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瑞典语:Nobel priset,英语:Nobel Prize)是指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奖项,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文学奖,旨在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银行1968年设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用于表彰在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1]。
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1936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德国记者奥西埃茨基,开创了此奖“干涉内政”的先例。 [119]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增设“瑞典中央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该奖于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的甄选委员会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颁奖典礼于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由国王举行授奖仪式。2020年9月24日诺贝尔基金会主席拉尔斯·海肯斯滕表示2020年诺贝尔奖奖金将增加至1000万瑞典克朗(约110万美元) [2]。
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显示,诺贝尔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诺贝尔奖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截至2024年,共授予976位个人和28个团体 [3],其中4位个人以及1个团体两次获奖、1个团体三次获奖 [4] [106]。
- 中文名
- 诺贝尔奖
- 外文名
- 瑞典语:Nobel priset;挪威语:Nobel prisen;英语:Nobel Prize
- 首次颁发时间
- 1901年(经济学奖为1969年)
- 公布时间
- 每年10月
- 颁奖时间
- 12月10日
- 颁奖周期
- 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
- 奖励内容
- 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
- 奖励对象
- 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在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奖项历史
播报编辑
1895年11月27日,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以下简称:诺贝尔)在他逝世前一年写成的最后一份遗嘱于巴黎的瑞典挪威俱乐部签订。根据最后遗嘱所述,他的遗产将用于建立一系列奖项,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用于设立五个诺贝尔奖的资产占诺贝尔总资产的94%,即3100万瑞典克朗 [5]龙虹。
1897年4月26日,诺贝尔的遗嘱才经挪威议会通过执行,执行人朗纳·索尔曼和吕多尔夫·利耶奎斯特(Rudolf Lilljequist)设立了诺贝尔基金会,管理遗产和奖金。遗嘱通过后,议会委任瑞典皇家科学院为物理奖和化学奖的颁发机构,卡罗林斯卡学院为医学和生理学奖的颁发机构,瑞典文学院为文学奖的颁发机构,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为和平奖的颁发机构。诺贝尔基金会其后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判据上达成了协议。
1901年12月10日,在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遗嘱手稿(共四页)来自诺贝尔奖官网 [5] | 中文翻译 | |
我,签名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现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度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这是我的一切遗嘱中有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 ||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该奖于1969年首次颁发,并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6]。
2018年5月4日,由于深陷性丑闻风波,瑞典文学院表示市燥嚷,将不会在2018年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保留到2019年一起颁发 [7-8]。
2023年9月20日,据诺贝尔奖官网,2023年诺贝尔奖将于10月2日至9日陆续公布,其中,诺贝尔文学奖将于10月5日(北京时间晚上7点)揭晓。 [99]
奖项设置
播报编辑
奖项综述
诺贝尔奖包括由诺贝尔基金会官方颁发的6个奖项,分别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奖项,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以及瑞典中央银行1968年设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1]。
诺贝尔基金会章程规定:“奖金数额可以在两份工作成果之间平均分配,每份工作成果都应被视为可获奖。如果一份工作成果是由两个或三个人完成的,则应共同奖励。在任何情况下,奖金数额均不得超过三人。” [4]
