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泉州港古建築

鎖定
泉州港古建築,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區東及石獅市境內,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 [2] 
泉州港古建築包括姑嫂塔、六勝塔、石湖港、真武廟、文興碼頭、美山碼頭。姑嫂塔為古代泉州灣航標,又名關鎖塔、萬壽塔,位於海拔209.6米的石獅市永寧鎮塔石村寶蓋山上。後屢有修葺。塔為石構空心,八角五層,通高22.86米,底層面寬3.8米,最上層面寬2.5米。每層之間出檐。塔門朝西南,門前有石構方形單檐門亭與塔相連。底層四周以上環廊護之。塔體結構為單邊筒式,樓梯藏於筒壁中間。梯口靠門右壁,設石級環繞而上。每層置一拱門,周以迥廊、圍欄,並設有四個佛龕。 [2] 
2006年5月25日,泉州港古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泉州港古建築
地理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區東及石獅市境內
所處時代
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
佔地面積
3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580-3-28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泉州港古建築歷史沿革

泉州港古建築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 [2] 

泉州港古建築建築格局

泉州港古建築包括姑嫂塔六勝塔石湖港真武廟、文興碼頭、美山碼頭。
姑嫂塔為古代泉州灣航標,又名關鎖塔、萬壽塔,位於海拔209.6米的石獅市永寧鎮塔石村寶蓋山上。後屢有修葺。塔為石構空心,八角五層,通高22.86米,底層面寬3.8米,最上層面寬2.5米。每層之間出檐。塔門朝西南,門前有石構方形單檐門亭與塔相連。底層四周以上環廊護之。塔體結構為單邊筒式,樓梯藏於筒壁中間。梯口靠門右壁,設石級環繞而上。每層置一拱門,周以迥廊、圍欄,並設有四個佛龕。通塔不事雕飾,古樸粗獷,佈局奇巧,結構獨特,經17世紀8級大地震,仍巍然屹立。塔位於泉州灣海岸的制高點,登臨塔頂,沿岸諸港及遠近島嶼均一覽無遺。史載“此塔高出雲表,登之可望商舶往來”。相傳古有姑嫂嫁為商人婦,商人販海久不歸,姑嫂登塔而望,日久思念成疾而卒。里人嘆之,俗稱此塔為姑嫂塔。長期以來,航海經商者把該塔視為故鄉的象徵,是當地悠久海外貿易傳統的見證。
六勝塔為古泉州灣主航道的航標,位於石獅市蚶江鎮石湖村金釵山上,瀕臨海濱,俯瞰石湖碼頭,與大、小墜島之間的岱嶼門主航道遙遙相對,距泉州市區27.2公里。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始建,元至正二至五年(1336~1339年)由海商凌恢甫獨資重建,後屢有修葺。塔為石構,八角五層,通高36.06米。設4個券形門,4個方形龕,龕內置佛像。塔門朝西南。
石湖碼頭是泉州古代商貿和海防的重要碼頭,形成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相傳為航海家林鑾所創建,俗稱林鑾渡,位於石獅蚶江鎮石湖村的半島上。該碼頭東北面對泉州灣主航道的出入口岱嶼門,控扼泉州灣南岸,地勢險要,故又在此建石湖寨作為防禦之用,碼頭與石湖寨門相連。北宋元祐年間(1086~1094年),建石構順岸平梁橋一一“通濟橋”,將海岸與海邊的一塊巨石相連接,成為一個頗具特色的“順岸碼頭”,長約70米,寬約2.2米,高約2.4米,並在巨石臨海的斜坡上開鑿多條石級道路,以便裝卸貨物,是11至14世紀泉州港水水轉運和水陸轉運的重要碼頭。寨建於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現尚存長30多米、高2~3米的石寨牆遺址。
真武廟位於豐澤區東海街道石頭街,廟供玄天上帝,又稱真武大帝,始建於宋,明、清代均有重修。現存建築保留明清風格,包括山門、四角亭、真武殿及明代“吞海”石刻一方。山門用手法繁複的斗拱支撐屋蓋,玲瓏雅緻。真武殿五開間,寬19.37米,五進深,20.28米,單檐歇山項,規格不大,但保存較完整。由華僑捐資重修,佔地總面積526平方米。據舊志載,此處宋時為郡守“望祭海神之所”,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蹟。文興碼頭是古泉州港沿江的集羣商業碼頭之,它是古代泉州城區與港區水陸轉運的樞紐。文興碼頭遺址有一座寶篋印經塔,頗具特色,塔分3層,高2米有餘。另外四面則雕有觀音像,當地人稱這叫“四面觀音”。文興碼頭呈南北走向,從江岸自上而下延伸至江面,為石構斜坡階梯式的駁岸碼頭,以錯縫形式為主砌築,局部作“丁字頭”砌法,長34米,寬3.5米。
美山碼頭在文興碼頭左側200米左右。該碼頭臨江築石構墩台,以“一丁一順”的方法交替疊砌,長30米,寬20米。墩台東西兩側各附有一條南北走向的石構斜坡式道路,向南延伸至江中。墩台的台基由下而上漸次內收,外側壁面呈斜狀,以供大船深水停泊。由於江底為軟基,碼頭基礎的底層均以松木樁(“睡木沉基”)進行加固。文興碼頭和美山碼頭是內河碼頭,但處於江海交匯地段,是泉州港的重要門户。該碼頭與海灣的石湖等諸碼頭,構成古代集羣港的格局,反映了刺桐港空前繁榮時期獨有的風貌。 [2] 
泉州港古建築

