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縣,隸屬廣東省惠州市,位於廣東省中東部、惠州市北部。東接河源源城區、紫金縣,南毗惠陽區、東莞,西連廣州增城區,北鄰龍門縣
[1]
。博羅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樞紐要塞、京九鐵路經濟增長帶的咽喉地帶。
[47]
博羅是珠三角最大的可連片開發的縣區。是廣東省直管縣財政改革試點
[45]
。博羅縣總面積2858平方公里
[29]
,截至2021年10月,博羅縣下轄2個街道、15個鎮。
[26]
2021年,博羅縣常住人口121.2萬人,户籍人口95.09萬人。
[3]
2017年,博羅縣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4]
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市)。
[5]
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
[6]
2018年11月,入選2018全國“幸福百縣榜”
[7]
、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
[8]
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
[9]
投資潛力100強。
[9]
博羅縣歷史沿革
編輯公元前214年置縣,名傅羅,縣治梁化(今惠東梁化),屬南海郡。
280年,傅羅縣改稱博羅縣,屬南海郡。
331年,博羅縣劃出海豐縣、欣樂縣和懷安縣,縣屬南海郡。
479年,博羅縣劃出新豐縣和羅陽縣,縣屬南海郡。
503年,南海郡劃出梁化郡,博羅縣治遷到浮碇崗(今縣城羅陽街道,俗稱“葫蘆嶺”)之西,縣屬南海郡。
591年,廢梁化郡設循州(今惠州),縣屬之。
605年,廢循州設龍川郡,縣改屬龍川轄。
622年,廢龍川郡復改循州,縣復屬循州。
627年,羅陽縣併入博羅縣,屬嶺南道循州轄。
690年,循州改稱雷鄉,縣屬雷鄉轄。
742年,雷鄉縣改稱海豐郡,縣屬嶺南道海豐郡。
758年,復改海豐郡為循州,縣屬嶺南道循州郡。
917年,循州改稱禎州,縣屬嶺南東道禎州。
1021年,禎州改稱惠州,縣屬廣南東路惠州。
1120年,惠州改稱博羅郡,博羅縣名不變,屬廣南東路博羅郡。
1132年,博羅郡改稱惠州郡,縣屬惠州郡。
1271年,惠州郡改稱惠州路,縣屬之。
1369年,惠州路改稱惠州府,博羅屬之。
1376年,縣屬廣東布政使司惠州府。
1912年,縣屬廣東都督府。
1914年,縣屬廣東省潮循道。
1926年,縣屬廣東革命委員會東江行政委員會。
博羅縣(7張)
1952年12月,縣屬粵中行政區。
1956年,復屬惠陽專區。
1959年1月,惠陽專區併入佛山專區,縣改屬之。
1963年,恢復惠陽專區,縣復屬之。
博羅縣行政區劃
編輯2003年3月6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3]36號):將博羅縣的仍圖鎮劃歸惠州市惠城區管轄。區劃調整後,博羅縣轄21個鎮(羅陽、平安、公莊、柏塘、楊村、麻陂、石壩、泰美、龍溪、園洲、石灣、九潭、龍華、福田、長寧、湖鎮、橫河、響水、藍田、義和、觀音閣)。
2003年06月,惠州市將楊村華僑農場下放博羅縣改製為楊僑鎮,全縣共轄22個鎮。
2005年05月,博羅縣轄18個鎮(羅陽、公莊、柏塘、楊村、麻陂、石壩、泰美、龍溪、園洲、石灣、龍華、福田、長寧、湖鎮、橫河、響水、觀音閣、楊僑)。
2005年12月9日,撤銷橫河鎮,併入長寧鎮;撤銷響水鎮,併入湖鎮鎮。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博羅縣轄16個鎮(羅陽、公莊、柏塘、楊村、麻陂、石壩、泰美、龍溪、園洲、石灣、龍華、福田、長寧、湖鎮、觀音閣、楊僑)。
截至2021年10月,博羅縣下轄2個街道、15個鎮:羅陽街道、龍溪街道、石壩鎮、麻陂鎮、觀音閣鎮、公莊鎮、楊村鎮、柏塘鎮、泰美鎮、湖鎮鎮、長寧鎮、福田鎮、龍華鎮、園洲鎮、石灣鎮、楊僑鎮、橫河鎮。另轄1個管委會:羅浮山管委會,
[26]
389個行政村(社區)。縣政府駐羅陽街道博惠路82號。
博羅縣地理環境
編輯博羅縣位置境域
博羅縣,位於東經113°49′50″~114°45′50″,北緯23°03′50″~23°43′20″。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的東江中下游,南北相距42公里,東西相距69公里。東接河源、紫金,南毗惠陽、東莞,西連增城,北鄰龍門。距廣州110公里、深圳97公里、惠州18公里。2022年,總面積約2858平方公里
[48]
。
[1]
博羅縣地形地貌
博羅縣,地處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屬珠江三角洲平原向粵東丘陵山區的過渡帶,北靠羅浮山,南臨東江,地勢複雜,地貌多樣,總輪廓是以“一江二河三山”為基本特徵,南江北山,地勢是東北高而向西南低,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形成北部山地丘陵,間有山谷平原,中部丘陵台地,南部沿東江自東向西有三個小沖積平原,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形成北部山地丘陵,間有山谷平原,中部丘陵台地,南部沿東江自東向西有三個小沖積平原。博羅境內地勢複雜,山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為主,西南沿江平原水網交錯的多樣的貌,大地貌類型可分為山地、丘陵、平原,其中:高程 300m 以上的山地佔 46.02%,主要分佈在北部、中部有少量面積;羅浮山主峯飛雲頂高程1281m,為全縣最高點;高程50~300m的丘陵佔 20.5%,主要分佈在東部和中部;50m以下的平原佔13.4%,主要分佈在西南部;河湖塘庫水域佔6.08%;公路、堤圍和村莊等用地佔14%。
[36]
博羅縣氣候
惠州博羅縣(7張)
博羅縣具有明顯的幹、濕季節,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加上蓮花山脈水汽的輸送和抬升冷卻作用,形成汛期長(4~9 月),雨量多(佔年雨量的 80%以上),強度大的特點,博羅縣多年平均年雨量為 1827.0mm,歷史最大年降雨量為 3019.8mm(1973 年),歷史最小年降雨量為 889mm(1963 年)。雨量分配夏季多(佔全年 47.8%),冬季少(佔全年 6.7%)。多年平均蒸發量為 1400.0mm,歷史最大年蒸發量 1517mm(1963 年),歷史最小蒸發量為 1238mm(1988 年)。一年中 7 月份蒸發量最大,佔全年10.7%,2 月份蒸發量最少,佔 5.5%。年均受颱風登陸影響約為 2 次,洪、澇、風災是博羅縣的主要自然災害。
