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簡稱“深”,別稱鵬城,廣東省轄地級市,是廣東省副省級市,國家計劃單列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國際化城市
[1]
、科技創新中心、區域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
[207]
全市下轄9個行政區和1個新區,總面積1997.4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927.96平方千米。
[2-4]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深圳市常住人口為1767.38萬人。
[172]
[229]
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為30664.85億元。
[214]
深圳歷史沿革
編輯深圳的經濟特區發展史雖只有40多年,卻擁有着6700多年的人類活動史(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有着6000多年的人類開發史和海洋經濟發展史、1700多年的城市史、600多年的海防史、悠久的廣府民系和客家移民史
[21-23]
。
先秦時期,廣東地區居住的是被稱為“南越”的少數民族(百越的一支),包括壯族、畲族和疍家等
[155-156]
。深圳是南越部族遠徵海洋的一個駐腳點。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區域的南越部族以捕魚、航海維生,甚少農墾。
自秦朝,即為廣東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於公元前214年在嶺南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謫徙秦國人50萬人開發。時屬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秦代的中原文化,後為南越國地。大漢帝國、東漢屬於交州(管轄廣東、廣西、越南大部)南海郡。西漢設郡前屬越地、南粵地(南越地)。
清代隸屬廣肇羅道廣州府。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間,中國清政府與英國相繼簽訂《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港島、九龍和新界割讓、租借給英國。至此,原屬新安縣的3076平方千米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千米脱離其管轄,深圳與香港從此劃境分治。
[24]
抗日戰爭時期,南頭淪陷,寶安縣政府臨時遷往東莞縣。
1953年,因深圳聯接廣九鐵路,人口聚居較多,工商業興旺,寶安縣治東遷至距南頭10千米外的深圳墟。
1979年1月,撤銷寶安縣,設立深圳市。
1979年3月5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廣東省寶安縣改設為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
[25]
1979年11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將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
[25]
。深圳設龍崗、葵涌、龍華、羅湖、南頭、松崗6個管理區。
1981年3月,深圳升格為副省級市。
1982年1月,成立羅湖區,轄經濟特區全部範圍,鹽田區域為羅湖區管轄。
1983年6月,深圳經濟特區設羅湖、上步、南頭、沙頭角4個區辦事處;
1984年2月,鄧小平第一次視察深圳,為深圳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1988年11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
1989年12月1日,新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誕生。
[25]
1992年11月,民政部批覆,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寶安縣,設立寶安區、龍崗區(1993年元旦實施)。
1997年10月,國務院批准增設深圳市鹽田區(1998年實施),轄從羅湖區劃入的沙頭角鎮和鹽田、梅沙2個街道。
[28]
1998年3月,以沙頭角為中心的區域從羅湖區析出,設鹽田區,仍為特區範圍。
2007年5月,光明新區成立,管轄公明、光明兩個街道,地處深圳西部。
2010年7月,深圳經濟特區範圍延伸到龍崗、寶安。
2010年8月26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把前海建設成為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範區。
[30]
2011年1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寶安和龍崗新增兩個功能新區,分別為“龍華新區”和“大鵬新區”。
[31]
2015年4月,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正式掛牌啓動。
2017年11月,深圳市複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33]
2018年1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
[34]
2018年5月,國務院批覆廣東省設立深圳市光明區,光明區人民政府駐光明街道廣場路1號。
[36]
2018年12月16日,中國共產黨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工作委員會、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揭牌,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深圳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5]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37]
2020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對外發布《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賦予深圳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支持深圳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
[38]
深圳行政區劃
編輯類別 | 名稱 | 面積 (km²) | 常住人口 (萬人) | 户籍人口 (萬人) | 非户籍人口 (萬人) | 郵政編碼 |
---|---|---|---|---|---|---|
行政區 | 78.66 | 166.29 | 107.08 | 59.21 | 518000 | |
78.76 | 105.66 | 61.72 | 43.94 | 518001 | ||
187.53 | 154.58 | 98.00 | 56.57 | 518000 | ||
74.64 | 24.36 | 7.99 | 16.37 | 518000 | ||
398.38 | 334.25 | 65.10 | 269.16 | 518101 | ||
388.21 | 266.68 | 87.76 | 178.91 | 518116 | ||
175.58 | 170.63 | 40.90 | 129.73 | 518109 | ||
167.01 | 46.30 | 9.15 | 37.14 | 518118 | ||
155.45 | 65.80 | 10.07 | 55.73 | 518107 | ||
新區 | 600 (陸地面積295) | 15.82 | 3.96 | 11.85 | 518116 | |
全市 | 2596.85 | 1350.36 | 491.73 | 858.61 | - |
深圳地理環境
編輯深圳地理位置
深圳市是中國南部海濱城市,毗鄰香港。位於北迴歸線以南,東經113°43′至114°38′,北緯22°24′至22°52′之間。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邊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惠州兩城市接壤。全市面積1997.47平方千米。
深圳地形地貌
深圳全境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部分為低丘陵地,間以平緩的台地;西部為濱海平原。境內最高山峯為梧桐山,海拔943.7米。
[39]
深圳氣候
深圳位於廣東省中南沿海地區,珠江入海口之東偏北,所處緯度較低,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短冬,氣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191]
由於深受季風的影響,夏季盛行偏東南風,時有季風低壓、熱帶氣旋光顧,高温多雨;其餘季節盛行東北季風,天氣較為乾燥,氣候温和,年平均氣温22.4℃,最高氣温38.7℃(1980年7月10日)、最低氣温0.2℃(1957年2月11日)。雨量充足,每年4~9月為雨季,年降雨量1933.3毫米,年降雨量最多紀錄2662毫米(1957年),年降雨量最少紀錄913毫米(1963年)。日照時間長,平均年日照時數2120.5小時,太陽年輻射量5225年兆焦耳/平方米。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偏東風,平均每年受熱帶氣旋(颱風)影響4~5次。
春季影響深圳的冷空氣勢力開始減弱,天氣多變,常出現"乍暖乍冷"的天氣。初春仍有較強的冷空氣影響,少數年份在2月下旬仍可出現寒潮天氣,且雨水較少,多數年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乾旱。夏季在副熱帶高壓的穩定控制下,常出現炎熱天氣,是極端最高氣温出現的時期。同時夏季也是深圳降水最為豐沛的季節,深圳的降水各地區差異很大,容易出現局地性的洪澇災害和短時雷雨大風天氣。秋季是深圳的少雨乾旱時期,多秋高氣爽的晴好天氣。由於雨水少,蒸發大,因而秋旱容易發生且發展迅速,深圳幾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秋旱發生。冬季是深圳最冷的季節,經常處於乾冷氣流的控制之下,氣温達全年最低,降水稀少。
深圳水文
截至2017年底,深圳有水庫24座,其中中型水庫9座,總庫容5.25億立方米。位於市區東部的深圳水庫,總庫容4000多萬立方米,是深圳與香港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
地下水資源總量6.5億立方米/年,年可開採資源量1億立方米。天然淡水資源總量19.3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500立方米,約為全國和廣東省的1/3和1/4。
深圳自然資源
截至2020年,全市面積1997.47平方千米,境內流域面積大於1平方千米的河流共有362條,分屬12大流域。深圳海洋水域總面積1145平方千米。深圳遼闊海域連接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線總長260.5千米,擁有大梅沙、小梅沙、西衝、桔釣沙等知名沙灘,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深圳灣紅樹林、梧桐山郊野公園、內伶仃島等自然生態保護區。
[207]
深圳耕地總資源2446.7公頃,水果種植面積9946.7公頃,林業用地7.97萬公頃。盛產龍崗雞、南頭荔枝、南山桃、石巖沙梨、金龜桔和龍華方柿等農副產品。沙井蠔是深圳的另一大特產。棲息、繁衍的國家級野生保護動物有虎紋蛙、蟒蛇、獼猴、大靈貓、金錢豹和穿山甲等;經濟價值較大的兩棲類動物5種、爬行類動物23種、鳥類30種、獸類33種。
深圳人口
編輯歷史上,深圳前身寶安縣(新安縣)原有四個民系雜處,客家、廣府、福佬與疍家人,其中客家人居多。深圳最早的客家人始於何時?目前尚無翔實可證的資料,但大批量客家人進入深圳,則是在“遷界事件”發生之後的清康熙乾隆年間。
深圳的廣府人自宋元之交從東部遷入深圳,主要居住在羅湖、福田、南山、寶安等地區。廣府人散居於龍崗,平湖可謂是龍崗區廣府民系最為集中的街道,在轄區12個社區裏,有2個講客家話,10個講平湖圍頭話。唐安史之亂後,紛擾隨之而來,每逢戰爭,嶺南就成了“避風港”。這個過程中,廣東南雄珠璣巷成了南遷的重要中轉站,而廣府人落户平湖也正是歷史必然。
[139]
順治十八年(1661年)至康熙七年(1668年)實施遷界,“寸板不許下海”“片帆不準入口”,將沿海居民內遷50裏、再遷30裏。康熙八年(1669年)新安縣復界,其他地區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才得以復界,原居民迴歸者甚少,於是招墾粵東等地的客家人入籍新安縣。粵閩贛和東江流域客家人,尤其是梅州、惠州等地的客家人,在優惠招墾政策的感召下,紛紛奔赴濱海深圳,掀起了恢復生產、開荒墾殖、重建家園的新高潮。
2018年,深圳流動人口增量達到49.83萬人。
[40]
截至2019年末,深圳常住人口1343.8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1.22萬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494.78萬人,增長8.8%,佔常住人口比重36.8%;常住非户籍人口849.10萬人,增長0.1%,佔比重63.2%。
深圳市自改革開放以來,從單一的民族成分,發展到2002年已擁有55個少數民族,是繼北京之後全國第二座匯聚齊56個民族成分的大城市,被國家列為全國12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建設工作試點城市之一。2013年,全市少數民族人口109萬人,超過上海、北京、廣州,成為全國少數民族人口聚居最大的城市。年內,深圳市1萬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12個,常住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族,其次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瑤族、回族、布依族、滿族、彝族、朝鮮族、蒙古族、黎族。
深圳經濟
編輯深圳綜述
深圳是中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總量長期位列中國大陸城市第四位,現位列上海和北京之後,是中國大陸經濟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英國《經濟學人》2012年“全球最具經濟競爭力城市”榜單上,深圳位居第二。
[41]
2019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26927.09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20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10495.84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16406.06億元,增長8.1%。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0%,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60.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03489元,增長3.0%,按2019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9498美元。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8.8%。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5.9%;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1.0%。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增長38.2%;民間投資增長9.2%;港澳台商經濟投資下降0.5%;外商經濟投資增長75.0%。2020年8月,名列上半年中國GDP十強。
[42]
2020年深圳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670.24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79億元,下降3.1%;第二產業增加值10454.01億元,增長1.9%;第三產業增加值17190.44億元,增長3.9%。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7.8%,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62.1%。
[173]
