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New York),隸屬於美國紐約州,是美國一大城市,位於美國東北部沿海哈德遜河口,瀕臨大西洋,屬温帶大陸性濕潤氣候。總面積1214平方千米,下轄5個區,市政廳駐曼哈頓市政廳公園內。
[22]
截至2021年,總人口約882.35萬人。
[33]
紐約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區。1524年,意大利人來到哈德遜河口,1626年,荷蘭人從印第安人手中低價買下曼哈頓島,在近哈得孫河口一角地,闢作貿易站,稱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被英國奪佔,改名紐約,範圍擴大到鄰近陸地和長島等處。1686年,設紐約市。1789年,紐約為美國臨時首都,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在此就職。20世紀20年代初,紐約超越倫敦,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紐約城市再次繁榮,成為世界級大都市。
[23]
紐約歷史沿革
編輯1524年,意大利人喬瓦尼·達韋拉扎諾來到河口地區,成為第一個歷史記載的造訪紐約的歐洲人。
1602年,荷蘭派遣亨利·哈德遜前往北美洲找尋新樂土,1609年,抵達紐約灣並沿着河流北上,隔年哈德遜帶着北美洲的土產和毛皮回到荷蘭,許多荷蘭商人對這片擁有豐富資源的土地,產生高度的興趣並定居於此,荷蘭人並以“新尼德蘭”(New Nederland)命名。
1624年,荷蘭人在加弗納斯島建立皮草貿易點,由此歐洲人在新尼德蘭開始了正式的永久居留。
1625年,阿姆斯特在曼哈頓島上開始興建。
1626年,荷蘭人從當地印第安人手中廉價買下曼哈頓島建立貿易站,並按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名字,將這個地方命名為“新阿姆斯特丹”。
1664年,英國艦隊開到紐約,荷蘭人自知無力與之抗爭,新尼德蘭總督彼得·斯特伊維桑特投降,將新阿姆斯特丹拱手相讓。英國奪佔,改名紐約,範圍擴大到鄰近陸地和長島等處。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將這片地方交給他的弟弟管轄,於是,國王的弟弟便將自己的領地從英國的約克郡遷到新阿姆斯特丹,並將地名改為“紐約”,即“新約克”。
1898年,布魯克林(當時為一個獨立城市)、紐約縣(包括布朗克斯的一部分)、里士滿縣和皇后縣的西部合併,正式成為了現代的紐約市。
紐約行政區劃
編輯截至2022年,紐約市共轄5個市轄區,布朗克斯區(The Bronx)、布魯克林區(Brooklyn)、曼哈頓(Manhattan)、皇后區(昆斯區)(Queens)、斯塔滕島(Staten Island),市政廳駐曼哈頓下城市政廳公園內。
紐約地理環境
編輯紐約位置境域
紐約地形地貌
紐約氣候
紐約屬温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冬寒夏涼,1月平均氣温0℃以下,7月平均氣温21℃。年均降水量820-1100毫米。
[23]
暖和季節持續3.5個月左右,從6月初到9月中旬,每日平均高温29℃,低温22℃。 寒冷季節持續3個月左右,從12月初到3月初,每日平均高温4℃,低温-2℃。雨季是從3月下旬到8月下旬。雨季通常伴隨着颶風季節,颶風和熱帶風暴相對較少,但偶有發生。
紐約水文
紐約哈德遜河(Hudson River)流經哈德遜河谷,進入紐約灣,為紐約市和新澤西州的分界線。紐約東河(East River)流經長島海灣,將布朗克斯和曼哈頓與長島隔開。哈萊姆河(Harlem River)位於東河與哈德遜河之間,分隔曼哈頓和布朗克斯兩行政區。布朗克斯河(Bronx River)流經布朗克斯和威斯特徹斯特郡,是紐約市唯一皆為淡水的河流。
紐約人口
編輯紐約是一座移民城市,2022年3月24日,紐約市長移民事務辦公室(MOIA)發佈年度報告,提供紐約市移民人口的最新數據,全市超過300萬移民人口,已佔全市總人口的40%,約60%的人口為移民或移民第二代,使用超過200種語言;報告顯示,在過去十年間全市人口增長8%,其中亞裔人口成長最快,為所有族裔首位,達33.6%;拉美裔以增加6.6%居次;非洲裔和白人人口有所減少,分別下降了4.5%和0.1%。
出生於外國的移民人口,來自多米尼加共和國的移民最多,在2020年居住在紐約市的人口數量為42萬1920人;中國移民則是位居第二,為32萬900人,在過去十年間成長了7.3%。紐約市總人口中,有63.6%為在美出生公民;36.4%為移民,其中有21.5%的歸化公民,其餘14.9%則包括綠卡以及其他居留身份。
[25]
截至2020年4月,20%的移民説漢語。
[26]
紐約政治
編輯紐約市管理機構包括市議會和市政府。市議會由全市51個選區各推選1名議員組成,任期4年。議長由議員選舉產生,任期4年。市政府設市長1名,審計長1名,公共利益協調官1名,由市民選舉產生,任期均為4年。審計長是紐約的首席財務官。公共利益協調官有權發起立法,監督政府機構,負責協調政府公共關係,在市長職位空缺時行使代理市長職能。現任市長埃裏克·亞當斯於2022年1月正式就職。
[22]
紐約經濟
編輯紐約綜述
