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簡稱“青”,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西寧市;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北部和東部同甘肅省相接,西北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南部和西南部與西藏自治區毗連,東南部與四川省接壤,地勢總體呈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態勢,位於四大地理區劃的青藏地區
[1-2]
;總面積72.23萬平方公里,轄2個地級市、6個自治州;截至2022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95萬人。
[44]
青海省歷史沿革
編輯舊石器時代晚期,青海省先民即在今柴達木盆地、崑崙山一帶活動生息。
秦漢時,羌人部落有150多個,每一部落有首長,互不統屬,過着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生產力低下,屬原始社會形態。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西漢王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兵擊敗河西匈奴,設令居塞,並在河西設4郡。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漢軍征討河湟羌人,在湟中設“護羌校尉”,開始經略湟中,筑西平亭(今西寧市)。從此,漢王朝開始了對青海東部的控制。漢宣帝神爵元年(前六十一年),趙充國奉命平先零羌楊玉得勝後,罷兵田於河湟,設“金城屬國”,先後設置臨羌(治所在今湟源縣)、安夷(治所在今海東市平安區)、破羌(治所在今海東市樂都區)、允吾(治所在今民和縣)、允街(治所在今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河關(治所在今貴德縣)7縣,青海東部地區正式納入中原封建王朝郡縣體系。三國時,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年),憑依漢西平亭故城,修成西平郡城。
四世紀初,吐谷渾人遷入甘青地區,後向青海境內發展,並建立了吐谷渾國。其盛時,勢力範圍東南至四川松潘,北到青海祁連,東到甘肅洮河,西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東西長約1500公里,南北寬約500公里。吐谷渾人自進入青海至唐龍朔三年(663年)亡於吐蕃止。東晉十六國時,前涼、前秦、後涼、南涼、西秦、西夏、北涼相繼統治過青海河湟地區。
7世紀,松贊干布統一西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先後兼併了羊同、蘇毗、白蘭、党項諸羌,盡得其地。唐“安史之亂”後,吐蕃進一步東進,控制了青海全境,統治近200年。唐末,“嗢味”一度控制河湟地區。五代十國時期,青海吐蕃部落分散,不復統一。
宋時,唃廝囉勢力漸強,以青唐城(今西寧)為中心,在河、湟、洮地區建立了以吐蕃為主體的宗咯地方政權,臣屬於宋。徽宗初,唃廝囉政權勢力日衰,宋軍遂進佔河湟地區。崇寧三年(1103年),宋改鄯州為西寧州,是“西寧”見於歷史之始。北宋亡後,金和西夏佔有河湟地區約一個世紀。
南宋理宗元慶三年(1227年),成吉思汗進軍洮、河、西寧州,青海東部地區納入蒙古汗國版圖。忽必烈即位初,在河州設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轄青、甘一帶吐蕃部落。至元十八年(1281年)設甘肅等處行中書省,轄西寧諸州。
明洪武六年(1373年)
[4]
,改西寧州為衞,下轄6千户所。以後又設“塞外四衞”:安定、阿端、曲先、罕東(當今海北州剛察西部至柴達木西部,南至格爾木,北達甘肅祁連山北麓地區)。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設西寧兵備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和西寧近地,“塞外四衞”由西寧衞兼轄。明初青海東部實行土漢官參設制度。在青南、川西設有朵甘行都指揮使司,又在今青海黃南州、海南州一帶設必裏衞、答思麻萬户府等。
十六世紀初,厄魯特蒙古4部之一的和碩特部移牧青海,一度成為統治青海的民族。清雍正初年,羅卜藏丹津反清鬥爭失敗後,清朝在青海設置青海辦事大臣,統轄蒙古29旗和青南玉樹地區、果洛地區及環湖地區的藏族部落。青海東北部西寧衞改為西寧府,仍沿襲明朝的土司制度,屬甘肅管轄。
民國元年(1912年),北洋軍閥政府任命馬麒為西寧總兵,民國四年(1915年),又任命其為蒙番宣慰使和甘邊寧海鎮守使。從此,馬家軍閥統治青海近40年。民國三年(1914年),設立西寧道。
[32]
民國十七年(1928年)9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決定新建青海省,治設西寧。民國十八年(1929年)1月,青海省正式建制。
青海省行政區劃
編輯行政區 | 市轄區、縣級市、縣 | 車牌 | 區劃代碼 |
---|---|---|---|
青A | 630100 | ||
青B | 630200 | ||
青C | 632200 | ||
青D | 632300 | ||
青E | 632500 | ||
青F | 632600 | ||
青G | 632700 | ||
青H | 632800 | ||
注:更新於2020年 |
青海省地理環境
編輯青海省位置境域
青海省位於中國西部,地理位置介於東經89°35′—103°04′,北緯31°9′-39°19′之間,全省東西長1200多公里,南北寬800多公里,總面積72.2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十三分之一,面積排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之後,列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第四位。青海省四周相鄰的省、區,北部和東部同甘肅省相接,西北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南部和西南部與西藏自治區毗連,東南部與四川省接壤。
