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福建省泉州市轄縣,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晉江東溪上游,東鄰仙遊縣,南接南安市、安溪縣,西連漳平市,北與德化縣、大田縣交界。
[1]
轄18鎮、4鄉,共有27個社區、209個行政村。全境呈長帶形狀,東西長84.7千米,南北寬37.2千米,縣人民政府駐地桃城鎮衙口街1號。
[2]
全縣總面積1456.87平方千米。
[26]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永春縣常住人口為422531人。
[25]
永春縣歷史沿革
編輯永春縣地名由來
永春縣建置沿革
西周至春秋戰國,屬七閩、閩越地。
秦代,屬閩中郡。
漢初,屬閩越國。元鼎五年(前112年),廢閩越。元封元年(前110年),徙其民於江淮間,以其地屬會稽郡。建安(196年)初,屬侯官縣。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增置東安等縣,屬東安縣。
晉,析建安郡置晉安郡,改東安縣為晉安縣。
南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改晉安郡為晉平郡。齊,復為晉安郡。梁天監(502—519年)中,析晉安郡置南安郡。陳(557—589年),均屬南安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南安郡改為縣,以其西北二鄉置桃林場,屬南安縣。
永春縣(8張)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閩王王延鈞稱帝,升桃林場為桃源縣,屬泉州。後晉天福三年(938年),改桃源縣為永春縣。後漢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後周,永春均屬清源軍。
宋,屬福建路泉州。
元代,屬福建行中書省泉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屬福建布政使司泉州府。
清,升永春縣為永春州,轄德化、大田二縣,直隸福建布政使司。
民國2年(1913年),廢府、州,仍為永春縣,屬廈門道。民國16年,廢道,設行政督察區,屬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區。 1949年8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9月,永春縣劃屬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區。
1950年3月,屬泉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9月,屬福建省晉江專區。
1971年,屬晉江地區。
永春縣行政區劃
編輯永春縣區劃沿革
1955年,撤銷第七區和第十二區。第七區的桃東、桃溪、環翠、仰賢和第十二區的鄉(鎮)歸縣直轄,劃德風歸第八區,其餘歸第九區。
1959年,東平公社與城關公社合併為東風公社。
1962年,劃出東平公社的內碧和南村歸北硿華僑茶果場,仍為集體所有制生產大隊。
1971年,化龍公社併入城關公社。
1980年,劃出城關公社的桃城、環翠和五里街公社的西安、華巖、儒林等生產大隊成立城關鎮。
1981年,城關公社更名為城郊公社。
1985年,曲鬥鄉改為下洋鎮。
永春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永春縣下轄18個鎮、4個鄉:桃城鎮、五里街鎮、一都鎮、下洋鎮、蓬壺鎮、達埔鎮、吾峯鎮、石鼓鎮、岵山鎮、東平鎮、湖洋鎮、坑仔口鎮、玉斗鎮、錦鬥鎮、東關鎮、桂洋鎮、蘇坑鎮、仙夾鎮、橫口鄉、呈祥鄉、介福鄉、外山鄉,
[3]
209個村,27個社區,共236個村(社區)委會,下設2590個村民小組,
[1]
縣政府駐地駐衙口街1號。
永春縣地理環境
編輯永春縣位置境域
永春縣,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晉江東溪上游,東鄰仙遊縣,南接南安市、安溪縣,西連漳平市,北與德化縣、大田縣交界。介於東經117°41′55″~118°31′9″,北緯25°13′15″~25°33′45″之間。總面積1456.87平方千米。
[1]
永春縣地質
永春縣地形地貌
永春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屬戴雲山脈的主體部分延伸入境,羣山疊峯,裂谷縱橫,最高海拔1366米(呈祥鄉雪山);北部與德化、大田交界線上橫貫一條東西走向脊線,是閩江、晉江水系的分水嶺;東部地勢呈階梯狀降至海拔200米左右,形成以縣城為中心的山前盆地,最低海拔83米(東關鎮東關村)。
[1]
永春縣氣候
永春屬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的濕潤季風氣候區,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氣候並存。由於東南季候風的影響,雨量充沛,氣候温暖濕潤。2020年,永春縣年平均氣温21.7℃,年度總降水量1507.4毫米。年度總日照數1833.9小時。年平均風速1.9米/秒,年最多風向為西北風,平均相對濕度79%。
[1]
永春縣水文
永春縣土壤
