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嗣聖

鎖定
嗣聖(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6日 [1]  ),是唐中宗李顯第一次在 [2]  位時所改的唯一的年號,使用時間共計1個多月。
由於該年號使用期間皇太后武則天臨朝稱制,掌握實際大權,所以有些史書把它作為武則天的年號, [2]  不過大部分史書還是把它作為唐中宗的年號。 [3]  該年號才使用1個月又6天(即嗣聖元年二月初六,公元684年2月26日),唐中宗就因一句戲言被母后武則天抓住把柄而廢黜,第二天(即嗣聖元年二月初七,公元684年2月27日)唐睿宗繼位,改元文明,“嗣聖”年號隨之廢止。
“嗣聖”年號的廢止和“文明”年號的建立,標誌着武則天“聖衷獨斷”的時代開始,始稱“武則天朝”。 [4] 
中文名
嗣聖
開    始
684年1月23日
結    束
684年2月26日
名    字
唐中宗李顯

嗣聖建年號

弘道元年十二月初四丁巳日(683年12月27日),天皇 [5]  (唐高宗)李治在東都(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洛陽宮貞觀殿駕崩。過了兩天,即宏道元年十二月初六己未日(683年12月28日),皇太子李顯在先帝靈柩前即皇帝位,是為唐中宗。同年十二月十一甲子日(684年1月3日),中宗正式受冊為皇帝,尊母親、天后 [6]  武氏(即武則天)為皇太后(以下稱“太后”),太后遂於當日臨朝稱制 [7] 
弘道二年 [8]  正月初一甲申日元旦 [9]  (684年1月23日)改元嗣聖。嗣,繼承;聖,聖人、先聖、聖王、聖帝,指先帝唐高宗;“嗣聖”即繼承先帝遺志的意思。

嗣聖大事記

中宗一戲言
弘道二年春正月初一甲申日元旦(公元684年1月23日),改年號為嗣聖,大赦天下。立太子妃韋氏為皇后,把韋皇后的父親韋玄貞的職位從普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安嶽縣)參軍提升為豫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汝陽縣)刺史。
正月初十癸巳日(684年2月1日),任命左散騎常侍韋弘敏為太府寺卿(九卿之一)、同中書門下三品(相當於宰相級別),接替於去年十二月三十除夕(684年1月22日)被罷免的宰相郭正一
同年,杞王兼沔州(治所在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刺史李上金、鄱陽郡王兼嶽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陽市)刺史李素節以及義陽(隨駙馬權毅在袁州做刺史,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市)、宣城(隨駙馬王勖在潁州做刺史,治所在今安徽省阜陽市)兩位公主得知父皇高宗的訃告後,從外地趕赴東都洛陽奔喪。左武衞將軍檢校左羽林將軍黑齒常之升遷為左武衞大將軍
唐中宗想把國丈韋玄貞再從豫州刺史提升為侍中(門下省長官、宰相中的第二位),還想封自己乳母的兒子為五品官。中書令(中書省長官、首席宰相)裴炎據理力爭,堅持認為不可。中宗發怒,對左右侍臣説道:“我就算把整個天下讓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難道就稀罕一個侍中的職位嗎?!” [10]  裴炎害怕了,退出後把此事向太后稟報,兩人便密謀定下了廢黜中宗、另立新帝的計劃。
武后廢中宗
嗣聖元年二月初六戊午日(公元684年2月26日),太后駕臨東都洛陽的皇宮正殿——洛陽宮乾元殿,召集百官。中書令裴炎與原北門學士成員中的三人——中書侍郎劉禕之、左驍衞大將軍檢校左羽林將軍程務挺和右領軍大將軍檢校右羽林將軍張虔勖率兵進入大殿,宣太后之令,廢中宗為廬陵王,把廢帝扶下殿。廢帝問道:“我有何罪?”太后道:“你想把天下讓給韋玄貞,怎麼會無罪?” [11]  於是把廢帝囚禁在別的地方,而剛剛當上皇后的韋氏也被廢了,家屬更被髮配嶺南。
武后立睿宗
中宗被廢后第二天,即嗣聖元年二月初七己未日(公元684年2月27日),太后下令立小兒子、豫王兼洛州牧(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李旦為皇帝 [12]  ,是為唐睿宗。大小政事取決於太后,讓睿宗在別殿居住,不得干預朝政。立豫王妃劉氏為皇后。同一天 [13]  ,大赦天下,改元文明,“嗣聖”年號被廢止。
中宗被廢的前因後果
嗣聖年間最重要的大事即唐中宗被母后武則天所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結果對後世的影響也頗大,直接導致了此後李唐王朝的滅亡和武周王朝的建立,是武則天發動武周革命的先奏。
1、武后謀廢中宗的原因
中宗的無能和急於求成:中宗的無能是他被廢的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他急於求成,挑戰武則天的權威。中宗繼位後,由於為先皇守喪,政事都暫時取決於母后武則天,但喪期過後,母后仍無意還政,他不甘心受制於人,便提拔妻子(韋后)的孃家人試圖向母后挑戰,任人唯親,更説出“讓天下”的氣話,卻反而成為母后廢他的把柄。
武后的政治野心:武則天自成為高宗皇后以後就開始逐步掌握大唐朝廷的最高權力,高宗駕崩後更無人可制,擅自臨朝稱制,無意還政,而且已經圖謀自立為女皇帝了,她當然不願意不聽話的中宗成為自己稱帝道路上的絆腳石,所以要廢黜他,讓更聽話的睿宗來當傀儡皇帝。
2、裴炎助武后廢中宗的原因
有關裴炎歷史上頗有爭議,因為其人心術不正,曾經排擠多位名臣(如裴行檢),被人猜測他有政治野心,甚至想取李唐皇室而代之,所以他助武后成功地臨朝稱制(見弘道大事記)以後,又助武后廢中宗,但終於被武后視為眼中釘而被殺(見光宅大事記),死後也沒多少人同情他,反而認為他活該;但也有人認為他對唐室忠心不二;還有人認為他只是貪圖權位的普通政客,並非想要篡權。因此,他之所以助武后廢中宗也有三種不同的看法:
①若他真有篡位野心,那麼廢中宗只是他行動中的一步,之後他就要全面控制朝廷,效法三國兩晉南北朝以來的權臣(如曹操、司馬懿、劉裕、高歡、宇文泰等),立傀儡皇帝,最後取而代之。
②若他真對大唐無二心,那麼他參與廢中宗是因為他不想讓大唐的天下落入外戚(指韋后一族)手中。
③若他只是貪戀權位的普通政客,那麼他參與廢中宗是為了防止宰相權力受到削弱,或者是純粹希望自己支持的睿宗能夠當上皇帝,權勢可以更加鞏固。
3、武后廢中宗成功的原因
掌控了軍隊的力量:太后掌控了羽林軍,政變當天羽林軍的參與是政變成功的軍事基礎,即獲得了武將的支持。
有宰相集團的相助:政變時裴炎是中書令、宰相之首,宰相中的其他人也多是裴炎門下或是武后心腹,有他們相助,便獲得了文官的支持。
突襲的成功:太后發動政變當天是農曆的雙日,按理不上朝。太后在雙日上朝出乎中宗的意料之外,使他來不及準備,政變時只能束手就擒。
4、武后廢中宗後的影響
武太后發動廢中宗的政變是繼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大唐歷史上第二次成功的政變,只是玄武門之變流血很多,而太后兵不血刃,發動的是一次極成功的不流血政變。
太后廢黜中宗後,立傀儡皇帝睿宗,從此正式臨朝稱制,掌握了絕對的君權,史稱“則天朝”或“則天時代”的正式開始,為她成為千古第一女皇鋪平了道路。
太后廢黜中宗也遭來一部分人的不服,其中以徐敬業反應最強烈,他於該年(仍然是684年,但已再改元為光宅)的九月在揚州發動反對太后的兵變,號稱“匡復”,複稱“嗣聖元年”,但很快被鎮壓。

