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清皇家陵寢

鎖定
明清皇家陵寢是明、清兩朝皇帝悉心規劃營建的文物建築,分佈於北京、河北、遼寧、安徽、江蘇、湖北六省市,明清皇家陵寢最早(明皇陵)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整個明清皇家陵寢總面積達到約264.24平方千米。 [1]  [3-12]  [121] 
明清皇家陵寢主要由江蘇盱眙的明祖陵、安徽鳳陽的明皇陵、江蘇南京的明孝陵明東陵、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北京海淀的明景泰陵、湖北鍾祥的明顯陵、遼寧新賓的清永陵、遼寧瀋陽的清福陵、遼寧瀋陽的清昭陵、遼寧遼陽的東京陵、河北遵化的清東陵、河北易縣的清西陵共計12個區域32個明清帝王陵構成。 [1]  [3-12]  [21-22]  [113] 
1961年—2013年間,明清皇家陵寢的明孝陵、明十三陵、清東陵、清西陵、明皇陵、清昭陵、明顯陵、清永陵、清福陵、明祖陵、明景泰陵、清東京陵先後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一批至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30日,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被聯合國世界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明十三陵、明孝陵(含明東陵)於2003年7月3日,盛京三陵(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於2004年7月1日分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拓展項目。 [1]  [12-20]  [56]  [58-59]  [111-112]  [114] 
中文名
明清皇家陵寢
外文名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地理位置
中國安徽江蘇北京湖北遼寧河北 [1] 
所處時代
明清時期(1368—1911年) [2] 
保護級別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14-18] 
公佈單位
聯合國世界教科文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 
類    別
帝王陵寢 [1] 

明清皇家陵寢歷史沿革

明清皇家陵寢興建沿革
序號
歸屬朝代
區域總陵名
具體陵名
墓主廟號
興建時間
1
明德祖
明懿祖
明熙祖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
2
明仁祖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3
明太祖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
4
明興宗
明東陵附屬於明孝陵
5
明成祖
明永樂七年(1409年)
6
明仁宗
明洪熙元年(1425年)
7
明宣宗
明宣德十年(1435年)
8
明英宗
明天順八年(1464年)
9
明憲宗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10
明孝宗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
11
明武宗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
12
明世宗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
13
明穆宗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
14
明神宗
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
15
明光宗
明天啓元年(1621年)
16
明熹宗
明天啓七年(1627年)
17
明思宗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
18
明代宗
明景泰八年(1457年)
19
明睿宗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
20
清肇祖
清興祖
清景祖
清顯祖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
21
後金天命九年(1624年)
22
清太祖
後金天聰三年(1629年)
23
清太宗
清崇德八年(1643年)
24
清世祖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
25
清聖祖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
26
清高宗
清乾隆八年(1743年)
27
清文宗
清咸豐九年(1859年)
28
清穆宗
清光緒元年(1875年)
29
清世宗
清雍正八年(1730年)
30
清仁宗
清嘉慶元年(1796年)
31
清宣宗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
32
清德宗
清宣統元年(1909年)
説明:僅列出陵墓對應的墓主廟號及興建時間,更多內容詳見具體陵寢詞條。
參考資料: [8]  [22-29]  [9-10]  [29-51]  [113]  [117-119] 

明清皇家陵寢建築格局

明清皇家陵寢明朝

從建築形制上看,明清皇家陵寢的首陵明皇陵坐南朝北,與明中都城相望。其平面形制與中都城一致,採用了三套宮城的設計,為“仿唐宋之制”。明祖陵既沿襲唐宋規制,又有遵循明孝陵規制的內容。它無上、下宮,但有明顯的中軸線;建土城、磚城、皇城三重,城牆四面闢門,但無方城明樓建築屬於明皇陵和明孝陵之間的過渡階段。而明孝陵則改變了唐宋帝陵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宮制度和十字軸線的陵墓佈局,首次按皇宮佈局建立“前朝後寢”三進院落制,開創了陵寢建築平面呈“前方後圓”的基本格局。同時,明孝陵與明東陵共用主神道,首開了第一代皇帝陵寢神道作為後世子孫陵寢共用神道的制度,之後的明清兩朝500多年20多座帝陵,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 [24]  [52-54]  [2] 
從石刻數量上看,明祖陵21對,明皇陵28對,明孝陵17對,明十三陵和明顯陵皆18對。從種類看,明祖陵有麒麟、獅子、馬、馬官、拉馬侍、文臣、武將、內侍及望柱,明皇陵比明祖陵多設置羊、虎,明孝陵、明十三陵、明顯陵比明祖陵多設象、駱駝、角端(或稱獬豸),少設馬官、拉馬侍、內侍。明代陵寢石刻是在沿襲唐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石刻的數量、組合有一定的規律。明代對於陵前石刻羣的組合作了調整,除去宋代使用的石羊、石虎,增加了前代曾經使用的較大動物和神獸。明孝陵石獸6種,取消了控馬者。明長陵沿用孝陵石刻羣的組合,只是增加勳臣一對。從石刻組合不難看出明皇陵與宋制相近,而明孝陵、明十三陵、明顯陵已作了調整,明祖陵則具有過渡階段的陵寢建築形制,而明長陵之後的明代帝陵都沿用明長陵的定製。 [55]  [54] 