永春縣土壤以磚紅壤和紅壤為主。磚紅性紅壤主要分佈在中部、東南部沿桃溪、湖洋溪兩岸的低丘地帶,紅壤主要分佈在東部低山、高丘陵地帶;黃紅壤多分佈在西部海拔700~1230米的中山地帶;黃壤主要分佈在西部的山峯上部。2015年年末,行政區域總面積1456.8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18482.93公頃,人均耕地0.03公頃,山地面積106666.67公頃。
永春縣自然資源
編輯永春縣水資源
永春水資源主要有境內年降水、山塘水庫蓄水和地下水組成,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711.9毫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8.21億立方米。
永春縣流域面積1652.85平方千米,境內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以上的溪流有16條。主要溪流有5條,即晉江東溪上游的桃溪、湖洋溪和岵山溪;晉江西溪上游的坑仔口溪、一都溪。
水資源總量18.21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藴藏量17.12萬千瓦,其中可供開發量11.9萬千瓦。有水電站136座,其中縣屬水電站10座,引資水電站3座,國企自備水電站4座,鄉村水電站119座,共裝機223台,裝機容量10.86萬千瓦,水能資源開發率91.1%。2020年全縣水電發電量2.5億千瓦時。
[1]
永春縣土地資源
永春縣礦產資源
永春縣已發現各類礦產資源30種。煤炭保有資源量7696.427萬噸,水泥用灰巖資源量32819.285萬噸,高嶺土資源量908.47萬噸,陶瓷土資源量325.8萬噸,明礬石資源量31.3萬噸,脈石英資源量29.31萬噸,鉛+鋅金屬量76125.09噸,礦泉水探明資源量743立方米/天。
[1]
永春縣生物資源
永春縣已查清維管束植物193科817屬1583種。其中蕨類植物35科58屬97種;種子植物158科759屬1486種。種子植物中裸子植物10科21屬35種;被子植物148科738屬1451種。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129科578屬1176種;單子葉植物有19科160屬275種。分佈的國家Ⅰ級保護樹種有5種:水松、水杉、銀杏、南方紅豆杉、鍾萼木;國家Ⅱ級保護樹種11種:金毛狗、黑桫欏、刺桫欏、櫸樹、樟樹、閩楠、半楓荷、花櫚木、紅豆樹、鵝掌楸、福建柏;省級保護樹種16種:油杉、青錢柳、沉水樟、紅錐、華南桂、細柄半楓荷、紅楠、福建懸鈎子、絨毛小葉紅豆、短柱樹參、多毛羊奶子、刨花潤楠、福建酸竹、鱗苞錐、烏岡櫟、白桂木。
永春縣有獸類7目13科26種,其中獵人訪問3目3科6種;鳥類13目34科114種,其中獵人訪問1目1科1種;兩棲類1目5科18種;爬行類2目11科31種,其中獵人訪問1目2科2種。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豹、蟒等2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金貓、白鷳、紅隼、紅腳隼、遊隼、鷹鵰、烏雕、普通鵟、黑冠鵲隼、赤腹鷹、黑鳶、松雀鷹、雀鷹、草號鳥、領角號鳥、鷹號鳥、虎紋蛙等20種;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棕鼯鼠、黃腹鼬、黃鼬、豪豬、豹貓、畫眉、滑鼠蛇、火斑鳩、黑斑蛙、白鷺、大白鷺、眼鏡蛇、眼鏡王蛇、戴勝、金腰燕、毛腳燕、家燕、小山蛙、戴雲湍蛙等19種。
共有古樹22科、34屬、39種,總株數為700株。其中散生古樹297株,古樹羣5羣,403株。其中一級古樹23株,二級47株,三級630株。全縣千年以上的古樹有4株,其中圓柏2株,位於蓬壺鎮觀山村芹菜庵和桂洋鎮文太村宮邊;桂花1株,位於石鼓鎮桃場社區觀音閣;南方紅豆杉1株,位於橫口鄉福中村宮角。
[1]
永春縣人口
編輯2020年,永春縣總人口642400人,出生人口5024人,出生性別比121.61%,死亡人口3338人,人口自然增長率2.63‰。有31個少數民族、人口3600多人,分佈呈大分散、小聚居格局,其中東關鎮南美回族村625人(回族)、金城畲族村374人(畲族),吾峯鎮吾西村橫山角落388人(畲族),坑仔口鎮福地村皇古角落103人(畲族),達埔鎮新溪村岱山角落58人(畲族),達埔鎮漢口村後溪寨角落93人(回族),一都鎮黃沙村水尾角落32人(畲族)。
[1]
永春縣經濟
編輯永春縣綜述
2021年,永春縣地區生產總值541.23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81億元,增長6.9%;第二產業增加值330.04億元,增長4.0%;第三產業增加值184.38億元,增長9.7%;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1%、40.3%、53.6%,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4、2.5、3.2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為5.0︰61.0︰34.0。
[6]
財政
