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塔岩石塔

鎖定
五塔岩石塔,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官橋鎮竹口村龍水山五塔巖寺前。寺原名靈水巖,又稱龍水寺。五塔巖寺塔始建於宋,元代加以擴建,現存為近代建築。 [4] 
五塔岩石塔為宋代建造的鼓形花崗岩石塔,計五座,形制相同,一字排開,每塔相距2米,高6米左右。基底為四方形,塔身作三層。五塔岩石塔是宋代泉州地區經濟繁榮、佛教興盛的重要標誌之一,對研究宋代的佛教及雕刻藝術有着重要的參考價值。 [4] 
2013年3月5日,五塔岩石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五塔岩石塔
地理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官橋鎮竹口村龍水山五塔巖寺前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073-3-37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五塔岩石塔歷史沿革

五塔巖寺始建於宋,五座石塔也都為宋代所建。
元代加以擴建,現存為近代建築。 [2] 

五塔岩石塔建築格局

五塔岩石塔為宋代建造的鼓形花崗岩石塔,計五座,形制相同,一字排開,每塔相距2米,高6米左右。基底為四方形,塔身作三層,一層呈六角形,二層呈現扁圓形瓜瓣狀,三層呈圓鼓形,浮雕佛像,頂冠相輪剎,上託葫蘆,列於寺前懸壁間。
五座塔都建於條石砌成的四邊形基座上。基座上置六角形須彌座,座由圭角、下枋、下梟、束腰、上梟等五層構成,高1米。塔身由近似圓柱狀的石頭砌成,上方有一個六角飛檐狀的塔蓋。塔蓋上為塔剎,最上端為葫蘆塔尖。整座塔造型古樸輕巧,雕刻拙樸。 [2]  [4] 
五塔岩石塔

五塔岩石塔文物遺存

五塔岩石塔每個塔身龕中都已一尊佛像,姿態不一,有的雙手置於腹前,有的神態莊嚴、耳垂於肩,有的屈膝而坐,手置膝上。 [4] 

五塔岩石塔歷史文化

  • 五塔巖寺
宋代的五塔巖寺在五座塔正前方約20米處,寺內壁上嵌有石刻佛造像,其頭戴佛冠,眉清目秀,臉部豐腴。寺依山就勢,利用上、下兩個天然石洞,建築“龍水禪樓”和“定光道場”兩個空間,猶如空中樓閣。
五塔岩石塔碑 五塔岩石塔碑
五塔巖寺內有元代石池,周圍有虎硿、無底洞、盤古洞、關刀石、白鶴石、雷公石、鄭公泉、定光石室等勝景,山上還有多方宋元摩崖石刻,記錄着宋、元時期的史實。 [2]  [4] 
  • 傳説故事
五塔巖寺的絕頂,有“三公石”,西為定光巖,巨巖相連;中為中州巖,猶如一尊天然石佛;東為靈水巖,下有小井,名為“潮汐井”,四時不涸。相傳井中有龍汁,宋時楊家將文廣率師徵閩十八洞時,曾安營紮寨於寺巖左側的關刀寨,將帥兵士皆飲此泉。其取之不竭、飲之不盡。井邊刻有“鄭公泉”三個大字,亦傳鄭成功曾到過此地,飲用此泉水而鐫刻。傳説未必真實,如今潮汐井依然井水滿滿。 [4] 

五塔岩石塔文物價值

五座石塔連排成一線,在福建地區的同類建築中較為少見。它是南安海上交通發達、宗教建築興盛時期的產物。五座石塔以羣體建築而成,古樸精巧。石塔的造型優美、雕工精緻,顯示了福建石雕的技藝,是宋代泉州地區經濟繁榮、佛教興盛的重要標誌之一,對研究宋代的佛教及雕刻藝術有着重要的參考價值。 [4] 

五塔岩石塔文物保護

2013年3月5日,五塔岩石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五塔岩石塔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五塔岩石塔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官橋鎮竹口村龍水山五塔巖寺前。 [1-2] 
  • 交通指引
南安市內乘坐公交車K208路116路,杏埔橋頭站下車步行前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