青海省地形地貌
青海全省地勢總體呈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態勢,西部海拔高峻,向東傾斜,呈梯型下降,東部地區為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形複雜,地貌多樣。各大山脈構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省內海拔高度3000米以下地區面積為11.1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15.9%;海拔高度3000到5000米地區面積為53.2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76.3%;海拔高度5000米以上地區面積為5.4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7.8%。青南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較低,多在2000米左右。最高點位於崑崙山的布喀達坂峯為海拔6851米,最低點位於海東市民和縣馬場垣鄉境內(青海省最東端)與甘肅省交界處,海拔1644米。青海省地貌相接的四周,東北和東部與黃土高原、秦嶺山地相過渡,北部與甘肅省河西走廊相望,西北部通過阿爾金山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相隔,南與藏北高原相接,東南部通過山地和高原盆地與四川盆地相連。省內平原面積為19.7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28.3%;山地面積為34.1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48.9%;丘陵面積為10.2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14.6%;台地面積為5.7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8.2%。
[9]
青海省氣候
青海省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地處青藏高原,屬於高原大陸性氣候。其氣候特徵是:日照時間長、輻射強;冬季漫長、夏季涼爽;氣温日較差大,年較差小;降水量少,地域差異大,東部雨水較多,西部乾燥多風,缺氧、寒冷。年平均氣温受地形的影響,其總的分佈形式是北高南低。青海省境內各地區年平均氣温在-5.1~9.0℃之間,1月(最冷月)平均氣温-17.4~-4.7℃,其中祁連托勒為最冷的地區;7月(最熱月)平均氣温在5.8~20.2℃之間,民和為最熱的地區。年平均氣温在0℃以下的祁連山區、青南高原面積佔全省面積的2/3以上,較暖的東部湟水谷地、黃河谷地、年平均年氣温在6~9℃左右。全省年降水量總的分佈趨勢是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境內絕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祁連山區在410~520毫米之間,東南部的久治、班瑪一帶超過600毫米,其中久治為降水量最大的地區,年平均降水量達到745毫米;柴達木盆地年降水量在17~182毫米之間,盆地西北部少於50毫米,其中冷湖為降水最少的地區。無霜期東部農業區為3~5個月,其他地區僅1~2個月,三江源部分地區無絕對無霜期。全省年太陽輻射總量僅次於西藏高原,平均年輻射總量可達5860~7400兆焦耳/平方米,日照時數在2336~3341小時之間,太陽能資源豐富。
[9]
青海省自然資源
編輯青海省水資源
青海省集水面積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達380條。全省年徑流總量為611.23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居全國15位,人均佔有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3倍,黃河總徑流量的49%,長江總徑流量的1.8%,瀾滄江總徑流量的17%,黑河總徑流量的45.1%從青海流出,每年有596億立方的水流出青海。地下水資源量為281.6億立方米;全省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42個,省內湖水總面積13098.04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二。
[9]
青海省土地資源
截至2015年,青海省土地實測總面積共69.66萬平方公里(0.6966億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4510.50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64.75%。農用地中耕地面積58.57萬公頃,牧草地面積4081.21萬公頃,林地面積354.15萬公頃,園地面積0.61萬公頃;建設用地面積33.99萬公頃,佔全省土地面積0.49%;未利用地面積2421.99萬公頃,佔全省土地面積的34.77%。青海省土地類型多樣,垂直分異明顯,大致以日月山、青南高原北部邊緣為界,以西為牧區,以東為農耕區,自西而東,冰川、戈壁、沙漠、草地、水域、林地、耕地梯形分佈,東部農業區形成川、淺、腦立體階地,地塊分散,難以連片開發集約利用。東部耕地佔全省總耕地面積的90.8%,宜耕後備資源主要分佈在柴達木盆地、海南台地、環青海湖地區及東部地區。
