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鎖定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英語: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簡稱伊朗,首都德黑蘭,位於亞洲西南部,同土庫曼斯坦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相鄰,南瀕波斯灣阿曼灣,北隔裏海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相望。總面積164500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2700千米。境內多高原,東部為盆地沙漠。屬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全國共有31個省。伊朗人口為8855萬人,主要為波斯人伊斯蘭教國教
伊朗是一個具有5000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古稱波斯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帝國盛極一時。公元7世紀以後,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先後入侵併統治伊。18世紀後期,伊朗東北部的土庫曼人愷伽部落統一伊朗,建立愷伽王朝。19世紀以後,伊朗淪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1978~1979年,霍梅尼領導伊斯蘭革命,推翻巴列維王朝。1979年2月11日,霍梅尼正式掌權,同年4月1日,建立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成為伊朗革命最高領袖。
伊朗地處西亞的心臟地帶,素有“歐亞陸橋”和“東西方空中走廊”之稱,歷史文化悠久,宗教遺產豐富,石油儲量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二位 [16]  ,是中東和海灣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大國,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油氣資源使伊朗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2022年,伊朗國內生產總值4135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670美元。
中文名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外文名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英語) [1] 
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波斯語)
簡    稱
伊朗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德黑蘭 [1] 
主要城市
馬什哈德伊斯法罕大不里士阿巴丹設拉子 [1] 
國慶日
1979年2月11日
國    歌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國歌 [1] 
國家代碼
IRN
官方語言
波斯語 [1] 
貨    幣
土曼
時    區
UTC+3:30
政治體制
共和制
國家領袖
阿亞圖拉·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最高領袖)
易卜拉欣·萊希(總統)
人口數量
8855 萬
人口密度
51.68 人/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9月)
主要民族
波斯人阿塞拜疆人庫爾德人 [1] 
主要宗教
伊斯蘭教(什葉派) [1] 
國土面積
1645000 km² [1] 
水域率
7.07%
GDP總計
4135 億美元(2022年)
人均GDP
4670 美元(2022年)
國際電話區號
98
國際域名縮寫
.ir
道路通行
靠右駕駛
法律體系
伊斯蘭教法
政治制度
政教合一
國家格言
“獨立、自由、伊斯蘭共和國”
國    花
薔薇
最大城市
德黑蘭
中央銀行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中央銀行
人類發展指數
0.797(第65名)-高 (2019年)
主要學府
德黑蘭大學伊斯法罕大學

伊朗歷史沿革

伊朗是一個具有5000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古稱波斯,中國漢書稱之為安息。
早在距今1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伊朗西部便有人類居住。
約前2700年,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卡倫河流域的埃蘭人建立了埃蘭王國(Elam)。
前2000年,印歐人種的一支——雅利安人由中亞南遷至伊朗高原,逐漸與當地土著居民融合,形成伊朗人的主體,並建立伊朗歷史上第一個雅利安人國家“米底王國”。
公元前6世紀,波斯部落阿契美尼德族居魯士統一伊朗各部,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史稱波斯帝國。第三代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達到鼎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帝國。
波斯帝國於前330年被亞歷山大所滅,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後,伊朗歸塞琉西王國統治。
前129年,伊朗帕提亞人擊敗塞琉西王國,建立安息王朝。
224年,薩珊王朝推翻安息王朝,佔領伊朗全境,並積極向東擴張,確立祆教(拜火教)為國教,創造了古代伊朗最輝煌時期。薩珊王朝與羅馬征戰200餘年,於公元651年被阿拉伯人滅亡。此後,伊朗先後被阿拉伯、塞爾柱突厥人、蒙古人創建的國家統治。
1502年,自稱為薩珊波斯後裔的伊斯梅爾一世建立薩法維王朝,並將伊斯蘭教什葉派之十二伊馬姆派定為國教,極盛時版圖包括阿富汗,定都伊斯法罕。
1722年,薩法維王朝被阿富汗人攻滅。
1736年,伊朗霍拉桑地區部落首領納迪爾率軍驅逐阿富人,建立以馬什哈德為中心的阿夫沙爾王朝。
1749年,凱歷姆汗建立以設拉子為中心的贊德王朝。
1779年至1921年,伊朗東北部的土庫曼人建立愷伽王朝,定都德黑蘭。愷伽王朝時期,西方列強加大對伊朗的爭奪。
1801年,俄國兼併格魯吉亞,英國對伊朗發動三次戰爭,伊朗割地賠款並承認阿富汗獨立。
19世紀初,俄國三次入侵伊朗,侵佔伊朗北部。此後,法國、奧匈帝國、美國等相繼強迫伊朗簽訂不平等條約。
19世紀下半葉,英俄加劇在伊朗的爭奪。
1907年至1915年,英俄兩次瓜分伊朗:北部屬於俄國,南部屬於英國,中部為緩衝區。
1921年,波斯哥薩克旅軍官禮薩·汗發動政變,推翻愷伽王朝,1925年,建立巴列維王朝,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
1978~1979年,霍梅尼領導伊斯蘭革命,推翻巴列維王朝。
1979年2月11日,霍梅尼正式掌權,這一天被定為伊朗國慶日。
1979年4月1日,霍梅尼宣佈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併成為伊斯蘭革命最高領袖,實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當地時間2023年10月24日,沙特駐伊朗大使阿卜杜拉·安齊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向伊朗總統萊希遞交了國書。 [23] 
2024年1月31日,南非外交部部長潘多爾表示伊朗已確認成為金磚國家正式成員。 [32] 

伊朗地理環境

伊朗區域位置

伊朗位於北緯25~40°,東經44~63.5°,在亞洲的西南部,北接土庫曼斯坦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瀕臨裏海,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隔海相望;西與土耳其伊拉克接壤;東鄰巴基斯坦阿富汗;南隔波斯灣、阿曼灣與科威特、巴林、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和沙特阿拉伯等國相望。總面積164500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2700千米。

伊朗地形地貌

伊朗地形圖 伊朗地形圖
伊朗是一個高原和山地相間的國家,平均海拔在900~1500米之間,高原和山地佔全部領土的一半以上,境內1/4為沙漠,其餘為可耕地。北部有厄爾布爾士(Alborz)山脈,海拔2400~3000米,主峯達馬萬德(Damavand)海拔5671米,是一座死火山,為伊朗最高峯。
伊朗西北部屬亞美尼亞高原一部分,多山間盆地,有全國最大的烏魯米耶湖(Orumieh Lake)。西南部和南部有許多平行山嶺,西部扎格羅斯(Zagros)山脈在伊朗境內綿延約1500千米,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把伊內地與海隔開。東部地區是乾燥盆地,多沙漠,沙漠和荒地佔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北部裏海和南部波斯灣、阿曼灣沿岸一帶為衝擊平原。

伊朗氣候

伊朗東部和內地屬於大陸性的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寒暑變化劇烈,夏季乾燥炎熱,冬季寒冷多風;西部山區多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東部沙漠地區的降水量減少到100毫米左右;裏海一帶氣候温和濕潤,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中央高原平均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首都德黑蘭最高氣温在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氣温分別是22℃和37℃;最低氣温在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温度分別是3℃和7℃。平均海拔約1220米。

伊朗水文

伊朗境內主要河流有卡倫河(Karum)和塞菲德河(Sefid)。卡倫河是伊境內唯一可航運的河流,全長850千米。塞菲德河流經厄爾布爾士山,水流湍急,不宜航運,全長約1000千米。

伊朗自然資源

油氣資源
伊朗油氣資源豐富,絕大部分原油儲藏於伊朗南部胡澤斯坦地區,以及波斯灣。天然氣主要分佈在胡澤斯坦地區和南帕爾斯地區。截至2019年底,伊朗已探明石油儲量1556億桶,約214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9%,居世界第四位。截至2017年底,已探明天然氣儲量為33.5萬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二位,佔全球天然氣總儲量的17%,截至2019年底,液態天然氣產量為日均55.5萬桶。
自2018年美國重啓制裁以來,伊朗石油產量大幅下滑,截至2019年底,石油年產量約1.608億噸,年增長率為負28.4%,原油和凝析油日均生產298萬桶,年增長率為負30%。2019年12月,伊朗石油產量跌至190萬桶/天,出口13.3萬桶/天。2020年3月,伊朗原油裝船量降至16萬桶/天。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伊朗石油產量和出口量逐漸回升。2020年3月以來,伊朗原油出口量增至60萬~70萬桶/天。伊朗政府計劃新財年每天開採450萬桶原油和凝析油,每天石油出口增加到230萬桶。
礦產資源
伊朗也是世界上礦產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素有“世界礦產博物館”之美譽。已探明各種礦產68種,探明儲量380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7%,居世界第15位,同時擁有潛在礦產儲量超過580億噸。伊朗已開採礦種56個,年礦產量1.5億噸,佔總儲量的0.55%,佔全球礦產品總產量的1.2%。鋅礦石儲量2.3億噸,居世界第一位;銅礦石儲量33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4%,居世界第三位;鐵礦石47億噸,居世界第十位。其他已探明主要礦產品有:煤炭(21億噸)、(1500萬噸)、(360萬噸)、(2.5億噸)、(5000噸)、石膏(17億噸)、石灰石(72億噸)、裝飾石材(30億噸)、建築石材(38億噸)、明礬石(10億噸)、磷酸鹽(1650萬噸)、長石(100萬噸)、(200萬噸)、石棉(7000萬噸)和珍珠岩(1750萬噸)等。其中,銅、鋅和鉻鐵礦均為極具開採價值的富礦,品位分別高達8%、20%和45%。除此之外,伊朗還有一定的黃金、鈷、鍶、鉬、硼、高嶺土、斑脱土、氟、白雲石、雲母、硅藻土和重晶石等礦物儲藏。
伊朗礦藏廣泛分佈在全國各地,從北部的東阿塞拜疆省到南部的霍爾姆茲海峽都有礦藏儲備。礦產資源比較豐富集中的省份主要有伊斯法罕、胡澤斯坦、克爾曼、亞茲德、霍拉桑拉扎維、哈馬丹、贊詹和東阿塞拜疆等。目前,伊朗投入開採的礦山約2886個,國營約343個,私營約2543個。比較重要的國有大型礦山包括“四大國有鐵礦”(古哈爾•贊密、戈爾•格哈爾、查多爾•馬魯、三甘•馬爾卡茲);松貢、薩爾切什梅和梅杜克等大型露天銅礦;安古蘭鋅礦,佳疆姆鋁礦等。
此外,還有大量的錳、銻、鉛、硼、重晶石、大理石等礦產資源。