明清皇家陵寢清朝

清朝繼承了明朝的建陵建築形制,但是清代的陵寢制度更加完善。清朝時期皇帝和皇后是分別建陵,不同於明代的帝后合葬。在清代帝陵中除清永陵外,都有皇后陵和妃園寢建於帝陵左右,形成陪護之勢。因此清代的每一朝帝陵,後陵和妃園寢建在一個獨立的區域內,這形成了清陵與明陵一個重要的區別。另外,清朝帝陵建築風格在裝修上也更加細密,堆砌繁縟,色彩也更為鮮麗,少了明代帝陵質樸的氣質。 [54] 
在石刻石像生方面,在明十三陵中,除首陵長陵外,其它陵都未設有石像生。而在清東、西二陵中,清東陵的五座帝陵,只有首陵清孝陵設置了十八對石像生,其他陵均為五對。而清西陵的四座帝陵中,清泰陵和清昌陵設有五對石像生 [120]  ,其餘陵並未設置石像生。 [54] 

明清皇家陵寢主要建築

明清皇家陵寢明代帝陵

明代帝陵一覽
區域陵名
建築面積
主要建築
0.73平方千米
明祖陵神道及石像生、享殿遺址、玄宮遺址
13.33平方千米
皇陵城垣、皇城正殿遺址、皇陵神道石刻
1.7平方千米
明孝陵陵宮建築羣、明孝陵神道建築羣、明東陵遺址
80平方千米
十三陵主神道石刻及各陵陵宮區建築
1.83平方千米
外羅城、 陵區的碑、亭、坊、神道石像生羣、殿宇、方城明樓及寶城
數據不詳
御碑亭、寶城、祾恩殿
説明:數據面積均為約數。其中明祖陵、明皇陵、景泰陵非世界遺產目錄。 [1]  [59] 
參考資料: [1]  [4-8]  [10]  [55]  [54]  [21-22]  [111] 

明清皇家陵寢清代帝陵

【主詞條: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清東陵清西陵、清東京陵
清代帝陵一覽
區域陵名
建築面積
附屬陵寢
主要建築
0.01平方千米
下馬碑、前宮院、方城、寶城、省牲所、冰窯、果樓等陵宮區建築
0.54平方千米
正紅門、碑樓、108級石階
3.1平方千米
隆恩殿、寶頂等陵宮區建築羣
0.004平方千米
圍牆、山門、碑亭、舒爾哈齊墓、穆爾哈齊墓、大爾差墓、褚英墓
80平方千米
孝陵主神道、各陵陵宮區建築、裕陵地宮等
83平方千米
皇后陵:泰東陵昌西陵慕東陵
泰陵主神道、各陵陵宮區建築、崇陵地宮等
説明:數據面積均為約數。其中清東京陵非世界遺產目錄。
參考資料: [1]  [3]  [9]  [11-12]  [22]  [50]  [60-66]  [113-115]  [121] 