截止2015年,青海省草地面積4193.33萬公頃,其中可利用面積3866.67萬公頃,分為9個草地類,7個草地亞類,28個草地組,173個草地型。在各類草原中,高寒草甸為2366.16萬公頃,佔全省草地面積的64.92%,是青海省天然草地的主體。在草地總面積中,可利用草地佔86.72%,其中夏秋草場1825.35萬公頃。在全省173個草地型中,以莎草科牧草為優勢品種的草地型有40個面積為2091萬公頃,佔全省草地面積的57.37%。全省可利用草地每年總產牧草8093萬噸。全省耕地面積58.57萬公頃,2015年農作物播種面積55.84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47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面積27.71萬公頃,佔總播種面積49.62%;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7.70萬公頃,其中,油料作物面積14.47萬公頃,佔25.91%;蔬菜種植面積4.96萬公頃,佔8.88%;枸杞2.96萬公頃。農作物複種指數95%。2015年主要農產品產量為:糧食102.72萬噸、油料30.48萬噸、蔬菜166.4萬噸、水果1.5萬噸。主要農產品品種有小麥、青稞、玉米、油菜、蠶豆、豌豆、馬鈴薯、胡麻等。主要水果品種有紅元帥、紅星、紅富士、貴德長把梨、軟兒梨、杏、桃、李子、櫻桃、沙果、核桃、花檎、草莓、西瓜、葡萄等。
[9]
青海省動物資源
青海省有陸棲脊椎動物類約1100種,有經濟價值動物250種,鳥類432種
[37]
、獸類103種,分別佔全國的1/4和1/3。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類動物有69種。珍稀動物有:野駱駝、野犛牛、野驢、藏羚羊、盤羊、白唇鹿、梅花鹿、麝、雪豹、黑頸鶴、藏雪雞、天鵝等。皮毛、革、羽用、肉用動物主要有水獺、喜馬拉雅旱獺、赤狐、猞猁、香鼬、兔猻、金貓、石貂、豹、岩羊、原羚、黃羊等。藥用動物主要有馬鹿、水鹿、毛冠鹿、棕熊等。家畜家禽主要有“互助黑豬”、“八眉豬”、犛牛、藏系羊、玉樹馬、貴南黑紫羊、環湖改良細毛羊、駱駝、山羊、黃牛、犏牛、“浩門馬”、河曲馬、大通馬、柴達木馬等。其它有益動物主要有灰鶴、鴻雁、豆雁、大鴇、巖鴿、藏馬雞、金雕、啄木鳥、貓頭鷹等。
[9]
青海省植物資源
青海省有高等被子植物近1.2萬種,蕨類植物800餘種,其中,經濟植物75類331屬1000餘種,涉及藥用、纖維、澱粉、糖類、油料、化工原料、香油蜜源、野果野菜、觀賞花卉等植物種類。藥用植物約500餘種,其中,著名中藥50多種,主要有冬蟲夏草、大黃、貝母、枸杞、甘草、雪蓮、藏茵陳、黨蔘、黃芪、羌活、莨菪、麻黃等。纖維植物有50餘種,主要有紫斑羅布麻、箭葉錦雞兒、馬蘭、蘆葦、狼毒、芨芨草、山柳等。油料植物有香薷、沙棘、文冠果、薄荷、宿根亞麻等70餘種。澱粉類植物有蕨麻、鎖陽、黃精、玉竹等50餘種。化工原料植物主要有油松、金露梅、地榆、檉柳等50餘種。香料蜜源植物有丁香、忍冬、百里香、玫瑰等40餘種。野果和蔬用植物有草莓、山楂、山葡萄、獼猴桃等40餘種。食用菌類有髮菜、蘑菇、黑木耳等10餘種。
[9]
青海省礦產資源
青海省境內祁連成礦帶以有色金屬、石棉、煤為主;柴達木盆地北緣成礦帶以貴金屬、有色金屬、煤炭為主;柴達木盆地以石油、天然氣、鹽類礦產為主;東崑崙成礦帶以有色金屬、貴金屬礦產為主;“三江”北段成礦帶以銅、鉛、鋅、鉬等有色金屬礦產為主。按礦產種類的區域分,大致有“北部煤,南部有色金屬,西部鹽類和油氣,中部有色金屬、貴金屬,東部非金屬”的特點;礦種上,有礦產種類多,共生伴生礦產多,小礦多,礦產地部分散,礦產資源儲量相對集中的特點。全省鹽湖類礦產資源(鉀、鎂、鈉、鋰、鍶、硼等)儲量相對豐富。石油、天然氣、鉀鹽、石棉及有色金屬(銅、鉛、鋅、鈷等)礦產品的供應已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現各類礦產135種,查明礦產88種,單礦種產地數1121個,其中,大型184個,中型224個,小型713個。在已探明的礦種保有資源儲量中,有56個礦種居全國前十位,鎂鹽(氯化鎂和硫酸鎂)、鉀鹽、鋰礦、鍶礦、石棉礦、飾面用蛇紋岩、電石用灰巖、化肥用蛇紋岩、冶金用石英岩、玻璃用石英岩等11種礦產居全國第一位,有25種排在前三位。
[9]
青海省人口
編輯截至2022年,青海省常住人口59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94.35萬人,佔常住人口的比重為49.47%。按城鄉分,城鎮人口366萬人,增加3.5萬人;鄉村人口229萬人,減少2.5萬人;城鎮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1.43%,比上年末提高0.41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0.60‰,比上年下降0.62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7.23‰,上升0.32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7‰,下降0.94個千分點。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6.2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5%。全年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6.0%。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08.61萬人次。農民工88.1萬人,比上年減少6.8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61.7萬人,本地農民工26.4萬人。
[44]
青海省的世居少數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為青海省所獨有。5個世居少數民族聚居區均實行區域自治,先後成立了6個自治州、7個自治縣,其中有5個藏族自治州(玉樹、果洛、海南、海北、黃南藏族自治州)、1個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個土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1個撒拉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2個回族自治縣(化隆、門源回族自治縣)、2個回族土族自治縣(民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1個蒙古族自治縣(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自治地方面積佔全省72萬平方公里總面積的98%,區域自治地方的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的81.55%。此外全省還有28個民族鄉。
