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屆頒發21個獎項,由十三個香港專業電影協會組成的“金像獎選民”,和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的電影業內人士和專業媒體工作者組成的專業評審團,聯同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在經過兩輪投票選出最終得獎者。
[2]
香港電影金像獎每年舉辦一屆,一般於每年3月至4月在中國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
- 中文名
- 香港電影金像獎
- 外文名
- Hong Kong Film Awards
- 創辦時間
- 1982年
- 類 型
- 華語電影獎項
香港電影金像獎獎項沿革
編輯1979年,香港電影界雜誌《電影雙週刊》誕生,從事電影界報道、評論的創作。而香港電影已經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在亞洲乃至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但是卻沒有自己的電影節,甚至沒有電影人自己的官方組織。《電影雙週刊》以其對電影事業的關注和責任感,組織了一羣電影人進行年度優秀電影和優秀電影人的評選。
1982年,《電影雙週刊》開始與香港電台合作舉辦正式的頒獎典禮。目的是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錶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繁榮,提高電影人的製作水平和觀眾的欣賞水平。
1983年,頒獎典禮開始在電視台轉播,影響力不斷擴大。
1990年,設立“終身成就獎”,為了擴大金像獎的影響和規模,評審團還設立了“十大華語片獎”和“十大外語片獎”。
[7]
1996年,金像獎制定了新的評獎規則:提名獎(第一輪投票)中的最佳影片獎由所有電影從業人員投票選出,其他專業獎項由各電影專業團體分別選出,身兼數職的電影製作人員可利用多重身份投票,但最佳影片獎只能投一次票;第二輪投票確定最終獲獎的名單
[8]
。
2020年,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因新冠肺炎疫情宣佈取消實體頒獎禮,獲獎名單由爾冬升線上頒發,同時“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更名“最佳亞洲華語電影獎”
[3]
;同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官方宣佈,因疫情影響,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延後一年舉行
[5]
。
香港電影金像獎獎項文化
編輯香港電影金像獎獎項名稱
和奧斯卡金像獎一樣取名為“金像獎”,從一開始就展示了創辦者對這個活動的眼界和雄心,寄希望成為華語影壇自己的奧斯卡。
[11]
香港電影金像獎獎盃獎座
華語電影的盛典(5張)
第一屆頒獎禮的獎座是一個簡單的金屬人型;
第二屆頒獎禮的獎座是一個高舉星球的男性;
第三屆頒獎禮的獎座則是一個藍色水晶方塊;
從第四屆開始,獎座改為一個揮着手向前飛奔的肌肉男性,為了表現人物的動態,人物有一前一後兩個腦袋,以流雲般的線條聯接。因此被港人戲稱為“雙頭怪”。“雙頭怪”獎座一度作為金像獎的固定形象,連續頒發多屆,但隨着金像獎的規模越來越大,層次越來越高,影人對雖有藝術感但略嫌怪異的獎座不甚滿意,決定來一個脱胎換骨。
1990年,金像獎籌委會邀請香港藝術家聯盟參與設計,藝術家花費了大量心血,先後十易其稿,最後決定採用梁銓大師設計的手持星球,身圍膠片,姿態積極充滿嚮往感的女神造型。這個新獎座的造型並不是憑空想象的,而是臨摹自香港小姐鄭文雅,併為獎座命名為《星光榮耀》。
1991年,新獎座於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正式啓用。
[12]
香港電影金像獎獎項設置
編輯類別 | 獎項 | 備註 |
---|---|---|
影片類 | 最佳電影 | 1982年設置 |
最佳亞洲華語電影 | 2002年設置“最佳亞洲電影”,2012年更名為“最佳兩岸華語電影”,2020年更名為“最佳亞洲華語電影”。 | |
個人類 | 最佳導演 | 1982年設置 |
最佳編劇 | ||
最佳男主角 | ||
最佳女主角 | ||
最佳男配角 | 1985年設置 | |
最佳女配角 | ||
最佳新演員 | 1983年設置“最有前途新人”,1984年更名為“最佳新人”,1990年更名 | |
最佳攝影 | 1983年設置 | |
最佳剪接 | ||
最佳美術指導 | ||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 1993年設置 | |
最佳動作設計 | 1983年設置 |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2001年設置 | |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1983年設置 | |
最佳音響效果 | 1998年設置 | |
最佳視覺效果 | 2002年設置 | |
新晉導演 | 2004年設置 | |
非常設獎項 | 1990年設置 | |
專業精神獎 | ||
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規則
編輯香港電影金像獎參選資格
影片參選資格
歷屆金像獎影后作品與獎盃合影(35張)
所有獎項的參選人及參選最佳電影的出品公司,必須記名於該片的片頭或片尾字幕,並以於香港上映的版本為準。
註釋一:影片必須於本會認可的「常規放映電影場地」上映:
1、香港戲院商會其下會員的電影院
註釋二:影片必須符合下列其中兩項條件,方合資格為香港電影:
1、導演須是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香港居民;
2、出品公司(最少一間)是香港合法註冊公司;
香港電影金像獎典禮(28張)
註釋三:24格或48格漸進式掃描而不小於2048x1080像素的解像度投影,並需符合數碼影院發行電子母帶影像規格(SMPTE 428-1-2006);如選擇壓縮母帶,必須符合ISO/IEC 15444-1(JPEG 2000)規格,視頻及音頻格式必須符合商業數碼影院播放規格。
