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Bruce Lee,本名李振藩,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功夫片的開創者、截拳道創始人、華人武打演員、中國功夫第一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第一位華人主角、功夫影星、武術宗師、武術名家、世界武術大師、電影大使、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
他在香港的四部半電影3次打破多項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了亞洲電影票房記錄,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全球總票房達2.3億美元。
[1]
1962年李小龍開辦“振藩國術館”,1967年自創截拳道,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香港逝世,年僅32歲。1979年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補拍版《死亡遊戲》的開映日6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7月8日為錯誤翻譯)。
1998年11月,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
李小龍人物經歷
編輯李小龍早年經歷
1941年2月,3個月大的李小龍首次登上銀幕,在伍錦霞執導的粵語影片《金門女》中亮相,飾演幼年王萊露
[17]
;3月,李小龍的父母來到美國司法部舊金山移民局,為剛出生不久的李小龍申請了美國國籍,並承諾將讓他日後回到美國接受教育
[16]
;5月,李小龍隨父母一起回到香港
[18]
。
1946年,進入嘉諾撒聖瑪麗書院唸書
[17]
。1947年,李小龍轉入德信學校唸書
[17]
。1948年11月,李小龍出演的由俞明執導的粵語片《富貴浮雲》上映,在該片中,李小龍使用的藝名為“李鑫”,而相關廣告使用的名字則是“新李海泉”
[17]
。
1950年,出演的由俞亮執導的電影《花開蝶滿枝》公映,李小龍在該片中用的藝名為“李敏”,相關廣告用名字的是“神童小李海泉”、“新李海泉”
[17]
;同年,李小龍首次擔任主演的電影《細路祥》首映,相關報章廣告上用的藝名為“李龍”
[33]
。
1951年,轉入喇沙書院小學部,由於李小龍喜歡拍戲、厭惡上學,還經常逃學,導致學習成績很糟糕,光小學5年級就讀了3年
[32]
;4月12日,李小龍參演的電影《人之初》首映,這是他首次使用“李小龍”這個藝名
[33]
。
1953年,此時的李小龍已粗粗學過太極拳、洪拳、蔡李佛拳等拳法,但他覺得這些拳法在實戰中不是很實用,他便向好友張卓慶提出想學詠春拳來防身;之後,在張卓慶的引薦下,李小龍拜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
[34]
。
1955年,李小龍升到了初一
[32]
。1956年,在一天放學後,李小龍和他的夥伴們聚集在山上罵英國學生,最終引發了激烈的爭鬥,結果李小龍被學校開除,之後便轉入聖芳濟書院念初二;由於李小龍熱衷於打架,聲名在外,聖芳濟書院的體育老師愛德華修士便鼓勵李小龍參加校際拳擊比賽,並將李小龍安排在拳擊隊裏,每天放學後進行訓練
[35]
;12月,李小龍獲得了臨時駕照
[39]
。
1958年,在英皇佐治五世學校,李小龍代表聖芳濟書院出戰,並最終擊敗代表英皇佐治五世學校出戰的三屆拳擊冠軍加里·埃爾姆斯,奪得了冠軍
[36]
;同年,李小龍與弟弟李振輝搭檔,參加了全港恰恰舞比賽,並最終獲得了青年組冠軍
[37]
;5月2日,李小龍在聯合道的某天台與蔡李佛派的人發生口角,並與一個練過蔡李佛拳的人比武,最終那個人被李小龍打傷並暈了過去,而那個被打傷的人的父母報了警,警方找到校長談話,校長也給李小龍的母親何愛榆作出了警告,李小龍的父母經過商談,最終決定讓李小龍去美國讀書、生活
[40]
。在離開香港前,李小龍補習了基礎英語和口語,並考了正式駕照。此外,李小龍以“教會邵漢生恰恰舞”為條件,從邵漢生那裏惡補了北派武術;並且李小龍也向葉問進行了討教
[41]
。
李小龍赴美學習
1959年5月,李小龍抵達美國舊金山,在舊金山居住期間,李小龍也開辦了社區恰恰舞學校
[44]
;6月16日,李小龍到美國徵兵局進行了兵役登記
[43]
;同年,到東百老匯大街拜訪當地武術家麥寬所開設的螳螂拳武術館,在此處學習了一個月左右的螳螂拳,後到達西雅圖居住
[42]
;9月,正式入讀愛迪生技校(西雅圖中央社區學院的前身)
[49]
,居住西雅圖期間收下了生平首徒傑西·格洛弗,結識了木村武之、詹姆斯·德邁爾等人
[50]
,而李小龍也在西雅圖開設了武術會所
[51]
。
李小龍演員時期
