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氏古民居建築羣

鎖定
蔡氏古民居建築羣,位於福建省南安市官橋漳裏村,為菲律賓華僑蔡淺所建,從清代咸豐五年(1855年)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陸續建成,前後歷時52年,佔地1.6萬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間400間。 [2] 
蔡氏古民居建築羣坐北朝南,每座民居均為二進或三進,有護厝或東西廂房,主體建築為硬山及捲棚式屋頂,上鋪紅瓦及筒瓦,燕尾形屋脊,穿鬥式木構架,雕樑畫棟。各大厝既是獨立門户,又以花崗岩石條鋪築成的石路彼此連接在一起,這些石路可作行路,又可用為曬穀場及休息納涼之地。整個建築羣規整通透,佈局精妙,反映着明清時期閩南傳統民居建築的主要特點。 [2] 
2001年6月25日,蔡氏古民居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蔡氏古民居建築羣
地理位置
福建南安官橋漳裏村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約 16000 m² [2]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5-0327-3-13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蔡氏古民居建築羣歷史沿革

清代末年,南安人蔡資深隨其養父蔡其昌到菲律賓經商,歷經數年打拼後建立了不小的基業。清咸豐五年(1855年),二人回到故土後,在漳裏寮廣購土地,選址立宅。蔡氏古民居建築羣的建設歷時52年,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才得以完工,其規模宏大,現存建築佔地面積就有1.5萬平方米。 [3] 

蔡氏古民居建築羣建築格局

  • 綜述
蔡氏古民居建築羣整體佈局坐北朝南,建築南北中軸線南偏西5°,南北長約100多米,東西通長200多長,佔地面積約3公頃。現存古民居18座、祖祠1座(新建)、書房1座、當鋪1座,損毀宗祠1座,民居1座,共計23座,大小房間400多間,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民居的基本建造順序是由東部向西部而建,而東部則由北向南而建。 [3] 
蔡氏古民居建築羣不僅以其宏大規模為閩南所僅見,其設計和施工亦為閩南之上乘。建築羣的單體佈局為兩進或三進帶單邊或雙邊護厝,房屋結構均採用穿鬥式木構架,硬山屋頂,屋脊線採用兩頭微翹起的優美造型曲線,其端頭採用燕尾形作法,好象燕子展翹飛翔,使整個建築羣有一種羣鳥爭飛之感。一幅幅作品均取自於歷史典故、戲劇中的人物故事和民間傳説,其做工精細,使整個建築羣成為藝術的海洋和寶庫,被譽為民間瑰寶。建築羣中雕刻藝術更是充分體現了閩南地區古建築的巧、美、秀、雅的風格,同時也將匠師們的藝術才華和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得淋漓盡致。 [3] 
  • 東部大厝
東部共建有大厝10座,由三排三列九座加其東部一座而組成,這10座大厝排列整齊,厝厝相連,所形成的龐大建築羣給人以建築規模無比宏大、雄偉壯觀的感覺,各大厝之間平行排列,縱向進深按南北中軸線排列,中軸線貫穿縱向三座大厝,縱向大厝山牆之間留有2米寬的通道作人行、防火、排水之用,其南北貫穿。大厝前後之間由10米左右的石埕相連,乾淨並整齊劃一。東部建築羣北面中間的“攸楫厝”及中部的“啓昌厝”均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為整個建築羣最早的建築。地處最東端的“醉經堂”,是羣體中最小和最晚建造的,完成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建築小而佈局完整,後有灶間庫房,中有掛落敞廳,前為花圃,大門兩側分別額書“吟風”、“弄月”,為昔時主人聚宴消閒之處,後為學堂。 [3] 
  • 西部大厝
西部共建有大厝13座,其佈局因建造年代由東向西依次而建,而且東部和西部之間設有院牆和院門。建築羣的西部基本分為兩大塊,即南塊和北塊。南塊主要順沿東部的石埕大道向西延伸,並在其石埕兩側建造二列大厝共6座,使石埕大道形成整個建築羣體的東西軸線,整個大厝給人以無比開闊宏偉的視覺衝擊力。南塊沿石埕大道南側建有“蔡淺厝”和“蔡淺別館”,其東西兩側各設院門,相對獨立構成一個整體。“蔡淺厝”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為蔡資深晚年自用。整座建築佔地1250平方米,庭南石埕前有倒屋一列,俗稱“回巷”,為傭僕所居,中間為一寬大石埕,庭北正屋兩進,並東面護厝,大門居中,額書“莆陽世胄”,其建築規模不算最大,但軸線完全對稱,等級分明,十分莊嚴。“蔡淺厝”裝飾十分精美,並在其屋脊裝有“龍穩”,以表示蔡資深被誥封為“資政大夫”的官品。西部北塊的建築羣,基本分為東和西兩部分,西部建有蔡氏宗祠和古民居建築羣中最大的一座大厝“孝友第”,兩座大厝大門均朝西。東部建有大厝5座,均為其管家、經理所建或買地資助堂親而建,建築風格相近,但規模和裝飾都比蔡資深家族所居稍遜一籌。 [3] 
蔡氏古民居建築羣

蔡氏古民居建築羣文物遺存

蔡氏古民居建築羣不僅保存大量石雕、磚雕、木雕、泥塑精品,門廊石堵和廳堂隔扇還保留有許多書法繪畫。書法楷、行、隸、草、篆,一應俱全,題辭者從狀元、榜眼、探花、進士到舉人,不乏名家手筆,如讀書樓上就有清末泉州籍狀元吳魯和安徽籍狀元陸潤庠的書法真跡。 [3] 

蔡氏古民居建築羣歷史文化

蔡資深
蔡資深(1839年~1911年),乳名淺,字永明,號安亭,16歲隨父往菲律賓經商,是清未旅菲愛國華僑,清光緒十一年(1905年)泉郡受災賑濟,誥授資政大夫。清同治乙丑年(1865年),他開始在家鄉建造蔡氏民居羣,至清宣統辛亥年(1911年)竣工。 [4] 

蔡氏古民居建築羣文物價值

蔡氏古民居建築羣在整座建築的裝飾造型中,有許多地方表現了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如石雕及泥塑中的魚尾獅,透出了南洋文化的氣息;葱頭形山花則反映出受伊斯蘭藝術的影響;承託襻間斗拱的力神,又具有西方建築的裝飾傾向。古民居精美的雕飾,不僅是代表着當時閩南建築雕塑的最高水平,而且也是研究中國特別是福建沿海中外建築藝術相互交融難得的實物資料,極具文物價值。 [3] 

蔡氏古民居建築羣文物保護

2001年6月25日,蔡氏古民居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08年,蔡氏古民居建築羣營造技藝以“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南安)”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 

蔡氏古民居建築羣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蔡氏古民居建築羣位於南安市官橋鎮灣裏村漳州寮自然村。 [4] 
  • 交通信息
在泉州客運中心站乘坐“泉州—水頭”的班車到官橋鎮下車,票價大約7元/人。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