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世界文化遺產)

鎖定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是2020年中國申遺項目。
2021年7月25日在中國福建福州舉辦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被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4]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由22處代表性古蹟遺址及其關聯環境和空間構成。22處代表性古蹟遺址包括:九日山祈風石刻、市舶司遺址德濟門遺址天后宮真武廟南外宗正司遺址泉州府文廟開元寺老君巖造像清淨寺伊斯蘭教聖墓、草菴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窯址德化窯址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洛陽橋安平橋順濟橋遺址江口碼頭、石湖碼頭、六勝塔、萬壽塔(姑嫂塔)。 [10]   
中文名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外文名
Quanzhou: Emporium of the World in Song-Yuan China
別    名
古泉州(刺桐)史蹟
榮    譽
世界文化遺產
地理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世界文化遺產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Quanzhou: Emporium of the World in Song-Yuan China
入選時間:2021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v)
地理位置:N24 42 37 E118 26 39
遺產面積 : 536.08平方千米
遺產編號: 1561rev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遺產描述

泉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就已開始。宋元時期,泉州一度成為世界第一大港。 [7]  泉州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列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2021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v),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遴選依據標準(iv):《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通過其組成部分,突出地展示了在公元10 - 14世紀亞洲海上貿易的高度繁榮時期,泉州地域一體化結構和關鍵的制度、交通、生產、市場和社會文化因素使它成為一個全球級的重要商業中心,體現了泉州對東亞和東南亞經濟文化發展的巨大貢獻。 [6]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相關評價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12張)
泉州的一系列遺址展示了宋元時期(公元10 - 14世紀)泉州作為海上商業中心的活力,以及它與中國內地的聯繫。泉州的繁榮是在亞洲海上貿易的一個重要時期。該遺址包括宗教建築,包括公元11世紀的青井清真寺,中國最早的伊斯蘭建築之一,伊斯蘭墳墓,以及一系列的考古遺蹟:行政建築、對商業和國防很重要的石碼頭、陶瓷和鐵的生產遺址、城市交通網絡的組成部分、古代橋樑、寶塔和碑文。公元10世紀到14世紀,泉州在阿拉伯語和西方文獻中被稱為塞頓 (Zayton) [5-6]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遺產介紹

遺產點分佈圖 遺產點分佈圖
泉州曾是10-14世紀世界海洋貿易網絡中高度繁榮的商貿中心之一,它作為宋元中國與世界的對話窗口,展現了中國完備的海洋貿易制度體系、發達的經濟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態度。該遺產的22處代表性古蹟遺址包括:九日山祈風石刻、市舶司遺址、德濟門遺址、天后宮、真武廟、南外宗正司遺址、泉州府文廟、開元寺、老君巖造像、清淨寺、伊斯蘭教聖墓、草菴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窯址、德化窯址、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洛陽橋、安平橋、順濟橋遺址、江口碼頭、石湖碼頭、六勝塔、萬壽塔。
泉州古城地圖 泉州古城地圖