泉州港古建築文物遺存

六勝塔門楣上的華帶牌刻有“萬壽寶塔”四個字,石湖碼頭附近有奉祀10世紀因守衞海港退寇有功的海神“青山王”的廟宇,並有17世紀著名書法家張瑞圖題寫的“再借亭”碑。 [2] 

泉州港古建築歷史文化

林鑾渡附近有六勝塔。六勝塔始建於北宋,又名萬壽塔、石湖塔,坐落於泉州灣人海口岬角的石湖金釵山上,是泉州港的第一座燈塔,歷史上起着海上航標的作用。姑嫂塔也是航標燈塔,始建於南宋,孤立於石獅東南方的寶蓋山上,背靠泉州灣,面臨台灣海峽,因有關鎖水口、鎮守東南的氣勢,又叫作“關鎖塔”。《泉州府志》稱:“關鎖水口鎮塔也,高出雲表,登之可望商舶來往。”姑嫂塔頂層外壁建有方形石龕,並刻姑嫂形象。相傳很久以前,閩南旱災,民不聊生,寶蓋山下一位名叫海生的窮人被迫離別妻子和妹妹,遠走南洋,約定三年歸期。自此,姑嫂倆天天登上寶蓋山遠眺大海歸舟,盼望親人回家。三年後海生乘船返鄉這一天,姑嫂倆在山上看到船近海岸,忽然狂風暴雨、驚濤駭浪,船被打翻,海生葬身大海。姑嫂倆痛不欲生,縱身跳入大海。為了紀念這姑嫂倆,人們建了這座姑嫂塔。又有説,姑嫂塔只是關鎖塔的諧音。儘管如此,閩南僑鄉及東南亞華人聚居地流傳的這則姑嫂塔的故事卻生動説明古時大量泉州人遠涉重洋、背井離鄉的辛酸。六勝塔、姑嫂塔和林鑾渡同為石獅“海絲三寶”,是泉州港古建築的代表。 [1] 

泉州港古建築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泉州港古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泉州港古建築旅遊信息

泉州港古建築地址

泉州港古建築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區東及石獅市境內。

泉州港古建築交通

自駕前往泉州港古建築:從泉州站出發,大約15公里,約需25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