[10]
青海省政治
編輯書記 | 陳剛
[39]
| |
副書記 | ||
其他常委 | ||
主任 | 陳剛
[42]
| |
副主任 | ||
秘書長 | 賈應忠
[11]
| |
省長 | ||
副省長 | ||
秘書長 | 蘇全仁
[40]
| |
主席 | ||
副主席 | ||
秘書長 | 劉大業
[14]
|
青海省經濟
編輯青海省綜述
2022年,青海省實現生產總值3610.0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80.18億元,比上年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585.69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1644.20億元,下降2.5%。第一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5%,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3.9%,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5.6%。人均生產總值為60724元,比上年增長2.1%。
青海省第一產業
2022年,青海省糧食播種面積303.47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06千公頃。其中,小麥播種面積101.26千公頃,增加2.44千公頃;青稞播種面積92.69千公頃,增加2.01千公頃;玉米播種面積22.67千公頃,增加0.13千公頃;豆類播種面積14.13千公頃,減少0.97千公頃;薯類播種面積67.85千公頃,減少2.64千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82.72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26千公頃。其中,油料播種面積146.60千公頃,增加3.10千公頃;蔬菜43.37千公頃,增加1.07千公頃;藥材32.36千公頃,減少3.61千公頃(其中枸杞28.90千公頃,減少1.61千公頃);青飼料51.84千公頃,增加1.34千公頃。全年糧食產量107.27萬噸,連續15年超過百萬噸;蔬菜及食用菌產量151.81萬噸,比上年增長1.1%。
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牛存欄645.52萬頭,比上年末增長0.5%;羊存欄1354.03萬隻,下降2.3%;生豬存欄58.82萬頭,下降23.8%;家禽存欄144.51萬隻,下降3.2%。全年牛出欄205.70萬頭,比上年增長2.7%;羊出欄676.08萬隻,增長0.5%;生豬出欄76.92萬頭,增長6.3%;家禽出欄158.84萬隻,下降2.1%。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40.87萬噸,比上年增長2.6%。
[44]
青海省第二產業
2022年,青海省全部工業增加值1228.67億元,比上年增長14.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5%。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0.2%;股份制企業增長16.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12.1%。非公有工業增加值增長49.5%。分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下降13.7%,製造業增長30.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4.7%。
2022年,青海省規模以上工業優勢產業中,新能源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0倍,裝備製造業增長1.6倍,新材料產業增長1.5倍,鹽湖化工產業增長31.3%,油氣化工產業增長0.5%。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倍,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3.2%,比重較上年提高13.3個百分點。
2022年,青海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828.87億元,比上年增長1.7倍。國有控股企業利潤489.13億元,增長1.3倍;股份制企業利潤792.78億元,增長1.7倍;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利潤35.73億元,增長97.3%。採礦業企業利潤83.92億元,增長77.5%;製造業企業利潤692.32億元,增長2.3倍;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企業利潤52.63億元,下降2.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75.30元,比上年減少3.41元;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為6.47元,減少2.45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8.2%,提高8.7個百分點。
2022年,青海省建築業增加值357.02億元,比上年下降7.6%。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494個,比上年末增加18個;全年實現利潤16.14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971.4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8%;竣工面積174.79萬平方米,下降36.9%。
[44]
青海省第三產業
