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渚港

鎖定
後渚港,港區距泉州灣灣口約15公里,口門有大墜島、小墜島把航道分為幾條;口門內有七星礁、南鳥礁、北鳥礁、馬頭礁,附近水深達10米以上。後渚港位於馬頭礁附近,港內掩護條件尚好,便於船隻停泊啓航,東北大風對靠泊作業有一定影響。後渚港區海路北距福州港157海里,距上海港598海里;東距基隆港152海里;南距廈門港84海里,距香港357海里。
中文名
後渚港
總    長
82米
地理位置
馬頭礁附近

後渚港港口簡介

泉州海上交通曆史悠久,南朝至唐初與東南亞、中東、東北非一些國家有交通貿易往來。宋代,泉州港與交州(交趾)、廣州、揚州並稱中國四大貿易商港。元代,成為中國對外通商重要港口,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並稱於世。明清兩朝海禁、遷界,後渚港逐漸衰落。鴉片戰爭後,福州、廈門相繼開埠,後渚港成為一般地方港。
解放後,後渚港有海軍碼頭及木帆船小碼頭各1座,大宗貨物要在海中盤駁。由於台灣海峽形勢影響,1957年起停止對外輪開放,未能開發建設。1971年,在新港區馬頭山下填築堆場。1974年10月,建成通新港區道路1.53公里,並劃出2塊外輪避風錨地,可供3000噸級停泊。1974年12月,開始建設2個500噸級浮碼頭。以後由交通、石油、糧食、海巡等部門投資,建成碼頭8座及3個萬噸級浮筒。1992年,建成環港公路,各項設施日漸完善。 [1] 

後渚港主要規模

500噸級躉船浮碼頭 2個泊位,總長82米,寬9米,鋼引橋21米,寬4米。碼頭前沿設計水深羅零-5.0米,年吞吐量10萬噸。1979年9月建成,閩海225輪首航香港。
3000噸級雜貨碼頭 為有縱向連繫梁的鋼筋水泥高樁,大板結構。碼頭平台長124米,寬20米,棧橋長74.54米,寬8米,標高6.7米。碼頭前沿設計水深羅零-6.7米,年吞吐量20萬噸。1985年9月建成,1987年8月泉州—香港客運試航。
500噸級過駁碼頭 2個泊位,可同時停靠2艘500噸級船舶。碼頭平台長102米,寬15米,棧橋長90米,寬8米。設計水深羅零-5米,年吞吐量12萬噸。1988年9月建成。
5000噸級客貨碼頭 為高樁梁板式結構,長151.3米,寬25米,標高+7米,兩道棧橋為76×8(米)和65×8(米),碼頭前沿設計水深羅零-8米,年吞吐量16~20萬噸,旅客4~5萬人次。1990年建成。1991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絲綢之路和平號考察船在該碼頭停靠。
3500噸級石油碼頭 為高樁梁板式結構,長65米,兩邊人行道長74.7米,引堤長245米,碼頭前沿設計水深羅零-6.7米,年吞吐量30萬噸。1984年5月建成,為泉州石油公司專用碼頭。
5000噸級糧食專用碼頭 為高樁梁板式結構,長133.5米,寬18米,棧橋長150米,寬7米,標高+7米,碼頭前沿設計水深羅零-8米,年吞吐量30萬噸。1987年12月建成。
後渚客渡碼頭 為高樁梁板式結構,長19米,寬8.4米,沿江設4米寬樓梯,棧橋及引堤長193米,寬2米,碼頭平台標高6.5米,棧橋標高6.8米。1990年12月建成。
後渚海巡碼頭 長60米,寬8米,為停靠緝私艇專用。
萬噸級浮筒 在秀土錨地拋設3個萬噸級浮筒,連拉兩艘萬噸級船舶,兩側各靠4艘500噸級駁船進行裝卸作業,浮力36噸。1987年建成後,先後繫泊新加坡明城號(實載1.02萬噸)、廣遠公司雲嶺號(實載2萬噸)、巴拿馬加利號(實載1.18萬噸)、古巴籍帕爾瑪木卡號(實載1.33萬噸)等萬噸遠洋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