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中華傳統文化中五大名山的總稱,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敬、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五嶽分別是中嶽嵩山(海拔1492米
[16]
,位於河南省登封市)、東嶽泰山(海拔1545米,
[12]
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西嶽華山(海拔2160.5米
[13]
,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南嶽衡山(海拔1300.2米,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北嶽恆山(海拔2016.8米
[15]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
中國古代,認為高山“峻極於天”,對其加以崇拜,即稱“嶽”。漢宣帝正式頒發詔書,確定以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霍山(即天柱山,今安徽省境內)為南嶽,大茂山(今河北省唐縣)為北嶽,嵩山為中嶽。 後隋文帝楊堅,定湖南湘江之濱的衡山為南嶽,廢霍山為名山。清順治年間,正式移祀北嶽於渾源恆山。
- 中文名
- 五嶽
- 外文名
- Five Great Mountains
- 地理位置
- 山東省泰安市、湖南省衡陽市、陝西省華陰市、山西省大同市和河南省登封市
- 景點級別
- AAAAA級
- 著名景點
- 東嶽泰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
五嶽歷史沿革
編輯中國古代,認為高山“峻極於天”,對其加以崇拜,即稱“嶽”。
對山封“嶽”,最早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黃帝時期,至唐虞三代,封有“四嶽”。
春秋戰國時期,隨“五行”之説興盛,“五嶽”也應運而生,故有“唐虞四嶽,至周始有五嶽”。
漢之前,由於各代疆域限制,五嶽之制因勢而異,各有不同。
至漢武帝時,五嶽制度才正式創立。漢宣帝正式頒發詔書,確定以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霍山(即天柱山,今安徽省境內)為南嶽,大茂山(今河北省曲陽縣)為北嶽,嵩山為中嶽。
後隋文帝楊堅,定湖南湘江之濱的衡山為南嶽,廢霍山為名山。
金、元、明、清諸代,均建都於北京,曲陽大茂山在京城之南,與北嶽名稱不符。
明代,稱山西渾源恆山為北嶽。
清順治年間,正式移祀北嶽於渾源恆山。
五嶽五嶽分佈
編輯五嶽五嶽概況
五嶽是遠古山神崇拜、五行觀念相結合的產物,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於天、定鼎中原的象徵。“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中嶽嵩山之峻,北嶽恆山之幽,南嶽衡山之秀”是聞名全世界的風景。人們這樣形容五嶽:“恆山如行,華山如立,泰山如坐,衡山如飛, 嵩山如卧”。
五嶽東嶽泰山
泰山坐落在山東省中部,為中國五嶽之首,古稱“岱宗”,主峯玉皇頂,海拔1545米,高度居五嶽第三位,但它卻被歷代稱為“五嶽獨尊”,原因首先是泰山平地拔起,山勢雄偉,更重要的是泰山在中國的政治、文化歷史上佔有很高的地位,它是歷朝統治者祭天的場所,山上有古寺廟22處、古遺址97處、歷代碑碣819塊、摩崖石刻1018處。
五嶽西嶽華山
華山位於陝西華陰市城南。海拔2160.5米
[13]
,以險峻著稱。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譽。華山五峯為南峯落雁、東峯朝陽、西峯蓮花、中峯玉女、北峯雲台。峯上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峽、擦耳崖、蒼龍嶺為出名的極險之道。
五嶽南嶽衡山
衡山位於湖南中部衡山等縣境內,海拔1300.2米
[14]
。南嶽古木參天,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鬱香,以風景秀麗著稱。南嶽廟是衡山最大殿宇。祝融峯之高、藏經樓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稱為衡山四絕。後又開闢了麻姑仙境、穿巖詩林新景點。
[1]
五嶽北嶽恆山
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東,海拔2016.8米
[15]
。相傳4000年前舜帝巡狩四方,見此山勢雄偉,遂封北嶽。恆山分東西兩峯,雙峯對峙,渾水中流。山上怪石爭奇,蒼松翠柏之間散佈着樓台殿宇,以幽靜著稱。恆山景觀之最為懸空寺,建於恆山金龍口西崖峭壁上。據恆山志記載,始建於北魏晚期(約公元6世紀),全寺有殿琮樓閣40間,在陡崖上鑿洞插懸樑為基,樓閣間以棧道相通,風景優美。
[1]
五嶽中嶽嵩山
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境內,海拔1492米
[16]