獎項參選資格
一.最佳新演員參選人,須於參選年度前未曾以主角或配角身份參演任何電影;其參選的電影可多於一部,須屬本屆參選年度的香港電影;最佳新演員候選人能以一部電影同時角逐「最佳男/女主角」或「最佳男/女配角」獎項。如有任何爭議,將交由金像獎董事局作最後決定。
二.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參選人,須專為該部影片全新創作及撰寫的音樂。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有權要求參選人提交音樂清單(music cue sheet)或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的音樂作品通告,以確認原創性。如參選人未能提供資料證明,金像獎保留取消其參選資格的權利。
三.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參選人,須為該部影片而全新創作及撰寫(包括曲、詞),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有權要求參選人提交音樂清單(music cue sheet)或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的音樂作品通告,以確認原創性。如參選人未能提供資料證明,金像獎保留取消其參選資格的權利。
四.最佳音響效果的定義乃就影片中一切發聲的環節及步驟,範圍包括配音/現場收音、音效、配樂、光學部份以及最後混音的結果作一整體評價。參選人必須是直接負責該影片的音響效果,須由出品人、監製或導演根據個人貢獻提供名單,人數不可超過四位。
五.最佳視覺效果是就影片中的視覺特技效果作一整體評價,包括於製作時採用的電腦加工合成程序,及現場拍攝(i)爆破(ii)模型及機械特技。參選人必須是直接負責該影片的視覺特技效果,須由出品人、監製或導演根據個人貢獻提供名單,人數不可超過四位。
六.最佳亞洲華語電影:參選電影的語言及出品地區必須符合以下兩項條件:
- 該片使用的語言二分之一以上為華語(華人地區所使用之主要語言或方言,但不包括配音),影片若無對白則以原片中的字幕對白是否中文為準則,動畫則以影片原產地的配音語言是否華語為準則。
- 出品公司必須有一間為亞洲地區(包括香港)的合法註冊公司,或發行公司有一間香港的合法註冊公司,並須以出品或發行身份記名於該片的片頭或片尾字幕中。
七.新晉導演獎:
- 參選人必須是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香港居民,無年齡限制;
- 參選人必須是參選電影的唯一導演;
- 參選電影必須是在前一年內在香港作首輪放映的電影,且完全符合以下「放映條件」:(a)公開售票放映;(b)連續七天內於五十個座位以上的影院放映不少於五場;(c)片長六十分鐘或以上;(d)以三十五毫米菲林放映或數碼放映;
- 參選人執導之電影,以兩部為上限(包括參選作品,或曾於任何地方上映並符合第3項中的「放映條件」,均被計算在內)。個人導演作一部計算,合導電影不能參選,但作半部計算;
- 曾獲得同類獎項之人士不可參選,曾獲得同類提名者則不在此限。
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方法
第一輪評選:
- 由「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及「第一輪專業評審團」投票選出所有獎項的提名名單,票份各佔第一輪總積分的百份之五十(50%)。在各獎項中得票最高的首五名可獲進入第二輪評選。
- 「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是指符合金像獎選民資格及已向本會正式登記者。
- 「第一輪專業評審團」是由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的電影業內人士和專業媒體工作者組成。
- 每個獎項提名以不超過五個為原則,若有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則可增加至六個提名名額;若有超過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則提名名額只有四個。
- 若有演員在同一部電影中,同時獲提名主角及配角,則按得票較高的項目為其提名獎項。
- 如在提名名單內發現有不符合資格的候選者,其提名資格會被取消,空缺由下一位得分最高者補上。
- 「第一輪專業評審團」不能以金像獎選民身份在第一輪中投票,亦不可重疊為「第二輪專業評審團」,但可於第二輪以屬會會員身份投票。
注:「第一輪一百人評審團」及「第二輪五十人專業評審團」是由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包括監製、策劃、製片、導演、編劇、攝影師、動作指導、美術指導、剪接師、演員、電影音樂工作者、其他專業製作人(包括錄音師、燈光師及視覺特技效果)、影評人、電影文化/教育工作者、電子傳媒工作者、電影發行或宣傳工作者。
第二輪評選:
- 由「第二輪專業評審團」及金像獎十三個屬會會員,聯同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選出得獎者。
- 「第二輪專業評審團」是由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的電影工作者和專業媒體工作者組成,評審可於第一輪投票時以金像獎選民身份投票,但不能以屬會會員身份於第二輪投票。「第二輪專業評審團」佔第二輪投票積分55%。
- 金像獎十三個屬會會員及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可於第二輪中投選其專業獎項(佔積分25%)及其他獎項(佔積分20%),所有會員可以用多於一個會借投票,但每個獎項只能投選一次,詳情請看下列附表:
金像獎屬會 | 專業獎項投票比重 | 其他獎項投票比重 | |
最佳導演 新晉導演 最佳視覺效果 | 25% 25% 25% | 20% 20% 20% | |
最佳編劇 | 25% | 20% | |
最佳男/女主角 最佳男/女配角 最佳新演員 | 25% 25% 25% | 20% 20% 20% | |
最佳攝影 最佳視覺效果 | 25% 25% | 20% 20% | |