伊朗行政區劃

伊朗區劃詳情

省是伊朗最高的行政區域,伊朗全國共設31個省,分別是:阿爾達比勒、厄爾布爾士、布什爾、恰哈爾馬哈勒—巴赫蒂亞、東阿塞拜疆、伊斯法罕、法爾斯、吉蘭、加茲温、古勒斯坦、哈馬丹、霍爾木茲甘、伊拉姆、克爾曼、克爾曼沙赫、霍拉桑拉扎維、北霍拉桑、南霍拉桑、胡澤斯坦、柯赫吉路耶-布耶爾阿赫馬德、庫爾德斯坦、洛雷斯坦、中央、馬贊德蘭、庫姆、塞姆南、錫斯坦—俾路支斯坦、德黑蘭、西阿塞拜疆、亞茲德、贊詹。
伊朗行政區劃 伊朗行政區劃
伊朗行政區劃
編號
名稱
編號
名稱
1
17
2
厄爾布爾士省
18
3
19
4
恰哈爾馬哈勒—巴赫蒂亞省
20
柯赫吉路耶-布耶爾阿赫馬德省
5
21
6
22
7
23
8
24
9
25
10
古勒斯坦省
26
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
11
27
12
28
13
29
14
30
15
31
16
霍拉桑拉扎維省
-
-

伊朗主要城市

德黑蘭
德黑蘭風光 德黑蘭風光
德黑蘭市既是德黑蘭省首府,也是伊朗首都,是伊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德黑蘭位於厄爾布爾士山南麓,北高南低,海拔1200~1900米(東北約70千米處的達馬萬德峯海拔5671米,是伊朗最高峯)。人口1400多萬,面積750平方千米,年氣温最高的月份為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氣温分別為22℃和37℃;年氣温最低的月份為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氣温分別為3℃和7℃。
德黑蘭風光 德黑蘭風光
德黑蘭市區街道寬闊,綠化較好。主要產業有紡織、水泥、食糖、捲煙、玻璃及製品、鞋、陶瓷、電器、醫藥、汽車、煉油等,其工業產值約佔伊朗全國(石油工業除外)的35%。
2014年2月,德黑蘭與中國北京市結為友好城市。 [10] 
馬什哈德
馬什哈德風光 馬什哈德風光
馬什哈德是伊朗第二大城市,拉扎維霍拉桑省首府。位於伊朗東北部,距德黑蘭900公里,面積475平方公里,人口約337萬 (2015年統計數字),海拔985米,氣候温和乾燥。馬什哈德意即“殉教之地”, 因什葉派第八個伊瑪姆於公元九世紀初在此遇害而得名,此後該地即成為伊斯蘭教什葉派朝覲中心之一
2012年11月15日,馬什哈德與中國烏魯木齊市結為友好城市。 [10] 
伊斯法罕
伊斯法罕沙阿清真寺 伊斯法罕沙阿清真寺
伊斯法罕是伊朗第三大城市,位於伊朗中部地區,系伊朗斯法罕省省會,人口約224萬,海拔1590米。該城歷史悠久,始建於阿契美尼亞王朝時期,多個王朝在此建都,風景優美,擁有11世紀-19世紀各種伊斯蘭風格建築。2006年當選為“伊斯蘭世界文化之都”、“伊朗文明與文化之都”,是伊著名旅遊勝地。伊斯法罕也是伊紡織工業和手工業製造中心,在歷史上曾富甲天下,是古代“絲綢之路” 的南路要站,伊民間有“伊斯法罕半天下”之稱。
1989年5月7日,伊斯法罕與中國西安市結為友好城市。 [10] 
設拉子
設拉子風光 設拉子風光
設拉子是法爾斯省省會,位於伊朗中南部,公元前6世紀是波斯帝國的中心地區,是伊朗最古老城市之一,距德黑蘭900餘公里,海拔1600米,人口約187萬。設拉子是伊朗文化和旅遊名城之一。工業主要有化工、水泥、製糖、輕型機械和汽車裝配等。其手工業如銀器製造、地毯編織等也很有名。
2005年10月11日,設拉子與中國重慶市結為友好城市。 [10] 
除此之外,伊斯法罕省是伊朗最重要的工業中心之一,工業種類齊全,包括:鋼鐵、煉油、國防、醫藥、製造、化工、紡織、手工業等。胡澤斯坦省油氣資源豐富,儲量佔全國的75%,是石化工業重鎮。霍拉桑拉扎維省是伊朗的工農業大省,其藏紅花產量居全國第一,小麥產量排第二位,省內汽車製造及零部件生產、食品加工、紡織等工業在伊朗佔有重要地位。東阿塞拜疆省是伊朗重要的商業和農業省,也是重要工業基地。

伊朗國家象徵

國家象徵
國家象徵
介紹
圖片
國花
薔薇
--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7∶4。自上而下由綠、白、紅三個平行的橫長條組成。白色橫條正中,鑲嵌着紅色的伊朗國徽圖案。白色與綠色、紅色交接處,分別用阿拉伯文寫着“真主偉大”,上下各11句,共22句。這是為紀念伊斯蘭革命勝利日——公元1979年2月11日,伊斯蘭教太陽曆為11月22日。國旗上的綠色代表農業,象徵生命和希望;白色象徵神聖與純潔;紅色表示伊朗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伊朗國旗 伊朗國旗
國徽
由四彎新月、一把寶劍和一本古蘭經組成,組合在一起形成了阿拉伯語中“安拉”(الله)的變體。新月象徵宗教——伊斯蘭教;古蘭經位於頂端,象徵伊斯蘭教高於一切,是共和國行為準則的依據;寶劍象徵堅定與力量,有如巨刃摩天,力斬“惡魔”。四彎新月和古蘭經書本組成阿拉伯文的“安拉”(真主);而整個圖案呈圓形,象徵地球,表示“安拉”的伊斯蘭思想遍及全球。
伊朗國徽 伊朗國徽

伊朗人口

伊朗人口為8855萬。人口比較集中的省份有德黑蘭、伊斯法罕、法爾斯、呼羅珊拉扎維和東阿塞拜疆。全國人口中波斯人佔66%,阿塞拜疆人佔25%,庫爾德人佔5%,其餘為阿拉伯人、土庫曼人等少數民族。
伊朗統計中心(SCI)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20日,勞動力(年齡大於15歲)數量為6261.3萬人,佔總人口的74%,大學以上學歷勞動力佔勞動力總數的10.9%。伊朗的主要城市包括(常住人口超過100萬):德黑蘭(715.3萬)、馬什哈德(230.7萬)、伊士法罕(154.7萬)、卡拉季(144.8萬)、設拉子(125.0萬)、大不里士(142.5萬)。

伊朗政治

伊朗政體

1979年4月1日,經公民投票(98.2%的人投票贊成伊斯蘭共和國體制),霍梅尼宣佈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自此,伊朗開始實施一套有別於世界上多數國家的獨特政體:政教合一制度。
該政體的特點可概括為:政教合一,伊斯蘭議會民主共和制,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相結合的三權分立體制。該政體的社會基礎是受毛拉控制的寺院、神學院和廣大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伊朗於1979年12月頒佈第一部憲法,確立教法學家監護(法基赫監護)的政治制度。根據憲法規定,伊朗實施政教合一政體,神權統治高於一切,國家一切行為必須符合伊斯蘭教原則,《古蘭經》是所有法律的基礎,最高領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凌駕於所有權力機構之上。1989年4月,伊朗對憲法進行部分修改,進一步強調伊朗政教合一體制、共和制及領袖的權力不可侵犯,在最高領袖領導下,實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制度。

伊朗憲法

伊斯蘭革命後於1979年12月頒佈第一部憲法,規定伊實行政教合一制度。1989年4月伊對憲法進行部分修改,突出伊斯蘭信仰、體制、教規、共和制及最高領袖的絕對權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內伊正式批准經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 [1] 

伊朗議會

伊斯蘭議會是伊最高國家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議會通過的法律須經憲法監護委員會批准方可生效。議員共290名,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4年。議會設有主席團和12個專門委員會。主席團由議長、兩名副議長、三名幹事、六名秘書共12人組成,任期1年,任滿後由議員投票改選,可連選連任。第十一屆議會選舉於2020年2月舉行,當選議員於5月宣誓就職,現任議長是穆罕默德·巴蓋爾·卡利巴夫(Mohammad Bagher Ghalibaf)。新一屆議會選舉將於2024年3月舉行。

伊朗政府

實行總統內閣制。總統是國家元首,第一副總統主持政府日常工作,同時還有數名副總統,協助主管其他專門事務。現任第一副總統是穆罕默德·穆赫貝爾。
伊朗負責經濟事物的政府部門主要有:計劃和預算組織、伊朗統計中心、石油部、能源部、工礦貿易部、信息與通訊部、農業聖戰部、財經部、道路與城市發展部。伊朗政府的其他部門包括:外交部、國防部、內務部、司法部、科學研究和技術部、衞生與醫學教育部、教育部、文化與伊斯蘭指導部等。

