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孔林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曲阜孔廟、孔林和孔府”的重要組成部分)

鎖定
孔林(Confucius Forest),又稱至聖林,位於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鼓樓北街18號,始建於東周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家族墓地,與孔府孔廟統稱“三孔” [1]  [6] 
孔林佔地面積近200萬平方米,有墳冢10萬餘座,有神道與城門相連。孔子墓位於孔林中部,封土呈偃斧形,漢代設祠壇建神門,宋代刻制石儀,元代立碑、作周垣、建重門,明代重建享殿墓門、添建洙水橋坊和萬古長春坊 [2-3]  。孔林豐富的地上文物,對於研究中國墓葬制度的沿革和古代政治、經濟、文化、風俗、書法、藝術等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2] 
1961年3月4日,孔林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1994年12月,孔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為世界遺產名錄 [5] 
中文名
孔林
外文名
Confucius Forest
地理位置
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鼓樓北街18號
所處時代
東周
佔地面積
約 200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14] 
開放時間
08:30—17:00(最晚入園16:3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1-0163-6-002
別    稱
至聖林

孔林歷史沿革

東周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死後,弟子們把他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 [6] 
秦漢時期,雖將墳高築,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幾家守林人後來隨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規模越來越大 [7] 
東漢永壽三年(157年), 魯相韓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門一間,在東南又造齋宿一間,以吳初等若干户供孔墓灑掃,當時的孔林“地不過一頃”。
南北朝高齊時, 孔林植樹600株。
宋代宣和年間,在孔子墓前修造石儀。
元至順二年(1331年),修建孔林圍牆,構築孔林大門。
明洪武十年(1377年),將孔林擴為3000畝的規模。
明嘉靖二年(1523年),山東巡撫陳鳳梧建立洙水橋坊 [8] 
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巡按連標、巡撫鄭汝璧建孔林萬古長春坊。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孔林擴至200萬平方米,並建圍牆8千米 [2] 
清雍正七年(1729年),原“宣聖林”牌坊改為“至聖林” [9] 
清雍正八年(1730年), 大修孔林耗帑銀25300兩重修了各種門坊,並派專官守衞。
1950年3月20日,魯中南區黨委決定開放孔林,讓羣眾參觀 [10] 
1977年12月23日,山東省革命委員會令曲阜縣革命委員會於孔林享殿立“朱總司令召開軍事會議會址”紀念碑 [11] 

孔林建築格局

孔林佔地面積近200萬平方米,林內擁有墳冢10萬餘座 [3]  ,有神道與城門相連。孔子墓位於孔林中部,封土呈偃斧形,漢代設祠壇建神門,宋代刻制石儀,元代立碑、作周垣、建重門,明代重建享殿墓門、添建洙水橋坊和萬古長春坊 [2] 