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 | 最佳動作設計 | 25% | 20% |
最佳美術指導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最佳視覺效果 | 25% 25% 25% | 20% 20% 20% | |
最佳剪接 最佳視覺效果 | 25% 25% | 20% 20% | |
香港電影后期專業人員協會 | 最佳音響效果 | 25% | 20% |
香港電影製作行政人員協會 | - | 0% | 20% |
香港電影燈光協會 | - | 0% | 20% |
- | 0% | 20% | |
香港戲院商會 | - | 0% | 20% |
香港電影商協會 | - | 0% | 20%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25% 25% | 20% 20% | |
「最佳電影」及「最佳亞洲華語電影」的投票計算方法: | |||
由金像獎13個屬會會員及 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以一人一票方式投票 | 最佳電影 最佳亞洲華語電影 | (總積分45%) (總積分45%) |
- 若有任何第二輪專業評審榮獲提名,包括入圍「最佳電影」及「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的出品人(包括聯合出品人等)、監製(包括聯合監製、執行監製等)、攝製及發行範疇者,則會由香港電影金像獎董事局另行邀請同界別的電影工作者代替其評審職位。
- 每個獎項得分最高的為得獎者,若在同一獎項中有兩名候選者同時得最高分數,該兩名候選者可一起獲得該獎項;若超過兩名候選者同時獲得最高分數,則會由「第二輪專業評審團」再在同分的候選者中投票,以選出得獎者。
最佳亞洲華語電影評選方法:
1、第一輪投票:
由「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及「第一輪專業評審團」投票,每人可投選三部亞洲華語電影,票份各佔第一輪總積分的百份之五十(50%)。得票最高的首三名可獲進入第二輪評選,若有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三位,則可增加至四個提名名額;若有超過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三位,則提名名額只有兩個。
2、第二輪投票:
由「第二輪專業評審團」、金像獎十三個屬會會員,以及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得獎者;「第二輪專業評審團」佔第二輪投票總積分百份之五十五(55%),其他會員則佔總積分百份之四十五(45%),得票最高者為得獎者。若有兩名候選影片同時得最高分數,則會由「第二輪專業評審團」再投票選出得獎者。
新晉導演獎評選方法:
1、第一輪投票:
- 由導演會會員+ 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只限影評人、電影文化或教育工作者界別),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提名名單;
- 獎項提名以不超過三個為原則,若有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三位,則可增加至四個提名名額;若有超過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三位,則提名名額只有兩個。
- 若該年度合資格參選此獎項的人數達12位或以上,獎項提名將以不超過五位為原則,若有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則可增加至六個提名名額;若有超過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則提名名額只有四個。
2、第二輪投票:
- 「第二輪專業評審團」投票(佔積分55%)、導演會會員投票(佔積分25%),其他金像獎屬會及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投票(佔積分20%)。若有兩名候選者同時得最高分數,則會由「第二輪專業評審團」再投票選出得獎者。
注:1、最佳亞洲華語電影和新晉導演獎評選方法有差別
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屆回顧
編輯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屆百科
年份 | 名稱 | 年份 | 名稱 | 年份 | 名稱 |
---|---|---|---|---|---|
1982 | 1983 | 1984 | |||
1985 | 1986 | 1987 | |||
1988 | 1989 | 1990 | |||
1991 | 1992 | 1993 | |||
1994 | 1995 | 1996 | |||
1997 | 1998 | 1999 | |||
2000 | 2001 | 2002 | |||
2003 | 2004 | 2005 | |||
2006 | 2007 | 2008 | |||
2009 | 2010 | 2011 | |||
2012 | 2013 | 2014 | |||
2015 | 2016 | 2017 | |||
2018 | 2019 | 2020 | |||
2022 | 2023 | - | - | ||
香港電影金像獎影片導演帝后
年份 | 屆次 | 最佳影片 | 最佳導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
1982年 | 1 | 《父子情》 | 方育平《父子情》 | ||
1983年 | 2 | 《投奔怒海》 | 許鞍華《投奔怒海》 | ||
1984年 | 3 | 《半邊人》 | 方育平《半邊人》 | ||
1985年 | 4 | 《似水流年》 | 嚴浩《似水流年》 | 斯琴高娃《似水流年》 | |
1986年 | 5 | 《警察故事》 | |||
1987年 | 6 | 《英雄本色》 | 周潤發《英雄本色》 | ||
1988年 | 7 | 《秋天的童話》 | 周潤發《龍虎風雲》 | ||