伊朗司法

司法總監是國家司法系統最高負責人,由最高領袖任命,任期5年。最高法院院長和總檢察長由司法總監任命,任期5年。司法部長由司法總監推薦,總統任命,議會批准,負責協調行政權與司法權的關係。在司法總監領導下,還設有行政公正法庭和國家監察總局,分別審理民眾對政府機關的訴訟和監督國家機關的工作。現任司法總監古拉姆侯賽因·莫赫森尼·埃傑伊(Gholamhossein Mohseni Ejheyi),最高法院院長穆罕默德·賈法爾·蒙塔澤裏(Mohammad Jafar Montazeri),總檢察長穆罕默德·穆瓦赫迪·阿扎德(Mohammad Movahedi Azad)。
司法首腦
伊朗司法首腦由領袖任命一位精通神學、公共、司法業務,有才幹的人出任司法總監,任期5年,這是司法領域的最高職務。其職責是組成必要的司法機構,任免法官;與最高法院的法官協商後,任命最高法院院長和總檢察長。在司法首腦的領導下,成立行政公共法庭和“國家監察組織”,分別審理民眾對政府機關的訴訟,以及監督國家機關的工作。司法部長由司法總監推薦,總統任命,議會批准,負責協調行政權與司法權的關係。
憲法監護委員會
由12人組成,其中6名宗教法學家由最高領袖直接任命,另6名普通法學家由司法總監在法學家中挑選並向議會推薦,議會投票通過後就任,任期6年。主要負責監督專家會議、總統和伊斯蘭議會選舉及公民投票,批准議員資格書和解釋憲法;審議和確認議會通過的議案,裁定是否與伊斯蘭教義和憲法相牴觸,如有牴觸則退回議會重新審議和修改。如與議會就議案發生爭議且無法解決,則提交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進行仲裁。該委員會負責人為“憲法監護委員會秘書”,現任秘書是艾哈邁德·賈納提(Ahmad Janati)。
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
1988年3月成立,1989年7月經憲法確認。主要職責是為最高領袖制訂國家大政方針出謀劃策,協助最高領袖監督、實施各項大政方針,當議會和憲法監護委員會就議案發生分歧時進行仲裁。現任主席是薩迪格·拉里賈尼(Sadegh Larijani)。

伊朗政黨

1979年伊斯蘭革命成功後,霍梅尼為鞏固政教合一的神權統治,逐步取締大多數政黨團體和組織,指示成立由教法學家為主要成員的伊斯蘭共和黨。1981年10月,伊朗頒佈政黨法,1985年伊朗宣佈實行一黨制,伊斯蘭共和黨為執政黨,其他政黨及其派別均被取締。為防止政治糾紛,1987年6月霍梅尼下令解散伊斯蘭共和黨。1988年12月,伊朗修訂政黨法,國內各種政黨活動開始逐漸恢復。2016年,伊朗內政部證實,伊朗共有242個政黨和組織登記註冊。2016年10月,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通過政黨法修正案,嚴格政黨標準,要求各黨重新提交註冊材料。2019年3月,內政部發言人表示,共有98個政黨和組織按要求提交了註冊材料。
在伊朗的政治制度設計中,政黨作用有限,除少數全國性政黨能發揮一定參政議政作用外,絕大多數都是鬆散的協會性質,影響有限,甚至有名無實。儘管多數政黨都直接參與選舉活動,但真正的選舉競爭不是在政黨之間展開,而是在不同政治派系之間展開。自伊斯蘭共和黨解體以來,伊朗再未產生過執政黨,所有政治派系都採取政治聯盟的方式贏得選舉。伊朗政黨主要以改革、保守來劃分界線,政治傾向鮮明,宗教色彩濃重,但不存在意識形態差異,在事關國家重大利益的問題上無明顯路線分歧。
活躍在伊朗政壇的黨派按其政治主張和思想傾向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大集團:改革派集團,影響較大的有德黑蘭戰鬥的宗教人士協會、建設公僕黨、伊斯蘭工黨等;保守派集團,影響較大的有德黑蘭戰鬥的宗教界協會、伊斯蘭聯合黨等。總統為全民直選,實行簡單多數當選,不具有政黨身份。現任總統魯哈尼屬於温和保守派,自稱是“中間主義者”。

伊朗政要

最高領袖
最高領袖的職責包括制定國家的總方針;統率全國武裝力量;任免三軍總參謀長、伊斯蘭革命衞隊總司令、軍隊總司令、治安部隊總司令、動員部隊總司令;司法首腦;聲像組織主席;簽署當選總統任職書;在最高法院判決總統有瀆職行為,議會認為總統無執政能力後,有權罷免總統;有權決定舉行公民投票、宣戰、停戰和大赦;協調和解決三權分歧;裁定通過正常途徑得不到解決的一切問題。最高領袖辦公室擁有下列直屬機構:窮人基金會、外交關係戰略委員會、3.15基金會、烈士基金會、住房基金會、掃盲運動、最高文化革命委員會、伊斯蘭宣傳組織、土地分配委員會。
現任最高領袖為阿亞圖拉·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1989年6月4日至今)。
領袖專家會議
1979年通過的憲法規定專家會議為常設機構,由公民投票選舉86名法學家和宗教學者組成。其職責是選定和罷免最高領袖。每年舉行2次會議。第五屆專家會議於2016年5月經選舉成立,現任主席是艾哈邁德·賈納提(Ahmad Janati)。新一屆專家會議選舉將於2024年3月舉行。
伊朗總統
伊朗總統作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名義上是僅次於領袖的國家領導人,由公民投票直接選舉產生,任期4年,可連任一屆,還可不連續任三屆。總統擁有除領袖掌管事務外的行政領導權;負責實施憲法、簽署議會和經公民投票做出的決定;總統對人民、領袖和議會負責,可直接任命數位副總統和專項事務的特別代表;總統有權任免各部部長,但須經議會認可;內閣部長對總統和議會負責;總統直接負責實施國家計劃、預算、行政和就業事務。駐外使節由外交部長提名,經總統批准。總統簽署駐外使節國書並接受外國使節的國書。
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最高領袖。1939年生於伊朗東部聖城馬什哈德。1958年赴庫姆神學院學習。1963年後因參加反巴列維國王活動多次被捕並被流放。1979年伊斯蘭革命勝利後,歷任革命委員會成員、國防部副部長、革命衞隊司令、德黑蘭市教長、伊斯蘭共和黨書記、最高國防委員會主席、總統等職,1989年6月霍梅尼逝世後繼任最高領袖,兼任武裝力量總司令。曾於1989年5月以總統身份訪華。已婚,有6個子女。
賽義德·易卜拉欣·萊希:總統。1960年12月出生。擁有伊斯蘭教法學博士學位。長期在司法監察系統工作。先後任德黑蘭總檢察長、國家監察組織主席、國家總檢察長、第一副司法總監、司法總監等職。2021年6月當選第十三任總統,8月就職。
穆罕默德·巴蓋爾·卡利巴夫:議長。1961年出生。德黑蘭大學政治地理學學士、碩士,伊朗師範大學政治地理學博士。歷任革命衞隊空軍司令、治安部隊司令、打擊走私總部司令等職。2005年至2017年任德黑蘭市市長。2020年5月當選議長。

伊朗經濟

伊朗綜述

伊朗盛產石油,石油產業是經濟支柱和外匯收入主要來源之一,石油收入佔外匯收入一半以上。近年來,美國製裁等因素對伊朗經濟增長構成較大影響。根據世界銀行統計,2022年伊朗國內生產總值約4135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670美元。
2004~2007年,伊朗經濟一度保持較快增勢。但自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以及2012年西方國家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和金融制裁以來,原油出口限制在100萬桶/天左右,較制裁加劇前減少近一半。其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明顯放緩,對外貿易增長缺乏後勁,外國投資大幅縮水,通脹率和失業率也長期在高位徘徊。
2015年7月,伊朗與六國(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德國)達成伊核協議,歐美部分解除對伊核相關的制裁,伊朗推動私有化改革,促進外國投資,控制通貨膨脹,實現正常的對外經濟交往。
2016年1月,制裁解除後,伊朗利用有限的伊核協議紅利,大力提升原油生產量,實現經濟較快增長。2016年、2017年伊朗經濟實現較快增長。但2018年5月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並重新對伊朗實施制裁後,伊朗經濟再次進入衰退,特別是2019年5月美國取消伊朗石油出口豁免,以及持續加大對伊朗制裁後,2019年伊朗經濟負增長達7.6%,各項經濟指標表現不佳。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加劇了伊朗的經濟惡化情況。
受制裁和疫情雙重影響,伊朗內外交困,面臨較大的經濟發展壓力,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同時,貨幣貶值幅度大,失業率上升,通貨膨脹高企,居民收入下降。另據在伊企業反映,伊朗還存在法律執行不透明、政府資金緊張、金融服務不到位、外匯管制不合理,以及行政效率不高等營商環境欠佳問題。

伊朗工業

伊朗工業以石油開採業為主,另外還有煉油、鋼鐵、電力、紡織、汽車製造、機械製造、食品加工、建材、地毯、家用電器、化工、冶金、造紙、水泥和製糖等,但基礎相對薄弱,大部分工業原材料和零配件依賴進口。
石油天然氣工業
伊朗油氣資源豐富,截至2020年底,伊朗因發現儲量高達530億桶的大油田,儲量大增34.1%,居世界第三位,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二位。依託優越的天然資源稟賦,伊朗石化產業蓬勃發展,石化產業是伊朗經濟支柱和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伊朗油氣及石化行業以國企為主導,包括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伊朗國家天然氣公司(NIGC)、國家煉油和銷售公司(NIORDC)及國家石化公司(NPC)。2020年,受美國製裁和疫情影響,伊朗石油產量降至不及2018年日產量(471.5萬桶)的一半,約1.43億噸。伊朗2019年日均原油出口僅57萬桶,較2018年、2017年的日均185萬桶、215萬桶下降約四分之三,但2021年4月升至約75萬桶/日。在石化產品上,伊朗生產多達350種石化產品,並出口到30個亞洲、歐洲和南美國家。目前有56個石化廠正在運營,每年生產5400萬噸石化產品,在該領域的總投資達530億美元。
工礦業
伊朗工礦業包括礦產開發、製造業、水電氣供應和建築業。伊朗在海灣和西亞地區是工業強國之一。伊朗工業以石油勘探開發為主,另外還有煉油、石化、鋼鐵、電力、紡織、汽車拖拉機裝配、摩托車裝配、食品加工、建材、機械加工、地毯、家用電器、化工、有色、冶金、造紙、製藥、水泥和榨糖等。但伊朗工礦業基礎相對薄弱,大部分工業原材料和零配件依賴進口。
汽車產業
汽車產業為伊朗第二大支柱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0%。2019年,伊朗的千人汽車保有量為178輛,它自身有三大汽車公司IKCO、SAIPA、SAPCO。然而,自2018年8月美國對伊朗汽車產業施加制裁以來,受制於金融渠道不暢,以及各大外資汽車品牌紛紛暫緩或停止涉伊業務,導致零配件供應緊缺,伊朗汽車產業面臨較大的困難,汽車產量下降明顯。據國際汽車協會(OICA)數據,2020年伊朗共生產88.1萬輛乘用車和商用車。

