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蒲壽庚

鎖定
蒲壽庚(?-約1283年或約1285年), [15-16]  號海雲, [12] 
蒲壽庚先世是僑居占城(今越南南部)的阿拉伯商人 [17]  ,始居於廣州,後遷至泉州經營海上貿易。 [13-14]  蒲壽庚因平海盜有功,先受封泉州提舉市舶,後又升福建安撫沿海都制置使兼提舉市舶。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攻陷臨安,蒲壽庚被封為福建廣東招撫使兼統海舶。景炎元年(1276年),蒲壽庚因降元有功,被封為昭勇大將軍,任福建廣東市舶事。後任福建行省左丞、參知政事等職。 [13] 
蒲壽庚的入仕、升遷,以及擁權自重反映了宋朝對商人政策的改變,及商人地位的提高。 [13]  蒲壽庚是一位善於海上貿易的“鉅富商賈”,在封建統治集團中,也是一個名揚遐邇的“高貴權官”。在其“亦官亦商”的歲月裏,對發展海外貿易,促進中外經濟交往,發揮過重要歷史作用,為中華民族作出過重要貢獻。 [12] 
別    名
號海雲
所處時代
宋朝
逝世日期
約 1283年(約1285)
本    名
蒲壽庚
民    族
阿拉伯人(色目)
祖    籍
廣州 [13] 

蒲壽庚生平經歷

蒲壽庚早年經歷

蒲壽庚是宋元時期的知名人物。他精通阿拉伯語占城語(今越南),這對外貿而言就有很大的便利。南宋時期,他既擔任過泉州市舶司提舉,同時也因為外貿累積大量財富,成為泉州首屈一指的富豪。
13世紀初宋寧宗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蒲家族從廣州舉家遷往泉州定居。而蒲壽庚的父親蒲開宗,還曾擔任過安溪縣主簿,並曾因貿易有功,被南宋朝廷授予“承節郎”的官銜

蒲壽庚抵禦海寇

南宋時,南海海寇猖獗。泉州共發生海寇犯泉事件六起(不含山寇劇盜) [1]  ,而《福建通志》記八起,兩書最後一起海寇犯泉都在鹹淳十年(1274年)。
鹹淳十年(1274年),海寇襲泉州,官兵無能為力。蒲壽庚與其兄蒲壽宬助官憲擊退之,因功授福建安撫使兼沿海都置制使(合稱福建安撫沿海都置制使),安撫一路之兵事民政,執掌福建兵事民政要職。 [2]  統領海防,權力很大。
泉州學者吳幼雄據《宋史·瀛國公度宗本紀》考證,鹹淳十年(1274年)二月時,福建安撫使是趙順孫,可知蒲壽庚之任福建安撫使應在鹹淳十年(1274年)二月以後。

蒲壽庚迅速發家

蒲壽庚亦官亦商,官商合一,可以憑藉權力更大規模地開展香料貿易,並可通過各種合法手段攫取利益,增加財富,蒲壽庚於宋末壟斷泉州香料海外貿易近30年,“以善賈往來海上,致產鉅萬,家僮數千。”蒲壽庚擁有大量海舶,1973年,在後渚港發掘出一艘南宋遠洋貨船,載重量200多噸;船上香料遺存豐富,有降真香檀香、沈香、乳香、龍誕香、胡椒等。一些學者認為,這艘海船可能是蒲氏家族的香料船,“與蒲家香業有密切的聯繫”。
顯赫的權力與雄厚的海上實力相結合,使蒲氏成為宋元鼎革之際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因此,景炎元年(1276)任命蒲壽庚為福建、廣招撫使,總海舶。兼“主市舶”,賦予更大的權力。

蒲壽庚奉旨降元

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元軍南下,包圍臨安,在元軍攻臨安之前,元軍統帥伯顏派遣不伯、周青招撫蒲壽庚、蒲壽庚兄弟未果,同年三月,元丞相伯顏陷臨安,恭帝降,南宋事實上滅亡,謝道清太后命各地守臣歸降大元,蒲壽庚奉命投降元朝,蒲壽庚的降元,背後有一股強大的地方精英集團在支持他。他們對當地的政治和防務,都有很大的左右力量,如世居泉州、三代武衞左翼軍統領夏璟,有調遣泉州軍隊之權的田真子,以援城功授永春縣達魯花赤的林純子,“以全城功歸諸故家”的顏伯錄等。
大宋不降,為大宋忠臣,既奉旨投降,為大元忠臣,時人言其或不奉旨,於張世傑等同進退,既已奉旨投降,便不能再三心二意做貳臣,多有贊者。