1989年 | 8 | 《胭脂扣》 | 關錦鵬《胭脂扣》 | 梅豔芳《胭脂扣》 | |
1990年 | 9 | 《飛越黃昏》 | |||
1991年 | 10 | 《阿飛正傳》 | 王家衞《阿飛正傳》 | 張國榮《阿飛正傳》 | |
1992年 | 11 | 《跛豪》 | |||
1993年 | 12 | 《籠民》 | 張之亮《籠民》 | ||
1994年 | 13 | 《新不了情》 | 爾冬升《新不了情》 | 袁詠儀《新不了情》 | |
1995年 | 14 | 《重慶森林》 | 王家衞《重慶森林》 | 梁朝偉《重慶森林》 | 袁詠儀《金枝玉葉》 |
1996年 | 15 | 《女人,四十》 | 許鞍華《女人,四十》 | 喬宏《女人,四十》 | 蕭芳芳《女人,四十》 |
1997年 | 16 | 《甜蜜蜜》 | 陳可辛《甜蜜蜜》 | 張曼玉《甜蜜蜜》 | |
1998年 | 17 | 《香港製造》 | 陳果《香港製造》 | 張曼玉《宋家皇朝》 | |
1999年 | 18 | 《野獸刑警》 | 黃秋生《野獸刑警》 | ||
2000年 | 19 | 《千言萬語》 | |||
2001年 | 20 | 《卧虎藏龍》 | 李安《卧虎藏龍》 | 張曼玉《花樣年華》 | |
2002年 | 21 | 《少林足球》 | |||
2003年 | 22 | 《無間道》 | 梁朝偉《無間道》 | ||
2004年 | 23 | 《大塊頭有大智慧》 | 劉德華《大塊頭有大智慧》 | ||
2005年 | 24 | 《功夫》 | 章子怡《2046》 | ||
2006年 | 25 | 《黑社會》 | 杜琪峯《黑社會》 | 梁家輝《黑社會》 | |
2007年 | 26 | 《父子》 | 譚家明《父子》 | ||
2008年 | 27 | 《投名狀》 | 陳可辛《投名狀》 | 李連杰《投名狀》 | |
2009年 | 28 | 《葉問》 | 鮑起靜《天水圍的日與夜》 | ||
2010年 | 29 | 《十月圍城》 | 陳德森《十月圍城》 | ||
2011年 | 30 | 《打擂台》 | 劉嘉玲《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 ||
2012年 | 31 | 《桃姐》 | 許鞍華《桃姐》 | 劉德華《桃姐》 | 葉德嫺《桃姐》 |
2013年 | 32 | 《寒戰》 | 梁家輝《寒戰》 | ||
2014年 | 33 | 《一代宗師》 | 王家衞《一代宗師》 | 章子怡《一代宗師》 | |
2015年 | 34 | 《黃金時代》 | 許鞍華《黃金時代》 | - | |
2016年 | 35 | 《ten years》 | 春夏《踏血尋梅》 | ||
2017年 | 36 | 《樹大招風》 | 林家棟《樹大招風》 | ||
2018年 | 37 | 《明月幾時有》 | 許鞍華《明月幾時有》 | ||
2019年 | 38 | 《無雙》 | 莊文強《無雙》 | ||
2020年 | 39 | 《少年的你》 | 曾國祥《少年的你》 | 周冬雨《少年的你》 | |
2022年 | 40 | 《怒火·重案》 | 陳木勝《怒火·重案》 | ||
2023年 | 41 | - | 劉青雲《神探大戰》 | ||
香港電影金像獎配角新人
年份 | 屆次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新演員 | 新晉導演 |
---|---|---|---|---|---|
1982年 | 1 | 未設 | 未設 | 未設 | 未設 |
1983年 | 2 | ||||
1984年 | 3 | ||||
1985年 | 4 | ||||
1986年 | 5 | ||||
1987年 | 6 | ||||
1988年 | 7 | 金燕玲《人民英雄》 | |||
1989年 | 8 | ||||
1990年 | 9 | ||||
1991年 | 10 | 劉喬方《廟街皇后》 | |||
1992年 | 11 | ||||
1993年 | 12 | ||||
1994年 | 13 | 馮寶寶《新不了情》 | |||
1995年 | 14 | 劉雅麗《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 |||
1996年 | 15 | ||||
1997年 | 16 | 舒淇《色情男女》 | |||
1998年 | 17 | ||||
1999年 | 18 | ||||
2000年 | 19 | 吳家麗《流星語》 | |||
2001年 | 20 | ||||
2002年 | 21 | 林嘉欣《男人四十》 | |||
2003年 | 22 | ||||
2004年 | 23 | 彭浩翔《大丈夫》 | |||
2005年 | 24 | ||||
2006年 | 25 | 周杰倫《頭文字D》 | |||
2007年 | 26 | 吳景滔《父子》 | |||
2008年 | 27 | 游乃海《跟蹤》 | |||
2009年 | 28 | ||||
2010年 | 29 | ||||
2011年 | 30 | 邵音音《打擂台》 | |||
2012年 | 31 | 蘇杏璇《奪命金》 | |||
2013年 | 32 | 陳靜《低俗喜劇》 | |||
2014年 | 33 | 黃修平《狂舞派》 | |||
2015年 | 34 | 王菀之《金雞SSS》 | |||
2016年 | 35 | 金燕玲《踏血尋梅》 | 白只《踏血尋梅》 | ||
2017年 | 36 | 金燕玲《一念無明》 | 黃進《一念無明》 | ||
2018年 | 37 | ||||
2019年 | 38 | 惠英紅《翠絲》 | 陳小娟《淪落人》 | ||
2020年 | 39 | ||||
2022年 | 40 | 王丹妮《梅豔芳》 | |||
2023年 | 41 | ||||
香港電影金像獎司儀主題
時間 | 屆數 | 司儀 | 頒獎禮主題 | 致敬榮譽 |
---|---|---|---|---|
1982年 | 第01屆 | 伍家廉、詹小萍 | - | - |
1983年 | 第02屆 | - | - | |
1984年 | 第03屆 | - | - | |
1985年 | 第04屆 | - | - | |
1986年 | 第05屆 | 俞琤 | - | - |
1987年 | 第06屆 | 鍾景輝、鄭裕玲 | - | - |
1988年 | 第07屆 | - | - | |
1989年 | 第08屆 | 沈殿霞、曾志偉、陳欣健 | - | - |
1990年 | 第09屆 | - | 朱日紅(專業精神獎) | |
1991年 | 第10屆 | 陳欣健、梅豔芳 | - | 彭雁聯(專業精神獎) |