2021年11月,國家發改委同意深圳市開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試點(發改基礎〔2021〕1662號)。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實施綜合改革試點的重大機遇,按照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方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推動跨界引領發展、跨區域一體發展、跨領域協調發展、跨前沿技術融合發展,全面提高基礎設施供給能力、質量和效率,打造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儘快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經驗,發揮先行示範作用。
[201]
2021年,深圳成全省首個GDP超3萬億城市,在全國城市中排在第三位。
[213]
2022年1月28日晚,深圳發佈2021年經濟運行情況
[215]
。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為30664.85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兩年平均增長4.9%。
[214]
深圳第一產業
2019年,深圳市農作物播種面積18.41萬畝,比上年下降2.7%,其中,蔬菜播種面積14.25萬畝,下降3.3%。水果播種面積5.37萬畝,下降17.4%。全年蔬菜產量15.71萬噸,下降1.0%;水果產量3.61萬噸,下降13.0%。全年水產品總產量8.44萬噸,比上年增長7.5%。其中,海產品8.15萬噸,增長7.7%;淡水產品0.29萬噸,增長3.6%。
2021年,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6.59億元,同比增長5.1%,兩年平均增長0.9%。
[215]
2021年,深圳市農作物播種面積16.33萬畝,比上年下降3.5%,其中,蔬菜播種面積13.37萬畝,下降2.5%。水果播種面積5.17萬畝,下降13.2%。全年蔬菜產量16.83萬噸,增長4.4%;水果產量4.30萬噸,下降5.4%。全年水產品總產量7.97萬噸,比上年增長5.4%。其中,海產品7.66萬噸,增長5.4%;淡水產品0.31萬噸,增長6.1%。
[246]
深圳第二產業
2019年,工業增加值9587.94億元,比上年增長4.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7%。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43.5%;股份制企業增長7.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1.0%。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下降0.4%;重工業增加值增長5.7%。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9%,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增長5.5%,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66.6%和71.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比上年增長3.6%。其中,出口交貨值下降5.1%,出口交貨值佔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比重39.0%。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6.80%,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2021年,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1338.59億元,同比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3.4%。
[215]
2021年,深圳市全部工業增加值10356.03億元,比上年增長5.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7%。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12.0%;股份制企業增長3.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6.8%。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增長4.1%;重工業增加值增長4.9%。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2%,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9%,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63.3%和68.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比上年增長7.5%。其中,出口交貨值增長7.5%,出口交貨值佔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比重36.8%。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6.7%,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
[246]
深圳第三產業
2010年,倫敦金融城公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顯示,深圳是全球排名第九的金融中心。深圳銀行、證券、保險業機構密度、外資金融機構數量以及從業人員比例均居全國前列。計劃到2010年,金融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5%以上。6月8日深市成交額再度超過滬市,標誌着深圳金融中心地位日益穩固。
[43]
深圳是全國證券資本市場中心之一。全國兩家證券交易所之一的深圳證券交易所進入規模化、市場化發展新階段。2019年,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2205家,比上年增加71家。上市股票2242只,增加70只。上市公司市價總值237414.87億元,增長43.5%。上市公司流通市值182206.74億元,增長50.5%。全年證券市場總成交金額1007862.50億元,比上年增長37.0%。
深圳是中國第三大保險城市,也是第一個保險改革試點城市。保險公司總部增至7家,分支機構29家,保險從業人員達約3.5萬人。2019年,保險機構原保險保費收入1384.47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其中,財產險業務收入362.05億元,增長5.2%;人身險業務收入1022.42億元,增長20.7%。各項賠付支出363.85億元,下降0.2%。其中,財產險業務支出223.36億元,下降2.0%;人身險業務支出140.49億元,增長2.7%。
1982年1月,南洋商業銀行深圳分行開業,是建國以後中國引進的第一家外資銀行
[44]
。2006年再次迎來外資銀行入深潮。先後有永隆、大新、上海商業三家港資銀行開設分行。中信嘉華銀行、工銀亞洲在深開業。東亞銀行、恆生銀行開設了支行網點。深圳擁有外資金融機構38家,其中,營業性機構31家,代表處7家。
[45]
CEPA實施以來,以會計服務業、法律服務業、諮詢服務業為主的中介服務業成為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新亮點。2009年,深圳有300多家律師事務所、近6000名職業律師和286家會計師事務所、5000餘名註冊會計師。
[45]
2019年,深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82.85億元,比上年增長6.7%。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額5754.74億元,增長6.1%;餐飲收入額828.11億元,增長11.2%。全年商品銷售總額35672.97億元,比上年增長7.8%。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餘額83942.4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5.7%;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貸款餘額59461.39億元,增長13.2%。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536.04億元,比上年增長3.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765.50億元,增長7.8%;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447.70億元,增長3.1%;金融業增加值3667.63億元,增長9.1%;房地產業增加值2284.48億元,增長8.7%。現代服務業增加值12101.47億元,增長12.0%。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3260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6.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9.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11.2%,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11.9%。
2021年,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9299.67億元,同比增長7.8%,兩年平均增長5.8%。
[215]
2021年,深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98.12億元,比上年增長9.6%。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8391.97億元,增長9.2%;餐飲收入1106.15億元,增長12.7%。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12545.1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4%;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77240.78億元,增長13.6%。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667.00億元,比上年增長10.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849.71億元,增長9.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407.90億元,增長7.3%;金融業增加值4738.81億元,增長7.6%;房地產業增加值2554.77億元,增長2.9%。現代服務業增加值14698.12億元,增長7.5%。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8763.56億元,比上年增長19.9%。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8.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20.3%;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11.3%。
[246]
深圳交通運輸
編輯深圳綜述
2019年10月15日,交通運輸部確定深圳市為第一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地區。
深圳公路
2011年底,深圳市長途客運班線覆蓋省內各市縣,輻射香港、澳門及內地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隨着珠三角區域交通一體化和高速公路聯網的實現,深圳作為國家級交通樞紐城市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2012年2月27日,深圳市汽車保有量達到200萬輛,次於北京,在全國排名第二,機動車保有量排名第八。深圳道路車輛密度已經突破300輛/千米,超過了國際上270輛/千米的警戒值。國家發展改革委與交通運輸部聯合發佈《城鎮化地區綜合交通網規劃》,其中深中通道被編為G2518國家高速公路。深中通道是連接廣東省深圳市和中山市的大橋。計劃採用東隧西橋的線位方案,路線起於廣深沿江高速機場互通立交,與深圳側連接線對接,向西跨越珠江口。
2021年,深圳市民用汽車擁有量379.12萬輛,其中,私人小汽車293.68萬輛。民用轎車保有量190.77萬輛,其中,私人轎車172.10萬輛。公路總里程72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97公里。年末公共交通營運線路總長度21089.06公里。年末實有公共汽(電)車營運車輛37379輛,比上年下降2.6%。其中,公共汽車16252輛,下降4.4%;出租小汽車21127輛,下降1.1%。全年公共汽(電)車客運總量14.22億人次,增長3.0%。
[246]
深圳鐵路
深圳是國家鐵路樞紐城市,貫穿中國大陸的兩條主要鐵路幹線—京廣鐵路和京九鐵路在深圳交匯,基本明確了深圳“東西貫通、南北終到”的鐵路佈局,並新增西麗站作為深圳第二座高鐵主站。 廣九鐵路、廈深鐵路、穗深城際鐵路建成通車。贛深客專廣東段於2016年底開工建設,徵地拆遷工作已同步啓動;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已納入中國鐵路總公司“十三五”鐵路規劃項目,並計劃2018年啓動建設;福田—汕尾捷運化列車成功開通,坪山等東部片區出行條件得到改善。
[46]
深圳航運
2011年底,深圳港共擁有各類泊位172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69個,集裝箱專用泊位45個,港口綜合吞吐能力約2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1925萬標準箱。有47家國際班輪公司在深圳港開闢集裝箱國際班輪航線238條,是中國國際班輪航線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九年位居世界集裝箱港口第四位。截止2021年末深圳市港口貨物吞吐量27837.84萬噸,比上年增長5.0%;集裝箱吞吐量2876.76萬標箱,增長8.4%,其中,出口集裝箱吞吐量1456.29萬標箱,增長7.1%。全市年末擁有港口泊位數164個,其中萬噸級泊位75個。
[246]
深圳航空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位於寶安區,1991年正式通航,飛行等級為4F級。寶安機場是全國區域性樞紐機場,是僅次於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的中國第四大航空港,為世界百強機場之一。2019年,全年機場旅客吞吐量5293.2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3%。年末國際客運航線通航城市60個,通航國家29個。開通運營國際航線46條,港澳台航線4條。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是中國境內第一個實現海、陸、空聯運的現代化國際空港,通航城市92個,通航航線167條,基地航空公司9家,城市候機樓26座。機場二跑道已於2011年07月26日建成並投入使用,標誌着深圳空港進入雙跑道運營時代。機場三跑道已於2020年3月17日開工建設,三跑道位於機場二跑道和廣深沿江高速之間,長 3600 米,寬 45 米,飛行區按照最高等級4F級建設,建成後可起降A380等各類大型客機。
[205]
深圳機場綜合實力排名連續十年位居中國內地城市第四位。深圳機場T3候機樓已在2013年11月28號投入使用,進一步增強了深圳機場的運輸能力,提升深圳機場的競爭力。
深圳公共交通
- 口岸
深圳口岸是全國最繁忙的口岸之一,擁有經國務院批准對外開放的一類口岸15個,其中包括中國客流量最大的旅客出入境陸路口岸——羅湖口岸,24小時通關的皇崗口岸,以及中國首個內地與香港無縫接駁的地鐵口岸——福田口岸,唯一“一地兩檢”的陸路口岸——深圳灣口岸。2016年經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員2.39億人次,日均65.6萬人次;全年共查驗交通運輸工具1583.63萬輛次,日均4.33萬輛次。
深圳海陸空鐵口岸俱全,是中國擁有口岸數量最多、出入境人員最多、車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深圳海關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領導,業務管轄區域包括深圳市及惠州市。深圳口岸是全國最繁忙的口岸之一,深圳海關也是全國任務最繁重的海關之一。深圳海關為企業提供“24小時預約通關”等個性化服務。
