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Hong Kong),簡稱“港”,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位於中國南部、珠江口以東,西與澳門隔海相望,北與深圳相鄰,南臨珠海萬山羣島,區域範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262個島嶼,陸地總面積1106.6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648.69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末,總人口747.42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人均壽命全球第一,人類發展指數全球第四。
[1-5]
[21]
[130]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曾受英國殖民統治。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躋身“亞洲四小龍”行列,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央政府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眾多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5-10]
- 中文名
- 香港
- 外文名
- Hong Kong
- 別 名
-
香江
香島
東方之珠 - 行政區劃代碼
- 810000
- 行政區類別
- 特別行政區
- 所屬地區
- 中國華南
- 地理位置
- 珠江三角洲東南部,珠江口東岸,南海北部
- 面 積
- 1106.66 km² [2]
- 下轄地區
- 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共18區
- 政府駐地
- 香港島中西區添馬添美道2號
- 電話區號
- 852
- 郵政區碼
- 999077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
- 747.42 萬(2020年) [130]
- 著名景點
-
維多利亞港
香港迪士尼樂園
香港海洋公園
太平山頂
金紫荊廣場 [133] 展開
- 機 場
- 香港國際機場
- 火車站
- 紅磡站、西九龍站等
- 車牌代碼
- 粵Z(進入內地)
- 地區生產總值
- 3660.3 億美元(2019年) [19]
- 時 區
- GMT+8
- 貨 幣
- 港元(HK$)
- 人均生產總值
- 48755.8美元(2019年) [20]
- 人類發展指數
- 0.949(極高,2019年全球第4位) [21]
- 軌道交通
- 9條線路
- 道路通行規則
- 靠左駕駛
- 外匯儲備
- 4959億美元(2021年2月底) [22]
- 地區代碼
- HKG
- 政治體制
- 行政主導的代議民主制
- 法律體系
- 英美法系
- 首任行政長官
- 董建華
- 現任行政長官
- 林鄭月娥 [23]
- 主要學府
- 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
目錄
香港歷史沿革
編輯- 先秦
香港(13張)
- 秦漢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
[24]
。把香港一帶納入其領土,屬番禺縣管轄。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明確成為那時的中原王朝領土(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從此時起直至清朝,隨着中原文明向南播遷,香港地區得以逐漸發展起來。
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
- 兩晉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東晉成帝咸和六年將南海郡東部劃出,另設了一個東莞郡,下轄寶安、興寧、海豐等六個縣。寶安縣的轄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區和深圳市、東莞市,縣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頭城。
- 隋唐
- 宋元
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遷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的發展。中國元朝時屬江西行省,元朝時,在香港西南的屯門,在廣州的外港的屯門又設巡檢司,駐軍,防止海盜入侵,拱衞廣州地區。
- 明清
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直至19世紀後期清朝戰敗後,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俗稱“新界租約”),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5]
。通過三個條約,英國共佔有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總面積達1092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也就是現在整個香港地區的面積。
- 中華民國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稱為“黑色聖誕日”
[27]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佈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據時期”
[5]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華南遊擊隊,進行民族革命戰爭。
[122]
-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8]
。同年9月,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在香港舉行。這次年會是香港迴歸祖國後承辦的首個大型國際會議,也是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次在中國舉行年會
[28]
。
2003年初春,香港暴發“非典”疫情。特區政府帶領社會各界全力投入抗疫行動,持續數月的疫情終被控制。6月23日,世界衞生組織宣佈,正式將香港從“非典”疫區中除名
[28]
。同年6月,《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簽署,中央政府隨後推出內地居民赴港“個人遊”計劃
[28]
。11月,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同意為在香港辦理4類個人人民幣業務(即存款、兑換、匯款及人民幣銀行卡)的香港銀行提供清算安排。
2005年9月,香港迪士尼樂園開業迎客,這是全球第5個迪士尼樂園
[28]
。
2009年12月,第五屆東亞運動會在香港舉行,這是香港迴歸祖國後首次承辦國際性綜合賽事
[28]
。
2011年3月,中央公佈“十二五”規劃綱要,港澳部分首次單獨成章。綱要指出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支持香港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
[28]
。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明確指出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
[29]
。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
[30-31]
。
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
[120]
。同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支持香港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121]
。
香港行政區劃
編輯香港地理環境
編輯香港位置境域
香港地理座標為東經114°15′,北緯22°15′,位於中國南部、珠江口以東,西與中國澳門隔海相望,北與廣東省深圳市相鄰,南臨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羣島,距廣東省廣州市約200公里。區域範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的262個島嶼。陸地總面積為1106.66平方公里,其中港島80.7平方公里,九龍46.9平方公里,新界978.7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為1648.7平方公里。
[5]
香港地形地貌
