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洋理工大學

鎖定
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簡稱南大、 [64]  NTU [14]  ,位於新加坡,是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學。 [19] 
南洋理工大學前身為1955年由民間發動籌款運動而創辦的南洋大學,南洋大學的倡辦人是新馬膠業鉅子陳六使先生,雲南園校址由新加坡福建會館捐贈;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學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學院,為新加坡經濟培育工程專才;1991年,南洋理工學院進行重組,將國立教育學院納入旗下,更名為南洋理工大學,與快速發展的教育事業齊驅並進;2006年,南洋理工大學成為一所自治大學,如今已成為新加坡兩所規模最大的公立大學之一。 [20] 
南洋理工大學共設有9個學院, [23]  44個本科專業 [24]  。南洋理工大學在跨學科領域有五個學科排名世界第一:凝聚態物理、能源和燃料、材料科學、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以及物理化學。 [25]  並擁有世界知名的自治機構——國家教育學院、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和新加坡環境生命科學工程中心——以及各種領先的研究中心,如新加坡地球觀測站、南洋環境與水研究所和能源研究所。 [22] 
中文名
南洋理工大學 [22] 
外文名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22] 
簡    稱
南大、NTU [13-14] 
所在地
新加坡 [22] 
創辦時間
1991年7月1日(前身南洋大學成立於1955年) [26] 
創辦人
陳六使 [12]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22] 
學校類別
理工類 [22] 
學校特色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 [66] 
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學術聯盟創始成員 [66] 
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成員 [66] 
主管部門
新加坡
現任領導
何德華(校長) [21] 
本科專業
44個(截至2024年5月) [24] 
碩士點
106個碩士學科 [59] 
博士點
23個博士學科 [30] 
院系設置
9個(截至2024年5月) [23] 
校    訓
自強不息,力求上進 [27] 
校慶日
7月1日 [26] 
地    址
新加坡 [22] 
主要獎項
2020 QS世界大學排名第11名、亞洲第1名 [2] 
2015-2020 QS世界頂尖年輕大學排名第1名 [3-7] 
2020、2021經濟學人工商管理碩士(The Economist Global Full time MBA Ranking)世界排名亞洲第1名 [8] 
2021 US NEWS能源與燃料、納米科學、材料科學學科世界排名第1 [9-11] 
知名校友
James Lam [28] 
Thanabal Kaliannan [28] 
知名教師
洪順 [58] 
何德華 [58] 
羅德平 [58] 
王璐 [58] 
宋祖堯 [58] 

南洋理工大學歷史沿革

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大學(1955-1980)

南洋大學成立於1955年,是中國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在中國境外成立的大學。 [26] 
1953年1月16日,陳六使先生首次提出建立中文大學的想法。1953 年 3 月 23 日,福建懷館為大學捐贈了 523 英畝土地。陳先生本人捐贈了500萬新元。他建立中國大學的呼籲得到了東南亞各地社區的熱情支持。 [26] 
1980年,南大和新加坡大學合併,成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國大)。1981年,南洋理工學院在前南洋大學校址上成立。 [26] 

南洋理工大學南洋理工學院(1981-1991)

南陽理工學院校址 南陽理工學院校址
南洋理工學院(NTI)成立於1981年8月1日,旨在培養新加坡四分之三的工程師。在運營的四年內,它被英聯邦工程委員會選為世界上最好的工程機構之一。1990年,政府宣佈教育學院將與體育學院合併,成立國立教育學院,並在1991年南洋理工大學成立後成為南洋理工大學的一部分。 [26] 

南洋理工大學南洋理工大學(1991-至今)

1991年,NTI與國立教育學院合併,成立南洋理工大學(NTU)。1996年,原南洋大學的校友名冊轉入南洋理工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於 2006 年自治,如今是新加坡最大的兩所公立大學之一。 [26] 
2015年12月,南洋理工大學參與建設的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舉行授牌儀式。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是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見證簽署的兩國間的重大科技合作項目,由中新廣州知識城管理委員會、華南理工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新廣州知識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建設,依託中新廣州知識城,是匯聚世界一流研發資源的重大國際科技合作平台。 [17-18] 
2020年6月3日,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佈了2020年亞洲大學排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進入前十名。 [1] 
2022年3月,南洋理工大學入圍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獎。 [15]  5月,入選英國政府“高潛力人才簽證計劃”。 [16] 

