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泉州

(福建省轄地級市)

鎖定
泉州,別稱鯉城,福建省轄地級市,Ⅱ型大城市 [82]  ,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覆確定的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泉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東經117°25′—119°05′,北緯24°30′—25°56′,北承福州、莆田,南接廈門,東望台灣島,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條件優越 [2]  [57]  。截至2020年,全市共轄4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5個縣,總面積11015平方千米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泉州市常住人口為878.23萬人。 [4]  [34]  [36] 
泉州歷史悠久,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就已開始。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豐州鎮置東安縣治。西晉末年,中原戰亂,士族大批入泉。 [1]  南朝梁天監間(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為本地設置縣、郡治之始。宋元時期,泉州一度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5]  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6]  首屆東亞文化之都、是世界遺產城市 [45]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76] 全國文明城市 [7] 國家衞生城市 [8] 
泉州以閩南話為主要方言,並存莆仙話、客家話等多種方言 [3]  。泉州是僑鄉。祖籍泉州的華僑、華人750多萬,港澳同胞76萬,分佈在世界各地129個國家和地區。歸僑、僑眷250多萬。在台灣,有44.8%的漢族(約900萬)祖籍泉州。
2021年,泉州地區生產總值11304.1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8.1%。第一產業增加值232.77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6436.24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4635.16億元,增長9.4%。 [84] 
中文名
泉州
外文名
Quanzhou
Zaitun
Zayton
別    名
鯉城
温陵
刺桐城
光明之城 [9] 
行政區劃代碼
350500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福建省
地理位置
福建省東部沿海
台灣海峽西岸
面    積
11015 km²
下轄地區
4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5個、1個開發區、1個投資區 [46] 
政府駐地
豐澤區
電話區號
0595
郵政編碼
362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77] 
人口數量
885 萬(截至2021年末常住人口) [36]  [86] 
著名景點
開元寺
府文廟
清淨寺
天后宮
清源山 展開
機    場
泉州晉江國際機場
火車站
泉州站泉州東站泉州南站(未開通)、泉州西站
車牌代碼
閩C
地區生產總值
11304.17 億元(2021年) [55] 
港 口
泉州港

泉州歷史沿革

泉州上古先秦

泉州鄭成功雕像 泉州鄭成功雕像
上古為百越地,《漢書·地理志》注引臣瓚曰:“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夏、兩代,泉州地屬揚州
西周時,為七閩地。
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屬越國地。 [10] 

泉州秦漢三國

朝天門 朝天門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立閩中郡,泉地歸之,閩越族酋長無諸所領。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無諸因助之功,被封閩越王,領閩中故地,都東冶。泉地屬閩越國
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因閩越國不斷舉兵侵百越,漢興師問罪,廢除了閩越王封號,並先後封兩王(越繇王與東越王) 以共領前閩越國地。
元封元年(前110年),東越王因叛被殺,漢改封越繇王為東成侯,並命軍吏徙閩越民於江、淮間。
始元二年(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遷的閩越民繁衍,設立冶縣,隸會稽郡。泉地屬冶縣。
冶縣建立後,會稽郡增設東部都尉以領之。東部都尉初設冶縣,後移浙江東安,只留都尉屬下的一員侯官鎮守冶縣。
因冶縣為會稽郡東部都尉下侯官所治,東漢稱之為東部侯官,或簡稱為東侯官、侯官,後又以侯官之名為縣名。因地域廣闊,又增設南部都尉以領之。於是,泉地改屬南部都尉的侯官縣。
建安元年(196年),孫策攻佔南部都尉。吳永安三年(260年),會稽南部都尉改為建安郡,析侯官縣地置東安縣,治所設在今南安市豐州鎮,今泉州市鯉城區、石獅市、晉江市、惠安、南安、安溪、永春,廈門市同安縣,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等屬之。德化屬侯官縣。 [10] 

泉州兩晉隋唐

東西塔 東西塔
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晉安郡,改東安縣為晉安縣
南朝泰始四年(468年),晉安郡、晉安縣分別改為晉平郡、晉平縣。齊複稱晉安郡、晉安縣。
天監中(502年-519年),析晉安郡置南安郡,下領三縣:晉安、龍溪、蘭水;郡治設於晉安(今南安豐州)。泉地屬南安郡晉安縣。南安郡初隸江州,普通六年(532年)改隸東揚州。
永定元年(557年),於晉安郡置閩州,南安郡屬之。
天嘉六年(565年),閩州罷,仍隸東揚州。
光大二年(568年),又於晉安郡置豐州(治所設在閩縣,今福州市區),南安郡屬之。 [10] 
清淨寺 清淨寺
開皇九年(589年),改豐州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建安兩郡為縣,歸其管轄。於是,福建歷史上首次出現“泉州”之名。
大業二年(606年),改泉州為閩州,南安縣改屬閩州。大業三年(607年),閩州改為建安郡,領南安、建安、閩縣、龍溪四縣,今泉州市地除德化因侯官縣廢歸屬閩縣外,均屬南安縣。 [10] 
泉州街景 泉州街景
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為建州。武德五年(622年),析建州南安故郡地置豐州,並分南安地置莆田縣。豐州下領南安、莆田二縣,治所設今南安豐州鎮。武德六年(623年),復於閩縣置泉州。武德八年置都督府,轄泉州、建州、豐州。
貞觀元年(627年),豐州撤銷,南安、莆田二縣併入泉州。
嗣聖初(684年),分泉州之南安、莆田、龍溪三縣置武榮州,治所設今南安豐州。不久州廢,三縣仍屬泉州。
垂拱二年(686年),於泉州、潮州間置漳州。
聖歷二年(699年),復以南安、莆田、龍溪三縣置武榮州,治所仍設今南安豐州鎮。同時,析莆田縣西界置清源縣(今仙遊縣),隸屬武榮州。聖歷三年州復廢,屬縣仍隸泉州(治所設在今福州)。
泉州街景 泉州街景
久視元年(700年),南安縣人孫師業訴稱赴州遙遠,又於縣東南15裏(今鯉城)置武榮州.下轄四縣:南安、莆田、龍溪、清源。
景雲二年(711年),原閩縣所置之泉州改為閩州,武榮州改為泉州,隸屬閩州都督府。此後凡稱“泉州”,即指今之泉州。
開元六年(718年),泉州刺史馮仁知因州治無縣,請析南安縣東南地置晉江縣。至此,泉州領有五縣。開元十三年(725年),閩州改名福州,閩州都督府改為福州都督府。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更置福建經略使,福建之名始此。開元二十九年(741年),龍溪縣改隸漳州。
天寶元年(742年),泉州改為清源郡,屬江南東道;因郡、縣同名不便指稱,清源縣改名仙遊縣。
泉州市貌 泉州市貌
乾元元年(758年),清源郡復為泉州。
上元元年(760),福州都督府升節度使,泉州等六州屬之。大曆六年(771),罷節度使,置都團練觀察處置使.泉州仍屬之。
貞元年間(785-805年),福州永泰縣析歸義鄉置歸德場。
貞元十九年(803年)、長慶二年(822年)、鹹通五年(864年),先後析南安縣地立穴同場、桃林場、小溪場。
乾符三年(876年),析南安縣武德鄉地置武德場。
文德元年(888年),場名改為武勝,後又易名武安。
乾寧三年(896年),福州升威武軍,泉州屬之。 [10] 