[36]
博羅縣水文
博羅縣位於東江中下游,境內河流眾多、水系紛繁,較大河流 29條,其中集雨面積 100km2以上的河流主要有東江、沙河、公莊河、 榕溪瀝、小金河、良田河、水東陂水、柏塘河、麻陂河、響水河、裏波水共 11 條。
[36]
廣東三大水系之一的東江環繞博羅近百公里,境內有較大河流29條,有大中小型水庫453座,地表水流量77億立方米,水能蓄藏量達5.73萬千瓦。
東江,珠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幹流河道長523千米,流域面積佔全珠江流域的6.3%。發源於粵北、贛南,主流尋烏水發源於江西省尋烏縣的大竹嶺,屬山區性河流。下游在石龍以下分東江北幹流,在匯入增水和綏福水後,西流至增城,從虎門注入獅子洋入南海。東江南支流,在匯寒溪水後分許多汊流,經獅子洋入南海。東江流經的城市有河源、惠州、東莞。東江河源以南河段可通航,水質優良,是香港淡水的主要供應源。
博羅縣自然資源
編輯
博羅自然風景(10張)
羅浮山風景幽美,氣候宜人。山峯林立,有鐵橋、玉女、駱駝和上界等大小山峯432座。可謂“滿山皆奇石”,“峯峯有靈境”。羅浮山旅遊資源相當豐富,山上有980多個飛瀑名泉,其中著名的有“薄霧炎天猶飄渺,十里吹來毛骨寒”的白漓瀑布,“跌宕千盡響如雷”的白水門瀑布,以及“峯頭兩道瀑布水,飛作滿天風雨聲”的黃龍洞瀑布。山下有微波盪漾的白蓮湖和芙蓉池。泉井如“泉湧而出,滿而不溢,汲而不涸,清洌甘甜”、為蘇東坡所推崇的卓錫泉。羅浮山中石室洞穴也比比皆是。如通天、羅漢、伏虎和滴水等72個石室幽巖和朱明、蓬萊、桃源、蝴蝶和夜樂等18個洞天奇景。朱明洞是山上最大的洞穴。
博羅縣人口民族
編輯2021年,博羅縣常住人口121.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1.45萬人,農村人口49.75萬人,城鎮化率58.95%。户籍人口95.09萬人,其中男性人口47.86萬人,佔50.3%;女性人口47.22萬人,佔49.7%。户籍總人口中城鎮人口49.47萬人,佔52%;農村人口45.61萬人,佔48%。户籍人口出生率9.59‰,比上年下降1.86個千分點;死亡率4.9‰,比上年上升0.08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4.7‰,比上年下降1.93個千分點。
[3]
博羅縣除漢族外,常住少數民族人口為2萬多人(包括瑤族、壯族、滿族、回族、土家族、黎族、苗族、侗族、彝族、藏族等21個民族),主要通過婚姻、勞務、經商、工作調動等遷入,部分居住縣城,大多居住在各鎮。縣內世居的少數民族主要有畲族,位於橫河鎮嶂背畲族村,有1個畲族村委會,面積約4.04平方公里,人口566人。
[43]
博羅縣經濟
編輯博羅縣綜述
博羅經濟建設(5張)
人民生活
2021年,博羅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58元,增長7.6%,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比2016年增加12552元,增長56.5%,2017-2021年年均增長9.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80元,增長7.2%,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比2016年增加12523元,增長45%,2017-2021年年均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17元,增長10.2%,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5%;比2016年增加9362元,增長53.9%,2017-2021年年均增長9%。
[3]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博羅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4.5%,2016-2021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見圖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97.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56.7%;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5.5%。分領域看,工業投資增長56.7%;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9.8%,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8.9%。
財政
2021年,博羅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6.12億元,增長11.4%;比2016年增加15.48億元,比2016年增長41.8%,2017-2021年年均增長7.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0.76億元,增長9.4%;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2.6%,比重比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比2016年提高15.3個百分點,2017-2021年年均提高3.06個百分點。
2021年,博羅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4.48億元,增長6%;比2016年增加27.5億元,比2016年增長35.7%,2017-2021年年均增長6.3%。教育等八項支出79.48億元,增長6.2%,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6.1%。其中,教育支出27.38億元,增長7.6%,佔預算支出的26.2%;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5.75億元,增長24%,佔預算支出的15.1%;社會和保障就業支出9.47億元,下降21.5%,佔預算支出的9.1%;衞生健康支出12.1億元,增長5.8%,佔預算支出的11.6%;公共安全支出5.92億元,增長4.8%,佔預算支出的5.7%;城鄉社區支出4.45億元,增長30%,佔預算支出的4.3%;科學技術支出3.16億元,增長1.9%,佔預算支出的3%;節能環保支出1.26億元,增長27.4%,佔預算支出的1.2%。