南洋理工大學辦學條件

南洋理工大學院系設置

截至2024年5月,南洋理工大學共設有9個學院:南洋商學院(NBS)、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CCDS)、工程學院(COE)、人文 藝術與社會科學學院(COHASS)、理學院(COS)、李光前醫學院(LKCMedicine)、研究生院(GC)、國立教育學院(NIE)、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RSIS)。 [23] 
南洋理工大學院系設置
學院設置
系設置
商學院
-
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
-
工程學院
化學、化學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學院
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學院
藝術、設計與媒體學院
人文學院
社會科學學院
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Wee Kim We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簡稱WKW)
理學院
生物科學學院亞洲環境學院
物理與數學科學學院
化學、化學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
李光前醫學院
-
研究生院
-
國立教育學院
-
拉惹勒國際研究學院
-
截至2024年5月 參考資料: [23] 

南洋理工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5月,南洋理工大學有多個學科在世界學科排名中名列前茅, [29]  並擁有106個碩士學科, [59]  23個博士學科。 [30] 
南洋理工大學部分學科世界排名
專業名稱
世界排名
人工智能
2
藝術與人文
73
生物學和生物化學
130
生物技術與應用維生物學
73(並列)
細胞生物學
242
化學工程
6(並列)
化學
3
土木工程
17
臨牀醫學
186
計算機科學
6(並列)
凝聚態物理
1
經濟與商業
88(並列)
教育與教育研究
29
電氣與電子工程
2
能源和燃料
1
工程
2
環境/生態
61
地球科學
109
傳染病
142(並列)
材料科學
1
數學
231(並列)
機械工程
29
微生物學
119
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
265(並列)
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
1
神經科學與行為學
216(並列)
光學
10
物理化學
1
物理
74(並列)
高分子科學
22
精神病學、心理學
152(並列)
公眾、環境及職業健康
226(並列)
社會科學與公共衞生
97(並列)
水資源
24
截至2024年5月 參考資料: [29] 

南洋理工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7月,南洋理工大學共有7866名教職工, [31]  其中有傑出教師五人。 [58] 
南洋理工大學傑出教師
類別
姓名
簡介
傑出大學教授
洪順 [32] 
傑出大學主席兼管理學教授
傑出大學教授
何德華 [33] 
校長
傑出大學教授
羅德平 [34] 
化學、化學工程及生物技術學院特聘教授
傑出大學教授
翁之昊 [35] 
副校長(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和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CCDS)院長
傑出大學教授
宋祖堯 [36] 
特聘大學教授;李光前醫學院高級副校長(健康與生命科學)兼院長

南洋理工大學合作交流

南洋理工大學吸引了阿里巴巴、惠普、沃爾沃、台達電子和新加坡電信等眾多大公司,在人工智能、數據科學、機器人、智能交通、計算、個性化醫療、醫療保健和清潔能源等領域開展合作。 [37]  此外,南洋理工大學在學術交流和教學交流方面積極開展合作交流,曾與哈薩克斯坦教育機構、 [38]  越南大學等全世界多所院校和機構進行交流。 [39] 
南洋理工大學合作交流(表格僅列舉)
教學交流
2024年5月,南洋理工大學加強與哈薩克斯坦教育機構的合作 [38] 
2024年5月,與葡萄牙合作推進人才發展 [43] 
2023年11月,加強海事學生學習的夥伴關係 [44] 
2023年8月,南洋理工大學深化與越南大學的合作關係 [39] 
學術交流
2024年5月,南洋理工大學與韓國大學和企業建立更牢固的研發聯繫 [42] 
2023年10月,南洋理工大學深化與法國的研究和學術聯繫 [41] 
2022年12月,Livent 與南洋理工大學合作加速可持續鋰電池技術創新 [40] 