泉州五代十國

建立閩南割據政權的晉江王、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 建立閩南割據政權的晉江王、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
後梁貞明六年(920年),升福州為大都督府, 泉州屬之,仍領四縣:晉江、南安、莆田、仙遊。
後唐天成元年(926年),王延翰自立“大閩國”。後唐長興四年(933)正月,王延鈞正式稱帝,國號大閩,泉州歸之。升桃林場置桃源縣,泉州屬縣增至五個。同年十二月,升永泰縣歸德場為德化縣,歸長樂府。
後晉天福三年(938年),桃源縣更名永春縣。天福四年(939年),升大同場為同安縣,至此,泉州計領六縣。天福八年(943年)二月,富沙王延政稱帝於建州,國號大
開運二年(945年)正月,大殷改國號閩,泉州隸之;八月,閩主降南唐;九月,泉州歸屬南唐。
後漢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兼領南州(即漳州)。同年,德化劃歸清源軍,增領原屬尤溪的常平、進城二鄉。
後周顯德二年(955年),應詹敦仁之請,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升南安小溪場為清溪縣。同年,武安場升為長泰縣(一説943年升長泰縣)。至此,清源軍除領有南州(即漳州)外,屬縣增至九個:晉江、南安、莆田、仙遊、永春、同安、德化、清溪、長泰。 [10] 

泉州兩宋元明

北宋
北宋乾德二年(964),清源軍改為平海軍。
泉州風光 泉州風光
泉州風光 泉州風光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平海軍改為泉州,屬兩浙西南路,仍領九縣。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泉州劃出仙遊縣遊洋鎮和莆田縣百丈鎮等地設立興化縣,並於興化縣建太平軍,析莆田、仙遊二縣歸其管轄。不久,太平軍改為興化軍。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因地遠期會輸納不便,應楊海等之請,長泰縣析歸漳州。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析晉江縣東北部十六里置惠安縣。至此,泉州領七縣:南安、晉江、同安、德化、永春、清溪、惠安。
雍熙二年(985年),泉州改隸福建路。
宣和三年(1121年),清溪縣改稱安溪縣。據史書記載,宋代澎湖已正式劃歸泉州,隸屬晉江縣管轄。 [10] 
南宋
臨漳門 臨漳門
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福建(泉州)提舉市舶司並歸轉運使。
建炎二年(1128年)五月,復置福建(泉州)提舉市舶司。
建炎三年(1129年)十二月,南外宗正司鎮江遷置泉州。
紹興二年(1132年),福建提舉茶鹽官兼領福建市舶司。十月,移司泉州。
乾道七年(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建造房屋200間,派水軍長期駐守,並編管台灣户籍。
泉州街景 泉州街景
乾道八年(1172年),毗舍耶人再犯晉江沿海,始置水澳寨(官稱永寧寨),駐紮水軍60名,以為防禦。嘉定年間,真德秀知泉州整修,增駐水軍50名,並於永寧石湖新造軍房50所,額定兵員325人。
淳熙十三年(1186年),泉州城南置寶林寨,城東置法石寨,分兵守衞。
嘉定十一年(1218年),在晉江縣圍頭澳置寶蓋寨,由寶林移120名士兵來此守衞,節制建平、清石諸屯,加強海防
景炎元年(1276年)底,泉州提舉市舶使蒲壽庚投降元朝,並對泉州的宋朝宗室展開屠殺。
元朝
15世紀出版的《馬可·波羅遊記》中的泉州 15世紀出版的《馬可·波羅遊記》中的泉州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立行宣慰司於泉州,兼領行徵南元帥府事。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行宣慰司為行中書省,升泉州為泉州路總管府隸之。泉州路於七縣之外,增領南、北二錄事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南、北二錄事司合而為一。至元十七年(1280年)五月,福建行省併入泉州行省。同年七月,徙泉州行省於隆興。至元十八年(1281年)十月前,泉州又立行省。至元二十年(1283年)三月,併入福建行省。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二月,再設行省於泉州。同年九月,併入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前後,開始在澎湖設巡檢司,管轄澎湖、台灣等島嶼,隸屬泉州路同安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復設福建行省。
東西塔 東西塔
大德元年(1297年),為圖琉求(今台灣),改福建行省為福建平海行中書省,徙治泉州。大德二年(1298年),泉州路總管府改為泉寧府。不久,罷福建平海行中書省,泉寧府復為泉州路,隸江浙行省。
至正十六年(1356年),復立福建行中書省,泉州路隸之。至正十八年(1358年),設立泉州分省。 [10] 
晉江大橋 晉江大橋
洪武二年(1369年),改泉州路為泉州府,隸福建行省;罷錄事司,仍領七縣:晉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
洪武九年(1376年),福建行省改為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隸之。
洪武二十年(1387年),曾一度撤銷澎湖巡檢司。明代中葉,台灣屬泉州府轄地。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又在澎湖設巡檢司,派兵長期駐防。清初仍置泉州府,上隸福建行省, 領縣同明。 [10] 

泉州清史民國

跨海大橋、洛陽橋、崇武古城、黃金海岸 跨海大橋、洛陽橋、崇武古城、黃金海岸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縣為永春直隸州,劃德化縣並延平府大田縣歸其轄理,隸福建行省。
乾隆四十年(1775年),析同安縣部分地設馬巷廳。至此,泉州府即領晉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五縣及馬巷廳。 [10] 
民國
民國元年(1912年),取消府、州、廳,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制,晉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民國2年3月廢州立縣)、德化歸屬南路道(址設廈門)。民國二年(1913年)11月,析同安縣地置思明縣。民國三年(1914年),南路道改稱廈門道。民國三年(1914年)7月,金門自思明縣析出置縣,隸屬廈門道。民國八年(1919年)10月12日,晉江民軍(靖國軍許卓然部)以安海為政治中心,設立安海縣。其轄區東至海,西至南安溪尾雙溪,南至水頭返頭鄉,北至泉州順洲橋。民國十一年(1923年)民軍改編後取消。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實行省、縣二級地方政制,泉屬七縣直隸福建省。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1月20日,“福建事變”發生,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同年12 月11日,分福建為閩海、閩上、泉海、龍漳四省並設立兩個特別市。12月13日,四省分別更名為閩海、延建、興泉、龍汀。興泉省轄莆田、仙遊、晉江、南安、安溪、惠安、同安、金門、永春、德化、大田、思明十二縣 ,治設晉江(今泉州市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月3日,興泉省政府正式成立。同月,福建人民政府失敗,所劃四省取消,泉屬七縣重隸福建省。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7月,全省設立十個行政督察區,永春、德化、惠安屬第四行政督察區(專署駐仙遊),晉江、南安、安溪、金門屬第五行政督察區(專署駐同安)。民國24年(1935)10月,全省改為7個行政督察區、1市。惠安、晉江、南安、金門、安溪、永春、德化屬第四區(專署駐同安)。民國26年4月,南安縣治徙溪美。l0月,日本侵略軍攻陷金門島及烈嶼,金門縣政府遷到大嶝鄉。12月,行政督察專員改制,但行政督察區未變,泉屬七縣仍歸第四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5月21日,第四區專署由同安移駐永春。同年8月,金門縣政務由南安縣兼攝。民國29年2月16日,第四區專署由永春遷駐德化,6月28日仍遷回永春。同年2月,於永春、德化、永泰、仙遊四縣邊境設立鳳頂特種區,歸屬第四區;10月裁撤。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9月,全省調整為8個行政督察區、2個市。第四區專署仍駐永春,下轄永春、安溪、金門、南安、晉江、惠安等九縣。德化改屬第六區(專署駐龍巖)。民國35年(1946)1月,全省劃為9個行政督察區、2市。第四區仍舊,德化改屬第九區(專署駐永安)。同年9 月,第四區專署遷駐晉江。民國三十六年(1948年)4月,全省調整為七個行政督察區。 第四區專署仍駐晉江,轄有晉江、莆田、仙遊、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金門等九縣。德化改屬第六區(專署駐永安)。 [10] 