2021年,博羅縣總税收107.93億元,增長7.6%;比2016年增加46.19億元,比2016年增長95.3%,2017-2021年年均增長14.3%。2021年,税收收入中,國內增值税48.58億元,下降9 %,佔税收收入的45%;企業所得税25.26億元,增長53.4%,佔税收收入的23.4%;個人所得税5.08億元,增長0.6%,佔税收收入的4.7%。
[3]
博羅縣第一產業
2021年,博羅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16.35萬畝,比上年增加2.08萬畝,增長1.8%;比2016年增加7.13萬畝。穀物播種面積41.17萬畝,比上年減少0.05萬畝,下降0.1%;油料作物播種面積9.14萬畝,比上年減少0.25萬畝,下降2.7%;蔬菜播種面積59.84萬畝,比上年增加2.1萬畝,增長3.6%。
2021年,博羅縣穀物產量15.06萬噸,比上年增加0.35萬噸,增長2.4%。其中稻穀產量12.44萬噸,比上年增加0.58萬噸,增長4.9%;玉米產量2.62萬噸,比上年減少0.23萬噸,下降8.1%。
2021年,博羅縣肉類總產量8.49萬噸,比上年增加1.53萬噸,增長22%。其中豬肉產量3.8萬噸,比上年增加1.15萬噸,增長43.5%;家禽肉產量4.53萬噸,比上年增加0.38萬噸,增長9.2%。奶類產量6480噸,比上年增加400噸,增長6.6%;禽蛋產量7291噸,比上年增加3055噸,增長72.1%。
[3]
博羅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1年,博羅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3%。分經濟類型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下同),股份制企業增加值比重最大,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69.1%,比重比上年提高5.7個百分點。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30.3%,比重比上年下降5.2個百分點。私營企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28.1%,比重比上年下降1.8個百分點。
分企業規模看,小微型企業增長速度較快,增加值增長21.4%,增速快於整體規上工業5.1個百分點;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48.5%,比重比上年提高6.2個百分點。大型、中型企業分別實現增加值增長10%和14.5%,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27.3%和24.2%。
分行業來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3%,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21.9%;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5.8%,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15.3%;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增加值增長28.7%,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7.7%;金屬製品業增加值增長0.2%,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7.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加值增長23.1%,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6.7%。
2021年,博羅縣規上工業企業生產中成藥6836.3噸,增長64.4%;鋰離子電池2.89億萬只,增長34.8%;飲料182.48萬噸,增長31.5%;塗料4.3萬噸,增長31%;飼料83.15萬噸,增長25.9%;服裝1746.3萬件,增長1.6%;電子元件96.19億隻,增長11.4%;印製電路板914.7萬平方米,增長1%;醫用口罩1185.5萬隻,下降84%。
[3]
博羅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1年,博羅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1.84億元,增長12.9%;比2016年增加90.44億元,增長39.1%,2017-2021年年均增長6.8%。分限上限下看,限上消費品零售總額41.54億元,增長16.8%;限下消費品零售總額280.29億元,增長12.3%。限上網報單位中,批發業、零售業、住宿業、餐飲業分別零售額0.97億元、10.17億元、0.38億元和2.46億元,分別下降9.3%、增長17.2%、13.1%和0.1%。從經營形態看,批發業商品銷售額187.99億元,增長62.4%;零售業商品銷售額163.84億元,增長17.8%;住宿業營業額2.53億元,增長14.4%;餐飲業營業額33.81億元,增長15.4%。
[3]
旅遊業
對外貿易
2021年,博羅縣共審議通過項目83宗,比上年增加41宗,計劃總投資約457億元。其中,投資額超10億元的項目有13宗。共引進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合同55宗,比上年減少9宗,下降14.1%;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14.34億元,比上年減少12.09億元,下降45.8%;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利用外資3.91億元,比上年減少3.11億元,下降44.3%。
[3]
民營經濟
2021年,博羅縣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585家,佔規上工業企業數的74.3%,增加值增長21.6%,快於整體規上工業增速5.3個百分點。民營企業税收收入90.88億元,比上年增加14.61億元,增長19.2%,佔全縣税收的84.2%。