伊朗農業

農業在伊朗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伊朗農耕資源豐富,全國可耕地面積超過5200萬公頃,佔其國土面積的30%以上,已耕面積1800萬公頃,其中可灌溉耕地830萬公頃,旱田940萬公頃。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43%,農民人均耕地5.1公頃。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其綜合收割機與拖拉機保有量分別為1.3萬台和36萬台。近年來,伊朗政府高度重視、大力發展農業,糧食自給率達90%。
伊朗是傳統農牧業國家,農業約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2%,創造了全國20%的就業機會,農業及農產品外貿在國民經濟和非油貿易中佔重要地位。伊朗主要農產品包括:小麥、大米、大麥、棉花、茶葉、甜菜、水果、乾果、奶製品、魚子醬、羊毛等。

伊朗金融

銀行
伊朗中央銀行(The Central Bank of Iran):成立於1960年。根據《伊朗貨幣和銀行法》,央行的主要職責是根據國家總體經濟政策,制定並實施貨幣和信貸政策。其主要職能是維護國家貨幣價值、維持收支平衡、提供經貿便利和改善國家發展潛力。為完成上述任務,伊朗中央銀行被授予發行紙幣和硬幣、監管銀行和信貸機構、制定有關外匯政策和交易的規定、制定黃金交易規章,以及制定國家貨幣流動規章等特別權力。作為政府銀行,中央銀行受委託管理政府的賬户,向政府企業和代理發放大額信貸,授權其他商業銀行經營政府債券銷售及其他合法銀行業務。2018年7月25日,伊朗政府宣佈阿布都•納賽爾•哈馬提擔任中央銀行行長。
伊朗國家銀行(Bank Melli):成立於1928年,已有90多年的歷史,系伊朗首家商業銀行。1932年,伊朗國家銀行成為伊朗唯一發行紙幣的銀行。其業務主要有:調整貨幣流通、貨幣保值、調整存貸款利率、維持賬户平衡及監督國家銀行體系等。1961年,《伊朗貨幣和銀行法》出台及中央銀行成立後,國家銀行的部分職能轉由中央銀行執行,目前業務主要集中在商業及貿易方面。
伊朗國民銀行(Bank Mellat):根據1979年12月20日銀行總會的決議,以及《銀行管理法》第17條款的規定,通過合併10家革命以前的私人銀行而成立。最初股份資本為330億里亞爾。2009年,Mellat銀行實現私有化改制,向外國和本國私人投資者出售部分股份,並將重點業務轉向能源領域。同年,該銀行資產實現大幅增值。該銀行在伊朗有1774家分支機構,在土耳其和韓國有5家分支機構。
伊朗出口銀行(Bank Saderat):成立於1952年9月6日,當時在德黑蘭公司和商標註冊局註冊為“Bank Saderat Va Ma-aden Iran”,初始資本為2000萬里亞爾。1952年11月13日正式營業。該銀行在歐洲、中東和亞洲的12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約3500個辦事處,擁有約1000萬客户。
伊朗賽帕銀行(Bank Sepah):成立於1925年4月,同年在Rasht市開業,是伊朗最早成立的銀行,也是伊朗主要的商業銀行之一。在全國範圍內有眾多分行,並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和羅馬等歐洲城市設有分支機構。
伊朗商業銀行(Bank Tejarat):是伊斯蘭革命勝利後成立的首家政府持有全部股份的銀行,營業範圍包括:開具和經營現金及轉賬賬户,接受短期和中長期儲蓄和類似的存款,開具保函,在伊斯蘭合同框架內提供銀行信貸服務等。該行目前在全國和世界各地擁有2000多家分支機構,是伊朗首家獲ISO 9002認證的銀行。伊朗商業銀行於2003年8月在中國北京設立代表處。
伊朗福利銀行(Bank Refah):1960年7月成立,1979年轉為國有商業銀行。初始資金為伊朗社會保障組織提供的4億里亞爾,2002年增至9600億里亞爾(社會保障組織持96%的股份)。現有分支機構1067個、員工1.09萬人。主要業務是為伊朗大眾提供金融信貸服務,特別是為社會保障組織、勞工部、衞生部等部門及其隸屬機構提供信貸服務。
伊朗出口發展銀行(Bank Tose-e Saderat):1991年7月成立。初始資金為500億里亞爾,現有資金15450億里亞爾,主要業務是為非石油產品出口及其他經貿活動提供金融支持和信貸服務。伊朗出口發展銀行是伊朗的進出口銀行,完全國有,向伊朗出口商和投資者提供金融及其他銀行服務。
伊朗農業銀行(Bank Keshavarzi):1934年成立,已有80餘年歷史。成立之初名為“農工銀行”,初始資金2000萬里亞爾,主要為農業發展提供信貸,服務項目70餘種。該行現有員工1.16萬人,海內外分支機構1690家。
伊朗住房銀行(Bank Maskan):1939年成立。起初命名為“伊朗貸款銀行”。作為住宅及建築業的專門銀行,初始資金為2億里亞爾。1980年,該銀行根據伊斯蘭革命委員會通過的《銀行管理法》,成為伊朗典當行、伊朗銀行建築投資公司及全國其他住宅儲蓄貸款公司的聯合體,並由此更名為“住房銀行”,成為建築行業的國有專業銀行。1981年成立住宅投資公司,為國民提供大量的居民住宅。住房銀行在全國有750個分支機構,員工約8800人,是伊朗信譽較好的銀行之一。
證券市場
德黑蘭證券交易所(TSE)是中東地區一個重要的資本市場。在伊朗建立證券交易所的最初設想始於20世紀30年代,並由國家銀行進行可行性研究。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此計劃中斷。1967年2月,TSE正式掛牌,第一年只有6家企業在TSE上市。最初其經營範圍只限於政府債券和有價證券的交易,從1967年到1978年,上市企業數量從6家增加到105家,其中有22傢俬人銀行,2家保險公司,81家工業企業;股票市值從62億里亞爾增加到2400億里亞爾。
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及隨後的兩伊戰爭,對德黑蘭證券交易所的業務造成很大沖擊。由於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使對私人資本的需求下降。新的銀行體制建立後,禁止帶息股票的發行,加速了TSE經營狀態惡化,其經營一度處於蕭條階段。
1988年兩伊戰爭結束後 [24]  ,政府開始實施戰後重建計劃,制定第一個五年經濟發展計劃,私有化政策第一次在五年計劃中提出。此後,TSE進入新的發展時期。1995年,伊朗股市股票交易額為8億美元。2010年,股市交易額超過400億美元。截至2002底,在TSE註冊的公司有324家,股市資本已達114.397萬億里亞爾。自2003年11月始,外國資本被允許進入伊朗股票及證券交易市場,德黑蘭證券交易所在中東證券市場的領先地位得到鞏固。
2004年,德黑蘭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獲得進一步發展,在11個省會城市設立新的證券交易中心,農產品首次上市交易。當年,德黑蘭證券交易所上市企業423家,股票交易量達142.7億股,交易額約114億美元,股市資本增至387.547萬億里亞爾(約43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1.1%、55.8%和20.15%。2005年以來,因受保守派控制內閣、伊核問題動搖投資者信心,以及世界金融危機影響,德黑蘭證交所發展一度趨緩,但2009年該交易所又出現恢復性發展,上市公司數量337家,市值達到586.98億美元。
2014年11月,伊朗證券交易組織宣佈,伊朗即將開放外匯交易市場。2017年5月20日,隨着魯哈尼勝選連任,德黑蘭股票交易所綜合指數一舉突破81000點的整數關口位。2018年6月17日,該指數突破10萬點,收於102452點;2019年4月15日,該指數突破20萬點,收於201805點。2020年,儘管伴隨疫情和美國製裁,但受伊朗國內貨幣超發、通脹高企、匯率貶值等因素影響,社會尋求避險資產導致股市持續虛熱。德黑蘭股票交易所綜合指數在年中一度突破200萬點的歷史高位,財年內漲幅超過200%,創造新的歷史記錄。此後,股市衝高回落,目前保持在130萬點左右。
信用卡使用
由於美國限制全球金融機構在伊朗或對伊朗開展任何形式的金融匯兑業務,因此外國公民在伊朗不能使用mastercard,visacard或帶有銀聯標誌的信用卡,以現金支付為主。當地居民可以在銀行辦理儲蓄賬户,支票支付,開通電話銀行、網絡支付等功能。

伊朗貨幣

伊朗貨幣為里亞爾,伊朗《貨幣銀行法》未對里亞爾是否可自由兑換做出具體規定,但一般居民憑個人身份證明,可到當地銀行、錢莊進行兑換,兑換額度有上限。目前,人民幣和里亞爾不可直接兑換。
伊朗一直執行兩種匯率:自由市場匯率和伊朗中央銀行每天制定的官方匯率。伊朗政府多年來一直在努力提高官方匯率,並使其接近自由市場匯率。為應對外匯市場史無前例的波動,2018年4月伊朗政府宣佈,官方匯率調整為1美元兑4.2萬里亞爾。但在美國製裁壓力下,里亞爾對美元匯價呈現持續貶值的趨勢。

