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八字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八字橋,位於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蕺山街道八字橋直街東端,地處八字橋歷史文化街區廣寧橋、東雙橋之間。 [1-2]  始建於南宋嘉泰年間(1201年~1204年)以前 [3-4]  。兩橋相對而斜,狀如八字,故得名。 [2] 
八字橋的結構為石樑橋,建在3條河道的匯合處,由主橋和輔橋組成,共有4組台階。 [1]  為三街三河交叉的四向落坡設計。橋東為南、北落坡,成八字形。橋西為西、南落坡。成八字形。橋二端的南向二落坡也成八字形。 [5]  八字橋是紹興歷史文化的象徵之一。 [6]  八字橋結構簡潔、建築穩固,體現了南宋紹興地區建橋技術的成熟,為研究宋代的橋樑建築技術和中國橋樑史的重要實物例證。 [2]  [4] 
2001年6月25日,八字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2013年5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紹興古橋羣與第五批全國重點物保護單位八字橋合併,名稱:紹興古橋羣 [9] 
中文名
八字橋
地理位置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蕺山街道
所處年代
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文物編號
5-0301-3-107

八字橋歷史沿革

八字橋 八字橋
八字橋始建於南宋嘉泰年間(1201年~1204年)以前 [3]  [4]  。兩橋相對而斜,狀如八字,故得名。 [2]  南宋寶祐四年(1256年),八字橋重建。 [2] 
據《乾隆府志》記載,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由楊周聖重修八字橋。 [4]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八字橋重修。 [3] 
民國十一年(1922年)5月,八字橋修繕。
1962年1月,八字橋西邊小橋墩被洪水浸衝下沉,使橋欄踏步傾塌下陷,橋身石塊開裂分離,紹興縣文物部門申請專項經費對此進行搶修。
1982年,紹興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根據八字橋破損情況進行全面修繕。對破損基礎、橋身採用機核高壓噴漿,噴入高標水泥,使內部結構緊密,外用塊石填補的方法加固,更換破損石欄、石柱、抱鼓石,恢復東西向兩條小河。 [4] 
八字橋 八字橋

八字橋建築特色

八字橋結構

八字橋的結構為石樑橋,建在3條河道的匯合處,由主橋和輔橋組成,共有4組台階。主橋洞淨跨4.5米,洞高4米,兩邊各並立9根石柱,石柱略有側腳,方向朝外,下端插入基石凹槽內,上端大條石壓頂與兩側金剛牆緊貼,緊靠金剛牆組成橋墩,橋基以大條石築成。橋洞兩邊石柱頂部各架1根大條石為橋台石,橋台石頂端鑿有替梁槽,用替梁木架橋。由於年代久遠,替梁木已朽爛無存,只留下替梁槽。橋台石上架7根大石樑,做成略呈月梁形式的微拱橋樑。橋洞石柱、橋台石、大石樑三者之間以榫卯連接。輔橋的橋洞為梁式洞,形制較小,洞內無柱。橋面由條石並列鋪墁。 [1-2]  [6]  [8] 
八字橋 八字橋
八字橋主橋為東西向,橫跨稽山河,西面台階直通八字橋直街;東端有平台,經平台分出兩組南北向台階,以避開沿河民房。東端南面台階連接一座小橋,跨越金鑑漊,通往東雙橋東河沿;北面台階直達八字橋河沿。主橋西南面台階為輔橋,跨越斷河頭,連接東雙橋西河沿。 [1] 
八字橋整橋踏跺分三面四道與三條道路相貫通,南面分二道與主河兩岸道路連接,其中南面西岸一道橫跨小河,西面一道踏跺連接八字橋直街,北面一道在主河東岸與南面東岸一道位於同一線上,分南北兩坡。 [2] 
八字橋的兩邊為踏步台階。橋的東墩逼近民宅,踏步下法,一沿河岸北下於廣寧橋直街,一南下於東雙橋東河沿。西墩踏步,除從八字橋直街直上正橋踏步外,南下東雙橋西河岸也有踏步,在通向東雙橋東河岸、西河岸的踏步下,還各築有一梁式橋洞,橋墩上所有踏步,和正橋一樣,兩側都築有石欄、望柱。 [2]  [8] 
八字橋北立面 八字橋北立面
八字橋 八字橋
八字橋橋面建築面積322.5平方米,橋長約16.40米,略有曲折,每段寬度不一,東端寬3.14米,中間寬3.30米,西端3.65米,中間正對橋洞處鋪大石樑5根,略有高起,故兩邊有路跺,東邊1級,西邊2級。兩邊望柱各6根,基本對稱,橋面西端2根及橋面東端4根與踏跺共用。
橋東面踏跺分南北兩道,北側路跺全長18.80米,寬3.78米,有踏跺14級,各級深度不一。兩邊望柱相對稱,每邊4柱。南側踏跺全長10米,有路跺13級,兩邊望柱除北端(頂部)西側二柱並列外,基本對稱,東側4柱,西側5柱,第二、三、四柱成一直角,踏跺伸展到抱鼓石以下。
橋正西向路跺全長17米,上端寬3.65米,下端寬3.57米,有踏跺13級,望柱每邊3根對稱,踏跺伸展至報鼓石以下10米許。
橋西西南側踏跺全長15.80米,上端寬2.15米,下端寬2.30米,有踏跺17級,兩邊望柱各4根相對稱,末端亦有抱鼓石。 [4] 

