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布哈茲

鎖定
阿布哈茲(阿布哈茲語:Аҧсны;格魯吉亞語:აფხაზეთი;俄語:Абхазия),又譯作阿布凱西亞,是格魯吉亞自治共和國的一部分,與俄羅斯西南部接壤,首府蘇呼米,在蘇聯解體後自行宣佈獨立。現已與俄羅斯等7個聯合國成員國建立外交關係 [1] 
阿布哈茲位於黑海和大高加索山之間,位處黑海東岸,是一片狹長的低地。屬於亞熱帶氣候。阿布哈茲問題是格魯吉亞和俄羅斯的主要糾紛之一和兩國之間一系列緊張局勢的源頭之一。
中文名
阿布哈茲
外文名
Government of the Autonomous Republic of Abkhazia
簡    稱
阿布哈茲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蘇呼米
主要城市
加格拉,古爾裏普希,古道塔
國慶日
1992年7月23日
國    歌
勝利(Aiaaira)
官方語言
阿布哈茲語、俄語
貨    幣
俄羅斯盧布、阿布哈茲阿沙
時    區
東3區
政治體制
共和制
國家領袖
總統:勞爾·哈吉姆巴;總理:別斯蘭·布特巴
人口數量
312,400(2020年)
人口密度
31人/平方公里(2020年)
主要民族
阿布哈茲人、俄羅斯人
主要宗教
伊斯蘭教
國土面積
8860 km²
水域率
忽略不計
GDP總計
5.35億美元(2020年)
人均GDP
2068美元(2020年)
國際域名縮寫
ABH
道路通行
靠右駕駛
人大會議長
努格扎爾·阿蘇
會議廳主席
納捷拉·亞喀巴
最大城市
蘇呼米
國家結構形式
單一制
曆    法
公曆
政府駐地
蘇呼米

阿布哈茲發展歷史

阿布哈茲共和國國徽 阿布哈茲共和國國徽
阿布哈茲的土地早在舊石器時代後期就有人定居。公元前5世紀開始有文字記載,傳説中的卡斯托和波勒克斯兄弟建立了蘇呼米城,後來成為古羅馬拜占庭屬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統治下(550?)阿布哈茲人信奉基督教,是羅馬帝國的僕從。8世紀建立獨立的阿布哈茲王國。隨後成為格魯吉亞的一部分,1463年獨立後,16世紀又為奧斯曼帝國統治,伊斯蘭教取代基督教。1810年與俄國簽訂條約,承認阿布哈茲為俄國保護國。俄國於1864年兼併阿布哈茲。1919年宣佈阿布哈茲為自治區,1921年升為自治共和國。1930年成為格魯吉亞境內的自治共和國,1936-1938年進行集體化改革,1990年把阿布哈茲自治共和國升級為阿布哈茲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但是在1991年阿布哈茲被格魯吉亞吞併,重新成為格魯吉亞的自治共和國。然而,1992年始阿布哈茲境內的分離主義者武裝反叛格魯吉亞中央政府宣佈其獨立。1993年反叛者控制了阿布哈茲,1994年宣佈成立獨立的主權共和國,但遭到俄羅斯及格魯吉亞反對。
叛亂前,格魯吉亞人佔阿布哈茲境內人口幾近一半,而阿布哈茲人佔不到1/5,其餘為亞美尼亞人和俄羅斯人。1993年多數格魯吉亞人及部分俄羅斯人逃至格魯吉亞其他地區。
大多數人口集中於沿海低地,那裏有一些較大的居民點──首府蘇呼米(Sokhumi)、奧恰姆契拉(Ochamchira)和休養勝地加格拉(Gagra)及新阿豐(Novy Afon)。雖然可耕地很少,經濟仍以農業為主。在前陸地帶種植一種最佳煙草;濱海地區以茶、絲、水果著稱。大量種植桐樹桉樹子,產桐油。自古栽培葡萄。內陸高坡地以伐木業為主。內陸最大城市特克瓦爾切利(Tkvarcheli)為煤礦中心。由多座水力發電廠提供電力。濱海休養地和裏察(Ritsa)湖為受人歡迎的休假和康復中心
主要交通線有濱海電氣化鐵路,有支線通至特克瓦爾切利。公路也與海岸平行,並通往內地裏察湖,也有沿科多里(Kodori)和布齊卜(Bzyb)河谷的公路。面積8600平方公里(約3300平方英里)。1991年時人口約53.8萬。

阿布哈茲自然地理

阿布哈茲位於黑海和大高加索山脊線之間。瀕黑海東岸,是一條狹長的濱海低地,一些山嘴切割其間,這些山嘴逐漸升高形成一個被海水和河水沖蝕的階丘組成的前陸地帶,最後與高加索山的陡峭山坡混成一體。