泉州中華人民共和國

東西塔、清淨寺、開元寺、天后宮、關帝廟 東西塔、清淨寺、開元寺、天后宮、關帝廟
1949年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省會福州)成立。8、9月間,南安、永春、惠安、晉江、安溪相繼解放。9月, 全省劃為八個行政督察區。9月9日,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轄晉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仙遊、莆田、金門(待統一)等九縣。公署設晉江縣城(今泉州市區)。10月9日,金門縣大嶝島、小嶝島及角嶼解放。11月24日,德化解放,歸入第七行政督察區(專署駐永安縣)。
1950年3月14日,第五專署改稱泉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4月1日起實行。9月,泉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為晉江區專員公署。10月17日,政務院批准德化縣劃歸晉江區專員公署管轄。
1950年11月1日,以晉江縣城區和城郊八個鄉設立泉州市(縣級),隸屬晉江區。
1951年1月1日,泉州市人民政府成立。
1951年4月17日,晉江縣人民政府直屬機關遷往青陽。
1955年3月12日,晉江區專員公署改稱晉江專員公署,4月1日正式實行。同年5月,省人民政府宣佈成立金門縣政府。
1956年3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閩侯專區和永安專區。同年5月,原屬閩侯專區的福清、平潭、永泰和永安專區的大田劃歸晉江專區。
1958年8月,福建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同安縣改由廈門市管轄。
1959年8月,國務院批准恢復閩侯專區建制,福清、平潭、永泰三縣仍歸之。
1963年5月27日,省人民委員會通知, 大田縣劃歸三明專區管轄。晉江專區領1市、9縣。
1967年6月13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批示 ,晉江專區實行軍事管制;6月30日,晉江專區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領導全區工作。
1968年9月23日,經福州軍區黨委、 福建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晉江專區革命委員會,取代軍管會,作為全區1市、9縣黨政合一的領導機構。
1970年2月,國務院批准莆田、仙遊縣劃歸閩侯專區,閩侯專區機關遷駐莆田;廈門市管轄的同安縣仍歸晉江專區。6月18日,福建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實行。同年12月25日,劃金門縣大嶝公社歸同安縣管轄。
1971年6月17日,省革委會通知,晉江專區更稱晉江地區,7月1日實行。
1973年6月5日,國務院批准,同安縣劃歸廈門市管轄。同年7月23日,福建省革命委員會通知實行。
1978年3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決定,晉江地區革委會更稱晉江地區行政公署,1980年1月1日正式實行。
1985年年5月1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晉江地區,泉州市升為地級市,實行市管縣的行政體制,原泉州市的建制改設鯉城區。同年12月31日,鯉城區人民政府成立。
1986 年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87年12月17日,國務院批准設立石獅市(縣級),以晉江縣石獅、永寧、蚶江三鎮和祥芝鄉為石獅市行政區域。
1988年9月30日,石獅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歸泉州市代管。
1992年3月6日,國務院批准,晉江撤縣設市,領原晉江縣行政區域,由泉州代管。1992年5月1日。晉江市人民政府成立,至此,泉州市計轄l區、2市、6縣:鯉城區、石獅市、晉江市、惠安縣、南安縣、安溪縣、永春縣、德化縣、金門縣,(待統一)。
1997年6月3日,國務院批准泉州市區增設豐澤區、洛江區。同年9月29日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三個區正式掛牌成立。
1996年,泉州市政府投資開發市本級開發區——泉州市清濛科技工業區。
1998年,清濛科技工業區升格為福建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12.5平方公里。
2000年4月12日,國務院批准肖厝經濟開發區改製為泉港區。
2003年9月3日,開發區更名為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0年3月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設立泉州台商投資區管理委員會,作為省政府的派出機構,並賦予設區市的部分行政管理權限和先行先試的特殊政策,委託泉州市委、市政府管理。
2010年3月25日,泉州台商投資區黨工委、管委會正式掛牌成立。
2010年6月1日,惠安縣洛陽鎮、東園鎮、張坂鎮、百崎回族鄉4個鄉鎮和省級惠南工業園區正式委託泉州台商投資區管理。
2012年1月21日,國務院正式批覆設立泉州台商投資區,實行現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 [10] 
2021年7月25日,經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正式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既是中國第56處世界遺產項目,同時也是福建繼武夷山、土樓、中國丹霞和“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之後的第五處世界遺產項目。 [40] 

泉州行政區劃

泉州區劃沿革

1985年5月,泉州轄鯉城區惠安縣晉江縣南安縣安溪縣永春縣德化縣金門縣(待統一)。
1987年12月,析晉江縣石獅、永寧、蚶江、祥芝為石獅市(縣級市)。
1992年和1993年,晉江、南安相繼撤縣設市。
1996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肖厝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為泉州市政府派出機構,析原惠安縣所轄的塗嶺、後龍、南埔、山腰和埭港5個鎮及國營山腰鹽場歸其所轄。
1997年6月,從鯉城區析出豐澤區洛江區
2000年4月12日,撤銷肖厝經濟開發區,設泉州市泉港區。
泉州市地圖

泉州區劃詳情

泉州市共轄12個縣級行政區,包括4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5個、1開發區、1投資區,分別是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泉港區石獅市晉江市南安市惠安縣安溪縣永春縣德化縣金門縣(待統一) [43] 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台商投資區 [46]  泉州市人民政府駐豐澤區海星街266號。
政區名稱
駐地
街道
民族鄉
面積(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代碼
郵政編碼
泉州市
豐澤區
30
108
24
1
11015
350500
362000
8
-
-
-
54
350502
362000
8
-
-
-
108
350503
362000
2
3
1
-
382
350504
362011
1
6
-
-
306
350505
362114
2
7
-
-
160
350581
362700
6
13
-
-
642
350582
362200
3
21
2
-
1985
350583
362300
-
15
-
1
481
350521
362100
-
13
11
-
3057
350524
362400
-
18
4
-
1457
350525
362600
-
12
6
-
2232
350526
362500
-
-
-
-
153
350527
-
資料來源: [43]  [46] 

泉州地理環境

泉州位置境域

泉州位於東經117°25′—119°05′,北緯24°30′—25°56′,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台灣海峽西岸,離台灣最近處僅距97海里,距金門最近處僅5.61海里,東西寬153千米,南北長157千米,全市土地總面積11015平方千米。 [1] 

泉州地形地貌

泉州市大地構造位於華南褶皺系的東南部,閩東火山斷拗帶的中南段。構造帶均呈北東—南西方向展布。境內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積分布為中生代火山岩系和侵入岩,兩者出露面積約各佔一半,從西北往東南侵入岩分佈面積增多成為主體。閩中大山帶中段戴雲山脈主幹呈北東—南西方向展布,橫卧西北部德化境內,規模龐大,主峯海拔1856米,為福建省第二高峯。其支脈和餘脈向東南、南部綿延,地勢西北高,往東南呈階梯狀下降,構成由中低山向丘陵、台地至平原遞變的多層狀地形地貌景觀。

泉州氣候

泉州市地處低緯度,東臨海洋,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條件優越,氣候資源豐富。泉州市氣候有3個基本特徵:一是氣温高,光熱豐富。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20-140千卡/平方釐米,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温為19.5-21.0℃(僅西北部的山區低於18℃),最熱月平均氣温達26-29℃,最冷月也有9-13℃。全年無霜期長,沿海地區基本無霜。≥10℃的有效積温為5610-7250℃。年日照時數為1800-2200小時。二是降水充沛,但時空分佈不均勻。全市年降水量為1000-1800毫米,自東南部向西北部遞增,內陸地區比沿海地區多一倍左右。幹、濕季甚為分明:3-9月降水量佔全年的80%,為濕季;10-2月僅佔全年的20%,為乾季。降水量年際間變化率大,少雨年份降水量不及多雨年份的一半。三是季風氣候顯著。冬半年主要受蒙古冷高壓楔控制,盛行偏北風,氣温低,乾燥少雨;夏半年主要受副熱帶高壓影響,盛行偏南風,氣温高,濕潤多雨。 [11] 

泉州水文

泉州市境內溪流密佈,發源於本市境內流域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34條,總長度1549千米,其中晉江水系15條,九龍江水系5條,閩江水系9條,單獨入海5條;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及以上河流81條,總長度為2156千米。晉江、洛陽江為泉州市主要河流。
全年全市自來水供水總量48320萬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自來水用水量16042萬立方米,家庭自來水用户114.99萬户。
13個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Ⅲ類水質達標率保持100%。主要流域14個國、省控斷面Ⅰ類-Ⅲ類水質比例100%,晉江流域13個國、省控斷面Ⅰ類-Ⅱ類水質比例46.2%,58個小流域監測斷面Ⅰ類-Ⅲ類水質比例93.1%。36個近岸海域國、省控站位一、二類水質比例91.7%。全年農村飲水安全受益人口10.85萬人。 [12] 