1966年3月,遷往洛杉磯4日拍《青蜂俠》樣片。4月30日,簽訂《青蜂俠》演出合約,5月至6月,接受正規表演培訓。6月6日;主演電視劇《青蜂俠》正式開機。9月9日,在美國首播10月底遷入巴寧頓大廈23樓。
1967年1月27日,客串電視劇《蝙蝠俠》;2月5日,“振藩國術館”成立。5月6日,出席“全國空手道冠軍大賽”並做表演。6月24日,出席“全美空手道公開大賽”並做表演。7月9日,創立“截拳道”;7月14日《無敵鐵探長》客串。7月30日出席長堤“國際空手道錦標大賽”並表演。
1968年7月5日,擔任影片《The Wrecking Crew》動作指導;8月1日,在《Marlowe》中出演亞裔殺手,11月12日,客串《可愛的女人》,11月15—22日客串《Here Come the Brides》。
1970年,國術館的規模和設備不斷完善,世界上許多顯赫的武打明星如美國空手道冠軍羅禮士等都爭着拜他為師,好萊塢的著名電影明星如佔士亨賓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門徒。美國各流派的拳師經常聚集在李小龍的武館切磋武藝,他的“以武會友”的宗旨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1971年1月合作構思《無音簫》無果。6月24日—7月1日,出演電視劇《盲人追兇》;6月28日,簽約加盟嘉禾,以1.5萬美元的片酬簽下了兩部影片《唐山大兄》和《精武門》,7月12日,投入《唐山大兄》拍攝,並於16日開機,9月3日,《唐山大兄》拍完當天接受《歡》節目訪問。9月4日,接受ATV採訪。9月7日,客串《盲人追兇》。10月22日,《歡》接受訪問並表演。10月30日,主演電影《唐山大兄》上映,並創下最高300萬港元票房紀錄。11月3日,出席童軍籌款義映典禮12月8日出席國語電影周開幕接受加皮埃爾·伯頓的電視專訪。
1972年,以截拳道宗師身份,入選國際權威武術雜誌《黑帶》名人堂。這標誌着李小龍新創截拳道獲得國外武術界的權威公認;李小龍為嘉禾公司出演第二部電影《精武門》,《精武門》比《唐山大兄》增加了一倍的預算,引起更大的轟動打破了亞洲票房紀錄。此後,李小龍又自組協和電影公司,並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猛龍過江》和《死亡的遊戲》、《猛龍過江》更作世界性發行。
1973年3月,暫停《死亡的遊戲》的拍攝,開始拍攝《龍爭虎鬥》,並擔任了主角,6月拍攝完《龍爭虎鬥》,返回香港準備繼續拍攝《死亡的遊戲》。7月26日,《龍爭虎鬥》在美國放映,取得了驚人的票房,在票房上擊敗很多同期上映的一級好萊塢大片,好萊塢新的功夫片由此誕生。
1973年7月20日,正當李小龍雄心勃勃,大展宏圖,準備繼續拍完《死亡的遊戲》的時候,突然在香港逝世,年僅32歲,醫院公佈的資料稱其死於“腦水腫”。7月31日,李小龍下葬在華盛頓州西雅圖湖景墓地,他的兒子李國豪英年早逝也葬於此地。李小龍的死因至今仍是一團疑霧,好萊塢為之惋惜,並以多種方式緬懷傳奇李小龍。美國追授予他多項電影紀念獎。
李小龍個人生活
編輯李小龍身體狀況
李小龍感情生活
李小龍在進入大學後不久,便認識了一名比他大6個月的日裔女性艾美三由(Amy Sanbo),兩人後發展為情侶關係。而在與艾美交往的三年多時間裏,李小龍曾多次向艾美求婚,但都遭到拒絕。後來李小龍知道艾美已在紐約找到工作後,便打算進行最後一次求婚,但艾美還是拒絕了李小龍,此後艾美便在李小龍的生活中消失了,李小龍曾多番嘗試卻並未找到艾美
[52]
。
李小龍妻子琳達·埃莫瑞(Linda),是愛爾蘭裔的美國白人姑娘,是李小龍在華盛頓大學期間的同學,1963年認識李小龍後不久,經好友、華裔姑娘蓋素恩(Sue Ann Key)介紹,也加入“振藩國術館”,成為李小龍的早期女弟子之一
[2]
,兩人在1963年正式開始交往,並與1964年8月12日與琳達在金郡法院辦理結婚手續,17日走入婚禮的殿堂。1965年2月1日,琳達為李小龍誕下一子,李小龍為兒子取名為李國豪。1969年4月19日,李小龍的愛女李香凝出生
[3]
。
1988年,琳達與李小龍的朋友和學生、作家湯姆·布里克再婚。1991年,琳達再嫁給股票經紀布魯斯·卡德威爾。他們的兩個孩子,女兒承父兄之業,在好萊塢唱歌演戲,早已嫁人;1993年,兒子李國豪在美國北卡羅萊那州拍攝影片《烏鴉》時,被道具槍射出的一顆點四四口徑真子彈擊中腹部不幸身亡,年僅28歲。
李小龍武術方面
編輯李小龍截拳道
參見:截拳道
1967年,李小龍正式將自己的拳術命名為“截拳道”,英文拼寫為“Jeet Kune Do”,字面意思為“攔截拳頭的方法”。不過李小龍並不願意給自己的拳術起一個名字,他覺得那樣會束縛住這門武技和哲學思想的發展而成為另一種門派的武術,但沒有名稱就無法被推廣,於是他最終選了“截拳道”這個名字。而在去世前,李小龍曾對水户上原透露過不想再用“截拳道”這個名字
[46]
。李小龍自己對於截拳道的評價是:“截拳道並非傷殘之法,而是一大道,朝向生命真諦追尋的坦蕩大道,我們只有在瞭解自己時方足以看透旁人,而截拳道則是朝瞭解自己之道而邁進
[45]
。”
李小龍寸拳