香港地形主要為丘陵,最高點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較少,約有兩成土地屬於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別為元朗平原和粉嶺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沖積平原;其次是位於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部,從原來狹窄的平地外擴張的填海土地。雖然香港一名取自香港島,但香港最大的島嶼卻是面積比香港島大2倍多的大嶼山。
[32]
香港氣候
香港為四季分明的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為23.3℃。冬季温度可能跌至10℃以下,夏季則回升至31℃以上。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約佔全年降雨量的80%。全年雨量充沛,四季花香,春温多霧,夏熱多雨,秋日晴和,冬微乾冷。
[5]
[33]
此外,香港市區高樓集中而密佈、人口稠密,所形成的微氣候容易產生熱島效應,導致市區和郊區有明顯的氣温差別,高層大廈林立的市區讓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較難吹散。
[34]
香港水系
香港(5張)
香港自然資源
編輯香港海洋資源
香港礦產資源
香港人口
編輯香港人口數量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截至2018年底,香港居住人口約748萬人,陸地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890人,其中近80%的人口居住在面積佔15%的臨海區域。過去10年裏,香港人口平均每年增長0.8%。
[5]
香港人口大部分為中國國籍。根據2017年統計數據,中國籍人口占香港人口比例約91.4%。其他國籍人士主要包括菲律賓(約19.0萬,2.6%)、印度尼西亞(約17.0萬,2.3%)和印度(約3.3萬,0.4%)。
[5]
香港自1950年代起推廣家庭計劃,倡導每個家庭供養兩名孩子,目的是想減少當時頗高的生育率。2017年,香港生育率為1.19,在全球224個地區中排名倒數第四。從2007年到2017年,香港的出生率從10.2‰下降到7.7‰。另一方面,聯合國人口基金會2018年發佈的《世界人口狀況調查報告》顯示,香港女性平均壽命87歲,男性平均壽命81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均壽命最高的地區
[4]
。隨着戰後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士陸續踏入老年,香港人口持續老化。從2007年起,香港人口的年齡中位數達到了40歲,並以每年至少0.3歲的速度穩步上升。從2007年到2017年,年齡中位數上升將近4歲。
[36]
香港性別比例
香港自2000年開始出現女多男少現象,當時的男女口比例是每1000名女性比967名男性,有關差距於過去數年一直擴闊。2017年,香港男性人口為339.2萬,女性人口為399.9萬,女性比男性多60餘萬人。
[36]
香港經濟
編輯香港綜述
發展歷史
在香港經濟發展的歷史中,經歷了兩次經濟轉型。1950年以前香港經濟主要以轉口貿易為主。從50年代起香港開始工業化,到1970年,工業出口佔總出口的81%,標誌着香港已從單純的轉口港轉變為工業化城市,實現了香港經濟的第一次轉型。
20世紀70年代初,香港推行經濟多元化方針,香港金融、房地產、貿易、旅遊業迅速發展,特別是從80年代始,內地因素成為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製造業大部分轉移到內地,各類服務業得到全面高速發展,實現了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的第二次經濟轉型。
[37]
經濟數據
2019年,以市價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為2.9萬億港元,同比實際減少1.2%,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為38.2萬港元。基本通脹率為2.9%,物價處於温和增長態勢。2019年底勞動人口396.6萬,失業率為3.3%。香港經濟以服務業為、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長期保持在90%以上。
[38-39]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穩健,2019年底特區財政儲備總額11331億港元,外匯儲備資產4413億美元。
[39]
香港是全球跨國公司設立亞太區總部的首選之地。2019年跨國企業駐港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和當地辦事處分別有1541家、2490家和5009家。
[39]
經濟政策
經濟地位
香港是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經濟發達
[39]
。2019年9月發表的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re Index)中,香港位居第三名,僅次於紐約和倫敦
[40-41]
。2012年10月,世界經濟論壇發佈《2012年金融發展報告》,香港連續兩年高居榜首
[42]
。截至2019年,香港連續25年獲得評級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經濟自由度指數排名第一。
[14]
[43]
兩地經濟交流合作
香港夜景(5張)
香港金融業
香港是全球主要銀行中心之一,2019年底香港金融管理局認可的銀行業機構共194家,其中,持牌銀行、有限制持牌銀行和接受存款公司分別有164家、17家和13家,銀行體系認可機構資產總額24.5萬億港元。香港股市在全球具有較大影響力,2019年底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主板和創業板)的上市公司達2449家,股票總市值達38.2萬億港元。2019年股票市場總集資額達4520億港元,其中IPO集資額3129億港元,排名全球首位。香港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融資及資產管理中心,2019年底香港銀行體系人民幣存款(含未償還存款證)總額為6580億元,貸款餘額為1537億元,2019年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總額為5.4萬億元。
[39]
[44-45]
貨幣
外匯
香港的外匯市場發展完善,買賣活躍,在全球外匯市場中佔不可或缺的地位。由於香港與海外其他外匯市場均有聯繫,因此香港可全日24小時與世界各地進行外匯買賣。根據國際結算銀行在2016年進行的每三年一度的全球調查,香港外匯市場的成交額在世界排行第六位。
[46]
黃金
香港的黃金市場是全球第三大黃金市場,其黃金交易所叫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成立於1910年。
股債
香港街景(11張)
滬港通
2014年4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博鰲論壇宣佈試點滬港股市互聯互通機制,隨後中央和香港證監會聯合聲明披露,試點計劃需時6個月準備
[47]
。香港交易所2014年11月10日發出公告,香港證監會與中國證監會共同宣佈已批准滬港通於2014年11月17日啓動。
[48]
詳見詞條:香港聯合交易所、香港證券交易所
香港旅遊業
香港旅遊景點眾多,截至2014年5月,來港旅客人數逾2403萬,較之2013年,同比增長13.6%。其中,5月來港旅客人數約為459萬,同比增長10.8%。2014年前5個月內地依然是香港最大旅遊客源地,旅客人次達1843萬,同比增長17.6%,佔來港旅客總人數的76.7%。台灣、韓國分列二三位。
[49]
香港外貿
香港是全球第八大貿易經濟體,是全球成衣、鐘錶、珠寶、玩具、遊戲、電子和某些輕工業產品的主要出口地之一。2019年香港貨物貿易總額為8.4萬億港元,其中整體貨物出口4.0萬億港元,貨物進口4.4萬億港元。服務貿易總額為1.4萬億港元,其中服務輸出0.8萬億港元,服務輸入0.6萬億港元。
[39]
香港交通運輸
編輯香港市內交通
軌道交通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MTR
[50]
)為香港市區內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分九條路線(地鐵公司六條,前九廣鐵路公司三條),互相聯繫港島、九龍、新界的荃灣、東湧、將軍澳、上水、馬鞍山、元朗、屯門等地。每天清晨6時左右開始行走直至午夜,每隔數分鐘即有一班。車費由4元(兩個站)至51元(羅湖至香港迪士尼)。
公共汽車
巴士(公共汽車)多家公司經營:新巴,行走部分港島路線;九巴,行走全九龍及新界;城巴,行走部分港島路線(以上三家公司均有過海隧道或機場路線);大嶼山巴士,則只行走該島僅有的十多條路線以及往來深圳灣口岸的兩條線路;龍運,為九巴下屬公司,經營新界與機場之間的巴士服務。市區票價每程由兩元多起。公共小(型)巴(士)分為綠色車身(專線)和紅色車身兩種,收費與巴士相若。
輕便鐵路(輕鐵)
行走新界屯門與元朗之間,另有接駁巴士往較僻地方。
電車
只在港島市區(北面)行走,收費最廉(現價3元),但速度較慢,如作短程乘搭或市區觀光,最為愜意。
渡輪
天星小輪、新世界第一渡輪、油麻地小輪公司、港九小輪公司等。
香港聯外交通
公路
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2009年12月正式開工,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運營。
