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祖堯

(中國工程院院士、胃腸病學專家)

鎖定
沈祖堯(Joseph J. Y. Sung),1959年10月22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祖籍浙江寧波 [2]  ,胃腸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33] 香港中文大學第七任校長、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 [1] 南洋理工大學高級副校長(健康與生命科學)、李光前醫學院院長、傑出大學教授 [30] 
沈祖堯於1983年獲得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1985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教學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工作 [32]  ;1992年獲得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生命科學博士學位;1997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98年晉升為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1999年出任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2003年非典爆發期間積極進行抗疫工作,被《時代週刊》譽為當年的“亞洲英雄”;2008年起擔任逸夫書院院長,並獲委任為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 [34]  ;2010年至2017年擔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七任校長 [32]  ;201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6]  ,並被評為香港“最佳大學校長” [26]  ;2013年獲得世界傑出華人獎;2015年當選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1]  ;2019年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2021年出任南洋理工大學高級副校長(健康與生命科學)、李光前醫學院院長,並被授予“傑出大學教授”(南大最高教職) [30] 
沈祖堯的研究範圍包括腸胃出血、幽門螺旋菌消化性潰瘍肝炎以及與消化系統相關的癌症 [33] 
中文名
沈祖堯
外文名
Joseph J. Y. Sung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中國香港
出生日期
1959年10月22日
畢業院校
卡爾加里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2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2015年當選為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沈祖堯人物經歷

1959年,沈祖堯出生於中國香港,中學就讀於皇仁書院 [2] 
1978年7月至1983年6月,就讀於香港大學臨牀醫學專業,並獲得學士學位。1983年獲得香港醫學會獎。
1985年至1989年1月,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醫生。1989年獲選為裘槎基金研究員及加拿大Izaak Walton Killam紀念學人。
1989年1月至1991年12月,就讀於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生命科學專業,並獲得博士學位。1991年獲得香港醫學會獎。
沈祖堯教授
沈祖堯教授(6張)
1992年1月至1994年8月,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系講師。
1993年,獲香港內科醫學院授予AJS MacFadzean講師榮銜。
1994年9月至1998年9月,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系消化科主任。
1994年8月至1997年6月,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臨牀醫學專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1998年,晉升為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腸胃及肝科主管 [2] 
1998年10月至2010年7月,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繫系主任。
1999年5月至2003年12月,擔任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委員會主席。
2002年8月至2004年8月,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臨牀)。
2003年9月至2009年7月,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防治傳染病研究中心所長。
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症爆發期間,沈祖堯積極進行抗疫工作,被《時代週刊》譽為當年的“亞洲英雄”。
2004年8月至2010年7月,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常務)。
2005年5月至2010年7月,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
2007年,被委任為香港中文大學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 [34] 
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院長 [36] 
2009年11月10日,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舉行特別會議,通過聘任沈祖堯教授為下一任校長,任期五年,由2010年7月1日起生效 [32] 
2010年7月至2017年12月,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201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6] 
2013年8月,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長 [7] 
2017年12月,卸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職位後,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工作,從事預防腸胃科癌症研究 [8] 
2018年至2021年,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 [29] 
2021年3月,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休教授名銜 [45] 
2021年4月,出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院長,該職位無任期限制,同時受委為南大高級副校長(健康與生命科學),負責整合全校的健康、醫學與生命科學領域活動,並被授予“傑出大學教授”的終身教職,這是南大的最高教職 [30]  。他還繼續兼任香港中文大學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 [31] 
沈祖堯院士 沈祖堯院士

沈祖堯主要成就

沈祖堯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沈祖堯在國際上首創了為期一週的抗幽門螺旋菌治療方案;率先採用內窺鏡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制定多種預防因非甾體類抗炎藥或阿司匹林(NSAIDs、aspirin)引起的潰瘍併發症的治療方案;率先在亞太地區確立了結腸鏡檢查對早期發現無症狀大腸癌的臨牀篩查價值;在消化系統腫瘤發生的分子機制方面作了系列創新性研究 [6] 
  • 學術論著
截至2015年6月,沈祖堯先後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680逾篇,包括10多篇刊於《新英倫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及《柳葉刀》(Lancet)等,著作及編輯的書籍30多本 [4]  。2018年、2019年、2020年入選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10-11]  [35] 
  •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
項目/團隊名稱
獎勵名稱
獲獎人員
2003年
創面延遲癒合發生機制與促癒合基因工程一類新藥的研發與應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2] 
付小兵徐明波、李校坤、盛志勇、孫同柱、陳玉林、孫曉慶、王勇波、沈祖堯、趙冰 [44] 
2007年
腸胃潰瘍出血的創新非外科治療法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3] 
沈祖堯,劉潤皇,陳家亮鍾尚志,李玉棠,吳國偉,趙偉仁 [43] 
2010年
胃癌發生的生物學行為、分子機制及防治研究
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4] 

2011年
消化性潰瘍出血防治的療法創新和技術改革
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15] 