紐約市是美國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和商業中心,也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紐約市的主要產業是金融、高科技、房地產、保險、醫療等。紐約市服務業佔地區經濟比例達89.9%,主要服務業類別包括法律、會計、金融、管理諮詢等。
[22]
紐約在美國經濟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擁有較為齊全的製造業和服務業產業集羣,主要包括計算機硬件與電子、工業機器與系統、交通設備、生物醫藥、材料加工、光學與成像、軟件、食品加工、通訊與傳媒、金融與保險服務業等。生命科學、納米技術、半導體、清潔能源等高技術產業發展迅速。
[23]
紐約不僅是美國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逾一個世紀以來,紐約在商業和金融的方面發揮巨大的全球影響力。曼哈頓島是紐約的核心,在五個區中面積最小,僅57.91平方公里。但這個東西窄、南北長的小島卻是美國的金融中心,美國最大的500家公司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把總部設在曼哈頓。7家大銀行中的6家以及各大壟斷組織的總部都在這裏設立中心據點。這裏還集中了世界金融、證券、期貨及保險等行業的精華。
位於曼哈頓島南部的華爾街是美國財富和經濟實力的象徵,也是美國壟斷資本的大本營和金融寡頭的代名詞。這條長度僅540米的狹窄街道兩旁有2900多家金融和外貿機構。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美國證券交易所均設於此。在第1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17)排名中,紐約再次以最高分位居榜首。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八大領導者之一,紐約金融中心不僅在銀行、證券、保險、財務管理等各類金融子行業上都有不俗的表現,而且在國際間有着極大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31]
據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數據顯示,2019年,紐約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0651.49億美元,同比增長1.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2.77萬美元。2021年,紐約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5983.9億美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8.12萬美元。
[33]
名列全球最富裕城市名單榜首。
[34]
紐約第一產業
紐約市人口稠密且地價高昂,當地政府一直鼓勵都市農業的發展。1970年代,紐約處於低谷期,面對金融危機很多公共和私人土地被遺棄,此時通過Operation Green Thumb等行動,由志願者對廢棄空地進行翻修,改造為休閒社交、食物種植或綜合多用途的社區農園,高峯時期社區農園數量最多達700個,這是紐約都市農業的快速發展時期。
1993年後,城市房地產熱潮興起,大量社區農園土地被徵用發展面臨受阻,數量鋭減。由於社會與環境發展嚴重不平衡,人們開始重新重視都市農業,當地政府也發佈一系列推進政策,推動都市農業再次發展,範圍擴大的同時模式也逐漸趨於多樣化,包括個人園藝、社區園藝、商業農業、室內農業(如水培和魚菜共生)、屋頂温室等。
紐約五大行政區的都市農業為當地人帶來了眾多好處,如擴大了健康食品的獲取渠道,建立了強大的社區網絡,改善了社區空氣質量、生物多樣性以及提供了教育機會和就業機會等。紐約都市農業能夠使用更少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產出更多的農產品,滿足更多人羣的食物所需,並保障所種植的農產品均為非轉基因、無農藥且可以實現全年收穫,農產品包括羅勒、蒔蘿、歐芹、香菜、西藍花、捲心菜等,在當地250多家商店銷售。
[28]
紐約第二產業
紐約擁有較為齊全的製造業產業集羣,主要包括計算機硬件與電子、工業機器與系統、交通設備、生物醫藥、材料加工、光學與成像、軟件、食品加工等。生命科學、納米技術、半導體、清潔能源等高技術產業發展迅速。
紐約光電子製造業就業數在全美排名第1位,國防電子製造業排名第2位,高技術製造業排名第3位。
紐約擁有工廠約2.6萬座,工人77.5萬人以上,是僅次於芝加哥和洛杉磯的全國第三大工業中心。工業部門繁多,由於缺乏能源與原料,居民點密集,生活消費品需要量龐大,向以服裝和出版業最盛;次為化學、電氣器具、金屬製品、食品、化妝品、玩具和煉油等工業。耗用大量燃料和原料的工廠,大都分佈於市區以外的鐵路沿線及長島沿岸,其中包括鍊銅廠和煉油廠等。沿斯塔滕島西岸和隔河相望的大陸東岸也都分佈着一些煉油廠,主要煉製汽油、噴氣煤油、柴油、潤滑油等,供應大市區。
[23]
紐約第三產業
紐約市是美國的金融中心和商業中心,也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紐約市的主要產業是金融、高科技、房地產、保險、通信傳媒、旅遊等。紐約市服務業佔地區經濟比例達89.9%,主要服務業類別包括法律、會計、金融、管理諮詢等。