從深圳市入境香港只需要十分鐘時間辦理出入境手續便可以進入香港邊境管制站(禁區)轉乘交通進入市區。深圳已建成通往境外的各類口岸18個,其中包括中國客流量最大的旅客出入境陸路口岸——羅湖口岸,24小時通關的皇崗口岸等。羅湖口岸、福田口岸均有深圳地鐵羅寶線與香港地鐵東鐵線接駁。
深圳羅湖口岸(2張)
- 地鐵
深圳地鐵(Shenzhen Metro)是指服務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的城市軌道交通,其第一條線路於2004年12月28日正式開通運營,使深圳成為中國大陸地區第5個擁有地鐵系統的城市。截至2022年1月,深圳地鐵已開通運營線路共有12條,分別為: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5號線、6號線、7號線、8號線、9號線、10號線、11號線、20號線。
[203]
深圳地鐵運營線路總長411千米,地鐵運營總里程居中國第5,構成覆蓋深圳市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寶安區、龍華區、龍崗區、光明區、鹽田區八個市轄行政區的城市軌道網絡。
[49-51]
2021年,深圳市建成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長度431公里,增加8.4公里。軌道交通線路13條,軌道交通客運總量21.86億人次,增長34.1%。
[246]
- 公交
2010年11月,交通運輸部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訂了《共建國家“公交都市”示範城市合作框架協議》,全面啓動公交都市建設。截至2010年底,深圳市共有公交線路756條,公交車輛1.25萬台,全年公共交通客流量達24.43億人次。深圳現有公交線路近854條,與內地其他城市有所不同,深圳公交有幹線、支線、快線三種類型,不同類型的巴士線路車身顏色不同。
幹線公交(藍綠色):主要走主幹道,其線路路程一般在15KM以上,其線路命名是000、M000、000A、000B、000區間等(以下“0”代表數字),比如1、21、101、M341、234區間就屬於幹線公交;
支線公交(黃色):主要走支路,其線路路程一般在10KM以內,其線路命名是B000,比如B600、B799路等就屬於支線公交;
快線公交(綠色):主要走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路,其線路路程一般在30KM以上,而且停靠站點也少,其線路命名是E00、K000,比如E10、E1、K538、K302等等都是屬於快線公交。
夜間公交(Night):在23時至次日5時運行,其命名是N00,比如N1、N20等。
高峯專線、高快巴士:其命名是高峯專線1、高快巴士1,其主要是在工作日的上下班高峯期開行,是為了滿足市民的上下班需要。
旅遊公交(Journey):其命名是J00,比如J1等。
假日專線(Holiday):其命名是H00,比如H1等。
城際公交:長68、長69、長328、長58、長21、長19、長18、長16、康11、深惠1、深莞1、深莞2、專營巴士B2、深惠3、深惠3B、專營巴士B3、專線小巴618號、福7、康7。
- 出租
的士色調 | 行駛範圍 | 起步價 | 起步里程 | 超出起步里程後價格 | 等候收費 | 夜間附加費 (23:00-06:00) |
---|---|---|---|---|---|---|
藍色 | 深圳全境 | 10元 | 2千米 | 2.6元/1千米 | 0.8元/分 | 起步價和里程價加收30% |
注:紅色的士每天6時至23時,超過25千米至50千米按里程價30%加收返空費,50千米以上加收60%。 |
深圳政治
編輯深圳歷屆領導
市委書記 | 任職時間 | 市長 | 任職時間 |
1979年1月23日-1980年6月17日 | 1979年1月23日-1980年6月17日 | ||
1980年6月17日-1981年3月6日 | 1980年6月17日-1981年3月6日 | ||
1981年3月6日-1986年5月15日 | 1981年10月15日-1985年8月12日 | ||
1986年5月15日-1993年4月 | 1986年8月12日-1990年5月23日 | ||
1993年4月-1998年1月 | 1990年5月23日-1992年11月17日 | ||
1998年1月-2001年12月16日 | 1992年11月17日-1995年5月23日 | ||
黃麗滿(女) | 2001年12月17日-2005年3月17日 | 1995年5月23日-2000年6月18日 | |
2005年3月17日-2007年12月6日 | 2000年6月18日-2003年6月17日 | ||
2008年1月2日2010年4月 | 2003年6月17日-2005年6月3日 | ||
2010年4月-2015年4月 | 2005年6月3日-2009年6月 | ||
2015年4月-2016年12月 | 2009年6月-2010年6月(任代市長) | ||
2016年12月-2017年4月 | |||
深圳現任領導
深圳市委書記:孟凡利
[225-226]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清
[193]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駱文智
[54]
深圳市政協主席:林潔
[55]
(以上信息截至2022年4月)
深圳社會事業
編輯深圳教育事業
截至2021年末,深圳市有各級各類學校總數達2766所,比上年增加53所;畢業生56.49萬人,招生69.32萬人,在校學生256.21萬人,分別增長3.8%、4.7%和5.8%。年末全市有幼兒園1896所,增加15所;在園幼兒59.76萬人,增長6.8%。有小學343所,減少4所;在校學生113.30萬人,增長3.8%。有普通中學475所,增加40所;在校學生56.32萬人,增長8.8%。有普通高等學校14所;在校學生14.52萬人,增長6.6%。全年全市普通本專科招生3.21萬人,在校生11.65萬人,畢業生2.27萬人;成人高等學校招生1.28萬人,在校生3.46萬人,畢業生1.30萬人;普通高等學校研究生教育招生1.11萬人,在校研究生2.87萬人,畢業生0.58萬人。
[246]
深圳翠園中學 | ||||
深圳市龍城高級中學 | 深圳桂園中學 | |||
坪山高級中學 | ||||
羅湖外語學校 | ||||
景秀中學 | ||||
深圳市華南師範大學附屬深圳學校 | ||||
深圳市光明區高級中學
[174]
| 深圳市光明中學
[176]
| 深圳市光明書院
[204]
|
類別 | 院校名稱 | 創辦時間 | 學校類型 | 主管部門 |
---|---|---|---|---|
高職專科學校 | 1993年 | 綜合 | ||
2002年 | 綜合 | |||
2002年 | 綜合 | |||
本科學校 | 1983年 | 綜合 | ||
2011年 | 理工 | |||
2016年 | 理工 | |||
2015年 | 綜合 | |||
2014年 | 綜合 | |||
2014年 | 理工 | 哈爾濱工業大學
[57]
| ||
2015年 | 綜合 | |||
1996年 | 綜合 | 暨南大學 | ||
2018年 | 理工 | |||
研究生院 | 2001年 | 綜合 | 北京大學 | |
2001年 | 綜合 | 清華大學 | ||
2002年 | 綜合 | |||
2014年 | 綜合 | 清華大學
[62]
| ||
2019年 | 綜合 | 清華大學 | ||
成人高等學校 | 1983年 | 綜合 | 廣東省 |
中職中專學校 | ||||
深圳市沙井職業高級中學 | 深圳市開放職業技術學校 | |||
深圳市福田區華強職業技術學校 | ||||
深圳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
[177]
| ||||
國際學校 | 蛇口國際學校 | 深圳南山國際學校 | QSI國際學校 | 大亞灣法國人學校 |
城市綠洲國際學校 | - | |||
香港人子弟學校 | 廣東省香港人子弟學校 | 福田區港人子弟學校 | - | |
台商子弟學校 | 深圳台商子弟學校 | - | - | - |
其他國際學校 | - |
深圳科學技術
2017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900億元,佔GDP比重4.10%,居全球前列;PCT國際專利申請20457件,佔全國申請總量的43.07%,連續14年居全國城市首位。
截至2021年末,深圳全市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16.63萬人,比上年增長9.4%,其中具有中級技術職稱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61.70萬人,增長7.1%。年末全市各級創新載體3070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新載體129個,省級創新載體1292個,市級創新載體1649個。
[246]
深圳文化事業
深圳市博物館(3張)
博物館
名稱 | 註冊地址 | 開館時間 | 性質 |
---|---|---|---|
深圳市羅湖區蓮塘仙湖路160號仙湖植物園內 | - | - | |
深圳市羅湖區 | - | 民辦 | |
深圳市福田區深南中路同心路6號 | 1988.11.01 | 公辦 | |
深圳市福田區上步南路 | 2007.11.21 | 民辦 | |
深圳市福田區皇崗村中心廣場 | - | 民辦 | |
水圍雅石博物館 | 深圳市福田區水圍村中心廣場 | 2005.11.07 | 民辦 |
下沙村博物館 | 深圳市福田區下沙村多功能文化樓 | 2005.05 | 民辦 |
深圳市南山博物館 | 深圳市南山區南山大道2093號 | - | 公辦 |
深圳市南山區招商街道赤灣六路九號 | - | - | |
深圳市南山區南頭街道較場路2號 | - | - | |
北頭村史陳列館 | 深圳市南山區 | - | - |
南水村史博物館
[64]
| 深圳市南山區 | - | - |
鋼結構博物館 | 深圳市南山區 | 2017.05.18 | 民辦 |
深圳市南山區蛇口沿山路21號 | 2004.09.06 | 民辦 | |
深圳市寶安區博物館 | 深圳市寶安區新安街道新安二路74號 | - | - |
深圳市寶安區 | 2008.04.28 | 公辦 | |
深圳市寶安區鄒魯潮汕民俗博物館
[65]
| 深圳市寶安區西鄉大道文化潮汕博覽園六樓 | - | 民辦 |
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羅瑞合北街一號 | - | - | |
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鵬城社區賴府巷10號 | - | - | |
深圳市鹽田區海山街道沙頭角鎮內環城路口 | - | - | |
2016.12.18 | - | ||
深圳市龍華區中國·觀瀾版畫藝術博物館 | 深圳市龍華區觀瀾街道牛湖大水田村169號 | - | - |
深圳市龍華區東縱路旁 | 2000.05 | - | |
麒麟博物館
[67]
| 深圳市龍華區大浪辦事處下嶺排社區文體活動中心 | 2013.01.04 | - |
深圳市龍華區 | - | - | |
注:除政府辦博物館外,還有私立、集體、公私合作等不同模式的博物館。 |
美術館
大劇院
深圳大劇院是特區建立之初政府投資興建的“八大文化設施”之一,是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設重要陣地和現代化都市新文化的標誌。
音樂廳
深圳音樂廳是深圳市文化設施中的標誌性建築。
白花客家文化中心公園
白花客家文化中心公園選址於富民路東側、白花大道北側,用地面積為190196.30平方米。該項目位於深圳市基本生態控制線範圍內。
[189]
公園選址於深圳市光明區光明街道的富民路東側、白花大道北側,用地面積為190196.30平方米。該項目屬“公園”,位於深圳市基本生態控制線範圍內。該項目投資約8000萬元,於2020年12月啓動建設,預計至2021年12月竣工。
[190]
該項目通過傳承和弘揚客家文化,讓社區居民有效增強客家鄉親的凝聚力、親和力和文化自信,同時讓更多人瞭解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據瞭解,深圳經濟特區發展史雖然只有40多年,卻擁有7000年的人類活動史、2000年的海洋文明史、1700多年的城市建設史、600多年的海防史,以及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
[190]
深圳體育事業
賽事:2011年8月12日,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深圳開幕,是中國繼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廣州亞運之後的又一大盛事。來自世界15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萬名大學生運動員參加,深圳是該運動會史上最年輕的舉辦城市。
[69]
深圳醫療衞生
截至2021年末,深圳有衞生醫療機構5241個,比上年增加555個,其中醫院145個;衞生機構擁有牀位63990張,增長1.7%,其中醫院病牀58795張,增長2.0%;衞生技術人員113284人,增長6.6%。全年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完成診療量11422.62萬人次,增長26.9%,其中處理急診823.24萬人次,增長28.6%;入院人次183.89萬人次,病牀使用率75.4%。
[246]
醫療機構:深圳市人民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深圳市中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深圳市康寧醫院(深圳市精神衞生中心)、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健康教育與促進中心等。
深圳通信傳媒
深圳已經形成了新聞出版業、廣告業、文化產品製造業、文化娛樂業、體育業、文化旅遊業、廣播影視業等一批骨幹文化產業,其中印刷、媒體、文化旅遊等產業,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70]
擁有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2座,廣播電視中心3座,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100%。全年報紙出版印數28003萬份;雜誌1106萬冊;圖書1380萬冊。2021年深圳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283.17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其中,郵政業務量(按2020年不變價計算)890.12億元,增長11.9%;電信業務量(按2020年不變價計算)393.05億元,增長25.1%。年末固定電話用户394.2萬户。年末移動電話用户2804.1萬户。年末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628.5萬户,移動互聯網用户2597萬户。
[246]
深圳城市建設
2021年2月,入選交通運輸部ETC智慧停車試點城市名單。
深圳對口合作
2022年6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其中明確,贛州市(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深圳市、百色市(左右江革命老區) ——深圳市、汕尾市(海陸豐革命老區) ——深圳市建立對口合作關係。
[231]
深圳會展事業
深圳是中國內地著名會展城市。鐘錶展已成為全球第三大鐘表專業展,傢俱、珠寶首飾等傳統產業產品展會日趨規模化、國際化。總投資25億元、佔地22萬平方米、總計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的深圳會議展覽中心於2004年竣工並投入使用。在170餘家展覽企業中,註冊資金1000萬元以上有25家。
深圳歷史文化
編輯深圳綜述
經歷多次中原漢人由北向南的大遷徙,約至宋元之間,嶺南地區形成以不同方言和習俗為主要界定標誌的廣府、客家兩大民系。深圳地區屬珠江三角洲文化圈,居民歷來以廣府、客家兩大民係為主。直至1979年建市,深圳仍然保持着這種居民結構格局。在風俗方面,以兩大民係為主,呈現出各自不同的風貌特色。
[236]
廣府民系居民(以下簡稱廣府人)廣府人在深圳俗稱“本地人”,指世居本地講粵語(又稱“白話”)的居民。深圳廣府族羣基本集中在沿珠江沙田地區和廣九鐵路深圳段以西的西鄉、福永、沙井、松崗、公明、光明6個鎮,南山區(西麗街道除外)、羅湖區(桂園、筍崗、東門、南湖以及水貝、黃貝嶺村)、福田區(梅林除外)及平湖(山廈、李朗除外)、大鵬、南澳(東湧、西涌、半天雲除外)等鎮。深圳地區最早的廣府人,是由早期中原移民與古南越族人自秦漢以來的(包括公元前204年至公元前110年由趙佗建立的南越國時期)長期互相交融中,逐漸形成的最早的漢族民系。
[153]
[236-238]
客家民系居民(以下簡稱客家人)客家方言地區主要在廣九鐵路深圳段以東的鹽田、沙頭角、橫崗、龍崗、坪地、坪山、坑梓、葵涌、石巖、布吉、龍華、觀瀾等地,羅湖區(蓮塘、東曉、東湖、清水河以及羅芳、水庫新村)、福田區(梅林、蓮花街道)、南山區(沙河、西麗街道)。據《寶安縣誌.方言》載“客家方言使用人口占全縣户籍人口56%,粵方言44%”(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版)。第一批進人深圳地區的客家先民難以確證。一般認為自宋末開始,從中原輾轉閩、贛、粵山區遷人,“深港地區的客家人並非一竿子插到底,而是經過幾代的輾轉奔波,來到嶺南海隅的”。如坪山鎮客家圍屋“大萬世居”曾氏一族,“祖籍山東,為孔子著名弟子曾參後裔。西漢末年王莽篡漢,避亂江西吉安府吉水鎮,唐代徙居樊城,宋代遷福建汀州,隨後又遷至廣東潮州定居。至明洪武年間,先後遷至長樂(今廣東五華)、興寧。清雍正年間,由75世孫簡輝公率家族遷至坪山。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端義公創建大萬世居(又稱大萬園)。族人後尊端義公為始祖,繁衍至今已有八代。”曾氏一族輾轉南遷至深圳定居的過程,在深圳客家人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236-238]