[3]
郵電
2021年,博羅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1.46億元,增長24%。郵電通信業務收入9.81億元,下降16.1%。其中,電信業務收入9.22億元,下降16.6%;郵政業務收入0.59億元,下降8%。電話用户128.77萬户,其中移動電話114.02萬户,下降4.9%。
[3]
金融業
2021年,博羅縣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14家,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901.19億元,增長10.6%;比2016年末增加396.1億元,增長78.4%,2017-2021年年均增長12.3%。其中,儲蓄存款餘額574.44億元,增長11.4%;住户存款餘額559.63億元,增長11.5%。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餘額839.66億元,增長16.5%;比2016年末增加539.84億元,增長180%,2017-2021年年均增長22.9%。其中,住户和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中,短期貸款70.3億元,下降23.6%,佔8.4%;中長期貸款756.37億元,增長21.3%,佔90.1%。全年實現金融業增加值30.37億元,增長2.3%。
[3]
博羅縣交通運輸
編輯國家高速G35濟廣高速公路、S27博深高速公路在此交匯。全縣共投入了近50億元的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205國道、324國道和京九、廣梅汕鐵路,以及廣惠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都在博羅境內交匯,水泥大道貫連22個鎮,是全國交通先進縣。博羅超前發展了通信、供電、供水事業,早在1994年已進入全國通信百強縣。
廣汕高鐵、惠龍高速博羅段動工建設。從化—東莞—深圳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新博高速博羅段已建成通車
[10]
、雙龍大道、S255線龍橋東江大橋等項目建設紮實推進。
[11]
廣河高速已全線通車。
[12]
博羅縣政治
編輯縣委書記:謝遠區
縣長:邱志彪
博羅縣社會事業
編輯博羅縣教育事業
2021年,博羅縣新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項目14項,龍溪新二中、石灣二小等5所學校建成投用,新增公辦學位1萬多個。貫徹落實“雙減”政策,開展校內課後服務活動的學校97所。
截至2021年,博羅縣共有349所學校,其中幼兒園156所,小學124所,普通中學63所,技工學校1所,中等專業學校4所,大專院校1所。特控生上線人數672人,上線率9.82%,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上線人數比上年增加22人,增長3.4%;普通本科以上上線人數4036人,上線率58.98%,上線人數比上年增加696人,增長20.8%。
[3]
博羅縣科學技術
截至2021年,博羅縣共有高新技術企業351家;新增省級和市級工程中心16個,擁有省級工程中心44個,市級工程中心109個;數字化轉型規上工業企業數量261家。獲得專利授權4136項,其中發明專利154項。有有效發明專利669項。
[3]
博羅縣文化事業
2021年,博羅縣共開展35場博羅縣文化惠民送戲下鄉巡迴演出活動;圖書館舉辦59場親子閲讀活動,吸引超過1000個家庭參與;開辦36場講座培訓展覽等公益活動,65場科普課堂活動,6場送書下鄉活動,參加活動的讀者57531人次。
截至2021年,博羅縣共有圖書館12個,藏書35.62萬冊;博物館1個,文物藏品1025件,錢幣2.81萬枚。影劇院1間,坐席1047座;電影院9間,坐席7137座,電影放映4.92萬場次,觀眾58.47萬人次;電影放映隊5個,電影放映2681場次,觀眾11.88萬人次。
[3]
博羅縣體育事業
博羅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1年,博羅縣共有衞生醫療機構752家,牀位4252張。衞生技術人員592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425人,註冊護士2926人。平均每千人口擁有牀位數3.51張,平均每千人口擁有衞生技術人員4.89人,平均每千人口擁有註冊護士2.41人。縣人民醫院新院門診部、縣中醫院新院等重點醫療項目竣工並投入使用。
[3]
博羅縣社會保障
2021年,博羅縣參加養老保險28.89萬人,比上年增加2.12萬人,增長7.9%;參加醫療和生育保險37.26萬人,比上年增加6.86萬人,增長22.6%;參加工傷保險27.38萬人,比上年增加2.2萬人,增長8.8%;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64.56萬人,比上年減少5.11萬人,下降7.3%;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1.62萬人,比上年增加2.07萬人,增長7%。共徵繳各項社會保險基金39.04億元,比上年增加14.36億元,增長58.1%。
2021年,博羅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衞生健康、城鄉社區、農林水等十三項民生支出合計77.74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4.4%。
2021年,博羅縣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853元,比上年增加29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基本生活標準為每人每月1365元,比上年提高45元;孤兒人員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2000元,比上年提高100元。城鎮“三無”人員救助供養基本生活標準為每人每月1620元,與上年持平。救濟低保、五保和“三無”對象總人數1.3萬人,其中城鎮低保人數659人,農村低保人數10252人。共發放低保金8601.58萬元,比上年增加1501.9萬元,增長21.2%。
[3]
博羅縣歷史文化
編輯博羅縣方言
- 綜述
