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瑞典語:Sverige),是一個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國家,北歐五國之一。首都是斯德哥爾摩。它西鄰挪威,東北與芬蘭接壤,西南瀕臨斯卡格拉克海峽和卡特加特海峽,東邊為波羅的海與波的尼亞灣。瑞典與丹麥、德國、波蘭、俄羅斯、立陶宛、拉脱維亞和愛沙尼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2181千米,總面積45萬平方千米,是北歐面積最大的國家。全國劃分為21個省和290個市,首都為斯德哥爾摩。截至2020年末,瑞典總人口為1038萬。
[1]
11世紀初,形成統一的瑞典王國。
[1-2]
1397年起,是受丹麥主導的卡爾馬聯盟成員。1523年,重獲獨立。1611~1721年間,為國力鼎盛時期,被稱為“瑞典帝國”。
[1]
1805年,參加拿破崙戰爭,1809年,敗於俄羅斯帝國後被迫割讓芬蘭。1814年,簽訂《基爾條約》,從丹麥手中取得挪威,建立瑞典—挪威聯合王國。
[1]
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1995年,瑞典加入歐洲聯盟。
[1]
瑞典地形狹長,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北部為諾爾蘭高原,南部及沿海多為平原或丘陵。
[1]
截至2021年7月,瑞典擁有21個省和290個市。省長由政府任命,市級領導機構由選舉產生,省、市均有較大自主權。斯德哥爾摩是瑞典的首都。
[1]
瑞典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諾貝爾獎舉辦地。
[1]
- 中文名
- 瑞典 [1]
- 外文名
- Sverige
- 所屬洲
- 歐洲
- 首 都
- 斯德哥爾摩 [1]
- 主要城市
- 哥德堡,馬爾默市,烏普薩拉,基律納等 [1]
- 國慶日
- 6月6日 [1]
- 國 歌
- 《你古老,你自由》 [15]
- 國家代碼
- SWE
- 官方語言
- 瑞典語 [1]
- 貨 幣
- 瑞典克朗
- 時 區
- UTC+1
- 政治體制
-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 國家領袖
-
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國王)
[1]
烏爾夫·克里斯特松(首相) [7] - 人口數量
- 1038 萬(截至2020年末) [1]
- 人口密度
- 24.6 人/平方公里(2020年) [6]
- 主要民族
- 瑞典人、薩米人 [1]
- 主要宗教
- 路德宗(基督教) [1]
- 國土面積
- 450000 km² [1]
- 水域率
- 8.7%
- GDP總計
- 約 5839 億美元(2020年) [1]
- 人均GDP
- 約 56000 美元(2020年) [1]
- 國際電話區號
- 46
- 國際域名縮寫
- .se
- 道路通行
- 靠右駕駛
目錄
- 1 歷史沿革
- ▪ 石器時代
- ▪ 羅馬帝國時期
- ▪ 海盜時期
- ▪ 中世紀後期
- ▪ 北海爭霸時期
- ▪ 拿破崙戰爭
- ▪ 近現代
- 2 地理環境
- ▪ 區域位置
- ▪ 地形地貌
- ▪ 氣候
- ▪ 水文
- ▪ 自然資源
- 3 行政區劃
- 4 國家象徵
- ▪ 國名
- ▪ 國旗
- ▪ 國徽
- ▪ 國歌
- ▪ 國鳥
- ▪ 國石
- 5 人口民族
- ▪ 人口
- ▪ 民族
- 6 政治
- ▪ 政體
- ▪ 憲法
- ▪ 議會
- ▪ 政府
- ▪ 司法
- ▪ 政黨
- ▪ 政要
- 7 經濟
- ▪ 綜述
- ▪ 指標
- ▪ 貨幣
- ▪ 農業
- ▪ 工業
- ▪ 財政金融
瑞典歷史沿革
編輯主詞條:瑞典歷史
瑞典石器時代
冰河時期的冰川退卻後,瑞典迎來了石器時代,這時瑞典已經有人類居住,生活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從事狩獵和食物採集的部落。瑞典北方的耶姆特蘭省發現過約前9000年前的巖畫。隨着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的商路形成,南歐的鐵器傳入了斯堪的納維亞。而北歐的獸皮、琥珀則被販賣到希臘和羅馬。
瑞典羅馬帝國時期
瑞典海盜時期
與近鄰丹麥人和挪威人相比,海盜時期的瑞典人更注重商業貿易而不是征服和殖民,致力於向歐洲東部和東南的經營,勢力曾經遠達黑海和裏海沿岸。在這裏瑞典人與阿拉伯人甚至更往東的民族交換皮毛,金屬等產品,到達過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和巴格達。瑞典王宮錢幣展覽館收藏有當地出土的古代西亞國家鑄幣。
瑞典人首先到達了芬蘭灣北岸、涅瓦河和拉多加湖一帶。他們在這裏建立據點,並繼續向南推進,在諾夫哥羅德建立了諾夫哥羅德公國。據基輔修士的記載,一支瑞典人進入東歐腹地並建立了基輔羅斯,他們被稱為瓦良格人。過程是這樣的:維京人因對斯拉夫人徵收重税而被逐出,但斯拉夫部族卻由此陷入混亂之中。有人提出從別的國家請一位國王來統治他們。於是使者來到瑞典,有三兄弟成為候選人,他們是留裏克,辛由斯和特魯弗。他們成為後來諾夫哥羅德、白俄羅斯和伊茲伯斯克的統治者。辛由斯和特魯弗去世後,留裏克接管了他們的土地。他的繼任者奧列格征服了基輔,成立了基輔羅斯國。
[2]
瑞典中世紀後期
瑞典王國形成之初,瑞典是個由一些獨立性很強的省組成的鬆散王國。各省通行自己的法律。而國王負責各省之間的協調和組織對外戰爭等事務。12世紀時王權已經比較強大,形成了全國統一的税收和法律。此時,瑞典已征服了芬蘭的西南沿海地區,並繼續向東南方擴張。
[2]
1397年,為了對抗強大的漢薩同盟在北海和波羅的海的勢力,丹麥、挪威、瑞典三國在瑞典東南部的卡爾馬舉行會議,決定成立由丹麥王室主導的卡爾馬聯盟,從此瑞典和挪威臣服於丹麥國王的統治,同時保留了王國的地位。但在聯盟時期瑞典人與丹麥人的衝突不斷髮生。
[1-2]
1520年,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進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平息了一場獨立運動。隨後,本地貴族出身的古斯塔夫·瓦薩在達拉納省組織反抗聯盟國家的運動。很快,反抗丹麥統治的勢力控制了瑞典的大部分地區。抵抗運動得到了與丹麥敵對的漢薩同盟盟主城邦呂貝克的援助,攻入斯德哥爾摩。
