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蔭堂

鎖定
蕭蔭堂,1943年出生於中國廣州,數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哈佛大學William Elwood Byerly 講座教授 [1] 
1963年蕭蔭堂畢業於香港大學後赴美留學,先後獲得明尼蘇達大學碩士學位、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1966年博士畢業後進入普渡大學擔任助理教授;1967年進入聖母大學擔任助理教授;1970年赴耶魯大學任教,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1978年轉至斯坦福大學任教;1982年受聘哈佛大學,先後擔任教授、William Elwood Byerly講座教授;1996年擔任哈佛大學系主任;200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0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第25屆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2015年當選為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2] 
蕭蔭堂主要從事多複變函數論與復幾何研究 [2] 
中文名
蕭蔭堂
外文名
Yum-Tong Siu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中國廣州
出生日期
1943年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
普林斯頓大學
主要成就
200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0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4年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2015年當選為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蕭蔭堂人物經歷

蕭蔭堂
蕭蔭堂(2張)
1963年,蕭蔭堂畢業於香港大學,獲得文學士學位,之後赴美留學。
1964年,獲得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碩士學位。
1966年,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之後進入普渡大學擔任助理教授(至1967年)。
1967年,進入聖母大學擔任助理教授(至1970年)。
蕭蔭堂 授課
蕭蔭堂 授課(3張)
1970年,赴耶魯大學任教,先後擔任副教授(1970年-1972年)、教授(1972年-1978年)。
1978年,轉至斯坦福大學任教,擔任教授(1978年-1982年)。
1982年,受聘哈佛大學,先後擔任教授(1982年-)、WilliamElwoodByerly講座教授(1992年-)。
1996年,擔任哈佛大學系主任(至1999年)。
200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3] 
200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同年當選為第25屆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隸屬於數理科學組 [4] 
2015年,當選為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2] 

蕭蔭堂主要成就

蕭蔭堂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蕭蔭堂的主要學術成果包括:
(1)發展了從hartogs圖形到其包絡的凝聚層的擴展理論以及亞純映射到khker流形的擴展理論。
(2)採用的L2估計,徹底解決了關於Lelong數的猜想,即一閉的正的廣義外微分(p,p)式,其Lelong數≥c>0的點成一餘維是p的解析簇。這是一個創新性的超越方法,後來成為用方法研究代數幾何的先河,對復代數集合的研究有重大影響,已形成一個流派。
(3)推廣關於調和式的Bochner公式(實的情形)與Kodaira公式(復的情形)到調和映照,這把Mostow關於局部對稱Hermite空間的剛性定理推廣到Kodaira流形。他的公式對研究Kodaira幾何,還對黎曼幾何有重要的作用。1993年,進一步把Margulis關於算術的超剛性工作推廣到幾何的超剛性。
(4)嚴格證明了K3曲面(最初由保加利亞裔的Todorov所證明,但證明有錯),是K3曲面研究的一個里程碑。
(5)解決了Grauert-Riemenschneider提出的一個猜想。
(6)證明了投影流形的多虧格形變(deformation)不變性,這是代數幾何的一個重大問題。
(7)與他人合作,解決了一系列問題,包括Lang的一個猜想:任何一非常數全純映射自複平面入一Abel簇A的像必與A的一個ampledivisor相交。此外,與丘成桐合作用微分幾何的方法證明了Frankel提出的關於正曲率複流形的猜想 [5] 
  • 學術交流
蕭蔭堂三次獲國際數學家大會邀請作報告(赫爾辛基,1978年;華沙,1983年;北京,2002年),其中兩次為全大會報告,並多次被邀至世界各地大學任客座教授 [2] 

蕭蔭堂人才培養

蕭蔭堂 蕭蔭堂
蕭蔭堂是中國改革以來,最早到中國講學的華裔數學家之一。曾20多次系統講述了中國國外多複變函數近代的成果,包括他的研究工作,使得與中國國外交流停止多年的中國多複變函數研究者獲益匪淺,其講稿成為中國後來在大學開設多複變函數課程的藍本。1981年他幫助中國在杭州舉辦了一箇中、美、德三國的多複變函數國際會議,介紹了一批中國國外學者參加,使得中國與世界一流的多復變數專家的交流開始了新的篇章,他還非常關心中國年輕科研人員的成長 [5] 
截至2013年,根據數學譜系計劃(Mathematics Genealogy Project),蕭蔭堂在哈佛大學培養學生情況如下 [6] 
年份
姓名
畢業學校

年份
姓名
畢業學校
1970
Ling, Hsu-Shih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1985
Cho, Koji
Harvard University
1975
Mulflur, James
Yale University
1985
Frankel, Sidney
Stanford University
1975
Nunemacher, Jeffrey
Yale University
1988
Nadel, Alan
Harvard University
1975
Palm, Andrew
Yale University
1993
Hwang, Jun-Muk
Harvard University
1976
Tang, Chih-Tong
Yale University
1994
Angehrn, Urban
Harvard University
1980
Mok, Ngaiming
Stanford University
2002
Grushevsky, Samuel
Harvard University
2002
Heier, Gordon
Ruhr-Universität Bochum
2013
Sung, Yih
Harvard University

蕭蔭堂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來源

香港大學名譽博士


德國BoChum大學名譽博士


澳門大學名譽博士


德國哥廷根科學院通訊院士

1993年
美國數學會頒予Stefan Bergman獎

1998年
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2002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04年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4] 
2004年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5] 
2015年
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2] 

蕭蔭堂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8年-2000年
美國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與國家科學院的全國數學委員會主席

《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期刊編委

《Annals of Mathematics》期刊編委

蕭蔭堂人物評價

蕭蔭堂為多元複變函數領域之翹楚,於復解析幾何與代數幾何領域上重要貢獻繁多 [2] (香港科學院評)
蕭蔭堂在複分析、復幾何、代數幾何領域中解決了一系列的重大問題(包括:Lelong 數猜想、幾何超剛性問題、射影流形多重典範虧格的不變性等等),是享有國際盛譽的數學家 [7]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