李小龍寸拳,是從詠春“長橋發力”演變改造而來,是截拳道特別高級的技藝。李小龍的“寸拳”所擊出的“寸勁”,可將一名體重超過75公斤的人擊出幾米遠。詠春拳有一種特殊的發力方式,叫做寸勁。所謂寸勁,是指距離攻擊目標很近,或者動作即將完成的瞬間,才突然加速收縮肌肉發出的短促,乾脆的爆發力量。在詠春門中,詠春高手不用蓄勢就能發動連續緊湊的攻擊,在1至3寸距離甚至貼身狀態,發力將對方擊倒。按照力學原理,物體在加速度之後產生的力量最大,因此,拳的勁道要大,也必須屈臂後猛擊,以保證有足夠的距離加速。而寸勁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在最短的距離內發出大的力。
[5]
李小龍雙截棍
李小龍旅居美期間,曾和亦徒亦友的美籍菲律賓棍術名家——丹·伊諾山度(Dan Inosanto)交流過雙截棍與菲律賓短棍,併成為一位用棍的專家。在好萊塢劇集《青蜂俠》中,李小龍首次使用雙截棍。雙節棍為兩節圓柱體的硬木,中間以鐵鏈或皮條相連,既可猛擊,又可絞殺,集棍的剛猛與鞭的陰柔於一身,美國一本武術專著曾如此介紹:“揮舞着的雙截棍的一端,其落點可產生1600磅的力,威力非常驚人。一旦連接雙截棍的鐵鏈或皮條纏繞到對方的脖子上,只需輕輕一拉,便足以將人絞死。”如今的美國的不少州以法律的形式禁止使用和擁有雙截棍。原因是有些美國青年看過李小龍的功夫片,或耳聞雙截棍的威力,也玩弄起雙截棍來,結果釀成人命,遭公眾輿論的譴責。《精武門》讓當時的香港觀眾見識了李小龍精湛的雙截棍術,歎為觀止。《猛龍過江》時,李小龍手中的雙截棍變成兩對,表演難度極大,更是令人眼花繚亂。
[6]
李小龍主要作品
編輯李小龍參演電影
李小龍參演電視劇
李小龍幕後作品
拍攝時間 | 作品名稱 | 作品類型 | 擔任職位 |
---|---|---|---|
1973年 | 龍爭虎鬥 | 電影 | 製片、動作指導 |
1972年 | 電影 | 導演、編劇、製片、動作指導 | |
1972年 | 麒麟掌 | 電影 | 武術指導 |
1972年 | 猛龍過江 | 電影 | 導演、編劇、製片、動作指導 |
1971年 | 盲人追兇 | 電視劇 | 武術指導 |
1969年 | 春雨中的漫步 | 電影 | 武術指導 |
1968年 | 破壞部隊 | 電影 | 武術指導 |
李小龍綜藝節目
播出時間 | 節目名稱 |
---|---|
1971-10-22 | 歡樂今霄 |
1970-04-10 | 金玉滿堂 |
1970-04-09 | 歡樂今霄 |
李小龍相關著作
在下面的書中,李小龍生前得以出版的,僅有《基本中國拳法》(1963年)、《詠春拳》(1972年)兩本,其中《詠春拳》一書作者為嚴鏡海,李小龍屬名為“技術編輯”。其餘書皆為李小龍逝世後其遺孀琳達女士與李小龍的朋友、學生及李小龍生平研究專家合作,根據李小龍生前的六冊厚厚的武學筆記手稿及大量照片、談話錄音等整理而成,從1975年起陸續出版
[47]
。
出版時間 | 中文名 | 英文名 | 備註 |
---|---|---|---|
1963年 | Chinese Gung—Fu | 出版這本書時,李小龍時年23歲。該書由李小龍摯友嚴鏡海、埃德·帕克作序,同時,李小龍也作有自序一篇。書中前三分之一介紹了中國武術的流派概況、陰陽哲理與基本功訓飾(李小龍手繪動作圖);後三分之二則着重演示了“振藩法”的踢、打、摔、拿,動作照片由李小龍本人、木村武元、嚴境海、傑西·格魯弗、詹姆斯·德邁爾等人示範。 | |
1972年 | 詠春拳 | Wing Chun Kung—Fu | 屬名“嚴鏡海著,李小龍技術編輯”。該書由嚴鏡海以李小龍詠春拳弟子的身份所寫,書中包含的詠春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四門擋法、小念頭、對手攻擊法等內容均來自李小龍傳授。書中動作照片由嚴鏡海與李小龍的另一弟子黃錦銘共同示範。 |
1975年 | Tao of Jeet Kune Do | 由李小龍的遺孀琳達女士和武術理論作家吉爾伯特·約翰遜合作,根據李小龍生前武學與哲學筆記手稿整理而成,並由李小龍截拳道弟子丹·伊魯山度審訂。該書囊括了李小龍生平武學與皙學理論的精華,並收錄了大量李小龍的武學筆記手稿。李小龍生前本打算將這部書的手稿命名為《武道釋義》,後在1975年該書出版時,由琳達定名為《截拳道之道》。 | |
1976年 | 李小龍技擊法·自衞術 | 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Self Defence Techniques | 《李小龍技擊法》一書由李小龍的遺孀琳達女士和時任《黑帶》雜誌社經歷梅託·尤耶哈拉根據李小龍1967年所拍的實戰動作照片、書稿整理而成。從1976年至1977年分作四個分冊相繼出版。書中的動作照主要由李小龍與其截拳道兩位弟子丹·伊魯山度、黃錦銘共同示範。 |
1977年 | 李小龍技擊法·基礎訓練 | 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Basic Training | |