2022年,青海省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81.29億元,比上年增長12.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55.24億元,增長6.9%;金融業增加值286.19億元,增長2.6%;房地產業增加值144.95億元,下降4.0%;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71.11億元,下降14.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4.57億元,下降24.3%。
2022年,青海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2.08億元,比上年下降11.2%。按規模分,限額以上企業(單位)^[17]零售額309.51億元,下降16.3%;限額以下單位(個體户)零售額532.57億元,下降7.9%。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85.53億元,下降11.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56.55億元,下降11.0%。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775.85億元,下降10.8%;餐飲收入66.23億元,下降15.1%。
2022年,青海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43.0億元,比上年增長35.5%。其中,出口總額26.5億元,增長55.5%;進口總額16.5億元,增長12.3%。
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7613.4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2%。其中,住户存款餘額3415.88億元,增長15.1%;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1598.54億元,增長16.3%。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7044.7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3%。其中,住户貸款餘額1453.49億元,增長3.4%;企(事)業單位貸款餘額5591.26億元,增長3.3%。
2022年,青海省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06.39億元,比上年下降0.5%。其中,壽險保費收入42.10億元,增長0.4%;財產險保費收入44.84億元,與上年持平;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19.44億元,下降3.3%。全年保險賠付額39.20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壽險賠付額7.04億元,增長11.6%;財產險賠付額26.12億元,增長1.2%;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額6.04億元,下降9.3%。
[44]
青海省社會事業
編輯青海省科學技術
2022年,青海省專利授權5276件,比上年減少131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458件,增加4件。簽訂技術合同1133項,比上年減少142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16.03億元,增長13.7%。年末共有天氣雷達觀測站點8個,縣級以上衞星雲圖接收站點9個,地震台站591個,地震遙測台網3個。
[44]
青海省教育事業
2022年,青海省學前教育毛入園率92.65%,比上年提高0.33個百分點;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85%,與上年持平;普通初中毛入學率117.33%;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7.28%,提高0.23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3.39%,提高0.68個百分點。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3625人,在校生9918人,畢業生2422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49萬人,在校生10.26萬人,畢業生2.66萬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3.05萬人,在校生9.03萬人,畢業生2.19萬人。普通高中招生4.58萬人,在校生13.39萬人,畢業生4.16萬人。初中學校招生7.99萬人,在校生22.83萬人,畢業生7.33萬人。普通小學招生8.06萬人,在校生51.73萬人,畢業生8.05萬人。特殊教育招生393人,在校生1893人,畢業生396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1.98萬人。
[44]
行政區 | 層次 | 學校 |
---|---|---|
西寧市 | 本科 | |
專科 | ||
海東市 | 本科 | - |
專科 |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本科 | - |
專科 | ||
備註:帶▲為全日制普通民辦高校 |
青海省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有藝術表演團體12個,文化館46個,文化站389個,公共圖書館50個,博物館24個,檔案館54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15%,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20%。全年出版雜誌215.63萬冊、報紙6769.20萬份、圖書1407.08萬冊(張),其中少數民族文字圖書237.81萬冊(張)。
[44]
