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南朝
- 外文名
- The Southern Dynasties
- 時間範圍
- 420年 至 589年
- 首 都
- 建康(今江蘇南京)
- 主要城市
- 彭城、郢洲、揚州、福州、江陵等
- 官方語言
- 金陵雅言
- 貨 幣
- 圓形方孔錢幣
- 時 區
- UTC+8
- 政治體制
- 君主專制政體
- 國家領袖
- 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
- 人口數量
- 2000萬-1700萬-2100萬-1500萬
- 主要宗教
- 佛教
- 國土面積
- 277萬-258萬-262萬-133萬(平方千米)
- 朝 代
- 宋、齊、梁、陳
- 劉 宋
- 420年—479年
- 南 齊
- 479年—502年
- 南 梁
- 502年—557年
- 陳 朝
- 557年—589年
- 劉宋人口
- 2000萬
- 南齊人口
- 1700萬(六世紀)
- 南梁人口
- 2100萬(梁武帝時期)
- 陳朝人口
- 1500萬(陳朝後主時期)
- 劉宋面積
- 277萬平方千米(449年)
- 南齊面積
- 258萬平方千米(497年)
- 南梁面積
- 262萬平方千米(546年)
- 陳朝面積
- 133萬平方千米(572年)
- 著名事件
- 劉裕代晉、侯景之亂、隋滅南陳
- 著名寺廟
- 棲霞寺、同泰寺(今雞鳴寺)
南朝歷史沿革
編輯南朝宋
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劉裕是東晉末年發展起來的新興力量。他在與東晉四大家族的鬥爭中取得了勝利,於420年他廢掉了晉帝,自立為帝,國號宋。為區別於後世趙匡胤建立的宋朝,史學家常稱之為“劉宋”。劉裕即位前後亦施行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
由於劉裕出身貧寒,又看到了東晉因大族屢屢興兵反抗而使其滅亡的教訓,故而在他登基後,不再重用名門大族。其用人也多為貧寒出身,兵權則主要交於自己的皇子,所以沒重蹈東晉發生大族割據的覆轍。然而,由於皇子相互間的爭權奪利,最後以至於相互殘殺,這是劉裕始料未及的
[1]
。
422年,宋武帝劉裕卒,宋少帝、宋文帝相繼即位。其中,文帝劉義隆在位的三十年間,剷除強臣,使宗室掌管朝政大權,又同時任用士族和寒人共同參與朝政,使文帝一朝出現了宗室、士族、寒門相互制衡的平衡局面,在此基礎上文帝繼續實行武帝劉裕的休養生息的政策,使文帝一朝成為宋最繁榮的一段時期,這時江南的經濟、文化才有所發展。450年,宋魏交戰。劉宋軍隊“諸將奔退”
[2]
,“北伐敗辱,數州淪破”
[3]
,劉宋的核心統治區飽受摧殘
[4]
。而北魏禦敵於國門之外,只是北魏遠征軍受到了損失。
此戰,改變了南強北弱的形勢。從此,南北方相對穩定下來。453年,文帝被太子劉劭殺死。文帝死後,劉劭自立,武陵王劉駿遂起兵討伐,後殺死劉劭登基稱帝,是為宋世祖孝武帝。
宋孝武帝在位前期在政治、經濟、軍制、户籍、禮制、税制等領域均推行了系列改革;其統治時期“寒人掌機要”(士族擔任的高級官職的權力下移,成榮譽職銜,寒人以低級官職掌控實權)的政治局面全面形成;軍事上,先後在458年於青州地區“四戰四捷”、“破七城”擊潰魏軍侵犯
[5]
;460年於梁州的北陰平地區再次擊退北魏的侵犯;一時“民户繁育,將曩時一矣”
[6]
。然其統治末年,一改前期的息兵簡政的風格,開始居傲自滿,大興土木、窮奢極欲乃至恣意妄為,加重了百姓負擔,以致原本在他在位前期逐漸出現好轉的劉宋,在他統治末年走向衰敗。464年,孝武帝病逝。
其子宋廢帝劉子業是有名的亂倫皇帝,殘暴荒淫,與其姊有染,後被其囚禁的湘東王劉彧殺死。宋明帝劉彧在位前期還算賢明,但很快就變得殘暴不堪,在位期間屠戮宗室,其子劉昱嗜好殺人。接連的暴君昏君導致朝政十分混亂,在此期間蘭陵蕭氏出身的蕭道成形成了一股強大勢力,並最終於479年取代劉宋自立。
南朝齊
南朝齊是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短的,僅存23年。齊高帝蕭道成借鑑了宋滅亡的教訓,以寬厚為本,提倡節儉。他共在位四年,在他臨死前,要求其子齊武帝蕭賾繼續統治其方針,並且不要手足相殘。武帝遵其遺囑,繼續統治國家,使南朝又出現了一段相對穩定發展的階段。武帝死後,齊國的皇帝又走上了宋滅亡的老路,齊明帝蕭鸞瘋狂屠殺蕭姓宗室,至東昏侯蕭寶卷時,因其疑心過重,幾乎將朝內大臣全部處死。這樣一來齊的江山又被動搖了。501年,雍州刺史蕭衍起兵攻入建康,廢掉東昏侯,另立齊和帝蕭寶融,不久廢掉齊帝,結束了齊的統治
[1]
。
南朝梁
南朝梁的建立者蕭衍是南齊宗室,他擅長文學,499年被任命為雍州刺史,他乘齊朝廷內亂,發兵奪取了皇位,建立了梁朝。蕭衍是為梁武帝,共在位四十八年,是南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在武帝時期,北魏已經衰落分裂為東西魏,再無能力對南方形成威脅。