[2]
1523年,丹麥軍隊鎮壓武裝反抗失敗。瑞典獲得獨立,古斯塔夫·瓦薩被選為瑞典國王,建立了瓦薩王朝。挪威繼續則留在聯盟內,成為丹麥的一個政區,而瑞典的南部沿海地區仍在丹麥控制之下。即位之後,古斯塔夫·瓦薩宣佈與呂貝克斷絕關係。
[1-2]
瑞典北海爭霸時期
1625年,瑞典控制了利沃尼亞。
1632年,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呂岑戰役中陣亡。
1634年,瑞典軍隊在納德林根戰役中戰敗,撤回國內。
1642年,瑞典再次出兵德意志。1648年,法國與瑞典聯軍最終戰勝神聖羅馬帝國,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戰爭結束。瑞典得到了德意志領土前波美拉尼亞、維斯馬、費爾登和不來梅。30年戰爭後,瑞典在波羅的海的勢力達到頂峯。
[2]
[3]
1654~1719年,為瑞典的強盛時期,領土包括現芬蘭、愛沙尼亞、拉脱維亞、立陶宛以及俄國、波蘭和德國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
1658年,瑞典從丹麥手裏收復了南部沿海的斯科訥、布勒金厄等地。
1700年,俄國、丹麥、波蘭結盟與瑞典交戰,大北方戰爭開始。
瑞典拿破崙戰爭
1805年,參加拿破崙戰爭。
瑞典(12張)
瑞典近現代
1905年,挪威脱離聯盟獨立。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未參戰。
2022年6月30日,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在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峯會結束時表示,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的議定書將於7月5日簽署。
[19]
瑞典地理環境
編輯瑞典區域位置
瑞典位於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東部,東北部與芬蘭接壤,邊境長586千米;西部與挪威為鄰邊境長1619千米;東臨波的尼亞灣和波羅的海與俄羅斯隔海相望,西南臨北海,並與丹麥和英國隔海相望。國土面積45萬平方公里。領海有12海里,海岸線長約2181千米,約15%的土地在北極圈內。
[1]
瑞典地形地貌
瑞典氣候
瑞典靠近海洋地區受大西洋暖流影響,大部分地區屬温帶針葉林氣候,最南部屬温帶闊葉林氣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平均氣温1月北部-16℃,南部-0.7℃;7月北部14.2℃,南部17.2℃。
[4]
[1]
瑞典水文
瑞典自然資源
瑞典有鐵礦、森林和水力三大資源。截至2014年,瑞典已探明鐵礦儲量為36.5億噸,是歐洲最大的鐵礦砂出口國。鈾礦儲量為25至30萬噸。森林覆蓋率為54%,蓄材26.4億立方米。平年可利用的水力資源有2014萬千瓦(1760億千瓦時),已開發81%。此外,北部和中部地區有硫、銅、鉛、鋅、砷等礦,儲量不大。
[1]
瑞典行政區劃
編輯主詞條:瑞典行政區劃
斯德哥爾摩 | |
哥德堡 | |
馬爾默 | |
烏普薩拉 |
瑞典國家象徵
編輯瑞典國名
瑞典國旗
主詞條:瑞典國旗
瑞典國旗於1906年6月22日正式制定。在1157年,瑞典國王埃裏克九世於遠征芬蘭前向神禱告,看到如同金色十字架的光芒橫越青空。根據這個傳説,藍底金十字與藍底金王冠的圖案成為了瑞典的國家象徵。也有指金十字是來自瑞典福爾孔王朝中的金色十字架,並以藍底為本而設計的。
瑞典國徽
主詞條:瑞典國徽
瑞典國徽分為大小兩種。瑞典國徽(大)圖案帶有中世紀色彩。一面繪有國旗圖案的盾徽配置在華美高貴的大帳篷裏。後面的圖案分為兩組:一組是藍,地上浮出三頂美麗王冠。自1364年之後,瑞典王國就以此作為國家的標誌,它代表着仍保留的君主體制;另一組圖案是藍、白條相間的背景上,上面站立着一隻金色雄獅,它象徵古老的福爾孔王朝。
瑞典國徽圖案中心鑲嵌着一枚小國徽圖案:紅底銀色寬帶上託着一把金壺;一隻金色雄鷹飛翔在星光燦爛的夜空中;藍天下,一座銀白色雙塔城堡巍然矗立。它們分別代表了瓦薩王朝及其繼承人伯納道家族。盾徽兩側侍立着一頭戴着金色王冠的雄獅,頂部的皇家冠冕由六翼天使勳章的鏈條環繞,鏈條上裝飾着生動的天使形象。
瑞典國歌
主詞條:瑞典國歌
瑞典國鳥
瑞典國石
瑞典國石是水晶,水晶因美麗晶瑩、硬度較高,瑞典人將其作為國石。
瑞典人口民族
編輯瑞典人口
瑞典全國各地人口分佈不均勻,全國90%的人口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區,馬爾默胡斯省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達151人,而耶姆特蘭省每平方千米只有3人。導致人口分佈不均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口的城市化;二是受自然地理條件的影響,在高海拔和高緯度地區,人煙稀少。
瑞典來自南歐、中東、亞洲和中美洲的難民佔的比例越來越大,他們很難與當地居民打成一片,移民的增加也導致瑞典犯罪率的上升,20世紀70年代以後,瑞典政府對移民加強了限制。2008年之後,外來移民數已超過瑞典向外移民數。外來移民多來自斯世紀堪的納維亞國家,其中又以芬蘭人最多。
瑞典民族
瑞典政治
編輯瑞典政體
瑞典為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政體。2022年9月,瑞典舉行大選。2022年10月,温和黨、自由黨與基民黨組成少數聯合政府。本屆政府施政重點包括打擊犯罪、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和加入北約等。
[1]
[33]
瑞典憲法
瑞典現行憲法由政府法典(1809年制定,1974年修訂)、王位繼承法(1810年制定,1979年修訂)和新聞自由法(1949年制定)三個基本法組成。此外還有議會組織法(1866年制定,1974年修訂)。憲法規定瑞典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作為國家象徵僅履行代表性或禮儀性職責,不能干預議會和政府工作。議會是立法機構,由普選產生。政府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對議會負責。國王的長子女是法定王位繼承人。