1977年 | 李小龍技擊法·技法訓練 | 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Skill in Techniques | |
1977年 | 李小龍技擊法·高級訓練 | 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Advanced Techniques |
李小龍獲獎記錄
編輯影視類 |
綜合獎項 |
|
影視獎項 |
其他 |
|
李小龍人物評價
編輯李小龍在電影《精武門》中展現出了大無畏精神和驚人的打鬥技巧,特別是他表演中的“李三腳”和“地躺拳”,令人讚不絕口。李小龍雖然已經辭世,但他的精神依然對後世的人們起着非常大的影響,人們將永遠懷念他熱愛中華民族、振奮中華民族精神,渴望中華民族強盛的赤誠之心。李小龍自強不息、永不言敗的精神激勵着後人,而他開拓進取的精神,追求完美的精神,更是不分時代、國界、人種地影響着全世界
[19]
。(《廣州日報評》)
李小龍不相信一成不變的規則,在武術方面,他反對任何既定的形式或固定的內容。李小龍認為無論什麼東西,包括哲學,形式是進步的羈絆;他在生活中亦是如此,不斷地探索、轉換和創新。李小龍的武術哲學是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來表現的,他很靈活,不會呆滯刻板。李小龍屬於那種十分果敢且富有進取心的人;這一點,不僅體現在他日常練功上,而且他的性格也正是如此。他心中有一個鍥而不捨的目標,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刻,他也從未放棄過奮鬥,而是始終毫不動搖,勇敢向前
[31]
。(琳達·埃莫瑞評)
李小龍在中國功夫的地位是無可代替的。他為中國功夫注入了一些現代的科學意念和術語,令外國人能更好地領略中國武術的奧妙之處,從而對中國功夫起到了最大的推廣作用。在比李小龍高出一輩的學武的人裏,很少有像李小龍那樣在國外受過高等教育的,並能將中國武術裏面的哲理用科學化的言語通過英文表達出來
[14]
。(演員成龍評)
李小龍電影的影響力是世界性的。作為一個演員,李小龍身上有一種不可抗拒的魅力,從他的眼神和氣勢中可以看到一個強者的形象,他還有一種遊戲人間的哲學家氣質。李小龍把中國人真誠、堅毅的精氣神表現出來了,使更多外國人對中華民族有了一份敬意。另外,在電影產業上,李小龍也帶動了一個潮流,讓中國電影人走向世界
[14]
。(導演吳宇森評)
在香港功夫電影史上,李小龍是佔有最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他對待武術的態度很專注,這份認真體現了香港人積極的生活和工作態度。通過電影,李小龍讓觀眾認識了動作電影,成功地實現了香港電影的類型輸出,並將中國的武術精神帶到了全世界。這是一種文化傳播的行為,是他最值得人敬佩的地方
[54]
。(導演葉偉信評)
李小龍後世紀念
編輯李小龍追悼會
李小龍追悼會(5張)
李小龍墓地
李小龍的墓地位於美國西雅圖湖景墓地。李小龍的墓碑是絳紅色的,上面有他的照片、英文名字“Bruce Lee”以及中文原名李振藩。墓碑上面還註明,他是截拳道的創始人。在他墓碑的下方是一塊黑色的類似一本翻開的書的石雕。左面一頁刻着道家的黑白太極圖。圖兩側用中文刻着這樣兩句話:“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李小龍英年早逝,1993年他兒子李國豪在美國北卡羅萊那州拍攝影片《烏鴉》時意外身亡,李國豪的墓碑就在李小龍的右側。
李小龍故居
李小龍在香港的故居位於九龍塘金巴倫道41號的獨立別墅,1972年由一美籍商人手中購得,李小龍在1972年遷入,命名“棲鶴小築”(“棲”字是用簡體的“棲”命名)。
在李小龍去世後,鄒文懷等業主透過律師以85萬元出售給餘彭年,餘氏再租出成為“時鐘酒店”(可理解為“計時收費”)。2008年四川地震後,餘氏將包括李小龍故居等五塊地皮出售,每售出一幅地皮即捐出2988萬元給四川災區。
李小龍紀念館
2006年,為了弘揚國粹,振奮民族精神,紀念李小龍這個“20世紀的英雄與偶像”,順德區政府投入巨資興建李小龍紀念館,其間更得到海內外社會各界人士的資助與支持。李小龍紀念館位於廣東順德均安,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總用地面積3.7萬平方米,分為紀念館、演藝廣場、雕塑廣場等,館藏圖文音像資料最豐富、最翔實、內容最權威的李小龍紀念館。李小龍18米高的銅像聳立在紀念館廣場上,受到全世界“龍迷”的關注。中國大陸首家李小龍紀念館,也將成為順德市的一個旅遊新景點。國內外武術專家學者在佛山武術論壇上表示,對武術中國文化符號式人物進行研究,發掘其內涵,傳承、弘揚其精神,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創新和走向世界具有現實意義。
李小龍身後影響
2005年3月,獲得了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世紀之星獎
