘中,在秦代地層出土一件戳印“女市”銘款的陶盆殘片。這件陶片是秦統一嶺南的重要歷史物證,意義重大。
“女市”銘款戳印在口沿內側,字體清晰,為篆書體。銘款印面長2釐米,寬1.2釐米,該器外腹部飾旋紋,泥質灰陶,其造型、陶質和紋飾與南方硬紋陶有明顯區別,應為外來器。根據秦漢器物上常見“某市”戳印之例,“某市”即為某地市府作坊的標記,前一字為地名。“女”是古代的通假字,通“汝”,為“汝陰”的省稱。由此可知此器是由汝陰市府燒造的。此陶片將為研究秦統一嶺南的歷史提供新的物證。
出土木簡
當考古人員在清理水池南壁的一塊石板時,發現上面刻鑿有一個斗大的“蕃”字,頓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這塊並不起眼的石板上。廣州古稱蕃禺,“蕃”是“蕃禺”的省稱。嶺南地區曾多次出土刻有“蕃”或“蕃禺”的秦漢時期器物。1953年,在廣州市西郊西村石頭崗1號秦墓出土一件漆奩,蓋面有“蕃禺”兩字烙印。1983年,在廣州市象崗山發現的南越王墓裏出土有6件銅鼎、1件銅壺和1件銅匜上分別刻有“蕃”或“蕃禺”文字。1976年在廣西羅泊灣發現的漢代一號墓中也出土1件刻“蕃二斗二升”等文字的銅鼎。石板上的“蕃”字與《史記》、《漢書》記載南越國的都城“蕃禺”相互印證,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這裏就是蕃禺城的所在,真是一字值千金!
2005年在石水池的西南約30米的地方發現一口南越國時期的滲水磚井,井內出土有100多枚木簡,其中有一枚木簡上墨書有“蕃池”兩字,聯繫到石水池南壁石板上刻鑿的“蕃”字,可知這個石構水池名叫“蕃池”。
除此之外,在水池的池壁石板面上還刻鑿有“皖”、“閲”、“冶”、“□北諸郎”等石刻文字。在石池的南壁石板下,也埋有一條木暗槽。

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宮遺址

南越王宮遺址是廣州“三寶”之一。
另外兩寶是秦代造船工場遺址和西漢南越王墓。這三寶中的許多文物都是世界級的文物,所以是夠“寶貝”的了。
讀過廣州歷史的人都知道,公元前111年,漢平南越時,一把火燒了南越國都城趙佗城,地上的建築蕩然無存,令人十分惋惜。至20世紀70年代發現廣州三寶之前,除了應元路的越王井之外,有關南越國的遺址,是一無所有的。史學家研究南越國就只有依靠史料記載了。
1974年底,廣州市文化局職工在挖防空洞中發現了秦代造船工場遺址;1983年在解放北路象崗山基建工地中發現了西漢南越王墓;1995年和1997年在基建工程中,分別發現了南越國時期的大型地下石構水池和南越國王宮御苑,這些發現,被認為是嶺南地區考古方面的突破性發現。2000年在廣州市兒童公園發現南越國宮殿遺址。這些重大發現十分重要,致使廣州的南越國史和全國的秦漢史都要改寫,甚至每塊磚都可改寫中國的建築史和園林史,更顯得這些文物的珍貴,可以説是價值連城。
南越國宮署遺址面積共15萬平方米,東起倉邊路,西至廣大路,南起中山路,北至越華路,被專家們稱為東方的“龐貝”古城。而宮署的核心區域為4.8萬平方米,東起忠佑大街,西至北京路,南起中山路,北至廣州大廈門前,這範圍已被市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區。為了保護宮署遺址,市政府已撥出專款5億多元補償外商的地皮價值和搬遷市兒童公園。目前,廣州市正按申報要求,包括南越王宮遺址、西漢南越王墓和在西湖路發現的西漢南越國“水關”(水閘)三處遺址,以“南越國”項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南越國宮署遺址御花苑遺址

