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泉州港

鎖定
泉州港(Quanzhou Port),原名刺桐港,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境內的港口,位於泉州市東南晉江下游濱海的港灣,區域北至泉州湄洲灣內澳,南至泉州圍頭灣同安區蓮河 [1] 
南朝時期,印度僧人拘那羅陀於陳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和陳文帝天嘉六年(565年)兩次到泉州,在泉州西郊九日山上翻譯《金剛經》,後由泉州乘船到稜加修國(今馬來半島)和優禪尼國(今印度);1997年9月,泉州第一座5000噸級集裝箱碼頭(2個泊位)在後渚港建成並投入試運營 [2]  ;2012年4月1日,泉州港以及莆田港的興化灣港區,合併組成新的湄洲灣港。
截至2015年5月,泉州港已建成投產的碼頭泊位91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碼頭泊位25個 [3]  。2016年,泉州港轄區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7512.28萬噸;集裝箱吞吐量情況完成206.49萬TEU [4]  。據2019年12月泉州港官網顯示,泉州港擁有倉庫總庫容量為38725平方米;油庫25座,總容量為811350立方米;堆場338000平方米 [1]  。據2019年12月福建省泉州港口發展中心顯示,泉州港港口集裝箱航線108條,其中外貿線30條,內貿線78條 [4] 
中文名
泉州港
外文名
Quanzhou Port
主營貨類
荒料石、化工原料、食品、椰殼炭等
所屬地區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
集裝箱吞吐量
206.49萬TEU(2016年)
運營機構
泉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
港口代碼
CNQZJ

泉州港歷史沿革

南朝時期,印度僧人拘那羅陀於陳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和陳文帝天嘉六年(565年)兩次到泉州,在泉州西郊九日山上翻譯《金剛經》,後由泉州乘船到稜加修國(今馬來半島)和優禪尼國(今印度)。
唐朝,泉州與廣州和揚州等,並稱為中國對外貿易的大港口。唐朝特在泉州設參軍事,管理海外交通貿易事宜。唐朝來泉州貿易的外國商人主要是阿拉伯和波斯人,還有東南亞以及印度、埃及、日本、朝鮮等國家和地區的人。7世紀初,阿拉伯正式派遣使節來中國,隨後來者日多。“至武則天時期(684-704年),阿拉伯人經商於廣州、泉州、杭州諸良港恆數萬”。泉州港也因“南海蕃舶”常到,而“島夷斯雜”,出現了“市井十州人”的盛況。
五代時期,泉州為閩國轄地,閩王王審知很重視海外貿易,“招來海中蠻夷商賈”,泉州的海外交通得到進一步發展。五代後期,泉州擴大了城市範圍,並增闢了道路和建置貨棧,以適應海外交通貿易發展的需要 [1] 
宋元兩朝時期,以泉州為中心的航海貿易為龍頭,與亞洲海域“北洋”、“東洋”、“西洋”實現了連接與互動,形成了東方世界的海洋經濟圈 [5] 
宋朝時期,泉州與國外往來的有70餘個國家和地區,海外交通暢達東、西二洋,東至日本,南通南海諸國,西達波斯、阿拉伯和東非等地。進口商品主要是香料和藥物,出口商品則以絲綢、瓷器為大宗。
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設立市舶司,嗣後又設來遠驛,以接待貢使和外商。為鼓勵海外交通貿易,宋代的泉州市舶司和地方官員,每當海舶入港或出航的季節,特為中外商人舉行“祈風”或“祭海”活動,以祝海舶順風安全行駛。
元朝時期,泉州港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有貿易關係的國家和地區增至近百個,其貿易範圍仍以通西洋為主,相對穩定的航線大抵與宋相仿。當時泉州港是國際重要的貿易港,也是中外各種商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經泉州港進口的香料有58種,寶貨珍玩12種,工業原料27種,紡織品19種,金屬物9種,器用品6種,副食品7種。經泉州出口的絲綢織品54種,陶瓷器41種,金屬、雜貨和藥物63種,遠銷到64個國家和地區。
元末至正十七年到二十六年(1357-1366年),泉州發生一起持續十年之久的戰亂,史稱亦思巴奚戰亂,或“亦思法杭兵亂”。《八閩通志·至正近記》和《福建通志·元外紀》記載尤詳。這場戰亂,不僅重創了泉州、興化一帶的社會經濟,更導致當時世界最大港口泉州盛極一時的海外貿易大幅衰落,泉州海外交通中心地位的打擊更為嚴重,泉州海外交通從此走向衰落。
進入明朝時期,泉州的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但由於明政府施行了嚴厲的“海禁”,限制泉州港只通琉球,使泉州港對外貿易受到極大限制。成化十年(1474年)市舶司移設福州,泉州的來遠驛也隨同市舶司廢置,標誌着泉州港外貿地位的下降。清代,在清初戰爭和海禁、遷界的影響下,泉州的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港口的繁華已煙消霧散 [1] 
1949年後,由於海峽兩岸的對峙和緊張的軍事形勢,泉州港於1957年關閉。
1957年以後,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對泉州港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在內港、後渚等作業區陸續開展碼頭建設,結束了泉州港沒有正規碼頭的歷史 [2]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泉州在原有基礎上重建港口。
1980年,泉州港務管理局成立。
1983年1月1日,泉州港正式恢復對外籍船舶開放,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全國24個對外開放港口之一 [6] 
1997年7月,泉州港後渚作業區2個5000噸級集裝箱碼頭泊位建成投入使用,標誌着泉州港集裝箱業務發展步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3]  ;9月30日,泉州第一座5000噸級集裝箱碼頭(2個泊位)在後渚港建成並投入試運營,首泊巴拿馬籍“蘇悦”輪載運74個標準箱直航日本 [2] 
1998年12月,泉州港圍頭作業區萬噸級閩台貿易碼頭正式經營集裝箱裝卸業務,成為泉州港首個萬噸級集裝箱碼頭。
2004年4月,泉州港石湖作業區3#泊位建成投產,標誌着泉州港開始擁有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 [3] 
2001至2005年,“十五”期間,泉州港航建設投入9.4億元,其中大部分投入到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 [2] 
2011年,泉州港石湖作業區4#10萬噸級泊位、圍頭作業區2#10萬噸級泊位建成,泉州港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增至3個 [3] 
2012年4月1日起,福建省行政區劃內原湄洲灣港的四個港區、泉州港的三個港區以及莆田港的興化灣港區,合併組成湄洲灣港。原泉州市港口管理局、莆田市港口管理局及其相關機構相應併入福建省湄洲灣港口管理局 [7] 
2023年5月23日,泉州港石湖作業區貨運站首次完成高嶺土5個20尺集裝箱外貿出口場裝業務,“散改集”延伸業務取得新突破。 [15]  12月,泉州港石井作業區11-12號泊位工程開工建設。 [16] 
2024年3月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啓用泉州港口岸肖厝港區鯉魚尾作業區4號泊位。 [17] 
2024年3月23日,泉州港裏載運2.35萬噸阿聯酋產石油液化氣的中國香港籍貨輪“寧波”輪順利卸貨,填補了此前福建省無公用液化烴類專用泊位的空白。 [18] 
港口風貌

