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Yip Man,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广东佛山南海桑园人,原名叶继问,曾用名叶溢,祖籍广东省南海县桑园,曾就读于香港圣士堤反书院。师承陈华顺、梁璧 [1] [6-7] [10] [33]。
叶问幼年体弱多病,佛山咏春拳宗师梁赞的弟子陈华顺租用叶问家宗祠设馆授徒,叶问拜陈华顺为师,学习咏春拳术。陈华顺中风病逝后,叶问随师兄吴仲素苦练三年。翌年,叶问奉其父命来港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在此期间,认识梁赞先生之子梁璧,并随梁璧修练咏春拳术。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叶问出任佛山警察局刑侦队队长、督察长、代理局长。1949年,叶问离开佛山赴香港定居,出任广州市卫戍司令部南区巡逻队上校队长。此后二十多年里,他先后在港九饭店职工总工会、九龙汝州街、李郑屋村、通菜街等地设馆授徒。跟其习武者遍及社会各阶层,其中不乏外国留学生 [2-3]。
1972年12月1日,叶问在香港病逝,享年79岁 [5]。
- 别 名
- 叶继问、叶溢
- 民族族群
- 汉族
- 出生地
- 广东省南海县佛山桑园
- 出生日期
- 1893年10月1日
- 逝世日期
- 1972年12月1日
- 主要成就
- 咏春拳宗师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叶问拜师入陈华顺门下 [4]市提阀欠酷。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师父陈华顺临终前着意嘱咐大弟子吴仲素好好照顾叶问,帮助他完成咏春拳学业。于是,叶问随后转到佛山普君墟线香街吴仲素拳馆继续学艺。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叶问得到姻亲庞伟庭的资助赴香港求学,就读于赤柱名校圣士提反书院。经同学介绍,他认识了梁赞长子梁璧 [34],跟随他深造咏春拳近四年,武技突飞猛进,于是梁璧将其父的武术精妙尽数传授给了叶问。
1924年(民国十三年)至1949年的二十五年的时间,叶问都在佛山从事军警教拳和私人教拳工作,经常与武术界各门交流切磋 [6]。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佛山,佛山经济衰退,民不聊生。当时,叶问生活十分艰难,幸赖好友周清泉不时接济,才得以度过罪乃难关 [1]。
1941年(民国三十年)至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间,为报答周清泉接济之恩,叶问在佛山永安路联昌花纱行内开馆教授周清泉之子周光耀、外甥伦佳,以及郭富、陈志新、吕应、周细等学习咏春拳,这些人成为叶问的第一批门徒宙趋记承。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受战争影响,郭富打工的糖面铺关闭,郭富失业,只好回到平洲乡下,与师傅不辞而别。当叶问发现自己喜欢的徒弟离开佛山后,就亲自到郭富的乡下平洲夏教找他,于是就在郭富家的祖屋,叶问和郭富一起练拳,手把手教郭富,郭富则更加用心地练武。在此后的近两年时间里,叶问经常步行几十里路来到夏教,继续向郭富传授咏春拳术,并将自己的所有拳谱、药书让郭富翻抄记录了一遍 [1] [11]。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11月,叶问为了家计,独赴澳门谋生。
1949年,叶问来到香港,由好友李民推介,认识饭店公会理事长梁相,梁相也是武术爱好者,可说是武林中人,曾习龙形摩桥,得知叶问为咏春拳陈华顺门人,即行拜师学技,并请叶问在九龙深水埗大街的饭店公会公开传授,当时学武的除李民、梁相外,尚有骆耀以及其外甥卢文锦等,不到十人,而李民与叶问早已是世好,可说是亦师亦友,以后有叶步青、徐尚田等相继投入叶问门下,由于求技者日渐增加,当时投入学技的,以九龙巴士同人为最,由于求学咏春拳技连绵不断,为了有更大的空间和场地,叶问再三迁换场地于九龙利达街、李郑屋村、九龙兴业大厦,并分出晚间若干时段,到香港荷李活道执教,使咏春拳技推遍港九每个角落 [1] [12]。