這本應為南方發展的大好時機,但武帝卻昏庸無能,迷信佛教,縱容大臣剝削人民,卻又以自己節儉為藉口,對一些忠臣的建議置之不理。
548年,投降梁的東魏大將侯景倒戈。他以武帝從子蕭正德為內應,攻建康。次年,侯景攻陷台城。此時,梁武帝早已餓死於城中,其子蕭綱即位,是為梁簡文帝。551年,侯景殺死簡文帝,因此梁已完全處於崩潰的邊緣。557年,在討伐侯景的戰爭中發展起來的陳霸先滅梁,建立陳。至此,梁宣告滅亡
[1]
。
南朝陳
557年,陳霸先廢梁敬帝,自立為帝,建立陳朝,是為陳武帝。此時,中國南方經過了多年的戰亂,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註定是短命的。陳武帝與其繼承者文帝、宣帝先後消滅了王僧辯、王僧智等反對勢力,又在建康附近打敗北齊軍,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陳的統治。但畢竟由於國力衰微,北朝趁虛而入佔據大片土地,陳的統治被侷限於長江以南,宜昌以東的地方。583年,陳宣帝卒。其子後主陳叔寶即位,此時北方已被隋朝統一,全國的統一也已指日可待。589年,隋文帝楊堅派晉王楊廣滅陳,結束了中國東晉以來(317年——589年)的分裂局面
[1]
。
南朝經濟
編輯南朝文化
編輯南朝是中國詩史上詩運攸關的重要時期。清沈德潛《説詩晬語》捲上説:“詩至於宋,性情漸隱,聲色大開,詩運一轉關也。”與魏晉詩人不同,南朝詩人更崇尚聲色,追求藝術形式的完善與華美。梁蕭子顯所説“若無新變,不能代雄”(《南齊書·文學傳論》),就是這種追求新變趨勢的理論總結。謝靈運所開創的山水詩,把自然界的美景引進詩中,使山水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他的創作,不僅把詩歌從“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來,而且加強了詩歌的藝術技巧和表現力,並影響了一代詩風。
山水詩的出現,不僅使山水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為中國詩歌增加了一種題材,而且開啓了南朝一代新的詩歌風貌。繼陶淵明的田園詩之後,山水詩標誌着人與自然進一步的溝通與和諧,標誌着一種新的自然審美觀念和審美趣味的產生。
南朝也創建了不少的寺廟,杜牧就曾感慨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南朝文學
編輯- 劉義慶文學集團
臨川王 劉義慶(祖宋穆帝劉翹,父長沙景王劉道憐)
序號 | 姓名 | 籍貫 | 出身 |
01 | 袁淑 | 陳郡陽夏 | 陳郡袁氏 |
02 | 陸展 | 吳郡吳縣 | 吳郡陸氏 |
03 | 何長瑜 | 東海郡郯縣 | 東海郡何氏 |
04 | 鮑照 | 東海郡郯縣 | 東海郡鮑氏 |
- 竟陵八友
“竟陵八友”是南齊永明年間出現的一個文人集團,由竟陵王蕭子良召集,包括範雲、蕭琛、任昉、王融、蕭衍、謝朓、沈約、陸倕八人。
- 蕭梁文人
《昭明文選》的作者蕭統、《宋書》的作者沈約、《南齊書》的作者蕭子顯、《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詩品》的作者鍾嶸,以及文學名士如江淹、謝出、到溉、到洽、丘遲、吳均、瘐信、劉昭、劉峻、陶弘景,當然還有後來成為皇帝的蕭衍的兩個兒子——簡文帝蕭綱和元帝蕭繹。
- 文學批評
文學批評在南朝時代有充分的發展。隨着文學的繁榮,對於文學體制的辨析和文學性質的探討更加系統和深入。文筆之辨反映了當時對文學的認識和要求,劉勰的《文心雕龍》是文學批評史上劃時代的鉅著,系統完整,論述嚴密,全面地討論了文學中各方面的問題。鍾嶸的《詩品》則是一部重要的詩論專著,對五言詩的思想標準、作家的流派和具體評價,都有許多精闢的見解。
南朝帝王世系
編輯南朝宋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生卒年 | 在位時間 | 年號及使用時間 | 身份 | ||
孝穆皇帝 (劉裕追諡) | 不詳 | 劉裕生父 | ||||||
363年-422年 | 420年 - 422年 | 永初(420年-422年) | ||||||
無諡號 | 406年-424年 | 422年 - 424年 | 景平(422年-424年) | 劉裕長子 | ||||
(初諡中宗) | 文皇帝 | 407年-453年 | 424年 - 453年 | 元嘉(424年- 453年) | 劉裕三子 | |||
元皇帝 | 424年-453年 | 453年 | 太初(453年) | 劉義隆長子 | ||||
孝武皇帝 | 430年-464年 | 453年 - 464年 | 孝建(453年-456年) | 劉義隆三子 | ||||