北京的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是清代的皇家園林。2000多年前的南越國宮署御花苑,建築時間比頤和園和避暑山莊要早1000多年,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宮苑遺址,是中國的園林之最。
1984年在中山四路忠佑大街電信局電信樞紐大樓工地發現南越國御花苑的一個大型地下石構蓄水池,約4000平方米,當時又挖了400平方米,大部分仍被埋在民居樓房之下。水池距地面約8米,為冰裂紋密縫石板鋪砌,池壁呈斜坡形,池底平整,用碎石和卵石平鋪,向南埋有木質輸水暗槽。石池中散落有八稜石柱、石欄杆、石門楣、大型鐵石柱、鐵門樞軸、“萬歲”瓦當、繩紋板瓦、筒瓦和鋪地印花大磚,還有一段木船槳。據分析,水池可盪舟,池邊應有石構廊榭或涼亭建築。值得一提的是這裏的95X95釐米的鋪地大方磚,堪稱全國之最。這樣大型、平整、古老的方磚,燒製時沒有變形;確實令人歎為觀止,説明當時的燒磚技術已經很高。還有石刻“蕃”字、“貲”字和“閲”字,是嶺南地區發現年代最早的石刻文字
1997年在原市文化局大院,外商計劃興建5l層信德文化廣場。在地下3~5米處發現宮署御花苑的全石構曲流石渠,長150米,已發掘4000平方米,是一處人工園林水景。石渠迂迴曲折,由西向東,渠底密鋪黑色卵石。東頭有彎月形石池,池底發現幾百個龜鱉殘骸,説明這是養龜鱉的水池,可能是趙佗喜食龜鱉,所以長壽百歲。西頭有石板平橋和步石,外連曲廊。彎曲石渠當中有兩個用以限水和阻水的渠陂,以形成碧波和粼粼水景。在石渠中有果核和樹葉,可見御苑有種植水果和花卉。可以想像御花苑處處小橋流水,水果飄香,花草繁繁,龜鱉爬行,魚翔淺底,十分閒情雅緻,一派嶺南山水園林風光。石渠連接大型蓄水池引水,並有木質暗槽出口排水入珠江,保持水流長年不斷。御花苑曲渠設計科學,建築精巧,充滿情趣,是一處古代山水園林建築精品,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在御花苑遺址共有7個時代的重疊文化層,發現秦、南越國、東漢、晉、南朝、唐、宋時期的遺蹟遺物。還發現83口各個時期的水井,年代由南越國至民國時期,有土井、磚井、瓦井、木井、篾圈井和陶圈井,反映了不同時期的建築文化特色。特別有趣的是那八卦磚井,八行豎磚間砌橫磚,成八卦之狀,可見古人已懂得這種剛性力學結構之原理,其築井技術水平確實很高。
王宮的中心是考古工作者在2000年初發掘約500平方米的1號宮殿遺址,在這裏我們可以清楚看到2000年前兩條南越王宮殿的“散水”,1300年前的唐代鋪磚廊道,1000年前的四列南漢宮殿的“磉墩”基槽,以及各種建築結構的遺址。我們看到坑底有一行卵石鋪就的石帶。據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古代宮殿考古專家劉慶柱來此考察時介紹,這卵石帶通常鋪在古代皇宮房檐下的地面上,是用來接雨水的“散水”。漢代建築結構中以卵石作散水”是有階級限制的,如果在宮殿屋檐四周地面全部鋪上“散水”,是皇宮的標準,只鋪兩邊是王的標準。從這個現場看,宮殿北面和東面都鋪了卵石“散水”,按照中國建築對稱的規律,尚未出土的西面和南面也應該鋪有。也就是説,這座宮殿是南越國依照漢皇宮建造的。從規模看,它可能是南越王辦公的地方。劉所長認為,宮殿一定不止一個大殿,有沒有類似北京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呢?從他30年宮殿考古經驗判斷,現在出土的殿相當大,南邊不會再有大殿,估計更大面積的宮殿應該在西面。
據介紹,目前出土的只是南越王宮殿的一角,還不到整個宮殿羣的1%,還未露出宮殿的主體部分。因為現在“散水”出土才22米,還未見到一個台階和門檻,估計一號殿北牆的長度在50米以上。有資料介紹,西安漢初建築的長樂宮前殿東西長50丈,而未央宮則長達200米。
根據目前的線索,埋藏在地下的南越王宮應該有很多座!而每座都是一組建築羣。南越王宮殿是模仿西漢長安城建造的,長安城裏有未央宮長樂宮明光宮桂宮等多座宮殿,而每座宮殿的功能是不一樣的,未央宮是皇帝朝會諸侯羣臣的場所,而長樂宮則是皇帝辦公和帝后居室。

