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水巖寺

鎖定
清水巖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蓬萊鎮安溪清水巖內,清水巖始建於宋元祐八年(1093年),現存建築為清朝修建。 [2] 
清水巖寺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巖寺依山而建,儼若懸空樓閣,西向,樓閣式,外觀呈現三層,實為四層,由上而下為釋迦樓、祖師殿、吳天口。左右翼為鐘樓、鼓樓、觀音閣、檀樾廳、芳名廳、僧舍等。層樓複閣,外觀呈“帝”字形。清水巖寺作為世界清水祖師信仰的祖庭,為聯絡海外華人與祖國感情發揮了重要作用,併成為中國傳統宗教、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個切入點。 [2-3] 
1985年10月,清水巖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清水巖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中文名
清水巖寺
地理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蓬萊鎮安溪清水巖內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085-3-383
建築面積
3200 m²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清水巖寺歷史沿革

清水巖始建於宋元祐八年(1093年)。
南宋寶慶三年(1227年)至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僧惠清三次改建、擴建,巖寺初具規模。
南宋末因兵燹被毀,僧一杲重建,歷40年,至元延祐四年(1317年)完工。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開元寺僧正隆住持經營22載。
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邑令廖同春捐俸倡建覺亭、開覺路。
清順治二年(1645年),縣令周宗璧倡建清水法門,邑紳李日燥、李夢植重修東西樓。清以降重修、增修不斷。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清水巖寺,保持元明建築原貌。
1975年,僑胞李月等捐款修建。
1978年,修復清水巖寺。 [2]  [3] 
清水巖寺 清水巖寺

清水巖寺建築格局

清水巖寺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巖寺依山而建,背倚石壁,面臨深壑,儼若懸空樓閣,西向,樓閣式,外觀呈現三層,實為四層,由上而下為釋迦樓、祖師殿、吳天口。左右翼為鐘樓、鼓樓、觀音閣、檀樾廳、芳名廳、僧舍等。層樓複閣,外觀呈“帝”字形,附屬文物有:清水法門、覺亭、三忠廟、護界宮、石粟櫃、護碑亭、瞰龍亭、清水山莊、龍宮、山門等。 [2]  [3] 
清水巖寺

清水巖寺文物遺存

清水巖周圍佈滿宋、元、明、清以至近代的碑刻、摩崖石刻20多方。其中宋代“巖圖”碑1方,為浸雕圖象,刻載宋代清水巖建築規模,為此巖珍品。“石粟櫃”記載了四次受封,封號為“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區內還有“羅漢松”和“枝枝向北”“清珠簾”等勝景。 [3] 

清水巖寺歷史文化

  • 起源
清水巖寺緣起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6年)普足禪師在此駐錫。禪師生前德高道深,多行善事,如為眾祈雨、修橋、治病等;入寂後香火嚴奉,靈應興盛。信眾建清廟以答神庥,陳俎豆而行祭儀,清水巖寺遂成為傳承逾千年的清水祖師道場。祖師信仰走出安溪、泉州、福建,走向台灣地區和東南亞等地,信徒逾億。 [2] 
  • 三寶佛
清水巖寺內主祀“釋迦如來佛”“觀世音普薩”“普賢菩薩”為三寶佛,代表“佛、法、僧”為三寶,亦稱為三尊或稱為三聖,也是台灣最先供奉三寶佛的寺廟。寺內供奉“釋迦牟尼”“南海觀世音”“註生娘娘”等神佛,其中“註生娘娘”是全台灣最古老的軟骨金身,據當地居民傳説許多信眾來此要求生男或生女非常靈驗。 [2] 

清水巖寺文物價值

清水巖寺作為世界清水祖師信仰的祖庭,為聯絡海外華人與祖國感情發揮了重要作用,併成為中國傳統宗教、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個切入點。 [2] 

清水巖寺文物保護

1985年10月,清水巖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2] 
2013年3月5日,清水巖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清水巖寺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清水巖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蓬萊鎮安溪清水巖內。
  • 交通指引
由員林交流道下→轉走148縣道至員林→員林員水路→何厝→137縣道→清水國小→清水巖森林遊樂區
由員林交流道下→轉走148縣道至員林→轉141縣道南下至田中,左轉150縣道,即可到達。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核定公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務院[引用日期2023-01-12]
  • 2.    福建省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福建省民族和宗教廳,福建省佛教協會編. 福建佛教祖庭名剎文化概覽[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8.12:183-184.
  • 3.    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泉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泉州市分公司編. 郵票上的泉州[M]. 海峽書局, 2015.0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