[51]
鐵路
西九龍站:廣深港高速鐵路
海運
航空
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最繁忙的貨運樞紐,也是全球十大最繁忙客運機場之一,每日通常提供超過1100班航班,前往全球約240個航點,包括約50個內地城市,2019年香港機場航空貨運量480萬噸,航空客運量7150萬人次。
[39]
香港社會事業
編輯香港城市建築
香港摩天大樓(13張)
香港教育事業
教育政策
教育開支是香港政府整體開支最大的項目,在2017至2018財政年度佔政府開支總額近五分之一。政府設有學生資助計劃,確保學生不會因經濟困難而未能接受教育,並推行各項措施確保香港維持高水平的教育
[46]
。香港的教育制度大致分為以下幾部分:
1、免費學前教育:透過私立的幼兒園和幼稚園,為學前兒童提供機會學習與羣體相處。
2、十二年免費教育:在全港設立官立或津貼資助中、小學、學齡前兒童為全港適齡學童提供六年制小學及三年制初中課程。
3、高中及預科課程:設立兩年制高中(中四、中五),為學生提供工作前最基本的教育;設立兩年制預科課程(中六、中七),作為學生報考大學前的課程準備。
2007年9月開始,香港推行新的“三三四”學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一改以往英式大學學制(三年)的傳統而推行大學四年制的制度。
[52]
教育機構
香港的高等教育包括法定大學、法定學院、註冊專上學院、職業訓練局院校和一般院校,目前共有二十二所可頒授學位的高等院校。
[53]
香港高校(7張)
法定學院:香港演藝學院。
香港娛樂傳媒
流行音樂
粵曲是香港早年普及的大眾娛樂,1930年代是粵曲的黃金時代,也是香港市民最普遍的娛樂,這時期香港的流行文化與廣州一衣帶水,並未形成獨特的香港文化。1950年代之後,香港汲取上海普及文化,加上歐美多年影響,自20世紀70年代起,許冠傑創造的香港口語演繹法,帶動的中文歌潮流,對“粵語流行曲”的推行和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20世紀80年代不僅是香港粵語流行曲百花齊放的日子,也是香港樂壇的全盛時期。當時香港的流行曲引領亞洲中文歌曲潮流,大陸部分地方和台灣地區的居民雖然不懂粵語,也愛聽粵語流行曲。許冠傑、顧家輝、黃沾等積極參與歌曲創作,Beyond樂隊堅持原創音樂極力推動本地音樂。1980年代的徐小鳳、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雄霸香港樂壇,這幾位歌手在所有華人地區都有歌迷,更積極參演電影,是票房保證,聲色藝俱全。80年代尾至1990年代初紅極一時的歌手或樂隊還有羅文、林子祥、王傑、陳百強、葉倩文、林憶蓮、陳慧嫺、關淑怡、李克勤、達明一派、草蜢、王菲和“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和郭富城等,這些歌手/組合都在華人樂壇大放異彩。2000年代,謝霆鋒、古巨基、陳奕迅、Twins等歌手/組合也是不可多得的優秀歌手。
[55]
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始於1913年的首部香港電影《莊子試妻》。二次大戰後,大批內地電影人才及資金南下,香港先後成立多家電影公司,令粵語片在1950年代異常繁榮。當中1949年開創的《黃飛鴻》系列電影,連拍60多部,成為世界史上最長壽的系列電影。有一段時期,東亞各國政府一度只容許香港電影進口,令香港享有“東方好萊塢”之稱:楚原、周潤發、趙雅芝、張國榮、李小龍、王家衞、吳宇森、徐克、許鞍華、陳果、楊紫瓊、李連杰、成龍、張曼玉、劉德華、梁朝偉、謝霆鋒、鄭少秋、周星馳在國際上均享負盛名。每年3至4月間舉行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及香港電影金像獎,是香港電影界每年一度的盛事。
[55]
影視業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全盛時期,高峯期港產片年產達三百部電影,超越當時的電影產量曾經全球第一的印度。自1990年代後期,隨着VCD,DVD等科技的發展和普及,香港電影事業開始走向下坡,2004年只拍攝了60部電影。
香港電影獎項
香港媒體
紙上傳媒:截至2013年年初,香港註冊的報章有22份中文日報、13份英文日報、7份中英文雙語日報和5份日語報章。中文報章中,有17份以報道香港和世界新聞為主。
香港社會治安
治安狀況
香港是個安全的城市,與很多國際大城市相比,整體罪案率維持在低水平。2018年香港的整體罪案數字是54225宗,是自1974年以來的新低。香港的槍械管制十分嚴格,任何人想擁有槍械均極之困難。市區和郊區都有警察巡邏,所以無論晝夜,香港的治安都是良好。
[46]
[56]
香港警察
香港PTU全稱Police Tactical Unit,簡稱機動部隊,俗稱藍帽子,成立於1958年,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總區行動部,是準軍事化的防暴警察。1968年,警察訓練分遣隊改變組織,並且更改名稱為警察機動部隊。警察機動部隊成為半軍事化部隊後,高層認為其制服有須改變,經警務處處長的同意,於1969年所有人員改戴藍色的貝雷帽、繫上束腳帶及穿上軍靴,故部隊有藍帽子的俗稱。香港PTU的操作模式為定期抽調不同警務部門的警察,待完成PTU任務後解散,隊員再分往各個警務部門。在PTU,警察會接受體能、防暴、戰術等多種訓練。
[58]
香港政治
編輯香港基本政策
20世紀80年代初,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並首先用於解決香港問題。按照鄧小平的論述,“一國兩制”是指在一箇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
[8]
。香港迴歸祖國以後五十年政策不變,五十年以後更沒有變的必要
[59]
。
香港迴歸祖國後,“一國兩制”由科學構想變成生動現實。中央政府嚴格按照香港基本法辦事,認真履行憲制責任,堅定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繼續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8]
。
中央擁有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既包括中央直接行使的權力,也包括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中央具有監督權力
[60]
。
(一)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並考慮到香港的歷史和現實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在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1條的規定,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二)香港特別行政區直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三)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現行的法律基本不變。
(四)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由當地人組成。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主要官員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提名,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原在香港各政府部門任職的中外籍公務、警務人員可以留用。香港特別行政區各政府部門可以聘請英籍人士或其他外籍人士擔任顧問或某些公職。
(五)香港的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保障人身、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旅行、遷徙、通信、罷工、選擇職業和學術研究以及宗教信仰等各項權利和自由。私人財產、企業所有權、合法繼承權以及外來投資均受法律保護。
(七)香港特別行政區將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繼續開放外匯、黃金、證券、期貨等市場,資金進出自由。港幣繼續流通,自由兑換。
(八)香港特別行政區將保持財政獨立。中央人民政府不向香港特別行政區徵税。
(九)香港特別行政區可同聯合王國和其他國家建立互利的經濟關係。聯合王國和其他國家在香港的經濟利益將得到照顧。
(十)香港特別行政區可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單獨地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經濟、文化關係,並簽訂有關協定。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可自行簽發出入香港的旅行證件。
(十一)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社會治安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維持。
(十二)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的上述基本方針政策和本聯合聲明附件一對上述基本方針政策的具體説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之,並在五十年內不變。