南越國宮署遺址文物遺存

南越國宮署遺址清理出從秦漢至明清12個歷史時期的各類遺蹟4800多處,出土各類文物小件約42000多件,陶瓷片約23000多筐,還有近數萬件的磚、石建築材料和構件 [18] 
秦隸刻字瓦當
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的木簡 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的木簡
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的木簡
在池壁的南坡和西坡呈冰裂紋鋪砌的石板上均發現刻有文字。其中南坡近西頭的一塊石板上有一秦隸“蕃”字,長25釐米、寬19釐米。蕃即番禺的簡稱,象崗南越王墓出土的銅器有9件鼎、刻有“蕃禺”或“蕃”字可證。蕃禺是秦置南海郡的屬縣,為南海郡治,又是南越國的都城。此“蕃”字刻石應為南越國的蕃禺工官(或為當時主持營造工程的將作大匠)所刻的標記。
此外,遺址南坡的西頭還發現“睆”(有多個)、“貲”、“閲”等字,西坡有“□□北諸郎”5字豎行,同屬秦隸。這是嶺南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石刻文字。另外,在板瓦中發現有“公”、“官”字印戳,還有“萬歲”瓦當,在一塊印花磚中,有“左官帑縥”戳印陶文
遺址的年代是西漢初年即南越國時期。這處2000多年前的石構建築,在已知中國古代建築遺址中別具風格,地面用石板作大面積呈冰裂紋鋪砌的做法,在中國也屬首見。
南越國木簡
南越國萬歲文字瓦當
南越國萬歲文字瓦當(3張)
2004年11月23日-2005年1月24日,在遺址的一口井內清理出100多枚南越國木簡。木簡均為木質,其中完整的木簡全長25釐米、寬1.7-2.4釐米、厚0.1-0.2釐米。絕大多數單行書寫,只有一枚書兩行半字(可能因其用途有別於它簡)。簡上文字均為墨書,字數不等。
經初步考證,這批木簡是南越國王宮的紀實文書,反映了南越國宮廷生活中的各種制度,如宮室管理、職官制度、法律條文等。
石方池出土的“萬歲”瓦當
在宮署遺址內一個鬥形水池狀石構建築的一角,約300平方米。其西、南兩邊同為斜坡形,坡面斜長11米,全用厚5釐米~12釐米灰白色的砂岩石板,呈冰裂紋鬥合鋪砌。兩坡交角45砌成一條直線,做工精細。斜坡上端的地面已被後代破壞,僅南坡處尚保存幾塊平鋪的小石板。池的底部用河卵石等平鋪。
在遺址東南角發現向西南傾斜的用石板疊砌的大型建築柱狀遺蹟。在石板下面的墊土層中,發現一條木質輸水暗渠管,是用來給南面的曲流石渠人工水景注水的。曲流石渠由北而南急轉向東連接一座彎月形的石室,在西出通向原兒童公園。石渠兩邊用石塊砌壁,高0.7米,上口寬1.4米,渠底鋪石板,其上密排一層灰黑色河卵石,其間用黃色大卵石疏落點布。渠東的彎月形石室,南北寬79米,兩端向西開口連接渠體,當中有兩堵高1.9米的大石板作隔牆,把石室分成三間,兩次間之中間各立一根八稜石柱,柱頭尚見凸榫,可見其上原有構築物連接,已毀。池底出土幾百龜鱉殘骸,疊壓成層,渠中段設有兩個拱橋狀“渠陂”和三個石板“斜口”。
渠西端有座石板平橋,由兩塊巨石橫卧於渠壁上構成,橋頭北面尚存一段步石。渠盡頭處設石質方形水閘,分內外兩層,外層為石箅以濾雜物,內層置板閘控水,渠水排入木質暗槽。暗槽上面填土,有迴廊建築,僅存部分散水遺蹟。
南越王宮考古遺址位於廣州老城區。1995年發現的大型石砌池塘和1997年發現的人工石溪被評為中國年度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南越的御花園由石池和石溪組成,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保存完整的花園。它是秦漢皇家園林的典範,是中國三大園林流派之一嶺南園林的先驅。花園中建造的各種石碑、欄杆、柱子、門頭和天線,揭示了早期宮殿的建築設計理念。
2000年,在御花園的西面,發現了南越宮的兩個殿的遺蹟。在二號殿遺址中,出土了一塊刻有“華陰殿”字樣的陶片。2004年,在花園西面的一口排水井裏出土了大約100塊書寫的木簡。這些紙條主要是住宅小冊子和法律文件。在簡牘上,我們可以看到關於這個王國的時間記錄和各種制度。此外,還提到了宮殿和花園,這有力地證明了遺址的真實性。此外,大量的動植物殘骸被從井中清除。所有這些都是花園原貌的直接證據。在植物的殘骸中,發現了冬瓜的種子,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冬瓜種子,對研究其起源具有重要意義 [10] 

南越國宮署遺址科研成果

2010年9月,《南越國宮署遺址:嶺南兩千年中心地》出版,該書內容包括南越王宮、南漢王宮、名城廣州兩千年、廣州古代水井四方面的館藏、考古挖掘內容 [19] 
2018年12月,《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錢幣選錄》出版,該圖錄收錄南越王宮博物館遺址內出土的錢幣200餘件,按照從早到晚的順序排列,通過不同朝代錢幣的展示,反映廣州城市建設的脈絡 [21] 
2021年11月,《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瓦當選錄》出版,該書是南越王宮署出土瓦當的圖錄,系統展示了南越王宮博物館近些年出土瓦當的風貌,時代從跨越秦漢,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20] 