伊朗旅遊業

伊朗擁有數千年文明史,自然地理和古代文明遺產豐富。伊朗伊斯蘭革命發生前,每年到伊朗旅遊的遊客達數百萬人。兩伊戰爭對伊朗旅遊業造成較大破壞。1991年起,伊朗政府開始積極致力發展旅遊業,旅遊業逐漸復甦。德黑蘭、伊斯法罕、設拉子、亞茲德、克爾曼、馬什哈德是伊朗主要旅遊區。

伊朗對外貿易

伊朗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0/2021財年(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伊朗進出口總額為738.8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349.9億美元,進口額為388.9億美元。伊朗產品共出口到143個國家,並從123個國家進口產品。伊朗前五大出口目的地依次為:中國(97.7億美元)、伊拉克(74.4億美元)、阿聯酋(46.6億美元)、土耳其(25.3億美元)、阿富汗(23億美元)。最大的三個進口來源地為中國(98.4億美元)、阿聯酋(97.5億美元)和土耳其(44億美元)。出口產品中近50%為石化和石油產品,20%為礦產品,18%為農業和食品,約10%為工業產品、凝析油和手工業品。
伊朗主要出口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石、皮革、地毯、水果、乾果、魚子醬等,主要進口糧油食品、藥品、運輸工具、機械設備、牲畜、化工原料、飲料、煙草等。

伊朗外來投資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的《2021年世界投資報告》,2020年,伊朗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流量為13.42億美元;截至2020年末,伊朗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存量為587.11億美元。
為吸引外國投資,2020年5月13日伊朗內政部宣佈,外國投資者投資超過25萬美元或將與此金額相當的美元存於伊朗銀行或信貸機構,就可以申請獲得伊朗五年居留許可。受此政策推動,根據伊朗的報告,2020年3月-2021年2月,伊朗吸引的外國投資達到18.21億美元。從外資的投資領域看,伊朗吸收外資主要集中在原油、天然氣、汽車、礦產、石化、食品和藥品行業。從外資來源地看,亞洲和歐洲是伊朗最主要的外資來源地。
另據《德黑蘭時報》報道,伊朗工礦貿易部在伊歷1399 年(2020年3月-2021年3月)批准了158個外國投資項目,價值約24.69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189%。其中,獲批外商投資額最高的行業分別是化工材料及製品、賤金屬、紙和紙製品以及運輸物流業。中國、德國、阿聯酋、加拿大和奧地利是對伊投資排名前五名的國家。
自2018年5月美國重啓對伊朗的制裁以來,歐洲外資企業紛紛撤出伊朗,亞洲企業也不斷撤出或持續縮小經營規模,其中包括道達爾、西門子、戴姆勒、三星等知名公司。

伊朗外國援助

伊朗對待國際援助態度謹慎,受美國製裁和西方長期外交孤立影響,較少接受國際組織、國際金融機構和其他國家援助,即使有也是冠之以國際合作名義開展,多為人道主義非制裁領域。因支付渠道問題,援助形式以物資為主,而且規模不大。

伊朗文化

伊朗綜述

伊朗是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勤勞、勇敢的波斯人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特別是在醫學、天文學、數學、農業、建築、音樂、哲學、歷史、文學、藝術和工藝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大醫學家阿維森納在公元11世紀所著的《醫典》,對亞歐各國醫學發展有着重大影響。伊朗人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觀測台、發明了與當今通用的時鐘基本相似的日規盤。伊朗學者的許多數學著作達到了很高水平。波斯詩人菲爾多西的史詩《列王記》、薩迪的《薔薇園》等不僅是波斯文學珍品,而且也是世界文壇的瑰寶。

伊朗語言

伊朗官方語言為波斯語。此外還使用突厥語(主要在西北5省)和阿拉伯語(集中於胡澤斯坦省)。

伊朗宗教

伊斯蘭教為伊朗國教,98.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中91%為什葉派,7.8%為遜尼派。此外,還有基督教、猶太教和瑣羅亞茲德教。

伊朗習俗

伊朗是一個宗教色彩非常濃厚的國家。女子出門必須披上從頭到腳的恰杜勒(一種黑色長袍)或風衣,外國來訪的女士也不例外。男女見面時不能握手,有些地區包括首都德黑蘭的公交車還會做物理隔離,男、女乘客分門上下車。伊朗女司機開的出租車車身上標明只載女客,男士不得上車。伊朗人的飲食習慣以燒烤為主,不喝帶酒精的飲料,不食豬肉和無鱗魚。伊朗禁止與不信奉伊斯蘭教的人通婚。
一、衣着:女士(學前兒童除外)須戴頭巾。穿長袖、蓋過臀部、寬鬆、不透明的上衣或風衣,官方場合須穿顏色較深的長風衣,不得顯露腿及腳腕部位。男士不得穿背心或短褲外出。
二、飲食:禁酒,忌食豬肉、狗肉。穆斯林齋月期間,即使非穆斯林也不能白天(日出後至日落前)在公開場合進行飲食或吸煙。
三、伊朗禁止賭博、賣淫,婦女不得從事唱歌、跳舞等職業。偷竊他人財物者將被依照伊斯蘭法進行處罰。犯持槍搶劫、強姦罪將被處以死刑。
四、男士不可主動與伊朗女士握手,女士一般也不主動與伊朗男士握手;如女士主動握手,男士亦應禮貌迴應。
五、伊朗人不喜歡與外國人有身體上的密切接觸,勿與伊朗人挎胳膊(如照相時)。不得用手觸摸小孩子的頭部。稱好時不能豎大拇指。説話時忌用食指指向他人和大聲喧譁。伊朗人很講究衞生,隨地吐痰、扔雜物現象更是少見,口中異味較重會引起反感,會被認為缺乏修養。
六、乘坐公交車輛須男女分開,女士乘坐公共汽車的後部,地鐵有女士專用車廂,男士不得入內,但女士可乘坐男士車廂。乘出租車可混坐。 [10] 

伊朗節日

伊朗主要節假日
節日
時間
法圖曼—穆罕默德之女,阿里之妻忌日
2月9日
革命勝利日
2月11日
石油工業收回國有紀念日,自1951年始
3月20日
第一伊瑪目阿里誕辰日
3月20日
那魯孜節,伊朗新年
3月21日~24日
共和國日
4月1日
踏青日
4月2日
穆罕默德成為先知紀念日
4月3日
第十二伊瑪目穆哈迪誕辰日
4月21日
第一伊瑪目阿里逝世日
5月26日
霍梅尼逝世日
6月4日~5日
開齋節(2天)
6月5日
第六伊瑪目嘉法逝世忌日
6月29日
古爾邦節
8月12日
阿里成為第一伊瑪目紀念日
8月20日
阿蘇拉節,第三伊瑪目侯賽因逝世日(贖罪日)
9月10日
第一伊瑪目阿里逝世40天忌日
10月20日
穆罕默德逝世忌日
10月28日
第八伊瑪目瑞扎逝世忌日
10月29日
第十一伊瑪目哈桑忌日
11月6日
穆罕默德誕辰日
11月15日
除週四、週五為政府機構公休日外(中國駐伊朗大使館的公休日為週五、週六),多數民營企業週四上午仍為工作日,伊朗每年共計有26天節假日。如果公休日與節假日重合,不重複計算。

伊朗軍事

伊朗武裝力量由軍隊、伊斯蘭革命衞隊和治安部隊組成。最高領袖是武裝力量總司令。目前武裝力量總兵力約127萬人,其中軍隊43萬人,包括陸軍約36.5萬人、海軍3萬人、空軍3.5萬人及防空部隊;革命衞隊約44萬人;治安部隊約40萬人。此外還有約1100萬民兵。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2年。
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
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職責是制定國防和安全政策,並協調與伊朗國家總政策有關的政治、情報、社會、文化和經濟活動;利用國家物質和經濟財富應對國內外威脅。委員會成員包括:三權機構首腦、武裝部隊總參謀長、計劃與預算組織主席、領袖決定的兩名代表、外交部部長、內政部部長、情報部部長及有關的某部部長、軍隊和衞隊總司令,總統自動擔任主席。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的決定經最高領袖確認後,才能付諸執行。

伊朗交通

伊朗公路

伊朗燃油價格較低(普通92#汽油價格約合1.5元人民幣/升,95#汽油價格約合1.75元人民幣/升),公路是交通運輸業的主力。根據伊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公司(CDTIC)官網數據,伊朗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公路總里程約4.4萬千米,正在建設的約6032千米,有3142千米處於規劃研究中。其中,高速公路約2685千米,1185千米正在建設中,1882千米處於規劃研究中。高速公路里程約佔公路總里程的6.1%。
伊朗和鄰國公路連接情況較好,與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土耳其、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均有公路相連接,陸路運輸便捷。目前,印度在阿富汗境內建設迪拉納姆—扎蘭吉公路,未來將連接至伊朗恰巴哈爾港。 [9] 

伊朗鐵路

根據伊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公司(CDTIC)官網數據,伊朗鐵路已投入使用總里程13954千米,正在建設中的鐵路為3276千米,處於規劃研究中的鐵路為6312千米。據伊朗央行2018/2019財年報告,當年全國鐵路網共運輸貨物5050萬噸,發送旅客2810萬人次。目前伊朗尚未建成高鐵。
伊朗鐵路網以德黑蘭為中心,向周邊放射,連接主要城市馬什哈德、大不里士、伊斯法罕、阿瓦士、阿巴斯港等,並連接土庫曼斯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鄰國。伊朗鐵路軌距主要為1.435米,靠近巴基斯坦邊境的94千米鐵路為1.676米的寬軌。目前,伊朗與伊拉克正在建設兩伊鐵路(巴士拉—薩拉姆齊鐵路線);幫助阿富汗建設伊朗哈夫至赫拉特的鐵路線;與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推動鐵路網互聯互通。按照伊朗20年發展計劃(2005—2025年),2025年伊朗鐵路總里程目標為2.5萬千米。
為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空氣污染,伊朗正在大力推進城市地鐵建設。目前,德黑蘭1、2、4號線、德黑蘭5號線(德黑蘭—卡拉季城鐵線)、馬什哈德1、2號線、伊斯法罕1號線、大不里士1號線、設拉子1號線已經開始運營;庫姆、阿瓦士、卡拉季等城市也在推動地鐵線、城郊鐵路建設。根據2020年德黑蘭市新的總體規劃,未來還將新建8、9、10、11號共4條地鐵線,開發郊區鐵路線,並新建A、B兩條快線。該方案的建設將一直持續到伊歷1420年(公曆2041年)。方案完成後,將把德黑蘭的城區和郊區連接起來,形成一體化的城市交通網絡。 [9] 