[1]
[33]
瑞典議會
主詞條:瑞典議會
瑞典議會實行一院制,共349名議員。議員經普選產生,任期四年。議會組織法規定,政黨在大選中需獲得全國選票的4%或一個選區的12%才能進入議會。本屆議會於2022年9月選出,由社會民主黨、環境黨、左翼黨、温和黨、自由黨、中間黨、基民黨和瑞典民主黨組成,設有16個常設委員會。温和黨人安德烈亞斯·諾爾連(Andreas Norlén)任議長。
[1]
[33]
瑞典政府
2022年10月,温和黨、自由黨與基民黨組成新一屆聯合政府。現共有閣員24人。首相烏爾夫·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温和黨),副首相埃芭·佈施(女,Ebba Busch,基民黨),歐盟事務大臣葉西卡·羅斯瓦爾(Jessika Rosvall,女,温和黨),外交大臣托比亞斯·比爾斯特倫(Tobias Billström,温和黨),對外援助和外貿大臣約翰·福塞爾(Johan Forssell,温和黨),國防大臣保爾·雍松(Pål Jonson,温和黨),民防大臣卡爾-奧斯卡·布林(Carl Oskar Bohlin,温和黨),財政大臣(伊麗莎白·斯萬特松,女,Elisabeth Svantesson,温和黨),民政大臣埃裏克·斯洛特納(Erik Slottner,基民黨),金融市場大臣尼克拉斯·維克曼(Niklas Wykman,温和黨),教育大臣馬茨·佩爾松(Mats Persson,自由黨),學校大臣洛塔·埃德霍爾姆(女,Lotta Edholm,自由黨),能源與工商大臣由副首相芭·佈施(女,Ebba Busch,基民黨)兼任,氣候與環境大臣羅米娜·普爾莫赫塔裏(女,Romina Pourmokhtari,自由黨),鄉村事務大臣彼得·庫爾格林(Peter Kullgren,基民黨),基礎設施和住房大臣安德里亞斯·卡爾松(Andreas Carlson,基民黨),文化大臣帕裏薩·利裏耶斯特蘭德(Parisa Liljestrand,女,温和黨),社會事務大臣雅各布·福斯麥德(Jakob Forssmed,基民黨),衞生大臣阿克·安卡貝里(Acko Ankarberg,女,基民黨),養老和社會保險大臣安娜·提恩耶(Anna Tenje,女,温和黨),社會服務大臣卡米拉-瓦爾特松·格倫瓦爾(Camilla Waltersson Grönvall,女,温和黨),勞動市場與融合事務大臣約翰·佩爾松(Johan Pehrson,自由黨),性別平等大臣寶琳娜·布蘭德貝里(Paulina Brandberg,女,自由黨),司法大臣古納·斯特羅默爾(Gunnar Strömmer,温和黨),移民大臣瑪麗亞-馬爾默爾·斯蒂納加德(Maria Malmer Stenergard,女,温和黨)。
[1]
[8]
[16]
[30]
瑞典司法
瑞典法院分三級:最高法院、6所中級(上訴)法院、72所初審法院,此外另設28所行政法院,皇家最高法院由16名政府任命的終身法官組成。全國設國家檢察院、6箇中級檢察院、38個區級檢察院和11個專司經濟犯罪的檢察院,國家檢察長由政府任命。設有獨立監察官,對議會負責,監督各級政府機構和官員。
[1]
瑞典政黨
(1)社民黨(Socialdemokraterna):1889年成立。瑞典第一大政黨,曾長期執政。主張保持和發展福利制度,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主席瑪格達萊娜·安德松(Magdalena Andersson,女)。
(2)環境黨(Miljöpartiet):1981年成立。強調環保,主張關閉核電站,反對加入歐元區。實行集體領導制,主要領導人瑪爾塔·斯特內維 (Märta Stenevi,女)和佩爾·布隆德(Per Bolund)。
(3)温和黨(Nya Moderaterna):1904年成立。原名温和聯合黨,2006年改為現名。主張堅持私有制和為企業減税,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主張加入北約。主席烏爾夫·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
(4)自由黨(Liberalerna):1934年成立。原名人民黨,2015年改為現名。主張自由競爭和寬鬆的移民政策。主席約翰·皮爾松(John Pehrson)。
(5)中間黨(Centerpartiet):1913年成立,原名農民協會,1958年改為現名。反對中央集權,強調環保。主席安妮·略夫(Annie Lööf,女)。
(6)基督教民主黨(Kristdemokraterna):1964年成立,原名基督教社會民主黨,1996年改為現名。堅持基督教價值觀、重視家庭。主席埃芭·布什·托爾(Ebba Busch Thor,女)。
(7)左翼黨(Vänsterpartiet):1917年成立。原名左翼黨—共產黨人,1990年改為現名。要求縮短工時、重視婦女權利、反對加入歐盟。主席努史·達格斯塔(Nooshi Dadgostar)。
(8)瑞典民主黨(Sverigedemokraterna):1988年成立。具有民粹主義色彩,要求政府實行更加嚴格的移民政策。2010年首次進入全國議會。主席吉米·奧克松(Jimmie Åkesson)。
[1]
[30]
瑞典政要
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國王。1946年4月30 日生於斯德哥爾摩。1966年高中畢業後在部隊接受軍事訓練,1968年在烏普薩拉大學和斯德哥爾摩大學進修。1973年9月15日即位。愛好體育運動。 1976年6月與德國人希爾維亞結婚。有二女一子,長女維多利亞公主為王儲。1981年9月和2006年7月偕王后訪華,2008年出席北京奧運會,2010年5月出席上海世博會,11月隨瑞典皇家工程院科技考察團訪華,2011年2月和王后因私訪滬。
烏爾夫·克里斯特松:首相。1963年生。1985年加入温和黨青年團。1988至1992年任青年團主席。1991年當選國會議員,先後擔任議會社會保障委員會、教育委員會、勞動力市場委員會委員及議會審計員等。2010年出任社會保障大臣。2017年成為温和黨主席。2022年10月當選首相。已婚,有三個女兒。
[27]
[30]
瑞典經濟
編輯瑞典綜述
19世紀之後,隨着資本主義經濟的成長,加上一直在世界政治上保持中立,瑞典經濟發展逐漸加速。到20世紀中葉快速發展,成為一個工業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20世紀70年代開始,瑞典實施了新的產業調整戰略,加大科研的力度和投入,發展現代高新技術產業,成為現代化福利社會。
