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宗祠聯

鎖定
宗祠聯是中國宗祠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宗祠楹聯中,幾乎所有的宗族祠堂都有追本溯源、不忘故土祖根的尋根聯,這在強化宗族意識,增強認同感和凝聚力中作用很大。宗祠祭典代表着中國祖先信仰的優秀文化形式,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中文名
宗祠聯
地理標誌
黃帝陵

宗祠聯文化作用

如:莆田世澤,潁川舊家(陳氏大長隴);莆田世澤,京兆舊家(杜氏西隴);烏衣望族,寶樹家聲(謝氏);世澤綿江左,家聲振隴西(李氏);渤海家聲遠,延陵世澤長(吳氏)……這些宗祠聯,明顯地告訴後人,先祖來自哪裏(世澤、舊家),或顯榮於某地(家聲、望族)。而對尋根溯源、不忘故土祖根,意味比較濃的宗祠聯更是不乏其例。如:紹述有後賢,溯支分潮郡,派別港西源遠流長,世澤遙宗閩莆邑;德馨無陋室,看秀毓南山,英鍾氵戒 水地靈人傑,家風上接宋尚書(隴頭浮洋村“紹德堂”)。又如:思源追本始,及第揚芳,官居敷文閣,爵膺開國男,在昔勳名垂宋史;成業有根苗,由潮發跡,基肇後溝村(潮陽和平鳳皋村),派衍港西里(潮陽司馬港西村),來茲創造振減都(隴頭新南“思成堂”)。上面這兩副王氏宗祠聯比較具體地敍述了先祖遷徙的路線以及宗族發展繁衍的情況,重點介紹了隴頭王氏先祖來自福建(閩)莆田,由潮州歸湖遷徙潮陽鳳皋村,再由港西派分而來,讓後人一看就知道先祖的由來。這在於教育、啓迪後代子孫不忘祖德、思源報本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宗祠聯文化特色

追本溯源,是人類的本性;而尊祖敬宗、頌揚祖德乃是每一個子孫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改朝換代,名人輩出,而每一個姓氏都有自己獨立的發展歷史和不同的文化內涵,它所湧現、發生的可歌可泣的人物、事件都作為一種榮耀載入他們的姓族文化,使後代子孫難以忘懷而世代頌揚。宗祠聯是昭示這些先賢美德、思想境界以及他們在歷史上的豐功偉績,傳遞宗族思想及行為規範,鞭策後人奮進向上的最好表現手法。王大寶是王氏名人的傑出代表,南宋名宦,抗金首領,累官至禮部尚書,在中國歷史上頗有勳名,這也值得王氏後人驕傲而世代傳頌。上面列舉的王氏宗祠聯就是一例。“九龍衍派家聲遠;十德傳芳世澤長”。這一副宗祠聯是林姓中有代表意義的楹聯,它歷來受到林姓人的稱道和應用。其中,有關“九龍”、“十德”的傳説,是以紀念其祖先(林皋),他九個各有才能,人稱“九龍”的兒子以及他父子以德才見稱的“十德”為家族標記,反映了林姓人在古代人才濟濟和受人敬慕的歷史。身為林姓人一直以此作為一種榮貴無比的標誌,用以激勵後代子孫。“十德堂中深樹德;九龍門內再騰龍”。對此,在今天許多自稱為“十德堂”後代的林姓住宅或家廟上,仍然刻着這樣的堂聯。又如“祿閣校書,藜焰照十行之簡;玄都種樹,桃花賦千植之詩”。這是劉姓人為紀念劉氏家族兩位先賢——祿閣校書、藜焰授學的漢代著名學者劉向和玄都種樹、桃花賦詩的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典型事蹟而作的堂聯,這對教育劉氏後代子孫矢志為學、出類拔萃,為家族爭光具有一定的意義。還有:張姓的“西都十族(張齊賢),金鑑千秋(張九齡)”;楊姓的“家傳清白(楊震),世濟經綸(楊士奇)”;狄姓的“心存唐室(狄仁傑),功著宋庭(狄青)”;王姓的“陽明學術(王陽明),逸少風流(王羲之)”……這些各姓氏的專用聯,從不同的角度追憶姓族來源、祖宗業績、家族聲望以及歌頌了先祖在歷史上文治武功、道德文章或門風規範等,極具各姓族的文化特色。
還有部分頌揚祖德的通用宗祠聯。諸如:堂勢尊嚴,昭奕代祖功宗德;孫枝繁衍,承萬年春祀秋嘗。祖功浩蕩,俎豆馨香同四海;宗德綿長,蒸嘗裎祀及千秋。祖德衍家聲,流芳百世;宗功垂福澤,餘慶萬年。宗功丕著培麟趾;祖澤長綿起鳳毛。祖功百世垂福澤;宗德千秋振家聲。光前振起家聲遠;裕後留貽福澤長。祖德恢宏千秋業;宗功丕著萬載春……
在中國民間,道德教育歷來被作為姓族文化的頭等大事而引起重視,同樣,在宗祠聯中不難發現這方面內容的聯對。如:春祀秋嘗,遵萬古聖賢禮樂;左昭右穆,序一宗世代源流。祖宗忠厚,留遺由來遠;歲時蒸嘗,祭祀不可忘。修身齊家,不外綱常大節;繼志述事,毋忘孝友先聲。天地無私,為善自然獲福;望賢有教,修身可以齊家。道以德宏前程遠;禮為教本可傳家。思源致孝誠以上;重祀典宗敬為先。俎豆千秋隆舊典;蒸嘗四季仰先賢……從上面列舉的楹聯總的來説,它旨在要求教育族內子孫上以奉祀祖宗,思源報本;下以聯屬親疏,悖敍禮讓。另外還有,如:守祖宗一脈真傳,克勤克儉;教子孫兩行正路,唯讀唯耕。人至上聖賢,書可耕可讀;德為繩祖宗,恩當報當酬。繩其祖武惟耕讀;貽厥孫謀在儉勤。百年燕翼惟修德;萬里鵬程在讀書。光前須種書中粟;裕後應耕心上田。承祖傳家惟孝友;先宗垂訓是敦親(西隴“承先堂”)。文章道德天下仰;詩書孝悌古今尊……這些楹聯從總體來説,都要求希望族內子孫發揚“耕讀世業,勤儉家風”的傳統美德,詩禮傳家,丕振宗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