客家人是來自於中原的漢族,是由於戰亂遷徙至閩粵贛這一個特定的區域
[186]
,文化方面與當地的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一個具有獨特客家方言系統、獨特文化習俗和情感心態穩定的漢族支系
[159-160]
。清初“遷海復界”政策有關,客家人大批量進入深圳,大都是來自今梅州市的梅縣、興寧、五華等縣,帶來了客家傳統文化因素。深圳是客家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融點,許多客家遺蹟都可以顯示出濱海客家的海洋文化特點。為進一步加強客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深入探討深圳客家歷史文化與創新發展,呼應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第七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暨首屆客家文化創新論壇”日前在深落幕。此次共有100多名來自海內外的客家研究專家、學者、客籍知名人士和企業家前來參加。22日上午市領導和專家學者代表致辭,下午進行了分組討論,還特設一個青年論壇和企業論壇
[157]
。
開幕式上,深圳大學副校長、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李鳳亮致辭表示,在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建設過程中,深圳本土的客家人可以説是這座現代化城市的最早見證者。深圳的客家人最早於明代遷入,而大量遷入則是在康熙年間。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中,客家人憑藉自己的勤勞勇敢與聰明才智漸漸在這個新城市站穩腳跟,成為深圳原住居民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深圳濱海客家文化,深圳“鵬城”的別稱也來源於境內的客家古建築羣
[157]
。
深圳文化遺產
序號 | 名稱 |
---|---|
1 | |
2 | |
3 | 下沙祭祖習俗 |
4 | |
5 | |
6 | |
7 | |
8 |
1 | 疍民過年習俗 |
2 | |
3 | 紅釉彩瓷(滿堂紅)燒製技藝 |
4 | 疍家人婚俗 |
5 | 甘坑客家涼帽製作技藝 |
6 | 福永醒獅舞 |
7 | |
8 | 駱氏腹診推拿術 |
9 | |
10 |
序號 | 名稱 |
---|---|
1 | 李氏筋傷點穴推拿術 |
2 | 道家龍門派(嗣廣)點穴牽頓脊椎整復術 |
3 | 張氏傳統燈籠製作技藝 |
4 | 喜嫁禮餅(合成號)製作技藝 |
5 | 剪影 |
6 | 螳螂拳(華林) |
7 | 賀氏剪紙 |
8 | 西鄉北帝古廟三月三廟會 |
9 | 不孕不育症中醫療法 |
10 | 平樂郭氏正骨祖傳秘方和配製方法 |
11 | 深圳傳統小食製作技藝 |
12 | |
13 | 棉塑(肖氏) |
14 | 剪紙(田氏) |
15 | 肘捶 |
16 | |
17 | 潮俗皮影戲 |
18 | |
19 | 平湖紙龍 |
20 | 南山醒獅舞 |
21 | 陳仙姑的故事 |
22 | |
23 | |
24 | 香雲紗染整技藝 |
25 | 涼帽、圍裙帶編織技藝 |
26 | 向南侯王誕祭典 |
27 | 天后寶誕祭典 |
28 | |
29 | |
參考資料 |
深圳方言
深圳以普通話為主流語言。大多公共服務機構、專業人士和工商業界人士都能用英語提供服務,大多數青少年能講英語。深圳的新移民來自全國各地,與原居民(原寶安縣居民)形成了一個“多方(言)雜處”的語言環境。現代漢語方言按照通常的分類有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七大方言。這七種方言在深圳境內普遍存在,川調、湘語、吳音、閩聲等隨處可聞。
[71]
[235]
深圳境內原居民所使用的方言主要有客家方言和粵方言,還有個別潮汕話方言點。境內客家方言和粵方言又各有特點,呈現出“五里不同調,十里不同音”異常複雜的局面。深圳客家話內部從語音角度看,大致有橫崗話、布吉話、葵涌話和觀瀾話等四種類型。
[72]
深圳粵語,根據其不同的語音特點,可以分為五種類型,即中路白話、東路白話、西路白話、漁民話和大鵬話。南山區南頭至寶安西鄉為中路白話,福田區、羅湖區為東路白話(又叫圍頭話),深圳粵語還包括珠江口沿江東岸的漁民話(又稱基圍話),還有被認為“不白不客”的大鵬話(方言基礎是粵方言,但同時有客家話的一些特點)。深圳客家方言主要分佈在深圳的北部、中西部和東部大片地區,粵方言主要分佈在深圳西部和南部地區,這是大致的分佈;事實上各區不少街道兩種方言並存。
[235]
深圳民俗
- 綜述
深圳原居民民風淳樸,保留了較多的民間習俗。自秦漢中原漢族人進入嶺南到兩晉時期,深圳地區已大致完成從原生狀態的民俗向以儒家文化為內核的漢民俗的轉變。約至宋元之間,嶺南地區形成了以不同方言和習俗為主要界定標誌的廣府民系、客家兩大民系。
[73]
300多年來,深圳客家人篳路藍縷,艱苦奮鬥,辛勤墾殖,開枝散葉。每當民族危難之際或重要的歷史關頭,深圳客家人都能挺身而出,敢為人先,創造奇蹟。從“復界墾殖、九龍海戰、李朗開放、庚子首義、東縱抗日、蛇口試管”這六個重要的歷史事件與時間節點,可以梳理出一部深圳客家簡史,從中演繹出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折射出深圳客家人在這片神奇土地上的獨特貢獻。
- 戲曲
講粵語的羅湖、福田、南頭、蛇口、西鄉、福永、沙井、松崗、公明、光明、平湖和大鵬地區的人喜愛粵劇。與粵語鎮村相近的客家地區,比如石巖、龍華、觀瀾、布吉、鹽田、沙頭角、橫崗、龍崗等地原住民,也會對粵劇團巡演到此踴躍買票觀看;重大節慶和醮誕祭祀活動,也會像講粵語的村鎮一樣,包兩場粵劇開鑼演唱欣賞。至於坪地、坪山、坑梓、葵衝等客家村落,因為以前對粵語“唔識聽”,所以較少看。
[142]
萬豐粵劇:萬豐村民間有迎神賽會演戲的習俗,每遇祭祀、喜慶、宗族活動,都與演戲相結合,請戲班成為當地的家常便飯。民間藝人與戲劇愛好者,農忙務農,農閒從藝。因此,萬豐村的粵劇藝術能經久不衰而流傳下來。直到現在,萬豐擁有兩次榮獲國家金獎的村辦專業粵劇團,組織了羣眾粵樂社,還重修“八音樓”,積極開展羣眾性粵劇活動,2004年由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民間藝術(粵劇)之鄉。
- 祭祖
“辭沙”祭媽祖大典:是南山赤灣天后宮特有的一項傳統民間習俗。
- 飲食
下沙大盆菜宴習俗:形成於南宋末年,是深圳灣一帶地區特有的一種飲食習俗,而以福田區西南部的下沙村為代表。
安琪廣式月餅製作技藝:廣式月餅因主產於廣府民系的分佈地區而得名,起源於唐代。安琪廣式月餅是廣式月餅的重要分支,它起源於清代新會梁氏的“永記餅店”。經過幾代人的傳承發展,其麪皮製作、餡料煮制、包餡、烘餅等多道工序均能獨樹一幟。
[147-148]
葵涌客家茶果製作技藝:葵涌客家茶果製作技藝是流傳於大鵬新區葵涌辦事處的一種客家傳統飲食製作方法,將糯米、粘米浸泡後磨成漿或打成粉團,包裹豐富的食材,蒸煮製作成糕點。起初,茶果用於祭祀,後來廣泛用於春節、清明、十月朝、冬至等節慶與婚嫁、建房等客家日常禮俗,客家方言俗稱“粄”,現主要流傳於葵涌辦事處高源及其周邊社區,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人聚居區域。
[188]
橫崗客家茶果製作技藝:橫崗客家茶果製作技藝藴含着豐富的歷史底藴,自1892年以來,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橫崗,客家人的宴席上必定備有茶果,茶果在橫崗客家人的現實生活中有着極其重要的位置。它體現了客家人飲食文化的內涵,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習俗中佔有重要地位。目前,橫崗客家茶果製作技藝在深圳主要分佈於龍崗區橫崗街道。
[187]
- 醒獅
七星醒獅:深圳的醒獅主要分佈在西部地區如寶安、沙井等,松崗七星醒獅成名於民國初年,分為黑、黃、白、紅色醒獅,各色醒獅各有獨到之處,流傳至少已有一百多年,“松崗七星獅舞”於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43]
福永醒獅:福永醒獅舞從清嘉慶年間起沿襲至今。傳統上以橋頭、塘尾、福永、懷德、白石下五村獅隊為佼佼者,以後橋頭、塘尾醒獅最具盛名。
[146]
南山醒獅舞:醒獅表演是深圳市南山區的一項傳統民間文藝活動,南山醒獅源於廣東醒獅。清朝末年,向南村有一支麒麟隊,善舞麒麟,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將麒麟隊改為醒獅隊,開始舞獅,且技藝高超。
[149]
上川黃連勝醒獅舞:上川“黃連勝”醒獅舞起源於清朝末期,盛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為當地武術高手黃連勝所創。現主要流傳於深圳市寶安區上合村,在黃連勝到過的香港、荷蘭、印度都有其弟子在傳承。
[150]
- 廟會
北帝誕廟會:寶安區西鄉北帝古廟“三月三”廟會始於明朝萬曆年間(公元一五三七年),距今有近500年的歷史。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傳説中北帝的誕辰,廟會巡遊作為歷史悠久的民俗文化活動,藝術價值極高且文化底藴深厚。
[145]
松崗賽龍舟:松崗賽龍舟歷史悠久,因深圳松崗是文天祥的後裔聚集地,為了傳承其精神,從清末開始就有端午期間賽龍舟的習俗,至今已有上百年曆史
[158]
。深圳“松崗賽龍舟”被列入第二批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44]
- 舞蹈
沙頭角魚燈舞:深圳首個國家級“非遺”項目。鹽田區沙頭角魚燈舞起源於明末清初,是沙頭角沙欄嚇村的一種獨特的民間舞蹈,流行於沙頭角、鹽田及香港新界的擔水坑、崗下新村等地,成為逢年過節、拜神祭祖、喜慶豐收的必備節目。
大船坑麒麟舞:寶安區大浪街道大船坑村舞麒麟約開始於明嘉靖年間,作為大船坑客家人幾百年來的民間傳統喜慶、祭奠等活動。
坂田永勝堂麒麟舞:龍崗區布吉鎮板田永勝堂麒麟舞逢年過節或喜慶的日子前往各地鄉村表演參拜,表示福壽大好日子。
龍崗舞龍:舞龍是龍崗客家地區形成的以娛樂、慶典、鍛鍊身體相結合而別具特色的一種民間活動。
坪山麒麟舞:龍崗區坪山街道是客家人聚居地,有舞麒麟的傳統。
龍城舞麒麟:流傳於龍崗一帶的重要民俗活動,出現在民國時期末年。麒麟一直以來是客家人所崇奉、喜愛的祥瑞神獸,寓意平安、祥和,能夠給人們帶來吉祥和好運。
黎圍舞麒麟:羅湖區中部的黎圍村(現為水庫新村)麒麟舞是一個有一百多年曆史的民間民俗舞蹈。麒麟舞是幾百年前嶺南的客家人從中原輾轉遷徙帶來的民間舞蹈。黎圍村坐落在 深圳梧桐山下沙灣河與梧桐河交匯處,是羅湖、福田去龍崗、惠陽必經之地。
- 山歌
石巖客家山歌:流傳於寶安區石巖街道有客家人居住的各個社區,用客家話唱,基本是四句和五句七字體,第一、二、四句押韻。演唱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個人自唱也可以兩人一唱一和,其中擂台鬥歌是客家山歌最精彩、最激烈、最吸引人的一種演唱形式。
- 服飾
甘坑客家涼帽製作技藝:龍崗區布吉街道甘坑涼帽的製作從清朝嘉慶年開始也有兩百年曆史。早年甘坑涼帽村始祖張錦超學到從福建長汀府張太婆承傳過來的涼帽手藝後,傳給子子孫孫以織涼帽為生。深圳、香港新界、東莞、惠州一帶客家地區婦女,甚至東南亞、歐、美唐人街中的深圳藉婦女都喜歡它,即使不戴,也買一兩頂掛在牆上裝飾,聊解鄉愁。
坪山打醮:坪山客家人獨特的傳統習俗。每8年一次的打醮(集體祭奠神靈)地點聚在關帝廟前的廣場上,祭典儀式由坪山圩的首腦主持,祭桌上擺滿果脯酒饌,大香爐裏插滿檀香,鄉民們在廣場上連續嬉戲七天八夜。由於打醮習俗勞民傷財,於1943年被廢除。
- 其他民俗
漁民娶親:南澳最具特色的風俗之一。當漁村女子成親之日,新娘被眾多漁家姐妹簇擁前行,身後有鑼鼓樂隊和幾組舞龍舞獅隊載歌載舞,緊隨其後是一名男扮女裝的漁民帶領着一羣頭戴漁帽、手操船槳的漁家婦女列隊而行,一路撐槳,迎親到家。
深圳傳統建築
- 古城
大鵬所城(2張)
南頭古城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前寶安縣政府所在地,始於東晉,已有近1700年曆史。從東官郡到所城,再到新安縣,南頭古城成為深港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見證了東晉以來深圳地區的歷史變遷、興亡更替,是深圳和香港的歷史之根、文化之源。南頭古城主街風貌以嶺南廣府建築風格為基調。
[161-162]
- 民居
深圳主要包括廣府式、客家式、廣府客家混合式、中西合璧式建築等。深圳西部主要是廣府人聚居區,遺留大量廣府式民居;東部主要是客家人聚居區,有大量客家圍屋;中部地區則以兩者混合式建築為多。由於深圳處於廣東沿海且又與香港曾為同一行政區域,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較早較深,中西文化的融合也反映在建築領域。因此,深圳的傳統建築呈現出五彩繽紛的景象。
[73]
廣府文化是清朝以前深圳文化的主流文化,也是深圳傳統建築的主要來源,深圳地區現存的傳統建築有相當一部分含有大量來自廣府文化中心地的傳統文化因素。此外,在深圳傳統建築中,客家傳統文化來源也不容小覷。這和明末清初“遷海復界”政策有關,這為新安縣(現深圳市、東莞市和香港地區)的傳統建築帶來了大量的客家傳統文化因素。
[152]
鶴湖新居:位於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羅瑞合居民小組,坐西南朝東北,是全國現存最大的客家圍屋之一,總佔地面積約25000平方米,包括月池、禾坪、圍屋三部分。1996年被原龍崗鎮政府闢為深圳市龍崗客家民俗博物館,2002年被列為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廣東興寧客家人羅瑞鳳在清代乾隆年間開始興建,是集生產、生活、防禦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客家圍堡,原為龍崗羅氏聚族而居的家宅。圍屋前寬165.9米,後寬116.3米,進深104米,建築佔地面積約15000平方米,內有單元房179套。圍屋由內外兩圍環套而成,內圍呈方形,中心為府第式三堂兩橫;外圍近似梯形。整座建築壁壘森嚴,共有八角樓、兩望樓,正面三開門,圍牆上佈滿射擊孔。有“九廳十八井,十閣走馬廊”之稱。鶴湖新居是深港地區城堡式圍樓的典型代表,集閩、贛、粵客家圍屋的精華,綜合了粵東北地區堂橫屋、圍龍屋和四角樓的要素,並雜糅許多廣府建築元素,體現了客家文化與廣府文化的交融,是深港地區客家人智慧的結晶,也是客家人開發深圳東部的歷史見證。
[167]
大萬世居:位於深圳市坪山新區,為曾氏家族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所建,至今已有220年曆史,先祖名為曾端義。世居佔地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6萬平方米,共有房屋400餘間,是全國最大的方型客家圍屋之一。1984年,大萬世居被列為深圳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萬世居是深圳目前保存最大的客家圍屋,見證和經歷了深圳東部早年的移民史和拓荒史,被視為是研究深圳人文歷史的活化石。大萬世居平面近方形,以宗祠為中心對稱佈局,師承“前後三坐落,左右兩護厝”的典型客家民居佈局形式,宗祠由三重大殿組成,呈三進兩井結構,雕樑畫棟,牌匾楹聯點綴其間,反映了各個時期的社會文化特點和客家人的流連變遷,極具歷史藝術價值。
元勳舊址:是典型的廣府圍村建築,前有門樓,後有神廳,外圍原有護河,四角有二層的閣樓。閣樓間以城牆連接,城牆由青磚砌成,城牆寬1.2米,高5米,城的平面呈長方形,面闊68米,進深63.5米,有3條縱巷,6條橫巷,3眼水井和140多間民居。後部建有何氏宗祠,東側有天后宮。整座圍屋建築雄偉壯觀,南面大門外牆用紅粉石砌成,門額石匾刻有“元勳舊址”四個大字。1988年,元勳舊址被列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又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鳳凰古村是一座有着700多年曆史的深圳廣府古村落,是廣東省內古建築較集中、保存較好、面積較大的典型廣府民居建築羣之一,是文天祥族人後裔、文氏宗族的祖居和民居,已被《深圳市紫線規劃》列為六大重點古村落之一。古村裏現保留60多座明清時期民居建築,古建築有祠堂、書室、家塾和民居4種類型,具有重要的實物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
[141]
觀瀾版畫村:穿越萬頃碧波,當我們把目光定格在深圳這座奇蹟般崛起的城市,那瞬間凝固的是摩肩接踵的人羣和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景象。就在這塊版圖的中北部,有一方鍾靈毓秀的山水——龍華區觀瀾版畫基地,那裏仍保存着水塘、古井、宗祠、碉樓等客家村落的遺蹟,為大家呈現了另一幅田園式的原生態美妙圖畫。
[168]
觀瀾版畫基地位於觀瀾街道大水田社區(原稱“大水田村”),由200多棟近300年曆史的嶺南客家老屋村改造而成。白天的版畫基地古樸清雅,古村落依山傍水而建,排屋形制,水塘、古井、宗祠、碉樓古色古香,構建成獨特的客家居住風情。農人在菜地裏勞作,婦女在古井邊洗衣,畫家們在精心創作,孩子們在愉快寫生,寧靜而安詳。從時尚又喧鬧的都市猛然踏進這個古色古香的村落,凝望着那一棟棟古老的房屋,會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彷彿又回到了300年前那個客家人生息繁衍、創業奮鬥的年代。