孔林主要建築

萬古長春坊
萬古長春坊為石質結構,坊長22.71米,寬7.96米,清雍正年間重修加固。此坊系六柱五間五樓,廡殿頂。坊頂雕瓦壠及脊獸,檐下雕有斗拱。額坊、立柱、花板遍佈精美的雕刻,柱、坊深浮雕,花板淺浮雕。坊額刻於明間花板上,正書“萬古長春”四個大字,筆勢沉厚,字體端莊。石柱前後用石抱鼓,鼓上浮雕石獅子,兩側面上分別浮雕龍、鹿、牡丹等圖案 [9]  [12] 
至聖林坊
至聖林坊,原名“宣聖林”坊,建於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經明、清兩代的多次重修,始終保持明代早期的建築特點。此坊四柱三間三樓式木製牌坊,綠琉璃瓦廡殿頂,前後檐下皆用雕刻精製的斗拱,彩畫精細,十分精美。坊前有明崇禎七年(1634年)雕刻的石獅一對 [9] 
二林門 二林門
二林門
孔林二林門位於至聖林門北,為一座城堡式的建築,亦稱“觀樓”。四周築牆,牆高4米,周長達7000餘米 [13]  。二林門前以甬道與大門相連接。此門為魯國故城的北門(龍門)遺址,元至順二年(1331年)始建,明弘治七年(1494年),六十一代孫、衍聖公孔弘泰添建門樓,“神門隘陋也,架以樓觀”。現存觀樓五間,重檐綠瓦歇山頂,無斗拱,下檐四周有迴廊,廊柱下置鼓礅柱礎。清雍正十年(1732年)、1964年重修。門前石欄內放有石獅一對,均為明崇禎七年(1634年)雕刻 [9] 
洙水橋 洙水橋
洙水橋
洙水橋位於石坊之後,孔子墓軸線南端。此橋寬6.6米,長25.24米,橋面呈拱形,遮住北望的視線,以示孔子墓深藏於內。洙水橋建於金代以前或者金代。明弘治七年(1494年),孔子六十一代孫衍聖公孔弘泰增設橋石欄杆,並於左右兩側添建兩座小橋,均有石欄杆,因橋為平型,習慣稱為“東平橋”、“西平橋” [8] 
孔子墓
孔子墓位於孔林中偏南地段,東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石碑二通。前碑篆書“大成至聖文宣王墓”後碑篆書“宣聖墓”三個字,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磚砌花欞圍牆等。墓前有二石碑,前為明代正統八年(1443年)所立,黃養正書,後為元乃馬真後三年(1244年)孔子五十一代孫衍聖公孔元措立。東邊為其子“泅水侯”孔鯉墓;前為其孫“沂國述聖公”孔芨(子思)墓。此種特殊墓穴佈局稱之為“攜子抱孫” [13] 
孔令貽墓
孔令貽墓位於孔林內東北角,緊靠林牆。墓前石碑篆書“孔子七十六代孫襲封衍聖公燕庭先生之墓”。碑文由前國務總理、外交總長、税務督辦、姻弟孫寶琦題寫。中華民國十年一月,襲封衍聖公德成立。孫寶琦乃孔令貽夫人孫氏之弟 [9] 
孔尚任墓 孔尚任墓
孔尚任墓
孔尚任墓距孔林北牆約150米,封土東西8.43米,南北7.70米,高3.13米,為中型墳冢。墓前石碑圓首,雕二龍戲珠,碑文正收“奉大夫户部廣東清吏司員外郎東塘先生之墓”。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四月立石。墓前有石供案 [13] 
於氏坊 於氏坊
於氏坊
於氏坊墓前高大的木製牌坊上書“容音褒德”。於氏夫人原是乾隆皇帝的女兒,因當時滿漢不通婚,皇帝便將女兒過繼給一品大臣于敏中,又以於女名義下嫁給衍聖公,故稱於氏坊 [13] 

孔林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林文物價值

孔林埋葬孔子長孫已至第七十六代,旁系子孫已至七十八代,從周至今,全無間斷。延續時間之久,墓葬數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做為一個家族墓地,在世界上是沒有先例的,它是儒家思想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里所居統治地位的產物。孔林豐富的地上文物,對於研究中國墓葬制度的沿革和古代政治、經濟、文化、風俗、書法、藝術等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2] 

孔林文物保護

1961年3月4日,孔林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1994年12月,孔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為世界遺產名錄 [5] 

孔林旅遊信息

孔林地理位置

孔林位於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鼓樓北街18號 [2] 

孔林門票價格

10元/人
孔廟、孔府、孔林聯票:140元/人 [2] 

孔林開放時間

4月-6月:8:00-18:00;7月-3月:8:00-18:30 [3] 

孔林交通路線

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內乘坐D53、10路公交車,在萬古長春坊站下車前往;
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內乘坐19、20、K19路公交車,在林門路站下車前往;
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內乘坐K06路公交車,在盛果寺站下車前往;
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內乘坐32路公交車,在東林西站下車前往。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