八字橋特點

八字橋陸連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鑑湖之水,北達杭州古運河,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這裏位處三街三河四路的交叉點,橋呈東西向,為石壁石柱墩式石粱橋,三向四面落坡,其中二落坡下再設二橋洞,解決了複雜的交通問題。 [6] 
落坡結構特殊:八字橋有適應三街三河交叉的複雜環境要求的四向落坡設計。橋東為南、北落坡,成八字形。橋西為西、南落坡。成八字形。橋二端的南向二落坡也成八字形。
橋中有橋的結構特殊:八字橋南向二落坡下各有一橋洞,二橋坡成了二小橋。“二橋相對成八字”是指主橋和一邊橋坡小橋與另一邊的橋坡小橋相對成八字。 [5] 
八字橋設計特點是順應紹興城內已有的街道、房屋等佈局,善用地形,不拆房,不改街,既能解決交通問題,又不會對城內大興土木。 [2] 
八字橋 八字橋

八字橋文物遺存

八字橋 八字橋
八字橋橋樑外側用石二層,略作月梁形。石制欄杆,望柱上刻有造橋捐資者的姓名。柱頭雕作覆蓮形,有“普渡眾生”之意,尋杖下用雲拱斗子。在八字橋下西側第五根石柱上刻有“時寶祐丙辰仲冬吉日建”字樣。 [2]  橋下石壁轉角處保存有被纖繩磨出的痕跡。 [6] 

八字橋歷史文化

傳説軼事
八字橋又名八士橋,據傳,橋系當時八信士捐資建造。 [3] 
八字橋 八字橋

八字橋文物價值

八字橋
八字橋(3張)
八字橋是紹興歷史文化的象徵之一,被稱為中國古代“立交橋”。 [2]  [6] 
八字橋的選址與佈局,反映了紹興當時該地區人口稠密的居住環境和經濟活動的頻繁的程度。八字橋結構簡潔、建築穩固,體現了南宋紹興地區建橋技術的成熟,為研究宋代的橋樑建築技術和中國橋樑史的重要實物例證。 [4] 

八字橋文物保護

1961年9月,紹興縣人民委員會將八字橋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1963年3月,浙江省人民委員會將八字橋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由紹興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專職保護管理。 [4] 
2001年6月25日,八字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2013年5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紹興古橋羣與第五批全國重點物保護單位八字橋合併,名稱:紹興古橋羣。 [9] 
八字橋 八字橋

八字橋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八字橋位於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蕺山街道八字橋直街東端。 [1] 
交通信息
紹興市內公交:乘坐公交紹興公交8路紹興公交21路紹興公交22路紹興公交25路紹興公交31路紹興公交50路紹興公交88路、紹興公交130路至市婦保院下,沿着八字橋直街走到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