泉州港區位環境

泉州港位置境域

“海絲”起點 “海絲”起點
泉州港,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泉州市,海岸線長達421千米。泉州港轄有四灣5個港區16個作業區,即:湄洲灣西岸肖厝港區和南岸斗尾港區;泉州灣東北面的崇武港及泉州灣港區秀塗港蚶江港石湖港、內港港、後渚港、華錦港;深滬灣港區的祥芝港永寧港深滬港;圍頭灣港區圍頭灣的圍頭港水頭港金井港東石港安海港石井港 [1] 
經濟腹地:泉州港口經濟腹地為泉州市鯉城區、德化縣、永春縣、安溪縣、南安市、晉江市和惠安縣,以及石獅市。漳泉鐵路建成後,泉州港口經濟腹地將延伸至閩西及贛南一帶。
泉州灣:位於台灣海峽西岸,閩中沿海崇武城與祥芝角之間,後渚港為泉州港最大港區,位於晉江下游和洛陽匯流入海口處,岸線長18千米,水域面積為25萬畝。
湄洲灣:位於崇武城的西北方,莆田惠安兩縣交界處,肖厝港位於湄洲灣南側,港區深水岸線長21.5千米。
圍頭灣:介於圍頭角、安海港和金門島之間。石井港位於南安縣石井鎮境內,港區岸線長1千米。安海港位於晉江市安平橋,東石港位於晉江市東石鎮,水頭港位於南安市水頭鎮西北面。
深滬灣:位於閩中東南沿海,有梅林港和深滬港。

泉州港氣候條件

  • 風象
泉州港強風向東北,常風向東北東,冬季以東北風為主,夏季以西南風為主,颱風一般出現在7至9月 [1] 
  • 降水
泉州港年平均降水1202毫米,春、夏為雨季 [1] 
  • 霧況
泉州港年平均霧日數6.8天,1至5月霧較多,霧的持續時間不長,對船舶航行影響不大 [1] 
  • 氣温
泉州港年平均氣温20.7攝氏度,7月最高,月平均28.6攝氏度,1、2月最低,兩月平均12.1攝氏度 [1] 

泉州港水文特徵

  • 潮汐
泉州港屬正規半日潮,平均高潮位4.83米,低潮位0.31米,平均潮差4.52米;最大潮差6.3米,最小潮差5.1米 [1] 
  • 潮流
泉州灣口為逆時針迴旋流。大乍至崇武沿岸一般為東流,流速約1.54米/秒,灣內逐漸變成往復流。灣內潮流一般是順深水水道流動,主流經小墜島與祥芝角之間。灣口至秀塗,大潮潮流流速為1.63至2.21米/秒 [1] 