20世紀初至21世紀初,農業在瑞典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持續下降,瑞典農業勞動人口只佔全國就業人口的3%左右。
20世紀90年代初,瑞典受世界性經濟危機影響出現衰退。1994年經濟開始回升,此後發展電子和信息技術產業,經濟一直保持2~4%的增長速度。2008年之後,瑞典經濟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面臨經濟增長下降、實體經濟遭受衝擊、市場信心持續疲弱、企業倒閉增多、失業率上升等不利局面。2009年後,瑞典經濟企穩回升,第三產業產值佔瑞典國內生產總值一半以上。
[4]
瑞典經濟高度發達。以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為主要內容的“瑞典模式”為保障國家經濟發展、抵禦危機影響發揮了作用。2015年,瑞典財政收入為10026億克朗,支出為9173億克朗,盈餘853億克朗。
瑞典指標
2021年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54570億瑞典克朗(約合5386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2.3萬瑞典克朗(約合4.9萬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4.8%。
國內生產總值 | 49515億瑞典克朗(約合5839億美元) |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 47.8萬瑞典克朗(約合5.6萬美元) |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 -2.8% |
貨幣名稱 | 瑞典克朗(Svensk krona)1克朗=100奧爾 |
匯率 | 1美元=8.6克朗(2021年8月) |
通貨膨脹率 | 0.5% |
失業率 | 8.3% |
瑞典貨幣
主詞條:瑞典貨幣
瑞典貨幣為瑞典克朗(Svensk kronor)。
瑞典農業
瑞典工業
瑞典在保留傳統特色產業的同時,優勢部門卻已轉向技術集約度高的機械工業和化學工業,發展信息、通訊、生物、醫藥、環保等新興產業。瑞典擁有自己的航空業、核工業、汽車製造業、先進的軍事工業,以及全球領先的電訊業和醫藥研究能力。在軟件開發、微電子、遠程通訊和光子領域,瑞典也居世界領先地位。
[4]
瑞典財政金融
瑞典服務業
2011年,瑞典服務業從業者佔總人口70.7%。2011年,服務業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1.3%,為3836.65億美元。
瑞典旅遊業
瑞典主要旅遊地有首都斯德哥爾摩、北部自然保護區、南部的哥德堡市和斯考奈省。
[1]
瑞典對外貿易
2020年,瑞典對外貨物貿易額2.802萬億瑞典克朗,進口額約1.374萬億瑞典克朗,同比下降9%,出口額約1.428萬億瑞典克朗,同比下降6%,貿易順差540億瑞典克朗。出口商品主要有:各類機械、運輸通信設備、化工及醫藥產品、紙張紙漿、造紙設備、鐵礦石、家用電器、能源設備、石油製品、天然氣和紡織品等。
[1]
瑞典對外投資
1989年正式取消外匯管制。主要投資對象是美國和歐洲國家,截至2011年瑞典對外投資262億美元。
瑞典外國資本
瑞典以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充足的高科技人才吸引了大量外資,外資主要來自美國、德國、英國和北歐鄰國。截止2011年外商直接投資額為122億美元。
瑞典對外援助
瑞典文化
編輯瑞典語言
瑞典語為瑞典的官方語言,通用英語。
[1]
瑞典南北距離很長所以在各地都有各自的方言,以斯德哥爾摩地區的語言為瑞典的標準語言。瑞典學校中英語是必修課,大多數20世紀40年代以後出生的瑞典人都會講英語。英語和瑞典語為通用商業語言。瑞典使用芬蘭語的人口主要居住在斯德哥爾摩、哥德堡等大城市。
[4]
瑞典語屬印歐語系屬日耳曼語族斯堪的納維亞語支。瑞典語與丹麥語及挪威語有關係,但發音與寫法均相異。英語是第二語言。從1849年開始,英語就是高中的必修課程,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更是成為所有瑞典學生的必修課程。大部分瑞典人還掌握其它一門甚至幾門語言,在學校就有除英語以外的外語課如西班牙語、德語、法語、意大利語等。
[4]
瑞典習俗
- 服飾禮儀
瑞典的傳統民族服裝是,男子上身穿短上衣和背心,下身穿緊身褲子。少女一般不戴帽子,已婚的婦女則戴式樣不一的包頭帽。在正式禮儀場合,男子一般是西裝革履,加上一件長外套;女子一般是西服上衣配短裙,或穿低胸露肩的長裙。
[5]
- 儀態禮儀
- 相見禮儀
在瑞典,熟人見面時都會主動打招呼,並互相問候。與外國客人相見時,通常以握手為禮,有時也行接吻禮,在一般情況下,互不相識的人初次交往時要作介紹。其介紹的原則是把男子介紹給女子,把年幼者介紹給年長者。
[5]
婚禮禮儀
瑞典節日
每年4月,復活節。
每年5月1日的前一天晚上,是瑞典人慶祝冬去春來的一個節日——五朔節。
每年五朔節之夜,人們集在野外,點起高大的篝火,伴着樂曲合唱。
每年5月1日,勞動節。
每年5月末,基督昇天節。
每年5月末或6月初,復活節後的第七個星期一。
每年6月末的星期六,夏至——仲夏節。
每年8月,吃蝦節。
每年10月末或11月初的星期六,聖人紀念日。
每年12月13日,瑞典傳統的露西亞女神節,瑞典人傳稱露西亞女神在每年12月13日夜晚降臨人間,給人們帶來光明;在首都斯德哥爾摩;這一天,太陽直到上午9點鐘才遲遲升起,而到下午3點鐘便早早落下,但從此以後,漫漫長夜便日見縮短,而光明的白晝則一天長似一天。
每年12月24日,聖誕節(瑞典的聖誕節比其他西方國家早一天是24日聖誕節23日在ghhdh晚聖誕夜)。
瑞典宗教
11世紀之前,瑞典人信仰挪威多神教,信奉阿薩神族的神靈,烏普薩拉神廟是瑞典的宗教中心。隨着11世紀的基督教化,國家的法律也做了相應的修改,禁止信奉其它宗教,直到19世紀末期才廢止。1530年代宗教改革後,瑞典不再信奉羅馬天主教,信義宗取而代之。18世紀後期,信奉猶太教和天主教等其它教派的信徒開始被允許在瑞典生活和工作。1951年,瑞典將宗教自由寫入了法律。大約75%的瑞典人屬於瑞典信義會,不過這個數字每年都在減少,定期去教堂的人亦然。據統計,瑞典人大約有275000人屬於自由教會,在瑞典生活的移民中約有9.2萬人信奉天主教,10萬人信奉東正教,50萬人是穆斯林。瑞典年有學校都對學生進行宗教教育,教科書中也不乏有關宗教的內容。但平時普通路德派教徒僅有3%去教堂作禮拜,大部分教徒只在舉行洗禮、婚禮、葬禮時才去教堂。每逢復活節和聖誕節時,大多數教徒都前往教堂祈禱。