南洋理工大學錄取方式

本科申請條件
該校認可中國高考成績,高考分數達到國內的一本線,如果是未參加高考,至少在高一高二的成績非常優秀,或者有A-Level、IB成績等,對於中國應屆生,申請則可以用中考成績及高中成績或統考模擬成績先申請。語言成績方面要求雅思至少6.5分,其中單科不能低於6,託福成績至少90分以上,PTE至少60分。 [63] 
碩士研究生申請條件
如果申請者是211或者985院校畢業,那麼要求4年的平均分至少要在80分以上,如果是雙非學校的,大學均分在85分以上,另外要求雅思成績6.5分以上。 [63] 
博士留學申請條件
如果你是國內211工程院校重點本科畢業的學生,平均分達到80分以上的可以申請南陽理工大學的博士學位,如果你的雅思成績在6.5分及以上。另外南洋理工大學的部分專業需提供GRE或GMAT成績,而且需要有碩士學位證書,托福考試成績要達到85至100分。 [63] 

南洋理工大學學術研究

南洋理工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是在學院/學校和Research Centres of Excellence內部與之間進行的,由8個大學級研究機構,9個企業實驗室、55個學院/學校下屬的研究中心以及20個與外部組織的聯合中心組成。 [25] 
主要的研究中心和研究所
Active LIving for the ElderLY(LILY)
Joint NTU-WeBank Research Centre on Fintech
Ageing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ety and Education(ARISE)
Nanyang Biologics-NTU Joint Laboratory for Drug Discovery and Therapeutics
Air Traffic Management Research Institute(ATMRI)
Nanyang Environment & Water Research Institute (NEWRI)
Alibaba-NTU Singapore Joint Research Institute
NTU Integrated Medical, Biological & Environmental Life Sciences (NIMBEL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AI.R)
NTU-PKU Joint Research Institute
Centre for Advanced Robotics Technology
NTU-JTC Industrial Infrastructure Innovation Centre (NTU-JTC I3C)
Centre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Learning(CRADLE)
Office of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in Defence and Security (ORTDS)
Centre for Smart Platform Infrastructure Research on Integrative Technology@NTU(SPIRIT)
Rapid-Rich Object SEarch Lab (ROSE)
Rolls-Royce@NTU Corporate Laboratory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gapore
Saab-NTU Joint Research Centre
Schaeffler Hub for Advanced REsearch at NTU(SHARE@NTU)
Singapore Centre for 3D Printing (SC3DP)
Singapore Energy Centre (SgEC)
Singtel Cognitiv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 (SCALE@NTU)*
S-Lab for Advanced Intelligence (S-Lab)*
Smart Mechatronic Lab for Industrial Collaborative Robotics in Manufacturing
SP Group-NTU Joint Laboratory
Strategic Centre for Research in Privacy Preserving Technologies & Systems (SCRIPTS)
Transport Research Centre@NTU (TRC@NTU)
Institute for Digital Molecular Analytics and Science (IDMxS)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NTU (ERI@N)
截至2024年5月 參考資料: [25] 

南洋理工大學研究成果

論文專著
截至2024年5月,南洋理工大學被授予專利93項, [45]  發表學術資料1412項。 [46]  南洋理工大學在影響因子≥10的國際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從2015年的340篇增加到2022年的1432篇,增長了三倍,而2022年影響因子≥20的國際期刊上的南洋理工大學出版物數量自2015年以來增長了近4倍。 [25] 
南洋理工大學發表論文專著成果(僅列舉)
時間
內容
2024年5月
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 Singapore)和波蘭Lukasiewicz研究網絡-PORT波蘭技術發展中心共同領導的研究人員發現,在閃爍材料上添加一層金層會使它們發出的可見光亮120%。平均而言,發射的光的強度約為每千電子伏特88個光子,該研究發表在《先進材料》雜誌上 [47] 
2024年5月
研究人員發現,現有的抗癌藥物可以重新用於治療侵襲性腦癌。 [48] 
2024年4月
研究人員開發了利用激光檢測疾病標誌物的微小液滴。 [49] 
2024年4月
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開發了多功能的藥物遞送系統,其靈感來自毛毛蟲的自組裝蛋白質。 [50] 

南洋理工大學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南洋理工大學共有7個圖書館,分別為:藝術、設計和媒體庫,商務圖書館,中文圖書館,通信與信息圖書館,人文與社會科學圖書館,李偉南圖書館,圖書館前哨。 [51] 
截至 2020 年 1 月,南洋理工大學圖書館提供超過 800,000 本印刷書籍、100 萬本電子書、90,000 本 視聽資料,100000種期刊等。 [52] 