據歷史記載,泉州古稱“刺桐”,建於唐代,此後經宋元明清,城市不斷增築、修繕、擴展。城內及附屬區域埋藏着豐富的歷史遺存,包括城防設施、街道官署、寺院等等。其次,泉州不僅僅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宋元時期的泉州還被稱為世界聞名的“東方第一大港”,也是海上絲綢之路在中國的起點。10-14世紀,即宋元時期,泉州在繁榮的國際海洋貿易中蓬勃發展,曾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商貿易,多元文化交流薈萃、和諧共生,成為各國商旅雲集、多元文化交融的港口城市。如今,在泉州留下的相關遺存有港口、沉船、市舶司、瓷窯、瓷器等與遠洋貿易相關的遺蹟遺物,還有因對外交往、交流留下的文化遺存,其代表就包括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景教等宗教設施,它們反映出泉州一度彙集、融合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正如現今所揭示的泉州的22處古蹟及其相關環境,就從整體上構成了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代表遺址,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承載着關鍵價值特徵的22處遺產要素及其關聯環境,包括了行政管理機構與設施遺址、多元社羣宗教建築和造像、文化紀念地史蹟、陶瓷和冶鐵生產基地,以及由橋樑、碼頭、航標塔組成的水陸交通網絡,完整地體現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貿易體系與多元社會結構。這一系列遺產記載着宋元泉州令人矚目的繁榮與成就,它是世界海洋貿易引擎型港口的傑出範例,具有產—運—銷功能高度整合的區域一體化空間結構、以及中外風格多元薈萃的聚落景觀,展現出東亞帝國農業文明與世界海洋商業文明間的經濟與文化發展觀交流,見證了積澱並傳承至今的多元共榮海洋商業傳統。
泉州作為宋元中國與世界文明的對話窗口,展現了完備的制度體系、發達的經濟水平、以及包容的文化態度,對該時期亞洲海洋貿易的高度繁榮以及東亞與東南亞的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這樣一座城市,無論在地理上還是文化上,它都背靠內陸,面向海洋。從這個角度看,泉州城考古的意義就不限於一個城市,也不限於一個區域。泉州無論是在過去作為溝通東西方的港口、還是在今天作為人類文化遺產,它都具有世界性。 [8]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泉州遺產點

第一組:制度保障+城市結構
九日山祈風石刻
九日山祈風石刻 九日山祈風石刻
九日山為清源山支脈,位於泉州古城西北7公里的晉江上游,這裏是泉州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也是歷代泉州城郊的風景勝地。九日山祈風石刻是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遺產,它是一組記載了宋代在泉州負責海外貿易管理的國家專員、地方官員以及皇室成員等為海外貿易商舶舉行祈風儀式的摩崖石刻,體現了宋代市舶制度下,國家力量對海洋貿易的倡導和管控。這些珍貴的石刻歷史檔案真實記錄了宋代海洋貿易與季風密切關聯的運行週期等歷史信息,反映出海神信仰對貿易活動的精神促進。
市舶司遺址
市舶司遺址 市舶司遺址
市舶司遺址是本系列遺產中體現海洋貿易管理保障的代表性要素。市舶司是宋元國家政權設置在泉州管理海洋貿易事務的行政機構,其設置標誌着泉州正式成為開放的國家對外貿易口岸,對宋元泉州的經濟繁榮、文化交流以及海洋貿易各參與方的共同發展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反映出泉州港口依託於龐大國家機器的獨特屬性。
德濟門遺址
市舶司遺址 市舶司遺址
德濟門遺址是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遺產要素。它是宋元泉州城的南門遺址,記錄了宋元泉州城市向南部拓展的歷史,為城市南部商業性城區的重要地標,體現了官方對海洋貿易和城市商業發展的行政保障。德濟門遺址是宋元以來泉州古城的南門遺址,南面緊臨着晉江。它建造於13世紀,14世紀中、晚期(元、明兩代)擴建,沿用近700餘年。 [9] 
天后宮
天后宮 天后宮
天后宮是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遺產要素,見證了媽祖信仰伴隨海洋貿易的形成和發展歷程,體現出民間信仰與國家意志相結合對海洋貿易發展的共同推動,它與泉州的商人羣體密切關聯,見證了海洋貿易作用下泉州南部商業性城區的發展。這裏是外來商人、貨物進入泉州城的第一站。也是出海的人祭祀海神媽祖之後,順着晉江通往江口碼頭或者石湖碼頭前往海外貿易的第一站。
真武廟
真武廟 真武廟