博羅縣境內主要通行客家話、本地話、白話(粵語系)、福佬話(閩語系)等漢語方言,另有數百人講畲語。縣境內通行的漢語方言分佈大致與周邊的方言環境相一致。客家話是境內第一大漢語方言,主要分佈在博東、博中地區;其次是本地話,較為分散;再次為白話,主要分佈在博西地區。縣城羅陽街道則講博羅城話。博羅城話被認為是客家方言的一個特殊土語羣。
[37]
- 客家話
2000年,全縣講客家話的居民約有31.9萬人。主要分佈在石壩鎮、柏塘鎮、平安鎮;藍田鎮藍新、藍田;麻陂鎮圩鎮、塘尾、曲潭、永豐、三科、橫茜、金湖區、坳頭、艾埔、洋田、寶溪;觀音觀鎮圩鎮、南坑、聯星、柏湖;公莊鎮桔子圩、獺子圩、官山、梅州圍、四家增村、藍坪、陂頭神、大陂、橫嶺、南梅、壩子;楊村鎮楊村、顯村、新前、大嶺下、上南、新田、水華寨、大井、徑口、上車、埔連、合水;泰美鎮圩鎮、赤嶺、水安圍、三徑、雷公、羅營、新星、良田、羅福田、樓下、新塘;仍圖鎮圩鎮、仍西、仍北、茶徑;羅陽街道東坑、小金、雞麻地、蓮湖、楊梅、田牌、寨頭、承糧陂、梅花、廖洞、橫坑;義和鎮圩鎮、湧口、大小塘、橫江尾、長貴、新結、天上園;響水鎮圩鎮、大豐、茶山、下徑、大坑、黎光、坪山、三水、東埔、新圍、下洞、黃塘、星星、新豐、橫崗、水心圍。湖鎮鎮圩鎮、鄒村、東風、蓮塘、下邊、顯崗、崗南、和睦、新作塘;橫河鎮圩鎮、黃竹、直徑、何家、西羣、老圩、白馬山、郭前、沙上;長寧鎮圩鎮、福崗、埔筏、松樹崗、石下屯、羅村、東平、下浪、瀾石、埔筏、酥醪;福田鎮徐田、坳嶺、荔枝墩、橫溪頭、周袁、馬田、福田、雞公坑、柿樹下、道姑田;龍華鎮柳村、糧橋、羣豐;龍溪鎮結窩;羅浮山水果場。
- 本地話
2000年,全縣講本地話的居民約有25.2萬人。主要分佈在縣城羅陽街道;石壩鎮羅洞、丁塘、埔貝、三嘉村;藍田鎮藍田、秀埔、吉石;麻陂鎮洪湖、新村;觀音觀鎮圩鎮、棠下、伍塘、南村、彭村、十字路、菱湖、楊村、泳新、桂嶺、塘角;公莊鎮溪口、寨崗、壩子、白沙崗、鵲樓、維新、松園圍、近石、南溪、溪聯、黃陂、陂頭神、荷樹塘、李洞、矮崗;楊村鎮李村、石灘、羊和、陳村、塘角、星光、埔連、坑美、井水龍、寶潭;泰美鎮羅村、芹塘、雷公、羅福田、岑坑、嶺子頭、盤沱、車村、新星;仍圖鎮圩鎮、仍西、仍北、仍中、村頭、村尾、上仍頭、黃埔、大嶺頭;羅陽街道浪頭、蓮湖、小金、橫坑、巷口、水西、上塘、蝦望、三徐、黎村、新村、翠美園、觀背;義和鎮雲步、新結、新角、橫江尾;響水鎮圩鎮、埔新、大豐、下徑、大坑、坪山、東埔、下洞、上前、黃塘、星星、塘下、埔頭、新豐;湖鎮鎮圩鎮、鄒村、梅潭、金星、新風、東風、釣湖、下村、下邊、顯崗、崗南、光輝、和睦、陳村、湖鎮村;橫河鎮東角、花園、沙上、盧屋、石湖、橫河、上河、河肚、下河、西角;長寧鎮新村、新江、東平、水邊、祥崗;福田鎮依崗、山下、聯和、蓮塘崗、石巷;龍華鎮圩鎮、龍華、寧和、竹園、鶴溪、北堤、仕塘、旭日;龍溪鎮圩鎮、禮村圩鎮、蘇村圩鎮、球崗、長湖、埔心、綠水湖、蘇村、湖頭、深湖、小蓬崗、埔上、白蓮湖、黃屋、黎屋、橫巷、鍾屋、銀崗、岐崗。
- 白話
2000年,全縣講白話的居民約有16.8萬人。主要分佈在石灣鎮、園洲鎮、九潭鎮;福田鎮依崗、山下、聯和、石巷;長寧鎮古坭塘、羅村;泰美鎮礦山。
- 福佬話
2000年,全縣講福佬話的居民約有5.2萬人。主要分佈在藍田鎮藍壩、吉石;觀音觀鎮圩鎮、砂嶺、泳新;楊村鎮耀潭、李村、羊和;泰美鎮羅福田、夏青、沐村、興水圍、秀嶺;仍圖鎮圩鎮、仍西、仍北、仍中、南新、沙洲尾、橫山頭、埔頭;羅陽街道翠美園、橫坑、新角;龍溪鎮圩鎮、龍崗、宮庭、夏察、白蓮湖、蘇村。
- 畲語
橫河鎮嶂背畲族村約有500名村民講畲語。
博羅縣民間舞獅
春節期間的舞獅活動,在惠州亦有十分悠久的歷史,且延續,尚有方興未艾之勢。
中國不是獅的產地,故舞獅應該是舶來品。相傳漢代道教天師派鼻祖張天師居龍虎山,坐騎是虎,故漢代百姓是舞虎而不舞獅。東漢明帝時,佛教傳入我國;到了南北朝,佛教大興,據説佛教文殊菩薩的坐騎是獅,隨着佛教的流傳和影響,獅子受民間崇敬,所以舞獅便逐步代替舞虎。據記,南北朝以後,舞獅在民間日益盛行,盛唐時期更是發展到了鑼鼓伴舞。如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西涼伎》中就記曰:“西涼伎,假面鬍子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貼齒,奮迅毛衣襬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紫髯深目兩胡兒,跳舞梁前來致辭。”明清以後,逐步分成南北兩派,北派全身包裹,儼然真獅模樣;南派以廣東獅為主,一人舞獅頭,一人舞弊獅尾,舞獅者往往着唐裝、燈籠褲,人外露,主要顯示武功。
惠州民間的舞獅當屬廣東獅,近現代在惠州流行的獅主要有4種,一是“大頭狗”,謂“大頭狗獅”;二是“麒麟”,謂“麒麟獅”;三是扁鼻獅;四是鬥牛獅;這4種獸類與西域傳入的獅子,在種類上已起了變化。已完全沒有了獅的影子了。4種獅中,“大頭狗”疑從開平、南雄、順德、中山等地傳入;“麒麟獅”屬客家獅,而“鬥牛”、“扁鼻”等獅種,以淡水、龍川等地居多。從一些資料看,惠州的土獅種應該是“大頭狗”和“麒麟”。
惠州民間舞獅活動亦和舞龍有相同特點,均是自己扎造,平時以街(村)為單位自發組織獅隊。舊時在新獅扎造好後,往往到元妙觀點睛,謂“開眼”,並進行“搶青”活動。春節期間是舞獅活動最多的時候。除此外,一些大户在喜事及店鋪的開張之日,為“驅邪保安”,經常也請獅往舞。
惠州民間舞獅的特點是,獅爺攜匣領路,繼而是獅子,之後是鑼鼓鑔鈸,持刀、棍、矛等冷兵器的武術隊殿後。
舞獅的傳統動作有行進、瞌睡、抓癢、登高搶青、搶炮仗等。鼓點分快板、中板、慢板和煞板,多打七聲鼓節奏。
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往往就是獅隊穿家過巷的時候,住户鞭炮相迎,並封紅包,獅隊則在家居中的門庭中舞耍,給户人帶來吉祥好運,完後居民鞭炮相送。春節舞獅之習,往往也要延至正月十五方止。
春節舞獅延續,博羅縣一些鎮、村的醒獅隊相當有名,並經常組織一些舞獅比賽活動。
博羅縣正月上燈
農曆正月初七,博羅縣羅浮山腳下的瀾石村敲鑼打鼓,鞭炮震天。該村延續了幾百年的上燈民俗又隆重舉行。據傳從清朝康熙年間開始,每年的正月初七當地都要舉行上燈民俗。周邊幾個同姓的村莊,誰家添了男丁,長者在這一天就帶着村人敲鑼打鼓,到那家接燈,然後再上到自家祠堂。以瀾石村為中心,周邊的下朗村、酥寮村、郭前村同一姓氏的村民聚集在一起舉行儀式。
以前上燈民俗有重男輕女的意思,上燈節有所不同了,更多的意義是大家聚集在一起,以一種古老的方式迎接一個個新生命的到來,祈禱大家平安,事業順利。這一天幾乎成了村中的歡樂節,在外工作的人都要趕回來。
博羅縣傳統美食
麻陂肉丸