诺贝尔基金会章程规定:“如果没有找到足够重要的工作成果,这笔奖金将被保留到下一年。如果即便如此,仍不能授予该奖项,则应将其金额添加到基金会的资金中。” [4]
奖金
诺贝尔奖的奖金通过管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产来获得,奖金总是以瑞典的货币瑞典克朗颁发,每年的奖金金额视诺贝尔基金的投资收益而定。
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候,每单项的奖金为15万瑞典克朗,当时相当于瑞典一个教授工作20年的薪金。
1980年,诺贝尔奖的单项奖金达到100万瑞典克朗,1991年为600万瑞典克朗,1992年为650万瑞典克朗,1993年为670万瑞典克朗,2000年单项奖金达到了900万瑞典克朗(当时约折合100万美元)。
2001年到2011年,单项奖金均为1000万瑞典克朗(在2011年,折合约145万美元)。
2012年,从此前的1千万克朗减少至800万克朗。
2017年9月25日,瑞典的诺贝尔基金会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奖各奖项的奖金提高1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82万元),向获奖者给予900万克朗(约合人民币740万元)。此次提高奖金,诺贝尔基金会解释称是因为财务状况得到了改善 [9]。
2020年9月24日,诺贝尔基金会主席拉尔斯·海肯斯滕(Lars Heikensten)表示,2020年的诺贝尔奖奖金将增加100万瑞典克朗(约11万美元),至1000万瑞典克朗(约110万美元)。 [2]
2023年9月15日,管理诺贝尔奖的诺贝尔基金会表示,2023年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将获得额外的100万瑞典克朗,使奖金总额达到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98.6万美元)。 [109]
组织流程
播报编辑
评选过程
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为(以下为主要过程,具体奖项的过程稍有不同) [10-11]: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
不得毛遂自荐。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
每年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每年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每年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及王后出席并授奖。
提名流程
根据规定,诺贝尔奖委员会给有能力和资格提名的人发送机密文件,由他们推荐诺贝尔奖获奖人选,合格的提名人(Qualified nominators)要求如下:
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 [10-11]。
评选考核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评选的第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5]。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卡罗林斯卡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 [5]。
诺贝尔奖遵循的原则是,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外,候选人的名单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因此,对于每年可能出现的各种传说,说某人获得提名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其真实性必须在50年后才能得到验证。
历届回顾
播报编辑
年份 | 名称 | 年份 | 名称 | 年份 | 名称 |
---|---|---|---|---|---|
1901 | 1901年诺贝尔奖 | 1902 | 1902年诺贝尔奖 | 1903 | 1903年诺贝尔奖 |
1904 | 1904年诺贝尔奖 | 1905 | 1905年诺贝尔奖 | 1906 | 1906年诺贝尔奖 |
1907 | 1907年诺贝尔奖 | 1908 | 1908年诺贝尔奖 | 1909 | 1909年诺贝尔奖 |
1910 | 1910年诺贝尔奖 | 1911 | 1911年诺贝尔奖 | 1912 | 1912年诺贝尔奖 |
1913 | 1913年诺贝尔奖 | 1914 | 1914年诺贝尔奖 | 1915 | 1915年诺贝尔奖 |
1916 | 1916年诺贝尔奖 | 1917 | 1917年诺贝尔奖 | 1918 | 1918年诺贝尔奖 |
1919 | 1919年诺贝尔奖 | 1920 | 1920年诺贝尔奖 | 1921 | 1921年诺贝尔奖 |
1922 | 1922年诺贝尔奖 | 1923 | 1923年诺贝尔奖 | 1924 | 1924年诺贝尔奖 |
1925 | 1925年诺贝尔奖 | 1926 | 1926年诺贝尔奖 | 1927 | 1927年诺贝尔奖 |
1928 | 1928年诺贝尔奖 | 1929 | 1929年诺贝尔奖 | 1930 | 1930年诺贝尔奖 |
1931 | 1931年诺贝尔奖 | 1932 | 1932年诺贝尔奖 | 1933 | 1933年诺贝尔奖 |
1934 | 1934年诺贝尔奖 | 1935 | 1935年诺贝尔奖 | 1936 | 1936年诺贝尔奖 |
1937 | 1937年诺贝尔奖 | 1938 | 1938年诺贝尔奖 | 1939 | 1939年诺贝尔奖 |
1940 | 1940年诺贝尔奖 | 1941 | 1941年诺贝尔奖 | 1942 | 1942年诺贝尔奖 |
1943 | 1943年诺贝尔奖 | 1944 | 1944年诺贝尔奖 | 1945 | 1945年诺贝尔奖 |