1992年 | 第11屆 | 陳欣健、鄭丹瑞 | - | |
1993年 | 第12屆 | - | 吳楚帆(中聯電影發起人紀念獎) | |
1994年 | 第13屆 | 沈殿霞、岑建勳 | - | |
1995年 | 第14屆 | 岑建勳、林建明 | - | 黃曼梨(終身成就獎) 任劍輝(戲曲電影百年殿堂大獎) |
1996年 | 第15屆 | - | - | |
1997年 | 第16屆 | - | - | |
1998年 | 第17屆 | - | 楚原(專業精神獎) | |
1999年 | 第18屆 | - | - | |
2000年 | 第19屆 | - | - | |
2001年 | 第20屆 | - | 袁和平(專業精神獎) 白雪仙(終身成就獎) | |
2002年 | 第21屆 | - | 張徹(終身成就獎) | |
2003年 | 第22屆 | - | ||
2004年 | 第23屆 | - | ||
2005年 | 第24屆 | - | 李小龍(中國電影世界光輝之星) | |
2006年 | 第25屆 | - | - | |
2007年 | 第26屆 | 薪火相傳,承先啓後 | 文潤玲(專業精神獎) 邵逸夫(終身成就獎) | |
2008年 | 第27屆 | - | 沈殿霞(專業精神獎) 鄒文懷(終身成就獎) | |
2009年 | 第28屆 | 港片100年 | 丁羽(專業精神獎) 蕭芳芳(終身成就獎) | |
2010年 | 第29屆 | - | 鄒林(專業精神獎) 劉家良(終身成就獎) | |
2011年 | 第30屆 | - | 陳自強(專業精神獎) 黎筱娉(終身成就獎) | |
2012年 | 第31屆 | 電影新勢力 | 方浩源(專業精神獎) 倪匡(終身成就獎) | |
2013年 | 第32屆 | 曾志偉、鄭中基、林家棟、林曉峯 | 向“菲林”致敬 | 吳思遠(終身成就獎) |
2014年 | 第33屆 | 時代光影 | 張鑫炎(終身成就獎) | |
2015年 | 第34屆 | 電影狂想曲 | 李坤龍(專業精神獎) | |
2016年 | 第35屆 | 童聲同戲 | 李麗華(終身成就獎) 周永光(專業精神獎) | |
2017年 | 第36屆 | 戲法萬千 | 芳豔芬(終身成就獎) 阮大勇(專業精神獎) | |
2018年 | 第37屆 | 青春常駐 | 楊容蓮(專業精神獎) | |
- | 楚原(終身成就獎) | |||
2019年 | 第38屆 | Keep Rolling | 謝賢(終身成就獎) 劉允(專業精神獎) 元彪、柯呈雄(中國電影世界榮耀之星) | |
2020年 | 第39屆 | 無 | 無 | |
2022年 | 第40屆 | 金像四十 不惑如初 | 許冠文(終身成就獎) 周國忠(專業精神獎) | |
2023年 | 第41屆 | - | - | 胡楓(終身成就獎) |
香港電影金像獎獎項之最
編輯香港電影金像獎影片獎項
1、提名最多的影片
影片 | 時間 | 提名次數 | 未提名獎項 |
---|---|---|---|
《卧虎藏龍》 | 2001年第20屆 | 16項提名 | 最佳新演員 |
《無間道》 | 2003年第22屆 | 16項提名 | 最佳女主角 |
《功夫》 | 2005年第24屆 | 16項提名 | 最佳女配角 |
《十月圍城》 | 2010年第29屆 | 16項提名 | 最佳女主角 |
《無雙》 | 2019年第38屆 | 17項提名 | 最佳新演員 |
參考資料:
2、獲獎最多的影片
影片 | 時間 | 獎項 |
---|---|---|
《一代宗師》 | 2014年第33屆 | 12項 |
《甜蜜蜜》 | 1997年第16屆 | 9項 |
《寒戰》 | 2013年第32屆 | 9項 |
《卧虎藏龍》 | 2001年第20屆 | 8項 |
《投名狀》 | 2008年第27屆 | 8項 |
《十月圍城》 | 2010年第29屆 | 8項 |
《少年的你》 | 2020年第39屆 | 8項 |
《少林足球》 | 2002年第21屆 | 7項 |
《英雄》 | 2003年第22屆 | 7項 |
《無間道》 | ||
《踏血尋梅》 | 2016年第35屆 | 7項 |
《無雙》 | 2019年第38屆 | 7項 |
《似水流年》 | 1985年第4屆 | 6項 |
《胭脂扣》 | 1989年第8屆 | 6項 |
《新不了情》 | 1994年第13屆 | 6項 |
《女人,四十》 | 1996年第15屆 | 6項 |
《宋家皇朝》 | 1998年第17屆 | 6項 |
《功夫》 | 2005年第24屆 | 6項 |
3、最大贏家
(“最大贏家”,不是指獲獎最多,指能夠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五個最重要獎項的作品)
香港電影金像獎個人獎項
類別 | 基本情況 |
---|---|
包攬所有演員獎的電影 | |
獲最佳導演獎最多的導演:許鞍華(十三提六中) | |
獲得最多次男/女主角的演員(五次) | |
獲得最佳男/女主角第二多的演員 | |
獲得最多次女配角的演員(4次) | |
表演獎項大滿貫 | |
於1999年第18屆《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獲得最佳新演員獎,於2010年第29屆《十月圍城》獲得最佳男配角獎,於2011年第30屆《線人》獲得最佳男主角獎,三次提名三次獲獎,中獎率高達100%,也是唯一一名獲得過金像獎最佳新人獎、最佳配角獎及最佳主角獎的演員。 | |
“帽子戲法”的最佳導演 | |
連續三年獲獎的演員 | |
第一位同時獲得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演員 | |
2002年第21屆憑《少林足球》提名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並同時獲獎。(其中還包括傑出青年導演獎) | |
單屆提名最多的演員 | |
第一位70後影帝/影后 | |
古天樂於2018年第37屆憑《殺破狼·貪狼》獲得最佳男主角獎,這是他第三次提名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30]
| |
第一位80後影帝/影后 | |
2011年第30屆憑藉《線人》獲得最佳男主角獎,同時還是香港電影金像獎迄今為止史上第一個個人演技獎大滿貫(其中包括1999年第18屆憑藉《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獲得最佳新演員獎,2010年第29屆《十月圍城》獲得最佳男配角獎,再於2011年第30屆《線人》獲得最佳男主角獎) | |