蒲壽庚被掠激憤

張世傑帶二王南下並欲以泉州做都,蒲壽庚此時已奉太后旨降元為元臣,並認為張世傑等立幼童為帝是別有用心,不能成事,不納,因物質短缺,張世傑攻擊劫掠蒲壽庚船隊,蒲壽庚激憤之餘與之對戰,張世傑其後又攻擊泉州,被擊退。蒲壽庚盡屠城內之宋宗室,守泉州三月。 [11] 
蒲壽庚對那些雖然懷舊但沒有參與抗元鬥爭的宋朝故臣頗注意籠絡。如推舉原吉安知州莊彌邵、原刑部郎中莊彌大分別為肇慶路治中和廣州路治中;對那些因故倖免的宋室宗子後來也不再追究,甚至還授錄為官,這種策略對穩定局勢、鞏固統治起了積極作用,也保護了一些南宋故臣和宋室子弟。
蒲壽庚於宋元轉變之際,顯赫一時,其子孫在元朝,亦頗得志。按蒲壽庚三子:師文(參見《泉州人名錄·蒲師文》)、師斯、均文。師文於至元十八年(1281年),嘗兼任提舉福建道市舶,且以功襲職,官為福建平海行中書省。師斯子崇謨,官至行省平章政事

蒲壽庚海外貿易

蒲壽庚繼承父業,從事運販大宗香料
為主的海外貿易。其初,蒲氏家族曾一度中落,生活不甚豐裕,經蒲壽庚的精心經理後,迅速振興,走向鼎盛。
蒲壽庚在泉州出任提舉舶司,擅番舶利者三十年。 [3]  宋自元祐七年(1092年)至鹹淳三年(1267年)的175年間,提舉泉州市舶官員共104位。而蒲壽庚是任職最長的一位。 [4] 
根據《福建通志》,蒲壽庚任提舉泉州舶司是在淳祐十年(1250年),到淳祐十二年(1252年)換為揚瑾,直到南宋末年也沒有蒲壽庚的名字。因此實際上蒲壽庚只做了三年不足的提舉市舶使,這也符合地方官員在任三年一輪換的宋代官制。但不管其任提舉泉州市舶司或離職,均能“擅番舶利者三十年”,可見蒲壽庚勢力之強大。

蒲壽庚通商政策

蒲壽庚以其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及其在海外諸國穆斯林海商中的威望,積極恢復和發展泉州的海外貿易。至元十四年(1277),泉州市舶司恢復。翌年8月,元世祖通過蒲壽庚等人向海外各國宣佈了元朝歡迎並保護通商貿易的政策。次年即有占城(越南)、馬八兒(印度半島東部之伊斯蘭教國)等國的使臣和舶商來泉州。蒲壽庚提倡與海外各國友好往來,和平經商,曾對元初黷武海外的政策進行勸阻。至元十六年(1279),元朝為征服日本,命造戰船600艘,其中泉州負責200艘。至元十八年(1281),蒲壽庚奏言:“詔造海船二百艘,今成者五十。民實艱苦”。詔止之。蒲壽庚棄宋降元,使泉州港免遭戰火毀滅,使中國的海外貿易得以繼續發展,為泉州港在元代成為世界最大的商港之一奠定了基礎。

蒲壽庚家世情況

參見:蒲氏家族

蒲壽庚家族起源

  • 蕃客回回説
記蒲壽庚血統世籍最早的是南宋·遺民鄭思肖(福建連江人,1241-1318年)德祐八年(應是祥興七年之後一年,1280年)著的《心史·久久書·祭大宋忠臣文》,稱蒲壽庚為蒲受畊,説他的祖父是南番人。南番是唐宋時期對中國的南部以及南海(南洋)以至印度洋廣大地區居民的泛稱。
元·脱脱等《宋史》曰:“壽庚,西域人也。”明·何喬遠(1558-1631年)《閩書》也説蒲壽庚先祖是西域人。 [2]  西域,是從漢代開始至唐宋對中國西部以遠諸國的泛稱。
約1890年間,德國人希爾德指出:蒲壽庚的蒲字,是阿拉伯普通人名Abu(Abon)的音譯,蒲壽庚之姓也是從此而來。阿拉伯人可稱南番人,視Abu一詞,蒲壽庚為阿拉伯人則是可以肯定的。 [5] 
南宋·岳飛之孫、嶽霖之子岳珂(1183-1234年)所著《桯史·番禹海獠》載:“番禺(廣州)有海獠雜居,其最豪者蒲姓,號白番人,本占城之貴人也。既浮海而遇風濤,憚於復返,乃請於其主,願留中國,以通往來之貨。……歲益久,定居城中。……富甲盛一時。……餘後北歸。……言其富已不如曩日。……” [6]  宋時從南洋來中國的外國商人稱海獠,又稱舶獠,所以對阿拉伯商人也稱海獠。岳珂説蒲姓為占城人,應是僑居在占城的阿拉伯商人。占城,在今越南中南部,唐時為交州,宋時為藩國
王磐《藁城令董文炳遺愛碑》雲:"泉州太守蒲壽庚者,本西域人,以善賈往來海上,致產鉅萬,家僮數千。南 海蠻夷諸國莫不畏服。" [7] 
道光)《晉江縣誌》日: 蒲壽庚,其先西域人,總諸番互市,居廣州。至壽庚父開宗徙於泉。 [8] 
日本學者桑原騭藏於1912-1917年發表的《蒲壽庚考》説:“《桯史》之蒲姓彼時為廣東第一富豪,統理外國貿易;蒲壽庚之祖先富甲兩廣,總理諸番互市,兩相對比,恐《桯史》之蒲姓即壽庚之祖先”。“據《桯史》蒲姓雖極豪華,而不久即敗,壽庚父蒲開宗自廣移泉,其與蒲姓之衰有關歟?”
綜合以上材料推斷,蒲壽庚在跟隨其父蒲開宗遷居泉州之前,他的祖上最初是從 “ 西域” ( 阿拉伯) 徙居占城,復從占城移居廣州,“ 西域” 和 “ 占城” 都曾是其先輩祖籍地。蒲壽庚應是曾寓居占城的阿拉伯人後裔。 [9]  南宋中後期,泉州港日益繁盛,逐漸超逾廣州港。而蒲氏因 “家資益落”,蒲壽庚之父蒲開宗即舉家自廣州徙居泉州,定居臨近泉州後渚港的法石鄉雲麓村,繼續從事以運販大宗香料為主的海外貿易。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任安溪縣主簿;紹定六年(1233年),為鼓勵蒲氏的中外貿易活動,南宋政府賜“承節郎”的官銜。 [10] 
  • 西蜀望族説
有研究者據泉州《蒲氏族譜》認為,蒲壽庚先世為阿拉伯系統,祖籍四川閬州,為蒲宗孟之後,父名蒲仕賓,出身西蜀望族,世代書香,官宦門弟,自四川遷至泉州。