華爾街(Wall Street),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從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的一條大街道。全長僅三分之一英里,寬僅為11米。街道狹窄而短,從百老匯到東河僅有7個街段,卻以“美國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美國羅斯柴爾德財團、摩根財團、洛克菲勒石油大王、高盛集團和杜邦財團等開設的銀行、保險、航運、鐵路等公司的經理處集中於此。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也在這裏,至今仍是幾個主要交易所的總部:如納斯達克、美國證券交易所、紐約期貨交易所等。“華爾街”一詞現已超越這條街道本身,成為附近區域的代稱,亦可指對整個世界經濟具有影響力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
紐約交通運輸
編輯紐約公路
紐約公路路網稠密,大市區所屬的各島之間,築有多座橋樑和多條河底隧道相連貫。
羅斯福路 | 第二大道 | 第三大道 | 萊辛頓大道 | 公園大道 | 麥迪遜大道 | 第五大道 | |
第六大道 | 第七大道 | 百老匯大道 | 第八大道 | 中央公園西側 | 阿姆斯特丹大道 | 哥倫布大道 | 第九大道 |
第十大道 | 第十一大道 | 第十二大道 | West End Avenue | Riverside Drive | 西側高速公路 |
皇后區大橋 |
中城隧道 |
紐約鐵路
經營長途和城際鐵路客運的美鐵為紐約市的賓夕法尼亞車站提供服務。
[7]
紐約還有複雜的通勤鐵路系統,由三家鐵路公司提供服務,其中長島鐵路和新澤西捷運給賓夕法尼亞車站提供服務,
[3]
而大都會北方鐵路則給紐約中央車站(或稱大中央車站)提供服務。
[8]
整個通勤鐵路系統將紐約市與紐約州上州和長島,新澤西州,以及康涅狄格州連接起來,總共包括超過250個車站和20條線路。
紐約空運
紐約有三大機場,肯尼迪國際機場、拉瓜迪亞機場及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
其中位於紐約市中心曼哈頓約24公里處的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國際機場(John F. Kenney International Airport),不僅是大紐約地區主要的國際機場,也是美國門户級國際航空樞紐。面積約20平方千米,2019年,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國際機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6255.1072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43.5213萬噸;飛機起降45.6060萬架次。該機場直飛中國的城市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南京、杭州、福州、成都、重慶、香港等。
[23]
紐約水運
紐約港是北美洲最繁忙的港口,亦為世界上天然深水港之一。紐約港區岸線總長1200多公里,主要由哈得孫河下游、長島海峽和斯塔滕島西面水域組成;水深9~13米的泊位400多個,擁有現代化的裝卸、幹船塢和庫藏設施。
紐約港有兩條主要航道。一條是哈德遜河口外南面的恩布婁斯航道,長16千米,由南方或東方進港的船舶經這條航道進入紐約灣駛往各個港區。另一條是長島海峽和東河,由北方進港的船舶經過這條航道。哈德遜河入海口的狹水道,水深30多米,東河水道大部分河段水深在18米以上。
紐約公共交通
紐約公共交通系統的可持續性排名全美第一。形成一個擁有地鐵、公共汽車、渡輪、通勤鐵路等公共交通方式的大眾捷運系統。其中,紐約地鐵是公共交通的骨幹;巴士作為地鐵的輔助遍佈五大行政,都為24小時運行,停靠站點多,非常方便,是比較推薦的出行方式。
在紐約城市化發展進程中,地鐵站周邊公交車站的候車環境以及周邊步行交通環境同步改建,積極改善公交車與通勤鐵路車站之間接駁換乘條件,增加能夠與公交車站聯繫接駁的步行道路和自行車道,打造軌道交通、人行道與公交車站連通的和諧狀態。在中紐約央商業區,有4/5的人選擇公共交通出行來避開擁擠的交通和高昂的停車費。
[38]
公交
紐約市的公交車(MTA Bus)遍佈紐約市五大行政區,並在多處與地鐵路網配合轉乘,平均每天有5,800輛公交車載着2萬人次的乘客,行走於200多條的慢車線及301條的快車線上。其編碼分別以行徑的第一個英文字母表示(M表示曼哈頓區,B表示布魯克林區,Q表示皇后區,Bx表示布朗克斯區,S表示斯塔滕島)。為了更縮短行車時間,部分線路還加開了直達快車,專於市區的幹道及著名景點附近搭客。公交車的總站位於第8大道以及42街路口的紐新航港局客運總站(Port Authority Bus Terminal)該站位居交通要衝,並且設有地鐵站以供轉乘,也是州際公交車進出紐約市的主要門户,同時還有市區公交車及州際客運可供搭乘,為全美最繁忙的公交車總站。
紐約為了保障城市交通暢通、市民出行便利,在紐約市推出公交優先的公共交通理念。紐約不斷挖掘現有公共交通的服務潛力,規劃快速公交線路,改善和提升公交周邊服務。不斷強化快速公交線路的規劃建設,設置公交專用車道和快速公交車優先信號燈,將改建的公交專用車道,服務於快速公交車和高承載率車輛;在中紐約央商務區設置公交專用道,規定行駛權限,只允許公交車通過;在一些主要路口設置不許左拐或不許右拐的標誌,以減少車輛的等候時間,提高公交車通行數量;增加公交車站之間的間距;在公交車站設置電子標識牌,為市民提供電子化出行信息服務,改善公交車站候車空間環境。