[62]
香港政制架構
特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既對中央人民政府負責又對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行政長官還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首長,依法履行基本法授予的領導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執行基本法以及其他各項職權。行政長官在行使職權時須執行中央人民政府就香港基本法有關事項發出的指令。
特別行政區政府由香港永久性居民依照基本法有關規定組成,設政務司、財政司、律政司和各局、處、署,行使基本法規定的制定和執行政策、管理各項行政事務等職權。特別行政區享有的行政管理權極為廣泛,涵蓋經濟、教育、科學、文化、體育、宗教、社會服務、社會治安、出入境管理等領域。此外,根據中央政府的授權,特別行政區還享有一定的對外事務權。
[64]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是協助行政長官決策的機構,其成員由行政長官從政府主要官員、立法會議員和社會人士中委任。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特別行政區政府設有政務司、財政司、律政司和各局、處、署等部門。根據基本法,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主要官員由行政長官提名,並報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現任政務司司長為李家超、財政司司長為陳茂波、律政司司長為鄭若驊。
[63]
[132]
職稱 | 部門 |
---|---|
政務司司長 | 政務司司長辦公室【行政署>(禮賓處,政府檔案處,前任行政長官辦公室)】,效率促進組(1823電話中心),政策及項目統籌處 |
公務員事務局:公務及司法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諮詢委員會聯合秘書處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選舉事務處,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內地),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 教育局(公益少年團):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秘書處,學生資助辦事處 環境局(可持續發展科):環境保護署 食物及衞生局:漁農自然護理署,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衞生署控煙辦公室),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政府化驗所 民政事務局:民政事務總署,政府新聞處,法律援助署(法定代表律師辦事處),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古物古蹟辦事處,香港管絃樂團) 勞工及福利局:勞工處,社會福利署(創業軒) 保安局(禁毒處):醫療輔助隊,民眾安全服務隊,懲教署,香港海關,香港消防處,政府飛行服務隊,香港警務處(香港輔助警察隊),入境事務處,截取通訊及監察事務專員秘書處 運輸及房屋局:民航處,路政署,房屋署,海事處,運輸署 | |
財政司司長辦公室(經濟分析及方便營商處),香港金融管理局 | |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工商及旅遊科>旅遊事務署>旅行代理商註冊處,通訊及創意產業科):香港天文台,知識產權署,投資推廣署,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郵政署,香港電台,工業貿易署,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海外) 創新及科技局:創新科技署,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 發展局:建築署,屋宇署,土木工程拓展署,渠務署,機電工程署,地政總署,土地註冊處,規劃署,水務署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財經事務科>(內幕交易審裁處,證券及期貨事務上訴審裁處),庫務科】:政府統計處,公司註冊處,政府物流服務署,政府產業署,税務局(税務上訴委員會),保險業監理處,破產管理署,差餉物業估價署,庫務署 | |
律政司
[65]
|
立法機關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經選舉產生並根據基本法行使職權,包括根據基本法規定並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根據政府的提案,審核、通過財政預算;批准税收和公共開支等。特別行政區享有的立法權極為廣泛,可以依照基本法制定民事、刑事、商事和訴訟程序等各方面適用於特別行政區的法律。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制定的法律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64]
第六屆立法會於2016年9月選舉產生,議席總數為70席,分區直選和功能團體議席各35席。現任立法會主席為梁君彥。
[63]
2020年8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立法會繼續履行職責的決定》。
[66]
司法機關
香港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是特別行政區的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特別行政區成立後,設立終審法院行使特別行政區的終審權。原在香港實行的司法體制,除因設立終審法院而產生變化外,予以保留。原在香港實施的普通法及相關的司法原則和制度,包括獨立審判原則、遵循先例原則、陪審制度原則等延續實行。
[64]
特別行政區法院對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無管轄權,除繼續保持香港原有法律制度和原則對法院審判權所作的限制外,對特別行政區所有的案件均有審判權。特別行政區法院審判案件時可參考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司法判例,終審法院可根據需要邀請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法官參加審判。
[64]
廉政公署
香港廉政公署(ICAC),原稱是“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1974年2月17日組建,現更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廉政公署”。廉政公署由專員、副專員及其他委任人員組成
[67]
。現任廉政專員為白韞六。
[68]
廉政公署是一個與所有的政府機關相脱離的獨立的反貪機構,廉政公署的職員並不隸屬政府公務員架構,其首長廉政專員直接向政府最高首長負責,也僅僅向他負責,並依據《香港基本法》第57條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全權獨立處理一切反貪工作。
[67]
[69]
香港區旗區徽
區旗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以紅色作底色,紅白兩色象徵一國兩制,中央有一朵五星花蕊的白色洋紫荊花圖案,洋紫荊是香港的象徵,盛放的洋紫荊象徵着香港的繁榮,紅色的背景象徵着香港永遠背靠祖國。
區徽
香港勳獎制度
通用榮譽
英勇榮譽
部隊榮譽
長期服務獎章第一加敍勳扣,頒授予品格及行為良好,服務滿25年,期間表現良好的各部隊人員。
長期服務獎章第二加敍勳扣,頒授予品格及行為良好,服務滿30年,期間表現良好的各部隊人員。
香港駐港機構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72]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
[75]
香港對外事務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一切的外交事務均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中央人民政府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自行處理有關的對外事務。香港可在經濟、貿易、金融、航運、通訊、旅遊、文化、體育等領域以“中國香港”(Hong Kong,China)的名義,單獨地同世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關係,簽訂和履行有關協議。香港參與的國際組織包括世界貿易組織、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國際結算銀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
[9]
[76-77]
香港歷史文化
編輯香港名稱來歷
香港景色(6張)