麻陂肉丸相傳有100多年曆史,因選料製作獨特,採用祖傳秘笈,口感爽滑、肉質鮮美而遠近聞名,主要分佈在博羅縣縣城及和博東地區各鎮,還遠銷深港澳等地。2008年,麻陂肉丸已經成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列入惠陽區首個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已被列入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麻陂肉丸肉美湯鮮、口感獨特、韌勁十足而聞名遐邇,堪稱為當地民間美食中的極品佳味,在惠州地區東江流域享有盛名和廣泛流傳,對研究傳統美食文化,特別是“客家人”的美食文化起到推動作用。
羅浮山土窯雞
羅浮山的“土窯雞”有獨特製作秘方,必須用羅浮山上吃蟲長大、運動充足的走地雞。製做“土窯雞”的專用土窯建在小土坡上,這種土窯有三個窯口,每隻窯一次能烤八隻“土窯雞”,內裏的土磚都是從博羅當地鄉下專用磚,具有其特殊的泥土異香。
鹹香是客家菜的特色,而鹽焗雞最好地體現了這一點。皮爽肉滑骨出味,故有天下第一雞的稱道。東江菜也因為有鹽焗雞而在以食雞聞名的廣東與潮州菜、廣州菜齊名。
紅燜肉是客家十大特色菜之一,其特點是色澤金黃、爽口軟滑、肥而不膩,是客家人擺辦酒席,招待親朋好友不可缺少的一道地方菜。
柏塘白切鵝
柏塘白切鵝已成為博羅縣特色美食之一,早已名聲在外,也成為博羅縣成行成市、規模經營的特色美食。柏塘白切鵝選用本地放養鵝,肥而不膩,香滑可口。
博羅縣風景名勝
編輯位於廣東省博羅縣天堂山,亦處於國家一級森林公園象頭山下,並與馳名海內外的羅浮山毗鄰。古寺始建於唐宋年間,歷史悠久;明清年間,佛教道場鼎盛。這裏曾有“萬家田”之美譽,古寺坐落在山勢宏偉的風水寶地之中。名勝有觀音洞、天然達摩像、楊梅亭、轉水泉、三線布等。
位於博羅縣龍溪鎮銀崗村,年代為西周、春秋至戰國時期,窯場總面積10萬平方米。已發掘龍窯四座,長10米、寬2米。出土器物有陶器、青銅器、鐵器、石器等,以陶器為主,器形主要有罐、釜、盒、杯、碗、鼎、豆、瓿等,紋飾有米字紋、方格紋、素面等。是一處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2002年7月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客家婆景區位於博羅縣長寧鎮埔筏村八一村路口,距廣惠高速羅浮山出入口3公里,距離羅浮山風景名勝區僅約7公里車程。該景區佔地1.3萬平方米,主要展示劉安雕像與八公問道、百磨長廊、豆腐花工業長廊、客家往事館、悟本堂、家頭教尾、客家擂茶館、客家泥塑藝術展、嶺南第一磨等景觀。
[41]
九天觀
原明福觀,距朱明洞沖虛觀2千米處,南漢時期建。宋時由蘇東坡書寫觀名(已佚)。明《一統志》載:其內有西華道院,乃張遠庵退居之所,觀在宋、元、明各代俱存。明末,鄺露讀書觀中,自號明福洞主。清初觀漸衰,西華道院亦廢。乾隆年間重修建,名九天觀。民國時期重修,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
正殿為金闕寶殿,下殿為王靈宮殿,左殿為呂祖殿、地母殿,右為客堂。觀前有放生池,池旁有七棵水夢松。舊志稱:“基奇古,殆千百年物。”觀側有著名的九天觀礦泉水。1985年重新開放,被博羅縣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牆
2004年11月17日,在博羅縣城榕溪西段河堤施工現場挖掘出一段古城牆,經考證,確認為明朝時期古城牆,與博羅中學內唯一保留較為完整的明代古城牆是同期建築。考古人員經過2天的考察和測量,發現這段古城牆長約80米,因為常年埋藏在泥土下面,大部分牆壁已經殘缺不完整,城牆的高度從30釐米到300釐米不等。整個古城牆分為兩層,牆基由紅砂岩石砌成,長短不一,有的長50釐米,有的長80釐米,其中最厚的一段牆基由8條紅砂岩石組成。城牆上部的材料是青磚,每一塊青磚大小相似,約長30釐米和寬15釐米。為避免這段古城牆遭到破壞,工人們已經在城牆外部修建河堤,把城牆掩蓋在河堤內面。
根據博羅縣誌記載,明朝以前,博羅縣城由於受到戰事影響,民間四處是斷壁殘垣,城沿十分簡陋。明成化23年(約1465年),有一位都御史官員到縣城視察,看到城沿破落,就下了一道檄文,讓按察史陶魯在當地修建城牆保護民居。陶魯與當時的知縣歐陽楷接受命令後,用紅砂岩做牆基,在縣城範圍內興建了周長近2000米,高近5米,厚3米多的古城牆,還在重要關口設計了東南西北中5個城門。多年以後當地洪水氾濫,城牆多處被沖毀。按照乾隆28年(1763年)編纂的《博羅縣誌》記載,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古城牆經過不斷修復,已經高達8米,共有10座城樓和城門。黃觀禮説,上個世紀抗日戰爭時期,古城牆因為連年戰火和自然災害,大部分被摧毀了,只有位於博羅中學內一段長34米的明代古城牆保留較為完整。黃觀禮説:“根據發現古城牆的位置,城磚尺寸等,可以認定這段古城牆就是當年明城牆的大西門鉅光段,與現存的古城牆遙相呼應。”
寧濟橋
博羅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江東村寧濟橋。寧濟橋又名學湖橋,後稱江東橋。始建於明代,為里人曾舜漁捐資建造。橋為東西向,為石砌二拱墩柱式平橋,長18.5米,寬4.2米,高7米。均用紅石條砌築。明代萬曆年初,鄉人曾舜漁年輕時在江東槐園“青龍書院”就讀,上學須繞葫蘆嶺山腳涉水過河,甚為不便。更有甚者,一次上學見一少婦手拿鐮刀,挑擔過河,不慎落水,曾急忙上前救起。曾決心日後成名必在河上建橋,以方便老百姓。1598年(明萬曆二十六年),舜漁中進士,授官監察御使。為了卻昔年夙願,捐資在此河上建起這座“學湖橋”。
沖虛觀
沖虛觀,始建於晉,現為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重修,是全國重點道教寺觀之一。總建築面積4400平方米,平面呈四合院佈局,主體建築由平台、山門、天井、三清殿、葛仙祠、兩廡及膳堂組成。山門、三清殿、兩廡齋堂均為懸山式屋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抬梁與穿鬥混合式樑架。屋脊、內外博風、牆體均飾以大量的灰雕、陶塑、壁畫,題材包括人物、花、山水、博古、書法等,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1979年12月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羅浮山摩崖石刻
羅浮山摩崖石刻,位於博羅縣羅浮山,主要分佈於朱明洞、白鶴觀、九天觀、黃龍觀、華首台、酥醪觀、寶積寺、朝元洞等八處景區,已勘明有132處,年代上至宋朝,下至民國,篆、隸、楷、行、草各種書體和詩、聯、記、銘等各類文體具全,有祖無擇、湛若水、梁啓超、邱逢甲等名人題刻。1989年6月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橫嶺山古墓葬