伊朗水運

伊朗北接裏海,南臨波斯灣、印度洋,主要海港集中在波斯灣,如阿巴斯港、霍梅尼港、布什爾港、阿賽盧耶港以及新建的恰巴哈爾港等,伊朗在裏海的主要港口為安扎里港。截至2020年,伊朗全國港口吞吐能力達2.5億噸。阿巴斯港和霍梅尼港吞吐能力分列第一和第二位,吞吐量分別為7624萬噸和4293萬噸,兩個港口的吞吐量約佔伊朗港口吞吐總量的85%。2018/2019財年,港口運輸貨物1.396億噸,其中石油類貨物4400萬噸,非油貨物9560萬噸;當年運送旅客1790萬人次。2019/2020財年,運輸貨物1.47億噸,其中恰巴哈爾港發展較快,貨物裝卸量近300萬噸,比前一年增加60萬噸。
2018年5月8日,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宣佈重啓對伊朗制裁,只有伊朗國航(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國家航運)還在承接伊朗海運業務,其他船公司都已停止承接。伊朗的霍梅尼港、阿薩盧耶港、布什爾港等與阿巴斯之間沒有正式的水路貨運,集裝箱母船主要掛靠阿巴斯港,伊朗國內小型駁船把貨物運往伊朗。 [9] 

伊朗空運

伊朗霍梅尼國際機場 伊朗霍梅尼國際機場
伊朗機場公司(IAC)管理伊朗54個機場,其中國際航空港13個(主要在德黑蘭、馬什哈德、伊斯法罕、設拉子、大不里士、庫姆、阿瓦士、阿拉克、阿巴斯港、基什島和格什姆島)。伊朗央行2018/19財年報告顯示,伊朗機場當年運送旅客2960萬人次,國內航空貨運量1.26萬噸。有關媒體報道,伊朗計劃完成29個機場開發項目,進一步提高全國機場的客運能力。其中包括對德黑蘭霍梅尼國際機場、德黑蘭梅赫拉巴德國際機場、馬什哈德國際機場進行擴建,擴建後,梅赫拉巴德國際機場旅客年運送能力將從1400萬人次提升至2800萬人次。
因伊核制裁影響,伊朗難以購買西方科技,在運營的客機比較老舊。根據伊朗央行2018/2019財年報告,伊朗共有311架客機,在運營客機144架。在美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後,美國財政部吊銷了之前發放給波音和空客公司對伊朗出售飛機的許可證。
受制裁影響,部分航空公司停飛伊朗航線。疫情前,中國公民前往伊朗的主要航線為:北京—烏魯木齊—德黑蘭(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北京—迪拜—德黑蘭(阿聯酋航空公司),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德黑蘭(伊朗馬漢航空公司),北京—多哈—德黑蘭(卡塔爾航空公司),北京—伊斯坦布爾—德黑蘭(土耳其航空)。疫情發生後,僅有廣州—德黑蘭航線在運行。 [9] 

伊朗社會

伊朗科技

伊朗總統內閣設有專門分管科技事務的副總統,政府科學、研究和技術部負責管理高等院校、學術團體和科研機構的國際國內文化、科學活動。設有部長、第一副部長,以及分別主管教育、財務和資源管理、研究和技術、法務和議會事務、文化和社會方面的五個副部長。附屬機構有最高科技委員會秘書處、大學生事務組織、教育評估組織、高等教育調研規劃機構、國家科學政策研究中心、文化和社會研究所、科技情報研究所等。在全國各省市設有科技局。
過去40多年來,儘管伊朗面臨着制裁,但伊朗通過教育和培訓在科學和技術方面取得相當大的進步。據報道,近年來伊朗科學產出的增長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伊朗在不同領域取得巨大進步,包括航空航天、核科學、醫學發展以及幹細胞和克隆研究。2019年,伊朗的生產科學及研究在世界排名第16位,在納米技術領域排名世界第四位,培養工程師數量排名世界第五位。

伊朗教育

伊朗政府設教育部,負責管理伊朗幼兒園、小學、中學和部分師範院校。設有部長、第一副部長,以及分別主管規劃和發展、小學、中學、法務和議會事務、德育和文化、體育和健康的六個副部長。附屬機構有最高教育委員會秘書處、教育研究規劃組織、學校創新發展組織、民辦學校組織、海外學校中心、教學質量評估中心、信息技術中心等。在全國各省市設有教育局。
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後,伊朗教育全面伊斯蘭化。根據霍梅尼的指示,對教育系統與前政權關係密切的教授、學生和職員進行分批清洗,並在全國掀起文化革命運動,大學被迫全部關閉,直到1982年11月才再度開放。《古蘭經》成為必修課,一批伊斯蘭宗教大學相繼建立。近年來,為適應經濟建設需要,伊朗的教育方針也有所調整,明確教育的目的是鞏固國家文化、經濟獨立,促進國家經濟增長,增強國家抵禦外國文化和經濟入侵的能力。
實行中、小學免費教育。重視高等教育,通過提供貸款和給予物質、政策支持等措施鼓勵民辦高等教育。6歲以上受教育人口占全國人口的82.5%。目前全國共有高等院校2515所,大學生近440萬人。德黑蘭大學是伊朗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伊朗教育結構大致如下: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含職高)3年,大學4年。國家現有學校約6萬所,其中大部分為伊斯蘭革命後建立。政府對教育投入較大,實施12年免費教育,教育普及率較高,教育水平在中東國家中位於中高水平。從小學到高中,男生、女生不同校,目前兒童入學率為95%,15~24歲青年人受教育比率為97%,無明顯性別差異。
高等教育:大學預科1年、大學4年(包括大專、本科、碩士和博士四種學位),國立大學也實行免費教育。伊朗高等院校有300餘所。
為滿足中高收入階層的需要,伊朗允許設立從小學到大學的收費學校,這類學校均屬私立學校,收費較高,但學校條件較好,教育質量相對更高。

伊朗醫療

伊朗憲法規定,國民享有基本醫療保障,通過政府公共醫療體系、民營醫院及非政府(NGO)醫療救助實現其目標。雖然伊朗沒有實行免費醫療,但政府實施補貼政策,藥費低廉,低收入居民就醫能夠得到基本保障。據維基百科顯示,伊朗約90%的民眾都有某種類型的醫療保險,2017年伊朗醫療健康領域花費總計約960億美元。
伊朗城市與農村人口比例大致是7:3,95%以上人口可以獲得乾淨的飲用水,免疫覆蓋率達95%。據世界衞生組織統計,2017年伊朗全國醫療衞生總支出佔GDP的6%,與2010年最高時期佔GDP的7.3%相比有所下降。預計2021年之前,伊朗的醫療保健市場將保持5%的複合年均增長率。伊朗國內市場90%的藥品自產,但藥品質量不高。伊朗國內近90%的醫療器械進口,某些特殊設備的進口比例更高。平均每萬人擁有藥師0.89人,醫生7人,護士和接產師1.41人,醫院牀位17個。據世界時鐘網統計,2020年伊朗人均壽命77.3歲,男性76.2歲,女性78.5歲。伊朗人比較講究衞生,因食品衞生問題引起的傳染性疾病較為罕見。 [9] 
伊朗醫療衞生較先進,全國約有800所大型綜合醫院和醫療中心,其附屬衞生院和醫療所6000家,由國家、私人、慈善機構等管理。另外,伊衞生部在全國村莊還設有大小診所14000餘家。德黑蘭的主要醫院包括:德黑蘭診療醫院(Tehran Clinic Hospital);米拉德醫院(Milad Hospital);伊朗梅赫爾醫院(Iranmehr Hospital)。
在伊外國人不享受醫療保險。按伊政府規定,可上旅遊險,最高保額約3萬美元。 [10] 

伊朗電力

據伊朗央行2018/2019財年報告,伊朗總髮電量達3109億kWh,其中56.3%來自私營部門電廠,42.1%來自能源部所屬電廠,1.6%來自其他大型機構。同年度,伊朗總用電量達到2614億kWh,其中向鄰國出口電力63億kWh,自鄰國進口電力26億kWh,電力淨出口38億kWh。 [33]  電力進口主要來自土庫曼斯坦(49.8%)和亞美尼亞(47.3%);電力出口目的地為伊拉克(78.7%)、阿富汗(11.6%)和巴基斯坦(8.2%)。

伊朗通信

截至2019年1月,伊朗註冊手機1.237億部,普及率達150%,移動網絡寬帶(3G和4G)用户佔59%;互聯網用户為7294萬,滲透率為89%;移動互聯網用户6363萬,滲透率為77%;活躍社交媒體用户4700萬,滲透率為57%。移動網絡平均速度為30.58兆/秒;固網平均速度為12.82兆/秒。伊朗固網運營商為TCI,移動通信運營商主要為MTNI、MCCI、RighTel。
截至2019年1月,15歲以上伊朗人口中,有94%擁有金融機構賬户,26%擁有手機銀行賬户,46%曾使用網絡支付在線購物。伊朗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主要購物網站包括Digikala、Okala、Tezolmarket等。疫情發生後,外送業務迅猛發展,主要服務商為Snapp。伊朗互聯網普及率較高,但網速較慢。 [10] 