2021年,永春縣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0.26億元,比上年增長9.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19億元,比上年增長11.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7.91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其中,涉及民生保障支出的教育、科學技術、文化旅遊體育和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衞生健康、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事務、農林水事務、交通運輸、商業服務業、自然資源海洋氣象、住房保障和糧油物資儲備支出31.09億元,增長5.7%,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1.9%。
[6]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永春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省反饋鐵路數據)比上年增長8.0%。工業投資下降12.1%,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8.9%;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3.5%,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2.4%;先進製造業投資增下降14.6%。
2021年,永春縣房地產開發投資額29.17億元,比上年增長14.0%。其中,住宅投資22.61億元,增長118.1%;辦公樓投資0.19億元,增長58.3%;商業營業用房投資2.40億元,下降23.3%。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407.06萬平方米,增長18.0%,其中住宅施工面積332.5萬平方米,增長18.9%。商品房銷售面積47.81萬平方米,增長4.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3.18萬平方米,增長13.6%。
[6]
永春縣第一產業
2021年,永春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7.85億元,比上年增長8.5%。糧食播種面積21.37萬畝,比上年減少0.29萬畝,下降1.3%。其中,稻穀播種面積17.14萬畝,減少0.31萬畝。油料種植面積0.15萬畝,與去年持平;蔬菜種植面積12.24萬畝,增加0.47萬畝。糧食產量8.84萬噸,比上年減少0.06萬噸,下降0.01%。其中,稻穀產量7.25萬噸,減少0.06萬噸,下降0.8%。
2021年,永春縣有林地和灌木林地新封面積1.08萬畝,人工荒山造林0.15萬畝,更新造林面積1.26萬畝,低產低效林改造0.40萬畝。幼林撫育作業面積7.97萬畝。實有封山(沙)育林面積1.08萬畝。商品材產量8.99萬立方米。
2021年,永春縣肉蛋奶總產量4.53萬噸,比上年增長15.6%。其中,肉類總產量2.43萬噸,增長31.2%;禽蛋產量2.09萬噸,增長1.7%。肉豬出欄22.16萬頭,增長51.8%,生豬存欄12.83萬頭,下降10.8%。
2021年,永春縣水產品產量0.09萬噸,比上年增長0.67%。其中,淡水產品產量0.09萬噸,增長0.67%;海水產品產量0萬噸,下降0%,其中,海洋捕撈0萬噸,下降0%;海水養殖0萬噸,增長0%。
永春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1年,永春縣全部工業增加值298.61億元,比上年增長6.1%,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55.0%。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6.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0%。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增長7.0%,其中出口交貨值增長0.5%。年產值超億元工業企業133家,比上年減少8家。
2021年,永春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443.4%,比上年上升60.7%。其中,總資產貢獻率49.6%,上升5.0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106.5%,上升4.0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33.6%,下降3.1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29.24萬元/人,提高6.85萬元/人;流動資產週轉率8.8次,上升0.8次;工業產品銷售率99.7%,上升0.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98.74億元,比上年增長9.6%。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0.19億元,減虧0.07億元。工業用電量88534.95萬千瓦時,增長10.1%。