泉州自然資源

泉州礦產資源

泉州灣海岸港口
泉州灣海岸港口(5張)
泉州市已發現各類礦產46種,地質勘查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種29種,其中:能源礦產2種,金屬礦產8種,非金屬礦產18種,水氣礦產1種。主要礦產包括:硫鐵礦、水泥用灰巖大理岩)、葉蠟石硅灰石明礬石螢石(普通)、石墨長石高嶺土、陶瓷土(瓷石)、伊利石、水泥用粘土、建築用花崗岩凝灰岩)、飾面用及雕刻用輝綠岩(花崗岩、閃長巖)、冶金用石英、玻璃用、鑄型用砂、建築用砂、地熱礦泉水等。 [12] 

泉州植物資源

泉州市野生植物種類繁多,記錄有野生維管束植物212科903屬2201種(包括逸生和歸化種),其中蕨類植物42科84屬199種,裸子植物8科15屬20種,被子植物162科804屬1982種。 [12] 
在這些植物中,珍稀瀕危植物有35種,即屬於國家級保護植物有18種:一級保護有桫欏1種,二級保護有福建柏水松短萼黃連鵝掌楸觀光木鍾萼木等6種,三級保護有油杉長苞鐵杉穗花杉吊皮錐白桂木黃山木蘭樂東擬單性木蘭閩楠沉水樟半楓荷珊瑚菜等11種;屬林業部保護植物有3種:一級保護有南方紅豆杉1種,二級保護有花櫚木等2種;屬福建省級藥材保護植物有天門冬單葉蔓荊、花葉開唇蘭等3種;屬福建省級保護植物有黑錐、鱗苞錐、福建青岡刺葉櫟細柄半楓荷青錢柳福建懸鈎子刺果毒漆樹密花梭羅、多花羊奶子短柱樹參等11種。 [13] 

泉州動物資源

泉州市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約有4000多種,其中無脊椎動物主要有軟體動物的腹足綱32科76種、雙殼(瓣鰓)綱18科80種左右、頭足綱5科24種,節肢動物的蝦蟹類20科80種左右、昆蟲類130科258屬1000多種,棘皮動物15種;脊椎動物較重要的有魚類78科135屬368種左右 [13]  ,兩棲類2目7科32種,爬行類3目13科61種,鳥類19目51科260種,哺乳類6目14科32種;其它動物約有2000多種。 [12] 
根據1988年國務院頒佈的25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中,泉州市就有31種,其中一級保護的有雲豹蟒蛇黿金斑喙鳳蝶紅珊瑚等6種;二級保護的有獼猴穿山甲黑熊金貓大靈貓小靈貓水獺鬣羚白腹隼雕蛇雕烏雕松雀鷹鳳頭鵑隼草鴞雕鴞斑頭鵂鶹領鵂鶹白鷳赤腹鷹鷹鵰鵜鶘、虎斑蛙等25種。 [13] 
2022年11月,泉州鳥類新記錄再添4員,紅喉鷚北灰鶲鴝姬鶲灰雁正式成為泉州新記錄鳥類第344種、345種、346種和347種。 [83] 

泉州人口民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泉州市常住人口為8782285人。 [36] 
泉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除漢族外,還有53個少數民族,這53個少數民族是回、蒙、藏、維吾爾、苗等。漢族佔總人口的97.8%,少數民族佔2.2%,主要以回族畲族苗族蒙古族居多。回族主要分佈在晉江陳埭、惠安白崎和鯉城近郊等地;畲族主要分佈在德化、安溪和惠安等地;蒙古族主要居住在泉港塗嶺等地。 [14] 
2022年9月,泉州人口密度達到3177人/平方公里 [81] 

泉州政治

泉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蔡戰勝 [37-39] 
泉州市委副書記
副市長
泉州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
肖進才 [58]  [61] 
領導信息截至2022年12月,參考資料來源 [35]  [62]  [85] 

泉州經濟

泉州綜述

2021年,泉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304.1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2020年增長8.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32.77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6436.24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4635.16億元,增長9.4%。 [55] 
泉州天際線 泉州天際線
202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158.6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9%,經濟總量連續22年保持全省第一。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6.60億元,增長1.8%;第二產業增加值5808.15億元,增長2.8%;第三產業增加值4123.91億元,增長3.2%。第一、二、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3%、56.8%和41.9%。三次產業比例為2.2:57.2:40.6。
2020年,泉州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813.32億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4.04億元,下降0.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15.14億元,增長8.6%。其中,教育支出162.49億元,增長7.7%。政府性基金收入337.68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396.76億元。税務部門組織各項收入899.03億元,下降6.0%,其中,税收收入726.24億元,下降5.2%。海關代徵税收收入91.12億元,下降27.1%。
2020年,泉州固定資產投資(不含省反饋鐵路數據)比上年下降2.4%。按三次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下降36.5%;第二產業投資下降2.9%;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8%。工業投資下降2.9%,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3.0%。基礎設施投資下降6.3%,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8.0%。先進製造業投資下降4.9%,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5.4%。民間投資增長1.1%,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6.4%。“十三五”期間,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7.5%。
2020年,泉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72元,比上年增長4.1%;人均消費支出25161元,下降1.1%;人均住房建築面積68.5平方米。按常住地分,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68元,增長2.8%,人均消費支出30114元,下降2.1%,人均住房建築面積61.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59元,增長6.0%,人均消費支出16749元,下降0.3%,人均住房建築面積80.2平方米。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分別為32.0%和43.3%。 [33] 

泉州第一產業

東湖公園、西湖公園、芳草園 東湖公園、西湖公園、芳草園
2020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11.42億元,比上年增長1.8%。糧食播種面積130.33萬畝,比上年增加1.53萬畝,增長1.2%。其中,稻穀播種面積83.27萬畝,增加0.27萬畝。煙葉種植面積0.04萬畝,增加11畝;油料種植面積22.40萬畝,增加0.30萬畝;蔬菜種植面積79.71萬畝,增加3.34萬畝。糧食產量49.83萬噸,比上年增加0.85萬噸,增長1.8%。其中,稻穀產量33.94萬噸,增加0.25萬噸,增長0.7%。
2020年,全市植樹造林總面積8.38萬畝,佔總任務8萬畝的104.8%。其中,人工荒山造林0.98萬畝,人工跡地更新5.21萬畝,人工促進天然更新0.30萬畝,低產低效林改造1.89萬畝。全年完成幼林撫育作業面積8.12萬畝。年末實有封山(沙)育林面積16.94萬畝。全年商品材產量28.24萬立方米,下降66.9%。
2020年,全市肉蛋奶總產量26.49萬噸,比上年增長2.6%。其中,肉類總產量17.91萬噸,增長0.5%;禽蛋產量8.01萬噸,增長7.4%。肉豬出欄119.67萬頭,增長2.4%,年末生豬存欄85.22萬頭,增長19.7%。
2020年,全市水產品產量104.99萬噸,比上年下降1.9%。其中,淡水產品產量1.59萬噸,增長2.4%;海水產品產量103.40萬噸,下降1.9%,其中,海洋捕撈66.34萬噸,下降4.7%;海水養殖37.06萬噸,增長3.4%。
2020年年末全市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分別為7家和126家;無公害農產品568個,綠色食品167個,有機食品 12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23個;福建十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3個,有效期內福建名牌農產品10個。 [33] 