[38]
地鐵
紐約地鐵(New York City Subway, NYCS)是美國紐約市的快速大眾交通系統,是全球最錯綜複雜,且歷史悠久的公共地下鐵路系統之一,也是國際地鐵聯盟(CoMET)的成員,由紐約大都會運輸署營運。其第一條線路通車於1904年10月27日,運行於市政府與145街/百老匯交叉口之間。紐約地鐵共有472個車站,商業營運路線長度為394千米(245千米),用以營運的軌道長度約為1121千米(約691千米),總鋪軌長度達1370千米(850千米)。
[5]
紐約地鐵雖其名為地鐵,但約40%的路軌形式為地面或高架。
紐新航港局過哈德遜河捷運(Port Authority Trans-Hudson,簡稱PATH)則是紐約市內另外一條地鐵系統,是一條連結曼哈頓到新澤西州的澤西市及霍伯肯的城際地鐵,由紐約與新澤西港口事務管理局(Port Authority of New York and New Jersey,簡稱PANYNJ)營運,系統長度22.2 千米(不含軌道重疊的部份)。
[6]
斯塔滕島鐵路(英語:Staten Island Railway,簡稱SIR)是紐約的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全程在斯塔滕島上運行,與紐約地鐵並無直接連接,乘客若需前往紐約市的其他地區,必須乘坐斯塔滕島渡輪或公交車。
紐約社會事業
編輯紐約教育事業
紐約市教育資源豐富,有超過120家高等教育機構,如哥倫比亞大學、庫伯聯盟學院、福特漢姆大學、紐約大學、紐約理工學院等。市民受教育程度高,25歲以上的成年人口中,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數佔86.8%,60.7%的人口擁有學士或以上的學位。
[22]
紐約學校分公立、私立兩類。實行十年義務教育,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高等教育有兩年制的初級學院和技術學院,四年制的大學本科和二至四年的研究生院。著名高等學府有: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紐約市立大學、福特漢姆大學等。
[39]
英文名稱 | 中文譯名 | 年制 |
---|---|---|
4年制 | ||
2年制 | ||
4年制 | ||
4年制 | ||
4年制 | ||
4年制 | ||
4年制 | ||
2年制 | ||
2年制 | ||
4年制 | ||
4年制 | ||
2年制 | ||
4年制 | ||
紐約大學
[9]
| ||
哥倫比亞大學
[9]
| ||
Downstate Medical Center | 下州醫學中心 | |
紐約州立大學採購學院 | ||
Boricua College | Boricua學院 | |
College of New Rochelle | 新羅謝爾學院 | |
庫珀聯盟學院 | ||
DeVr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York | 德鋭科技學院 - 紐約 | |
Dominican College of Blauvelt | 多明尼加布勞維爾特學院 | |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
Iona College | Iona學院 | |
Jewish Theological Seminary of America | 美國猶太神學院 | |
King\'s College | 國王學院 | |
實驗室採購研究所 | ||
瑪利曼曼哈頓學院 | ||
Mercy College | 慈悲學院 | |
帕森設計學院 | ||
曼尼斯音樂學院(紐約市) | ||
尼亞克學院 | ||
視覺藝術學院 | ||
聖若瑟書院紐約布魯克林 | ||
St. Thomas Aquinas College | 聖托馬斯阿奎那學院 | |
圖羅學院 | ||
沃恩航空技術學院 | ||
紐約科技事業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紐約市政府和專家們認為,城市的支柱性產業不能再由金融一家獨大,需順應趨勢,大力推動科技創新。2010年,紐約市政府在全球率先提出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多措並舉,穩步推進實施。2019年,“全球創新城市排行榜”顯示,紐約的創新指數已經升至全球第一,被公認為全球技術的領導者。2022年,“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排名”顯示,紐約位列全球第二;產業可持續能力位居亞太地區第10名。
[36-37]
着力推動重點科技創新領域發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紐約曼哈頓的“硅巷”。其位於靠近百老匯和第23街的第五大道的熨斗大廈附近,橫跨中城和下城。此處有大量科技創新企業聚集,谷歌、臉書、微軟等高技術企業巨頭也紛紛在此設立了研發機構和業務中心。“硅巷”的快速崛起,使得其與舊金山硅谷和波士頓一同構成了美國三大科技中心。但是與硅谷有所不同的是,紐約的科技創新產業並不是圍繞芯片、半導體等硬件設備展開,而更傾向於通過研發各種信息技術,為新媒體、金融技術、互聯網等領域提供先進的解決方案和優化升級,進而實現科技創新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