[6]
建築業
2021年,永春縣社會建築業增加值31.50億元,比上年下降13.2%。資質等級以上的建築企業有95個,建築業總產值37.10億元。建築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135.17萬平方米,下降2.1%;房屋竣工面積16.75萬平方米,下降53.0%。建築業總產值億元及以上的企業5家,其中5億元及以上的企業2家。
[6]
永春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1年,永春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5.05億元,比上年增長9.9%。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29.71億元,增長15.8%;限額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55.34億元,增長8.9%。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商品零售額(不含市局反饋企業數據)中,石油及其製品類增長24.2%,中西藥品類下降9.5%,糧油食品類增長22.6%,服裝鞋帽、紡織品類下降4.4%,日用品類增長16.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3%,傢俱類增長46.2%,汽車類增長2.3%。全縣限額以上企業通過互聯網商品零售額3.49億元,比上年增長37.9%。
[6]
對外經濟
郵電
2021年,永春縣電話用户總數49.21萬户,比上年減少0.14萬户。其中:固定電話用户5.18萬户,減少0.26萬户;移動電話用户44.02萬户,增加0.12萬户。互聯網接入用户18.26萬户,增加1.48萬户。廣播電視台1座,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98.8%,縣、鄉、村及人口百人以上自然村全部光纜聯網,數字電視用户7.24萬户。檔案館1個。
[6]
旅遊
金融
2021年,永春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為282.27億元,比上年增長8.31%。其中,境內存款279.86億元,增長8.29%;境外存款2.40億元,增長10.14%。金融機構貸款餘額為201.35億元,增長15.48%。其中,境內貸款201.10億元,增長15.39%。美嶺小額貸款公司貸款餘額1.8億元。
[6]
永春縣交通運輸
編輯
永春縣交通(10張)
2021年,永春縣公路通車總里程2699 公里/1364條,其中:高速99公里,國省幹線231公里,縣道231公里,鄉道939公里,村道1234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85公里。全縣共有公路1362條,其中高速公路2條、國省幹線5條,縣道12條,鄉道174條,村道1171條。泉三高速公路途經境內65公里,3個出口,莆永高速公路途經境內34公里,2個出口。截至2021年,永春縣客運班線27條,其中省際1條,市際7條,縣際15條,縣內4條;客運企業2家;貨運企業94家,其中危貨2家,普貨92家。
國道355線福州-巴馬,途經永春縣介福鄉,五里街鎮,石鼓鎮,岵山鎮。
國道356線湄洲-西昌,途經永春縣外山鄉,東關鎮,東平鎮,桃城鎮,石鼓鎮,達埔鎮,玉斗鎮,坑仔口鎮,下洋鎮,其中G355,G356在石鼓鎮有共線路段。
泉州-南寧高速公路(泉南高速公路)起於福建泉州,終於廣西南寧。中國國家高速公路網編號為:G72,途經永春縣境內,在永春縣境內設永春,蓬壺,下洋三個互通口,達埔設置一處服務區。
莆田-永定高速公路(莆永高速公路,福建省內編號為S10)現已拆分為:秀嶼—永春高速公路(秀永高速公路,福建省內編號為S55),政和-永定高速公路(政永高速公路,福建省內編號為S21)。莆田至永春段屬S55秀永高速公路,在永春縣境內設永春東,湖洋兩個互通口,岵山一處服務區。永春至永定段屬S21政永高速公路。
沙縣—廈門高速公路(沙廈高速公路,2013年由原S30廈沙高速公路升格而來),起於三明沙縣,終於福建廈門。中國國家高速公路編號為G2517,是一條全線在福建省境內的國家高速公路,在永春縣境內與G72泉南高速公路,S21政永高速公路併線。
漳泉肖鐵路天湖山支線起於安溪縣劍鬥鎮,終於永春縣下洋鎮,線路途經坑仔口。
興泉鐵路屬國家l級單線電氣化鐵路。起點位於江西省興國縣,終點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途經泉州市境內的德化,永春,安溪,南安,泉州。在永春縣境內,經過蘇坑,呈祥,蓬壺,達埔四鄉鎮,在達埔鎮前鋒村設有客貨運站點永春站。
[11-12]
永春縣社會事業
編輯永春縣教育事業
福建省永春縣第一中學(5張)
永春縣科學技術
2021年,永春縣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預計2.9億元,佔全縣生產總值0.5%。全年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40項,縣級90項,高新技術企業認定18 家(含複評1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業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2家,省級星創天地3家,市級眾創空間2家,市級星創天地2家。選任省級個人科技特派員35個,省級團隊科技特派員15個;市級個人科技特派員42個,市級團隊科技特派員2個。