1946 | 1946年诺贝尔奖 | 1947 | 1947年诺贝尔奖 | 1948 | 1948年诺贝尔奖 |
1949 | 1949年诺贝尔奖 | 1950 | 1950年诺贝尔奖 | 1951 | 1951年诺贝尔奖 |
1952 | 1952年诺贝尔奖 | 1953 | 1953年诺贝尔奖 | 1954 | 1954年诺贝尔奖 |
1955 | 1955年诺贝尔奖 | 1956 | 1956年诺贝尔奖 | 1957 | 1957年诺贝尔奖 |
1958 | 1958年诺贝尔奖 | 1959 | 1959年诺贝尔奖 | 1960 | 1960年诺贝尔奖 |
1961 | 1961年诺贝尔奖 | 1962 | 1962年诺贝尔奖 | 1963 | 1963年诺贝尔奖 |
1964 | 1964年诺贝尔奖 | 1965 | 1965年诺贝尔奖 | 1966 | 1966年诺贝尔奖 |
1967 | 1967年诺贝尔奖 | 1968 | 1968年诺贝尔奖 | 1969 | 1969年诺贝尔奖 |
1970 | 1970年诺贝尔奖 | 1971 | 1971年诺贝尔奖 | 1972 | 1972年诺贝尔奖 |
1973 | 1973年诺贝尔奖 | 1974 | 1974年诺贝尔奖 | 1975 | 1975年诺贝尔奖 |
1976 | 1976年诺贝尔奖 | 1977 | 1977年诺贝尔奖 | 1978 | 1978年诺贝尔奖 |
1979 | 1979年诺贝尔奖 | 1980 | 1980年诺贝尔奖 | 1981 | 1981年诺贝尔奖 |
1982 | 1982年诺贝尔奖 | 1983 | 1983年诺贝尔奖 | 1984 | 1984年诺贝尔奖 |
1985 | 1985年诺贝尔奖 | 1986 | 1986年诺贝尔奖 | 1987 | 1987年诺贝尔奖 |
1988 | 1988年诺贝尔奖 | 1989 | 1989年诺贝尔奖 | 1990 | 1990年诺贝尔奖 |
1991 | 1991年诺贝尔奖 | 1992 | 1992年诺贝尔奖 | 1993 | 1993年诺贝尔奖 |
1994 | 1994年诺贝尔奖 | 1995 | 1995年诺贝尔奖 | 1996 | 1996年诺贝尔奖 |
1997 | 1997年诺贝尔奖 | 1998 | 1998年诺贝尔奖 | 1999 | 1999年诺贝尔奖 |
2000 | 2000年诺贝尔奖 | 2001 | 2001年诺贝尔奖 | 2002 | 2002年诺贝尔奖 |
2003 | 2004 | 2005 | |||
2006 | 2007 | 2008 | |||
2009 | 2010 | 2011 | |||
2012 | 2013 | 2014 | |||
2015 | 2016 | 2017 | |||
2018 | 2019 | 2020 | |||
2021 | 2022年 | 2023 | |||
2024 |
历届获奖
播报编辑
截至2019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919位个人和24个团体 [3],这其中4位个人以及1个团体(联合国难民署)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1个团体(红十字会)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奖,故总计923次授予个人、27次授予团体 [4]。
年份 | 物理学奖 | 化学奖 | 生理学或医学奖 | 文学奖 | 和平奖 |
---|---|---|---|---|---|
1901年 | |||||
1902年 | |||||
1903年 | |||||
1904年 | |||||
1905年 | |||||
1906年 | |||||
1907年 | 路易·雷诺 | ||||
1908年 | 克拉斯·蓬图斯·阿诺尔德松; | ||||
1909年 | |||||
1910年 | |||||
1911年 | |||||
1912年 | |||||
1913年 | 阿尔弗雷德·维尔纳 | ||||
1914年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
1915年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
1916年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
1917年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
1918年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
1919年 | 没有颁奖 | ||||
1920年 | |||||
1921年 | 没有颁奖 | ||||
1922年 | |||||
1923年 | 没有颁奖 | ||||
1924年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
1925年 | 没有颁奖 | ||||
1926年 | |||||
1927年 | |||||
1928年 | 没有颁奖 | ||||
1929年 | |||||
1930年 | |||||
1931年 | 没有颁奖 | ||||
1932年 | 没有颁奖 | ||||
1933年 | 没有颁奖 | ||||
1934年 | 没有颁奖 | ||||
1935年 | 没有颁奖 | ||||
1936年 | |||||
1937年 | 克林顿·约瑟夫·戴维孙; | ||||
1938年 | |||||
1939年 | 没有颁奖 | ||||
1940年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1941年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1942年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1943年 | 没有颁奖 | 没有颁奖 | |||
1944年 | |||||
1945年 | |||||
1946年 | |||||
1947年 | |||||
1948年 | 没有颁奖 | ||||
1949年 | |||||
1950年 | |||||
1951年 | |||||
1952年 | |||||
1953年 | |||||
1954年 | |||||
1955年 | 没有颁奖 | ||||
1956年 | 威廉·肖克利; | 没有颁奖 | |||
1957年 | 杨振宁; | ||||
1958年 | 帕维尔·切连科夫; | ||||