[168]
客家圍龍屋:客家圍龍屋是典型客家民居建築,與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杆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龍崗羅瑞合村“鶴湖新居”的羅氏、坪山辦事處大萬世居的曾氏、坑梓辦事處龍田世居的黃氏和茂盛世居的何氏,他們歷經幾代修建的圍龍屋,見證了這些家族的興衰。客家人選擇丘陵地帶或斜坡地段建造圍龍屋,主體結構為“一進三廳兩廂一圍”,建築材料有沙、石、土、瓦等, 砌牆用的黏合物大部分是石灰、桐油、紅糖的混合土,黏性特別強,千年不松。普通的圍龍屋佔地0.54公頃、0.67 公頃,大圍龍屋的面積在2公頃以上, 建好一座完整的圍龍屋需要5~10年、甚至更長時間。一座圍龍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壘,適合幾十個人、百多人或數百人居住。
[71]
大田世居:客家的圍龍屋,是客家人最為典型且富有特質的民居建築。大田世居位於龍崗區寶龍街道龍東社區陳源盛村,佔地面積10255平方米,始建於1825年,整體結構完整、穩定,現存的建築物基本保留原有建築風格,是難得的保留完整的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
[170]
大田世居暨大田匠作文化村採取“政府指導、市場化運營、多元合作”的模式,通過融合智慧科技與傳統匠作,整合政府、高校、協會、博物館、文創企業、服務機構及名人名企等文化資源,計劃打造成集文博展示、非遺文創、手作體驗、親子教育、農耕體驗、藝術生活於一體的“文博+文創+田園”綜合體,承載區域文化創意產業、公共文化活動、IP孵化、文創辦公、觀光遊覽等功能,為轄區居民和入駐企業提供全新的人文體驗和產業發展空間。作為深圳首個政府主導型文物古建築保護與活化利用示範項目、首個匠作文化產業聚集高地/孵化器、首個農工研學一站式親子體驗園區,大田世居暨大田匠作文化村地處寶龍街道龍東社區源盛路6號,按“五園一坊”總體佈局,將建設匠作博覽園(博物館集羣)、當代藝術陶瓷博覽園、匠心公園、匠師工坊等幾大區域,規劃總面積23萬平方米,其中啓動區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項目結合東方美學思想、中國傳統造園文化與現代生活品味,創建中國風的建築、園林、景觀,傳達獨特的空間結構敍事美感,營造綠色環保的人文意境。“大田世居位於龍崗中心城和坪山區之間,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可輻射周邊數百萬人羣,項目啓動後即可快速實現超高人氣。”
[171]
新橋世居:國際低碳體驗中心由位於坪地街道國際低碳城旁的新橋世居圍屋改造而成,佔地面積8339.56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18339.53平方米,是國際低碳城核心區的重要配套項目,對於擴大國際低碳城品牌影響力、完善區域功能、提升國際低碳城品質具有重要意義。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主要為修繕現有建築並改造成特色展覽館——國際低碳體驗中心,二期將對整體環境進行提升,對部分房屋改造修繕,打造配套業態。國際低碳體驗中心項目以低碳文化為主題,以客家圍屋為載體,進行文化、形態、業態的綜合提升,將打造成集文化展示、科普教育、創意產業、休閒美食等功能於一體的歷史文化特色村落。該項目一期在最大限度保留新橋世居客家圍屋原貌的基礎上,以其原有建築作為空間載體,將在內部設置客家圍屋與傳統“低碳生活”主題展、“低碳24小時”主題展、坪地蕭氏家族主題展。國際低碳體驗中心在建築、空間、內容等方面充分考慮客家圍屋的特色,採取了分類利用、因地制宜的活化策略。對於新橋世居內的一類保護建築,根據“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了風貌修繕。
[169]
“客家圍屋和客家人的生活本身就運用踐行了低碳理念。”在詳細瞭解國際低碳體驗中心建設情況後,戴斌指出,國際低碳體驗中心建設對於完善國際低碳城周邊配套有重要意義,要統一風格,進一步優化周邊環境;要充分挖掘客家圍屋特點與客家人的低碳生活理念,把兩者相結合,突出低碳元素,打造體驗中心。
[169]
甘坑客家小鎮:甘坑客家小鎮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吉華街道甘坑村,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項目通過文旅融合發展,改變了原來“髒、亂、差”的“三無”人員聚集地的情況,帶動社區集體經濟由低端製造業向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榮獲中國文化旅遊融合先導區、全國最美小鎮、廣東省“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深圳市特色文化街區、深圳市文化產業園區等榮譽及稱號,被中組部列為全國革命老區村支部書記培訓班現場教學點。小鎮以“文化+旅遊+科技”理念佈局,在保留傳統客家文化、建築韻味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客家文化元素,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甘坑涼帽”為內涵,進行IP開發和衍生打造,開創IP TOWN 特色小鎮發展模式,在小鎮落地主題酒店、VR主題樂園、國際繪本大賽、親子農場、繪本館、文化餐廳等衍生品牌。同時結合VR、AI等高新科技元素,打造集文化旅遊、田園休閒、生態度假、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多元複合型旅遊目的地。
平湖老圍:平湖是龍崗廣府文化最集中的區域。作為廣府人的棲居地之一,平湖有許多老圍。其中在平湖當地,建圍最早、最出名的是伍屋圍、大圍、松柏圍。三座老圍位於平湖街道鳳凰社區和平湖社區,建於明朝中前期,距今五六百年。其中,松柏圍數十棟120餘間清代建築,以房子頂部的鑊耳形封火山牆最為醒目,是龍崗地區清代廣府建築的範本。
[153]
深圳宗教
深圳(8張)
深圳音樂
福永潘氏四世祖潘禮敬,生於元至正三年(1343年),自幼穎悟過人,熟讀萬卷,尤通音律,常擊節吟唱樂曲。到了九世祖潘楫,生於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長於書香世家,畢生研究音樂,著書《律呂圖説》行世。潘楫對粵樂研究的卓著成就,澤披嶺南,有“鐸振珠涯”之譽。時中奉大夫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遊應權,為《律呂圖説》作序,高度評價“有真見,可以破千古不決之疑,可以素千古不傳之緒”。參議大夫前翰林院編修袁昌祚也為之作序,推崇此書。潘楫對嶺南音樂的研究、傳播和普及,是深圳音樂學者第一人。
[142]
深圳設計
深圳2008年11月19日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加入全球創意城市網絡,並被授予“設計之都”稱號,成為全球第六個“設計之都”。深圳設計行業的發展為香港設計業所帶動,逐漸成一些比較優勢。深圳擁有為數眾多、影響全國乃至世界的設計精英。
深圳動畫
深圳是中國動漫產業基地之一,是中國最早為海外加工動畫的城市。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內地第一個港資動漫公司翡翠動畫落户,鼎盛時期曾匯聚了中國近70%的動畫創作人才,為中國國內外加工製作了大量的動畫片。文化產業在深圳正在成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第四大支柱產業”。
深圳節慶
深圳主要文化活動有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深圳讀書月、市民文化大講堂、深圳外來青工文化節、深圳社科文化普及周、深圳客家文化節。此外,“中國(深圳)國際鋼琴協奏曲大賽”、“深圳沙灘音樂節”、“鵬城金秋”藝術節、“深圳國際旅遊文化節”、“青春之星電視大賽”等數十個文化節慶活動在深圳也有廣泛影響。
深圳有10個文藝家協會,19個專業藝術團體。擁有3000多人的文藝工作者隊伍。塑造了“大劇院藝術節”、“國際水墨畫雙年展”、“國際雙年鋼琴比賽”、“中外藝術精品演出季”“深圳客家文化節”等文化節慶品牌。2006年,深圳市文化系統共獲省級以上獎項349項,其中國際級獎26項,國家級獎152項。全年文化系統內藝術表演團體演出218場,藝術表演場所藝術演出247場。
深圳風景名勝
編輯深圳綜述
深圳是全球10大熱門旅遊目的地城市
[74]
,主要旅遊景點有世界之窗、歡樂谷、深圳紅樹林、東部華僑城、蓮花山、筆架山、梧桐山、羊台山、鳳凰山、大小梅沙、仙湖植物園、東門老街、大鵬灣、中英街、歡樂海岸、大鵬所城等。
深圳深圳八景
2018-07-22 | |
蓮山春早:蓮花古有聖名,以美而清純著稱。蓮花山位於深圳市中心區北端,因山形似蓮花而得名。山頂廣場建有鄧小平塑像,可以俯看中心區全貌。 |
一街兩制:中英街位於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鎮。1898年刻立的“光緒二十四年中英地界第×號”的界碑樹於街中心,將原沙頭角一分為二,東側為華界沙頭角,西側為英(港)界沙頭角,故名“中英街”。仍為“一國兩制”分界線的標誌。中英街以其“一街兩制”的獨特政治歷史聞名於世。 | |
深圳主要景點
東部華僑城 | |||
深圳鳳凰山 | 深圳蓮花山公園 | ||
深圳海濱生態公園 | |||
東山珍珠島 | 黑巖角 | ||
荷坳日月潭農莊 | |||
深圳美食街
東門美食街、八卦一路美食街、向西村美食街、香蜜湖美食街、景田美食街、振華路美食街、上梅林美食街、水圍村美食街、布吉美食街、蛇口美食街、車公廟美食街、國貿美食街、翠竹美食街、鳳凰路食街、華強北食街、樂園路食街、鹽田海鮮街、海岸城食街、創業路食街、黃貝嶺食街、蓮塘食街、蔡屋圍食街。
深圳特產美食
編輯深圳有豐富的海產、果類、禽類等地方特產,比較著名的有沙井鮮蠔、南山荔枝、西麗芒果、大鵬雲霧茶、公明燒鵝、西鄉基圍蝦、石巖沙梨、南澳鮑魚、南澳海膽、坪山金龜桔、福永烏頭魚、松崗臘鴨、龍崗三黃雞、光明乳鴿、南山甜桃等,其中以沙井鮮蠔、南山荔枝、西麗芒果最具代表性。
深圳著名人物
編輯深圳凌道揚
深圳龍崗區布吉人,1915年與韓安等林學家上書北洋政府,倡議以清明節為中國植樹節,同年獲批。自1929年起至抗日戰爭前夕,他連續擔任中華林學會理事長。1955年任崇基學院第二任院長等,是香港中文大學的締造者之一。1960年出任香港聯合書院院長。
[76]
深圳曾生
(1910-1995)深圳龍崗坪山鎮(現深圳坪山區)人,東江縱隊司令員。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授少將。獲三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會員,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深圳劉黑仔
1917年出生於龍崗區大鵬所城東北村,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參加惠寶人民抗日遊擊部隊。因槍法特准,有“神槍手”之稱,名揚港九的傳奇式人物。
深圳賴恩爵
新安縣大鵬城(今龍崗區大鵬街道,祖籍河源紫金)人。清道光年間任廣東水師提督。曾領兵打響鴉片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上反侵略戰爭的第一戰——九龍海戰。晉封振威將軍。與其祖父賴世超(武功將軍)、其父賴莫揚(振武將軍)、其叔父賴信揚(安鷺將軍)其族兄賴思賜(武功將軍)並稱為賴氏“三代五將軍”。
深圳麥克·楊進華
蘇裏南第三代華人,祖籍龍崗區龍城街道龍西社區樓嚇村,其祖輩早在100多年前就移居蘇裏南。通過刻苦努力,麥克·楊成功融入了當地主流社會,並擔任為蘇裏南環境整治和土地森林政策部部長,成為蘇裏南有史以來為數不多的華人部長之一。
深圳汪公式
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任廣東提刑按擦司按擦使,駐紮在南頭城。汪公式在屯門抗擊葡軍,他學習葡萄牙佛郎機炮的鑄造,“師夷之長技以馭夷狄”,把葡萄牙軍隊趕出了深圳。他是中國向西方學習先進武器的第一人,也是最早抗擊西方入侵者的人。
深圳鄭毓秀
今深圳市寶安區樂羣村人,是中國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女性律師,開了現代“女子參政之先例”。1905年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1919年任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隨員,反對割讓山東權益及在和會上簽字。1928年春奉派為考察歐美各國政治專使,並任中國駐歐代表。
[77]
深圳藍造
是深圳龍崗葵涌人。解放戰爭期間,任惠東寶人民護鄉團團長兼政治委員、廣東人民解放軍江南支隊司令員、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一支隊司令員等職。1988年中共中央授予他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
深圳陳鬱
原名陳旭貴,出生於南山區南頭南山村。1922年參加香港海員大罷工。新中國建立後,擔任燃料工業部部長、兼任中國礦業學院院長,廣東省委書記、省長,當選為中共“八大”、“九大”中央委員。
深圳黃耀庭
深圳榮譽稱號
編輯2019年12月,位列2019中國城市創意指數榜第三名。
[16]
2019年12月,榮登年度中國城市品牌前10強。
[17]
2020年6月,經中央依法治國委入選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
[18]
2021年,華頓經濟研究院發佈的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中,深圳排名第三。
[166]
2021年,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深圳被定位為超大城市。
[192]
榮譽稱號 | 榮獲時間 |
---|---|
全國十佳衞生城市 | 1990年 |
國家衞生城市 | |
1994年 | |
1997年 | |
中國第一座“國際花園城市” | 2000年 |
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 | |
2005年 | |
最受農民工歡迎的十大城市 | |
中國大陸最具創新能力城市 | |
中國十大創新型城市 | |
2013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 | 2013年 |
2012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第二位 | |
2013聯合國-全球全民閲讀典範城市 | |
2014全球城市交通領袖城市獎 | |
2016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第四名 | |
複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 |
2016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第一位 | |
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第四位 | |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 |
2017年度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 | |
“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第6位 | |
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第3位 | |
中國移動5G示範城市、中國電信5G試點城市 | |
亞布力論壇·新華中國營商環境指數第一位 | |
2018暢遊中國100城 | 2018年 |
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排名第一 | |
2018年度中國最佳表現城市 | |
2018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第二 | |
首屆“健康中國”年度標誌城市 | |
“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榜”第十位 | |
2018年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第四位 | |
中國“國家中心城市指數”第四位,潛在國家重要中心 | |
中國法治政府評估排名第一 | |
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質量報告第一位 | |
2018年城市產業競爭力指數排名第3 | |
2018年世界級城市名冊,世界一線城市 | |
2018亞洲50強城市綜合排名第10 | |
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 2018年 |
第二批“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 | |
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9 | 2018年 |