廣東省考古研究所在博羅縣羅陽街道朗頭橫嶺山8000平方米範圍內發掘出古墓葬300多座,少量屬於商時期,大多數屬於兩週時期,並從古墓葬中發現了方格紋、夔紋等印紋硬陶碎片,同時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原始瓷器、銅器、玉石器、鐵器等,其中首次在廣東兩週時期的墓葬中發掘出土了銅甬鍾。這是廣東迄今所發現和發掘的同類墓葬中數量最多、出土物最精美、品種最豐富的青銅時代墓葬羣。據此不僅證實了嶺南歷史上確曾存在過文明程度相當高的青銅時代,同時也提供了古縛婁國存在的可能性,從而使經過考古認證的嶺南文明史得以上溯至3000年前。
洗藥池
洗藥池是由青磚砌成,面積約15平方米,是葛洪和妻子鮑姑平時洗制採集中草藥的地方,池旁有一蒼勁巨石,呈橢圓形,寬4米,高3米,這是古釣魚台,臨池的巨石上有清末台灣愛國詩人丘逢甲的題詠:“仙人洗藥池,時聞藥香發,洗藥仙人去不返,古池冷浸梅花月”,下署“庚戌秋為沖虛觀主題。”另外在此詩上角有毛鶴翔刻“祁子隱居”四字,在1988年,洗藥池被列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坡亭
東坡亭位於沖虛觀右側洗藥池上端,建於清道光年間。亭為四角,兩條高2.2米的石柱刻楹聯:“丹灶藥池留勝蹟;鳥聲花影得仙機。”亭內樑上掛“花香靜處寒天月”迴文單句題詠木匾。傳説蘇東坡當年在此搭建山房,擬學葛洪修煉丹灶。在附近植梅千株,梅花盛開,與日爭麗。後人就地建“東坡亭”紀念。該亭為博羅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博羅縣著名人物
編輯陳金江,南闖王,柏塘洋景村人,生於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曾領導1802年天地會博羅洋景起義和1854年洪兵三水範湖起義。
黃流芳(1557-1628),明朝萬曆十七年(1589)進士。
韓榮光(1793-1860),清朝道光八年(1828)舉人。年四十歸鄉不仕。擅詩、書、畫,人稱“三絕”。
張萱(1558—1641),明萬曆十年(1582)舉人,曾參與編修國史,以畫論著稱。
關鎮國,清代博羅龍華人,將領。
梁慕光,興中會員,博羅等地三合會首領,是孫中山、鄭士良部署在博羅的起義軍首領。
李源,1904年出生於博羅縣。1928年7月在莫斯科召開的黨的六大上,李源當選中共中央委員。
熊繼光(1940-),公莊鎮人,中國青年科學家,在計算機集成線路設計方面頗有建樹。
博羅縣榮譽稱號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自然環境 .博羅縣人民政府.2020-03-23[引用日期2022-04-15]
- 2.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公佈首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的通知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2020-01-07[引用日期2022-10-04]
- 3. 2021年博羅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博羅縣人民政府.2022-04-18[引用日期2022-10-04]
- 4. 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和複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往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中國文明網[引用日期2017-11-14]
- 5. 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 .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12-19]
- 6. 關於確定新一批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傳統知識知識產權保護示範、試點縣(區)的通知(2017) .國家知識產權局[引用日期2017-12-30]
- 7. 幸福百縣榜單出爐,你的城上榜了嗎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8-11-12]
- 8.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中國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2018年)》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8-11-23]
- 9. 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經濟規模差距擴大,GDP超千億縣市增至24個 .經濟觀察網[引用日期2018-12-04]
- 10. 新博高速公路昨日通車 .惠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0-09]
- 11. 2017年博羅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惠州市博羅縣統計局 .2018-04-08[引用日期2020-03-23]
- 12. 廣河高速路昨全線通車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10-09]
- 13. 關於印發緊密型縣域醫療衞生共同體建設試點省和試點縣名單的通知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引用日期2019-10-05]
- 14.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加快開展 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20-06-03]
- 15. 創建全域旅遊示範縣 博羅該打什麼牌? .新浪[引用日期2017-05-15]
- 16. 《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9)》暨全國百強縣(區)報告在京發佈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12-08]