泉州第二產業

2020年,泉州工業增加值5120.69億元,比上年增長2.9%,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下降0.4%,其中出口交貨值下降11.7%。年末全市擁有年產值超億元工業企業2850家,比上年增加41家,其中超10億元企業354家,增加26家。
鄭成功公園、筍江公園、泉州森林公園 鄭成功公園、筍江公園、泉州森林公園
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358.5%,比上年上升13.5點。其中,總資產貢獻率17.0%,下降3.3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102.0%,下降4.1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44.1 %,下降0.9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36.90萬元/人,提高3.95萬元/人;流動資產週轉率3.49次,下降0.06次;工業產品銷售率95.6%,下降1.1個百分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21.99億元,比上年下降10.6%。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股份制企業和股份合作制企業利潤分別下降15.2%、7.5%和8.9%。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20.13億元,增虧1.82億元。
2020年全市工業用電量351.16億千瓦時,增長2.5%。
2020年泉州建築業增加值695.86億元,比上年增長1.6%。全市資質等級以上的建築企業有961個,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970.75億元。全市建築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8746.71萬平方米,下降8.6%;房屋竣工面積2829.84萬平方米,下降11.3%。全市建築業總產值達到億元及以上的企業195家,其中5億元及以上的企業73家。 [33] 

泉州第三產業

濱海公園、釋雅山公園、刺桐公園 濱海公園、釋雅山公園、刺桐公園
2020年,泉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28.87億元,比上年下降2.3%。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1494.15億元,下降4.2%;限額以下消費品零售額3734.72億元,下降1.5%。“十三五”期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9.2%。
2020年,泉州市進出口總額1970.81億元,比上年下降6.7 %。其中,出口額1503.61億元,增長3.4%;進口額467.20億元,下降29.0%。進出口順差1036.41億元,比上年增加241.23億元。“十三五”期間,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3.3%。其中,出口額年均增長5.9%。
2020年,泉州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5173.48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3.7 %。其中,國內遊客5138.32萬人次,下降32.6%;境外遊客35.17萬人次,下降80.0%。全年旅遊總收入747.04億元,下降43.1%。其中,國內旅遊收入729.94億元,下降38.6%;旅遊創匯2.48億美元,下降86.1%。
截至2020年末,泉州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8820.7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1%,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8711.6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9%。人民幣存款中,住户存款餘額4793.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7%;非金融企業存款2407.8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1.4%。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8077.2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1%,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8023.2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8%。人民幣貸款中,個人消費貸款餘額2652.03億元,當年新增359.35億元,其中住房貸款餘額2039.57億元,當年新增285.09億元。
2020年,泉州市保險業實現各項保費收入247.14億元,比上年增長2.8%。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60.71億元,下降3.8%;人壽保險保費收入186.43億元,增長5.2%。賠款及給付支出69.91億元,增長8.0%。其中,財產保險賠款及給付支出34.46億元,增長0.7%;人壽保險賠款及給付支出35.45億元,增長16.1%。 [33] 

泉州社會事業

泉州科學技術

截至2020年末,泉州市企事業單位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不含退休及非公有制企業從業人員)12.96萬人,其中高級職稱1.54萬人,中級職稱5.03萬人,初級職稱4.62萬人,未評職稱1.77萬人(含編外人員)。共設立了21個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累計引進博士後研究人員270人(次),在站博士後53人。
截至2020年末,泉州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37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906家,擁有省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達85個和201個,228家企業被評為福建省創新型企業。全年共實施國家、省、市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329項,其中國家級8項、省級54項、市級267項。全年專利申請59043件,授權55951件,2012年以來累計專利授權量達239272件。其中,本年新增發明專利授權量2229件,2012年以來累計發明專利授權量達13686件,年末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0.44件。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317項,合同金額40708萬元。
截至2020年末,泉州市共有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7個,其中國家基準氣候站1個、國家基本氣象站1個、國家一般氣象站5個;擁有天氣雷達觀測站1個,風廓線雷達站2個,區域氣象自動站260個。全市共有地震前兆台站20個,前兆測項49個,測震台站10個,烈度速報台站152個,強震動觀測台站6個,GPS觀測基準台6個。 [33] 

泉州教育事業

華僑大學
華僑大學(5張)
截至2020年末,泉州市擁有高等院校18所,其中,本科高校5所,獨立學院1所,高職高專12所。研究生在校生6219人,招生2261人,畢業生1506人。普通高校本專科在校生17.45萬人,招生5.82萬人,畢業生3.55萬人。全市中等職業學校37所(含技工學校6所),普通高中121所。高中階段在校生23.48萬人;招生8.57萬人,其中普通高中4.98萬人、中等專業學校3.17萬人、技工學校0.42萬人。全市普通初中208所,初中在校生33.43萬人,招生12.08萬人,其中招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3.79萬人。全市小學1321所,在校生81.82萬人,招生14.51萬人,其中招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3.99萬人。全市幼兒園1632所,在園幼兒39.63萬人,招生14.72萬人,學前三年入園率98.72%。全市特殊教育學校10所,特殊教育在校生2512人。在泉就讀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37.68萬人。 [33] 
  • 基礎教育
重點小學
一級達標中學
  • 高等教育
院校名稱
層次
性質
創辦時間
備註
本科
公辦
1960
國際化色彩濃厚的大學,國務院僑辦直屬大學,是中國僑生的兩所最高學府之一,CUBA傳統強校
本科
公辦
1958
全國新建本科高校首批通過教育部優秀評估的三所學校之一
本科
公辦
2016
包括福州大學晉江研究生院、福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晉江分園、福州大學大學生創業教育園、福州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本科
公辦
2013
由福州大學、泉港區政府、福建石化集團共同創建,培養石化產業發展急需的人才
本科
公辦
2012
福建農林大學與泉州安溪縣政府合作,福建農林大學綜合性二級學院,中國第一所公辦全日制本科茶業院校
本科
民辦
1987
全國第一所具有頒發本科學歷證書與授予學士學位資格的民辦大學
本科
民辦
1998
以光電技術為優勢、具有獨立頒發高等學歷文憑資格的全日制民辦本科高等學校
本科
民辦
2001
原為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由福建師範大學與福建東方實業公司聯合辦學,2018年成為獨立設置的高等院校
本科
民辦
2007
2014年成為本科院校
本科
民辦
1987
2018年成為本科院校
專科
公辦
1984
前身為黎明高中
專科
公辦
2004
前身為由英國教會駐泉代表創辦的惠世高級護校
專科
公辦
2005
前身是泉州培英女校,在1981年覆校
專科
公辦
1984
由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舉辦,福建省教育廳和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共同管理
專科
公辦
2001
由1964年創辦的泉州商校和1979年創辦的泉州供校合併
專科
公辦
2001
原名德化陶瓷職業技術學院
專科
民辦
2006
由安踏、恆安、金龍、潯興、艾派五大集團出資創辦
專科
民辦
2008
原泉州泰山航海職業學院
專科
民辦
2005
福建唯一具有頒發國家高等教育大專文憑的紡織服裝專業院校
專科
民辦
2002
中國第一所攝影藝術高校
專科
民辦
2013
引進台灣高等職業教育模式

泉州文化事業

截至2020年末,泉州市共有國有藝術表演團體12個,影(劇)院 74個,羣眾藝術館1個,文化館11個,博物館(紀念館)18個(含民營博物館),鄉鎮文化站163個,公共圖書館14個。圖書館藏書總量1093萬冊,電子圖書(含電子期刊)643.87萬冊。文化系統專業藝術表演團體藝術演出1699場,觀眾47.5萬人次;劇場、影劇院演(映)出71.20萬場次。年末全市有廣播電視台 9 座,調頻、電視轉播發射台 9 座,廣播節目 11套,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69%;電視節目12套,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7.93%。全市有線廣播電視覆蓋用户236.69萬户,實際用户140.48萬户,有線廣播電視傳輸幹線總長45714.58公里。 [33] 