説法二: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裏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這個詞來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5]
儘管有不同的説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這地名最早出現在明朝,它最初是指今天香港島上的一個小港灣、小村落,後來才擴大為對整個島嶼(香港島)的稱呼,最後,到了19世紀初,才成了被英國殖民主義者佔領的整個地區的統稱。
[5]
香港的英文名稱,是照廣州語音,原譯作Heung Kong,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讀“香”為“康”,所以英文名稱也就隨着改拼為Hong Kong。
香港語言文字
香港通行“兩文三語”(即中文、英文,普通話、粵語和英語),中英文同屬香港的法定語文。根據2016年統計數據,香港居住人口中,日常習慣用粵語的佔88.9%,用英語的佔4.3%,用普通話的佔1.9%,用中國其他方言的佔3.1%,用其他語言的佔1.9%。由於中國內地推行簡化字的時候,香港還處於英國殖民統治,因此香港最普遍使用的漢字書體是繁體中文。
[5]
[84]
香港戲曲
粵劇是香港頗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已成為香港本地文化的重要印記。粵劇是香港民眾喜愛的娛樂方式,從前如此,今天依然如此。香港粵劇演出史有兩次高潮。一是在20世紀上半葉,那時的香港雖然由港英當局統治,在文化上、至少在戲劇上與廣東並無分界。粵劇最有影響的戲班被通稱為“省港大班”,幾乎所有粵劇著名演員,他們習慣稱之為“大佬倌”,都遊走於香港和廣州兩地,創造了粵劇在省港兩地共同的繁榮景象。而第二次高潮就是正在進行時的當下,多少是由於受到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刺激,香港的粵劇演出形成新的熱潮。香港特區政府很重視粵劇藝術的發展,為支持粵劇的研究、推廣和持續發展,設立了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和粵劇發展基金。
[123-124]
香港習俗
迎春花市,在春節期間逛花市是香港民眾最重要的春節習俗之一,特別是在除夕這一天,幾乎每家每户都要到花市來,挑選鮮花或者是盆栽。祝願來年身體健康、學業進步、事業順利。
[126]
舞獅在香港又稱醒獅,逢年過節或是店鋪開業都有醒獅表演的傳統。香港地少人多,建築物密集,所以春節期間不允許燃放爆竹。但香港人新年圖個熱鬧喜慶,舞龍舞獅從上世紀起就成了春節的固定節目。每年到香港觀看舞龍舞獅的表演,也成為不少遊客的必遊項目。
[127-128]
香港保留着不少端午節的傳統民俗,如舉行龍舟競渡、“放紙龍”儀式、用龍舟進行祭祀、遊龍舟水及吃粽子等。香港人將劃龍舟稱為“扒龍舟”,這個習俗由來已久,最早有記錄的端午龍舟競賽是1919年在港島東區北角舉行的,隨後演變成了一年一度的競渡大賽,近些年還會舉辦國際性的龍舟賽事。
[129]
香港宗教
香港的生活(6張)
宗教自由是香港居民享有的基本權利之一,受《基本法》和有關法例保障。香港人信奉不同的宗教。佛教、道教、孔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印度教、錫克教和猶太教,都擁有不少信眾。很多主要宗教團體除了弘揚教義之外,還興辦學校和提供衞生福利服務。
香港非遺
香港天后誕和中式長衫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此前,香港已有10個非遺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包括粵劇、涼茶、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湧、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大坑舞火龍、古琴藝術、全真道堂科儀音樂、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和黃大仙信俗。
[131]
香港公眾假日
香港的公眾假日融合了東西文化的特色,全年共17天,分別是:元旦日,農曆新年(三天),清明節,復活節(三天),五月一日勞動節,農曆四月初八佛誕,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七月一日特區成立紀念日,中秋節翌日,十月一日國慶節,重陽節,聖誕節(兩天)。香港長期以來把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傳統節日列為假日,也深深影響了內地,中國內地於2009年起把部分中國特色節日列為國家統一的法定假日。
[79]
香港博彩娛樂
1867年(清朝同治六年)至1871年的四年,香港曾經容許合法賭場,當時有合法賭場12家,1871年,基於內外壓力和社會問題,香港禁止賭場賭博,用四年之間收取的賭餉和賭場公益慈善金創建了香港首家華人醫院,即東華醫院。
[80]
賽馬與賽馬博彩(賭馬)是很多香港市民參與的娛樂。每年由9月開始至翌年6月為止的一個馬季內,共六十多天的賽馬。日賽多於星期六及日在沙田舉行,夜賽則多於星期三晚在跑馬地進行,觀眾可購票入場觀看及投注。賽馬日有火車直達沙田馬場。香港賽馬會在各區設有一百多間投注站,除賭馬外,六合彩和2004年開始的足球博彩也由香港賽馬會經營。
香港盛事之都
香港每年都主辦各種類型文化、康樂、體育活動,較大型的活動包括香港藝術節、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國際電影節、法國五月藝術節、中國戲曲節、國際綜藝閤家歡、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六人木球賽和國際賽馬。香港運動員也參與過多個大型國際運動會,如亞運會、東亞運動會等。香港在2009年12月主辦了第五屆東亞運動會。
[81-82]
香港特產美食
編輯在香港豐富多樣的美食中,粵菜作為最主要的菜系傳承百年,魅力不減。在2017年推出的香港版《米其林指南》中,有兩家經營傳統粵菜的餐廳榮獲最高級的米其林三星
[125]
。香港傳統本地菜以廣州菜為主,盆菜則是新界原居民在節日時的傳統菜。由於香港臨近海洋,因此海鮮也是常見的菜色,亦發展出如避風塘炒蟹的避風塘菜色。
香港匯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香港旺角、銅鑼灣、尖沙咀東部和九龍城等地有些街道盡是食肆。充滿亞洲風味的餐館遍佈香港,辛辣的泰國湯、香濃的印度咖喱、韓國燒烤、越南沙律卷、日本壽司等等特色美食。香港的中國菜餐館,提供中國各地的特色佳餚,廣東菜餐館尤其多,其他地道菜包括潮州菜、湖南菜、四川菜、北京菜、上海菜等,還有講究素淡的素菜。還有以傳統的廣式點心作早餐的飲茶。
香港飲食也深受外來飲食文化影響。中環蘇豪區、灣仔及尖沙咀酒吧林立,慕尼黑啤酒節由1991年起每年於尖沙咀廣東道舉行。快餐方面,美式快餐主要由麥當勞及肯德基經營,而香港也發展出自己的港式快餐,當中以大家樂、大快活及美心快餐為代表。
香港是流行於民間的傳統食品一直紮根香港,如年糕、粽子、魚蛋、蛋撻、小桃酥、杏仁餅、盲公餅、雞仔餅、小椰堆、花生餅、芝麻餅、相思酥、棋子餅、炒米餅、格子餅、花生糖、袋仔面、雞蛋仔、花生豆、南乳香酥角等等。
[34]
香港風景名勝
編輯香港綜述
香港主要景點
地區 | 景點 | |
---|---|---|
港島區 | 中環 | |
南區 | ||
太平山/山頂 | ||
九龍區 | ||
黃大仙/鑽石山 | ||
新界及離島區 | 大嶼山 | |
青衣/馬灣 | 青馬大橋、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 | |
香港宗教文化景點
香港島上的文武廟、銅鑼灣天后廟、聖約翰大教堂;九龍的黃大仙祠墓、侯王廟、慈雲山觀音廟、九龍清真寺;沙田的萬佛寺、車公廟、蓬瀛仙館、半園春、道風山基督教堂;荃灣的竹林禪院、東普陀、荃灣天后廟;龍門的青山寺、青松觀、妙法寺;元朗的靈渡寺、雲浮仙觀;西貢的佛堂天后廟、蠔湧車公廟以及大嶼山寶蓮寺、長洲北帝廟、坪州天后廟等。
香港民俗文化景點
九龍的九龍城寨、宋城、宋王台、李鄭屋古墓;屯門的宋帝巖、紅樓、沙田的曾大屋、五國六村;荃灣的三棟屋、海坎村屋;元朗新田大夫第、錦田吉慶圍、水頭村古蹟、聚星樓、廈村鄧氏宗祠;西貢上窯民俗博物館等;港島炮台及大嶼山東湧炮台、東龍島佛堂等舊炮台。
香港博物展覽館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 香港島 九龍 新界 |
---|---|
其他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 | 機場核心計劃展覽中心,展城館,香港歷史檔案館,香港懲教博物館,警隊博物館,衞生教育展覽及資料中心,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入境處博物館,金管局資訊中心,機電工程署展覽館,香港賽馬會藥物資訊天地,香港房屋委員會展覽中心,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郵展廊,市區更新探知館,知識產權執法工作展覽館,室內空氣質素資訊中心,選舉資訊中心,廉政公署展覽廳 |
教育及非牟利機構 | |
私營及其他 | |
已經停辦 |
香港公園遊樂園
香港地標街景