2021年,永春縣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1個,區域自動站22個。共有地震前兆台站1個(前兆測項2項),土層烈度測震台站1個,岩層強震動觀測台站2個,GPS觀測基準站1個,宏觀觀測點3個。
[6]
永春縣文化事業
2021年,永春縣共有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各級公共圖書館組織各類講座3次,書刊文獻外借95.48萬冊,總流通人數47.75萬人次;各級文化館組織舉辦展覽25個,組織文藝活動60次、培訓6期和公益性講座18次,共有0.9萬人次參加;博物館共舉辦1個基本陳列和1個展覽,共有2.86萬人次參觀,其中:未成年人蔘觀2.18萬人次。
[6]
永春白鶴拳是在清朝初年順治年間(1644~1662年)由少林拳師方種的女兒方七娘於五梅山觀音寺所創,七娘一日在寺中織布,見一隻白鶴飛宿在梁間,昂首振翮,舞腳弄翼,姿態奇妙,心甚異之。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鶴閃跳而過;又以緯尺擲之,覆被白鶴展翼彈落;俄而奮騰凌空,衝入霄漢而去。於是七娘感悟之餘,精研不輟,揣摩衍化,乃揉合白鶴種種舞姿於少林拳法之中。她幾經推敲,創出別具一格的“似剛非剛,似柔非柔”的拳法,稱為“鶴法”。當時永春民間流傳許多拳種,在此後發展過程中,互相觀摩、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融匯一體。太祖中有白鶴拳的技巧,白鶴拳中有太祖的套路,這兩拳種又雜有達尊、羅漢、行者的拳法,在理論和練功方法上形成了具有永春人文地理特點的技術體系,因為這些人的籍貫多在永春,故也將此拳稱為 “永春拳”,永春白鶴拳師俗稱“永春師”或“永春師傅”。 如今,永春白鶴拳,在五大洲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拳館和傳人,習拳者更是遍佈世界各國。
[32]
永春縣體育事業
2021年,永春縣運動員在國家級各類比賽中有19人次獲得前八名。共有1個縣級體育場,1個縣級體育館,4條健身步道,1個縣級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4個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13個社區多功能體育健身活動場所,251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6]
永春縣醫療衞生
永春縣醫院(5張)
衞健系統醫療衞生事業單位共有在編人員112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090人,衞生類專技1062人,佔總數97.43%,非衞生類專技28人,佔總數2.57%。按職稱結構分類,具備高級職稱172人,佔總數15.78%,具備中級職稱334人,佔總數30.64%,初級職稱(含未定級人員)584人,佔總數53.58%;全縣執業(助理)醫師813人,註冊護士1027人。
[6]
永春縣社會保障
2021年,永春縣企業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參保人數54702人、43643、18612人,全縣城鄉保參保人數32.57萬人,參保率98.43%,繳費人數200281人,續繳率98.06%。全年累計發放城鄉居民養老金83628人13726.61萬元,累計發放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10883人33833.6萬元。2021年,已向全縣14777名符合領取條件的年滿60週歲的被徵地人員發放養老保障金2501.83萬元。
[1]
永春縣風景名勝
編輯永春,古稱“桃源”,置縣至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幅員1456.87平方千米,轄22個鄉鎮,236個村(社區),户籍人口601660人,素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的美譽。全縣森林覆蓋率70.86%,綠化程度達到95%。
入選全國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創建單位,獲評福建省首批全域生態旅遊示範縣。
全縣擁有國家4A級景區2個:牛姆林、北溪文苑;國家3A級景區5個:百丈巖、魁星巖、烏髻巖、仙洞普濟寺、雪山旅遊區;
國家2A級景區6個:老醋文創園、余光中文學館、雲河谷景區、天湖巖、中國香都、埔頭農業公園;
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個:北溪和仙嶺-湯城-觀山片區;
省級觀光工廠3個:永春老醋文創園、彬達文創園、順德堂老醋食品有限公司;
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3個:牛姆林、雪山旅遊區、北溪文苑;
省級鄉村旅遊休閒集鎮3個:呈祥鄉、五里街鎮、岵山鎮;
