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泉州市實驗小學

鎖定
泉州市實驗小學前身是創建於1934年的“卓然小學”。1953年定名為泉州市實驗小學。原址在鯉城區中山北路44號,2011年9月搬入新校區,現址在鯉城區縣后街50號。學校佔地面積45畝,現有教學班45個,學生2267人,教職工138人。學校師資力量強,正高級教師1人,特級教師6人,中學高級教師15人,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骨幹教師73人,佔專任教師比例54.07%。 [4] 
中文名
泉州市實驗小學
簡    稱
泉州實小
創辦時間
1934年
辦學性質
公立小學
校    訓
卓然先行,實驗進取
知名校友
朱以撒
現任校長
曾旭晴
所屬地區
中國福建泉州

泉州市實驗小學歷史沿革

1934年,“卓然小學創建”。
1950年,改名“光明小學”。
1953年,轉公辦,改名“桐山區中山小學”。同年秋,定名為“泉州市實驗小學”。 [1] 
1959年秋,被確定為福建省首批重點小學。
文革時期,被迫改名“反修小學”。
1979年,在學校的努力下複名。
2011年初,泉州市政府專題會議紀要,北門街的泉州實驗小學將搬入縣後路泉州醫高專舊校區,並在秋季開學,正式投用。 [1] 

泉州市實驗小學辦學規模

現學校佔地45畝,有教學班44個,學生2230多人,教職工100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中學高級教師職稱5人,小學高級教師50人,大專以上學歷佔70%,受到全國、省、市各部門表彰教師60餘人。學校內設教導處、總務處、教科室、德育室。校園環境優美,各種育人設施和綠化小品相映成趣,形成美化、綠化、教育化的育人環境。學校各項現代化教學設施齊全,已建成校園網,實現千兆以太網入户,百兆上桌面,光纖寬帶網進校的目標。並於2002年9月與《泉州晚報社》聯辦“泉州市第三實驗小學”,拓展優質教育資源,參與教育體制與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東大門 東大門

泉州市實驗小學所獲榮譽

文革時期,被迫改名“反修小學”。1979年在學校的努力下複名。學校被評為省教育先進單位、省示範學校、省文明學校、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校。榮獲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學校,全國“紅旗大隊”、全國紅領巾雙讀先進單位(十年成果)、全國羣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航空航模重點單位、省體育十佳傳統校、省“王丹萍教育獎”、省“綠色學校”、省信息技術教育實驗校等表彰。
2017年11月,學校被授予“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2] 
2019年9月,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3] 

泉州市實驗小學教學成就

近十年來,學校立足素質教育,分階段實施教育整體改革。注重培養全面發展又有特長、品德規範兼有進取精神的學生。從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德育整體改革、各科教改同步、小學綜合藝術教育、體育系列改革、發展性綜合評價、心理健康教育、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等方面進行實驗,促進師生髮展,增強辦學活力。學校先後參與“注?提”語文實驗教材、現代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義務教育沿海版等教材的實驗工作。1995年又承擔原國家教委“九?五”重點課題“未來教育課程、教材實驗”工作。學校在課程、教材、教改實驗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中央電視台曾兩次播出有關學校自主選用教材,實施素質教育的專題節目。學生綜合評價改革材料編入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課程與評價改革》一書,作為全國通識培訓教材。現已有80%學生進入新一輪課改。2003年學校被評為省課改實驗基地校。學校堅持以教科研為先導,人人蔘與校本研修。現有國家級研究課題3個,省級2個,市級3個,校級35個。其中《自主選擇,主動發展——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主動發展研究》被確定為全國“十五”規劃語文教學研究課題。各學科的研究成果已在全國十幾家刊物上發表或參加各級研討會。2000年以來,獲全國、省級課題(論文、教案)評優表彰有50人次70篇(項),有80多篇教學文章在CN刊物上發表,獲全國評比課一等獎5節,省級一等獎3節,市級一等獎22節。
為了更好體現學校辦學特色,學校根據課程改革方案,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即重視國家、地方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又充分發揮學校優勢開發校本課程。如《生態園》課程、《人人巧用一條繩》課程、《人人學習一種樂器(豎笛)》課程、興趣(技能)活動課程。學校還充分調動僑鄉各方面辦學的積極性,聯建兒童樂團、兒童智力開發中心、體育班等培養專門人才的陣地,大批人才脱穎而出。三分之一以上同學在各級各項活動(比賽)中獲獎。每年都能向高一級學校輸送300多名合格小學畢業生。形成德育為首導向,紮實雙基固本,發展能力為重,關注情感態度,全面提高素質的育人模式,成為一所具有“全、實、新、活”辦學特色的學校。
地址:福建泉州鯉城中山北路44號泉州實驗小學

泉州市實驗小學現任領導

黨支部書記、校長:曾旭晴
副校長:張麗黎 [5]  、陳璐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