[21]
;11月12日,被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評為“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之一
[20]
;11月18日,獲得了博鰲亞洲論壇所設立的中國電影走向世界傑出貢獻獎
[23]
。
李小龍相關活動
美國、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俄羅斯、加拿大等等,都有專門介紹李小龍的網站,李小龍主演的電影至今仍是不少DVD發行公司的“鎮家之寶”。在市場上還能看到不少電子遊戲、T恤衫等以李小龍形象為賣點的產品。1978年,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死亡遊戲》的開映日,即7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
1993年,美國好萊塢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
2003年,美國《黑帶》雜誌推出李小龍逝世30週年紀念專輯“李小龍對美國武術界的恆久影響”。
2005年11月26日,全球第一座李小龍雕像在波黑南部城市莫斯塔爾揭幕,自此坐落於市中心的西班牙廣場上
[58]
;11月27日,一尊高2米,按照李小龍在電影《龍爭虎鬥》中的形象所製作的李小龍銅像在香港星光大道揭幕,以紀念李小龍誕辰65週年
[28]
。
2008年,世界最強MMA(綜合格鬥)組織美國UFC與美國李小龍教育基金會聯合,共同推介李小龍。UFC主席達納·懷特(Dana White)讚譽李小龍為“MMA之父”,他明確指出:“李小龍在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所宣揚的每一件事情在MMA大賽從90年代初期以來的發展中,都一一得到了驗證。
2018年7月20日至29日,香港李小龍會在香港九龍太子道舉辦“李小龍-動·漫·遊”展覽會,會上展出近100件蒐羅自世界各地不同年代以李小龍為主題的漫畫作品,此外在展覽上,也展出了以李小龍為題材的遊戲、遊戲機
[48]
;9月,李小龍的銅像在美國洛杉磯華埠揭幕
[26]
。
紀念郵票
2000年,美國政府宣佈發行一套《李小龍誕辰60週年紀念郵票》,這是繼瑪麗蓮·夢露和007之後的第三位獲此殊榮的藝人,也是華人中的第一人。
台灣郵局於2011年01月06日代售推出李小龍70週年典藏組,限量紀念發行。
出版物
1975年,根據李小龍武學和哲學遺稿《武道釋義》編輯整理而成的《截拳道之道》一書由美國奧哈拉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出版後,很快被譯成9種文字暢銷全球,被歐美武術界奉為“武道聖經”。截止1999年,前後重印40餘次。
1976年至1977年間,美國奧拉哈出版社分四冊出版了李小龍另一武學專著《李小龍技擊法》,也迅速以9種文字風行世界。
2003年,美國《黑帶》雜誌推出李小龍逝世30週年紀念專輯,專題按語“改造世界的男人:李小龍對美國武術界的恆久影響”。
2008年,國際健聯官方雜誌《肌肉與健美》,再次推出封面專題《李小龍:健身的傳奇》,探討李小龍的功夫健身之道。其專題文章如從評價李小龍:在他之後,健身界出現了很多令人驚異的身材,但惟有李小龍的肌肉是最協調與最平衡的。這已經成為評價他人的一個標準——這個標準至今仍是健身者們渴望達到的。
蠟像
物品拍賣
2013年是李小龍逝世40週年,斯賓克拍賣行在香港拍賣他的個人物品及電影珍品,包括他於1972年參與設計的《死亡的遊戲》黃色連身戰衣,還有戲中的雙節棍,估價約30萬元港元。最終,黃色連身戰衣,經過多次叫價後以78萬港元成交,遠高於拍賣前的估價。而其在這部電影中使用過的雙截棍,則以54萬港元成交。
其餘拍賣品還有李小龍設計的玉石吊墜,估價約20萬元,《精武門》親筆簽名特刊估價3萬元,還有李小龍於1973年繪製及簽名的僧侶圖,這是當年李小龍構思開拍新片的人物造型,但該片因他去世而擱置
[10]
。
李小龍相關影視
時間 | 作品名稱 | 類型 | 備註 |
---|---|---|---|
1992年 | 《龍在江湖》 | 電視劇 | 吳大維飾演李小龍 |
1993年 | 《李小龍傳》 | 電影 | 李截飾演李小龍 |
2000年 | 紀錄片 | --- | |
2008年 | 《李小龍傳奇》 | 電視劇 | 陳國坤飾演李小龍 |
2009年 | 紀錄片 | --- | |
2010年 | 《李小龍我的兄弟》 | 電影 | |
2012年 | 《我是李小龍》 | 紀錄片 | --- |
2015年2月27日,李小龍女兒李香凝宣佈,將開拍有關李小龍的傳記電影。李香凝表示,“雖然以往有作品講述我的父親,但很少觸及他的哲學及藝術性。”李香凝希望新作能更深入體現李小龍的信念、武學本質及人物精神。影片由李小龍的家人全面參與,並且由李小龍娛樂公司製作,李香凝親自制片,《老爆伴郎團》監製羅倫斯-格雷(Lawrence Grey)以及《暗物質》美籍華裔製作人楊燕子將協助拍攝。