[4]
- 基督教
基督教路德宗是瑞典的國教。國王信奉國教。法律規定非信奉國教公民不得擔任首相。教會分為13個主教區,2365個堂區,3249個牧師。1993年國教會成員人數約佔全國人口的88%。瑞典教會在國家享有特權,國王是教會的最高首腦,有權就宗教會議推薦的三人候選名單指定大主教和主教。國家徵收教會税,由瑞典教會用於民事支出。1951年起允許教徒退出國教會。
除了路德宗教會外,瑞典擁有相當多的獨立教會,最主要的有瑞典禮會聯盟(有310座教堂,20124名教徒);衞理公會教會(3665名教徒);瑞典宣教契約教會(75000名教徒)等。瑞典五旬節運動是當前瑞典最大的新教教派。1991年其信徒達95800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外國移民的湧入,東區教會教徒人數得到增加,1991年教徒人數達10萬人。
[4]
- 天主教
- 猶太教
- 伊斯蘭教
瑞典電影
主詞條:瑞典電影
瑞典電影擁有一百多年曆史,從1896年開始就有外國人在瑞典拍攝新聞片。瑞典人自己拍片從1898年開始。1907年在斯德哥爾摩成立了影片公司。1917年,斯約史特洛姆拍攝的故事片《賽爾日·維根》(又譯《巨浪的日子》,根據H.易卜生的詩作改編)開始了瑞典電影發展的新階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中立的瑞典處於隔絕狀態,外國影片停止進口,該國的電影生產增加了。1940年開始,瑞典電影復興起來。這期間的影片雖然大部分是娛樂片,但是反映尖鋭社會問題的現代題材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如A.漢力克孫導演拍攝的《一件犯罪案》(1946)、《第56號列車》(1944),莫蘭德爾的《諾言》。20世紀60年代,瑞典電影界出現了一代新人。
1963年,瑞典政府對電影事業的政策進行了改革,給開始從事創作的新導演創造了一些比較好的條件。這個時期出現了所謂的新瑞典電影學派。這個流派的很多導演本人是作家,他們都是根據自己撰寫的電影文學劇本進行拍片的。在當代瑞典影壇上,老一輩的電影工作者一直沒有停止拍片,如伯格曼又拍攝了《面對面》(1976)、《秋天奏鳴曲》(1978)、《芳妮和亞歷山大》(1982)等,並逐漸恢復了傳統敍事結構。活躍在20世紀70~80年代的許多青年導演,有一部分是瑞典電影學會培養出來的。
瑞典音樂
瑞典美食
主詞條:瑞典美食
瑞典人以西餐為主,麪包和馬鈴薯是他們的主食,其中特別喜歡黑麪包。一般人的早餐是夾果醬和奶油的麪包、咖啡、紅茶;午餐有面包、肉、蔬菜、馬鈴薯和色拉等;晚餐與早餐的食物相仿,只加一份湯。瑞典人也喜歡吃中餐,如各種涼菜、花生仁、火腿扒白菜、紅燒魚、香酥鴨、酸辣海蔘、肉絲榨菜湯、燒麥、蒸餃、花捲、酥餅等,對加入火腿的廣東菜比較感興趣。瑞典人對清鮮、嫩滑、焦香的菜餚非常喜歡,但口味偏重,食物的鹹度以及甜品的甜度往往較高。愛吃瘦嫩肉和新鮮蔬菜,喜歡喝濃湯。其菜餚基本上以魚為主,其中又以鯡魚、鯖魚為主,也吃雞、雞蛋、牛肉、豬肉、野味和其他水產品。
瑞典人在飲食上有一種獨特的習慣,就是每天要吃固定的菜品。如星期四的菜品是“艾他魯、米德、佛拉斯克”,這種菜以豆類和豬肉為主要原料。“西魯布拉”則是星期一的菜品,以牛肉的鯡魚為主要材料。他們還有一種代表性的吃法,即在一張大桌上擺上幾十種菜,按自己的愛好分取,菜的烹調質量僅為中等,稱之為“海盜席”。
瑞典軍事
編輯瑞典奉行軍事不結盟政策。和平時期注重包括軍事防務、民防、經濟防務和心理防務的總體國防建設。國王為全國武裝力量最高代表。三軍總司令負責提出軍事戰略,領導部隊訓練,指揮全軍作戰。全國劃分為四個軍區。2017年7月1日,瑞典開始實行義務兵役制。軍工發達。三軍總司令米克爾·畢登(Micael Bydén)上將。
[1]
瑞典交通
編輯瑞典鐵路
鐵路在瑞典國內運輸中佔有重要地位。截至2019年,鐵路總長15568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佔2/3。全國鐵路貨運量6935萬噸,54%為國內貨物。軌道交通客運量達2.3億人次。主要線路有連接南部大城市的環線(斯德哥爾摩—哥德堡—馬爾默—斯德哥爾摩)以及北部輸出鐵礦砂的呂勒奧—基律納—納爾維克(挪威)線。瑞典鐵路與丹麥和挪威等國相連,憑在瑞典有效的歐鐵通票,可免費搭乘從哥德堡和斯德哥爾摩開往奧斯陸的列車。
[28]
瑞典水運
海運是瑞典水運的主要方式。2020年,瑞典所有港口吞吐量總和為1.7億噸,客運量1402萬人次。主要海港有哥德堡、斯德哥爾摩、呂勒奧、烏克瑟勒松德和馬爾默。大多數港口擁有儲藏乾貨、農產品及冷凍產品的先進儲藏設備。內陸的配送由大型託運承包公司負責,即使國內最邊遠地區也可很快到達。內河航運在瑞典居於次要地位,全國運河總長約2603公里,瑞典9條運河和挪威2條運河共同組成瑞典和挪威運河協會,負責改善河道、周邊環保及旅遊等服務。
[28]
瑞典航空
瑞典擁有眾多大中小航空公司,航線眾多,航運便利。瑞典全國共有商用機場(年均運送乘客超過1.5萬人的機場)32個。瑞典、丹麥、美國和挪威共同擁有北歐航空公司(SAS),瑞典政府持有其中的14.82%的股份。該公司現有服役飛機157架,航線遍及五大洲50多個國家上百個城市以及國內的24個城市。此外,瑞典還有安德森商業航空公司(Andersson BusinessJet)、商業噴氣公司(Business Jet)等從事商業旅行服務和國內短途旅行的10多個小型航空公司。經由德國至荷蘭或英國港口的航線是瑞典最繁忙的航空線。中國飛往瑞典的直航(北京—斯德哥爾摩)由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經營,幾乎每天都有航班。東方航空公司於2018年6月開設了上海—斯德哥爾摩直航。
[28]
瑞典公路
瑞典公路總長23萬公里,其中有國道、省道10.6萬公里。2019年全國公路貨運量4.49億噸。公路運輸現已承擔國內客運量的90%和貨運量的50%左右。瑞典公路網北接芬蘭,西臨挪威,南可通過丹麥到達歐洲大陸。
[28]
白天開燈行車。這項措施是從1977年開始作為法令實行的。專家們認為,人的眼睛對晃動的燈光特別敏感。車輛白天開燈行駛,可以使處在遠距離或拐彎、上下坡處的行人很容易看到,特別是雨天、下雪天效果更明顯。自從實行這項措施後,事故發生率明顯下降。為防止雨雪污泥遮住前燈,瑞典生產的汽車都在前燈安裝了雨刷。