紐約附近有56所高校,擁有眾多世界級的研究機構和頂級科技人才,為紐約的科技創新提供了源頭活水,激發了各類企業的創新活力。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實驗室也不斷培育出新的企業,與其他高技術企業一起集聚於此,並持續不斷髮展,從而形成了以計算機軟硬件和生物工程為核心的產業集羣。紐約憑藉其良好的創新環境,不但穩住了微軟、谷歌等世界知名高技術企業,也吸引了眾多小型科技企業。隨着IMB、英特爾、蘋果、台積電等世界芯片龍頭企業落户,紐約正在建設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互聯網芯片基地。
[27]
紐約文化傳媒
紐約市文化資源豐富,擁有超過2000家藝術和文化機構和五百多家畫廊,是全球電視、廣告、音樂、報紙和圖書出版業中心城市,也是北美最大的媒體市場。
[22]
包括時代華納、美國聯合通訊社、新聞集團、紐約時報公司、NBC環球、維亞康姆集團等。美國四大廣播公司ABC(美國廣播公司), 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Fox(福克斯新聞頻道)和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都在紐約設立總部,全球前八大廣告媒體有七家總部在紐約, 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中索尼音樂娛樂公司及華納音樂集團的總部也在紐約。在紐約市,文化產業是唯一能與華爾街的經濟效益相比的產業,每年約有上百億的資金在文化市場中流動。
[29]
在紐約中心區曼哈頓島不足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文化地標比比皆是。在時報廣場周圍的劇場區,41家百老匯劇場簇擁在一起;在第五大道北端“博物館一英里”,大都會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以及非洲藝術博物館等10家博物館鱗次櫛比;在哥倫布廣場附近,建有世界最大的藝術表演建築羣林肯表演藝術中心,佔地6.6萬平方米,世界著名的紐約交響樂團、大都會歌劇院和紐約市立芭蕾舞團均安家於此。此外,現代藝術博物館、卡內基音樂廳、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及外百老匯劇場等星羅棋佈地散落在包括曼哈頓在內的紐約市各個角落。漫步在紐約的各個街區,不經意間便會看到散發着濃濃文化氣息的雕塑、故居、廣場等。
百老匯演出是美國文化的重要標誌,也是紐約文化產業的最典型代表。歷經百年曆程的百老匯演出,其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依然是美國有識之士和藝術家對百老匯演出形式音樂劇和話劇的熱愛和激情以及這種熱愛和激情激發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30]
紐約醫療事業
紐約醫療條件總體水平極高,設施完善,提供醫療的機構主要有醫院、醫生診所、護理院、康復中心、獨立的診療中心和獨立的藥房等。大型醫院配備有先進的醫療檢測設備和手術室,主要是為急診病人和重大疑難病人提供醫療服務。普通病人看病通常到社區的醫生診所。社區醫生診所具有規模小、數量多、分佈廣、就醫方便等特點,通常提供全身體檢、病程隨訪、家庭保健、普通內科、兒科、婦產科、矯形外科、眼科等基本醫療服務。
紐約藥品分為處方藥(prescription drugs)和非處方藥(non-prescription)。購買“處方藥物”必須憑醫生開的“處方”(prescription),“處方藥物”必須由在該“藥房”任職的有執照藥劑師售出。有些超級市場和折扣商店內也設有藥房,可以在那裏購買不需醫生開處方的非處方藥(non-prescription),如阿司匹林或普通的感冒藥。總體而言,常用藥品在當地均可買到。
紐約醫療保險機構對醫院的制約度很大。由於住院費用昂貴,保險公司為控制醫療費用,儘量降低病人住院天數,要求病人在急性病醫院(Acute Hospital or Short-term Hospital)住院5-7天后(進入恢復期),即轉到費用相對低廉的護理院(SNFs, Skilled Nursing Facilities)或家庭護理中心(Family Care Center),或者直接到社區醫生診所隨診。有突發情況,一般會選擇去急救中心(Emergency Center)就醫。
[40]
紐約體育事業
紐約市擁有大量四季皆宜的娛樂健身場所。有公園、操場、高爾夫球場、河邊休閒小道、室內體育競技場和日常會員俱樂部。活動包括皮艇、釣魚、游泳、體操、攀巖、騎馬、溜冰、騎自行車等等。還有大量機會去看專業網球、曲棍球、籃球、橄欖球和棒球比賽。也可以觀看洋基隊的大牌明星 Derek Jeter 和 CCSabathia等人在紐約著名的棒球場進行比賽(在2009年全新的洋基棒球場開放之前)。
英文隊名 | 中文譯名 | 所屬聯盟 | 主場 | 成立年 | 冠軍次數 |
---|---|---|---|---|---|