第一位90後影後 | |
2016年第35屆憑藉《踏血尋梅》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是她參演的第一部電影 ,同時還提名最佳新演員獎。
[31]
| |
最老的男/女主角 | |
2000年第19屆憑藉《爆裂刑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時年66歲。 | |
男女主角夫妻檔 | |
劉嘉玲於2011年第30屆《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首度封后,此前她已五度提名。 | |
男主角父子檔 | |
第一位獲提名的大陸演員(女、男) | |
劉曉慶於1984年第3屆憑《垂簾聽政》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 達式常於1988年第7屆憑《書劍恩仇錄》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 |
最年輕的男主角 | |
最年輕的女主角 | |
1983年第2屆憑藉《靚妹仔》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時年17歲,同屆還憑該電影獲得最佳新人獎提名。 | |
蟬聯兩屆男/女主角/配角的演員 | |
提名最多次最佳男主角 | |
連續提名最佳男/女主角最多的演員 | |
第19-23屆連續5年提名最佳男主角兩次獲獎。(共提名12次) | |
第22-25屆,28屆,35屆連續4年提名最佳女主角均未獲獎(共提名6次) | |
第30、31屆,33-36屆連續4年提名最佳女主角均未獲獎(共提名6次) | |
第一位大陸女主角 | |
兩次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大陸演員 | |
同一屆憑三部電影獲得三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演員 | |
最年輕的男/女配角 | |
2007年第26屆憑藉《父子》獲得最佳男配角獎,同時還憑藉此片榮獲最佳新演員獎。 | |
最老的男/女配角 | |
2015年第34屆憑藉《竊聽風雲3》獲得最佳男配角獎,時年80歲。 | |
葉德嫺 | 2018年第37屆憑藉《明月幾時有》第三度獲得最佳女配角獎(也是第四次獲獎),時年71歲。 |
最年輕的最佳新演員 | |
2007年第26屆憑藉《父子》獲得最佳新演員獎,時年10歲,同時還榮獲最佳男配角獎。 | |
最老的新人及提名 | |
2013年第32屆憑藉《寒戰》獲得最佳新人獎,時年66歲。 | |
2001年第20屆憑《花樣年華》獲得最佳新人獎提名,時年已年過六旬。 | |
最年輕新人提名 | |
2007年第26屆憑《寶貝計劃》獲得最佳新人獎提名,時年還未滿一歲。 | |
最令人可惜的“男/女主角” | |
初次接演電影並獲三項提名 | |
第一位獲歌曲獎的大陸歌手 | |
最大倒熱灶的女主角 | |
1991年第10屆憑《表姐,你好嘢!》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一屆最大大熱門為劉嘉玲,她本人都未預料本屆能獲獎,從而並未出席本次頒獎典禮。 | |
最遺憾落選“女主角” | |
1991年第10屆最大大熱門為劉嘉玲,但結果鄭裕玲憑《表姐,你好嘢!》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一屆她本人都未預料本屆能獲獎,從而並未出席本次頒獎典禮。不過劉嘉玲於2011年第30屆終於憑《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獲得影后。 | |
最霸氣的男主角候選人 | |
向華強為中國星電影公司老闆,經典角色“龍五”,1993年第12屆憑《藍江傳之反飛組風雲》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 |
最具爭議性的新人 | |
1984年第3屆憑《花城》獲得最佳新人獎,當時引起巨大爭議,因為當時她已是劇集主持紅人。 | |
第一位獲得提名的外國人 | |
拒絕金像獎第一人 | |
1986年第5屆憑《殭屍先生》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因為覺得是主角,拒絕男配提名。 | |
第一位獲獎的外國人 | |
分量最重男主角 | |
獎項 | 獲獎者 | 獲獎情況 |
---|---|---|
獲獎最多的個人 | (19次) | 7次最佳美術指導 2016年第35屆《華麗上班族》 2005年第24屆《2046》(與邱偉明) 2001 年第20屆《花樣年華》 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 1991年第10屆《阿飛正傳》 1989年第8屆《旺角卡門》 7次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 2012 年第31屆《讓子彈飛》 2005年第24屆《2046》 2001 年第20屆 《花樣年華》 1996年第15屆《夜半歌聲》 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 1993年第12屆《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與餘家安) 3次最佳剪接 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與Benjamin Courtines、潘雄耀) 2001年第20屆 《花樣年華》 |
獲獎最多的攝影師 | (9次) | 2010年第29屆《十月圍城》 2009年第28屆《畫皮》 2008年第27屆《投名狀》 2004年第23屆《戀之風景》 2002年第21屆《幽靈人間》 2000年第19屆《紫雨風暴》 1999年第18屆《不夜城》 1998年第17屆《宋家皇朝》 1983年第2屆《夜驚魂》 |
獲獎第二多的攝影師 | (7次) | 1987年第6屆《老孃夠騷》 1991年第10屆《阿飛正傳》 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 1996年第15屆《墮落天使》 2003年第22屆《英雄》 2016年第35屆《踏血尋梅》 |