南洋理工大學校園文化

南洋理工大學學校標誌

校徽 校徽
在1991年7月成立時,南洋理工大學採用了授予NTI的徽章(由英國武器學院於1982年11月授予)作為自己的徽章。紋章由一個紋章盾牌組成,分為兩部分:下半部分是一隻在白色背景上面向觀眾的跟蹤獅子,上半部分是兩個原子符號,一個在紅色背景上城垛上方的齒輪兩側 ,與新加坡國旗中使用的顏色相同。獅子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國徽中的獅子相同,象徵着NTI和新加坡國立大學之間的密切聯繫。 [53] 
城垛象徵着土木與結構工程學院,而原子符號則象徵着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齒輪代表機械與生產工程學院,也是一般工程和技術的傳統參考。這三所學校是南洋理工大學前身南洋理工學院成立後成立的原始學校。出現在字母專利中的紋章盾牌的正式描述如下:Argent 是獅子的守衞者,在酋長四面楚歌的 gules 上,一個齒輪,介於原子 argent 的兩個傳統表示之間。 [53] 

南洋理工大學精神文化

校訓
自強不息,力求上進 [27] 

南洋理工大學行政管理

南洋理工大學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校長
副校長兼教務長
林杉(LING San) [54] 
截至2024年5月

南洋理工大學歷任領導

南洋理工大學歷任領導
時期
職位(任職年份)
姓名
南洋大學 [26] 
總理(1954-1955)
林玉堂
校長(1956-1960)
大學由執行委員會
校長(1960-1964)
莊楚林
校長(1965-1969)
黃英貞 (代理)
校長(1969-1972)
雷森 黃立成
校長(1972-1975)
薛壽生
校長(1975-1976)
李喬明
校長(1976-1977)
吳德耀 (代理)
校長(1977-1980)
陳作建 (總幹事)
南洋理工學院 [26] 
院長(1991-2002)
湛陶順教授
院長(2003-2011)
蘇冠寧教授
院長(2011-2017)
Bertil Andersson教授
院長(2018-2022)
Subra Suresh教授

南洋理工大學校園環境

南洋理工大學被譽為世界前15名最美麗的校園之一,是自然和人造藝術作品的所在地。從標誌性的學習中心到休閒空間,學校廣闊的校園場地上到處都是令人驚歎的裝置和展品。 [55] 
南洋理工大學博物館
南洋理工大學博物館 南洋理工大學博物館
南洋理工大學博物館是一個沒有圍牆的博物館,它利用整個校園來展示藝術品並將藝術帶給社區,從而打破了博物館的傳統理念。該博物館擁有 200 多件當代藝術品的適度永久收藏,涵蓋新加坡、東南亞和國際藝術家的不拘一格。它是充滿活力的學生文化不可或缺的補充,促進了校園對藝術的敏鋭認識和欣賞。博物館通過藝術提供參與和跨學科合作的機會。 [56] 
該博物館成立於 2008 年,當時該大學正在開發藝術、設計、媒體以及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的新課程,以補充其在科學和技術學科方面的優勢。南洋理工大學博物館被列入國家文物局(新加坡)批准的博物館計劃。 [56] 
新加坡國家古蹟
南洋理工大學國家古蹟 南洋理工大學國家古蹟
南洋大學行政大樓於1998年被列為國家古蹟,現在是中國文化遺產中心的所在地。南洋大學紀念館和原南洋大學拱門也於1998年被宣佈為新加坡的國家古蹟。 [25] 

南洋理工大學校友情況

南洋理工大學部分校友
姓名
職位
榮譽
James Lam [57] 
盛裕酒店海岸工程董事總經理
CEE傑出校友獎
Thanabal Kaliannan [57] 
建設局集團總監
CEE傑出校友獎
陳歐 [65] 
聚美優品CEO及聯合創始人
-

南洋理工大學所獲榮譽

南洋理工大學榮譽概覽
時間
獲得榮譽
2023年11月
學校在“高被引研究人員”榜單中全球排名第22位,在新加坡排名第一 [62] 
2024年5月
學校在世界最佳年輕大學名單中名列前茅 [61] 
2024年6月
學校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世界前15名 [6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