,以峻聞名。嵩頂有峻極峯,是嵩山最高峯。嵩山東端中嶽廟,是中國最早的道教廟宇。嵩嶽寺塔始建於北魏,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磚砌佛塔。嵩陽書院是中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山西部北麓少林寺,是中國佛教禪宗發源地,也是中國少林拳的發源地。
[1]
五嶽歷史文化
編輯五嶽文化軼事
古代帝王附會五嶽為羣神所居,在諸山舉行封禪、祭祀盛典。“五嶽”一説始於漢武帝。
五嶽中“嶽”意即高峻的山。中國古代,認為高山“峻極於天”,把位於中原地區的東、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為“五嶽”。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開始在五嶽修建佛寺,進行宗教活動,每個“嶽”均尊奉一位“嶽神”(或稱“大帝”、“神君”等)作為掌管該嶽的最高神祇。這幾座山上的天然風景亦逐漸被開發出來,供朝山信徒遊覽。於是,五嶽又成為中國以山嶽自然景觀之美而兼具佛、道人文景觀之勝的風景名勝區。唐宋以前,五嶽大抵是佛、道共尊,寺、觀並存。宋以後,佛教和道教各自依靠政治背景和社會勢力彼此展開爭奪。到明清時期,南嶽、北嶽和中嶽仍保持著佛、道共尊的局面,東嶽和西嶽則以道教勢力為主,成為中國道教的中心。
國人論風光必曰三山五嶽。“三山”者,“神仙”居住的地方也。《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是蘇東坡所謂“東方雲海空復空,羣山出沒空明中”的“仙蹟”;而“五嶽”則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他們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於天,定鼎中原的象徵。
五嶽為天下名山。論景觀,五嶽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華山險,恆山奇,嵩山奧。東嶽泰山巍峨陡峻,氣勢磅礴。東周文人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嘆,而唐代詩人杜甫則寫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言壯語。南嶽衡山地臨湘水之濱,林木蒼鬱,景色幽秀,享有“五嶽獨秀”的美名。西嶽華山,險居五嶽之首。“自古華山一條路”,登臨猶比上天難,不吃豹子膽,只能望峯嘆。北嶽恆山則山勢陡峭,溝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寶,“懸空寺”便隱匿其中。中嶽嵩山雄險有之,奇秀有之,似乎突出在一個“奧”字上:在中嶽嵩山留下了覆蓋經濟、文化、藝術、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奧精深的“天地之中”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佛、道、儒”三教薈萃,“天、地、人”競相生輝,“山、寺、貌”互補爭豔。“五嶽”被譽為中國的“五大奇觀”,乃中國羣山中最為尊貴的五座山。
[1]
五嶽歷史淵源
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嶽看成是神的象徵。“嶽”在東周春秋前是掌管大山的官吏職稱,堯時分掌四方外事的部落首領就叫“嶽”。後來把主管方岳的官吏與嶽官駐地的大山名稱統—起來了,便出現了代表四方大山的“據《洞天記》雲:“黃帝畫野分州,乃封五嶽。”黃帝遠在五千年前,其疆域版圖不出中原黃河流域,黃帝是否封嶽無正史可查,但到唐虞三代出現了四嶽是無可置疑的。
歷史上各朝京都雖屢有變遷,均不出豫、晉、陝、三省範圍,其所封四嶽都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
春秋產生了“五行”之説,戰國時頗為流行。由於陰陽學家鄒衍等人的大力宣揚,“五德終始論”越來越盛。“五嶽”之説才應運而生,故《詩話》曾説:“唐虞四嶽,至周始有五嶽。”
中國嶽山稱名始見於《尚書》。《尚書》有東、西、南、北四嶽,而無五嶽。四嶽山名見於經書者唯有東嶽岱宗。《周禮·大宗伯·大司樂》始言五嶽,而不言為何山。
後來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才對名山大川較翔實可靠地總結了自五帝至秦代的演變過程:“因為夏、商、周的國都都在黃河與洛水之間,所以嵩山為中嶽,其他四嶽各隨其方,四瀆都在山東。至秦稱帝,建都咸陽時則五嶽、四瀆均在東方。自五帝以至秦,名山大川或在諸侯,或在天子,不可勝記。及秦並天下後,才有了明確規定:自河南省崤山以東為名山五,即嵩山、恆山、泰山、會稽、湘山;大川二,即濟水和淮河。”《史記·封禪書》記載:”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五月巡狩至南嶽,南嶽,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嶽,西嶽,華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嶽,北嶽,恆山也,皆如岱宗之禮...中嶽,嵩高也...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嶽,而四嶽各如其方“。