省四星級鄉村旅遊休閒集鎮1個:岵山鎮;
福建省全域生態旅遊小鎮1個:五里街鎮;
省級鄉村旅遊特色村24個:大羽村、茂霞村、觀山村、東溪村、三嶺村、埔頭村、南美村、西村村、福東村、福德村、錦龍村、豐山村、吾江村、蘇合村、東美村、花石村、龍水村、東里村、新瓊村、西昌村、夾際村、山後村、漢口村、紫美村、雲峯村、塘溪村;
省四星級鄉村旅遊特色村2個:大羽村、三嶺村;
福建省“金牌旅遊村”2個:大羽村。星級酒店2家、旅行社及營業部26家。
永春縣城區有宋代以來所建的“五星井”(金井、銀井、五井、龍井、虎井)。西郊許港為宋代石鼓碼頭遺址。西部帽頂山寨是清代林俊農民起義軍根據地,大鵬山有垂雲寺。美魁堂為民國十七年(1929年)朱德率紅四軍進駐橫口鄉福鼎村時舊址。東關鎮東關橋(通仙橋)是始建於宋代的長廊屋蓋梁式橋。康山、九兜山、大宗山等有商周文化遺址,蓬山(五斑山)有普濟寺,陳巖山有仙洞。名勝古蹟還有桃溪惠明寺、壺永村崇真宮、百丈巖馬氏廟、留安塔、魁星巖、烏髻巖、文廟、東溪大峽谷、雪山等一系列生態景區。
牛姆林
牛姆林又稱姆林山,因“勢若牛姆,孕崽懷寶”而得名。它位於永春縣下洋鎮境內。1958年劃為森林禁伐區,1984年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98年規劃建設生態旅遊區,面積1000公頃。
仙洞普濟風景旅遊區
仙洞山(福建話:sian tong)坐落在永春縣蓬壺鎮,是泉州道教名山福建省的炎帝廟。山上覆蓋着一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掩映着一座古廟--炎帝廟,其建於五代南陳末年,有1400多年曆史。山頂無極殿是供奉神農氏的另一所在,居此可鳥瞰蓬壺勝境,南宋理學家朱熹遊覽後寫下"千潯瀑布如飛漣,一簇人煙似畫圖"的絢麗詩句。仙洞山石奇樹秀,移步即景:來鶴台、仙人指、藤門、虎關、鳥道、蝠地洞天、神農洞府、靜林聽蟬等十八景。
百丈巖風景旅遊區
百丈巖(2張)
烏髻巖風景旅遊區
烏髻巖(2張)
魁星巖風景旅遊區
魁星巖為國家AAA級旅遊區、省級森林公園、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永春縣石鼓鎮的奎峯山麓,為全國僅有的兩處供奉魁星的寺廟之一。 魁星巖寺始建隋開皇九年,南宋乾道四年名僧圓覺重建,尚存有重檐懸山式的大雄寶殿、魁星殿、琢於五代的三尊摩崖造像以及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書法篆刻等。
大鵬巖
大鵬巖,又名垂雲寺,位於大坪村正中,建設於唐宣宗大中三年(850年),傳説系大鵬神鳥棲息之所,故建大鵬巖,供奉釋迦,該地形稱為“雲梯”,寺後有“犀牛望月”,“蜘蛛結網”為伴,寺內有奉憲示禁石刻二塊,分為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07月,12月所立,寺外有“滌塵”石刻,清同治七年十二月(1868年)12月所立的修築永春大鵬山龍脈原碑記的碑文,寺邊有座清朝國師墓,該巖摩崖石刻被永春縣人民政府批准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雪山生態旅遊區
雪山生態旅遊區位於永春“羣山之宗”雪山腹地,是泉州市母親河晉江東溪的源頭。距離泉三高速公路蓬壺出入口僅10公里,距離縣城35公里,交通條件便利。旅遊區面積19.3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米,年平均氣温19.3攝氏度,年平均相對濕度78%,屬於中亞熱帶氣候,終年氣候涼爽,是休閒避暑的勝地。雄踞於雪山之上海拔1366米的千年古剎雪山岩寺,始建於唐代,規模宏大,殿宇壯觀,為佛家勝地。
雲河谷
雲河谷景區位於福建省永春縣外山鄉境內,距永春縣城23公里。主景區面積350公傾,縱深3.5公里。景區內羣山如黛,峽谷幽深,奇石林立,瀑布層疊,原生植被茂盛,生態環境原始自然,集奇、險、雄、秀、野、幽於一體,自然景觀獨具特色,素有“桃源仙境”、“閩南九寨”之美譽。
[31]
永春縣地方特產
編輯- 永春老醋
永春老醋是中國四大名醋之一,選用優質糯米、紅曲、芝麻、白糖為原料,按一定配方精心釀製,其釀造技術獨特。既是質地優良的調味品,產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江蘇鎮江香醋、四川保寧醋、山西老陳醋齊名媲美。此醋舊時是民間富户秘傳自釀食用,些許作為珍品饋贈親朋好友。家中一罈老醋往往經年不斷地添加陳釀,歷經百年,為吉祥如意之象徵。
- 永春佛手茶
永春佛手茶成品條索緊結肥壯捲曲,色澤砂綠烏潤,香氣濃郁,滋味醇厚,湯色橙黃明亮,具有獨特果香,當地羣眾常用以製作鹽茶和柚米茶。
- 永春蘆柑
永春蘆柑始種於五十年代初,是愛國華僑尤揚祖先生出資率先引種,僅三、四十年間,它已經成為一種遍植於千家萬户的大宗產品。
[13]
永春篾香
永春篾香,又名神香、衞生香,是一種選用上等芳香植物和中藥材配製後供人點燃的名貴香料。永春篾香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是唐宋移居泉州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後裔生產的手工藝產品,它於明末清初於泉州逐步引進內地並發展起來的,明清時,蒲氏家族逐步衰落,而永春的蒲氏後裔,將祖先傳下來的制香手藝世代相傳,並將之發揚光大
[30]
岵山荔枝