1959年 | |||||
1960年 | |||||
1961年 | |||||
1962年 | |||||
1963年 | 约翰内斯·延森 | ||||
1964年 | 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 | ||||
1965年 | 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 ||||
1966年 | 没有颁奖 | ||||
1967年 | 没有颁奖 | ||||
1968年 | |||||
年份 | 物理学奖 | 化学奖 | 生理学或医学奖 | 文学奖 | 和平奖 | 经济学奖 |
---|---|---|---|---|---|---|
1969年 | ||||||
1970年 | ||||||
1971年 | ||||||
1972年 | 威廉·霍华德·斯坦 | 没有颁奖 | ||||
1973年 | 布赖恩·约瑟夫森 | 杰弗里·威尔金森 | ||||
1974年 | ||||||
1975年 | ||||||
1976年 | ||||||
1977年 | ||||||
1978年 | ||||||
1979年 | 谢尔登·格拉肖; | |||||
1980年 | 让·多塞; | |||||
1981年 | 福井谦一; | |||||
1982年 | ||||||
1983年 | ||||||
1984年 | ||||||
1985年 | 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 | |||||
1986年 | 李远哲; | |||||
1987年 | 让-马里·莱恩; | |||||
1988年 | 梅尔文·施瓦茨; 杰克·施泰因贝格尔 | |||||
1989年 | 诺曼·拉姆齐; 沃尔夫冈·保罗 | 米高·毕晓普; | —— | |||
1990年 | 杰尔姆·弗里德曼; 亨利·肯德尔; 理查·泰勒 | |||||
1991年 | 理查德·恩斯特 | |||||
1992年 | ||||||
1993年 | ||||||
1994年 | 伯特伦·布罗克豪斯; 克利福德·沙尔 | |||||
1995年 | 弗雷德里克·莱因斯 | |||||
1996年 | 戴维·李; | |||||
1997年 | 朱棣文; 威廉·菲利普斯 | |||||
1998年 | ||||||
1999年 | ||||||
2000年 | ||||||
2001年 | 卡尔·威曼; | 野依良治; | 联合国; | |||
2002年 | 小柴昌俊; | |||||
2003年 | 维塔利·金兹堡; | |||||
2004年 | ||||||
2005年 | ||||||
2006年 | ||||||
2007年 | ||||||
2008年 | 小林诚; 益川敏英; | 下村脩; | ||||
2009年 | 高锟; | |||||
2010年 | 根岸英一; | —— | ||||
2011年 | ||||||
2012年 | ||||||
2013年 | ||||||
2014年 | 赤崎勇; 天野浩; | |||||
2015年 | 梶田隆章; | 大村智; | ||||
2016年 | ||||||
2017年 | ||||||
2018年 | ||||||
2019年 | ||||||
2020年 | ||||||
2021年 | 真锅淑郎; [76-77] | 德米特里·穆拉托夫 [82] | 吉多·W·因本斯 [84] | |||
2022年 | 莫滕·梅尔达尔 [92-93] | 阿莱斯•比亚利亚茨基、俄罗斯人权组织纪念馆和乌克兰人权组织公民自由中心 | ||||
2023年 | 纳尔吉斯·穆哈玛迪 [108] | |||||
2024年 | ||||||
参考资料: [12-51] [86-91] [94-97] [100-105] [112-116] |
统计数据
播报编辑
奖项统计
奖项 | 次数 | 人数 | 一名获奖者 | 两名获奖者 | 三位获奖者 |
---|---|---|---|---|---|
物理学奖 | 118 | 227 | 47 | 33 | 38 |
化学奖 | 116 | 197 | 63 | 25 | 28 |
生理学或医学奖 | 115 | 229 | 40 | 36 | 39 |
文学奖 | 117 | 121 | 113 | 4 | 0 |
和平奖 | 105 | 111+31 | 71 | 31 | 3 |
经济学奖 | 56 | 96 | 26 | 20 | 10 |
总计 | 627 | 1012 | 360 | 149 | 118 |
注:以上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来源于诺贝尔奖官方网站。参考资料: [3-4] [107] |
具体统计
项目 | 具体说明 |
停发 | 物理学奖:1916、1931、1934、1940、1941、1942 化学奖: 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1942 生理学或医学奖:1915、1916、1917、1918、1921、1925、1940、1941、1942 文学奖:1914、1918、1935、1940、1941、1942、1943 和平奖:1914、1915、1916、1918、1923、1924、1928、1932、1939、1940、1941、1942、1943、1948、1955、1956、1966、1967、1972 |
年龄(所有奖项最年轻获奖者) [41] | |
年龄(单项奖最年轻获奖者) | |
次数 | 玛丽·居里(法国):1903年物理学奖;1911年化学奖 莱纳斯·卡尔·鲍林(美国):1954年化学奖;1962年和平奖 约翰·巴丁(美国):1956年物理学奖;1972年物理学奖 弗雷德里克·桑格(英国):1958年化学奖;1980年化学奖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1917年和平奖;1944年和平奖;1963年和平奖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1954年和平奖;1981年和平奖 卡尔·巴里·夏普莱斯:2001年、2022年化学奖 |
拒绝领奖 | |
政府阻止 | |
颁奖时已被逮捕 | |
过世后获奖 | |
父子获奖 | |
夫妻获奖 | |
母女获奖 | |
父女获奖 | |
兄弟获奖 | |
获奖者人数(校友、教职工及正式研究人员)最多的十所高校 [52-53] | |