獲獎第二多的個人 | (10次) | 5次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第36屆《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與吳裏璐) 第26屆《滿城盡帶黃金甲》 第25屆《如果·愛》(與吳裏璐) 第23屆《千機變》 5次最佳美術指導 第27屆《投名狀》 第25屆《如果·愛》(與黃炳耀) 第16屆《甜蜜蜜》 第11屆 《九一神鵰俠侶》 第7屆《倩女幽魂》 |
獲獎最多的剪接 | (8次) | 第27屆《門徒》 第26屆《墨攻》 第21屆《特務迷城》 第19屆《紫雨風暴》 第15屆《烈火戰車》 |
獲得最多次最佳電影歌曲的主唱者 | (3次/7次提名) | (同屆,梅豔芳憑《胭脂扣》獲金像獎影后,在歌壇和影壇雙雙大放異彩,堪稱香港藝壇奇蹟) |
同時以製片人和導演身份獲得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影片獎的導演 | - | |
同時獲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導演獎 | - | |
最年輕的導演 | 1989年第8屆憑藉《胭脂扣》獲得最佳導演獎,時年31歲。 | |
最年長的導演 | ||
獲獎最多導演 | 許鞍華 (6次) | 第2屆《投奔怒海》 第15屆《女人,四十》 第28屆《天水圍的日與夜》 第31屆《桃姐》 第34屆《黃金時代》 第37屆《明月幾時有》 |
獲獎第二多導演 | (3次) | 第1屆《父子情》 第3屆《半邊人》 第6屆《美國心》 |
杜琪峯(3次) | 第19屆《槍火》 第23屆《PTU》 第25屆《黑社會》 | |
(3次) | 第10屆《阿飛正傳》 第14屆《重慶森林》 第33屆《一代宗師》 | |
(3次) | 第11屆《黃飛鴻之一:壯志凌雲》 第30屆《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第35屆《智取威虎山》 | |
憑藉處女作獲得最佳導演獎的導演 | - | |
同一年度憑兩部影片獲得最佳導演提名的導演 | - |
香港電影金像獎幕後製作
編輯香港電影金像獎董事局由十三個專業電影協會組成,包括香港影業協會、香港電影導演會、香港戲院商會、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香港演藝人協會、香港電影美術學會、香港電影剪輯協會、香港電影製作行政人員協會、香港電影燈光協會 、香港電影商協會、香港電影后期專業人員協會。董事局每月召開常務會議,解決會內的決策性問題,至於跟進、執行工作和協會內外的行政及管理事務則交由金像獎秘書處負責處理。 此外,該會設立專責小組以負責不同的工作事項,每屆由十三個屬會派員參與。
[1]
職位 | 姓名 | 所屬協會 |
---|---|---|
主席 | ||
副主席 | ||
副主席 | 香港電影商協會 | |
司庫 | 香港電影剪接協會 | |
董事 | ||
董事 | ||
董事 | 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 | |
董事 | ||
董事 | 香港戲院商會 | |
董事 | ||
董事 | 香港電影製作行政人員協會 | |
董事 | 文振榮 | 香港電影燈光師協會 |
董事 | 香港電影后期專業人員協會 |
執行總幹事 | 曾慧敏 |
製作統籌主任 | 林文才 |
秘書 | 鄧雅儀 |
香港電影金像獎獎項評析
編輯香港電影金像獎是中國香港和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與台灣電影金馬獎和大陸電影金雞百花獎並稱為華語電影最高成就的三大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創立於1982年,當年正值香港電影新浪潮蓬勃發展之時,金像獎的設立大大鼓舞了電影人的創作,讓香港電影佳片湧現。從創辦之初,金像獎已經立足於香港本土,並打破重重壁壘接納來自台灣、大陸以及全球華語電影作品,是同類電影獎項中最早容納各地華語片種的電影獎項,因此奠定了其在華語電影圈中舉足輕重的超然地位。(網易娛樂評
[38]
)
香港電影金像獎(5張)
金像獎從初始時行業內部的自娛自樂,到港片黃金期時輝煌的親歷者和見證人,再到風急雨驟時門前冷落車馬稀,難以為繼的窘況。可以説,金像獎早已不僅僅是一介普通的電影獎項,更是港片和香港電影人們境遇的一片縮影。而步入而立之年的金像獎,則也和着香港電影全面復甦的春雷轟轟,扶搖青雲上,一舉破東風,一洗近年來,“正港製作”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頹勢,為那些極其本土化和類型化的真正“香港電影”,漂亮地扳回了一城。(時光網評
[41]
)
- 參考資料
-
- 1. 關於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金像獎官網[引用日期2014-08-26]
- 2. 科普|各大國際電影節、電影獎是怎樣評獎的? .騰訊娛樂[引用日期2019-08-16]
- 3. 第39屆香港金像獎線上頒發:周冬雨奪影后、易烊千璽奪最佳新人獎 .騰訊娛樂[引用日期2020-05-06]
- 4. 金像獎線上頒獎僅簡單宣讀獎項 或明年補辦儀式 .新浪娛樂[引用日期2020-04-23]
- 5. 香港金像獎因疫情延後一年 兩年合併於2022年頒獎|香港電影金像獎|金像獎|新冠肺炎 .新浪[引用日期2020-09-28]
- 6. 香港電影金像獎簡介 .騰訊娛樂[引用日期2019-08-20]
- 7. 香港電影金像獎獎項設置 .搜狐娛樂[引用日期2019-08-16]
- 8. 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程序 .搜狐娛樂[引用日期2019-08-19]
- 9. 投票率達69% 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將花落誰家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08-19]
- 10. 金像獎落幕 《我不是藥神》獲最佳兩岸華語電影 .電影網[引用日期2019-08-19]
- 11. 香港電影金像獎的由來和歷史 .騰訊娛樂[引用日期2019-08-16]