明清皇家陵寢相關人物

明清皇家陵寢墓主信息一覽
序號
歸屬朝代
陵名
墓主姓名
廟號
簡諡
血緣關係
1
明德祖
玄皇帝
明太祖高祖
明懿祖
恆皇帝
明太祖曾祖
明熙祖
裕皇帝
明太祖祖父
2
明仁祖
淳皇帝
明太祖父親
3
明太祖
高皇帝
明仁祖之子
4
明興宗
孝康皇帝
明太祖長子
5
明成祖
文皇帝
明太祖第四子
6
明仁宗
昭皇帝
明成祖長子
7
明宣宗
章皇帝
明仁宗長子
8
明英宗
睿皇帝
明宣宗長子
9
明代宗
景皇帝
明宣宗次子
10
明憲宗
純皇帝
明英宗長子
11
明孝宗
敬皇帝
明憲宗第三子
12
明睿宗
獻皇帝
明憲宗第四子
13
明武宗
毅皇帝
明孝宗長子
14
明世宗
肅皇帝
明睿宗次子
15
明穆宗
莊皇帝
明世宗第三子
16
明神宗
顯皇帝
明穆宗第三子
17
明光宗
貞皇帝
明神宗長子
18
明熹宗
悊皇帝
明光宗長子
19
明思宗
烈皇帝
明光宗第五子
20
清肇祖
原皇帝
清太祖六世祖
清興祖
直皇帝
清太祖曾祖
清景祖
翼皇帝
清太祖祖父
清顯祖
宣皇帝
清太祖父親
21
清太祖
武皇帝
清顯祖長子
22
清太宗
文皇帝
清太祖第八子
23
清世祖
章皇帝
清太宗第九子
24
清聖祖
仁皇帝
清世祖第三子
25
清世宗
憲皇帝
清聖祖第四子
26
清高宗
純皇帝
清世宗第四子
27
清仁宗
睿皇帝
清高宗第十五子
28
清宣宗
成皇帝
清仁宗次子
29
清文宗
顯皇帝
清宣宗第四子
30
清穆宗
毅皇帝
清文宗長子
31
清德宗
景皇帝
清穆宗堂弟
32
莊親王
清太祖弟弟
勇狀貝勒
清太祖弟弟
剛毅輔國公
清太祖侄子
廣略貝勒
清太祖長子
説明:僅列出陵名對應的君主姓名、廟號、簡諡和帝王關係,更多內容詳見具體君主人物詞條。
參考資料: [29]  [4]  [21]  [24-25]  [34]  [42]  [59]  [67-82]  [92-103]  [116] 

明清皇家陵寢機構設置

明清皇家陵寢的管理機構
區域陵名
管理部門、機構
明祖陵
盱眙縣明祖陵文物管理中心
明皇陵
鳳陽縣明中都皇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處
明孝陵、明東陵
南京市中山陵園管理局
明十三陵
北京市昌平區明十三陵管理中心
明景泰陵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衞戍區海淀第十三離職幹部休養所
明顯陵
鍾祥市明顯陵管理處
清永陵
新賓縣清永陵文物管理所
清福陵
瀋陽故宮博物院—北陵公園管理中心(清昭陵管理中心)
清昭陵
瀋陽故宮博物院—東陵公園管理中心(清福陵管理中心)
清東陵
遵化市清東陵文物管理處
清西陵
易縣清西陵文物管理處
參考資料: [83-91] 

明清皇家陵寢文物價值

中華民族具有“敬祀祖先,慎終追遠”的傳統美德,歷來十分重視對死者的安葬和祭祀,這不僅是為了緬懷和紀念,也藉此祈求祖先對後世的蔭護。作為封建統治者則將其作為關乎國祚盛衰、帝運長短的要工重典來對待。在陵寢的選址和規劃設計中,明清帝陵則充分運用了中國傳統的風水理論,着力體現“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將人的精神融鑄於大自然之中,造成一種崇高、偉大、永恆不朽的意象。在建築規模和建築質量上,則力求做到恢宏、壯觀、精美,以體現皇權至上的思想,炫耀皇家的氣派和威嚴,從而成為皇權物化的表徵。明清皇家陵寢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喪葬制度和千百年封建社會的宇宙觀、生死觀、道德觀和習俗,也體現了當時中國最高水平的規劃思想和建築藝術。 [1-2] 

明清皇家陵寢文物保護

明清皇家陵寢的保護
授予時間
批准組織
授予對象
授予保護頭銜
1961年3月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明孝陵(含明東陵)
明十三陵
清西陵
清東陵
1982年2月23日
明皇陵
清昭陵
1988年1月13日
明顯陵
清永陵
清福陵
1996年11月20日
明祖陵
2000年11月30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
明顯陵
清東陵
清西陵
2001年6月2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明景泰陵
2003年7月3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
明十三陵
明孝陵(含明東陵)
《世界遺產名錄》拓展項目
2004年7月1日
清永陵
清福陵
清昭陵
2013年5月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清東京陵
參考資料: [1]  [12-20]  [56-59]  [112]  [114] 

明清皇家陵寢旅遊信息

明清皇家陵寢旅遊信息引導
區域陵名
地理位置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淮河鎮明陵村
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太平鄉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名勝區內
北京市昌平區北部天壽山麓十三陵鎮
北京市海淀區玉泉山北麓金山口
湖北省荊門市鍾祥市城東北郊純德山
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
遼寧省瀋陽市渾南區東陵公園內
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區北陵公園內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石門鎮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西陵鎮
遼寧省遼陽市文聖區東京陵街道東京陵村
參考資料: [1]  [3-12]  [21-22]  [82]  [104-110]  [114-1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