2018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第二 | |
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第1名 | 2018年 |
2018年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名第3 | |
2018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綜合排名第3 | |
2018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第5名 | |
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第1 | |
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潛力城市20強 | |
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 | |
第四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 | |
第三批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 2019年 |
“中國城市綠色競爭力排名TOP100”第二 | |
2019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第1位 | 2019年 |
新時代中國繁榮城市榮譽 | |
2019中國城市創意指數榜第三名 | |
2019年中國康養城市排行榜50強第一位 | |
中國“數字一線城市”排名第四 | |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排名第二 | |
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 | |
- | |
2020年 | |
2020年 | |
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 |
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名單 | 2020年12月 |
2020年12月25日 | |
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 |
“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示範市縣村鎮” | 2021年2月1日 |
2020年度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 | |
2020年十佳數字閲讀城市 | |
2021年5月 | |
第一批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範城市 | |
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 | |
全國開放數林標杆城市中排名第六 | |
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城市 | |
“2020中國外貿競爭力百強城市”排名第一 | |
第三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區 | |
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 | |
2021數字化轉型百強城市排名第三 | |
入選2021年綜合型信息消費示範城市 | 2021年12月 |
被工信部列入全國首批“千兆城市”名單 | |
2021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 | |
2021科技創新百強市 | |
2021年信息消費示範城市 | |
“十四五”期間首批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 | |
2021年中國城市海外短視頻平台影響力榜單第六 | |
2022年 | |
擬入選全國“2021年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和推進產業數字化成效明顯市” | |
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第十名 | |
“2022中國活力城市百強榜”排名第三名 | |
入選“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 |
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名單 | |
2022年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範區 | |
入選2021年廣東醫改十大創新典型 | |
“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稱號 | |
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組織考核全國第一 | |
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評為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 | |
入選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名單。 |
深圳城市之最
編輯深圳最古老的城——是南頭古城,其位於南山半島北端,面積不到1平方千米,古稱城子岡。
深圳市最大的半島——是大鵬半島。位於龍崗區東南部,包括南澳、大鵬、葵涌三鎮,面積為293.41平方千米。因半島形如大鵬踞海,並且又是大鵬鳥棲息之地,故名大鵬半島。
深圳市最大的島嶼——是內伶仃島。位於南山半島以南約9千米的海面上,面積為4.85平方千米。歷來為軍事要地。尖峯山為島上最高點,海拔341米。島上植物生長茂盛,鳥類繁多,有獼猴8羣約200餘隻,現為廣東省自然保護區。
深圳境內最長的河流——是茅洲河,發源於羊台山,流經石巖、公明、松崗、沙井等鎮,全長44.2千米,,流域面積347平方千米,向西注入珠江口。
深圳最大的水庫——是鐵崗水庫,位於寶安區西鄉鎮境內,集水面積64平方千米,總庫容量6840萬立方米。深圳市最早的高速公路是廣深高速公路,於1987年4月23日動工,1994年7月18日竣工試通車成功。全長122.8千米,其中深圳境內長51.24千米。穿寶安、南山、福田三區,直抵皇崗口岸。
深圳最大的工業基地——是1994年設立的龍崗大工業區,佔地174平方千米。深圳市把啓動龍崗大工業區作為一項重大經濟工作來抓,使之成為深圳未來幾年的經濟新增長點。
深圳第一條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於1992年1月6日宣告開通。蛇口港至日本班輪首航,標誌着深圳向國際化港口邁出重要一步。
深圳市第一條高速公路——梅林至觀瀾高速公路於1992年10月20日動工興建。
深圳友好城市
編輯截至2019年7月,深圳已與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的86個城市(地區)結為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城市。
城市 | 國家 | 結好年份 |
---|---|---|
1986年 | ||
1991年 | ||
1992年 | ||
1993年 | ||
維埃納省 | 1994年 | |
金斯敦(首都) | 1995年 | |
洛美(首都) | 1996年 | |
1997年 | ||
2003年 | ||
2004年 | ||
2004年 | ||
2006年 | ||
2007年 | ||
2008年 | ||
2013年 | ||
2014年 | ||
2015年2月13日 | ||
2015年2月13日 | ||
2016年5月31日 | ||
2016年10月18日 | ||
比什凱克市 | 2016年10月24日 | |
金邊市(首都) | 2017年12月11日 |
合作聯盟
- 參考資料
-
- 1. 國務院關於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覆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2016-10-18[引用日期2016-10-18]
- 2. 深圳概覽--深圳概覽 .深圳政府在線[引用日期2020-08-12]
- 3. 深圳成為全國首個無農村無農民的城市 .人民網.2004-06-29[引用日期2004-06-29]
- 4. 鵬城展翅再高飛 .人民日報[引用日期2018-05-21]
- 5.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2-19]
- 6. 深圳升格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引用日期2018-04-03]
- 7. 萬鋼:深圳將建設更多的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科學工程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04-03]
- 8. 京滬深三大金融中心比較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3-26]
- 9. 全國性金融中心 深圳穩居前三 .深圳商報[引用日期2018-03-26]
- 10. 牢記中央重託勇擔歷史使命搶抓重大機遇 舉全市之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深圳特區報[引用日期2019-08-20]
- 11. 深圳科創新方位: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陣地” .新浪[引用日期2019-08-31]
- 12. 國家賦予深圳新使命: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特區報[引用日期2018-04-03]
- 13. 深圳:改革開放40年“中國硅谷”煉成記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9-16]
- 14. 深圳:邁向國際化的"創客之城" 象徵科技進入"更新期" .新浪網.2014-11-27[引用日期2015-01-17]
- 15. 激盪不止三十年:2020年,深圳還將成為文化創新之城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8-03-26]
- 16. 2019中國城市創意指數發佈,北上深港廣杭穩居前六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12-08]
- 17. 《中國城市營銷發展報告(2019)》在京發佈 .社科網[引用日期2019-12-15]
- 18. 關於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的公示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0-06-20]
- 19. 深圳地理環境 .中國人名解放軍國防大學國際防務學院[引用日期2019-06-23]
- 20. 福田站將首開跨省長途高鐵--政務動態 .深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7-27]
- 21. 深圳博物館有幾個展廳? .深圳之窗官方網站[引用日期2020-08-03]
- 22. 常設展覽詳情 .深圳市博物館[引用日期2022-02-10]
- 23. 深圳博物館新館後天開館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0-08-03]
- 24. 歷史沿革 .央視網.2003年08月07日[引用日期2014-03-02]
- 25. 改革開放30年:特區30年的深圳之路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8-04-02]
- 26. 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建立特區 .河南日報[引用日期2018-04-02]
- 27. (領航中國·紅色足跡)走向輝煌 .中國文明網[引用日期2018-04-02]
- 28. 深圳市歷史沿革 .中國行政區劃網[引用日期2018-03-17]
- 29. 深圳政改圖:激活“民主空間” .新華網.2008-07-08[引用日期2008-07-08]
- 30. 國務院批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發展規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04-03]
- 31. 深圳籌劃增設兩個功能新區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4-03-01]
- 32. 深圳龍華、坪山兩功能新區將正式成為市轄行政區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6-10-11]
- 33. 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和複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往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中國文明網[引用日期2017-11-14]
- 34. 國務院關於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的批覆 .中國政府網.2018-01-15[引用日期2018-01-16]
- 35. 國務院關於同意深圳市建設 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的批覆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05-03]
- 36. 國務院批覆深圳成立光明行政區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5-25]
- 37.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3-10]
- 38. 更多改革自主權!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出爐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10-12]
- 39. 深圳地形地貌與面積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0-03-10]
- 40. 上半年城市GDP20強:廣深蓉漢增長猛 新濟南躋身20強|第一財經_ .新浪財經_新浪網[引用日期2019-08-03]
- 41. 國務院關於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覆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0年08月23日[引用日期2014-08-13]
- 42. 早知道·財訊熱搜榜TOP10(8月3日)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08-03]
- 43.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公佈 深圳位列十強 .搜狐新聞.2010年12月24日[引用日期2014-03-02]
- 44. 1982年,香港南洋商業銀行首在內地開分行 .光明網.2010-08-25[引用日期2014-03-02]
- 45. 深圳經濟發展 .中國發展門户.2010年12月24日[引用日期2014-03-02]
- 46. 穗深城際鐵路將於12月15日開通運營 .中新網[引用日期2019-12-21]
- 47. 亞洲最大地下火車站——廣深港高鐵深圳福田站正式開通圖片 .中央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0-08-26]
- 48. 深圳蓮塘口岸今日正式開通啓用 .央廣網[引用日期2020-08-26]
- 49. 好消息!深圳地鐵6號和10號線今天開門迎客 .深圳地鐵[引用日期2020-08-26]
- 50. 深圳地鐵四期調整工程4條線開工,2025年裏程將達647公里 .騰訊新聞[引用日期2020-08-26]
- 51. 深圳地鐵2號線三期和8號線一期10月28日開通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深圳市港務管理局)[引用日期2021-01-31]
- 52. 王偉中任深圳市委書記 許勤不再擔任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04-02]
- 53. 陳如桂任廣東省深圳市市長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4-02]
- 54. 駱文智當選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圖/簡歷)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1-31]