岵山荔枝,福建省永春縣岵山鎮特產,品種為烏葉荔枝,以色、香、味俱佳名聞名遐邇,早在宋代就被列為名種,載入《荔枝譜》。其皮薄核小(百分之九十五是焦核),肉厚汁多,味道清甜,爽滑可口,不僅稱譽閩南,還聞名海外;許多永春籍的僑胞和港澳同胞常擇荔香時節返回桑梓,品嚐這風味獨特的珍果。烏葉荔枝,是色、香、味皆美的珍貴水果,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即含有多量的糖分、適度的有機酸及多種維生素等,被人們當作滋補品。
[33]
永春縣著名人物
編輯古代名人 | |||||
近代名人 | |||||
梁良鬥 | |||||
陳英 | |||||
許昆林
[27]
|
永春縣現任領導
編輯中共永春縣委書記:呂建成。
[38]
永春縣榮譽稱號
編輯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佈《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永春縣在其中。
榮譽名稱 | 授予時間 |
---|---|
國家衞生縣城 | |
中國紙織畫之鄉 | 2000年 |
福建省烏龍茶生產出口基地縣 | |
全國最大的陶瓷燈飾生產縣 | |
全國最大的神香生產出口基地和全國重點地方產煤縣 | |
國家園林縣城 | 2015年 |
中國蘆柑之鄉 | 2015年 |
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 |
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 |
入選2020中國縣域全生態百優榜 | |
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 |
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 |
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 |
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 | |
“崇尚集約建房”縣(市、區) | |
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 |
2022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 | |
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 | |
第一屆(2019-2021年度)福建省全民運動健身模範縣(市、區) | |
國家衞生鄉鎮(縣城) |
- 參考資料
-
- 1. 永春概況 .永春縣人民政府.2021-11-08[引用日期2022-09-03]
- 2. 永春縣誌 .福建黨史方誌網[引用日期2022-09-03]
- 3. 2021年全國統計用區劃代碼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9-03]
- 4. 生態環境部公佈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12-14]
- 5. 關於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初選名單的公示 .國際在線[引用日期2018-12-01]
- 6. 2021年永春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泉州市永春縣人民政府.2022-04-24[引用日期2022-09-03]
- 7. 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衞生縣城(鄉鎮)名單 .國家衞健委[引用日期2019-05-12]
- 8. 農業農村部 應急管理部關於公佈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市、縣和農機安全監理示範崗位標兵名單的通知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19-02-08]
- 9. “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0-09-03]
- 10.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對2019年落實 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 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 .國務院[引用日期2020-05-11]
- 11. 海西高速公路網規劃藍圖:三縱八橫三環三十三聯(圖) .新浪網.2010-02-25[引用日期2014-01-08]
- 12. 興泉鐵路泉州段開工 安溪永春德化南安家門口能坐火車 .今日泉州網[引用日期2020-05-25]
- 13. 福建永春蘆柑成消費者最喜愛中國農產品之一 .新華網.2012-01-04[引用日期2014-01-08]
- 14.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20-06-03]
- 15. 福建永春獲評“國家衞生縣城”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11-16]
