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病名
- 艾滋病
- 外文名
- AIDS
- 別 名
-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
- 就診科室
- 感染科
- 多發羣體
- 青壯年人
- 常見病因
- 因HIV感染引起
- 常見症狀
- 持續發燒、虛弱、盜汗,全身淋巴結腫大
- 傳染性
- 有
- 傳播途徑
- 性接觸、血液、母嬰傳播
艾滋病歷史背景
編輯研究認為,艾滋病起源於非洲,後由移民帶入美國。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發病率與死亡率週刊》上登載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報告,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關艾滋病的正式記載。1982年,這種疾病被命名為"艾滋病"。不久以後,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國旅遊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協和醫院後很快死亡,後被證實死於艾滋病,這是我國第一次發現艾滋病病例。
艾滋病疾病症狀
編輯HIV感染者要經過數年、甚至長達10年或更長的潛伏期後才會發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機體抵抗力極度下降會出現多種感染,如帶狀皰疹、口腔黴菌感染、肺結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腸炎、肺炎、腦炎,念珠菌、肺孢子蟲等多種病原體引起的嚴重感染等,後期常常發生惡性腫瘤,併發生長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艾滋病疾病對策
編輯雖然全世界眾多醫學研究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製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藥物,也還沒有可用於預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已被我國列入乙類法定傳染病,並被列為國境衞生監測傳染病之一。
艾滋病臨牀表現
編輯發病以青壯年較多,發病年齡80%在18~45歲,即性生活較活躍的年齡段。在感染艾滋病後往往患有一些罕見的疾病如肺孢子蟲肺炎、弓形體病、非典型性分枝桿菌與真菌感染等。
HIV感染後,最開始的數年至10餘年可無任何臨牀表現。一旦發展為艾滋病,病人就會出現各種臨牀表現。一般初期的症狀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樣,可有全身疲勞無力、食慾減退、發熱等,隨着病情的加重,症狀日見增多,如皮膚、黏膜出現白念球菌感染,出現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紫斑、血皰、淤血斑等;以後漸漸侵犯內臟器官,出現原因不明的持續性發熱,可長達3~4個月;還可出現咳嗽、氣促、呼吸困難、持續性腹瀉、便血、肝脾腫大、併發惡性腫瘤等。臨牀症狀複雜多變,但每個患者並非上述所有症狀全都出現。侵犯肺部時常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腸可引起持續性腹瀉、腹痛、消瘦無力等;還可侵犯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艾滋病一般症狀
持續發燒、虛弱、盜汗,持續廣泛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特別是頸部、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更明顯。淋巴結直徑在1釐米以上,質地堅實,可活動,無疼痛。體重下降在3個月之內可達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別明顯。
艾滋病呼吸道症狀
長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嚴重時痰中帶血。
艾滋病消化道症狀
艾滋病神經系統症狀
艾滋病皮膚和黏膜損害
艾滋病腫瘤
可出現多種惡性腫瘤,位於體表的卡波濟肉瘤可見紅色或紫紅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潤性腫塊。
艾滋病檢查
編輯艾滋病機體免疫功能檢查
主要是中度以上細胞免疫缺陷包括:CD4+T淋巴細胞耗竭,外周血淋巴細胞顯著減少,CD4<200/μl,CD4/CD8<1.0,(正常人為1.25~2.1),遲髮型變態反應皮試陰性,有絲分裂原刺激反應低下。NK細胞活性下降。
艾滋病各種致病性感染的病原體檢查
如用PCR方法檢測相關病原體,惡性腫瘤的組織病理學檢查。
艾滋病HIV抗體檢測
採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明膠顆粒凝集試驗、免疫熒光檢測法、免疫印跡檢測法、放射免疫沉澱法等,其中前三項常用於篩選試驗,後二者用於確證試驗。
4.PCR技術檢測HIV。
艾滋病疾病診斷
編輯艾滋病急性期
診斷標準:病人近期內有流行病學史和臨牀表現,結合實驗室HIV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即可診斷,或僅實驗室檢查HIV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即可診斷。80%左右HIV感染者感染後6周初篩試驗可檢出抗體,幾乎100%感染者12周後可檢出抗體,只有極少數患者在感染後3個月內或6個月後才檢出。
艾滋病無症狀期
診斷標準:有流行病學史,結合HIV抗體陽性即可診斷,或僅實驗室檢查HIV抗體陽性即可診斷。
艾滋病艾滋病期
(1)原因不明的持續不規則發熱38℃以上,>1個月;
(2)慢性腹瀉次數多於3次/日,>1個月;
(3)6個月之內體重下降10%以上;
(4)反覆發作的口腔白念珠菌感染;
(7)反覆發生的細菌性肺炎;
(8)活動性結核或非結核分枝桿菌病;
(9)深部真菌感染;
(10)中樞神經系統佔位性病變;
(11)中青年人出現痴呆;
(12)活動性鉅細胞病毒感染;
(13)弓形蟲腦病;
(14)青黴菌感染;
(15)反覆發生的敗血症;
艾滋病治療
編輯艾滋病整體對策
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藥物。現階段的治療目標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載量;獲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維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質量;降低HIV相關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本病的治療強調綜合治療,包括:一般治療、抗病毒治療、恢復或改善免疫功能的治療及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的治療。
艾滋病一般治療