- 55. 林潔當選深圳市政協主席 .人民網-深圳頻道[引用日期2021-02-20]
- 56. 教育部批准設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02-04]
- 57. 哈工大深圳校區擴建動工 .人民網.2015-09-21[引用日期2015-11-21]
- 58. 教育部批覆同意籌設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10-21]
- 59. 學校簡介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 [引用日期2019-06-23]
- 60. 建設進展 .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引用日期2019-04-23]
- 61. 深圳技術大學預計2018年招生 .新浪新聞[引用日期2019-04-23]
- 62.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正式掛牌 .新浪新聞中心.2015-10-22[引用日期2015-11-12]
- 63. 2013年深圳市中等職業教育自主招生學校名單 .廣東招生信息網[引用日期2020-10-19]
- 64. 不為人知的蛇口南水村史博物館:掛牌半年免費開放 .深圳新聞網.2013-08-20[引用日期2017-01-19]
- 65. 潮汕民俗+文房四寶幫扶研學“走進歷史” .深圳新聞網.2018-11-13[引用日期2020-08-19]
- 66. 沙頭角魚燈舞 博物館昨開館 .深圳特區報.2016-12-19[引用日期2020-08-19]
- 67. 深圳落成 首家麒麟博物館 .騰訊網.2013-01-06[引用日期2020-08-19]
- 68. 何香凝美術館簡介/INTRODUCE .何香凝美術館[引用日期2014-06-16]
- 69. 深圳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深圳新聞網.2018-04-17[引用日期2018-04-29]
- 70. 深圳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超1100億 增速達25% .前瞻網[引用日期2013-03-13]
- 71. 概貌--深圳年鑑 .深圳政府在線[引用日期2020-08-26]
- 72. 深圳市志社會風俗卷--方言志--概述--方言類型與特點 .深圳史志辦公室[引用日期2020-10-20]
- 73. 概貌--深圳年鑑 .深圳政府在線[引用日期2021-02-18]
- 74. 深圳入選全球10大熱門旅遊目的地城市 .人民網.2017-11-10[引用日期2018-04-10]
- 75. 建設中的中國第一高樓-中新網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08-09]
- 76. 凌啓蓮:中西文化交流中客家淩氏的掌門人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7-10-31]
- 77. 瞭解深圳歷史,從瞭解歷史上的名人開始 .深圳晶報[引用日期2018-10-21]
- 78. 衞生部發布"國家衞生城市"和"國家衞生區"名單 .中央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8-04-19]
- 79. 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衞生城市(區)名單 .國家衞健委[引用日期2019-05-11]
- 80.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名單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4-03-02]
- 81. 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17年 生態鵬城繪就宜居宜業新畫卷 .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引用日期2014-03-02]
- 82. 深圳入選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 .新浪新聞.2004年11月05日[引用日期2014-03-02]
- 83. 深圳入選“最受農民工歡迎的十大城市” .搜狐新聞[引用日期2014-03-02]
- 84. 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 .新浪新聞.2012年08月01日[引用日期2014-03-02]
- 85. 福布斯中國大陸城市創新力排行:深圳居榜首(附表) .新浪新聞[引用日期2014-03-02]
- 86. 中國十大創新型城市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14-03-02]
- 87. 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出爐 香港佔據榜首 .大眾網.2013-07-12[引用日期2014-03-02]
- 88. 深圳榮膺全球全民閲讀典範城市 .光明日報[引用日期2015-01-17]
- 89. 深圳擊敗米蘭斬獲全球城市交通領袖獎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5-01-17]
- 90. 2016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出爐 成都上升4位排名全國第6 .網易[引用日期2016-10-23]
- 91. 複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往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中國文明網[引用日期2017-11-14]
- 92. 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深圳第一 北京第七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04-08]
- 93. 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佈:前10位連續三年不變(表) .鳳凰網財經[引用日期2017-11-14]
- 94.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出爐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7-12-24]
- 95. 2017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今天公佈(附名單)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7-12-26]
- 96. 福布斯中國發布2017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單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01-04]
- 97. 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出爐:京滬深綜合排名前三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8-03-25]
- 98. 5G試點城市最新名單!今年5G將在這些城市落地 .鳳凰科技 [引用日期2018-05-04]
- 99. 中國營商環境指數排名發佈:深圳杭州廣州位居前三 .新浪財經[引用日期2018-04-08]
- 100. 《中國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報告2017》發佈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8-04-20]
- 101. 2018年度中國最佳表現城市出爐 致力創新轉型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8-09-12]
- 102. 成長競爭力深圳蟬聯榜首,綜合競爭力香港重回榜首! .深圳新聞網[引用日期2018-10-17]
- 103. 2018年“國家森林城市”批准名單公佈:27個城市獲批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10-15]
- 104. 首屆健康中國年度標誌城市出爐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10-19]
- 105. 2018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中國9個城市進入TOP50(榜單) .佛山在線[引用日期2018-10-19]
- 106. 北上廣深之後,誰是“中國第五城” .新浪新聞[引用日期2018-11-11]
- 107. 國家中心城市完整榜單首度出爐 .華夏時報[引用日期2018-11-11]
- 108. 百城法治政府評估深圳排名第一,蘇州為前十唯一地級市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11-09]
- 109. 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質量報告:深京滬蓉穗領先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11-11]
- 110. 2018年中國城市產業競爭力:北上深廣領跑 天津居第六位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8-11-13]
- 111. 廣深雙雙躋身世界一線城市,GaWC發佈2018年世界級城市名冊 .南方網[引用日期2018-11-14]
- 112. 2018亞洲城市50強排名發佈:中國五座城市上榜前十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8-11-23]
- 113. 北廣深等12個城市被授予“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 .中國政府網 [引用日期2018-12-13]
- 114.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18》發佈 北京科創發展水平居首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8-12-08]
- 115. 2018年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名出爐:京滬深居前三位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8-12-10]
- 116. 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北上深廣領銜,成都重慶西安進十強 .澎湃新聞 [引用日期2018-12-13]
- 117. 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公佈:北上廣深蘇杭領先,成渝進前十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12-17]
- 118. 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出爐:深圳上海東莞排名前三 .新浪[引用日期2019-08-09]
- 119.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潛力城市20強榜單公佈 .人民網 [引用日期2019-08-10]
- 120. 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名單公佈 北京有5區入選 .新京報網[引用日期2019-08-16]
- 121. 民政部 財政部關於確定第四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引用日期2019-08-30]
- 122. 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佈:北上廣深穩居“一線”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9-09-25]
- 123. 全球城市競爭力榜單發佈:中國20城入圍經濟百強,深圳領跑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9-11-13]
- 124. 《2019中國城市綠色競爭力指數報告》在京發佈 北京深圳三亞位列前三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9-11-17]
- 125. 北京等十個城市獲新時代中國繁榮城市榮譽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12-06]
- 126. 2019中國康養城市排行榜50強發佈,看看你的家鄉是否入圍? .鳳凰網 [引用日期2019-12-09]
- 127. 中國“數字一線城市”排名出爐:杭州第一 鄭州第六 .新浪財經[引用日期2019-12-18]
- 128. 最新城市科技創新指數發佈!你的家鄉排名第幾?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0-01-05]
- 129. 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發布 北京綜合排名第一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06-18]
- 130. “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揭曉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07-07]
- 131. 遼寧六市上榜2019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騰訊網[引用日期2020-08-18]
- 132. 中央依法治國辦關於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命名的決定 .司法部[引用日期2020-08-23]
- 133. 關於命名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的公告 .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0-10-15]
- 134. 名單來了!命名411個全國雙擁模範城(縣),表彰59個模範單位和100名模範個人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20-10-20]
- 135.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於公佈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 .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2-30]
- 136. 關於表彰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表彰獎勵獲獎者的決定 .國家衞健委[引用日期2021-01-05]
- 137. 瀾湄旅遊城市合作聯盟名單出爐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12-30]
- 138. 工信部年度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名單 廈門市榜上有名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3-31]
- 139. 見證600年龍崗廣府文化,“鄉愁印跡”帶你瞭解平湖的前世今生 .南方網[引用日期2021-04-17]
- 140. 重慶入選2020年十佳數字閲讀城市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4-19]
- 141. 聽,建築在訴説|航拍深圳鳳凰古村 訴説歷史的滄桑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4-19]
- 142. 深圳粵劇“火”,回首話當年 .中國粵劇網[引用日期2021-04-20]
- 143. 醒獅麒麟誰來舞 深圳這些非遺過時了嗎? .南方網[引用日期2021-04-20]
- 144. 寶安「曬」龍舟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前世今生 .深圳寶安網[引用日期2021-04-20]
- 145. 百年廟會民俗傳承中華文化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1-04-21]
- 146. 福永醒獅舞 .深圳數字文化館[引用日期2021-04-26]
- 147. 月餅傳統製作技藝(安琪廣式月餅製作技藝)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1-04-26]
- 148. 月餅傳統製作技藝(安琪廣式月餅製作技藝) .廣東省文化館[引用日期2021-04-26]