南越國宮署遺址文物價值

南越國宮署遺址是廣州作為嶺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南海海上絲綢之路形成、發展和持續繁榮的重要歷史見證 [14]  。南越國御苑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年代最早的園林遺蹟,是嶺南園林的源頭。南越國宮署遺址的發掘,對研究漢代宮署園林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例 [5] 
南越國宮署遺址揭露出的南越國時期的曲流石渠遺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的中國宮苑實例,對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特別是古代廣州城)、古代建築史和古代工藝史有極重要的價值,也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精華所在 [18] 
南越國宮署遺址的部分遺蹟遺物反映了秦漢以來嶺南地區與海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如遺址出土的青釉瓦、青灰色胎質大磚上的釉為中國罕見的鈉鉀鹼釉,與東南亞地區的鈉鈣玻璃成分相同,佐證了南越國與東南亞之間的往來交流 [22] 
南越國宮署遺址見證了廣州作為重要的跨板塊節點,自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之日起,歷經多個時期的海外商貿與文化交流,持續發展與繁榮的歷程 [22] 
南越國宮署遺址的西漢南越國、唐五代、宋代文化層出土了包含海外文化因素的遺蹟遺物,是廣州作為海上貿易港口城市2200多年發展歷程的見證,多個歷史時期具海外文化因素的遺物也是海上交通貿易的直接物證 [24] 
考古研究表明,皇家花園遺址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未受破壞最少、出土最早的花園遺蹟。中國是世界園藝三大國之一。在發現南越皇家園林之前,出土最早的園林遺蹟是唐代曲靖池(位於西安)和江壽居池(位於山西),均比南越皇家花園晚1000年。海外保存最早的花園遺蹟是位於公元2世紀左右的羅馬哈德良宮遺址上的柱廊花園,比南越皇家花園晚了200年 [10] 
在中國的古代都城中,有不少不同朝代的考古遺址。然而,在南越宮和皇家花園出土的文物中,包含了一個又一個層次的考古遺址和大量來自漢、金、南朝、隋、唐、武代、宋元、明清和中華民國等朝代的喪葬用品。這樣的發現在中國考古史上是罕見的 [10] 

南越國宮署遺址文物保護

1995年,南越國官署御苑遺蹟入選“1995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7] 
1996年11月,南越國宮署遺址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範圍:東至舊倉巷西邊線;南至中山四路南側的規劃道路紅線;西至昌興街東邊線一線;北至南越王宮博物館用地範圍北界一線及凌霄裏。 建設控制地帶: 東邊界為保護範圍東邊界外擴至倉邊路西側的道路紅線;南邊界為保護範圍南界外擴40-60米,沿控規地塊邊界或現狀建築邊界;西邊界為保護範圍西界外擴至大馬站路東側道路紅線-廣大路東側道路紅線-廣仁路西側道路紅線;北邊界為保護範圍北界外擴至越華路南側道路紅線 [5] 
1997年,南越國官署御苑遺蹟入選“1995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8] 
1998年7月28日,廣州市政府發佈《關於保護南越國宮署遺址的通告》,公佈南越國宮署遺址的保護、建設和管理納入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南越國宮署遺址保護控制範圍暫定為東起中山四路忠佑大街、城隍廟和長勝裏以西;南至中山四路規劃路北邊線;西至北京路東邊線;北至梯雲裏、兒童公園後牆和省財政廳以南地段,總面積為4.8萬平方米 [6] 
2007年12月4日,廣州市政府頒佈了《廣州市南越國遺蹟保護規定》,南越國宮署遺址被列入 [11] 
2008年3月28日,南越國宮署遺址作為南越國遺址的一部分,入選《中國文化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10] 
2011年10月5日,南越國宮署遺址入選“2012世界遺址觀察名單” [1] 
2016年8月,南越國宮署遺址遺作為北京路文化旅遊區的組成部分被列為國家AAAA級景區 [12]  。同年,南越國宮署遺址入選國家文物局公佈了“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蹟”首批申遺遺產點名單 [17] 
2021年10月12日,南越國宮署遺址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2] 
2021年10月18日,廣東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及南越王墓(包含南越國宮署遺址)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13] 
2021年12月23日,西漢南越國遺蹟(包含南越國宮署遺址)入選廣州考古十大重要發現 [3] 
2022年4月,南越國宮署、南漢宮殿和水井遺蹟本體保護工程入選2021年度廣東省文物保護工程典型案例 [9] 

南越國宮署遺址旅遊信息

南越國宮署遺址地理位置

南越國宮署遺址 南越國宮署遺址
南越國宮署遺址位於中國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路374號 [4] 

南越國宮署遺址開放信息

南越國宮署遺址的開放時間是週二至週日09:30-16:30,逢週一閉館 [4] 

南越國宮署遺址交通信息

公交:10路 183路 190路 1路 219路 236路 3路 541路 544路 66石湖班車 66路 B8路等
地鐵:1號線(農講所D/A出口,公園前F/D出口)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