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安閘

(中國古代系統水利工程)

鎖定
長安閘位於浙江嘉興海寧市長安鎮區範圍內,作為一個古代系統水利工程,歷史上包括長安新老兩堰(壩)、澳閘(上中下三閘和兩水澳)。現存有長安堰舊址(老壩)、上中下三閘遺址、閘河,另保留有清代的“新老兩壩示禁勒索碑”、20世紀70年代的船閘管理用房等相關設施。
中文名
長安閘
館藏地點
浙江嘉興
所屬年代
唐朝貞觀年間
出土地點
浙江嘉興
長安閘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為江南大運河交通和軍事上的樞紐。宋熙寧元年(1068),長安堰改建成長安三閘,形成複式船閘,此時的長安複式船閘還處於初創階段。崇寧二年(1103)“易閘旁民田,以浚兩澳”。紹興八年(1138)完善了將累木易以石埭的兩次較大工程。此後,船閘與拔船壩並存,大船或載貨船經船閘出入,小船或空船則過壩上下塘河。宋代著名詩人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等北上皆經此地,並留有題詠之作。紹熙二年(1191),張提舉重修長安閘,並置閘兵20人管理。清中期後三閘廢。清嘉慶重修《大清一統志》載:“長安堰,在海寧州西北長安鎮,宋時建。元至正七年(1347)復置新堰於舊堰之西,今名長安壩,旁有三閘。”明崇禎二年(1692年),撤壩官,拔船過壩開始由堰壩腳伕經營,一直沿襲到新中國成立。 [1] 
新中國成立後,長安壩歸屬海寧長安鎮搬運工會管理。1966年,長安壩才廢人力木絞車而開始用小型捲揚機代替。1983年5月、1984年5月,長安壩兩次遭洪水沖垮。1984年11月動工建設15噸級的電動軌道升船機,次年10月正式開壩,隨着水運的退化,長安閘壩的航運作用逐漸失去。 [1] 
長安閘
長安閘(2張)
長安閘是古代連接不同水系長安塘(崇長港)和上塘河的一個重要樞紐及管理機構,為宋代江南運河三大堰之一,是江南古運河上規模最大的運河設施之一。其採用三閘兩澳複式結構,通過各設施的聯合運用和嚴格的管理措施,達到引潮行運、蓄積潮水、水量循環利用的多重工程目的,代表了當時水利航運設施建設的世界先進水平,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價值。2011年1月公佈為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
  • 1.    嘉興市文化局,嘉興市文物局.運河嘉興:非正式出版物,2013: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