瑞典使用國際通用的交通法規和信號,路上的交通標誌通俗易懂。駕車時只要留神,一般不會走錯道。同其他許多國家不同的是,這裏市區的信號燈一般僅高兩米,使行人和駕車者無須仰視而行,重要路口在同一方向設立4個信號燈,不管從哪個角度都一目瞭然。
瑞典的公路平坦堅實,但車速卻受到嚴格限制,時速最高不得超過110千米,通常情況下限制在70千米上下,在學校、居住區和醫院附近則限制在20至30千米。在孩子常玩耍的住宅區附近,路面上還專門設置了“障礙”,築起幾道10釐米左右的小坎,迫使車輛降低車速。在瑞典,平常很少見到交通警察,但是實際上監視很嚴。因此開車時千萬不能心存僥倖,空中的直升飛機,地上的閉路電視,都嚴格注視來往車輛。超速行車者,第二天就會收到一張罰款單。
截至2011年,瑞典公路總長21.6萬千米,其中有國道、省道13.9萬千米。2011年公路貨運量3.5億噸。截至2011年,瑞典擁有轎車440.1萬輛,公共汽車1.4萬輛、卡車54.7萬輛、拖拉機32.1萬輛、摩托車28.1萬輛。
瑞典社會
編輯瑞典教育
實行9年一貫制義務免費教育。2020年,84%的人口受教育水平達高中及以上。
[30]
截至2021年7月,瑞典全國有各類高校48所(其中綜合性大學11所,藝術類院校5所)。高校有斯德哥爾摩大學、烏普薩拉大學、隆德大學、瑞典皇家工學院等。
[1]
瑞典科技
- 綜述
- 科研機構
- 科研發明
瑞典發明:安全火柴、高壓直流輸電技術、滾珠軸承、護理殘疾人的機器人、活動扳手、抗賭癮技術、拉鍊、藍牙、免費看日報、後向式兒童安全座椅、奶油分離器、三點式安全帶、網絡語音聊天工具Skype、衞星導航系統GP&C、温室效應、虛擬病歷、音樂網站Spotify、黃色炸藥、智能頭盔。
[4]
瑞典體育
瑞典全民體育健身活動豐富,網球、冰球、乒乓球、足球、手球、高爾夫球、賽馬等競技項目普及並有較高水平。瑞典曾舉辦過19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和1958年世界盃足球賽。其它重要比賽還包括1992年歐洲足球錦標賽,1995年女子世界盃足球賽,和冰球、田徑、滑雪等項目的世界級比賽。截至2021年7月,瑞典全國約有2.7萬個體育協會和俱樂部。
[1]
瑞典媒體
瑞典年出版圖書近1.6萬多種,日報170種。主要報紙有《每日新聞》、《瑞典日報》、《晚報》等。新聞媒體有瑞典通訊社,1921年創立,為半官方新聞機構,下設瑞典全國廣播電台、瑞典電視台和教育台。
瑞典通訊社是瑞典最大的通訊社,創建於1921年。它是瑞典各報紙和廣播電台合作所有的一個股份公司,其任務是向瑞典140多家報紙以及廣播電台和電視台提供國內外新聞。總社設在斯德哥爾摩,在馬爾默、哥德堡、松茲瓦爾、呂勒歐和延雪平5個城市設有分社。總社有僱員近180人,其中記者約150人,瑞通的國內新聞約佔2/3。1954年,它作為第一家歐洲通訊社開始使用電傳機發稿。
瑞典醫療
2010年,瑞典共有醫生3.4萬人,護士10.2萬人。男女平均壽命分別為78.8歲和83.5歲,老齡化較嚴重。
瑞典民生
瑞典生活水平較高,社會保障制度完善,醫療衞生體系發達。瑞典是少數未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之一,戰後瑞典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實行廣泛的社會福利政策,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社會福利項目從父母帶薪長期產假,到醫療保障病假補助,從失業保障和養老金,到義務教育,內容廣泛,被稱之為“從搖籃到墳墓”的保障。
瑞典是通過高個人所得税率,通過高額的税收,來實現福利保障的資金。瑞典的税種名目繁多,對個人而言,除個人收入所得税外,還有利息税、遺產税等,炒股票基金,買賣房屋等其他經營活動所得同樣也要交税。購買商品要交增值税。公司則要付僱主税。每年的四月份到六月期間,瑞典人都要主動向税務局申報自己每年的所有收入。
有學者認為這種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福利模式是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一種模式,是一種混合經濟。瑞典的福利制度也因為歐洲經濟衰退而面臨困境,人口老齡化,年輕人缺乏就業性。這都是高福利國家普遍面對的問題,瑞典正在進行一系列改革,增強經濟活力,完善制度。
[4]
瑞典外交
編輯瑞典奉行“小國大外交”,視人權、民主和多邊合作為外交政策基石。支持經濟全球化,倡導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民粹主義。重視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作用,積極推動聯合國改革。關注國際熱點問題,希通過提供發展援助、參與國際維和等方式發揮影響,外援約佔國民總收入比重1%。積極參與歐盟事務,支持歐洲一體化,為歐盟成員國和北約夥伴國。主張加強跨大西洋合作。重視發展同新興國家關係。
[1]
瑞典同中國
雙邊政治關係
1950年1月14日,瑞典承認新中國,1950年5月9日同中國建交,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同年,兩國互派大使,耿飈為中國駐瑞典首任大使。建交後,中瑞關係平穩發展,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各層次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並取得顯著成果。
雙邊經貿關係和經濟技術合作
中瑞建交以來,兩國經貿關係得到長足發展。1957年,兩國簽訂了政府間貿易協定。兩國建有經貿聯委會機制,迄今共舉行20次會議。
近年來兩國經貿關係穩定發展,兩國互為在亞洲和北歐地區最大貿易伙伴。2021年中瑞雙邊貿易額209.3億美元,同比增長17.1%。其中,中方出口額110.3億美元、同比增長31.9%,進口額99億美元、同比增長4.1%。截至2021年底,中國對瑞全行業直接投資額約112億美元。
瑞典重視開拓中國市場。截至2021年底,瑞對華投資項目1801個,實際使用58.9億美元。瑞在華主要企業有:伊萊克斯(中國)電器有限公司、斯凱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阿斯利康製藥有限公司、南京愛立信通信有限公司、北京愛立信通信系統有限公司、宜家家居公司等。