維多利亞港(英語:Victoria Harbour),簡稱維港,是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海港。由於港闊水深,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東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譽。維多利亞港的名字,來自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一年四季皆可自由進出。早年已被英國人看中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後來從清政府手上奪得香港,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香港的歷史和文化,主導香港的經濟和旅遊業發展,是香港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之一。 | |
青馬大橋自1997年5月開放通車以來,青馬大橋成為連接大嶼山香港國際機場及市區的幹線公路,不單是香港一個主要的建築標誌,更是全球最長的行車及鐵路吊橋。它全長2.2公里,壯觀恢宏的氣勢完全超越了美國的金門大橋。
[85]
|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由故宮博物院與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合作建立,預計將於2022年6月底開館迎客。開館之後,800多件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將於9個展廳展出,主題包括紫禁城建築、清代宮廷生活、文化傳承工作等,其中兩成是國家一級文物。
[135]
|
香港著名人物
編輯香港科學界
香港體育界
容國團,出生於香港,中國的第一個體育世界冠軍。1950年代返回中國內地,1959年第25屆世界盃乒乓球錦標賽奪得男子單打冠軍。
張家朗,在2020東京奧運會男子花劍個人賽中為香港贏得首枚奧運擊劍金牌,這也是香港第二枚奧運金牌。
香港文藝界
饒宗頤,香港著名國學大師。
[88]
香港榮譽稱號
編輯榮譽稱號 | 時間 |
---|---|
《2016年世界競爭力年報》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 | |
《2017年世界競爭力年報》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 | |
第23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第3位 | |
《2018年世界競爭力年報》全球第二 | |
中國最安全城市排行榜第1位 | |
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第14名 | |
第2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第3位 | |
加拿大菲沙研究所《世界經濟自由度2018年度報告》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 |
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排名第五 | |
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第1位 | |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排名第七 | |
《201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科研城市50強 | |
世界城市排名第三位 | |
全球最受歡迎旅遊城市榜首(連續8年) | |
美國傳統基金會《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連續25年) | |
第2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第3位 | |
《2019年世界競爭力年報》全球第二 | |
2019全球城市指數報告《全球城市綜合排名》第五 | |
2019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全球第二 | |
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第13名 | |
2019世界旅遊城市發展排行榜第七名 | |
加拿大菲沙研究所《世界經濟自由度2019年度報告》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 |
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第3位 | |
2018年全球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排名第六 | |
世界經濟論壇2019全球競爭力報告排名第3 | |
世界銀行《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排名第3 | |
2018-2019年度中國城市品牌前10強 | |
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排名第9 | |
世界正義工程《2020年法治指數》世界第16 | |
GaWC世界城市排名第三位 | |
加拿大菲沙研究所《世界經濟自由度2020年度報告》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第11位 | |
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 |
- 參考資料
-
- 1. 自然概況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引用日期2018-09-07]
- 2. 香港概況 .香港政府一站通[引用日期2018-02-22]
- 3. 香港統計資料 .香港政府統計處[引用日期2018-03-04]
- 4. 香港成為全世界人均壽命最高地區 .海外網[引用日期2019-05-24]
- 5. 香港簡介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貿易處[引用日期2019-05-25]
- 6. 歷史簡況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引用日期2018-09-07]
- 7.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2-17]
- 8. 《“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引用日期2017-02-20]
- 9. 國際組織與國際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引用日期2018-09-07]
- 10. 李克強: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02-17]
- 11. 習近平在慶祝香港迴歸祖國20週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全文)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5-25]
- 12. 外籍攝影師眼中的色彩香港 .中國日報[引用日期2017-02-17]
- 13. 香港再度獲評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 .人民日報[引用日期2018-02-04]
- 14. 香港連續25年獲評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5-24]
- 15. 促進香港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 支持香港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人民日報[引用日期2018-09-07]
- 16. 韓正主持召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8-09-07]
- 17. GaWC世界城市名冊發佈,香港上海等國內11市進入前百 .新浪科技[引用日期2020-09-12]
- 18. (長沙)展覽:東方之珠——香港迴歸20週年湖南油畫家寫生展 .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1-07-08]
- 19. GDP(現價美元) - Hong Kong SAR, China .世界銀行[引用日期2020-09-12]
- 20. 人均 GDP(現價美元) - Hong Kong SAR, China .世界銀行[引用日期2020-09-12]
- 21. Hong Kong, China (SAR) Human Development Indicators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引用日期2021-03-24]
- 22. 香港2月底外匯儲備升至4959億美元 連續半年保持升勢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09-12]
- 23. 由習近平監誓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誓就職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07-01]