青海省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有等級運動員105人,比上年末減少131人,其中,一級運動員28人,二級運動員77人。全年參加國內外比賽400人次,共獲得第一名28個,第二名24個,第三名30個,四至八名88個,創國家紀錄23項、世界紀錄4項。
[44]
青海省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38.8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28萬人。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41.89萬人,增加6.60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63.04萬人,增加0.41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3.93萬人,增加0.27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70.4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51萬人。其中,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18.21萬人,增加3.38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52.26萬人,增加0.13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63.4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40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11.6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76萬人,其中農民工參保人數35.65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71.3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90萬人。年末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6.68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8.4萬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8400元/年,比上年增長4.2%;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5676元/年,增長9.5%。
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84個,比上年末減少1個,其中養老服務機構62個,減少2個。社會服務牀位9030張,增加535張,其中養老服務牀位6861張,增加421張。社區服務中心360個,社區服務站4664個。
[44]
青海省交通運輸
編輯青海省概述
青海省鐵路
根據《青海省鐵路發展規劃》,除在建的蘭青鐵路複線、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電氣化改造外,青海省將建成西寧至成都鐵路,形成青海與西南的便捷通道,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913公里;建成格爾木至庫爾勒、格爾木到敦煌鐵路,打通青海西出通道。建成柳格鐵路,形成蘭新鐵路與青藏鐵路聯絡線,鐵路營業里程達到2611公里。
青海省航空
青海省民用航空已開通西寧至北京、西安、廣州、重慶、深圳、拉薩、南京、瀋陽、呼和浩特、青島、格爾木、成都、武漢、上海、杭州、烏魯木齊等地的航班。青海省現有西寧曹家堡機場、格爾木機場、玉樹巴塘機場等,可起降大型或中型客機。
青海省歷史文化
編輯青海省簡介
青海省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傳統。青海省有舊、中、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遺址;眾多的宗教建築羣;歷代的文物古蹟;動物巖畫和宗教巖畫;悠揚的民歌“花兒”,奔放的藏族歌舞,抒情優美的土族民間舞蹈《安昭》、《納頓》;民間佛教繪塑“熱貢藝術”,藏族卷軸畫“唐卡藝術”,酥油花藝術;獨具特色的民間刺繡。
青海省非遺
青海省是花兒的故鄉,河湟花兒是西北花兒的精魂,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作為名族地域的曲種之一。花兒又名少年,產於甘肅臨夏,並流行於甘、青、寧、新等地區,運用了生動形象的比興詞句,多以情歌為主,唱詞浩繁,文學藝術價值很高,被人們稱為西北之魂。居住在這裏的漢、藏、回、土、撒拉等各族羣眾,無論在田間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趕車,只要有閒暇時間,都要漫上幾句悠揚的“花兒”。可以説,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兒”、漫“少年”的金嗓子。青海農民唱起“花兒”,村裏的張秀花、王富貴們就會淚水漣漣。花兒對青海人來説像每天的飲食一樣普通。
傳統上在秋收季節之前的農曆四五六月裏,舉行花兒會。會期四到五天,各地舉辦時間不一,會場擺設擂台舉辦歌手大賽。當地百姓也可以登山對歌,即興演唱,題目不限。
青海省重要節日
青海省飲食文化
青海省名稱由來
因境內有國內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簡稱青。
青海省形象標識
青海省地方特產
編輯青海省風景名勝
編輯青海省總述
青海省已形成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旅遊區,旅遊設施日漸配套,可為國內外旅遊者提供多種有效旅遊措施。省內以古墓羣,古寺廟,古巖畫,古城堡為特徵的名勝古蹟眾多。漢、藏、回、蒙古、土、哈薩克、撒拉等民族都有着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文化傳統,保持着獨特的、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和習俗。青海旅遊資源豐富,類型繁多。