真武廟位於泉州城東部石頭山麓的晉江北岸,是一組依山勢而建的院落式建築羣。石頭山是泉州近郊的一處重要地標,它是宋元時期祭祀真武大帝的道教廟宇,也是古法石港的重要地標。真武廟是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遺產要素,是10-14世紀泉州官方祭祀海神的場所,供奉的是泉州地區的第二代海神“真武大帝”,展現出古代泉州地區悠久的航海傳統和海神信仰體系及政府對海洋貿易的鼓勵與推動。
第二組 多元社羣+城市結構
南外宗正司遺址
南外宗正司遺址 南外宗正司遺址
南外宗正司遺址是本系列遺產中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多元社羣的代表性要素。南外宗正司是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年)對遷居泉州的南外皇族羣體進行管理的機構。這一羣體是泉州世界性多元社羣中具有影響力的組成部分,他們不僅提升了泉州的消費能力,還積極參與海洋貿易。南外宗正司的設置進一步強化了國家政權對泉州海洋貿易的推動,體現了強有力的官方管理保障。
泉州文廟及學宮
泉州府文廟 泉州府文廟
泉州府文廟位於10世紀泉州城的東南部,西臨城市的南北向主街道,是一組院落式建築羣。泉州文廟及學宮是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多元社區的代表性遺產要素。文廟是古代官方紀念和祭祀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的場所,學宮是古代泉州的最高等級的教育機構,作為儒學的傳播中心,泉州文廟及學宮是泉州包括政府官員和高級知識分子在內的泉州精英羣體的象徵,這些社會精英在宋元海洋貿易的推動和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開元寺
開元寺 開元寺
開元寺位於泉州子城西門外,南臨城內東西向主街道,寺院由中路主體建築羣、東西石塔及東西兩路附屬族羣等組成。開元寺是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多元社羣的代表性遺產要素。開元寺是宋元時期泉州規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其寺院經濟及高規制的建築、多元文化遺蹟反應出宋元海洋貿易帶給泉州的經濟繁榮和文化共存特徵。同時,與寺院關聯的割據政權統治者、宋元官方、僧侶、地方大族等人羣對宋元社會經濟和海洋貿易有重要貢獻。
老君巖造像
老君巖造像 老君巖造像
老君巖造像是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多元社羣的代表性遺產要素。老君巖造像是道家學説創始人老子的巨型石雕像,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老君巖這一巨大的石雕像是宋代泉州官方主流意識形態的象徵,以雄厚的社會財富為保障的,體現了泉州港口依託農業帝國的獨特歷史文脈,也反應出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多元、活躍的文化特徵和港口的繁榮成就。
清淨寺
清淨寺 清淨寺
泉州清淨寺是在本系列遺產中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多元社羣的代表性遺產要素。作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院之一,清淨寺是宋元時期跨越重洋來泉州經商的波斯、阿拉伯等地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羣的珍惜物證。它見證了活躍在泉州的外國族羣的文化、宗教和生活傳統,也見證了10至14世紀泉州海洋貿易繁榮時期,中國與阿拉伯地區間密切的商貿往來與文化交流。清淨寺始建於公元1009年(回曆400年),歷代屢有修繕。寺院周邊歷史上曾是穆斯林聚集區。
伊斯蘭教聖墓
伊斯蘭教聖墓  伊斯蘭教聖墓 
伊斯蘭教聖墓是7世紀來到泉州的兩位伊斯蘭教聖徒的墓地。據《閩書》記載,相傳在唐武德年間(618年~626年),穆罕默德門徒4人到華,一賢傳教廣州;二賢傳教揚州;三賢、四賢傳教泉州,卒葬於東門外靈山南麓,故又稱三賢四賢墓。因深受穆斯林敬重,這兩位先賢入土安眠之墓也就被稱作“聖墓”,這是伊斯蘭教傳入中國最早的歷史物證之一。與清淨寺一樣,伊斯蘭教聖墓也是本系列遺產中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多元社羣的代表性遺產要素。墓地於1322年進行了修繕,與清淨寺共同見證了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羣在泉州的活動,反映了宋元泉州多元文化的交往與融合。 [9] 
草菴摩尼光佛造像
草菴摩尼光佛造像 草菴摩尼光佛造像
草菴摩尼光佛造像是本系列遺產中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多元社羣的代表性要素,是宋元泉州摩尼教傳播的重要史蹟,顯現出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強大的文化包容力,其藴含的文化融合特徵為宋元泉州世界性多元社羣間廣泛的價值觀交流奠定了基礎。作為宋元泉州摩尼教傳播的重要見證,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來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顯示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強大的文化包容力。