- 24. 建置沿革 .廣東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01-02]
- 25. “南蠻”不蠻 廣東博羅考古證明嶺南先秦時期已有高度文明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01-02]
- 26. 香港的歷史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4-06-09]
- 27. 紀念香港淪陷73週年 香港團體和市民遊行要求日本賠償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7-02-27]
- 28. 新聞資料:香港迴歸十五年大事記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7-02-23]
- 29.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5-24]
- 30. 全國人大高票通過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 .新華網.2020-05-28[引用日期2020-05-28]
- 31. (兩會受權發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09-12]
- 32. 香港簡介 .千龍網.2013-10-21[引用日期2014-07-12]
- 33. 香港的氣候 .香港天文台[引用日期2014-06-09]
- 34. 中國休閒城市——香港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4-06-27]
- 35. 香港人口2019年底超過750萬 同比增長0.2%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02-20]
- 36. 8組數據看香港人口現狀:女多男少,撫養比高於內地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9-05-24]
- 37. 香港經濟概況 .新浪新聞.2004-09-27[引用日期2014-07-14]
- 38. 香港概況 .關於香港 [引用日期2020-07-06]
- 39. 經濟概況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引用日期2020-09-12]
- 40.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倫敦居首 香港第三 .海外網[引用日期2017-02-22]
- 41. 2019全球金融中心最新排名:上海第5,北京第7,深圳第9 .中國網[引用日期2020-09-12]
- 42. 世界經濟論壇發佈《2012年金融發展報告》 香港連續兩年高居榜首 .國際在線[引用日期2017-02-22]
- 43. 經濟報告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2014-05-16[引用日期2014-06-09]
- 44. 紫荊花開映香江——寫在香港迴歸祖國22週年之際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7-01]
- 45. 港交所公佈2018年全年市場數據 IPO集資全球稱冠 .中國證券網[引用日期2019-01-12]
- 46. 2018香港概覽 .香港特區政府官網[引用日期2019-05-25]
- 47. 滬港通香港已準備就緒 證監會週五記者會是關鍵 .網易新聞.2014-10-16[引用日期2014-10-16]
- 48. 香港交易所公告:滬港通11月17日啓動 .新浪新聞.2014-11-10[引用日期2014-11-10]
- 49. 今年前5月內地來港旅遊人數增長17.6% .鳳凰網.2014-07-10[引用日期2014-07-13]
- 50. 香港地鐵官方網站 .港鐵[引用日期2015-05-05]
- 51. 港珠澳大橋24日正式通車運營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11-10]
- 52. 教育制度及政策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引用日期2019-05-25]
- 53. 香港共有二十二所可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 .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引用日期2019-08-02]
- 54. 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最新排名出爐,清北位列前二 .界面新聞百家號[引用日期2021-07-08]
- 55. 香港的文化潮流 .膠東在線[引用日期2014-06-27]
- 56. 香港治安情況持續改善 去年整體罪案數字1974年以來最低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12-12]
- 57. 港媒:香港警隊“二號”人物鄧炳強將於本月接管警隊 .文匯報[引用日期2019-12-12]
- 58. 香港PTU俗稱“藍帽子” .齊魯晚報網.2014-04-21[引用日期2014-08-02]
- 59. 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的講話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引用日期2019-05-25]
- 60. 中央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具監督權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7-06-04]
- 61. 習近平在慶祝香港迴歸祖國20週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全文)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1-12]
- 62.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引用日期2017-02-23]
- 63. 政制架構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引用日期2021-07-08]
- 64. 特別行政區制度在香港的確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引用日期2017-02-21]
- 65. 政府部門及有關機構網站(按組織架構編排) .香港政府一站通[引用日期2014-07-02]
- 6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立法會繼續履行職責的決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引用日期2020-09-12]
- 67. 香港廉政公署的組織法分析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7-02-21]
- 68. 國務院任命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主要官員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09-12]
- 69. 歷史簡介 .香港廉政公署[引用日期2014-08-04]
- 70. 香港的區旗、區徽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5-25]
- 71. 授勳及嘉獎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禮賓處[引用日期2019-05-25]
- 72. 中聯辦簡介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引用日期2020-09-12]
- 73.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在香港揭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9-12]
- 74. 特派員致辭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引用日期2020-09-12]
- 75.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引用日期2020-09-12]
- 76. 香港概況 .香港政府一站通[引用日期2013-01-13]
- 77. 香港成為亞投行新成員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09-07]
- 78. 外交部發言人: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外國以任何方式干涉香港事務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02-23]
- 79. 公眾假期 .香港政府一站通[引用日期2014-06-09]
- 80. 金英傑,《香港同治年間開賭復禁賭》,香港《星島日報》2008年3月31日
- 81. 東亞運動會花絮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4-06-27]