New York Yankees | MLB棒球 | 1901 | 26 | ||
New York Mets | 紐約大都會 | MLB棒球 | 1962 | 2 | |
New York Rangers | 1926 | 4 | |||
New York Islanders | 紐約島人 | NHL冰上曲棍球 | 拿索體育館 | 1972 | 4 |
New York Giants | 大都會人壽保險體育場 | 1925 | 6 | ||
New York Jets | NFL美式足球 | 大都會人壽保險體育場 | 1960 | 1 | |
New York Knicks | NBA籃球 | 1946 | 2 | ||
Brooklyn Nets | NBA籃球 | 巴克萊中心 | 1946 | 2 | |
New York Liberty | 紐約自由人隊 | WNBA籃球 | 麥迪遜廣場花園 | 1997 | 0 |
New York Red Bulls | 紐約紅牛隊 | MLS足球 | 大都會人壽保險體育場 | 1995 | 0 |
New York Dragons | 紐約龍 | AFLArena Football | Nassau Veterans Memorial Coliseum | 1995 | 0 |
Long Island Lizards | 長島蜥蜴 | MLL長曲棍球 | Mitchel Field | 2001 | 2 |
New York Titans | 紐約泰坦 | MLL長曲棍球 | Madison Square Garden | 2006 | 0 |
New York Athletic Club | 紐約體育俱樂部 | Rugby Super League | Travers Island | 1973 | 1 |
Old Blue | 舊藍色 | Rugby Super League | Pier 40 | 1964 | 0 |
New York Knights | 紐約騎士隊 | AMNRL 聯盟式橄欖球(Rugby League) | Falls Township Community Park | 1997 | 1 |
Northern Raiders | AMNRL 聯盟式橄欖球(Rugby League) | Andrews Field | 2002 | 0 | |
Brooklyn Wonders | 布魯克林奇蹟 | ABA籃球 Kingsborough | Community College | 2006 | 0 |
Staten Island Yankees | 斯坦登島洋基棒球 | Minor league baseball (A) | Richmond County Bank Ballpark | 1999 | 3 |
Brooklyn Cyclones | 布魯克林旋風 | Minor league baseball (A) | KeySpan Park | 1999 | 1 |
Brooklyn Knights | 布魯克林騎士 | USL PDL (Minor league soccer) | Aviator Field | 1994 | 0 |
紐約社會保障
紐約的社會福利分為社會保險和非社會保險兩種。屬於社會保險福利項目的有:老殘保險、失業保險和其他就業保險;屬於非社會保險福利項目的有:對撫養兒童困難家庭的補助、社會保障收入、食品券、醫療補助、住房補助和能源補助。紐約的醫療保障體系主要由聯邦醫療保險和政府醫療補助兩部分組成。
[39]
紐約的社會保障體系主要有兩大部分組成,分別是OASDI(老年人、生還者和殘疾人保險)和SSI(補充保障收入計劃)。OASDI是指每月為那些收入減少或無收入的退休職工、生還者、殘疾人及其他們的家庭提供的保障。職工(老年人)的退休保險或殘疾保障費均由其在職時的收入水平決定。SSI是指每月為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各年齡層的盲人和傷殘人(包括兒童)提供的現金資助。
紐約歷史文化
編輯地名由來
紐約雖然一般寫作“New York City”,但“City of New York”才是官方名稱。紐約(New York)意為“新約克郡”—英荷戰爭結束後,荷蘭戰敗被迫將新阿姆斯特丹割讓給英國,當時正好是英王查理二世的弟弟,約克公爵的生日,於是將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為新約克郡,作為送給約克公爵的禮物。另外由於在二十世紀初,紐約對外來移民來説是個嶄新天地,機會到處都是。因此紐約常被暱稱為“大蘋果”(the Big Apple),便是取“好看、好吃,人人都想咬一口”之意。
紐約著名人物
編輯紐約特產美食
編輯紐約的飲食文化受到許多外來移民的影響,因此非常多元,東歐和意大利的移民帶來了紐約市最負盛名的貝果、奶酪蛋糕和紐約式披薩。市內約有4000個領有執照的小吃攤販,許多都是由外來移民經營,因此街上可看到許多中東食物,如炸豆丸子和羊肉串,但是熱狗和椒鹽捲餅仍然是主流攤販小吃。除了攤販外,紐約市也是高級餐廳的聚集地。紐約市常見的異國飲食有意大利、法國、西班牙、俄羅斯、英國、希臘、摩洛哥、中國、巴西和日本等國料理。紐約市有超過18000家餐館,可以嚐遍阿富汗、埃塞俄比亞、牙買加等國風味食品。
紐約風景名勝
編輯在紐約市,不管是傳統地標還是你所到的任何一個鮮為人知的小地方,都能看到不可錯失的景點。從大名鼎鼎的自由女神像、華爾街、百老匯,再到精緻小巧的各類博物館、藝術館,都從不同角度向你展示着一個繁華、深沉的紐約城。
英文名稱 | 中文譯名 |