第三組 商品產地
磁灶窯址(金交椅山窯址)
磁灶窯址(金交椅山窯址) 磁灶窯址(金交椅山窯址)
位於晉江轄區內的磁灶窯址(金交椅山窯址),是泉州城郊規模最大的一組古窯址。距泉州古城21.4公里,距泉州港江口碼頭不到20公里。磁灶窯址(金交椅山窯址)是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出口商品生產的代表性遺產要素,是宋元時期泉州城郊外銷瓷窯址的傑出代表,反映了泉州以外貿手工業為顯著特點的產業結構。該窯址與泉州海洋貿易的發展同步,其生產體系和生產規模展現了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強大的基礎產業能力和貿易輸出能力。
德化窯址(尾林-內坂窯址、屈鬥宮窯址)
化窯址(尾林-內坂窯址、屈鬥宮窯址) 化窯址(尾林-內坂窯址、屈鬥宮窯址)
德化窯址(尾林-內坂窯址、屈鬥宮窯址),是10-14世紀宋元時期泉州內陸地區外銷瓷窯址的傑出代表,泉州成為最繁忙的外銷瓷生產基地之一。距泉州古城130公里。德化窯是中國陶瓷文化發祥地之一,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德化窯在發展過程中創燒出獨特的白瓷產品,展現了宋元泉州強大的基礎產業能力和貿易輸出能力,也顯示出海洋貿易推動下泉州本地制瓷產業的創新和發展。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輸出商品,是古代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它為中國手工業史、陶瓷史、海外交通史、對外貿易與經濟交流史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資料。 [9] 
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
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 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
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是本系列遺產中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出口商品生產的代表性遺產要素。它是宋元時期泉州冶鐵手工業的珍貴見證,與泉州的陶瓷生產基地共同顯示出宋元泉州強大的產業能力和貿易輸出能力。同時這處遺址也保存了能夠呈現完整的冶鐵生產體系和環境關係的珍貴物證。安溪地區的傳統制鐵業至今延續,當地餘氏家族與宋元時期的冶鐵活動有關,成為這一傳統產業的活態見證,也為宋元海洋貿易留存下了的珍貴的產業記憶。
第四組 交通
洛陽橋
洛陽橋 洛陽橋
洛陽橋是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運輸網絡的代表性遺產要素。是由宋代官方主持建造的大型跨海石橋,始建於1053年,1059年落成,歷代修繕,至今保存完好。洛陽橋建造的背景是古泉州海外貿易的發展帶給水陸轉運系統的功能需求。
安平橋
安平橋 安平橋
安平橋是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運輸網絡的代表性遺產要素。它是泉州與廣闊的南部沿海地區的陸運節點,體現出海洋貿易推動下泉州水陸轉運系統的發展。同時,安平橋的建成是包括泉州官方、宗教人士、商人及平民共同參與的結果,既體現了宋元時期泉州多元社會結構對海洋貿易的貢獻,又反映了海洋貿易給泉州社會帶來的經濟繁榮和財富積累。
順濟橋遺址
順濟橋遺址 順濟橋遺址
順濟橋遺址是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運輸網絡的代表性遺產要素。它是泉州古城與晉江南岸的陸運節點,是伴隨着海洋貿易發展而建設的出入古城商業區的主要通道,完善了泉州水陸轉運系統。與德濟門、天后宮共同體現了海洋貿易推動下古城南部商業性城區的發展,見證了商業拓展對交通系統的促進。
江口碼頭
江口碼頭 江口碼頭
江口碼頭位於泉州古城東南的晉江北岸,與真武廟同為泉州城郊的重要內港法石港的遺存。江口碼頭是世界海洋貿易中心運輸網絡的代表性遺產要素,是泉州內港法石港的珍貴遺存,是城郊連接古城的水陸轉運節點,反映了內港碼頭的功能構成和使用方式,其古船遺址佐證了宋元泉州的造船技術。
石湖碼頭
石湖碼頭 石湖碼頭
石湖碼頭以所在村落名叫“石湖”而得名,石湖碼頭是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運輸網絡的代表性遺產要素。是一處利用天然礁石建造的碼頭,是泉州外港碼頭的珍惜物證,實證了宋元泉州優良的建港條件,與江口碼頭共同呈現了宋元泉州港的水陸轉運系統。
六勝塔
六勝塔 六勝塔