阿布哈茲氣候特徵

低地為近亞熱帶氣候,1月平均温度高於0℃,年降雨量1200∼1400毫米(約47∼55英寸)。山坡氣候比較寒冷,降雨量2030∼3050毫米(約80∼120英寸)。亞熱帶土壤(黃土和紅色石灰土)上植被繁茂,植物種類在1500種以上。廣闊的低地和前陸地帶上已經見不到一度覆蓋阿布哈茲的櫟樹山毛櫸鵝耳櫪的樹林,山區的針葉樹已被草地所取代。2750米(9,000英尺)以上為雪線

阿布哈茲行政區劃

阿布哈茲分為7個區,分別為:
  • 加格拉區
  • 古達烏塔區
  • 蘇呼米區
  • 古爾德里希區
  • 奧恰姆奇拉區
  • 特克瓦爾切利區
  • 加利區

阿布哈茲地緣政治

1992年8月,高加索地區最激烈的族際衝突之一——格魯吉亞-阿布哈茲衝突發展成一場持續了14個月的大規模戰爭。軍事對抗造成雙方共死亡8000人,經濟損失達113億美元,阿布哈茲的民族人口狀況發生變化,原來佔多數的格魯吉亞族變為少數民族(從各種評估資料來看,移居到格魯吉亞其他地方的格魯吉亞人有15萬至20萬,而格魯吉亞方面提供的數字是30萬)。
阿布哈茲人在1992至1993年遭受的民族人口損失可與1860至1870年將阿布哈茲人強制遷往土耳其造成的損失相提並論。
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未被承認的阿布哈茲共和國對高加索地區大型地緣政治遊戲的進程有着最大的影響力。"阿布哈茲問題"是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爭執不休的主要原因。俄羅斯軍界和政界部分上層人物親阿布哈茲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格魯吉亞親西方的方針,這對俄羅斯在大高加索地區的主要盟友亞美尼亞也產生了影響。
阿布哈茲在表面上和法律上是格魯吉亞的一部分。而實際上,格魯吉亞的主權並沒有延伸到從普索烏河到因古裏河這片區域。阿布哈茲領導人未能控制的只是科多里河上游的一小塊地方。第比利斯方面在2006年7月以前也沒能控制這個地方。格魯吉亞領導人企圖在阿布哈茲這個難以通行的地區安營紮寨,將其變為戰略基地
格魯吉亞1993年在與阿布哈茲的衝突中遭受了軍事上的失敗。這不僅造成地緣政治後果(格魯吉亞失去了12.5%的領土和200公里的黑海沿岸),而且還導致格魯吉亞族居民大規模離開阿布哈茲。與南奧塞梯不同的是,阿布哈茲族際衝突的軍事階段以驅逐"失敗的"民族而告終。從各種資料來看,大約有20萬格魯吉亞人離開了阿布哈茲。阿布哈茲領導人曾經準備研究格魯吉亞方面最棘手的"難民"問題。他們提出的唯一條件是,對格魯吉亞"難民"進行審查,以"篩出"參加過1992至1993年軍事行動的人。阿布哈茲方面多次表示,擔心"難民"返回和民族人口構成出現有利於格魯吉亞人的變化會導致新的種族清洗,這次是格魯吉亞人搞的清洗。阿布哈茲領導人作為"特例"研究了讓格魯吉亞"難民"返回格魯吉亞人最多的加利地區的問題。從1989年的資料來看,這個地區的格魯吉亞人佔93%。阿布哈茲領導人多次否決了在格魯吉亞享受"最廣泛的自治"的設想。在1992年以前,阿布哈茲在法律上擁有自治體的全部特徵。阿布哈茲認為,關於恢復自治地位的言論都是空話。
與解決南奧塞梯問題一樣,格魯吉亞現任總統的班子在解決阿布哈茲問題時力圖改變族際衝突的規模,即把這一衝突變為俄格衝突。這種做法的最終目的是將問題"國際化",使俄羅斯失去阿布哈茲民族和政治穩定唯一保障者的地位。薩卡什維利把美國、烏克蘭土耳其作為和平進程可能的共同保障國。
然而從俄羅斯的觀點來看,最佳的方案是,在最重要的人文問題(教育、醫療、經商、自由流動、在格魯吉亞社團和阿布哈茲社團成員之間建立接觸)得到解決之前,推遲解決與阿布哈茲共和國地位有關的各種問題。只有在解決這些人文問題方面取得進展之後,才能夠着手解決地位問題。這是唯一能夠避免重新分配財產、重新劃分勢力範圍和激化阿布哈茲族際關係的做法。俄羅斯和美國可以作為阿布哈茲的財產關係和權力不可侵犯的保證方。顯然,只有在得到可以保留已經獲得的資源和行政權的保證的情況下,在1993年取得軍事勝利的阿布哈茲現領導人才會願意同格魯吉亞就阿布哈茲地位問題進行對話。俄羅斯也可以因此而保障該國南部邊境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阿布哈茲外交