[11]
- 參考資料
-
- 1. 李小龍生平將被好萊塢拍電影 定名《龍之誕生》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3-12-23]
- 2. 我所知道的李小龍:讀書時就曾擊倒英國學生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4-01-19]
- 3. 當中國功夫遇上泰拳 雙方難言優勢功夫得益規則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4-01-22]
- 4. 李小龍故居被拆毀 李小龍會泣告未保住其最後寓所 .網易.2019-09-24[引用日期2019-09-25]
- 5. 大腦掃描揭秘李小龍寸拳:人體潛能的巔峯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4-01-22]
- 6. 《雙節棍》即將開機 紀念李小龍誕辰70週年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4-01-22]
- 7. 1972年第1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得獎名單 .新浪[引用日期2019-05-25]
- 8. 李小龍成龍李連杰:東方三龍大鬧好萊塢(多圖)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4-02-02]
- 9. 明星粉絲共緬李小龍 李香凝設計紀念銀幣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4-03-21]
- 10. 李小龍逝世40週年 黃色戰衣雙節棍將拍賣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4-01-22]
- 11. 李小龍女兒拍父親傳記片 注重其武學本質 .新浪娛樂.2015-3-1[引用日期2015-03-01]
- 12. 李小龍的武與藝:八十載精神長存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11-28]
- 13. 《李小龍》花絮篇:李治廷獲封“師奶殺手”(2)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21-07-05]
- 14. 王止筠(整理). 眾説李小龍[J]. 當代電影, 2010(11):34.
- 15.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204頁
- 16.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2頁
- 17.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218頁
- 18.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3頁
- 19. 李小龍:生前英雄巨星 身後福澤故鄉 .南方網[引用日期2021-08-01]
- 20. 成龍等一批港台影星入選中國電影百年優秀演員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1-08-01]
- 21. 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及得獎名單 .香港電影金像獎官網[引用日期2021-08-01]
- 22. 李小龍獲頒英國“傳奇大獎”以紀念其所做貢獻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1-08-01]
- 23. 博鰲論壇頒“中國電影走向世界傑出貢獻獎”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1-08-01]
- 24. 功夫王李小龍上郵票了(組圖)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1-08-01]
- 25. 李小龍登香港“十大世紀風雲人物”榜首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1-08-01]
- 26. 李小龍銅像揭幕 永立美國洛杉磯華埠 .中新網[引用日期2021-08-01]
- 27. “李小龍光輝35”開展 八百多件展品追憶往昔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1-08-01]
- 28. “星光大道”將添巨星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1-08-01]