[1]
五嶽作用意義
編輯五嶽自然景觀風格各異,五嶽文化本身就是遠古山神崇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彰顯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厚重。《史記·封禪書》中記載,禹五年一次巡狩五嶽,從中嶽出發,走東、南、西、北四嶽剛好用時一年來巡視自己的領土。古代帝王由五嶽的方位聯想到他們的統治是由中央向四方無限延伸,因而帶來自豪感和征服欲的滿足。由此巡視五嶽成為一種象徵,在後世被固定下來;在一統天下之後,帝王都會巡視五嶽。所以,五嶽不僅是封建帝王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於天、定鼎中原的象徵。自漢武帝始,各代帝王又不斷對五嶽追加封號,唐玄宗曾封五嶽為“王”,宋真宗封五嶽為“帝”,明太祖則封五嶽為“神”。由於其在中華民族心中的高大形象,五嶽也成為各種宗教活動的理想之所。自魏晉南北朝以來,五嶽就成為佛教和道教的必爭之地,成為中國著名的宗教聖地。大量歷代帝王祭祀封禪的岳廟,佛教和道教修建的佛院和道觀,增添了五嶽的威嚴與神秘。
[1]
五嶽旅遊信息
編輯五嶽泰山
項目 | 信息 |
---|---|
門票價格 | 115元/人 |
運營時間 | 紅門遊客中心(徒步進山)24小時開放; |
交通線路 |
五嶽華山
項目 | 信息 |
---|---|
門票價格 | |
門票有效期 | |
交通線路 | 西安火車站東廣場乘坐旅遊專線車遊1路到達。 火車站乘公交大巴直達華山,班次較多。 |
五嶽衡山
項目 | 信息 |
---|---|
門票價格 | 旺季(5月1日至10月31日):120元/人次 |
交通線路 | 衡山西站:乘坐公交車至南嶽,也可以坐的士到南嶽 |
五嶽恆山
項目 | 信息 |
---|---|
門票價格 | 進山門票:55元/人 |
懸空寺門票(旺季):130元/人 | |
懸空寺門票(淡季):125元/人 | |
交通線路 (北京方向) | 京大高速—渾源出口—北嶽恆山、懸空寺 |
交通線路 (太原方向) |
五嶽嵩山
項目 | 信息 |
---|---|
門票價格 | 嵩陽景區門票:80元 |
交通線路 (鄭州至嵩山景區) | 鄭州市 - 嵩山景區,鄭盧高速(S85)、錫海線,線路里程85.8千米。 |
交通線路 (洛陽至嵩山景區) |
- 參考資料
-
- 1. 張歡,蔣璽編著. 仁者樂山 藏龍卧虎的山文化[M]. 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 2019.09:156-167.
- 2. 牛汝辰編. 中國地名掌故詞典[M]. 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6.02:475.
- 3. 張歡,蔣璽編著. 仁者樂山 藏龍卧虎的山文化[M]. 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 2019.09:156-162.
- 4. 芳園主編. 國學知識隨用隨查 耀世典藏版[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5.03:196.
- 5. 登泰山,賞個園,逛洪崖洞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2-05-04]
- 6. 泰山攻略 泰山門票 .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5-04]
- 7. 預訂中心 .華山[引用日期2022-05-06]
- 8. 南嶽衡山旅遊指南 .南嶽衡山旅遊[引用日期2022-05-06]
- 9. 交通 .北嶽恆山[引用日期2022-05-06]
- 10. 交通 旅遊指南 .河南嵩山少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引用日期2022-05-06]
- 11. 門票 在線預定 .河南嵩山少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引用日期2022-05-06]
- 12. 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2-20]
- 13. 西嶽華山概述 .華陰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2-20]
- 14. -南嶽衡山 .衡陽市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2-20]
- 15. 【4A】大同市渾源恆山景區 - .山西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2-20]
- 16. 嵩山地質文化 .登封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2-20]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