- 16. 2016-2018創建週期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名單 .中醫藥網[引用日期2019-06-28]
- 17. 2020中國縣域全生態百優榜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6]
- 18. 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國家發改委[引用日期2020-06-06]
- 19. 關於命名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公告 .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0-10-15]
- 20. 水利部關於公佈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的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引用日期2020-12-01]
- 21.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推介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的通知 .農業部[引用日期2021-01-19]
- 22. 我省“崇尚集約建房”縣名單出爐 .福建省政府[引用日期2021-03-20]
- 23. 我省“崇尚集約建房”縣名單出爐 .福建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3-29]
- 24.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的批覆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07-22]
- 25. 泉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二號) .泉州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8-02]
- 26. 永春縣概況 .永春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2]
- 27. 許昆林任江蘇省代省長 吳政隆辭去省長職務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21-10-20]
- 28. 水利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於公佈2022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引用日期2021-11-15]
- 29. 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名單公佈 .中國水利[引用日期2021-12-12]
- 30. 永春特產-名優特產-走進永春-永春縣人民政府 .永春縣人民政府官網.2021-12-17[引用日期2021-12-17]
- 31. 風景名勝-影像永春-走進永春-永春縣人民政府 .永春縣人民政府.2021-12-17[引用日期2021-12-17]
- 32. 傳統習俗-民風民俗-走進永春-永春縣人民政府 .永春縣人民政府.2021-12-19[引用日期2021-12-19]
- 33. 特色小吃-名優特產-走進永春-永春縣人民政府 .永春縣人民政府.2021-12-19[引用日期2021-12-19]
- 34. 福建首次命名!這9縣(市、區)有新稱號 .福建首次命名!這9縣(市、區)有新稱號[引用日期2022-01-14]
- 35. 廈門再獲“國家衞生城市”殊榮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2-10]
- 36. 國家衞生城鎮複審,重慶14個區縣通過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2-02-14]
- 37. 永春縣人民政府關於國省幹線橫七線(G356)永春石鼓卿園至達埔前峯公路工程項目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的通告-徵拆遷工作-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政府信息公開-政務公開-永春縣人民政府 .永春縣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08-11]
- 38. 呂建成任中共永春縣委書記 .福建日報.2022-09-30[引用日期2022-09-30]
- 39. 呂建成同志任中共永春縣委書記-閩南網 .閩南網.2022-09-30[引用日期2022-11-09]
- 40. 張照綠 縣長-領導專頁-政務公開-永春縣人民政府 .泉州市永春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1-01]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