青海省主要景點
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面積4573平方公里,湖面高出海平面3260米,是泰山頂峯的2倍。湖水最深處為32米。湖中有鳥島(海西山、海心山,海西皮),三槐石和沙島。可供遊客遊覽。陳運和詩《青海湖》描寫“始終流不出內陸的壯懷蹤影,映入日月山眼簾,屬於一種水天空曠的雄渾氣概”。鳥島在青海湖的西部,面積約1平方公里每年春季有約10萬隻從中國南方和東南亞以及印度半島飛來的十多種候鳥在這裏繁衍生息甚為壯觀,其集羣繁殖密度之大,為亞洲罕見。
在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境內,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區內古木參天,芳草沒膝,山花爛漫,鳥雀啾啾,溪水潺潺。生長社熱帶,亞熱帶與温帶植物540餘種,被稱為“青海高原的西雙版納”。位於羣山環抱中的“天池”,面積20公頃,景色秀麗,氣候宜人。
位於距省會西寧西南27公里的湟中區魯沙爾鎮,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建於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已有400多年曆史。香火鼎盛,影響深遠。全寺建築格局與眾不同由許多獨立的佛塔,殿宇,經堂,僧舍組成,是藏漢結合式建築羣,佔地40多公頃。大金瓦殿,小金瓦殿和大經堂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尤為著名。酥油花,堆繡,壁畫譽為塔爾寺的藝術“三絕”。
長江、黃河、瀾滄江由此發端,孕育滋養了中華文明。青海三江源被稱為“中華水塔”。
[15]
長江源頭景色秀麗,幾十米高的冰塔林聳入晴空,綿亙數十里,婉如一座水晶峯巒,千姿百態。黃河源頭風光宜人,水草豐美,湖泊,小溪星羅棋佈,甚為壯觀。黃河上游落差大水流急,適於探險性漂流。江河源頭是探險,考察勝地,在這裏你會領略到那袒露無遺而又神秘莫測的大自然之酶。
位於青海烏蘭縣茶卡鎮,蒙古語為“達布遜淖爾”,是青海省的主要鹽產地。與國內其它鹽湖不同的是,茶卡鹽湖是固液並存的滷水湖,鑲嵌在雪山草地間而非戈壁沙漠上。鹽湖水域寬廣,銀波粼粼。漫步湖上,猶如進入鹽的世界。自1980年開發以來,茶卡鹽湖景區已發展成生態遊與工業遊並舉的3A級新型景區。
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具有中國古典建築和民族風格的建築特點,畫樑雕棟,玲瓏精緻。寺院平時可容3000名教徒禮拜。
青海省著名人物
編輯政治家
軍事將領
西漢大將、著名軍事家趙充國,西漢名將霍去病,東漢名將鄧訓,唐朝名將黑齒常之、哥舒翰,吐蕃大將尚婢婢、論恐熱,北宋武將何灌、高永年,元駙馬章吉,西寧王速來蠻,歧王脱脱機,明代武將李淳、柴國柱、劉敏寬等。
文學家
藝術家
藏傳佛教高僧、清初著名藏學家嘉木樣·協貝多吉,清末文人、地理學家鄧敏,清末平弦藝人李漢卿,清末書法家周光輝、張思憲等。
科學家
宗教人士
元代高僧、宗喀巴的啓蒙教師曲結頓珠仁欽,撒拉族始祖尕勒莽,藏傳佛教噶舉派高僧三羅,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著名宗教改革家宗喀巴·羅桑扎巴,藏傳佛教格魯派首領、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清代藏傳佛教領袖之一、四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確吉堅贊,清代藏傳佛教領袖之一、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中國伊斯蘭都虎夫耶鮮門門宦道祖鮮美珍,清代藏傳佛教領袖之一、七世達賴喇嘛噶桑嘉措,清代藏傳佛教領袖之一、五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益希,中國伊斯蘭教新教開創者馬明心等。
達賴十四世名丹增嘉措(1934~),出身於青海省湟中縣(今湟中區)的藏族農民家庭。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達賴十四世曾派代表團到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舉行談判,簽訂了《十七條協議》,西藏和平解放,重新回到了祖國大家庭。1957年以後,達賴喇嘛與西藏上層分裂勢力互相呼應,支持由局部逐漸擴展至全面的武裝叛亂,公開撕毀“十七條協議”。1959年3月17日,達賴喇嘛出逃印度。
[17]
農民起義領袖
青海省榮譽稱號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大美青海 .青海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2-03]
- 2. 青海省總體概況 .青海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2-03]
- 3. 青海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9-26]
- 4. 自貢永和大學堂 綿延1600年的讀書聲 .網易[引用日期2019-03-17]
- 5. 青海省的歷史概況 .青海省機關黨建網[引用日期2018-06-16]
- 6. 國務院正式批准同意我省西寧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 .青海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2-06]
- 7. 民政部關於同意青海省撤銷茫崖行政委員會和 冷湖行政委員會設立縣級茫崖市的批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引用日期2018-09-16]
- 8. 民政部正式批覆同意我省黃南州同仁縣撤縣設市行政區劃調整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2020-06-29[引用日期2020-06-29]
- 9. 地理和自然狀況 .青海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06-15]