泉州醫療衞生

截至2020年末,泉州市共有各類衞生機構(不含村衞生室)2036家,其中,醫院128家,鄉鎮衞生院126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40家,預防疾病控制中心13家,婦幼保健院(所)13家。年末共有衞生技術人員5154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9635人,註冊護士22328人。醫療衞生機構建設牀位數48689張。全市擁有鄉村醫生4615人,實現村級醫療衞生服務全覆蓋,建設鄉村一體化村衞生所(室)1869家。
2020年全市共報告法定甲乙類傳染病病例20188例,報告發病率230.98/10萬。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縣級以上醫療衞生機構覆蓋率為100%,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覆蓋率為100%。兒童預防接種四苗接種率99.73%,乙肝疫苗接種率99.84%。 [33] 
醫院等級
名稱 [16] 
三級甲等
三級醫院
二級甲等

泉州體育事業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0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0醫院(4張)
2020年,泉州市運動員取得7項20人次全國冠軍。積極推進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全市新建65座足球場、8座全民健身驛站、10座多功能運動場和10座村級老人體育中心,在建2座智慧體育公園。全年通過線上、線下、雲端等方式,先後組織舉辦了各類全民健身活動448項,參加人數19.09萬人次。成功舉辦泉州市2020年全國皮劃艇激流回旋秋季冠軍暨全國皮劃艇激流回旋青年錦標賽全國U系列皮划艇比賽。全年銷售體育彩票17.74億元。 [33] 
2022年6月24日,2022中國帆船城市超級聯賽在衢江舉行了啓航儀式,泉州帆船代表隊首次參賽。 [75] 

泉州社會保障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截至2020年末,泉州市參加養老保險人數551.85萬人,比上年新增11.12萬人。其中,參加企業養老保險人數157.72萬人,比上年新增8.37萬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人數20.17萬人(含退休),比上年增加0.2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373.96萬人,比上年新增3萬人。年末企業離退休人員領取基本養老保險金人數11.10萬人,全部實現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年末全市參加失業保險人數80.92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0.74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22.85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83.91萬人;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03.7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05.85萬人,基本醫保參保人數居全省第一。
 2020年年末全市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有682個。其中,兒童收養性福利機構12個,牀位448張,年末在院人數238人;城鎮老年收養性福利機構91個。全市養老服務牀位46781張。全市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3541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48個,社區服務站2365個,未登記的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機構98個,社區養老機構和設施189個,社區互助型養老設施617個,其他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124個。城市有8659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比上年增加228人;農村有68205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比上年增加6793人。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8.74億元。全年直接接收社會捐贈款6639萬元。
2020年全年全市創建145個省級鄉村振興示範點,投入實際扶持資金2.9億元。34個省級扶貧開發幫扶村共爭取各類資金達1.9億元,實施幫扶項目314個。 [33] 

泉州城市建設

2019年10月31日,泉州入選首批5G商用城市名單。 [18] 
2021年2月,入選交通運輸部ETC智慧停車試點城市名單。 [19] 

泉州交通

泉州數據

2020年,全年全市共新建、改建公路407公里。年末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8147公里,比上年增加407公里。其中,二級及二級以上高級公路里程2903公里,高速公路里程680公里。公路密度達164.9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鐵路總里程360公里,其中高鐵里程86.97公里。全年全市貨物運輸量30886.88萬噸,比上年增長3.7%;旅客運輸量3582.24萬人次,下降53.5%。全市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 11805.00萬噸,比上年下降7.2 %,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3766.82萬噸,下降11.3 %;集裝箱吞吐量225.92萬標箱,下降12.4 %。 [33] 
截至2020年末,泉州市民用汽車保有量172.14萬輛(含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比上年末增長7.6%,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152.86萬輛,增長7.2%。全市民用轎車保有量109.9萬輛,增長6.8%,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101.4萬輛,增長6.9%。全市共有營運汽車43617輛(不含4.5噸以下貨車)。其中,客運車輛7826輛(含客運班車1167輛,旅遊客車358輛,包車客車397輛,公交車3293輛,出租車2611輛),貨運汽車35791輛(含4.5噸以上普通貨車21230輛,牽引車6420輛,掛車8141輛)。擁有省際運輸船舶246艘,總載重361.37萬噸。全市公交運營線路長度5920.3公里,全年公交客運量10908.1萬人次。 [33] 

泉州航空

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機場位於泉州市晉江市,北距泉州中心市區12千米,與周圍的火車站、汽車站、港口相銜接。機場於1996年12月12日正式通航,2012年,年度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萬人次,2015年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363.56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3萬噸,換算吞吐量411.38萬人次。

泉州陸路

  • 公路:
泉州—南寧高速公路(G72):泉州段原名泉三高速公路,2010年規範為現名,途經晉江、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鯉城、南安、永春。
瀋陽—海口高速公路(G15):泉州段原名福廈高速公路,以豐澤區城東街道西福社區泉州收費站以北約300米為界,又分福泉高速公路和泉廈高速公路,2010年規範為現名,泉州段途經泉港、惠安、泉州台商投資區、洛江、豐澤、晉江、南安。
沙縣—廈門高速公路(G2517):原閩高速S30廈沙高速公路,2013年升格為國家高速 [20]  ,泉州段途經安溪、永春、德化。
寧波—東莞高速公路(G1523):原閩高速35福詔高速公路,又稱“瀋海高速複線”,2013年升格為國家高速 [20]  ,泉州段途經洛江、南安、安溪。
福州—廈門高速公路(閩高速S11):福建省級高速公路,其泉州段包括原國家高速福建省城市環線G1502泉州環城高速公路惠安錦水—南安石井段和原閩高速S1516泉廈漳城市聯盟高速泉州段,2019年4月,根據《公路路線標識規則和國道編號》(GB917-2017) [21]  關於繞城高速公路的編號新規定及《福建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6-2030年)的新規劃調整為現狀,泉州段途經惠安、石獅、晉江,擬經過泉港、南安。
政和—永定高速公路(閩高速S21):福建省級高速公路,其泉州段原閩高速S10莆永高速公路永春—永定段,2019年4月,根據《福建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6-2030年)的新規劃調整為現狀,泉州段途經永春、安溪,擬途經德化。
秀嶼—永春高速公路(閩高速S55):福建省級高速公路,原閩高速S10莆永高速公路秀嶼—永春段,2019年4月,根據《福建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6-2030年)的新規劃調整為現狀,泉州段途經永春
泉州動車站
泉州動車站(3張)
南安—惠安高速公路(閩高速S56):福建省級高速公路,原國家高速福建省城市環線G1502泉州環城高速公路南安石井至惠安錦水段以及原閩高速S1572鬥尾疏港高速公路,2019年4月,根據《公路路線標識規則和國道編號》(GB917-2017) [21]  關於繞城高速公路的編號新規定及《福建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6-2030年)的新規劃調整為現狀。
安溪支線高速(閩高速S57):福建省級高速公路,原閩高速S7221安溪連接線,2019年4月,根據《福建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6-2030年)的新規劃調整為現名,途經安溪、南安。
晉江—長泰高速公路(閩高速S58):福建省級高速公路,其泉州段包括原閩高速S1573圍頭疏港高速公路,2019年4月,根據《福建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6-2030年)的新規劃調整為現狀。
説明:2019年4月以前,福建省的省級高速公路命名編號執行《海峽西岸經濟區高速公路網布局規劃(修編)》(2008-2020年) [22-23] 
  • 鐵路:
鷹廈鐵路漳泉線:漳泉肖鐵路福廈鐵路湄州灣南岸支線(在建)、興泉鐵路(在建)。
  • 站點:
泉州地區:泉州站泉州西站泉州東站晉江站泉州南站(在建)、格口站小舟站福德站感德站劍鬥站長基站(天湖山線至下洋)、湖頭站金谷站安溪站、侖倉站、南安站石礱站、(泉肖線)原惠安站(惠安南站)、前黃站、肖厝站、施厝站、新惠安站等火車站。