[29]
在文化、科技、教育與軍事等方面的雙邊交往與合作
2006年,瑞典“哥德堡號”仿古船復航中國並舉辦文化活動。2010年兩國簽署《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2012年,兩國以互換照會形式確認在瑞典設立中國文化中心。2015年,瑞典國家交響樂團來華巡演。2016年,中國文化中心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落成。中國已連續多年在瑞舉辦“歡樂春節”活動。此外,中國乒乓球、速滑、田徑等各類運動隊也多次訪瑞。
中瑞科技交流始於上世紀70年代。1978年中瑞成立了科技合作混委會(司局級),1981年中瑞簽訂科技合作議定書。1992年,中國為瑞典搭載發射科學實驗衞星“弗利亞”號。目前雙方科技合作已擴大到通訊、環保、醫藥、農林、宇航等20多個領域的80多個項目。自1980年起,瑞典為中國培訓各類技術和管理人員約2000多人。2007年9月,中瑞科技聯委會第一次會議和 “中國—瑞典科技周”在京舉行。2012年國開行設立10億歐元中瑞創新合作專項貸款;中瑞合作舉辦“綠色創新論壇”;中瑞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成立。2018年,瑞典政府發佈加強對華創新科研合作研究報告。2022年1月,中瑞科技聯委會第6次會議以視頻方式舉行。
中瑞1964年起正式交換留學生。20世紀80年代以來,兩國教育領域的交往增多。兩國簽有《關於高等教育合作的框架協議》。2018年,兩國教育部舉行首次教育政策對話會。截至2021年底,中國在瑞有公派和自費留學生約7820名。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2015年,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領事關係
1996年瑞在上海開設總領館。1997年中國在瑞第二大城市哥德堡開設總領館。1997年雙方就瑞保留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總領館達成協議並換文。2002年11月瑞在廣州開設總領館。2009年11月,因財政原因,瑞關閉駐廣州總領館。目前,瑞典在上海和香港設有總領館。
[29]
瑞典同波羅的海
瑞典同北歐國家有傳統的多層次、多形式的密切協商與合作關係,視北歐合作為外交政策的基礎。主張進一步消除北歐內部的各種壁壘,發展北歐同環波羅的海國家和地區的合作關係。瑞、芬、丹三國建立了在歐盟首腦會議前磋商機制。2008年擔任北歐部長理事會主席。
瑞典同歐盟
1995年加入歐盟,2001年3月開始實施申根協定。支持歐盟一體化的深化和歐盟東擴,贊同土耳其加入歐盟。推進歐盟農業政策改革,反對設立歐盟主席。支持歐洲共同安全與防務政策。2003年9月14日全民公決否決加入歐元。2007年12月,簽署《里斯本條約》。
瑞典同北約
1994年,瑞典加入北約“和平夥伴關係”計劃。承認北約在歐安格局中的主導地位。對北約東擴不持異議,重視深化與北約的“和平夥伴關係”。認為北約在使用軍事力量時,原則上必須以國際法為基礎,除特大人道主義災難和自衞外,須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曾參加北約在科索沃和阿富汗的維和行動。
2022年5月15日,瑞典執政黨社會民主黨宣佈,社會民主黨黨委委員會已正式決定支持瑞典加入北約。
當地時間2022年6月29日,北約在公報中宣佈,北約成員國已正式同意邀請瑞典加入北約。
[18]
當地時間7月4日,芬蘭外長哈維斯托和瑞典外交大臣林德與北約助理秘書長卡登巴赫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完成了有關兩國加入北約的最終會談,芬蘭和瑞典正式確認願意加入北約組織並承擔盟約規定的政治、法律和軍事義務。
[20]
當地時間7月5日,北約組織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與芬蘭外長哈維斯托及瑞典外交大臣林德在北約總部布魯塞爾正式簽署了芬瑞兩國加入北約組織議定書。按照程序,這份議定書隨後將交由北約現有的30個成員國批准。
[22]
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的議定書。
[26]
瑞典同俄羅斯
瑞典認為俄羅斯對瑞的安全比較重要。希與俄在共同價值觀基礎上建立真正的夥伴關係。支持歐盟與俄羅斯通過有關建立歐俄四個統一空間“路線圖”的一攬子文件。願看到俄更緊密地融入歐洲合作,支持俄加入世貿組織。強調俄必須尊重人權和保障人的基本自由,車臣衝突問題必須通過政治途徑解決,俄政府應正確處理與國內媒體的關係。主張歐安組織在俄格衝突中發揮重要作用,不支持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呼籲俄格雙方通過政治接觸和平解決衝突。
瑞典同其它國家
瑞典重視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和經濟關係。主張發達國家應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減免窮國債務,解除對農產品、紡織品和服裝等產品的貿易壁壘並大幅削減對該國的農業補貼。表示將在現政府任期內使對外援助達到佔國內生產總值1%的水平。把預防衝突、反對毒品、防治艾滋病及保護婦女權利列為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重點。
[4]
2014年10月3日,瑞典新首相、社會民主黨主席斯特凡·勒文宣佈,瑞典政府將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支持通過兩國方案解決巴以衝突。
瑞典旅遊
編輯瑞典諾貝爾故居
諾貝爾故居坐落在瑞典中部卡爾斯庫加市的白樺山莊,離斯德哥爾摩200多千米。1894年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結束了海外飄泊生涯回到祖國定居,在這裏度過了他生命最後兩年中的大部分時光。由於他當年在斯德哥爾摩出生的舊居如今已經矗立起高樓大廈,白樺山莊就成了今天惟一保存完整的諾貝爾故居。