- 10. 青海省民族宗教概況 .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引用日期2015-03-20]
- 11. 首頁 主任之窗 .青海人大網[引用日期2020-11-24]
- 12. 多傑熱旦當選青海省政協主席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9-26]
- 13. 副主席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青海省委員會[引用日期2020-11-25]
- 14. 秘書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青海省委員會[引用日期2020-11-25]
- 15. 三江源的神奇水世界--大美青海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8-10]
- 16. 關於表彰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表彰獎勵獲獎者的決定 .國家衞健委[引用日期2020-12-31]
- 17. 十四世達賴喇嘛 .中新網[引用日期2020-10-26]
- 18. 統計用區劃代碼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3-12]
- 19.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三號)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5-11]
- 20. 壯麗七十年 奮鬥新時代 .青海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7-21]
- 21. 公保扎西當選青海省政協主席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2-01-24]
- 22. 牛勝玉.初中地理知識大全 第二次修訂[M]:成都地圖出版社,2017:218
- 23. 青海民族團結進步形象標識發佈 .西寧晚報[引用日期2022-02-26]
- 24. 吳曉軍--中共青海省委領導活動報道集 .青海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3-29]
- 25.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吳曉軍為青海省人民政府代理省長的決定 .青海日報[引用日期2022-03-31]
- 26. 中國發布丨13省份人口出現負增長 專家:構建人口監測體系 提前制定應對預案 .中國網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4-01]
- 27. 李傑翔、於叢樂、王黎明當選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青海黨建[引用日期2022-04-23]
- 28. 青海兩會閉幕 張黃元當選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中新網[引用日期2022-04-23]
- 29. 信長星當選中共青海省委書記-新華網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2-05-26]
- 30. 信長星當選青海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吳曉軍當選青海省省長 .新華社[引用日期2022-05-28]
- 31. 海南被列入全國森林資源價值核算試點名單 -新華網海南頻道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2-06-12]
- 32. 西寧概況 .青海日報[引用日期2022-06-22]
- 33. 贊!青海獲兩項世界記錄 .西寧晚報[引用日期2022-06-27]
- 34. 青海省委副書記誾柏已任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 .其他.2022-07-23
- 35. 行政區劃 .青海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8-01]
- 36. 青海加快推進交通項目建設--青海新聞網手機版 .其他.2022-08-21
- 37. 青海省記錄到新鳥種與稀有罕見鳥種16種 .青海日報數字報[引用日期2022-10-09]
- 38. 衣述強任青海省委常委 .中國經濟網.2022-11-07[引用日期2022-11-07]
- 39. 青海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職務調整 陳剛任青海省委書記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23-01-05]
- 40.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任免名單 .百家號.2023-01-14
- 41. 公保扎西當選青海省政協主席 .其他.2023-01-17
- 42. 陳剛當選青海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吳曉軍當選青海省省長 .新華社.2023-01-19[引用日期2023-01-19]
- 43. 青海: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域 民族溝通互信的聖地 .中國民族宗教網.2019-12-21[引用日期2023-02-22]
- 44. 2022年青海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23-03-03]
- 45.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青海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3-03-15]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