- 149. 南山醒獅舞 .深圳數字文化館[引用日期2021-04-26]
- 150. 獅舞(上川黃連勝醒獅舞) .廣東省文化館[引用日期2021-04-26]
- 151. 覃偉中任深圳市副市長、代理市長(圖/簡歷)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4-27]
- 152. 深圳老建築,藴含五種歷史文化 .深圳商報[引用日期2021-04-27]
- 153. 見證600年龍崗廣府文化,“鄉愁印跡”帶你瞭解平湖的前世今生 .南方網[引用日期2021-04-27]
- 154. 最不“排外”的一座城市, 經濟僅次於“北上廣”! .南方網[引用日期2021-04-28]
- 155. 廣州方言 .中共廣州市委黨史文獻研究室[引用日期2021-04-28]
- 156. 客家風韻瑤家情 廣東民俗之旅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1-04-28]
- 157. 深圳要成為客家文化研究重鎮 .深圳商報.2016-10-24[引用日期2021-05-02]
- 158. 深圳松崗龍舟賽舉行 至今已有上百年曆史 .南方網[引用日期2021-05-06]
- 159. 贛江 客家民系形成的地理大通道 .中國國家地理[引用日期2021-05-06]
- 160. 客家與客家精神散論 .大江網[引用日期2021-05-06]
- 161. 深圳:千年南頭古城蝶變綻放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5-06]
- 162. 南頭古城升維蜕變,“文化+商業”成就城市新名片 .新浪[引用日期2021-05-06]
- 163. 市委七屆一次全會選出領導機構 新一屆市委常委與媒體記者見面--政務動態 .深圳政府[引用日期2021-05-09]
- 164. 城市人才吸引力百強名單公佈 昆明排全國第33位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5-17]
- 165. 覃偉中當選深圳市市長 .北京日報客户端[引用日期2021-05-19]
- 166. 華頓經濟研究院發佈2021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深圳超過廣州躋身第三 .新浪財經[引用日期2021-05-29]
- 167. 鶴湖新居簡介 .龍崗政府在線[引用日期2021-06-09]
- 168. 觀瀾版畫基地上演華麗“光影綜藝秀” .深圳僑報[引用日期2021-06-09]
- 169. 坪地新橋世居變身國際低碳體驗中心將於下月亮相 .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引用日期2021-06-09]
- 170. 深圳客家圍屋大田世居將重新煥發生機 .龍崗政府在線[引用日期2021-06-09]
- 171. 大田世居獲評省文物古蹟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引用日期2021-06-09]
- 172. 廣東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1](第二號) ——地區人口情況 .澎湃新聞百家號[引用日期2021-06-23]
- 173. 深圳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公報 .深圳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6-23]
- 174. 深圳市光明區高級中學 .光明區政府在線[引用日期2021-07-15]
- 175. 深圳市光明區實驗學校 .光明區政府在線[引用日期2021-07-15]
- 176. 深圳市光明區光明中學 .光明區政府在線[引用日期2021-07-15]
- 177. 深圳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 .深圳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官網[引用日期2021-07-15]
- 178. 機構概況--深圳政府在線 .深圳政府在線[引用日期2021-07-15]
- 179. 商務部等8單位關於公佈第一批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範城市和示範企業名單的通知 .商務部[引用日期2021-07-18]
- 180. 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7-25]
- 181. 深圳樞紐新建西麗站及相關工程 .中鐵廣局集團[引用日期2021-07-27]
- 182. 廣深城際平湖站再過26日開通 平湖至深圳站只需11分鐘 .深圳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7-27]
- 183. 全國開放數林標杆城市中濟南排名第5!副省級城市排名第2!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1-08-08]
- 184. 概貌--深圳年鑑 .深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10]
- 185. 關於命名天津市等16個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城市”的通報 .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12]
- 186. 《百家講壇》 20121217 客家人 (一) 客從何來【3分09秒】 .央視新聞[引用日期2021-08-19]
- 187. 又有8個項目成功入選龍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龍崗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9-12]
- 188. 大鵬新區新增3個市級非遺項目:客家茶果製作技藝、東山漁歌和南澳海膽粽 .深圳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9-12]
- 189.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光明管理局關於白花客家文化中心公園涉及基本生態控制線事宜的公示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引用日期2021-09-12]
- 190. 期待!光明區白花客家文化中心公園進入加快建設的階段! .深圳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9-12]
- 191. 深圳市氣候概況及四季特徵 .深圳市氣象局(台)[引用日期2021-09-14]
- 192. 7座超大城市、14座特大城市!國家統計局公佈重要數據 .北京日報[引用日期2021-09-23]
- 193. 陳清任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證券時報網[引用日期2021-10-11]
- 194.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設立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的通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10-15]
- 195. 艾學峯已任深圳市委副書記 .新京報[引用日期2021-10-15]
- 196. 廣東10市躋身“2020中國外貿競爭力百強城市” .南方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10-21]
- 197. 發改委:確定天津濱海新區、河北邢台等34個地區為第三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區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1-10-29]
- 198. 張玲已任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濟南日報報業集團官方帳號[引用日期2021-10-31]
- 199. 我國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 打造制度創新高地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11-20]
- 200. 安徽4市上榜!這份全國榜單,阜陽榜上有名!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1-11-23]
- 201. 發改委:同意深圳市開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試點 .東方財富[引用日期2021-12-13]
- 202. 第一!全國首批“千兆城市” 四川佔4席 .紅星新聞[引用日期2021-12-25]
- 203. 深圳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網路圖 .深圳地鐵[引用日期2022-01-09]
- 204. 深圳市光明書院 .深圳市光明區政府在線[引用日期2022-01-10]
- 205. 能起降世界最大客機!深圳機場三跑道來了! .寶安發佈[引用日期2022-01-10]
- 206. 明確了!深圳將這樣建設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 .深圳發佈[引用日期2022-01-10]
- 207. 深圳概覽 .深圳[引用日期2022-01-17]
- 208. 昆明入選全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2-01-17]
- 209. 最高法成立第一巡回法庭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2-01-22]
- 210. 再次上榜科創城市“第一梯隊”!中國科技創新百強市,青島排名第九 .瀟湘晨報[引用日期2022-01-22]
- 211. 工信部公佈2021年信息消費示範城市名單:8城市入圍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1-25]
- 212. “十四五”期間首批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公佈 .新華社客户端[引用日期2022-01-26]
- 213. 深圳成全省首個GDP超3萬億城市 .南方日報[引用日期2022-01-26]
- 214. 2021年深圳經濟運行情況 .深圳市統計局網站[引用日期2022-01-29]
- 215. 拜年信“透露”GDP破3萬億 昨夜深圳2021年經濟數據正式發佈! .鳳凰財經[引用日期2022-01-29]
- 216. 2021年中國城市海外文旅影響力報告發布,重慶位列第五視頻播放量達五千萬次 .重慶日報[引用日期2022-02-09]
- 217. 深圳市2021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2-10]
- 218. 福州,全國十佳! .福州,全國十佳![引用日期2022-02-16]
- 219. 福州!全國十強!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2-02-25]
- 220. 數據發佈-大鵬新區政府在線 .大鵬新區政府在線
- 221. 龍崗區--各區產業介紹 .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引用日期2021-09-08]
- 222. 南山概況 .南山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3-03]
- 223. 香港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維持全球第三位 .廣州日報[引用日期2022-03-25]
- 224. 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佈2022中國活力城市百強榜 .澎湃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3-31]
- 225. 孟凡利、王偉中同志職務任免 .廣東人社[引用日期2022-04-19]
- 226. 孟凡利任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 .海外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227. 關於發佈“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的通知 .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2-05-01]
- 228. 領導之窗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5-06]
- 229. 杭州常住人口突破1200萬人 去年增量居長三角首位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2-05-24]
- 230. 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 .中國青年報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6-02]
- 231. 《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印發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6-08]
- 232. 2022年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範區名單公佈,吉林省兩地上榜 .吉林日報[引用日期2022-06-08]
- 233. 廣東發佈“2021年醫改十大創新典型”!這些地市入選 .南方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6-10]
- 234. 中科深理工明珠校區舉行開園儀式並迎來首批學生--政務動態 .深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11]
- 235. 深圳年鑑2020 .深圳史志辦公室[引用日期2022-06-11]
- 236. 深圳市志-社會風俗卷 .廣東省情網[引用日期2022-06-11]
- 237. 羅湖區志 .廣東省情網[引用日期2022-06-11]
- 238. 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編.全粵村情.深圳市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鹽田區卷.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20:
- 239. 人文之旅 .大鵬新區政府[引用日期2022-06-11]
- 240. 大鵬所城:東南海防第一所,萬裏鵬程泰運開 .文史廣東[引用日期2022-06-11]
- 241. 交通運輸部關於保留北京市等14個城市“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稱號的通報 .交通運輸部[引用日期2022-06-13]
- 242. 2022中國帆船城市超級聯賽在衢江啓航-新華網體育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2-06-25]
- 243. 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組織考核深圳首次參評即獲全國第一 .瀟湘晨報[引用日期2022-07-05]
- 244. 廣東博物館達367家 文創產品不斷豐富--文旅·體育--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2-07-07]
- 245.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開展 2022年城市體檢工作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2022-07-13
- 246. 深圳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深圳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7-30]
- 24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8-01]
- 248. 【關於印發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名單的通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8-01]
- 249. 國家知識產權局 通知 關於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評定結果的公示 .國家知識產權局[引用日期2022-08-03]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