---|---|
Broadway | |
The Bronx Zoo | |
Brooklyn Bridge | 布魯克林大橋
[10]
|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 |
Grand Central Terminal | 大中央車站 |
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 | 帝國大廈
[10]
|
Fifth Avenue | |
Flushing, Queens | 皇后區法拉盛 |
Columbia University | |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 |
Wall Street | |
Carnegie Hall | |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 |
Lincoln Center | |
East Village | 曼哈頓東村 |
Greenwich Village | 曼哈頓格林威治村 |
Harlem in North Manhattan | 曼哈頓哈林區 |
SOHO | 曼哈頓蘇荷區 |
Upper East Side | 曼哈頓上東城 |
Upper West Side | 曼哈頓上西城 |
Chinatown | 曼哈頓華埠 |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 |
New York University Area | 紐約大學區 |
Washington Square Park | |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 |
World Trade Center | |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 紐約證券交易所
[11]
|
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 | |
George Washington Bridge | |
Times Square | 紐約時報廣場
[10]
|
Madison Square Garden (MSG) | |
The Staten Island Ferry | 斯泰滕島渡輪 |
Museum of Modern Art – MoMA | |
Central Park | 中央公園
[10]
|
The Statue of Liberty | 自由女神像
[10]
|
New York Rockefeller Center | 紐約洛克菲勒中心 |
紐約對外交流
編輯紐約國際組織
紐約是世界政治、經濟中心,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
紐約友好城市
國家 | 城市 | 建交年份 |
---|---|---|
日本(Japan) | 東京(Tokyo) | 1960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China) | 北京(Beijing) | 1980年 |
埃及(Egypt) | 開羅(Cairo) | 1982年 |
西班牙(Spain) | 馬德里(Madrid) | 1982年 |
多米尼加(Dominican) | 聖多明各(santo domingo) | 1983年 |
匈牙利(Hungary) | 布達佩斯(Budapest) | 1992年 |
意大利(Italy) | 羅馬(Rome) | 1992年 |
以色列(Israel) | 耶路撒冷(Jerusalem) | 1993年 |
英國(England) | 倫敦(London) | 2001年 |
南非(South Africa) | 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g) | 2003年 |
紐約友好城區
城區名稱 | 所屬城市 | 所屬國家 | 結好城區 | 結好日期 |
---|---|---|---|---|
中國 |
紐約城市榮譽
編輯2018年11月,紐約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
[1-2]
2018年12月,紐約獲得第四屆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
[13]
- 參考資料
-
- 1. 世界城市排名權威發佈:北京首進四強深圳成世界一線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8-11-14]
- 2. 廣深雙雙躋身世界一線城市,GaWC發佈2018年世界級城市名冊 .南方網[引用日期2018-11-14]
- 3. LIRR opens upgraded stations in Farmingdale, Wantagh .News Today.2018-10-30[引用日期2018-11-05]
- 4. New York .The world-famous scenic spots[引用日期2013-10-21]
- 5. Cortlandt Street Station, Damaged on Sept. 11, Reopens 17 Years Later .紐約時報.2018-09-08[引用日期2018-11-06]