泉州有軌電車

泉州現代有軌電車1號線(在建):
起點位於泉州動車站,經普賢路、泉山路、少林路、温陵路、泉秀街、通港西街、東海大街、大興街、府東路、海星街、沿海大通道(豐海路),終點至後渚港。用地規模約143萬平方米。
泉州現代有軌電車號線(在建):
漳泉肖鐵路南安站—漳泉肖鐵路洛陽站,總長50.7千米,由漳泉肖鐵路南安站,經南安市中心區、霞美、浮橋、江南沿筍江大橋跨晉江,沿新門街—塗門街—津淮街—泉秀東街—東濱大道至東海新行政中心,跨洛陽江,沿洛沙大道至漳泉肖鐵路洛陽站。 [24] 

泉州港口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
泉州港海岸線總長541千米,是福建省三大港口之一。泉州港轄有四灣五個港區十六個個作業區:
湄洲灣的:西岸肖厝港區,南岸斗尾港區等;
泉州灣的:崇武港秀塗港蚶江港石湖港、內港港、後渚港、華錦港等;

泉州地方文化

泉州民俗

泉州戲曲
泉州戲曲(4張)
泉州素有“海濱鄒魯”“光明之城”的美譽。
泉州,周為七閩地,歷年來出土的西周禮樂器和原始壁畫,反映了二三千年前泉州原住民古閩越族人的原始舞蹈風貌。唐朝中期以來,中原人南遷入泉;唐、五代時,不但城郊東湖常有遊宴歌舞的記載,南安雲台山下還建有常設性歌舞院館。
宋、元時代,泉州成為“市井十洲人”的“富洲”“樂州”。官府甚至不得不出榜喻民“莫貪浪遊,莫看百戲”。
泉州保留的戲曲文化遺產,有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嘉禮”戲等劇種,其中較為出名的有:南音北管梨園戲和“提線木偶”。

泉州方言

通用語言為普通話,閩南話為主要地方方言,並存莆仙話、客家話等多種地方方言 [3]  。泉州方言是泉州文化的主要載體,也是泉州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的泉州方言曾是閩南方言代表。泉州當地的語言是閩南語。

泉州古建築

古民居
中國閩台博物館
中國閩台博物館(3張)
泉州古建築中最有地方特色的是泉州民居建築,尤其是貴族、官僚、富豪、士大夫階層中的文人、畫家,他們的宅第規模可觀,形式講究,其造型、格局、技藝、用材等都藴含着某個特定時代的文化氣質。
千百年來,民風民俗的傳承衍化,使泉州民居建築自成一派天然風韻。有三開間或五開間紅磚白石雙坡曲燕尾脊的漢式古大厝,有“手巾寮”的縱向住宅,有騎樓式的商住合一的建築,還有一種是外圍護有高大堅固防禦牆體,適應大家族集居特殊形式的土樓建築中西合璧的住宅稱“洋樓、番仔樓”。
古寺廟
泉州人文地圖 泉州人文地圖
泉州有“泉南佛國”、“閩南蓬萊”之名。這些宗教既在泉州建造了大量宗教活動場所,還造就了許多的宗教人士和專家學者,不少高僧、高道受到朝廷的榮譽封號,許多著作成為珍貴的宗教典籍。同時,又留有大量勝蹟、文物,成為重要的旅遊資源和珍貴的學術研究資料。
代表地:開元寺承天寺清淨寺天后宮草菴等。
古街巷
代表地:中山路南俊巷狀元街西街等。

泉州文物古蹟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考察團抵達泉州港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考察團抵達泉州港
泉州境內有包括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泉州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泉州伊斯蘭教博物館、泉州市南建築博物館在內的多家博物館。
此外,泉州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31處 [1]  ,分別是安平橋(五里橋)、清淨寺開元寺鄭成功墓崇武城牆洛陽橋泉州天后宮清源山石造像九日山摩崖石刻屈鬥宮德化窯遺址伊斯蘭教聖墓草菴石刻蔡氏古民居建築羣泉州府文廟磁灶窯址德濟門遺址泉州港古建築陳埭丁氏宗祠安溪文廟、施琅宅、祠和墓、庵山沙丘遺址五塔岩石塔惠安青山宮安海龍山寺清水巖寺、亭店楊氏民居、南安林氏民居、南安中憲第、李光地宅和祠、西資寺石佛造像、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
泉州歷史文物(部分列出)
名稱
年代
地址
豐澤區靈山
千年古桑
鯉城區開元寺
鯉城區塗門街
南安豐州九日山
惠安洛陽
鯉城區天后路
安海、水頭交界
鯉城區開元寺
晉江羅山華表山
清源山碧霄巖
惠安崇武
現代
豐澤區東湖街

泉州名優特產

泉州特色主食

鹹飯蘿蔔飯芥菜飯、花菜飯、滷肉飯,芋仔飯、壺仔飯、泉州炒飯、魚仔粥鴨仔粥滷麪面線糊湖頭米粉豆簽浮果粉團、豆粽、甜粽肉粽、番薯粉粿條、澳茄粿、酸菜雞絲麪、浮粿。

泉州特色湯類

貢丸魚丸(深滬水丸)、元宵丸、永春白鴨湯、黑豆龍骨湯、苦菜大腸湯、馬鮫羹、墨魚羹、香菇豆豬舌湯、灌腸仔湯、石獅牛肉羹、藕段排骨湯、蘿蔔排骨湯玉米排骨湯水豆腐湯七彩乾貝湯肉燕湯豬血湯

泉州特色包子

水晶包肉夾包、東方包、菜包水煎包

泉州特色素菜

安溪水甕菜、潤餅菜窖菜德化淮山涼拌苦瓜、辣油筍菜、蒜泥茄子、香油拌海帶。

泉州特色葷菜

空中看泉州
空中看泉州(2張)
洪瀨雞爪崇武魚卷、西街田螺、薑母鴨、鰻魚乾燉豬腳、燜豬肘烘豬腳、牛排(有別於西餐牛排)、水門巷燉羊肉、豬血小腸、蠔(東石蠔)(潯埔蠔)、清蒸金槍魚文蛤蒸蛋、醬香花蛤、蒸油蛤、炒泥蚶、蒸苦螺、炒竹蟶、炒大頭螺、沙魚凍、芥菜炒蝦皮、十香全鴨、香芋燜鴨

泉州特色甜品

石花膏、茜草粿(仙草密)、桔紅糕綠豆餅、粕丸、麻餈(麻吉)、榜舍龜碗糕花生湯豆沙餅、石獅塘頭甜粿、石獅芋圓、芋餅、芋蓉(芋泥)、土筍凍柿餅菜頭酸糖醋蓮藕片貢糖椰子餅、雪拉膏、四果湯等。