伊朗媒體

伊朗主要媒體的基本情況如下:
通訊社:1936年,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Islamic Republic NewsAgency, IRNA,簡稱伊通社)成立於德黑蘭,原名波斯通訊社,1979年伊斯蘭革命勝利後更名。現隸屬於伊朗文化和伊斯蘭指導部,經費由文指部直接劃撥,社長由文指部部長直接任命,是伊朗唯一的官方通訊社。2003年在北京開設記者站,2019年8月開設中文網站。
廣播電視:伊朗電台於1926年開播,電視台於1958年建立,1966年合併為伊朗國家廣播電視台。1979年,伊斯蘭革命勝利後更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廣播電視組織(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Broadcasting, IRIB),又稱聲像組織(Voice and Vision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該組織直接受最高領袖領導,組織主席由領袖直接任命。組織包括電台、電視台兩部分。下設節目研發中心、伊斯蘭研究、國際交流、廣播發展、電視節目協調、政策研究、公共關係等部門。組織擁有的電視台包括IRIB1至5台、體育台、教育台、IRINN(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新聞網)等,覆蓋全國絕大部分地區,並通過衞星向中東、歐洲、南亞等國家播放。電台包括綜合、經濟、文化、青年、古蘭經等16個全國性頻道和32個語種的對外廣播,1994年開始中文廣播。該組織下屬的今日波斯新聞網(parstoday.com)有26個語種的主頁,其中包含中文。
報刊:伊朗全國發行的各種報刊達1700餘種,大部分在德黑蘭出版。主要波斯語報紙有《伊朗報》、《消息報》、《世界報》、《市民報》、《東方報》、《太陽報》等,英語報紙有《德黑蘭時報》、《伊朗新聞報》。
網絡媒體:伊朗主要的網絡媒體有伊通社、伊朗日報、德黑蘭時報、伊朗財經論壇報、塔斯尼姆通訊社等。
伊朗主流媒體對華態度總體友好,但對中國產品質量、從中方融資難等內容也存在一些負面報道。對中國疫情防控情況,伊朗主流媒體以正面報道為主,立場較為客觀,沒有因疫情而發佈對中資企業不利或歧視性言論。在中國向伊朗提供大批抗疫醫療物資援助時,當地幾乎所有主流媒體做了大量正面宣傳。

伊朗治安

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國家,犯罪率相對較低,社會治安狀況總體較好。當地居民可以合法擁有獵槍。

伊朗外交

伊朗於1945年10月24日成為聯合國成員國,並參加聯合國各附屬委員會。此外,伊朗還加入聯合國全部15個專門機構,迄今聯合國及其相關機構中共有16個在伊朗設立代表處。伊朗1958年加入國際原子能組織(IAEA),1960年成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創始成員國,1970年加入伊斯蘭會議組織(OIC),1964年加入77國集團(G77),1984年正式加入不結盟運動(NAM),1985年成為經濟合作組織(ECO)創始成員國,1997年加入發展中八國集團,2002年加入亞洲互相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CICA),2004年成為亞洲合作對話組織(ACD)成員,2003年加入博鰲亞洲論壇,2006年加入亞太空間合作組織(APSCO)。
2005年6月,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全票通過方式接納伊朗為觀察員。2005年7月,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期間,伊朗被吸納為組織觀察員國。自2008年起,伊朗一直申請成為上合組織正式成員國。
2023年7月4日,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伊朗作為新成員加入上海合作組織 [17] 
當地時間2024年1月31日,伊朗外交部副領事貝克達利表示,伊朗宣佈對沙特、阿聯酋、卡塔爾、巴林、科威特等28個國家單方面免籤。自2月4日起,該28個國家的公民以旅遊為目的前往伊朗時無需簽證,僅需購買機票即可前往。 [31] 

伊朗外交政策

奉行獨立、不結盟的對外政策,反對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倡導不同文明進行對話及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認為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應得到尊重,各國有權根據自己的歷史、文化和宗教傳統選擇社會發展道路,反對西方國家以民主、自由、人權等為藉口干涉別國內政或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他國。認為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局勢緊張的主要根源,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為解放被佔領土而進行的正義鬥爭,反對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和談,但不干擾和阻礙中東和平進程。主張海灣地區的和平與安全應由沿岸各國通過諒解與合作來實現,反對外來干涉,反對外國駐軍,願為促進地區和平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2023年7月新德里峯會期間,上海合作組織正式給予伊朗成員國地位。2024年1月1日起,伊朗成為金磚國家正式成員。
當地時間2024年1月31日,伊朗外交部副領事貝克達利表示,伊朗宣佈對沙特、阿聯酋、卡塔爾、巴林、科威特等28個國家單方面免籤。並且表示,自2月4日起,該28個國家的公民以旅遊為目的前往伊朗時無需簽證,僅需購買機票即可前往。

伊朗對外關係

與中國關係
中伊兩國友好交往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紀。班超的副使甘英曾到過伊朗(安息王朝),打通了從中國經伊朗通往古羅馬的交通線,即絲綢之路。此後,兩國往來連綿不斷。1971年8月16日,中伊兩國建交。2016年1月,習近平主席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兩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
據中國“史書”記載,漢武帝時,張騫派其副使訪問安息(即波斯),安息王令兩萬騎兵迎候,禮儀極為隆重。
東漢末年,安息王的太子、佛教高僧安世高也曾來漢訪問,並在中國待了多年。
在中國南北朝時代,波斯派使節到中國北魏王朝友好聘問達十多次。隨着雙方友好往來,漢文化傳至西域,西域文化傳來中國,中國、伊朗等國的“絲綢之路”也全面暢通,為兩國的經濟及文化交流開闢了新的紀元。中國的絲綢、瓷器以及打井、鍊鐵、制漆、繅絲等工藝源源傳入伊朗等西亞諸國,伊朗的物產如蠶豆、苜蓿、葡萄、胡桃、石榴等也源源傳入中國。
到了唐代,兩國往來曾達到鼎盛時期。後來,波斯遭外來侵略,波斯王親自到唐帝國訪問並請援,唐高宗封他為都督,遣將派兵護送他回國,但回國未成死於長安。其子尼列斯謀策復國未成,於唐中宗景龍年間返華也死於長安。當時,尼列斯率領數千波斯人,其中有些在唐朝當上了將軍、外交官、天文學家、醫學家和學者。
在戰亂的宋朝,陸上的“絲綢之路”幾度中斷。這時,造船業開始發達,羅盤針相繼使用,許多波斯人經由海路來到中國廣州、揚州和泉州等地經商,有的還在那裏安家落户。這就是後人稱之為的海上“陶瓷之路”。據記載,中國發行鈔票的方法在元朝傳到了波斯,後來,波斯鈔票上的圖案還保留了中國文字。當時,兩國的史學家還合編史書“史集”。波斯等國的西域樂舞也盛行於長安。
在明代,明成祖和中亞的沙哈魯王子曾先後互派300人和500人的大型代表團互訪;鄭和七次航海訪問亞非各國時,其中3次訪問了波斯灣的忽魯謨斯(即今霍爾木茲)。當時,隨同鄭和訪問的費信曾寫紀行詩句描寫當地的風俗及特產。1516年,波斯旅行家阿里·阿克巴爾撰寫的《中國紀行》一書,後來,成為中、伊友好交往的珍貴史料和重要見證。據考證,多年來,兩國植物的傳播和移植就達幾十種。波斯的拜火教和摩尼教還曾在中國流行。
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穩步開展。2022年,中伊雙邊貿易額158億美元。2023年1-11月中伊雙邊貿易額134.1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額92.4億美元,中方進口額41.7億美元。2021年3月,中伊兩國簽署全面合作計劃。2022年1月,中伊雙方宣佈啓動全面合作計劃落實工作。 [30] 
兩國人文交流密切。中伊雙方在兩國文化、科學和技術合作協定框架內積極開展文化交流活動,雙方藝術團組多次互訪和赴對方國家參加藝術活動。近年來,中伊雙方合作在德黑蘭舉辦多屆“歡樂春節”系列活動,深受當地民眾歡迎。 [30] 
1971年8月16日,中國和伊朗正式建交。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紐約聯合國會見伊朗總統魯哈尼 [3] 
2021年3月27日,中國與伊朗簽訂《25年全面合作計劃》,推動兩國關係提質升級 [5] 
2022年10月20日新華社消息,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際,伊朗伊斯蘭聯合黨總書記巴達姆齊安表示,中共二十大將為伊中雙邊關係新發展提供良好契機,為兩個歷史悠久的亞洲文明古國在各領域拓展合作帶來更多機遇。 [8] 
2023年3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沙特阿拉伯王國代表、國務大臣、內閣成員、國家安全顧問穆薩伊德·本·穆罕默德·艾班,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代表、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阿里·沙姆哈尼共同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沙特阿拉伯王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三方聯合聲明 [13] 
中伊雙方合作在伊朗德黑蘭大學(2007年10月)和馬贊德蘭大學(2016年11月)建有2所孔子學院,伊朗已有5所高校開設了中文專業。2021年是中伊兩國建交50週年,雙方舉辦了一系列文化慶祝活動,包括音樂會、漢學教育研討會、歷史文獻展、聯合發行紀念郵票等。
與英國關係
2011年11月28日,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批准了議會前一天通過的要求降低與英國外交關係的議案。根據這項議案,伊朗外交部須在兩週內將伊朗與英國的關係從大使級降至代辦級。此外,該議案還要求伊朗政府降低兩國經貿關係水平。11月30日,英國驅逐所有伊朗外交官,關閉伊朗駐英使館。此後,德、法、荷、意宣佈召回各自駐伊朗大使。
與埃及關係
由於埃及在1979年為流亡國外的巴列維國王提供政治庇護,伊朗遂宣佈與埃及斷交。兩國至今沒有恢復全面外交關係,但兩國在對方均設有利益代表處。
與也門關係
2015年10月2日,也門政府宣佈從即日起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也門政府指責伊朗支持胡塞武裝組織企圖顛覆也門政權,伊朗政府對此予以否認。 [2] 
與伊拉克關係
伊朗和伊拉克長期存在着邊界、教派和民族爭端。進入20世紀80年代兩國關係惡化。1980年9月兩伊戰爭爆發。經國際上多方調解於1988年8月宣佈接受停火。
當地時間2024年1月16日,伊拉克外交部召回伊拉克駐伊朗大使納賽爾·穆赫森 [26] 
與沙特關係
2016年1月,沙特阿拉伯以從事恐怖主義活動罪名處死一批囚犯,包括一名知名什葉派宗教人士,引發伊朗民眾抗議並衝擊沙特駐伊朗使領館,兩國自此斷交。
2023年3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沙特阿拉伯王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在北京發佈聯合聲明,宣佈沙特阿拉伯王國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恢復外交關係 [12] 
2023年4月6日,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與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在北京會晤,討論重開大使館的步驟和其他雙邊問題並發表聯合聲明。聯合聲明指出:雙方強調討論擴大雙邊關係的方式以及啓動兩國安全合作協議和經濟、貿易、投資領域合作總協議的重要性。雙方同意在約定時間內重新開放外交使團,着手採取必要措施開放兩國駐利雅得和德黑蘭大使館以及駐吉達和馬什哈德總領事館。此外,伊沙兩國將繼續在技術代表團之間開展必要協調,以研究擴大兩國合作的方式,包括恢復官方代表團、私營部門互訪及航班,為兩國相互簽發簽證提供便利。 [15] 
2023年9月,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派遣了各自的大使互相駐紮在對方的國家,正式結束了兩國長達七年的外交破裂。沙特阿拉伯的新大使 Al-Enezi 和伊朗的新大使 Alireza Enayati 同時抵達了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雙方在同一時間採取了行動,以表明他們的外交關係正式恢復。 [20] 
與摩洛哥關係
摩洛哥曾於2009年斷絕與伊朗的外交關係。2017年1月,摩洛哥與伊朗恢復外交關係。2018年5月1日,摩洛哥外交與國際合作大臣布里達宣佈,摩洛哥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 [4] 
與科威特關係
2022年8月,科威特時隔6年重新派駐大使到任伊朗,兩國關係被提升至大使級。 [6] 
與烏克蘭關係
當地時間2022年9月23日,烏克蘭以伊朗決定為俄羅斯提供無人機為由,宣佈將降低與伊朗的外交關係級別,撤銷伊朗駐烏大使證件,並大幅減少伊朗駐烏克蘭大使館的外交人員數量。
當地時間2022年9月24日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納賽爾·卡納尼迴應稱,伊朗對烏克蘭決定降級兩國外交關係表示遺憾,烏政府的這一決定是基於未經證實的報道,伊朗“將做出適當迴應”。 [7] 
與馬爾代夫關係
伊朗和馬爾代夫於1975年建立外交關係。2016年5月17日深夜,馬爾代夫發表聲明稱,馬爾代夫認為伊朗在中東地區推行的政策“有損於地區和平與安全,甚至在許多方面影響到馬爾代夫的穩定、和平與安全”,因此決定與其斷絕外交關係 [21] 
2023年3月10日,馬爾代夫政府宣佈,鑑於沙特在七年後與伊朗和解,它決定恢復與伊朗的外交關係 [14]  。當地時間9月23日,伊朗外交部發布伊朗與馬爾代夫共和國的一份聯合聲明,聲明強調伊朗與馬爾代夫兩國恢復外交關係的決定符合兩國利益 [21] 
與金磚國家的關係
當地時間2023年8月24日上午,在約翰內斯堡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特別記者會上,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宣佈,金磚國家決定邀請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特、阿聯酋六國,自2024年1月1日起成為金磚合作機制的正式成員。 [18-19] 
2024年1月1日,伊朗成為金磚國家正式成員 [25] 
與蘇丹關係
當地時間2023年10月9日,伊朗外交部發表一份伊朗和蘇丹的聯合聲明。聲明表示,在伊朗和蘇丹高級官員的會晤和接觸後,雙方決定恢復外交關係,以服務兩國共同利益。 [22] 
與巴基斯坦關係
當地時間2024年1月17日,巴基斯坦外交部表示,決定召回該國駐伊朗大使。 [27] 
當地時間2024年1月17日,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信息部長阿恰克扎伊表示,巴基斯坦已無限期關閉與伊朗所有的邊境口岸。 [28] 
2024年1月19日,巴基斯坦宣佈,將全面恢復與伊朗的外交關係。 [29] 