蒲壽庚遺址

傳説,泉州城南一帶,東至塗門街,西至溪亭,南至 今泉州七中,北至塗山街,周圍約三百畝,均為蒲壽庚府邸。內有花園、棋盤園、書軒、講武場、廚房、祠堂等。
隘門,蒲氏府邸的大門。
待禮巷,蒲氏接待貴賓之處。
講武巷,蒲氏講武堂所在。
東魯巷,蒲氏子弟讀書之處,因朱熹譽泉州為“海濱鄒魯”故名。
灶仔巷,蒲氏兵營廚房。
宋元時代,弈棋風盛,蒲壽庚為娛賓客,在花園北面闢一棋盤園,以三十二名美女為棋子,分別手摯黑紅棋子名牌,各就各位,聽候弈棋者號令進退,其遺址今即稱棋盤園。義全宮附近有一小巷稱三十二間巷,為三十二名充當棋子的女子夜宿之處,閣樓,一人一房。
棋盤園以南為花園頭,傳為蒲壽庚花園,與溪亭、池仔墘連成一片,傳為蒲壽庚花園。
與其兄蒲壽宬在東海法石建有一座“海雲樓”,“以望海舶”,樓下建有“一碧萬頃亭”。遺址一説在海印寺,一説在桃花山上;在法石附近的雲麓村建有華麗的大別墅和花園,引種各種蕃花,如素馨花,流傳下來。法石附近有烏墨山澳,傳為蒲壽庚兄弟當年專用的船澳。

蒲壽庚後代遭遇

明朝建立之後,開國皇帝朱元璋認為蒲壽庚不忠,將蒲家男子全貶為奴,曾經高高在上的家族,最終付出了慘痛代價。

蒲壽庚藝術形象

參考資料
  • 1.    《泉州府志·紀兵》載
  • 2.    ( 明) 何喬遠.《閩書》: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496頁
  • 3.    《宋史·瀛國公本紀》景炎元年(1276年)十二月條:“蒲壽庚提舉泉州舶司,擅番舶利者三十年”。
  • 4.    楊清江、陳蒼松1987年編著的《福建市舶司人物錄》。
  • 5.    桑原騭藏.《蒲壽庚考:中華書局,2009年:88頁
  • 6.    岳珂.《桯史》卷11番禹海獠:中華書局,1981:35
  • 7.    ( 嘉靖) 《藁城縣誌》卷8《藁城令董文炳遺愛碑》。
  • 8.    ( 道光) 《晉江 縣誌》卷75《雜誌上》
  • 9.    胡曉偉《關於泉州蕃商蒲壽庚的三個問題》《海交史研究》2015年01期,第39頁。
  • 10.    《泉州人名錄·蒲開宗》
  • 11.    李松茂著.《回族 東鄉族 土族 撒拉族 保安族百科全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第9頁
  • 12.    白先經,翁乾麟主編.中國南方回族歷史人物資料選編[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0.11.第163頁
  • 13.    蒲壽庚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6-01]
  • 14.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 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第3006頁.
  • 15.    張作耀主編.中國歷史便覽.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第563頁
  • 16.    任寶根編著.廣東九百將帥.深圳:《特區大時代風采》編輯部.1997.第11頁
  • 17.    蒲壽庚  .鯉城區人民政府.2022-03-02[引用日期2023-11-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