六勝塔是世界海洋貿易中心運輸網絡的代表性遺產要素。位於泉州灣中部石湖半島北端的金釵山上。是商舶由泉州灣主航道駛向內河港口的地標,也有護佑商旅的作用。同時,六勝塔的建成是宗教人士、商人、平民共同參與的結果,體現了宋元時期泉州多元社會結構對海洋貿易的貢獻。
萬壽塔
萬壽塔 萬壽塔
萬壽塔是見證泉州悠久航海歷史系列遺產中的一個重要的航標塔。它位於石獅市寶蓋山最高峯,這裏是泉州灣出海口的制高點,視野開闊,可以清晰地俯瞰泉州灣和深滬灣。萬壽塔是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運輸網絡的代表新遺產,它是商船抵達泉州港的地標,也是鎮守海口、護佑商旅的精神寄託,其望夫成石的傳説承載了泉州民眾對海洋貿易的歷史記憶。 [9]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更名背景

2020年4月18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介紹,2020年中國的申遺項目“古泉州(刺桐)史蹟”已正式更改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並新增安平橋、順濟橋、市舶司遺址、南外宗正司遺址、青陽下草埔遺址、德化窯遺址竺6個遺產點等內容。
宋新潮指出,泉州申遺題目的調整是針對其突出普遍價值(OUV)的闡述。泉州作為宋元時期世界貿易的一箇中心,它的整個遺蹟(目前共22個遺產點)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在這方面的價值,更名後有些價值比過去豐富了,所以跟之前“古泉州(刺桐)史蹟”相比增加了6個遺產點等內容。本次申遺增加的內容更多的是考古遺蹟、遺址,支撐泉州作為宋元時期國際貿易中心的價值,讓其普遍價值更加豐富和完善。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歷程

宋新潮介紹,泉州申遺的修改文本已上報,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總部於2020年3月組織專家進行過評審。 [1] 
2021年7月5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有關情況,本屆大會將審議文化遺產申報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海洋商貿中心”,中國的世界遺產名錄上有望再添一顆璀璨明珠 [2] 
2021年7月5日,在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新聞發佈會上,國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遺產司負責人張磊介紹,我國已經成功申報37處世界文化遺產。本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將在會上審議。 [3] 
2021年7月25日,在福州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4]  [12]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紀念產品

2022年7月25日,人民銀行將發行世界遺產(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金銀紀念幣共4枚,其中金質紀念幣2枚,銀質紀念幣2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其中,150克圓形金質紀念幣直徑60毫米,面額2000元,最大發行量1000枚。 [11] 
150克圓形金質紀念幣正面圖案 150克圓形金質紀念幣正面圖案 [11]
150克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 150克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 [11]
8克圓形金質紀念幣正面圖案 8克圓形金質紀念幣正面圖案 [11]
8克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 8克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 [11]
500克圓形精製銀質紀念幣正面圖案 500克圓形精製銀質紀念幣正面圖案 [11]
500克圓形精製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 500克圓形精製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 [11]
30克圓形精製銀質紀念幣正面圖案 30克圓形精製銀質紀念幣正面圖案 [11]
30克圓形精製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 30克圓形精製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