1953年左右请组巩,叶问在九龙汝洲街三太子盛店迎庙教拳。1954至1955年,叶问在九龙饭店职工总会教拳。1955至1957年,叶问在九龙油麻地利达街教拳。1957至1962年,叶问在香港李郑村屋教拳 [1]。
1962至1963年,叶问在香港大埔道61号兴业大厦教徒背兆。1963至1965年,叶问在大角咀福全街大生饭店教拳,期间还在新蒲岗衍庆街教香港警务人员学拳。1965至1972年,叶问返回通菜街住所,因年事已高,只作个别教授 [1]。
1968年,叶问收梁挺为“封门弟子”,在余下嫌定舟几年里不断把毕生所学传授给梁挺。
1972年12月1日,叶问大师在香港病逝,享年79岁 [5]。
叶问生前培养出之人才如梁相、叶步青、招允、李小龙、骆耀、徐尚田、梁挺、黄淳梁、卢文锦、何金铭等一班出色之弟子,分别都能继承宗师遗志,把咏春拳进一步发展,故宗师逝世后,咏春门人,一致推崇他为咏春派一代宗师。叶问晚年后期收授梁挺为弟子,将当时“咏春体育会”班徒交与梁挺继续教授并委以咏春体育会总教练职务;及后由梁挺所发展出来的《梁挺咏春》WT咏春课程,发展遍布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个支部,子弟门人近200万之众 [4] [14-15]。
刘建乐:叶问就像一位使者,对咏春拳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他逝世后,门下弟子一致推崇他为咏春拳的一代宗师,并继承先师遗志,将咏春的种子散播到世界各地 [1]。
梁宏达:对于咏春拳这门武艺,叶问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带动了它的发展。现在,全世界大概有200多万人练咏春拳,这也是叶问的功劳。他推广咏春拳,坚守武林人士的人文情怀,不肯轻易地在气节面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所以.从这点来讲.叶问他无愧“侠士”的名号。而对于咏春拳来说,他也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 [30]。
黄晓蕙:叶问常与武术界切磋交流,不断摄取各派精华,拳艺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屡挫凶徒,屡败强手,又兼有“习武先立品”、“重节而轻利”的高尚武德和气节,在佛山拳坛上被誉为咏春派的“第二位梁赞”。叶问德艺双馨,在香港社会和武术界有很高的威望,跟他学武的人遍及社会各阶层。叶问师古而不泥古,不囿于教条,敢于创新,将咏春拳术原来深奥古涩的传统术语、原理特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与事必躬亲的演示,使门下弟子易学善用,融会贯通,来习武者越来越踊跃。叶问就像一位使者,为泳春拳的发扬、普及并走向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他逝世后,门下弟子一致推崇他为咏春派的一代宗师,他的门人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所设的咏春拳馆,必定有“咏春堂”,在堂的正中供奉叶问宗师遗像,作为对弟子的勉励。先人虽逝,精神技艺永存 [31]。
在叶问个人兴趣方面,每日随三、五弟子或好友在茶楼饮茶,偶尔也来几圈卫生麻将。除此之外,仲夏之时,叶问更是喜欢参观斗蟋蟀,其原因是广东的蟋蟀非常勇猛善战,不像台湾蟋蟀,相斗即定输赢。因此两蟋蟀斗下来,可以大战数十回合,更有蟋蟀的腿都打断了,仍然勇猛搏杀。除了斗蟋蟀,叶问也喜欢和另一武林高手蛇形刁手梁家芳师傅观看斗狗,他与叶问同是武林中好朋友,也是同乡,可说是深交 [6]。
据说叶问在香港逝世前,曾给弟子留下口信,以后要继续学习正宗的咏春拳,就到佛山夏教找郭富。足见,叶问对徒弟郭富是十分推崇的 [1]。
实际上,叶问出生于1899年。1949年因为去香港投靠表姐,叶问留下妻子及三名年幼儿女,利用通行证,与大女儿先到澳门,后再到香港。叶问生前从来不说之前在大陆的事,甚至连儿女都不知道。来港后换取身份证时,他自己改名叶溢,而且虚报生于1893年 [18]。
20世纪70年代出版《佛山华侨志》有专文介绍他的事迹,2000年落成的佛山武术博物馆有专设的叶问展室,美国俄亥俄州设有“叶问博物馆”,英国伯明翰的“叶问(海外)国术总会”设有纪念他的专栏,香港“叶问国术总会”挂有他的画像和练功等照片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