获奖者人数(校友、教职工及正式研究人员)最多的五所亚洲高校 [54-55] | |
获奖时国籍与原国籍最多的十个国家 [56-58] | 1. 美国,366 2. 英国,131 3. 德国,106 4. 法国,62 5. 瑞典,30 6. 瑞士,26 7. 日本,26 8. 加拿大,23 9.俄罗斯,23 10. 奥地利,21 |
中国内地及中国港澳台地区获得者 | |
海外华人获得者 | |
注:以上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来源于诺贝尔奖官方网站。参考资料: [3-4] |
文化传统
播报编辑
设立宗旨
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奖项,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文学奖,旨在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银行1968年设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用于表彰在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1]。
颁奖典礼
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在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每次颁奖典礼都是下午举行,这是因为诺贝尔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的,在1901年第一次颁奖时,人们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这一有特殊意义的做法一直沿袭下来。典礼上,得主会获颁发一份证书、一枚奖牌以及一份记有奖金金额的文件 [69]。
每年出席颁奖仪式的人数限于1500人到1800人;男士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圣莫雷是诺贝尔逝世的地方)空运来,这意味着对诺贝尔的纪念和尊重 [70]。
2021年,由于新冠疫情,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以及经济学奖颁奖仪式再次改为线上举行,诺贝尔奖颁奖晚宴被取消。 [85]
奖牌证书
- 奖牌
诺贝尔奖的金质奖章约重270克,内含黄金,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图案不同。
物理学奖、化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的奖章出自瑞典雕塑家埃里克·林德伯格之手,奖章上的诺贝尔西装革履,一旁还刻有他的名字以及生卒年份。四个奖项奖章的背面图案不同,但风格类似,都是取神话中的美好意象雕刻出有寓意的图案。其中,物理学奖、化学奖奖章图案相同,母性与生育之神伊西斯手握丰饶之角,而科学女神正在掀开母性与生育之神伊西斯的面纱,西方文化中,“掀开伊西斯的面纱”指代破解神秘现象;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背面,是医药女神膝上摊着书,为病人接泉水来喝;文学奖奖章背面,寓意着创作灵感的缪斯女神演奏着七弦琴,一个年轻人坐在月桂树下,边听边记录。
和平奖奖章由挪威雕塑家古斯塔夫·维格朗设计,与其他奖章相比,正面除诺贝尔人物形象略有不同之外,他的姓名和生卒年份也被移到了奖章边缘处。背面的图案则是三个人互相搭在对方肩膀上,展现着兄弟一样的友情。奖章上的铭文为“为了人类的和平与兄弟情谊”。
经济学奖奖章的设计者是瑞典雕塑家贡沃尔·斯文松·伦德奎斯特,正面诺贝尔头像下面有两个交叉的丰饶之角,环绕文字为“瑞典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968”。而背面是象征着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北极星会徽 [71]。
- 证书
奖项轶事
播报编辑
没有诺贝尔数学奖
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流传较广的说法是与诺贝尔个人情感生活有关。但是数学家们的说法更倾向认为,这与诺贝尔的科学观有关。诺贝尔在16岁时就终止了公立中学的教育,但他没有继续上大学,他从一位优秀的俄罗斯有机化学家Zinin那里接受了一些私人教育,事实上,正是Zinin在1855年把诺贝尔的注意力引向硝化甘油,诺贝尔是一位19世纪典型的天才的发明家。他的发明需要材料、果断和直觉,但不需要任何高等数学的知识,在19世纪的下半世纪,化学领域一般是不需要高等数学的,诺贝尔的数学知识可能不超过四则运算和比例率。数学化学中的基本变化只是发生在诺贝尔死后,1900年以后的不多几年,诺贝尔奖就不可能忽视数学的影响 [73]。
巧合
等待55年
居里家族
玛丽·居里,1903年物理学奖、1911年化学奖,丈夫皮埃尔·居里,1903年物理学奖。大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1935年化学奖,大女儿的丈夫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1935年化学奖。小女儿艾芙·居里不是科学家也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小女儿的丈夫亨利·拉波易斯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领取了1965年和平奖 [73]。
社会评价
播报编辑
诺贝尔奖被普遍认为是在世界范围内,所有颁奖领域内(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经济学)能够取得的最高荣誉 [74]。(The Nobel Prize is widely considered the world’s most prestigious award. It is awarded for achievements in physics, chemistry, physiology or medicine, literature, peace and economics.)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