- 12. 香港電影金像獎獎座 .搜狐娛樂[引用日期2019-08-16]
- 13. 獎項類別 .香港電影金像獎官網[引用日期2019-08-16]
- 14. 第三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參選資格及評選規則 .香港電影金像獎官網[引用日期2020-05-06]
- 15. 金像獎 - 最佳男主角 - 歷屆獲獎名單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8-03-24]
- 16. 金像獎 - 最佳導演 - 歷屆獲獎名單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8-03-24]
- 17. 金像獎 - 最佳女主角 - 歷屆獲獎名單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8-03-24]
- 18. 48歲古天樂首獲金像影帝 71歲許鞍華六奪最佳導演 .新浪[引用日期2018-04-16]
- 19. 金像獎 - 新晉導演 - 歷屆獲獎名單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8-08-31]
- 20. 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獎完整名單 .鳳凰網.2019-04-14[引用日期2019-04-15]
- 21. 蔡卓妍張繼聰任金像獎主持 茶水蓮姐獲專業精神獎 .新浪娛樂[引用日期2018-01-31]
- 22. 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活動花絮 .香港電影金像獎官網[引用日期2019-04-05]
- 23. 金像獎終身成就獎授予楚原 開創拍古龍武俠熱潮 .新浪娛樂[引用日期2018-04-01]
- 24. 《甜蜜蜜》獲獎情況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3-10-24]
- 25. 第三十二屆金像獎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3-10-24]
- 26. 郭富城首奪金像獎稱帝 《踏血尋梅》橫掃全部表演獎創歷史 .鳳凰娛樂[引用日期2016-04-05]
- 27. 許鞍華榮譽成就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6-09-25]
- 28. 梁家輝榮譽成就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7-04-13]
- 29. 惠英紅榮譽成就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7-04-12]
- 30. 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獎名單 .新浪娛樂.2018-04-15[引用日期2018-04-16]
- 31. 香港電影金像獎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6-04-05]
- 32. 成龍榮譽成就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6-09-25]
- 33. 鄭秀文榮譽成就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6-09-25]
- 34. 鄭秀文先後9提0中,第39屆金像獎8道數學題 .新浪新聞[引用日期2020-05-06]
- 35. 《金像獎》之最 你懂得幾多? .騰訊大粵網[引用日期2019-08-16]
- 36. 香港電影金像獎金像獎之最 .搜狐娛樂[引用日期2019-08-16]
- 37. 協會董事局 .香港電影金像獎官網[引用日期2019-08-16]
- 38. 香港電影金像獎的由來和歷史|香港金像獎 .網易娛樂[引用日期2020-10-06]
- 39. 如果沒有香港電影 金像獎就沒有意義 .騰訊娛樂[引用日期2019-08-16]
- 40. 如果沒有金像獎香港電影界將會怎樣 .新浪娛樂[引用日期2019-08-16]
- 41. 港片而立之年:第30屆香港金像獎深度分析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9-08-19]
- 42. 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屆獲獎名單[引用日期2021-04-08]
- 43. 陳木勝遺作《怒火·重案》摘金像獎“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86歲謝賢獲“最佳男主角”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2-07-18]
- 44. 歷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獲獎名單 .香港電影金像獎官網[引用日期2022-10-04]
- 45. 香港金像獎公佈主題海報:金像四十不惑如初 .新浪[引用日期2022-10-04]
- 46. 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及得獎名單 .香港電影金像獎[引用日期2022-11-03]
- 47. 胡楓獲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張學友曾認其為乾爹 .搜狐娛樂.2023-04-13[引用日期2023-04-13]
- 48. 香港電影金像獎專業精神獎 .新浪電影.2023-04-14[引用日期2023-04-14]
- 49. #金像獎獲獎名單#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獎名單 .新浪電影-微博.2023-04-16[引用日期2023-04-16]
- 50. 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獎名單 .極目新聞[引用日期2023-04-17]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