大明(457年-464年) | ||||||||
無諡號 (宋前廢帝) | 449年-466年 | 464年 - 465年 | 永光(464年) | 劉駿長子 | ||||
景和(465年) | ||||||||
明皇帝 | 439年-472年 | 465年 - 472年 | 泰始(465年-471年) | 劉義隆十一子 | ||||
泰豫(472年) | ||||||||
蒼梧王 (宋後廢帝) | 463年-477年 | 472年 - 477年 | 元徽(472年-477年) | 劉彧長子 | ||||
順皇帝 | 467年-479年 | 477年 - 479年 | 升明(477年-479年) | 劉彧三子 |
南朝齊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生卒年 | 在位時間 | 年號及使用時間 | 身份 |
---|---|---|---|---|---|---|
太祖 | 高皇帝 | 427年-482年 | 479年-482年 | 建元479年-482年 | ||
世祖 | 武皇帝 | 440年-493年 | 483年-493年 | 永明483年-493年 | 蕭道成長子 | |
世宗 | 文皇帝 (蕭昭業追諡) | 458年-493年 | 蕭賾長子 | |||
鬱林王 | 473年-494年 | 494年 | 隆昌494年 | 蕭長懋長子 | ||
海陵恭王 | 480年-494年 | 494年 | 延興494年 | 蕭長懋次子 | ||
景皇帝 (蕭鸞追諡) | 不詳 | 蕭鸞之父 | ||||
高宗 | 明皇帝 | 452年-498年 | 494年-498年 | 建武494年-497年 | 蕭道成之侄 蕭道生次子 | |
永泰498年 | ||||||
東昏侯 | 483年-501年 | 499年-500年 | 蕭鸞長子 | |||
和皇帝 | 488年-502年 | 501年-502年 | 中興 | 蕭鸞八子 |
南朝梁
諡號 | 姓名 | 生卒年 | 在位時間 | 年號及使用時間 | 身份 | |
---|---|---|---|---|---|---|
太祖 (蕭衍追尊) | 文皇帝 | 蕭衍之父 | ||||
高祖 | 武皇帝 | 464年-549年 | 502年-549年 | 天監502年-519年 | ||
普通520年-526年 | ||||||
大通527年-528年 | ||||||
中大通529年-534年 | ||||||
大同535年-545年 | ||||||
中大同546年 | ||||||
太清547年-549年 | ||||||
?-549年 | 548年-549年 | 正平548年-549年 | 蕭衍之侄 | |||
太宗 (初諡高宗) | 簡文皇帝 (初諡明帝) | 503年-551年 | 549年-551年 | 大寶550年-551年 | 蕭衍三子 | |
高宗 (蕭詧追尊) | 昭明皇帝 (蕭詧追尊) | 501年-531年 | 蕭衍長子 | |||
安皇帝 (蕭棟追尊) | ?-541年 | 蕭統嫡長子 | ||||
興文皇帝 | ?-552年 | 551年 | 天正551年 | 蕭歡之子 | ||
508年-553年 | 552年-553年 | 天正552年-553年 | 蕭衍八子 | |||
世祖 | 孝元皇帝 | 508年-554年 | 552年-555年 | 承聖552年-555年 | 蕭衍七子 | |
肅宗 (蕭莊追尊) | 閔皇帝 | ?-556年 | 555年 | 天成555年 | 蕭衍之侄 | |
穆宗 (蕭莊追尊) | 敬皇帝 (陳霸先追尊) | 543年-558年 | 555年-557年 | 紹泰555年-556年 | 蕭繹九子 | |
太平556年-557年 |
南朝陳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生卒年 | 在位時間 | 年號及使用時間 | 身份 |
---|---|---|---|---|---|---|
(陳霸先追諡) | 景皇帝 (陳霸先追諡) | 不詳 | 陳霸先之父 | |||
武皇帝 | 503年-559年 | 557年-559年 | ||||
文皇帝 | 520年(一説522年) -566年 | 560年-566年 | 天嘉560年-566年 | 陳霸先之侄 | ||
天康556年 | ||||||
臨海王 | 552年-570年 | 567年-568年 | 光大567年-568年 | 陳蒨嫡長子 | ||
孝宣皇帝 | 530年-582年 | 569年-582年 | 太建569年-582年 | 陳霸先之侄 陳蒨之弟 | ||
長城煬公 | 553年-604年 | 583年-589年 | 至德583年-586年 | 陳頊嫡長子 | ||
禎明587年-58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