2012年
中國人羣肝病譜構建與HBV相關肝病集成防治策略的建立及應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6] 
趙景民於君沈祖堯,徐東平,陳力元,莊輝,周先志,黃煒燊,韓晉,魯鳳民 [42] 
2012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發病機制與干預阻斷研究及應用
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7] 

2014年
大腸癌發生分子機制、早期預警和防治研究
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8] 

2016年
大腸癌發生分子機制、早期預警、防治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9] 
沈祖堯,於君,胡嘉麒,吳兆文,陳家亮 [41] 
2016年
第四軍醫大學消化系腫瘤研究創新團隊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創新團隊) [20] 
樊代明,沈祖堯,吳開春,於君,聶勇戰,藥立波,楊安鋼,韓驊等 [40] 

沈祖堯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沈祖堯強調,大學教育更應捍衞人文精神,教導學生明白和欣賞不同文化與哲理,培養他們體察別人的價值與需要的能力。他希望能帶領香港中文大學堅守人文精神、創新和批判思維的原則,保存和發揚大學核心價值 [21] 
  • 高校建設
沈祖堯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七年多期間,推動書院發展、落實3+3+4學制改革、推動港中大的國際化、設立港中大深圳分校和教學醫院,尤其是啓動“I·CARE博羣計劃”,通過不同類型的活動,幫助學生全面發展,資助學生研究不同的社會問題 [8] 
  • 教學獎勵
2003年,沈祖堯獲得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模範教學獎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傑出教師獎 [32] 
  • 講座報告
2015年8月,沈祖堯參加在香港舉行的第30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為參賽的青少年做了一場題為《怎樣成為一名成功的科學家》的報告 [22] 
沈校長在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典禮致辭(2011年) 沈校長在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典禮致辭(2011年)

沈祖堯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8年
香港醫院管理局傑出員工及團隊獎
香港醫院管理局
2003年
Eminent Scientist of the Year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motion Council
2003年
抗SARS傑出獎(醫護科技人員組)
香港傳媒
2003年
傑出領袖獎(社區及公共事務組)
香港傳媒
2004年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2007年
食物及衞生局最突出貢獻獎(臨牀治療)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2008年
美國防癌基金會桂冠獎(Laurel)
美國防癌基金會
2009年
亞太地區腸胃科最高獎項的Marshall及Warren講座獎

2009年
德國腸胃病學協會內鏡獎
德國腸胃病學協會
2011年
何梁何利基金會
2011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6] 
中國工程院
2012年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國際歐亞科學院
2013年
世界傑出華人獎 [23] 
世界華商投資基金會與世界華人協會
2013年
The Master of the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zation (WGO) Award
世界胃腸病學組織及基金
2014年
富布賴特香港傑出學者獎 [24]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
2015年
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1] 
香港科學院
2018年
澳門大學榮譽教育博士學位 [25] 
澳門大學
2019年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33] 
中國醫學科學院
2022年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46] 
香港中文大學

多次蟬聯香港最佳大學校長 [2]  [9]  [26-27] 


英國(包括愛丁堡、格拉斯哥及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澳洲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美國腸胃病學學院院士


美國腸胃學會院士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33] 

沈祖堯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15年6月
清華大學名譽教授
2015年6月
華僑大學名譽教授 [38] 
2016年5月
世界大學聯盟合作委員會主席 [48] 
2017年12月
墨爾本大學校董會成員 [47] 
2018年11月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準醫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 [39]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主編 [47] 

二十多個專業學會委員 [4] 

沈祖堯人物評價

沈祖堯對篩查及防預癌症做出卓越貢獻 [33] (2008年美國防癌基金會頒發桂冠獎評)
沈祖堯對病人很關懷,對同事很關心,教導學生也有耐性 [28] (香港中文大學第四任校長李國章評)
沈祖堯在香港中文大學擔任逸夫書院院長期間,與學生之間一直保持良好的關係,深受書院學生的歡迎,沈祖堯管理能力不容置疑 [28] (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黃乃正評)
沈祖堯教授是世界知名的胃腸病學專家,在學術研究、臨牀醫學、社會服務等方面都取得了傑出的成就。沈祖堯受聘清華名譽教授將極大地推動清華醫學和臨牀醫學發展,進一步深化兩校戰略合作關係,實現雙方共贏發展 [37]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評)
2003年SARS肆虐,沈祖堯憑多年的臨牀經驗和學識,帶領同事,站到第一線抗擊疫情,成就卓著,聲名鵲起,不僅香港社會為之驕傲,美國《時代週刊》更把他譽為“亞洲英雄”。作為醫生,沈祖堯行醫救人之餘,不忘對國家、對社會有所承擔。他一直提倡,並且身體力行地實踐醫學人文精神,比如他對香港醫療體制的關切 [5] (人民網評)

沈祖堯人物影響

  • 沈祖堯星
2010年12月19日,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國際永久編號第88879號小行星命名為“沈祖堯星”,該行星由楊光宇於2001年9月25日在美國Desert Eagle天文台發現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