泉州港硬件設施

  • 泊位
截至2015年5月,泉州港已建成投產的碼頭泊位91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碼頭泊位25個 [3]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 庫場
據2019年12月泉州港官網顯示,泉州港擁有倉庫總庫容量為38725平方米、油庫25座、總容量為811350立方米、堆場338000平方米 [1] 
  • 機電
截至1995年,泉州港有各種起重機械及重要設備70多台 [8] 
截至2018年8月,泉州港的控制系統採用先進穩定的安川電控系統,設備配置了起重機管理系統CMS和RCMS,可以實時遠程監控各機構的運行狀態,並保存相關運行記錄,方便故障的排查及日常的保養。另外,設備還配備了集卡定位系統(CPS)、智能滑潤系統及防雷擊保護系統等。

泉州港運營情況

泉州港主營業務

據2019年12月福建省泉州港口發展中心顯示,泉州港主要從“海絲”沿線國家進口荒料石、化工原料、食品、椰殼炭等貨物,向“海絲”沿線國家出口輕工原材料、服裝及周邊製品等貨物 [4] 

泉州港航班航線

據2019年12月福建省泉州港口發展中心顯示,泉州港與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海絲”沿線國家通航,擁有6條“海絲”集裝箱班輪航線和若干條“海絲”大宗散貨航線。泉州港港口集裝箱航線108條,其中外貿線30條,與中國香港、中國台灣、菲律賓等地區和國家通航;內貿線78條,航線輻射中國國內各主要港口 [4] 

泉州港客貨運量

1997年,泉州港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大關。
1999年,泉州港港口吞吐量1521.19萬噸,集裝箱8.14萬標箱,輸送量首次超過福州港
2001年,泉州港港口吞吐量達到2106萬噸,居全國沿海港口第16位,集裝箱23.58萬標箱。
2003年,泉州港港口吞吐量達到2511萬噸,比增18.3%。集裝箱41萬標箱,比增50.2%。
2004年,泉州港港口吞吐量達3093萬噸,居全國沿海港口第18位,集裝箱完成54.2萬TEU。
2011年,泉州港港口吞吐量達到9330.48萬噸,比增10.4%。集裝箱156.86萬標箱,比增14.5%。
2012年,泉州港港口貨物吞吐量累計完成10372萬噸,同比增長11.2%。
2013年,泉州港港口貨物吞吐量1080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超170萬標箱。
2014年,泉州港港口貨物吞吐量累計完成11201萬噸,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88萬標箱 [1] 
2016年,泉州港轄區港口貨物吞吐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完成7512.28萬噸;集裝箱吞吐量情況完成206.49萬TEU,同比增長3.72%,其中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2.08萬TEU,同比增長33.26% [4] 
2018年,泉州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1.28億噸,比1949年的5萬噸增長2560倍 [2] 

泉州港文化特色

2013年6月1日,《千年古港泉州》原創手繪閩南文化明信片首發儀式在泉州西湖郵局舉行,泉州市委宣傳部、泉州市旅遊局和泉州市郵政局等單位領導共同為明信片首發揭幕 [9] 

泉州港建設規劃

2018年1月19日,福建省交通運輸廳會同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召開《泉州港總體規劃(修訂)》評審會,聽取編制單位關於《規劃》主要成果以及吸納徵求意見情況的彙報。省直有關單位及泉州市有關單位代表及特邀專家參加會議。會議認為《規劃》成果基本符合港口總規編制要求,原則同意《規劃》對泉州港的功能定位及“1港3區6作業區”的總體佈局。規劃期內,泉州港將重點推進泉州灣港區石湖、錦尚作業區公共碼頭建設,形成規模化集裝箱作業區;加快開發圍頭灣港區石井作業區,服務於地方石材、糧食等產業佈局發展和對台直航運輸,最終將泉州港建設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和福建省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 [10] 

泉州港榮譽表彰

2012年9月25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的“中國質量發展論壇”上,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授予泉州港為中國“首批54個世界衞生組織口岸核心能力達標口岸”之一 [11] 

泉州港價值意義

由於泉州港是泉州華僑出國的一個主要港口,因而泉州港在海上絲綢之路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12]  。(時任華僑大學華僑華人研究所教師李天賜 評
泉州港口岸圍頭灣港區圍頭作業區2#泊位建設的5萬噸級泊位,其對外開放對提升泉州市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做大外貿集裝箱業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3] (福建省商務廳 評)

泉州港相關報道

2022年5月,裝載近4000件花崗岩石製品的“博威”輪鳴笛起航,標誌着泉州港深滬港區順利完成新貨種“花崗岩石製品”的裝船作業任務,該航次為“泉州深滬-鹿特丹-漢堡”,不僅是深滬港區的新增貨種,也是開港以來首次新增歐洲航線。該批貨物將直航出口歐洲,分別卸載至荷蘭和德國。 [14] 
2024年3月23日,載運約2萬噸液化丙烷的中國香港籍“寧波”輪順利靠泊泉州港肖厝港區鯉魚尾作業區4#泊位,這是自2月23日該泊位通過口岸對外開放省級驗收後,迎來的首艘國際航行船舶,標誌着福建省首個公用液化烴類碼頭正式對外開放並投入使用。 [1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