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面線糊

鎖定
面線糊(閩南語讀音mǐ-sua-gou)起源於泉州府(現今福建的泉州,漳州廈門),是福建閩南地區台灣地區的一道風味小吃,該菜品呈糊狀,是由細面線地瓜粉製作成。該菜品的做法是先將水煮開,放入番薯粉和調料、面線。該菜品一般為早餐食用,可以當做點心和夜宵,也可以就着油條馬蹄酥吃,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
中文名
面線糊
別    名
面線糊糊
主要原料
麪粉,地瓜粉
主要食用功效
健身,養心益腎
流行地區
福建閩南,台灣
菜    系
閩菜,閩南菜
分    類
泉州特色小吃
菜品口味
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

面線糊菜品特色

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

面線糊歷史故事

傳説,面線糊的產生也跟艱苦的生活有關。乾隆下江南時,來到一個叫羅甲村的小村莊。那時正值糧食短缺的時候,村民全都窮得揭不開鍋。為此村民急得是團團轉,實在想不出要弄什麼吃的來招待皇帝。
乾隆在一秀才家門口下了轎,村裏人都替秀才捏了把汗。秀才的妻子急中生智,在牆角找到一些往年豐收時啃剩的豬骨頭和魚刺,洗乾淨後下鍋熬出一碗湯,又去櫃子裏掃出一把面線碎和一把木薯粉,和着就做出了一碗麪線糊。乾隆吃後,感覺味道非常鮮美,馬上問這“龍鬚珍珠粥”是用什麼做的,這秀才妻子真是巧,立即大膽回答,這是祖傳秘方,用上等面線和特等精製地瓜粉加工而成。
皇上大大賞賜這個巧媳婦,面線糊也就這樣傳開來。
面線糊
面線糊(4張)
這富有傳奇色彩的面線糊來歷故事,被人樂道,但是否真實已無從考證。

面線糊做法

面線糊用料

面線糊一般可加入多種配料如大腸、小腸、蝦仁、豬肝豬腰子海蠣、海魷魚鴨心、豆腐、滷蛋煎蛋(蛋都是剪碎後加入)、醋肉炸肉片)、香腸、香菇、等等。

面線糊配料

1、主料:精製面線75克。
2、輔料:蝦糠150克,豬骨湯1000克,熟魚肉200克,精鹽15克,味精6克,澱粉50克,胡椒粉芫荽小葱、白酒(浸泡過當歸)適量。

面線糊特色

此面線糊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

面線糊步驟1

將蝦糠包紮於紗布中放入1000克清水鍋中,用中火煮半小時,撈起蝦糠後,湯汁過濾待用。把熟魚肉撕成絲。

面線糊步驟2

鍋置旺火上,倒入豬骨湯和用蝦糠煮過的湯汁,澆沸。將精製面線稍捻碎放入沸湯鍋中,加入精鹽、味精調準味。澱粉調水徐徐舀入鍋中,並不停推勺至面線浮起,鍋中湯汁成糊狀即可。

面線糊步驟3

面線糊 面線糊
用餐前可根據各人的口味,加入滷大腸、小腸以及各種熟食品和油條,食用面線糊時撒上胡椒粉、芹菜末、小葱、白酒以及滷汁,味道更美。

面線糊營養價值

面線糊
面線糊(5張)
麪粉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中醫認為,麪粉性味甘涼,有養心益腎、健脾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包子、餃子餛飩都是以麪粉為皮輔以各種餡料制鹹的特色食品。包子外皮鬆軟有彈性,口味鮮美;餃子幾乎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餛飩皮薄爽滑。三者因餡料、烹飪方法不同,營養成分差異很大,但總的來説,三種食物的總體營養成分搭配合理,都屬於“金字塔食品”。麪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脾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中醫對面粉的食療作用歸納為:養心,益腎,和血,健脾。法國一家麪包廠的工人發現:無論他們年紀多大,手上的皮膚都既不鬆弛,也沒有老人斑,原因是他們每天都糅小麥粉
小麥麪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脾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主治髒躁煩熱消渴、泄痢、癰腫、外傷出血及燙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