- 29. 李小龍祖居修繕後開放,恩寧路二期微改造今年10月完成 .南方都市報[引用日期2021-08-04]
- 30.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4頁
- 31. 唐龍(編譯). 李小龍 只有我最瞭解的男子漢——李小龍夫人琳達訪談錄(上)[J]. 中華武術, 1999(08): 44.
- 32.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7頁
- 33.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219頁
- 34.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8頁
- 35.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11頁
- 36.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12頁
- 37.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13頁
- 38.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14頁
- 39.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17頁
- 40.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16頁
- 41.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17-18頁
- 42.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23-24頁
- 43.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23頁
- 44.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22-23頁
- 45.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215頁
- 46.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83頁
- 47. 陳琦平. 李小龍十大武學著作[J]. 中華武術, 1999(03):48-49.
- 48. 李小龍逝世45週年 香港舉辦漫畫遊戲展紀念 .百度(來源:中國新聞網)
- 49.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26頁
- 50.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220頁
- 51.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221頁
- 52.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39頁
- 53. 鄭傑.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圖文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222頁
- 54. 王止筠(整理). 眾説李小龍[J]. 當代電影, 2010(11):35.
- 55. 功夫巨星李小龍去世40週年 兩岸三地辦紀念活動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5-02]
- 56. 最大“李小龍” .新浪網(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引用日期2022-05-29]
- 57. 功夫影帝李小龍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2-06-15]
- 58. 金字招牌創造手冊 李小龍70週年財富排行榜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2-07-20]
- 59. 第18屆中美電影節首頒美國亞裔電影人傑出成就獎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1-15]
- 60. 美國評出影視作品十大猛男 華人英雄李小龍入選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1-15]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