- 82. 文化與休閒 .香港亞洲國際都會[引用日期2019-07-07]
- 83. 新聞背景:香港西九文化區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7-07]
- 84. 白皮書:迴歸以來香港民主政制依法穩步推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12-26]
- 85. 香港青馬大橋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4-06-27]
- 86. 我們的院士 .香港科學院[引用日期2020-09-12]
- 87. 丘成桐: “數學界的國王” .人民日報[引用日期2019-05-24]
- 88. 一代通儒饒宗頤 .人民日報[引用日期2019-05-27]
- 89. 香港競爭力重奪全球第一 .人民日報[引用日期2018-11-10]
- 90. 香港如何穩坐全球競爭力頭把交椅?鞏固優勢居安思危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8-11-10]
- 91.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發佈 倫敦紐約香港位列前三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8-11-10]
- 92. 香港競爭力獲評全球第二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11-10]
- 93. 2018中國最安全城市排行榜公佈:香港澳門青島位居前三名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11-10]
- 94. 中國首次進入全球創新指數前20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07-07]
- 95. 綜研報告|第二十四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上海...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11-10]
- 96. 香港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11-10]
- 97. 香港競爭力從何而來(説香港)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11-10]
- 98. 香港時隔五年重回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榜首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11-10]
- 99. 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發布 香港排名第七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11-10]
- 100. 中國10座城市入選自然指數全球科研城市50強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11-10]
- 101. 世界城市排名權威發佈:北京首進四強深圳成世界一線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8-11-14]
- 102. 香港榮登全球最受歡迎旅遊城市榜首,深圳位列第十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9-01-04]
- 103. 香港連續25年獲評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9-29]
- 104. 第2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發佈:香港、上海、北京穩居前十 .中國日報網[引用日期2019-05-31]
- 105. 香港競爭力排名保持全球第二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5-31]
- 106. 科爾尼全球城市指數報告出爐 香港、北京進入榜單前十 .中證網[引用日期2019-05-31]
- 107. 2019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發佈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05-06]
- 108. 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出爐香港位列13位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引用日期2019-09-29]
- 109. 世界旅遊城市排行榜出爐 中國三城市躋身前十 .中新網[引用日期2019-09-05]
- 110. 香港再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特區政府表示歡迎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9-29]
- 111. 全球金融中心排名發佈 北京躍居第7 .新浪新聞[引用日期2019-09-29]
- 112. 可持續競爭力排名讓深圳更冷靜 .深圳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09-29]
- 113. 競爭力排名躍升 港府:續發揮優勢 發掘商機 .大公網[引用日期2019-10-09]
- 114. 世行營商環境報告:東亞太平洋地區改革動力充足,中國成績顯著 .第一財經[引用日期2019-10-24]
- 115. 《中國城市營銷發展報告(2019)》在京發佈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12-14]
- 116. 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揭曉 .全球城市實驗室(Global City Lab)[引用日期2020-01-09]
- 117. 香港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09-12]
- 118. 中國創新能力排名保持第14位 .經濟日報[引用日期2020-09-27]
- 119. 宜居委發佈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 .人民政協網[引用日期2020-11-30]
- 120. (兩會受權發佈)全國人大高票通過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3-11]
- 12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3-24]
- 122. 華南遊擊隊:敵後尖刀威名揚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21-03-31]
- 123. 香港粵劇做到了,我們能做到嗎? .中國文明網[引用日期2021-04-17]
- 124. 香港如何保育和推廣粵劇文化?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4-17]
- 125. 舌尖上的香港:粵菜傳承百年 從茶餐廳到街頭小吃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4-17]
- 126. 年味滿滿!香港年宵花市春意盎然迎新春 .新浪[引用日期2021-04-21]
- 127. 探秘香港武館之三:醒獅──傳統新思維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4-21]
- 128. 龍獅飛騰迎新春——走近香港舞龍舞獅隊 .中國青年網[引用日期2021-04-21]
- 129. 香港端午節裏看民俗:“放紙龍”、龍舟競渡、遊龍舟水 .搜狐[引用日期2021-04-21]
- 130.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二號)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5-11]
- 131. 香港特區政府:繼續致力推廣本地非遺 延續傳統文化 .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6-24]
- 132. 國務院任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要官員 .中央人民政府網站[引用日期2021-06-26]
- 133. 香港旅遊天氣資訊 .香港天文台[引用日期2021-07-08]
- 134. 香港法治地位再獲肯定,全球指數排名第16 .大公網百家號[引用日期2021-07-08]
- 135. 王旭東:給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最大支持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引用日期2021-08-07]
- 136. 港媒盤點東京奧運會上的難忘瞬間 .參考消息網[引用日期2021-08-07]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