阿布哈茲已經與5個聯合國會員國和3個非聯合國會員國建交。
國家
承認日期
註釋
2006年11月17日
2006年11月17日建交
2006年11月17日
2006年11月17日建交
2006年11月17日
2006年11月17日建交
2008年8月26日
2008年9月9日建交,雙方互設大使館
2008年9月4日
2009年9月10日建交
2009年9月10日
2010年7月12日建交,雙方互設大使館
2009年12月15日
2009年12月15日建交
2011年5月23日-2013年5月20日
2011年5月31日建交,2013年5月20日斷交
2011年9月18日-2014年3月31日
2011年9月18日建交,2014年3月31日斷交
2018年5月28日
2018年5月28日建交,雙方互設大使館
2008年8月26日,據俄羅斯電視台26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已簽署命令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
2008年9月10日,俄羅斯與阿布哈茲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2008年12月23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宣佈,俄羅斯計劃在2009年與阿布哈茲簽署一份關於軍事合作以及邊界防護的協議。
拉夫羅夫23日在莫斯科與阿布哈茲外長沙姆巴舉行會談後説:“大約有20份涉及各個領域的協議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快起草完成。其中,今天最重要的領域是安全保障。這些文件將規定軍事領域合作以及邊界防護問題。”
他還指出,“我們商定最大限度加快這項工作的實施,以便在明年初能夠簽署這些文件”。
2010年2月17日,俄羅斯與阿布哈茲簽署了一項協議,俄將在阿布哈茲建立一個大型的永久性軍事基地
阿布哈茲官員説,軍事基地將能容納已部署在阿布哈茲的至少3000名俄陸軍軍人,使用期至少為49年。
2018年5月28日,敍利亞、南奧塞梯、阿布哈茲駐俄羅斯大使齊聚莫斯科,共同簽署了相互承認並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敍利亞自此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為獨立國家 [2] 

阿布哈茲阿格結仇

多年來,阿布哈茲與格魯吉亞中央政府長期處於對抗狀態,這種“獨立”狀態源於15年前格阿那場持續了14個月的大規模戰爭。

阿布哈茲首任總統下台

20世紀80年代末期,隨着蘇聯出現較寬鬆的政治環境,與格魯吉亞存在諸多宗教、文化差異的阿布哈茲地區出現分離運動,他們獲得部分俄羅斯領導人的支持,後者希望以此牽制要求脱離蘇聯的格魯吉亞加盟共和國。1989年,阿政黨公開要求脱離格魯吉亞,要麼加入俄羅斯共和國,要麼獨立,這直接導致格魯吉亞與蘇聯中央政府關係惡化。
1990年10月底,在格最高蘇維埃選舉中,綽號為“街頭政治家”的獨立派人士加姆薩胡爾季阿出任格最高蘇維埃主席。1991年4月9日格魯吉亞宣佈獨立,不久後加姆薩胡爾季阿當選為格魯吉亞首任總統。“加姆薩胡爾季阿是一個大格魯吉亞主義者”,“格魯吉亞是格魯吉亞人的格魯吉亞”的口號遍及全國。阿布哈茲的“獨立行徑”顯然是不能容忍的。格政府指責阿布哈茲建立非法武裝,並譴責駐當地的蘇聯軍隊向其倒賣武器。1992年1月,格阿衝突全面爆發。
1991年間,格魯吉亞人自發搶劫蘇聯紅軍設在格境內的軍火庫,得到至少350輛坦克和步兵戰車、400門大炮、50門迫擊炮、4.7萬件輕武器以及一些作戰飛機,俄羅斯後來指責格魯吉亞從蘇軍“劫收”了價值6億美元的軍火,卻“根本沒有掏腰包”。然而,加姆薩胡爾季阿僅僅是個“街頭政治家”,對打仗卻全不在行。他破格錄用了許多從蘇軍開小差回來的格魯吉亞中下級軍官,這種部隊顯然沒有戰鬥力。無能的加姆薩胡爾季阿政府令格民族主義者異常憤怒,加上他被指控在格國內實行專制統治,1992年1月22日,以基古阿為首的反對派在首都第比利斯發動政變,還在指揮對阿作戰的加姆薩胡爾季阿倉皇間只帶了幾名隨從,逃到俄羅斯境內鬧獨立的車臣地區,受到當時的車臣總統杜達耶夫的庇護。

