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水

(香港地名)

鎖定
上水(Sheung Shui),地名,位於中國香港北區。是中國香港的其中一個新市鎮
中文名
上水
外文名
Sheung Shui
地理位置
中國香港北區
定    義
地名

上水發展歷史

根據《北區風物誌》(1994年)記載,上水及粉嶺一帶古稱“雙魚市”,因上水北面有一條“雙魚河”。自廖族於元末由福建遷來廣東南部之後,子孫漸漸散居於今新界橫眉山、嶺下、小坑、雙魚、福田、上水一帶,並建成村落。傳至對風水有認識的七世祖廖南沙,倡言必須聚族而居,後代子孫方可昌盛。乃根據風水學説追尋“龍脈”,選定龍口地形像鳳之處,合力鑿池(即護城河)築城,建成“圍內村”(今上水鄉老圍);號召廖氏三房子孫盡徙圍內居住。由於圍內村立於梧桐河之上,廖氏族人便稱其為“上水鄉”,漸漸“上水”便成了附近一帶地方的名稱。
上水市發展集中,市中心主要是在港鐵上水站一帶,由附近屋邨前往港鐵站一般都在15分鐘步行時間內。昔日,附近村民會集中在石湖墟進行交易。雖然上水已經發展成為新市鎮,但由於石湖墟鄰近港鐵站及巴士總站,所以並沒有因為發展而衰落,人流反而更多。

上水人口

根據2001年政府的統計,北區的人口有298,657人;其中接近90%人口集中在粉嶺和上水,而餘下的人口約共40,000人,住在區內的鄉村。
由於香港島的北角在當地的童軍或其他早期成立的組織裏亦被稱為“北區”,有時香港人會把“北區”稱為“新界北區”,又或索性指明是“上水”、“粉嶺”等分區,以免引起混淆。
人口特徵
人口: 298,657 人
15歲以下: 20.5%
15至64歲: 70.6%
65歲及以上: 8.9%
年齡中位數: 34 歲
十五歲及以上從未結婚人口比例
男性: 31.2%
女性: 28.3%
教育
6至18歲人口就學比率: 93.3%
20歲及以上非就學人口具專上教育程度比例: 10.7%
勞動人口特徵
勞動人口: 142,801 人
勞動人口參與率
男性: 73.1%
女性: 47.9%
合計: 60.2%
工作人口每月主業收入中位數: 10,000 港元
住户特徵
家庭住户數目: 89,053 户
家庭住户平均人數: 3.2 人
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數: 17,205 港元
房屋特徵
有人居住的屋宇單位數目: 88,467 個
每個屋宇單位的平均家庭住户數目: 1.01 户
自置居所住户在家庭住户總數目中所佔的比例: 57.5%
家庭住户每月按揭供款及借貸還款中位數: 7,000 港元
按揭供款及借貸還款與收入比率中位數: 27.1%
家庭住户每月租金中位數: 1,300 港元
租金與收入比率中位數: 12.6%

上水設施

天平邨
太平邨
居屋
旭埔苑
彩蒲苑
安盛苑
翠麗花園
順欣花園
私人屋苑
奕翠園
新都廣場
龍豐花園
上水中心
上水名都
威尼斯花園
皇府山
御皇庭
顯峯
大型商場
上水中心
上水名都
新都廣場
龍豐廣場
社區設施
上水游泳池
北區大會堂
天平體育館
龍琛路體育館
公共服務
北區醫院
上水消防局
石湖墟郵政局
石湖墟賽馬會診所
廣場
上水廣場位於上水,是新界北區的主要商業總彙。上水廣場共分四層,提供各式商鋪及食肆,滿足顧客不同的需求。商場設有展覽場,經常舉辦大型活動,為顧客提供更多消閒選擇。

上水學校

中學
上水官立中學
鳳溪第一中學
聖公會陳融中學
鳳溪廖萬石堂中學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
教育評議會主辦風采中學
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
小學
東莞學校
育賢學校
上水宣道小學
曾梅千禧學校
石湖墟公立學校
李志達紀念學校
上水惠州公立學校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慧小學
東華三院港九電器商聯會小學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小學
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
金錢村何東學校

上水交通

主要交通幹道
新運路
百和路
文錦渡路
粉錦公路
公共交通
東鐵:上水站
巴士
京九
九巴:70, 70K, 70X, 73, 73A, 73K, 76K, 77K, 78K, 79K, 261, 261P, 270, 270A, 273A, 276, 276A, 276B, 276P, 278X, 279X, 373, 373A, N76, N270.
龍運巴士:A43
專線小巴:44, 44A, 50A, 50K, 51K, 55K, 57K, 58K, 58S, 59K, 501S, 605.
上水(新發街)←→元朗(水車館街)〔經青山公路〕 <路線編號:17>
上水(新運路,近巴士廠)←→元朗(裕景坊)〔經粉錦\公路〕 <路線編號:18>
上水(新康街)←→聯和墟/大埔(寶鄉坊)/深水埗(嘉頓)/佐敦道
上水(符興街)←→坪輋
落馬洲←→觀塘(經石湖墟)
車費:從羅湖到上水站的地鐵車費,用八達通卡,成人,港幣21元。

上水景點

掌故
石湖墟
報德祠
行樂戲院
馬會道消防局
小販管理隊大樓
古蹟
居石候公祠
河上鄉洪聖廟和 排峯古廟
松柏塱客家圍
廖萬石堂
廖顯承堂(應龍廖公家塾
廖明德堂(應鳳廖公家塾)
據考廖氏家族原籍為福建,於元代中葉南遷廣東,之後定居香港上水雙魚河,之後廖氏家族建立了圍村即莆上村,遂散居附近。廖氏家族十分注重教育和功名,十八世紀廖氏族羣至為顯赫,科舉及第的人數極多,據族譜記載中試者共47人。廖氏四世祖有廖應風和廖應龍兄弟兩大分支,分別建有祠堂,廖應龍祠堂就是其中之一。建祠堂目的是彰顯氏族榮耀(如懸掛中舉牌匾及官位),拜祭祖先,團聚族人同時兼作後代教育學堂。
客家圍青磚圍牆(位於古洞松柏塱,沙頭角荔枝窩村黃氏分支,二十世紀初葉公元一九零四年立村)
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