對HIV感染者或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患者均無須隔離治療。對無症狀HIV感染者,仍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應根據具體病情進行抗病毒治療,並密切監測病情的變化。對艾滋病前期或已發展為艾滋病的患者,應根據病情注意休息,給予高熱量、多維生素飲食。不能進食者,應靜脈輸液補充營養。加強支持療法,包括輸血及營養支持療法,維持水及電解質平衡。
艾滋病抗病毒治療
抗病毒治療是艾滋病治療的關鍵。隨着採用高效抗逆轉錄病毒聯合療法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療效,顯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後。
艾滋病痊癒
艾滋病被發現的40年時間裏,全球僅兩位患者確認治癒,即均使用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在2020年7月的第23屆國際艾滋病大會上,來自巴西聖保羅聯邦大學的臨牀研究人員公佈巴西一名男子可能已成為第一個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即得到治癒的艾滋病患者。
2020年8月26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美國麻省總醫院、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拉根研究所,哈佛大學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NIH)等研究團隊在線發表了一項研究,題為“Distinct viral reservoirs in individuals with spontaneous control of HIV-1”。該研究通訊作者為拉根研究所的免疫學家Xu Yu教授。
研究團隊發現,在某些未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而能夠控制病毒複製的HIV-1感染者中,病毒經常整合到人類基因組的特定區域,其中的病毒轉錄受到抑制。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究分析的一例患者可能實現了HIV的清除性治癒(sterilizing cure)。
[1]
第一例治癒者——柏林病人
柏林病人廣為人知,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是地球上唯一被治癒的艾滋病患者,他名叫 Timothy Ray Brown ,他在1995年被發現感染艾滋病,此後一直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
2006年,他患上了急性髓細胞白血病,2007年,他接受了CCR5 Δ32/Δ32 造血幹細胞移植,不僅治好了白血病,體內的HIV病毒也徹底消失了。此後差偶偶12年時間裏,他沒有再檢測到HIV病毒,因此被認為是治癒了艾滋病。2020年9月,他死於白血病復發。
[9]
第二例治癒者——倫敦病人
2019年3月5日,Nature 發表了一篇題為:HIV-1 remission following CCR5Δ32/Δ32 ha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的論文。
一名感染了HIV病毒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接受CCR5 Δ32/Δ32 造血幹細胞移植後,霍奇金淋巴瘤得到了有效治療,同時,他在長達30個月的時間裏,體內沒有再檢測到HIV病毒。
第三例治癒者——紐約病人
2022年2月15日,在美國丹佛舉行的逆轉錄病毒和機會性感染會議(CROI)上,科學家們披露了世界上第三例艾滋病痊癒患者的詳細病例。更重要的是,這名中年、混血女性患者是第一個通過移植臍帶幹細胞成功治癒艾滋病的案例。這不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癒性療法,還為來自更多種族背景的患者提供了治癒的希望。
[6]
第四例治癒者——感染HIV病毒31年後被治癒
2022年7月27日,美國希望之城(City of Hope)的研究團隊宣佈,一名66歲的艾滋病患者被“治癒”,成為繼繼“柏林病人”、“倫敦病人”和“紐約病人”之後,第四位經幹細胞移植實現艾滋病長期緩解的病例。
[9]
艾滋病預防方法
編輯目前尚無預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採取預防措施。其方法是:
1.堅持潔身自愛,不賣淫、嫖娼,避免高危性行為。
2.嚴禁吸毒,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輸血和使用血製品,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鬚刀、刮臉刀等個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預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與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接觸,切斷其傳播途徑。
艾滋病最新進展
編輯2019年11月6日,美國研究人員領銜的科研團隊獲得一種艾滋病病毒新毒株的基因組序列,在艾滋病病毒相關命名準則發佈19年後首次確認新毒株。發表在美國《艾滋病雜誌》上的研究論文顯示,這種新毒株屬於HIV-1型M羣,被確認為L亞型。世界上大多數患者感染的艾滋病病毒毒株屬於HIV-1型,其中M羣最為常見。
[2]
艾滋病疫苗研發
編輯艾滋病相關事件
編輯2022年2月15日,逆轉錄病毒和機會性感染會議(CROI)的會議摘要顯示,全球出現了第 3 例被治癒的 HIV 病例,然而這位患者的治療方法與前 2 例不盡相同,可能帶來了艾滋病治療的新思路。
[8]
- 參考資料
-
- 1. 艾滋病“自愈”?《自然》:基因分析提供“精英控制者”線索 .澎湃新聞.2020-08-27[引用日期2020-08-27]
- 2. 研究人員19年來首次確認艾滋病病毒新毒株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11-08]
- 3. 俄羅斯稱已擁有艾滋病病毒原型疫苗 - 原創 - 海外網 .海外網[引用日期2020-12-01]
- 4. 全國首例!廣西一醫院為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成功進行腎臟移植手術 .央視新聞[引用日期2022-01-07]
- 5. 全新艾滋病病毒已出現:破壞性更大、傳播更快 .健康時報客户端[引用日期2022-02-05]
- 6. 世界上第三例艾滋病痊癒患者,使用了這種新療法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2-16]
- 7. “紐約病人”來了!全球首例女性艾滋病治癒者誕生! .中國生物技術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8. 全球首例女性艾滋病痊癒者,專家:或為治療提供新通路 .健康時報.2022-02-17[引用日期2022-02-17]
- 9. 世界第四例艾滋病治癒者出現,感染三十多年後實現長期緩解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2-07-29]
- 詞條統計
-
- 瀏覽次數:次
- 編輯次數:387次歷史版本
- 最近更新: 五明筱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