嗣聖出生

高力士(684年生,可能生於使用年號“嗣聖”期間)
大唐飛騎十餘人:因欲跟隨廢帝廬陵王李哲而被告發,而後被殺,但時間存疑。 [14] 

嗣聖其他信息

使用同一年號的其他政權及其君主:
1、朝鮮半島的新羅神文王金政明。
2、光宅元年(684年)九月,英國公徐敬業在揚州發動反對太后的兵變,號稱“匡復”,複稱“嗣聖元年”,但很快被鎮壓。(詳見光宅大事記)
參考資料
  • 1.    劉昫.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5月:116
  • 2.    《唐會要》、《資治通鑑》、《近事會元》等把“嗣聖”作為武則天的年號。
  • 3.    《舊唐書》和《新唐書》沒有明確把“嗣聖”算在唐中宗還是武則天名下,但其他大多數歷史書籍都把“嗣聖”作為唐中宗的年號。
  • 4.    《中國全史》、《隋唐五代政治概述》、《中國皇后傳》、《正説開朝十二帝》等。
  • 5.    天皇是唐高宗李治的稱號,自上元元年與武后的“天后”同時開始使用,一直到高宗駕崩;高宗死後的諡號中仍有天皇二字。
  • 6.    天后是武則天的稱號,自上元元年與高宗的“天皇”同時開始使用,一直到被尊為皇太后;武則天死後的一些諡號中仍有天后二字。
  • 7.    《舊唐書》和《新唐書》都説武太后在中宗皇帝受冊當天臨朝稱制,但《資治通鑑》只説“政事鹹取決焉”,沒有正式臨朝稱制,而是在幕後遙控。
  • 8.    雖然稱弘道二年,但是元旦就改元,則實際上在新的一年裏“弘道”的年號使用不到一天,按一般的紀年法(農曆)不算跨年度,即沒有弘道二年,只有弘道元年,“弘道”年號只使用一年(按公曆實際一個月不到)。
  • 9.    先帝駕崩,新皇登基,當年不改元,第二年元旦改元乃是慣例。
  • 10.    《舊唐書·裴炎傳》中的中宗原話:“我讓國與玄貞豈不得,何為惜侍中耶?”《新唐書·裴炎傳》中的中宗原話:“我意讓國與玄貞,豈不可?何惜侍中邪?”《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唐紀十九·則天順聖皇后光宅元年》中的中宗原話:“我以天下與韋玄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三本書雖然記錄不同,但意思大同小異。
  • 11.    《舊唐書·裴炎傳》中的武太后原話:“汝若將天下與韋玄貞,何得無罪!”《新唐書·裴炎傳》中的武太后原話:“以天下與玄貞,安得無罪?”《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唐紀十九·則天順聖皇后光宅元年》中的武太后原話:“汝欲以天下與韋玄貞,何得無罪!”三者大同小異。
  • 12.    睿宗此時未受冊,直到改元文明的二月十五日(684年3月6日)才受冊,正式成為皇帝。
  • 13.    據《舊唐書》和《新唐書》,睿宗繼位當天改元,而《資治通鑑》的記載有錯誤。
  • 14.    《資治通鑑》把飛騎被殺之事繫於嗣聖年間,但《通鑑》的紀年有問題,故此事在文明年間發生的可能性更大。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