- 17. 2020中國春季休閒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2]
- 18. 全國農技中心關於發佈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的通知 .全國農技中心[引用日期2020-03-26]
- 19. 2020中國夜經濟繁榮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18]
- 20. 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國家發改委[引用日期2020-06-06]
- 21. 四部門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7-05]
- 22. 2020全國百強縣出爐:約2%的土地創造全國1/10的GDP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0-07-29]
- 23. 全國愛衞會關於2019年國家衞生城市(區)和國家衞生鄉鎮(縣城)複審結果的通報 .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引用日期2020-08-14]
- 24. 名單來了!命名411個全國雙擁模範城(縣),表彰59個模範單位和100名模範個人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20-10-20]
- 25. 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2020年)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引用日期2020-11-17]
- 26. 2021年度全國統計用區劃代碼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10-04]
- 27. 贊!敦化上榜2021年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 .敦化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7-17]
- 28.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佈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上等級圖書館名單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2018-08-28[引用日期2022-10-04]
- 29. 博羅概況 .博羅[引用日期2021-07-27]
- 30. 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一二三級文化館名單的公示 .黃平縣人民政府.2021-11-23[引用日期2022-10-04]
- 31. 2021賽迪百強縣權威發佈!《2021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重點內容一覽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21-08-07]
- 32. 縣委書記 .博羅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0-04]
- 33. 贛深高鐵14座車站名稱確定!瑞梅鐵路、贛廣高鐵有新進展!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1-12-10]
- 34. 好消息!贛深高鐵今日通車,實現廣東市市通高鐵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1-12-10]
- 35. 縣長 .博羅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0-04]
- 36. 博羅縣河湖管理範圍和水利工程管理 與保護範圍劃定報告 (黃竹水等 29 條河流及排渠) .博羅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4-03]
- 37. 惠州市志第四冊第六十一篇第一章(第4357頁) .廣東省情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4-06]
- 38. 博羅縣:博羅“國寶”青銅編鐘 塵封30載重現江湖 .惠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4-08]
- 39. 歷史沿革 .博羅縣人民政府.2022-03-07[引用日期2022-04-15]
- 40. 【比學趕超】博羅抓住產業興旺金鑰匙 打造鄉村振興的廣東範例 .惠州農業農村局[引用日期2022-04-17]
- 41. 客家婆景區獲評國家3A級旅遊景區 .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網站[引用日期2022-04-17]
- 42. 關於確定新一批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傳統知識知識產權保護示範、試點縣(區)的通知 .國家知識產權局.2017-08-04[引用日期2022-10-04]
- 43. 民族宗教 .博羅政府[引用日期2022-04-17]
- 44. 全國第三!義烏上榜了 .瀟湘晨報[引用日期2022-05-09]
- 45. 廣東省直管縣財政改革試點名單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網站.2016-03-02[引用日期2022-07-17]
- 46. 廣東“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省級試點縣名單公佈!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南方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7-21]
- 47. 惠州107個選調職位,趕緊報名吧! .惠州市商務局[引用日期2022-11-09]
- 48. 縣情概況 .博羅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2-19]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