阿布哈茲戰爭影響

謝瓦爾德納澤 謝瓦爾德納澤
1992年2月,綽號“銀狐”的前蘇聯外交部長謝瓦爾德納澤從莫斯科回到故鄉格魯吉亞,出任格國務委員會主席。格魯吉亞人希望謝瓦爾德納澤能利用過去的威望和關係,請求美國及北約幫助格維護國家統一。然而,謝瓦爾德納澤很清楚,這樣做無疑會徹底得罪俄羅斯,況且美國和北約鞭長莫及,要阻止阿獨立出去,關鍵還得靠格魯吉亞自己努力。
8月14日,謝瓦爾德納澤委任基古阿為改組後的格政府軍司令,展開新一輪阿布哈茲平叛戰爭。格軍雖然裝備精良,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一些配合作戰的民兵組織大搞“民族清洗”,對當地平民百姓施以暴行,導致所有阿布哈茲人都站在格魯吉亞政府的對立面。
面對第比利斯發起的新攻勢,阿布哈茲邀請俄羅斯民間武裝、亞美尼亞甚至巴薩耶夫領導的車臣反叛勢力助陣。9月5日,阿布哈茲武裝首次擊落了一架格魯吉亞直升機,而剛剛獨立的格魯吉亞,全國總共只有12架直升機。儘管格軍損失不小,但基古阿仍強令繼續進攻,其前鋒直指阿布哈茲首府蘇呼米。由於不滿謝瓦爾德納澤領導的親西方政府,已經接管原駐阿布哈茲蘇軍部隊的俄羅斯也主動捲入衝突,給格軍進攻製造困難。1992年10月,格軍攻進蘇呼米,並奪取了阿布哈茲議會大樓,雙方發生激烈的巷戰
1992年年底,格軍與殘存的阿布哈茲武裝幾乎把蘇呼米打成一片廢墟,阿武裝的抵抗似乎已山窮水盡。但1993年一開年,從國際軍火販子手裏買到大批坦克、大炮甚至飛機的阿布哈茲武裝向蘇呼米發起反擊,格魯吉亞人只能在蘇呼米市區保持幾個孤立據點。面對急轉直下的戰局,謝瓦爾德納澤公開在電視講話中表示,蘇呼米淪陷就意味着“格魯吉亞失去寶貴的自由”,並譴責俄羅斯駐軍暗中支持阿布哈茲武裝。而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卻針鋒相對地表示,俄軍將繼續呆在阿境內,“以保衞黑海地區的戰略利益”。
殘酷的戰鬥繼續展開,在1993年3月16日的戰役中,阿布哈茲聲稱打死了50個敵人,而格魯吉亞則聲稱打死了20個敵人。蘇呼米巷戰持續到1993年夏天到來,雙方都損失慘重。當年7月,當阿布哈茲武裝佔領了從第比利斯通向蘇呼米的兩條補給公路,形成對蘇呼米的合圍之勢後,守城的格魯吉亞人徹底崩潰了,他們扔掉武器,拼命向第比利斯潰逃,蘇呼米最終在9月初重回阿布哈茲武裝手中。在接下來的幾周裏,阿布哈茲武裝繼續向南攻擊,追趕撤退中的格魯吉亞政府軍。終於,格軍被迫從阿布哈茲全部撤出。到這場戰爭結束時,阿布哈茲境內的25萬格魯吉亞族人淪為難民,這個自稱的“獨立國家”,事實上完全被5萬名阿布哈茲人主宰。

阿布哈茲獨聯體時期

加姆薩胡爾季阿 加姆薩胡爾季阿
當格魯吉亞舉國為失去蘇呼米而悲痛之際,被迫退位的前格魯吉亞總統加姆薩胡爾季阿帶領一支武裝返回格魯吉亞,試圖推翻謝瓦爾德納澤政權。然而,這位經歷過冷戰風雲的“銀狐總統”迅速改弦更張,閃電般地與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和好,並在一週之內簽署格魯吉亞加入獨聯體的協定。於是他的政府獲得俄羅斯提供的大筆軍援,同時,俄羅斯也制止了阿布哈茲武裝進一步的進攻。
騰出手來的謝瓦爾德納澤將全部力量投入到與加姆薩胡爾季阿的較量中,經過一個多月的混戰,彈盡糧絕的加姆薩胡爾季阿及其追隨者退到格西部的森林地帶。1993年12月31日,俄媒體突然傳出加姆薩胡爾季阿開槍自盡的消息,他的遺體後來被安葬在車臣首府格羅茲尼,謝瓦爾德納澤的地位終於穩固了。
根據獨聯體國家元首理事會的決定,俄羅斯維和部隊於1994年開始在格阿衝突地區執行維和行動。但近年來,格魯吉亞積極申請加入北約,加深了俄羅斯對於北約東擴的擔憂;俄方面採取多項措施加強與阿布哈茲的合作,又引起格魯吉亞的強烈不滿,阿布哈茲再度成為格俄鬥法中的棋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