- 6. History .PATH [引用日期2018-11-05]
- 7. New York, New York Penn Station .Amtrak[引用日期2018-11-05]
- 8. TRANSPORTATION .Grand Center Terminal[引用日期2018-11-05]
- 9. 教育部批准境外高校名單:美國紐約州 .新浪教育.2013-01-06[引用日期2014-08-04]
- 10. 暢遊美國 紐約最著名景點盤點(2) .新浪旅遊[引用日期2014-08-04]
- 11. 盤點全球證券交易所 .網易財經.2012-05-30[引用日期2014-08-04]
- 12. 紐約皇后區與建鄴區結為友好城區 .網易新聞中心[引用日期2014-07-17]
- 13. 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評選結果揭曉 全球共5個城市獲獎 .南方日報[引用日期2018-12-08]
- 14. 世界旅遊城市排行榜出爐 中國三城市躋身前十 .中新網[引用日期2019-09-05]
- 15. 全球城市競爭力榜單發佈:中國20城入圍經濟百強,深圳領跑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9-11-13]
- 16. 全球城市競爭力榜單發佈:中國20城入圍經濟百強,深圳領跑 .新浪網.2019-11-13[引用日期2019-11-13]
- 17. 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揭曉 .全球城市實驗室(Global City Lab)[引用日期2020-01-09]
- 18. 全球排名前五科研城市出爐,北京穩居榜首 .百家號.2021-09-25[引用日期2021-09-25]
- 19. 全球金融中心最新排名來了!中國香港和新加坡位居第三、第四名!還有這些變化...... | 國際背景板 .國際金融報[引用日期2021-09-25]
- 20. 亞當斯當選美國紐約市長 成紐約史上第二位非裔市長 .環球網[引用日期2021-11-03]
- 21. 香港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維持全球第三位 .廣州日報[引用日期2022-03-25]
- 22. 紐約市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引用日期2022-08-30]
- 23. 紐約州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引用日期2022-08-30]
- 24. 紐約概況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2-10-24]
- 25. 紐約市長移民事務辦公室:紐約亞裔人口十年來劇增 .騰訊網[引用日期2022-10-24]
- 26. 中國為紐約移民第二大來源國 20%移民説漢語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2-10-24]
- 27. 紐約科創中心成長之路 .新浪財經[引用日期2022-10-24]
- 28. 都市農業——糧食和農產品的供給保障 .騰訊網[引用日期2022-10-24]
- 29. 美國文化產業的特點和優勢 .共產黨員網[引用日期2022-10-24]
- 30. 美國文化產業發展之道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2-10-24]
- 31. 紐約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信息網[引用日期2022-12-10]
- 32. 2022年全球著名電競城市排行發佈,洛杉磯、紐約、上海位列前三 .文匯報[引用日期2022-12-28]
- 33. 北京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逾18萬元意味着什麼|新京智庫 .新京報[引用日期2023-01-19]
- 34. 紐約市蟬聯全球富人最多城市,香港、北京、上海進入前十名 .百度[引用日期2023-04-19]
- 35. 美媒:全球“最富城市榜”揭曉 .百家號.2023-04-28
- 36.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2》(GIHI2022)全球發佈 .清華大學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引用日期2023-05-13]
- 37. 《亞太城市產業可持續性指數(2022)》在京發佈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3-05-13]
- 38. 【城市與公交系列片】第七集:低碳紐約·車輪都市之公交先行 .邢台廣播電視台[引用日期2023-05-20]
- 39. 美國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5-20]
- 40. 美國 .中國領事服務網[引用日期2023-05-20]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