自1975年建立起紀念館之後,這裏已成為一遊覽勝地和諾貝爾學術活動的中心。每年一度在這裏舉行諾貝爾學術討論會,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共同探討科學領域新課題和諾貝爾“造福於人類”的學術思想。紀念館裏保留着諾貝爾生前活動的照片、他獲得的各種技術發明專利證書、金質獎章和遺囑。
瑞典瑞典皇宮
瑞典皇宮是國王辦公和舉行慶典的地方,斯德哥爾摩主要旅遊景點。坐落在斯德哥爾摩市中心。建於17世紀,是瑞典建築學家特里亞爾的作品。正門由兩隻石雕獅子分立兩旁,兩名頭戴紅纓軍帽、身穿中世紀服裝的衞士持槍而立,顯得威武森嚴。皇宮四壁有許多精美的浮雕,中間是一個很大的場院。南半闕的王宮教堂和國家廳以及北半闕的宴會廳保持着原有陳設,對公眾開放。皇宮華麗的大廳裏,壁上掛着大幅的歷代國王和皇后的肖像畫,穹頂飾有磁埋和雕刻和絢麗的繪畫。據説大多出自17世紀德國美術家之手。有的室內還陳設着古代的戰車兵器、珠寶飾物、金銀器皿和手持長矛、全身披掛着銅盔鐵甲的中世紀騎士的實體模型。王宮衞隊每天中午按古老傳統舉行隆重的換崗儀式。
瑞典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 | 卓寧霍姆王家領地 | 塔努姆巖刻羣 | 勒奧的加默爾斯塔德教堂村 |
恩厄爾斯貝里鐵工廠 | 厄蘭島南部農業景觀 | ||
赫爾辛蘭帶裝飾的農舍 | —— | ||
—— | |||
自然遺產 | —— | ||
自然文化雙遺產 | —— | —— |
瑞典著名人物
編輯
諾貝爾(3張)
- 參考資料
-
- 1. 瑞典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17-07-06]
- 2. 梁光嚴.《列國志:瑞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05
- 3. 馬恩全集第四十四卷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7-09]
- 4. 梁光嚴 .《瑞典》.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年
- 5. 瑞典民俗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5-01-24]
- 6. Population Density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引用日期2021-06-02]
- 7. 克里斯特松當選瑞典新首相 .新華網
- 8. 瑪格達萊娜·安德松再次當選為瑞典首相 .北晚在線[引用日期2021-11-29]
- 9. 瑞典首相稱瑞典申請加入北約將加劇緊張局勢 .光明網(來源:中國新聞網).2022-03-09[引用日期2022-03-09]
- 10. 瑞典芬蘭研究加入北約 俄羅斯:會產生嚴重軍事和政治後果 .紅星新聞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4-01]
- 11. 瑞典政府宣佈將申請加入北約 .央視新聞[引用日期2022-05-16]
- 12. 瑞典政府正式決定申請加入北約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2-05-17]
- 13. 瑞典及芬蘭領導人:兩國將於18日一起提交加入北約的申請 .環球網[引用日期2022-05-17]
- 14. 楊黎煒. 世界國旗圖志[M]. 知識出版社, 2007.1:237.
- 15. 愛國歌,重國格(觀點)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2-05-18]
- 16. 瑞典財政大臣稱瑞典很可能受到俄烏衝突的間接影響|烏克蘭 .網易[引用日期2022-05-18]
- 17. 北約領導人正式邀請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界面新聞 · 快訊 .界面新聞[引用日期2022-06-29]
- 18. 快訊!北約成員國已正式同意邀請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 .北京日報[引用日期2022-06-29]
- 19. 北約秘書長:瑞典和芬蘭7月5日將簽署加入北約的議定書 .參考新聞[引用日期2022-06-30]
- 20. 芬蘭和瑞典正式確認加入北約的意願 .環球網[引用日期2022-07-05]
- 21. 芬蘭和瑞典正式確認加入北約的意願|界面新聞 · 快訊 .界面新聞[引用日期2022-07-05]
- 22. 瑞典和芬蘭正式簽署加入北約組織議定書 .央視新聞[引用日期2022-07-05]
- 23. 瑞典和芬蘭正式簽署加入北約組織議定書 .京報網[引用日期2022-07-05]
- 24. 30國駐北約大使已簽署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協議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2-07-05]
- 25.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的議定書 .央視新聞客户端[引用日期2022-08-10]
- 26.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的議定書 .央視新聞客户端[引用日期2022-08-10]
- 27. 克里斯特松當選瑞典新首相 .新華社.2022-10-17
- 28.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 瑞 典 (2021年版) .商務部[引用日期2022-10-30]
- 29. 雙邊關係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3-06]
- 30. 國家概況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3-06]
- 31. 瑞典議會批准該國加入北約 .新華網.2023-03-23
- 32. 匈牙利暫停批准瑞典加入北約程序 .環球網.2023-03-30[引用日期2023-03-30]
- 33. 國家概況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5-20]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