伊朗旅遊

伊朗主要景點

伊朗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歷史遺蹟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據伊朗媒體報道,除大量自然景觀外,伊朗有數萬處歷史、文化景觀,登記在冊的歷史和文化遺蹟多達四千多個。截至目前,伊朗共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24項,位列世界第十位。德黑蘭、伊斯法罕、設拉子、亞茲德、克爾曼、馬什哈德是伊朗主要旅遊地區。
主要景點
城市名稱
城市介紹
圖片
設拉子
設拉子是伊朗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這裏是法爾斯省首府,歷史上曾作為波斯帝國首都,這裏也是波斯著名詩人哈菲茲和薩迪的故鄉,因而號稱伊朗詩人之鄉。在設拉子城內,擁有獨一無二的粉紅清真寺。這座建於19世紀晚期的宗教場所擁有雕花的石柱、彩色的瓷磚和玻璃,乍一看甚至有些像歐洲的老教堂,是出攝影好片的絕佳地點。
--
設拉子是伊朗著名的“夜鶯與玫瑰之城”。這裏是波斯文明的發祥地,擁有許多彷彿來自《一千零一夜》故事裏的“有鳴禽歌唱,鮮花綻放,清泉流淌”的花園,還是兩位伊朗古代詩壇巨擘薩迪和哈菲茲的故鄉。 [11] 
波斯波利斯
要想了解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曾經的榮耀,沒有比城郊波斯波利斯更好的地方。這裏曾是波斯帝國首都,由大流士一世於公元前520年開始建造,歷經70年才完成。200多年後,馬其頓君王亞歷山大揮師東進滅亡波斯,一把火結束了這座宮城的輝煌。1979年,波斯波利斯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1] 
波斯波利斯古城遺址 波斯波利斯古城遺址
亞茲德老城
亞茲德老城位於卡維爾鹽漠,保留了最多的伊朗傳統元素。這裏有人居住的歷史長達7000年。如今,老城一些傳統手工藝作坊仍在運作,已持續幾百年。
“伊斯法罕半天下”,説的是這座城市過去曾雲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商旅,熱鬧繁華相當於“半個世界”。 [11] 
亞茲德老城 亞茲德老城
伊斯法罕
距今建城已有約2000年曆史的伊斯法罕,這裏曾兩度被定為伊朗首都。十多個世紀來,但凡絲綢之路暢通之時,伊斯法罕就是東西方貿易的集散地,是名副其實的南線絲綢之路重鎮。
--
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世紀伊斯蘭世界的核心之一,是近現代伊朗的“魂”之所在,伊斯蘭時期伊朗最重要的建築藝術和手工藝文化都匯聚在此。伊斯法罕旅遊景點較集中,大部分古蹟步行即可完成,大巴扎周圍聚集了最多的廉價旅館,是揹包客集中的地方。全城有200多座清真寺,伊瑪目廣場是世界文化遺產。此外,阿巴斯大帝的寢宮“阿里卡普”和他宴請賓客的“四十柱宮”,以及扎因德魯河上的33孔橋也具有鮮明的中世紀伊斯蘭特色,在外國遊客中很受歡迎。 [11] 

伊朗世界遺產

截至2012年,15項
世界遺產
遺產名稱
波斯語
年份
遺產劃分
位置
恰高·佔比爾(神塔和建築羣)
Tchogha Zanbil
1979年
世界文化遺產
--
波斯波利斯
Persepolis
1979年
世界文化遺產
--
伊斯法罕王侯廣場
Meidan Emam, Esfahan
1979年
世界文化遺產
--
塔赫特蘇萊曼
Takht-e Soleyman
2003年
世界文化遺產
--
帕薩爾加德
Pasargadae
2004年
世界文化遺產
位於波斯波利斯東北方87千米
巴姆城堡及其文化景觀
Bam and its Cultural Landscape
2004年
瀕危世界文化遺產
--
蘇丹尼葉城
Soltaniyeh
2005年
世界文化遺產
德黑蘭西邊
比索通古蹟
Bisotun
2006年
世界文化遺產
--
Armenian Monastic Ensembles of Iran
2008年
世界文化遺產
東北部
舒什塔爾的古代水利系統
Shushtar Historical Hydraulic System
2009年
世界文化遺產
--
阿爾達比勒的薩菲丁謝赫長老陵園和聖殿建築羣
Sheikh Safi al-din Khānegāh and Shrine Ensemble in Ardabil
2010年
世界文化遺產
--
Tabriz Historic Bazaar Complex
2010年
世界文化遺產
--
The Persian Garden
2011年
世界文化遺產
包括分佈在9個省份的9座園林
帕薩爾加德花園
Ancient Pardis Garden of Pasargadae
--
--
--
設拉子的埃拉姆花園
天堂花園Bagh-e Eram:Shiraz
--
--
--
伊斯法罕的四十柱宮
Bagh-e Chehel Sotun:Esfahan
--
--
--
卡尚的芬恩花園
Bagh-e Fin:Kashan
--
--
--
布什爾市的阿巴斯-阿巴德花園
Bagh-e Abas Abad:Behshahr
--
--
--
克爾曼省東南部的王子花園
Bagh-e Shahzadeh:Kerman
--
--
--
亞茲德的“杜拉特阿巴德花園”
Bagh-e Dolat Abad:Yazd
--
--
--
亞茲德市附近的梅赫里茲地區的帕赫魯普爾花園
Bagh-e Pahlavanpur :Mehriz
--
--
--
比爾詹德地區的阿克巴里耶花園
Bagh-e Akbariyeh:Birjand
--
--
--
Gonbad-e Qābus
2012年
世界文化遺產
東北部
伊斯法罕的禮拜五清真寺
Masjed-e Jāmé of Isfahan
2012年
世界文化遺產
--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