泉州風景名勝

塗門街位於泉州市區中心地帶,東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長1005米,是集商貿、旅遊、文化等為一體的繁榮地段。在這條長僅1000餘米的街道上,分佈着13處宋元文化遺存——清淨寺、孔子文廟、通淮關岳廟、東觀西台、祖閭蘇、世家大厝棋盤園、東魯巷、三十二間巷等。
泉州東湖公園 泉州東湖公園
泉州東湖公園位於泉州城區東北隅,北望清源山,東眺靈山聖墓,南鄰城郊村舍,西聯商業大街,是號稱“鯉魚城”之鯉珠所在地,又是原泉州十大勝景之“星湖荷香”的遺址。
安平橋 安平橋
安平橋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中國福建省晉江安海鎮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橋長約5華里,俗稱五里橋。安平橋屬於中國古代連梁式石板平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歷時十四年告成。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1961年安平橋成為第一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蔡氏古民居位於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官橋鎮漳裏村,蔡氏古民居建築羣主要由蔡啓昌及其子蔡資深於清同治年間(1862年至1874年)至宣統三年(1911年)興建。現存較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府文廟 府文廟
府文廟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學,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開元末,北宋太平興國初(976年至981年)移建今址。其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殿宇壯麗,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築形式的孔廟建築羣。
開元寺位於泉州市鯉城區西街。該寺創建於唐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蓮花道場,武周天授三年(692年)為興教寺,唐神龍元年(705年)改額龍興,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開元寺。宋代有支院百餘所,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併為大開元萬壽禪寺。
崇武古城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灣湄洲灣之間、惠安縣境東南24千米的崇武半島南端,瀕臨台灣海峽,亦稱“蓮島”,始建於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是一處集濱海風光、歷史文物、民俗風情、雕刻藝術於一體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
洛陽橋 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中國四大古橋之一,在洛陽江口,距泉州城5千米,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834米,寬7米。其“筏型基礎”“種蠣固基法”,是中國乃至世界造橋技術創舉,被稱為:“北有趙州橋,南有洛陽橋。” [25] 
永春牛姆林,被譽為閩南西雙版納的生態旅遊區,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西部永春縣下洋鎮境內,距縣城70千米。
清水巖位於安溪縣城西北的蓬萊山,始建於北宋,內奉中國百仙之一清水祖師。
清源山 清源山
清源山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北郊,俗稱“北山”;又因峯巒之間常有云霞繚繞,亦稱“齊雲山”。面積62平方千米,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千米。
清源山是閩中戴雲山餘脈,峯巒起伏,岩石遍佈,盎然成趣,是天然勝景。清源山海拔572米,山脈綿延20千米,象形岩石,千姿百態。
泉州天后宮位於泉州市區南門天后路一號,始建宋慶元二年(1196年),地處城南晉江之濱,“蕃舶客航聚集之地”。該宮是中國東南沿海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分靈廟宇中現存較早、規模較大的一座媽祖廟。
黃金海岸度假村位於台灣海峽西岸石獅市永寧鎮海濱,佔地6000畝,海岸線12千米,與台灣隔海相望。
西湖公園 西湖公園
西湖公園位於泉州市區西北部,緊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清源山,總佔地面積100公頃,水域面積82.28公頃,陸地面積17.72公頃。1999年以來,市政府先後投資2.3億元人民幣,建成市區西北片區滯洪排澇工程。
深滬灣 深滬灣
深滬灣,一座風光旖旎的晉江小鎮,泉州十八景之一。深滬灣全長6千米,位於晉江東南海濱,從石獅的永寧到晉江的衙口深滬形成一個秀麗的海灣,猶如一條銀色的項鍊鑲嵌在藍天碧海之間。
仙公山 仙公山
仙公山,又名“雙髻山”“豐山”,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馬甲鎮,距泉州中心市區約25千米。南北朝時期,因祀“何氏九仙”而得名“仙公山”。其主峯海拔758.5米,總面積25平方千米。是集宗教朝聖、遊覽觀光、休閒娛樂、修學度假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
岱仙瀑布 岱仙瀑布
岱仙瀑布,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水口鎮榜上村水尾的赤石口。溪水從山峯的缺口直下139米,站在瀑布下可以看到飛流直下,水霧形成的虹霓霞霧,使你感到山嵐襲人。岱仙瀑布號稱“華東第一瀑”,它發源於石牛山的赤石溪,途經山勢雄偉的飛仙山峯,落差139米,分兩股飛瀉而下,東為岱仙瀑布,西為油漏瀑布。兩處交相輝映,格外壯觀。
雪山岩 雪山岩
永春雪山岩始建於唐代啓光年間(885年-888年),坐落於永春羣山之宗——雪山上,因山頂凹一湖寬舒平坦,古火山口凹地四周有五個由火山集塊堆積而凸起的山包,外形似五瓣蓮花座而得名。
戴雲山 戴雲山
戴雲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險峻,氣勢磅礴,有“閩中屋脊”之稱,與台灣阿里山遙遙相望。也是戴雲山脈的主峯,在福建泉州市德化縣赤水鎮戴雲村
九仙山 九仙山
九仙山風景區位於德化縣西北部的赤水、上湧、大銘三地的交界處。年平均霧日、相對濕度和平均風速均列全國第二位。山中有奇石怪洞等12勝景,風景區內有靈鷲巖、永安巖、蓮花巖等7座巖寺。 [41] 
石牛山 石牛山
石牛山保留了原生態的風貌,因山上巨石似牛而得名,具有“峯險、石怪、樹奇、洞幽”之美。由中生代火山形成的山峯,高1782米,是我國兩處古火山放射狀爆發口之一;特別是火山口內,堪稱天然火山立體模型活標本。景區擁有石牛山潛火山岩地貌等豐富的地質遺蹟資源,構成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岩石山洞,記錄了火山爆發、塌陷、復活隆起的完整地質演化過程,是研究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學、火山構造學等學科的天然博物館。 [42] 

泉州著名人物

古代
人物名稱
生活年代
朝代
籍貫
主要成就
備註
755-800年
晉江潘湖歐厝人
國子監四門助教
-
906-962年
五代十國
泉州永春人
晉江王、清源軍節度使
建立閩南割據政權
1503-1580年
泉州河市人
愛國將領
抗倭民族英雄
1527-1602年
泉州晉江人
傑出思想家和進步史學家
温陵居士
1522-1573年
德化縣隆泰鄉人
雕塑藝術家
擅木雕、彩塑,精瓷塑
1557-1633年
晉江人
明末史學家
-
1593-1665年
明末清初
南安英都人
清朝定鼎中原的重臣
原明朝重臣
1624-1662年
明末清初
南安石井
收復台灣
民族英雄
1621-1697年
明末清初
晉江衙口人
維護國家統一收復台灣
愛國將領
1642-1662年
清初
安溪湖頭人
平定“三藩”、收復台灣
治理河患政績顯著,貢獻巨大
1659-1719年
清朝
南安樂峯人
清朝總兵,台灣海防軍事層級最高武將
康熙帝浩贈龍袍,加封“四代一品”
近現代
人物名稱
生活年代
籍貫
主要成就
備註
1894-1962年
泉州鯉城人
化學家
中科院學部委員
1893-1967年
南安梅山鎮人
新加坡華僑實業家、慈善家、教育家
-
1910-1992年
泉州惠安人
原子核物理學家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10-1942年
晉江永寧人
愛國烈士
-
1916-1968年
泉州鯉城東街人
文學家
-
1914-1999年
泉州南安人
軍事家、政治家
上將軍銜
1921-2000年
泉州人
物理學家、教育學家
-
1933-2012年
泉州南安人
抗癌專家
英國皇家醫學會會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1938-2012年
泉州永春縣人
中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專家 [26] 
國防科技事業奮鬥終身的科技工作者模範
1954年-
泉州晉江人
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院長
上將軍銜
1946年11月 [68]  -
泉州晉江人
曾任 [6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黨組副書記 [67] 
中共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69] 
1963年8月 [71] 
泉州安溪人 [70] 
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部長 [72]  [74]  、黨組書記 [72]  、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兼) [72] 
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 [73] 

泉州對外交流

友好城市
城市
國家
結好日期
印度
2020年 [27] 
怡郎
菲律賓
2019年 [28] 
俄羅斯
2018年 [29] 
古晉南
馬來西亞
2017年 [30] 
丹麥
2016年 [31] 
法國
2010年 [32] 

泉州城市榮譽

2021年2月,入選2020年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擬激勵市縣名單。 [60] 
2021年10月,入選“2020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榜單。 [47] 
2021年10月,入選第二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名單。 [48] 
2021年11月,擬通報表揚為“四好農村路”市域示範創建突出單位。 [49] 
2021年11月,入選“2021數字化轉型百強城市名單”,位居34名。 [50] 
2021年12月2日,平安中國建設協調小組辦公室公示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縣擬授牌命名對象。 [51] 
2021年12月3日,泉州市獲評“2021年度活力城市”。 [52] 
2022年2月,榮獲“國家衞生城市”稱號。 [54]  創新實踐案例入選中央廣播電視總枱發佈的2021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報告。 [56] 
2022年3月,入選“2022中國活力城市百強榜”,排名第25名。 [59] 
2022年6月,獲選“2021—2025年中國建築學會科普教育基地”。 [65] 
2022年8月,泉州入選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名單。 [78-79] 
2022年9月,入選2022年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首批名單。 [8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